客家祠堂的联匾文化(上) 

[复制链接] 0
收藏
9
回复
782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5-27 20:07: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7-5-27 20:09 编辑

  客家祠堂的联匾文化(上)  
文章来源:梅州日报  

  如前所述(本栏上一期:520日),客家祠堂楹联是客家楹联中最为精粹的部分。我们在编纂《中国客家姓氏祠堂楹联》这本书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正史、野史、姓氏文献、楹联专著,对联语做了比较详尽的注释,订正了以前很多“据说”或“传说”的错讹。

  客家祠堂匾额和楹联主要分成如下六个大类:

  1.门联和匾额。分大、小门联(含重门联)。

  2.堂联与匾额。含正堂、三堂堂联。

  3.栋对。是厅堂内左右墙壁或厅堂楹柱上的联语。

  4.龛联。即祠堂内神龛联语(四川客家称“神榜”联)。

  5.檐联和灯联。

  6.厢(书)房联和窗联。 (注:单独的匾额与横披,不属楹联。)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09: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7-5-27 20:11 编辑

  (一)门联

  1.大门联 祠堂大门联有通用与专用之分,还有正屋和横屋之分,所以祠堂门联有大门联和小门联之分。大门联一般以四言联为主联语,但也有少数是五言的。门联的内容一般都道出家族的郡望或堂号,使人一看便明白这个家族的历史渊源。同一堂号的,无论哪个省市,门联和堂联都是基本一致的。如这一副朱氏宗祠的通用大门联:紫阳世泽;沛国家声。

  上联是指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朱熹,字元晦,别号紫阳,江西婺源人,绍兴进士,宋朝理宗时授赠太师。曾主持白鹿洞书院,教授五十余年,四方仰慕,弟子众多。其学派称为“程朱学派”。在哲学思想上,他从二程学说发展为完整的理学体系,为理学之集大成者。著有《四书章句集注》《伊洛渊源录》《资治通鉴纲目》等。朱氏的“紫阳堂”源出于此。下联沛国则是朱氏的发祥地,祖居沛国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北)。

  大门联大都是粤东地区和其他客家地区通用的。由于客家各地祠堂建筑不同,所以各地门联的长短也不尽相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11: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7-5-27 20:13 编辑

  2.小门联

  客家祠堂的小门联包含围龙屋的横屋小门、重门和“抻手”门联。这些门联大多以七言联为主,有小部分是五言或九言的。

  如同一堂号,林氏人家小门均可通用:

  存心不外和而忍;

  德业无违读与耕。

  这副门联的“存心”,在此可以理解为偏正词组,解为所用之心。平和忍让,耕读传家,是客家人一贯遵循的古训。这些小门没有设横匾,但逢年过节,均会用红纸书写的励志格言或吉祥词句,作为“横匾”,内容大都以修身、励志为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14:08 | 只看该作者
  (二)堂联

  “堂”者,厅堂是也,客家人又称厅下。厅下是宗族内聚会、议事或婚丧喜庆的地方,尤为重要,厅堂高大宽阔。堂联一般镌刻于中堂正中,以堂号作为横披,也是对联的匾额。堂联一般以十三言以下的为多。堂联联语多为褒扬祖宗先人干过的大事,做过的官职或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些使后裔感到荣光,并激励后人学习先人的事迹。所以,门联和匾额一看便知该户人家的姓氏和家族名望,这就是客家人的门联和堂联的特点。

  下面是福建连城县培田村吴氏继志堂的堂联:

  继前徽钦承三让;

  志于道慎守九思。

  这副堂联,明确地告诉吴氏的后人,要继承祖宗美德,牢记为人处世必须“三让”“九思”的教诲。“三让”语出《礼记·礼器》:“三辞三让而至。”“九思”语出《论语·季氏》,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些都是吴氏后裔的家训和行为准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15:51 | 只看该作者
  (三)栋对

  客家祠堂,大多是三堂的,前厅和中堂最大,也最重要。中堂的栋梁下面一条叫“子孙梁”,子孙梁下有一根木楹柱或石楹柱,这条楹柱,就是镌刻或张贴祠堂楹联中最重要的一副或多副长联——栋对。这些对联,有的除了记录本族先祖迁徙过程,提醒子孙勿忘祖先开基创业的艰辛,体现强烈的根源意识之外,还承载着祖先让后世子孙引以为傲的先人们的光荣史迹,也昭示了敬重文明圣贤的素质,教化后代应敬宗睦祖,承继先人耕读传家、敦睦族谊、兰桂腾芳、光宗耀祖的儒家文化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17: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7-5-27 20:21 编辑

  如江西修水江州义门陈氏宗祠的栋对,是晚清名臣陈宝箴长子,清华四大国学大师陈寅恪之父,近代同光诗派代表人、进士陈三立所撰:

  颍水溯真源,二千年积善累基,文范至今光史籍;

  江州缅遗迹,百八庄同宗别派,义门终古衍家传。

  对联告诉后裔,祖先的光辉业绩来之不易,要继承和发扬先人行善积德、勤劳俭朴的精神。

  又如广东梅州李氏家训祠联:

  物色也,造化是资。粗茶淡饭,减分毫添分毫福泽。夏葛冬裘,省些须增些须受有。积一善,救一命,立一功,育一生,赒患难之急,济贫困之厄。水宜寻源,木则须知本。

  记之!记之!气度者,立身之本。人智我愚,进几分长几分见识。人强我弱,退一步益一步涵养。读好书,行好事,说好话,交好友,待尊长以礼,御卑贱以恩。善宜奋往,过则不惮改。慎哉!慎哉!

  这副家训长联,为出身贫寒的明代崇祯元年的进士、梅县松口人李二何所撰。李氏的后裔们把这副对联作为李氏家训,刻在或悬挂在宗族的祠堂里,作为栋对。楹联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时时提醒后裔勤俭持家、行善积德、励志修身、做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22: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7-5-27 20:24 编辑

  还有一副长联栋对,是四川著名的客籍联家钟云舫所撰:

  巴江闽海,隔八千里焉,天胜人,人更胜天,始得俾炽昌如此,念昔日巴山西上,棘水东来,露宿风餐,予先世亦良苦耳;

  祖德宗功,历二百年矣,子生孙,孙又生子,居然聚国族于斯,喜今朝燕寝凝祥,鹤峰敛秀,支燕霞蔚,我后裔其必兴乎。

  这副栋对描写了钟氏祖先从福建迁徙到四川途中的艰辛和在四川落户定居以后的真情实景,如泣如诉如歌。钟云舫不但是一位著名楹联家,还是一个杰出的教育家、一位“布衣文人”。他对家族的子嗣文化十分关注,专门题撰了两副对联,刻在宗祠内,勉励族人、家人团结和睦。

  其中一副为:

  创业维艰,愿子孙毋启争端,鼠牙雀角相推让;

  光宗有道,为祖父多培善脉,麒趾螽斯化吉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25: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7-5-27 20:26 编辑

  台湾地区的客家祠堂栋对还记录着各姓后世子孙寻根探源的重要线索,

  如六堆陈氏“颍川堂”的栋对:

  祖德高深,由梅县而渡台,克俭克勤,著迹颍川绵世泽;

  孙谋远大,自履丰以开基,宜耕宜读,遗徽星聚永馨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27:15 | 只看该作者
  主栋对联一般雕刻在中堂两边贴墙的楹柱上。两边还有亲朋挚友赠贺的楹联,或装裱悬挂,或雕刻在厅堂楹柱上。

  如江西赣县谢氏宗祠敦五堂有一副教育家蔡元培所题赠的楹联:

  先人有燕翼贻谋,无论为文德,为武功,承绍允推贤子弟;

  地势得象山灵秀,从此产英雄,产豪杰,勋名彪炳泰东西。

  据说,赣县当年夏府举人谢雄文在参加江(苏)浙(江)教育考察团时,认识了蔡元培先生。宣统元年,谢屋建造祠堂,谢雄文写信给蔡元培先生,请他题撰一副对联。同年冬天,蔡元培先生寄来了这副对联。谢雄文请了最好的石匠,把这副对联刻在祠堂的大石柱上,至今尚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28:46 | 只看该作者
  祠堂的堂联,如果族内没有名人题撰书写,会请他姓的名人代为题撰书写;尤其是名门望族,更会请名家为其题撰书写。古代很多著名的文人,既是著名的联家,又是著名的书法家,如清代广东梅州的宋湘、福建宁化的伊秉绶,当代四川的郭沫若,都是客家人。既是楹联名家,又是著名书法家。另外,凡逢家族有大型的喜庆活动,馈赠对联也是文化名流的雅事,受赠人家会感到无上荣光。名人赠贺的对联,则显得尤为珍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