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4-5-28 17: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湖南十八洞村苗绣产品展示。人民网 刘森君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蒙古族马头琴遇上壮族天琴。人民网 刘森君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天津快板演员和敦煌壁画造型人物合影。人民网 刘森君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壮族织锦手提包吸引观众驻足观看。人民网 刘森君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海南展区,工作人员展示黎锦技艺。人民网 刘森君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泥塑《河州秧歌》展示。人民网 刘森君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落地屏《红楼诗韵》展示。人民网 刘森君摄

  5月23日至27日,第二十届文博会在深圳举行。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并带来众多宝藏展品,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7: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锔瓷匠人杨涛:锤下再造 残瓷“重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杨涛研究一件瓷器的锔瓷修复方案(5月8日摄)。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这句俗语源于我国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锔瓷。锔瓷匠人使用钻、锔钉等工具,将破碎的瓷器修复得滴水不漏,使其可以重新使用。

  在锔瓷师杨涛位于山东淄川的工作室——锔合居,一件件锔瓷修复的艺术品在经历“破碎与重生”后,更显独特气质。“以前的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刚钻钻孔,再用像订书针一样的金属‘锔钉’嵌住抓牢。现在,锔瓷能使破碎的瓷器复原再生,变换成另一类具有观赏和艺术价值的瓷文化工艺美术品。”杨涛对锔瓷颇有心得。

  近些年来,杨涛在残瓷器和完整瓷器上进行二次创作,以锔钉镶嵌贵金属图案。“装饰性锔瓷”将原本的修补技艺提升到艺术高度,为这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年届六旬的杨涛是杨氏锔瓷第五代传承人,自幼受爷爷、父亲熏陶,对家传手艺兴趣浓厚。太爷爷留下的一副锔匠挑子是他儿时最早的玩具,“锔盆、锔碗、锔大缸”的吆喝声贯穿了他的童年。杨涛成年后,父亲一度不支持他当锔瓷匠,他就自己收集废铜做锔钉,找来破损瓷器练手。

  25岁那年,杨涛正式成为一名专业锔瓷师,开始遍访全国各地的锔瓷名师提高锔瓷技艺。经过30多年刻苦钻研,他总结出锔艺行当里锔件、补件、配饰、镶饰的72种方法、136道工序,恢复了失传多年的木制锔钉、花式定位开壶等传统技艺。同时,他在继承传统锔艺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科技,在新材料和热处理工艺方面不断探索,制作出内径仅1毫米的锔钉,从而使锔瓷更加精致、美观。

  2018年开始,杨涛应邀参加首都博物馆明嘉靖青花鱼藻纹残损大缸修复工作,并承担锔钉修复任务。2021年11月,在杨涛和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淄博锔瓷列入山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9月,杨涛被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聘为客座教授,讲授文物修复和保护研究课程。

  尽管在保护和传承锔瓷技艺方面取得了进展,杨涛也坦言,在现代工业品非常发达的今天,几乎很少有人将损坏的日常瓷器送去修复,许多从事瓷器修复工作的人也纷纷转行,仍坚持在一线工作的屈指可数,且大多年近花甲,锔瓷行业面临着人才断层、技艺失传的危机。目前,杨涛在努力提高锔瓷工艺品附加值的同时,还致力于开发新设备和工艺,提高锔瓷工艺品制作效率,让喜欢它的普通人也能消费得起,重建锔瓷技艺的群众基础。

  “锔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结,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手艺,更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与传承。”杨涛说,“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锔瓷从手艺变成艺术让更多人喜欢,这门老手艺才能真正传承下去。”

  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28 18:13 编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杨涛在工作室用锔瓷技艺修复破损的瓷器(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杨涛在制作锔钉(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杨涛在制作锔钉(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杨涛展示手工制作的金属锔钉(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杨涛在工作室为破损的瓷器设计锔瓷修复方案(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杨涛在工作室为破损的瓷器设计锔瓷修复方案(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8: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28 18:15 编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杨涛在安装锔钉前在裂纹旁打孔(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杨涛将锔钉钉入破损的瓷器(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杨涛锔瓷修复用的各种锤子(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杨涛太爷爷留下的锔匠挑子(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杨涛展示锔瓷修复的茶壶(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杨涛用“内锔”技艺修复的茶壶(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8: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28 18:09 编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杨涛用锔瓷技艺修复的瓷器(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杨涛锔瓷修复的茶壶(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杨涛锔瓷修复的茶壶(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杨涛在工作室展示锔瓷修复的瓷器(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杨涛走进位于淄川的工作室(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8: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28 18:20 编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杨涛给徒弟李锋指导锔瓷的技巧(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杨涛(右二)在首都博物馆参加明嘉靖青花鱼藻纹残损大缸修复工作(2018年摄,受访者供图)。新华社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杨涛在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给学生讲文物的保护与修复(2023年摄,受访者供图)。新华社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杨涛在工作室用锔瓷技艺修复破损的瓷器(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8: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故事】传统毛笔如何制作?走进“华夏笔都”江西文港探寻毛笔制作技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图为李小平进行毛笔制作中的修笔工序,该工序是使用海藻为原料的植物胶固定笔形。刘力鑫 摄

   毛笔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4月9日,记者走进被誉为“华夏笔都”“中国毛笔之乡”的江西南昌进贤县文港镇,探寻传统毛笔的制作技艺。文港的毛笔制作技艺据传从两晋时期传授而来,至今已逾1600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8: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28 18:35 编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图为李小平展示自己新研发制作的李家笔样(图左)、复刻的“唐代缠纸笔”原型(图中)、仿“唐代缠纸笔”(图右)三支毛笔。

   李小平学习制笔技艺近40年,是中国文房四宝制笔艺术大师和文港毛笔制作技艺(古笔制作)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古代毛笔工艺研究及传承工作,还成功仿制了古老的“唐代缠纸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图为李小平使用梳毛机进行毛笔制作中的褪绒工序

   近日,李小平因在非遗传承方面的贡献,成功入选首届福布斯中国·文化影响力人物。李小平希望可以让更多人关注喜欢毛笔书写,体验领悟中国传统书画的魅力和趣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图为李小平在检查褪绒后的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图为李小平正在进行毛笔制作中的齐作工序,该工序用拇指侧压毛片锋端于牛骨板拉出,让毛锋变平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图为李小平进行毛笔制作中的剔杂工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9: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图为李小平进行毛笔制作中的剔杂工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图为李小平进行毛笔制作中的修笔工序。刘力鑫 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图为李小平进行毛笔制作中的修笔工序。刘力鑫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20: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29 10:43 编辑

蕲春管窑 楚陶焕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5月25日,在管窑镇“柿外陶园”窑工小院,制陶工人在利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5月25日,在管窑镇“柿外陶园”窑工小院,制陶工人在画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5月25日,学生们在管窑镇“柿外陶园”窑工小院内研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5月25日,在管窑镇“柿外陶园”窑工小院,制陶工人在利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5月25日,在管窑镇“柿外陶园”窑工小院,制陶工人在利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5月25日,在管窑镇“柿外陶园”窑工小院,制陶工人在利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第二十届文博会
5月25日,在管窑镇“柿外陶园”窑工小院,制陶工人在利胚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管窑镇是湖北著名的日用陶和工艺陶产区之一,已有600余年产陶历史。2007年,“蕲春管窑手工制陶技艺”被列入湖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蕲春县积极对当地产陶老厂房、旧窑棚进行改造,将陶艺与研学旅游、艺术展览、非遗传承和文创孵化相结合,展现管窑的新形象,实现对楚陶的保护与发展,让管窑百年陶艺文化重焕光彩。

  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