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复制链接] 0
收藏
11
回复
646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4-11 14:29: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11 14:41 编辑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吃光了
   
   有时候,外来物种也能“逆袭”成功,比如笋壳鱼就是个例子。你可能会想,这怎么可能呢?但事实就是如此。笋壳鱼在适应新环境方面表现出色,成功在当地繁衍生息,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这告诉我们,外来物种并非总是“水土不服”,有时候它们也能在新家园里混得风生水起。

   你知道吗?笋壳鱼,这个外来户,竟然被咱们中国人吃成了濒危物种。你可能会好奇,这鱼究竟有多美味,让人欲罢不能呢?又或者说,它究竟藏了什么魔法,让咱们这么着迷,时刻想念呢?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笋壳鱼】

   笋壳鱼,它的正式名字叫做“云斑尖塘鳢”,属于淡水鱼家族。它一般待在水质清澈的江河里,但也能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湖泊、池塘、水库和深水溪流中找到它的身影。这家伙狡猾得很,总是喜欢藏在暗处,让钓鱼爱好者们很难得手。想钓到它,还真得费一番功夫呢!

   笋壳鱼看起来挺特别的,头和身体常常是黄褐色,背部颜色深点,肚子颜色浅点。身上布满了像云彩一样的斑块和不规则的横带,尾鳍底部还有个三角形的大褐斑,加上身上的黑色条纹,真是挺有个性的。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远远望去,笋壳鱼的外观和剥下来的干燥笋壳极为相似,如果不留心观察,很容易误以为是谁把笋壳扔进了江河里。因此,它们被形象地称为“笋壳鱼”,有些地方也叫它们“虎头鱼”或“呆子鱼”。

   笋壳鱼可是个“国际明星”,最早是在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出生的。它在全球都很有名气,甚至被称为东南亚的“国鱼”。无论哪个高级宴会,只要有它在场,那肯定是全场焦点。

   我国在80年代从泰国引进这种鱼类,主要有两个原因。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我国为何引进笋壳鱼?】

   咱们国家为啥会从泰国引进笋壳鱼呢?首要原因就是这货经济价值高呗!

   听说在1986年,笋壳鱼在国外的市场上最便宜的时候只要10美元一公斤。要是按现在的汇率来算,那就是差不多71块钱一公斤,也就是一斤要142块钱。

   如今的笋壳鱼价格不菲,一斤就要上百元。考虑到一只笋壳鱼大约有一斤多重,因此卖掉一条就能赚至少150元。在现今的市场上,这已经算是非常高端和昂贵的食材了。更别提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的笋壳鱼可是“奢侈品”,普通老百姓根本消费不起。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发展笋壳鱼养殖确实非常有前途,如果做得成功,很可能让你一夜暴富,步入小康生活。

   我国的养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特别是在南方地区,许多养殖户会运用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等多样化的方法来培育笋壳鱼。由于技术的提升和产量的增加,笋壳鱼的价格变得相对亲民,现在,普通的消费者也有机会品尝到这种美味了。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再来谈谈它的食用价值吧,那可真是高得没话说!


   笋壳鱼,这可是淡水鱼中的佳品啊!它的肉质超级嫩滑,吃起来鲜美无比,营养价值还超高。吃上一口,简直让人回味无穷!


   笋壳鱼的肌肉里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东西,就是18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对我们的生长和活动都非常重要,它们能帮助我们变得更健康,更有活力,还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好地吸收蛋白质。所以,吃笋壳鱼对身体真的很有好处哦!


   笋壳鱼的DHA含量也相当高,DHA是个好东西,它对我们的大脑发育特别有帮助。多吃含DHA的食物,能提升记忆力,让我们的思维更敏捷,还能预防老年痴呆呢。所以,大家不妨多吃点笋壳鱼,好处多多哦!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4:42: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11 14:49 编辑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总的来说,笋壳鱼不仅经济价值高,还很好吃。如果我们能成功养殖这种既好吃又值钱的鱼,然后卖到全世界,那我们国家就能赚很多钱。

   这种鱼类对身体很有好处,多吃可以让人更健康。正因为这样,我们国家引进笋壳鱼后,大家都特别喜欢,很快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尽管笋壳鱼作为一种外来物种在刚引进时曾遭受诸多质疑,但这一点也不难理解。毕竟,外来物种入侵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一旦失去控制,它们可能会对本土生物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虽然笋壳鱼是外来物种,但它并不像大家担心的那样让本土鱼种消失。相反,它适应得非常好,和本土环境和谐共处。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因为笋壳鱼有点“公主病”,对环境要求比较高,所以能在新环境中存活下来,但也不会对其他鱼种造成太大的影响。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笋壳鱼为何没有泛滥】

   笋壳鱼在我们国家并没有像其他外来物种那样泛滥成灾,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笋壳鱼对环境的要求特别挑剔,一点都不能马虎。

   笋壳鱼在低氧环境下也能活得很好,它们的适应力很强。即使水里氧气不多,它们也能生存得很好。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喜欢养殖笋壳鱼的原因之一,因为它们的生命力很旺盛,很容易养活。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笋壳鱼在15到35℃的水温里能生存,但最舒适的温度范围是25到30℃。如果水温降到12℃或更低,笋壳鱼就会死亡。所以,想要养好笋壳鱼,得确保水温在这个范围内。

   笋壳鱼对温度和水质都挺挑剔的。它们最喜欢pH值在7.0到8.5之间的水,就算pH值降到5也能将就着过,但再低就受不了啦。

   养笋壳鱼得特别小心,一不小心就可能死一大片。所以,实际上养出来的笋壳鱼并不多,没大家想得那么多。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笋壳鱼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非常爱吃的美食。在中国南方,人们常用笋壳鱼做各种菜,比如红烧、清蒸、煎炸等。吃了笋壳鱼,能补充好多营养,让身体更健康。

   因为喜欢吃笋壳鱼的食客很多,所以这种鱼的数量始终保持在可控范围内。每次它们长大一批,就会被吃掉一批,很难泛滥成灾。这也是为什么尽管有很多笋壳鱼,但它们并没有泛滥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4:5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11 14:59 编辑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很多人都喜欢吃笋壳鱼,它的美味让人难以忘怀。而说到外来鱼类,就不得不提清道夫了。虽然这两种鱼都是外来的,但它们的待遇却大不相同。笋壳鱼被人们当作美食享用,而清道夫却泛滥成灾,让人们十分头疼。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清道夫泛滥成灾的危害】

   虽然清道夫是一种外来物种,不像笋壳鱼那样可以端上餐桌,但它对河道来说却是无价之宝。它们专门负责打扫河道,消灭那些青苔和垃圾,让河流焕发出洁净的光彩。有了它们,我们的河流才能保持清澈,真是大自然的环保小能手!

   尽管清道夫对河道的清洁起到很大作用,但它们同时也威胁到其他鱼类的生存。因为清道夫与其他鱼类长期共存,它们开始捕食其他鱼类的鱼卵,给其他鱼类的繁殖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你知道吗?清道夫鱼一天竟然能吃掉三到五千颗鱼卵!而且,如果遇到体型较小的鱼苗,它们也不会放过。只要鱼苗一游到它们附近,清道夫就会立刻把它吃掉。至于青苔和鱼食,清道夫可不怎么感兴趣呢。

   此外,清道夫还是个破坏高手,一旦闲下来,就喜欢啃食水草来消遣,结果把水草啃得乱七八糟,像渔网一样。这样一来,水草就起不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了,其他鱼类也失去了藏身之地。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你知道吗,清道夫吃东西真的很多,拉的也很多,但他们从来不清理自己的粪便。这样,河里的污染就越来越严重了。

   简单来说,清道夫是一种外来物种,它在我们国家没有天敌,这意味着没有任何生物能够阻止它搞破坏。如果清道夫大量繁殖,它可能会让整条河流的本地鱼类都灭绝,给生态链带来严重破坏。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清道夫如此痛恨的原因。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5:00: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11 15:02 编辑

   【结语】

   简单说,笋壳鱼因为其肉质美味、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所以深受大家喜欢。而像清道夫这样的外来鱼种,因为对生态环境有不良影响,所以不太受欢迎。总的来说,笋壳鱼更受大家喜欢,而清道夫则不太受欢迎。

   总的来说,我们必须清楚,任何外来物种的引进都得经过严格的评估和控制,防止它们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伤害。在未来管理水生生物资源时,我们要强化对外来物种的监测和管理,避免它们破坏本地环境。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外来物种的优势和特点,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的资源和选择。这样一来,我们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利用外来物种的益处,实现双赢。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这个主题的信息吗?别着急,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份详尽的参考资料,里面包含了所有你需要知道的内容。从基础知识到进阶技巧,这份资料将帮助你全面掌握这个主题。赶紧查阅吧,让你的学习之旅更加顺畅无阻!

   《中国外来水动植物》这本书是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它为我们详细介绍了那些非本土的水生动植物,这些生物是如何进入我国的,以及它们在我国的生存状况。如果你对这些外来水生动植物感兴趣,这本书将是一个很好的参考资料。通过阅读它,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生物,同时也能更好地认识我国的生态环境。

   《泰国笋壳鱼肌肉营养品质的研究与评价》这篇文章,在维普网上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主要对泰国笋壳鱼的肌肉营养品质进行了全面评价,旨在为读者提供有关这种鱼肉营养成分的详细信息和数据。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了解到泰国笋壳鱼肌肉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以及这些成分对人体的益处。文章还对这些营养成分的含量和比例进行了详细分析,为读者提供了有关泰国笋壳鱼肌肉营养品质的全面评价。总之,这篇文章为关注健康饮食的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信息,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的营养食品。

   《“清道夫”的食物偏好》知网

   《清道夫鱼危害及应对方法探讨》海洋渔业篇海洋与渔业,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其中,清道夫鱼作为一种特殊生物,也存在一些潜在危害。这篇文章,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清道夫鱼的危害以及如何处理它们。

   首先,清道夫鱼是一种食肉性的鱼类,它们会捕食其他的小型鱼类和生物,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此外,它们还会抢夺其他鱼类的食物,使得其他鱼类因食物短缺而死亡。这些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应对清道夫鱼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处理对策。首先,可以通过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减少清道夫鱼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其次,可以采取人工捕捞的方式,控制清道夫鱼的数量,避免它们过度繁殖和扩散。此外,还可以研究和开发新型的生物控制方法,利用天敌等自然因素来控制清道夫鱼的数量。

   总之,清道夫鱼作为一种潜在的生态危害,需要我们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通过加强生态保护、人工捕捞和生物控制等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清道夫鱼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保护海洋生态的健康和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5:05: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11 15:21 编辑

回顾:四川“外来鱼”入侵,疯狂繁殖暴增100多吨,吃货能解决吗?

   在四川大部分城市都因美食著名,而成都更是冠有美食之都的称号,而居住在四川的小伙伴们也以“吃货”自居。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有不少网友称,没有什么入侵物种是吃货不能解决的,在面对“外来鱼”的入侵下,是否真的如网上所称的那样,能够靠吃来解决呢?

   “外来鱼”

   四川的“外来鱼”正是一种被称作翘嘴红鮊的鱼类,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外来物种,而是中国其他省份“流浪”到四川湖泊当中,发展壮大成为一个群体。

   翘嘴红鮊多产于黑龙江、湖北、等地,以北方地区为主,出产这类鱼种,捕捞的时季以夏冬两季为最佳,在北方地区广受欢迎。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这类鱼体型较大,达到成年之后,常见的体型在2.5kg左右,一些更大个头的翘嘴红鮊能够长到15kg左右,如此庞大的体型自然是为侵入四川奠定了基础。

   翘嘴红鮊体型偏长,鳞片小,侧边的鱼线明显,形态与鲫鱼相似,但比鲫鱼要瘦且长,下颚上翘得名翘嘴。

   在北方作为经济鱼种为渔民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收入,每年产自黑龙江的兴凯湖的翘嘴红鮊就重达300吨,为当地居民带来5000多万的收入。

   这些鱼种被销往北方大部分地区,是北方餐桌上的“常客”。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泛滥的翘嘴红鮊

   四川人第一次发现翘嘴红鮊是在四川的第二大淡水湖邛海当中。

   翘嘴红鮊的来访是悄无声息的,它作为北方的鱼种究竟是如何被引进四川的,没有人知道,但是当人们发现的时候就已经泛滥了。

   根据泛滥的鱼群推测,翘嘴红鮊是在2007年进入到邛海,当时又恰好处于四川的禁渔期,给予了这个入侵物种足够的机会疯狂繁殖,使数量暴增。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在此基础上,翘嘴红鮊快速生长,并在短短的三年流入到各个江河当中,泛滥成灾。

   当人们再次捕捞邛海当中鱼类的时候,惊讶的发现了当中竟然混杂进了翘嘴红鮊,它们不仅占据着捕捞鱼群数量的相当一部分,而且个头都不小,有的在15斤以上。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在此期间渔民共计捕捞到翘嘴红鮊100多吨,这100多吨的翘嘴红鮊既是惊吓又是惊喜。

   惊喜的是湖水当中居然一下子多出了一个新的品种,惊吓的是翘嘴红鮊把四川本土鱼的资源占据,导致当年四川本土鱼产量严重下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5:22: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11 15:33 编辑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短短的三年间,为何翘嘴红鮊能够发展到如此规模?

   发展壮大的原因

   翘嘴红鮊能够在邛海当中快速成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就是刚好赶上的禁渔期。

   其二,在邛海水域当中,它们没有天敌,可以肆无忌惮的生长,即便是前期只有少数的十几只,但是如此舒适和安逸的环境,三年下来,繁殖的数量是非常惊人的。

   其三,翘嘴红鮊相比较其他四川的本土鱼类,性情凶猛,食性较杂,平时喜欢吃小鱼小虾,也可以吃普通的鱼食。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当渔民喂养湖水当中的本土鱼类之后,长到一定体型的翘嘴红鮊便开始与其他本土鱼类争抢食物,性情凶猛的它们自然有着优势。

   随着抢夺的资源越来越多,翘嘴红鮊的体型就越来越大,其他鱼类的生存空间被逐渐压缩,若是有个十年到二十年,邛海当中恐怕就只剩下翘嘴红鮊了。

   翘嘴红鮊在水温5℃的条件下进食欲变强,没有食物喂投的时候,它们还会吃本土鱼类的鱼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克制了本土鱼类的生长。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其四,邛海当中的水质条件好,水域的水源几乎都是来自未经污染的地表径流,全年无干旱,翘嘴红鮊生活在其中自然是要舒服得多。

   最关键的一点是,翘嘴喜欢偏冷的水域,邛海地处西昌市的高海拔地区,这里的气候条件优越,全年温度适宜,处于湖水的底部温度恰好适合翘嘴红鮊的生长。

   虽然温度比不上北方地区寒冷,但是优质的水源弥补了这一缺陷,这种水源下的翘嘴红鮊更喜欢运动和觅食,同样成为生长迅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翘嘴红鮊带来的影响

   在北方翘嘴红鮊的市场销量很好,但是到了南方,却显得平淡无奇,这是因为在南方人的饮食习惯当中并不存在翘嘴红鮊。

   南方人常常食用的鱼类有鲢鱼、鲫鱼等本土鱼类,当四川的消费者进入到餐饮店当中,更多考虑的是本土鱼,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多数的餐饮店的菜单当中,也更喜欢偏向于这些本土鱼。

   所以在四川有鱼类产品的餐饮店当中,大多是不会出现翘嘴红鮊的,只有在一些专做北方美食的店面当中才有卖。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翘嘴红鮊肉质鲜嫩细腻,也没有鱼腥味,但食用习惯了本土鱼的四川人,还是不会选择翘嘴红鮊。

   狭小的消费市场,自然就少有人卖,因为大家都怕自己喂养的翘嘴红鮊卖不出去,与其追求新颖,还不如养殖本土鱼类来的妥当。

   有人说,这些翘嘴红鮊既然在四川等南方地区的市场小,那为什么不运送到北方地区去呢?

   从表面来看确实是处理翘嘴红鮊在邛海泛滥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实际操作起来难度比较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5:35: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11 15:40 编辑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首先要考虑的是鱼的运输费用,从南方销往北方地区需要一个比较长时间的运输,在运输途中,鱼类的存活率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最后就是相比较南方,北方市场的翘嘴红鮊价格其实并没有南方高,而且北方有自己翘嘴红鮊产源,南方运输过去的鱼新鲜程度,难以竞争过北方的原产地产出的鱼类。

   这就导致了一个窘境,翘嘴红鮊在南方售卖价格高,少有人愿意去做,当邛海的翘嘴红鮊泛滥时,大部分只能运往北方低价格卖出。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其实想要解决这种困境,还需要从源头做起,培养好消费者的习惯,让更多的南方人感受到翘嘴红鮊鲜美的肉质,在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当中增加翘嘴红鮊这一鱼类菜谱。

   靠吃货能解决问题吗

   解决物种入侵是要多方面着手的,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

   如果培养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物种泛滥的持续增长。

   但从历史对于入侵物种的治理来看,没有哪一次是靠所谓的“吃货”解决。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在当地政府治理邛海的方式当中采用了鼓励民间垂钓、投放本土苗、圈养保护本土鱼类等方式进行改善。

   鼓励民间垂钓期间,政府规定每年钓鱼爱好者只需要缴纳少量的金额,就可以在非禁渔期钓取邛海内的翘嘴红鮊。

   被钓取的翘嘴红鮊体型要达到政府的标准才可带走,禁止捕捞任何鱼苗。

   让人奇怪的是,对于省外来的物种,政府似乎并不“赶尽杀绝”,其原因很简单。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翘嘴红鮊并不算真正意义的外来物种,它属于中国的本土鱼类之一。

   而且生长在其中的翘嘴红鮊早已形成一条独特的生态链,贸然将它们全部“赶走”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只有控制它们的数量,最终让自然界自行调整才是最实在的方法

   钓鱼爱好者纷纷前往邛海,一时之间,湖内的翘嘴红鮊确实少了不少,政府又加紧了本土鱼苗的投放。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随后在邛海当中规划出一个仅供本土鱼类生长的区域,在这片区域当中本土鱼苗长到有一定竞争力的标准之后,就可以放入邛海的大生态环境当中。

   如此一来,当地的翘嘴红鮊泛滥情况得到有效治理,邛海当中的鱼群也恢复了以往的平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5:42: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11 15:51 编辑

福寿螺:从入侵物种到人类脚下的玩具,再到天敌的盘中餐

   40 年前,这福寿螺啊,“大张旗鼓”地闯进了咱们中国,还“心安理得”地在农田、池水中“安营扎寨”,活脱脱就是个让人头疼的“剥皮无赖”。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国人可是被这可恶的入侵物种折磨得够呛,不过呢,如今咱们终于找到它的破绽啦,那是一招一个准!

   这可耻的福寿螺,居然还成了人们脚下的玩具!以前农村里,人们生活普遍不富裕,娱乐方式也少得可怜。只能靠就地取材解闷儿,比如捉洋辣子幼虫玩耍、去池塘里捉小鱼小虾等。不过最解压尽兴的,还得数对着池塘边上那一排排、一串串粉红色的福寿螺幼卵一通乱踩。那感觉,就像徒手捏泡沫板一样,简直让人停不下来。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福寿螺来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亚马逊河流域,是典型的入侵物种。这家伙长得跟田螺挺像,一开始还常被人误认。可后来,人们慢慢认识到了它带来的生态危害和健康危害,就把它拉入了黑名单。从此,福寿螺在“入侵物种名单”里可是出了大名。福寿螺体型又大又扁,它最外边的螺层长得跟苹果似的,所以有人就叫它“苹果螺”。它们常见于两广地区,还有湖南、湖北等地。这家伙是杂食性的,不管是莲藕、水稻、腐殖质碎屑,还是小鱼小虾,统统都是它们的嘴下之物。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得靠协调腹足、颚片和齿舌等器官来帮忙。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福寿螺背着个厚重的壳,行动那叫一个慢,所以并不喜欢待在急流里,倒是更偏爱静水流域,比如农田、池塘之类的地方。为了不被天敌发现,也为了迎合自己避光的习性,它们主要在夜间活动。虽说这福寿螺让人讨厌,但它们还挺团结,不但一起活动,还一块儿觅食。这福寿螺被人厌弃,可它的繁殖力却强得让人惊叹!那交配的成功率高得离谱,产卵量更是大得惊人。科学家研究发现,福寿螺一年能繁殖两三代,每次产卵能有 200 粒到 600 粒,每隔三周就能产一次卵,最多能达到 14 次。给它一年时间,雌性福寿螺能产下 2400 粒到 8700 粒幼卵呢!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每年 4 月到 6 月,就能看到池塘边上那一排排、一串串,像粉色葡萄一样紧密圆润的福寿螺卵。这时候正是福寿螺产卵的高峰期。螺卵的孵化和发育离不开空气,所以雌性福寿螺会把幼卵下到距离水面不远的池边上、田埂上、水稻杆上等地方。这时候,那些调皮的孩子就会发现这些粉色诱人的幼卵,然后把它们捏碎或者踩扁。这可是以前农村孩子的常规操作。经过几十年的折磨,钓鱼大队又解锁了“福寿螺新玩法”。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为了不空手而归,钓鱼圈里流行起用福寿螺肉或者福寿螺幼卵打窝的法子。据说把螺肉和螺卵扔到水面上,会迅速释放出一种诱人的信息素,能引得鱼儿上钩。福寿螺这么猖狂、泛滥成灾,跟它开了 2 倍速似的繁殖速度脱不了关系。就算祖先死了,还有源源不断的子孙后代来补位。这可成了干扰水体生态的致命因素。不过呢,这福寿螺族群看似无懈可击,其实弱点还挺明显的,那就是它们的幼卵。有人会用一劳永逸的法子来消灭这些“蓄势待发”的幼卵,比如把粉色的幼卵全都集中到一个铁容器里,然后点火一炸,这些幼卵瞬间就被破坏得彻彻底底,再也没可能孵化了。外壳坚硬的福寿螺或许还有一定的自保和防御能力,可对于那些还没成型的密集幼卵块来说,根本没有任何逃生的可能,只能任由人类“挫骨扬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5:43: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11 15:56 编辑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民间的智慧:养鸭来帮忙福寿螺的危害性那可太大了,早就被国家列为外来入侵物种。而且,野生的福寿螺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好多人喜欢用福寿螺代替田螺炒着吃,结果出了好多起寄生虫入侵人体脑部、食客身体不适的案子。2022 年,“云南疾控”还曾经发布提示,说福寿螺体内的寄生虫多达 6000 条呢!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另外,福寿螺的泛滥成灾还给农事活动带来了极大影响。比如,福寿螺排泄的粪便会污染农田水体,它们的存在还侵占了农作物的生存资源。福寿螺常常成群出现,它们体型硕大,螺壳锋利,对于习惯赤脚下田干活的农民来说,可是个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民间就经常对野生福寿螺进行定期清除。一开始用人工清除法,就是一个一个捡,然后集中销毁。可福寿螺太多了,靠人力根本忙不过来。后来又用化学溶液清除,可剂量小了对抵抗力强的福寿螺没啥效果,剂量大了又会影响农作物或者局部水生系统。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福寿螺让人头疼得很,但好在人们在不断的实践中终于找到了完美克敌的办法,那就是放鸭子去大吃特吃。鸭子可喜欢那肥美的螺肉了,让鸭子去对付难产的福寿螺,可是一种生物防治的手段哟。据了解,在冬季前,把“鸭鸭大军”投放到农田或者河流中,它们会立刻投入“工作”,迅速啄食幼螺以及螺卵,这样就能从根源上解决不少问题,减少越冬的福寿螺数量。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再顽固的福寿螺,也逃不过天敌的手掌心福寿螺对农作物的危害,那可是全球公认的。这福寿螺在全球入侵物种数据库里可是“臭名远扬”。它看似坚不可摧,可难免会被食物链上层的生物给吃掉。能完美对抗福寿螺的天敌,那就是赫赫有名的螺鸢,还有生活在印度的亚洲钳嘴鹳。这俩物种可都是专门克制、消灭嚣张福寿螺的好猎手。只要有它们在的地方,哪怕福寿螺王国再怎么繁荣昌盛,也得乖乖低头。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被人拿来当玩具、被人炸、被鸭子吃、被天敌碎尸万段,这福寿螺这外来入侵物种的“螺生”注定不可能过得逍遥自在,稍微一个不小心就会被一锅端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5:59: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11 16:30 编辑

福寿螺入侵中国40年!它的弱点很搞笑,稍有不慎就被一锅端了!

    1981年,福寿螺被引入我国境内,但在2003年,它却被列入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物种名单。

   那么,福寿螺有什么危害呢?我们又该如何防范它的泛滥成灾呢?

   一、福寿螺的危害

   福寿螺有巨型田螺之称,螺体长4-6厘米,重约25克,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被引入我国,至今已经40余年。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福寿螺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属于水陆两栖动物;它们的繁殖能力极强,可以全年产卵,一只雌螺通常1年可产卵2400到8700粒,且孵化率高达90%。

   福寿螺是一种可以食用的美食,但将其引入国内后不久,国人却发现在“好吃”这一优点之外,它还有着很多恼人的缺点。

   首先,危害农作物。

   福寿螺食性广、食量大,喜食水稻,而且会吞食秧苗,导致水稻严重减产。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1991年,广东省就有67万公顷的水稻被福寿螺蚕食,造成了当地的农业生产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次,破坏生态环境。

   由于非一般的繁殖能力,福寿螺生存的水体会面临富营养化,再加上它们的食谱中,有很多都是具有对水质有净化作用的植物,它们的大量进食会导致水质下降。

   此外,一个区域内,水分、阳光、氧气、生长空间等资源都是有限的,福寿螺的严重抢占资源会使得区域内的其它物种灭绝,破坏生态结构。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最后,威胁人身安全。

   福寿螺的螺壳相对比较锋利,很容易划伤农民的手脚,进而造成细菌感染。

   更重要的是,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宿主,每只福寿螺体内大约有3000到8000条幼虫,它们进入人体后,会破坏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病变,严重可导致瘫痪或死亡。

   2006年,北京一家饭店便因为售卖凉拌福寿螺,导致短短几个月内,87名患者生病住院。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由于种种危害,2003年,福寿螺被列入我国的外来物种名单,福寿螺集聚的地方也纷纷推行各种防范和灭杀措施。

   那么,可以怎么做呢?

   二、福寿螺的灭杀方法

   首先,可以采用“鸭稻共育”,让鸭子去吃福寿螺,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灭杀福寿螺,而且可以降低鸭子的养育成本,一举两得。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其次,喷洒药物。如今,我国已经研发出了针对福寿螺的药物,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这也是最简单快捷的办法,但对农作物或生态可以有所危害。

   最后,吃掉福寿螺。

   是的,我们常常自我调侃道:“只要能吃,它就泛滥不起来。”这话显然是有些夸张的,但也有一定道理。

   我们国家人口众多,而且在“吃”这一方面向来乐于钻研,像在外国泛滥成灾的小龙虾等,在我国愣是供不应求。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而福寿螺同样是一种美食,它壳薄肉多、肉质鲜美,而且高蛋白、低热量、富含多种维生素,既美味又有营养。
   这对于国人来说,自然不能放过,它的优点便也成为了致命的“弱点”。

   但为了避免感染寄生虫,食用福寿螺之前必须高温烹饪,确认其完全被煮熟了,例如凉拌这类做法,应当杜绝。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在被端上人的餐桌之外,福寿螺还可以用来养鱼。

   将福寿螺加工成粉状喂鱼,可以促进鱼的生长、提高鱼的蛋白质含量,也可以直接用福寿螺肉或卵当做鱼饵来打窝钓鱼。

   此外,由于福寿螺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因而福寿螺份也可以用作土壤改良剂,可以提高土壤的养分。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如今,在政府的大力介入下,福寿螺的增殖受到了一定控制,但威胁尚未完全解除,每逢6、7月份,南方多地仍时常能够看到一堆堆粉色福寿螺卵,让人直犯密集恐惧症。

   这种时候要及时联系相关部门,他们会进行清理和灭杀。

   200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福寿螺列为“世界范围内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可见它的危害性在哪里都是不容小觑的。
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当成本土鱼,甚至快被国人

   在我国,福寿螺养殖暂未被明令禁止,但不建议养殖,若非要养殖,养殖者应确保不让福寿螺出逃,更严禁私自放生福寿螺。

   针对福寿螺这一具有高度入侵性的物种,愿在未来能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