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邑仁居镇

[复制链接] 0
收藏
4
回复
213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4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3-3-23 14:01: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千年古邑仁居镇

  早就听说在闽粤赣交汇处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块面积不过六、七平方公里的山间小盆地,一条源于项山、被人称为胭脂河的溪流从盆地中间穿过。可别看这小盆地其貌不扬、其景不奢,但在这弹丸之地上,不光有明代石拱桥、古城墙遗迹、红军标语群、民国广东四大银行金库、古典民居建筑,至于宗祠、社庙更是多得数也数不清……除此之外,还有“负郭八景”、吊脚楼、古井、客栈等。有人形容道:斗大山城藏金甲,处处古风处处情。它——便是平远县的老县城,人称千年古邑的仁居镇。


  早春二月的一天,细雨霏霏,我受邀与几位友人一起前往心仪已久的仁居采风。


  史载: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广西人氏王化为平匪安民,奉旨在闽粤赣边择地筑城。据传,王化精通堪舆术,笃信风水,其几经跋涉,遍察三省,最终选定头枕江西交界项山,东靠湖笔石濑,西倚麟石标霞,南邻凤山积翠,具有龙虎之势,时隶属广东省程乡县治下的豪居都的一座小山岗为城址,大兴土木,历时三年,终告功成。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十月,一个新的建制——平远县,便在原福建省武平县、江西省安远县及广东省程乡等县划割部分土地的基础上,在三省通衢的豪居(即今仁居)诞生。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公元1952年,县府迁至蕉城镇 (时蕉平合县)。屈指算来,作为县治之地的仁居,至今已四百五十载矣。其间,虽经朝代更迭,世事沧桑多变,然古邑仁居美丽的胭脂河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照样轻歌曼舞,如诉如泣,向每一位来访千年古邑的客人反复讲述着那些悲欢离合的人间往事。


  眼前,雨雾中的千年古邑活脱脱像一幅水墨山水画。你看,眼前的古桥流水,民居古巷,明清骑楼、古码头、民国四大银行金库散落在山坡上,错落有致、鳞次栉比;远处,雾中的群山若隐若现,偶露峥嵘;略带寒意的微风阵阵吹来,我们一行人在友人老冯的引领下,边行边议,感触良多。当我站在老县衙遗址改建的仁居中学篮球场上时,望着高大的护城墙几成废墟,仅留下黑黝黝的砖疙瘩依稀可见,我仿佛看见太平军将士正在与左宗棠指挥的清军奋力拼杀,耳边响起了攻城的大炮声;走在显得有点冷清的康衢街上,眼前忽然幻化出了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而在红四军一纵司令部旧址的泰山萧公祠,我肃然站立,静思良久。当年红军一千多人,在小小的仁居山城一共住了18天,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筹款建立红色根据地,那是何等壮观的革命情景啊!红军离开时,村民恋恋不舍,不少人参加了穷人的队伍。至今,在仁居,许多地方仍可见红军留下的标语,数量之多,保存之好,全国都罕见。


  风停雨止,云散天开。一天的参观快结束了,不论是那造型精美、工艺独特、横卧胭脂河的驾虹桥,还是那富丽堂皇的邹坊文昌阁,抑或是古民居吴屋,无一不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我不敢说自己游历丰富,但因各种关系,自觉也走了一些地方。然而,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有那么多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而且信手拈来,便能讲出一串串扣人心弦的故事或传说,确是不可多见。我想,大名鼎鼎的安徽黄山脚下的宏村也不过如此罢了!不过,心底下,我算来算去仁居建县至今的历史也不超过五百年,千年古邑,又该如何说起呢?

签到天数: 4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14:01:57 | 只看该作者
        友人老冯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脸露微笑,未加解释,参观完明代古井,又提议到乌石岗墟看看。说完,径自前行,众人紧随其后。经过镇政府、红军纪念园,来到乌石岗墟时,只见两扇乌黑厚重,各长2.95米,高2.85米,厚0.40米的泥石混凝板墙,如门神秦琼尉迟,矗立在街口。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天那,这是何方神圣?黑不溜秋,又大又丑。

  “这是街门。古时夜晚用来栅守街口防盗的。‘未有平远城,先有乌石墟。’指的就是这个。”老冯不愧是仁居城的活档案,任何疑问都难不倒他。接着,他指着石铺街道两旁的陈垣旧屋,娓娓道来,解开了众人的疑惑,随着他的讲述走进了千年古邑建县之前,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14:02:15 | 只看该作者
        —原来平远设县之前,仁居叫豪居都,官府在此地设立了一个通判府馆,隶属赣州府。乌石岗墟边的井下则有一座兵营,主要职责是负责维持治安、征兵征粮,故那时的仁居又叫林子营。老话说得好,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生活,有生活则离不开交易。一则为了安全,主要是靠近兵营;二则因为乌石岗当时是上通江西,下至潮汕的必经之道,久而久之,山民便在乌石岗设墟开店,交易迎客。鸠巢日垒,燕衔窝成。数百年间,乌石岗墟渐成规模。在几百米长的斜坡上,店铺林立,什么京果海味、粮油咸什、陶瓷布匹、日用百货、客栈伙店林林总总,样样俱全。除此之外,还建有关岳庙,徐、温、姚、曾等姓宗祠。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交通不便,长年奔走于粤赣间的马帮经过此地时,夜宿于此,人欢马嘶,颇为热闹。

  ……


  百年兮,千年乎?!有时,看似准确的时间概念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实在显得有点微不足道,苍白无力。在人文历史如此厚重的古镇面前,我深深地被其独特积淀的内涵折服。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一片一瓦,都记载着历史进程的演化;一砖一石,亦见证了世事纷繁、朝代更迭的波诡云谲。(来源:梅州日报 文/陈忠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地板
发表于 2013-3-23 14:48: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秋歌 于 2013-3-23 14:57 编辑

好介绍,欣赏学习了.秋歌提供几幅图片点缀一下.请笑纳.

DSC04187.JPG (73.62 KB, 下载次数: )

DSC04187.JPG

DSC04192.JPG (83.46 KB, 下载次数: )

DSC04192.JPG

DSC04197.JPG (57.09 KB, 下载次数: )

DSC04197.JPG

DSC04204.JPG (56.84 KB, 下载次数: )

DSC04204.JPG

DSC04206.JPG (69.16 KB, 下载次数: )

DSC04206.JPG

DSC04214.JPG (82.37 KB, 下载次数: )

DSC04214.JPG

DSC04209.JPG (94.9 KB, 下载次数: )

DSC04209.JPG

DSC04258.JPG (131.67 KB, 下载次数: )

DSC04258.JPG

DSC04262.JPG (129.23 KB, 下载次数: )

DSC04262.JPG

DSC04261.JPG (197.66 KB, 下载次数: )

DSC04261.JPG

DSC04202.JPG (58.02 KB, 下载次数: )

DSC0420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5#
发表于 2013-3-23 14:59: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秋歌 于 2013-3-23 15:03 编辑

图中夜色光明友在挥手高喊:   仁居.  向光明美好的前景前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