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29 11:30 编辑
重温传统
编者按: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文化遗产的最高样本。《中国日报》将推出这一系列节目,展示工匠大师如何用奉献和创新为遗产注入新的活力。在这一期中,我们将发现为什么文房四宝不仅是文人使用的工具,而且是中国文化遗产的载体。
一把短而软的毛笔与一把长而硬的毛笔相连,既有力又温柔——一把简单的中国毛笔可以描述出最复杂的想法。一把好的画笔既能在写作中获得技术上的卓越,又能在写作上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它可以带来无拘无束的创造力和无尽的变化。
画笔可以揭示一个点、一条线、太阳、月亮、山脉、河流、风以及人们在这个世界上所能感觉到的一切,无论是细长的还是厚重的、大的还是小的、具体的还是抽象的。
也许它是人类发明的为数不多的几千年来如此实用但又如此富有象征意义的工具之一。它不仅传达了普通人的关怀和情感,而且记录了历史,叙述了思想,创造了这种文化中最精致的艺术和文学,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道路。
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湖州毛笔与中国文化》一书中,学者马庆云引用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周汝昌(1918-2012)的一句话:“没有毛笔,汉字就不可能进化,绘画艺术就更不可能。它们的形式、结构、书写方法、功能和艺术效果都不会达到现在的地步。最终,毛笔决定了卷轴、书籍、记录、书信、档案等各种形式的文献。”
马说:“对周来说,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就体现在毛笔上,它的发展也取决于毛笔。”
马说,对他来说,中国人的各种气质、性格、意志、精神世界、生活态度、外在的优雅、内在的美丽和修养都来自于这把刷子的尖端。
“所以,毛笔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创造者,”他补充道。
一位工匠坐在水盆前,对羊毛进行洗涤、分类、梳理和塑形。[杨扬摄/中国日报]
柔软的皮毛
传说公元前223年的一天,秦国大将蒙恬外出打猎,蒙恬后来负责长城的修建。在某个时刻,他看到一只不幸的兔子的尾巴在地上留下了血迹,这激发了他制作历史上第一支中国毛笔的灵感。
孟先拿了一些兔毛,插在竹签里,试着用它写字。然而,兔子的皮毛太光滑了,以至于刷子无法吸收墨水。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他漫不经心地把刷子扔进了窗外的一个石灰坑里。
过了几天,孟偶然发现了那把被丢弃的刷子,把它捡了起来,发现它的毛变得柔软了。他把它蘸在墨水里,把几个字写得很流畅。不经意间,石灰水把毛皮除了油。石灰至今仍在使用。
在传说的另一个版本中,孟使用的不是兔毛和竹棒,而是一根木棍,中间是较硬的鹿毛,外面是较软的山羊毛,这种方法至今仍在使用。
考古发现早就驳斥了孟发明中国毛笔的传说。
考古证据表明,6000多年前,居住在今天西安以东10公里的半坡遗址的人们用画笔在陶器表面绘制图案和线条。然而,与陶器或甲骨相比,刷子很难保存,因此在古代废墟中很少见到。
在孟时代之前的数千年里,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甲骨和陶器上也出现了刷痕。据信,这些铭文是用毛笔书写后刻在甲骨上的。在碑文中,有一个字,玉,意思是毛笔。它生动地描绘了一只手握画笔的手。
20世纪50年代末,考古学家在河南省信阳市出土了一把毛笔。这种刷子可以追溯到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古老的刷子,比孟神话中的“发明”要早得多。
在湖南长沙发现的另一座战国中期墓葬中,发现了一把由优质兔毛和18.5厘米竹柄制成的毛笔。刷尖长2.5厘米。这是早期书写工具的一个缩影。
在接下来的2000多年里,随着书写媒介的进步,从甲骨、简牍、丝绸到不同类型的纸张,毛笔经历了重大的演变。此外,由于家具高度的增加,尤其是从宋代(960年至1279年)开始,书写姿势的变化,以及不同绘画和书法流派的发展,都在形成毛笔的演变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历史的变迁中,制作高品质毛笔的中心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元代(1271-1368)以前,最精细的毛笔,通常是用兔毛制成的,产于今天的安徽宣城,尽管在今天的浙江湖州等地也有毛笔制造商。
北宋(960-1127)灭亡,南宋(1127-1279)迁都临安,即今天的浙江杭州。随后,大量涌入的毛笔工匠迁移到邻近的杭州市湖州,那里已经有许多毛笔制造商。
自元代以来,湖州的毛笔取代了宣城的毛笔,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书写工具。在明(1368-1644)和清(1644-1911)两代,湖州的毛笔被尊为皇帝的贡品。
湖州的毛笔以锋利、工整、耐久著称。从结构上讲,刷子应该构造良好,具有弹性的刷毛,在压缩后可以迅速恢复原状。
然而,在上世纪后半叶,随着现代钢笔的广泛采用,毛笔开始从其长期以来的突出地位中消退。为了保护这一古老工艺,湖州毛笔艺术于2006年被指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