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强《英国足球地理》25楼txt电子书下载,专业球迷入门级读物

[复制链接] 0
收藏
28
回复
2092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8-10-21 22:45: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英格兰足球地图解读
  英格兰是现代足球的起源地,也是现代足球得以发展的摇篮。关于现代足球起源和发展,有过许多类似考古学的调查,因为这都是距今两百年前的事了。调查者中不乏好大喜功者,也有被狭隘的民族主义蒙蔽判断力者,于是关于“现代足球起源于十三世纪”的说法,始终在英国流传。这种说法,不过是笑话而已,在那个时代,的确也有过一种古老的足球:在英格兰东南沿海地区,两个邻近的乡村,会每年聚会一次,两村老少妇孺在旷野上追逐一只球来争夺本村的荣誉,但这不是现代足球。

      真正的起源,和这项运动所需要的政治、经济和人文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到十九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经济上进入了大生产时代,大量农村失业人口进入城市,城市迅速扩大,同时影响力阔及全球的英国贸易,也催生了一个能以很高效率在全球范围内传递资讯的信息网。

  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一些伦敦周边贵族私立学校的孩子们,开始在课余时间进行足球游戏。学校十分鼓励学生们参与团队体育运动,为的是强健其体魄,也为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此时的足球运动根本没有什么规则可言,手抱脚踢,大家在阴雨下泥地里奔突暴走,展现着青春的力量。

  孩子们从这些学校毕业后,大部分都直接进入牛剑(Oxbridge,牛津和剑桥)深造,于是两所最高学府里,文明的未来社会栋梁们,也在课余时间用这种野蛮的游戏来享受生活中的另一面。足球对他们来说是和平时期的战争,是展示雄性魅力的游戏。

  在那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任何新奇事物都会激起广泛关注,何况这项运动诞生于牛剑。现代足球可谓从校园诞生,在工矿得到发展,从一个贵族青少年的业余游戏,变成劳工阶层的闲暇娱乐。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在伯明翰、曼彻斯特和谢菲尔德等工业基地城市里,成百上千的工人们开始了他们的足球游戏。原本的意图,有的是想在冬季工休时对抗英格兰阴寒的天气,有的是想以此暂时从极度压抑的工作环境中得到解脱。最终获得最大利益的却是这项运动本身。

  足球像野火一样,席卷英格兰的所有工业城市,迅速波及北部的苏格兰、西南的威尔士,以及临近的爱尔兰。这时,牵涉到足球生死存亡的第一个大考验出现了:该按照什么规则来玩这个游戏?

  在牛剑校园里,足球可以手抱脚踢,球员彼此间可以发生强烈的肌体冲撞,而游戏的场地也没有什么限制,只要是一块平地就行。但是当这项运动越来越普及,不仅参与者自得其乐,旁观者也如临其境时,规则的重要性便凸现了出来。尤其是在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球队之间的自发比赛里,由于大家平时玩耍的规则不同,于是比赛就失去了公平竞技的基础,而英国人最重视的美德之一,便是费尔泼赖(Fair Play)。

  能解决这个难题的,当然不是在煤矿里终年不见天日的矿工,也不是在曼彻斯特纺织厂里埋头于震耳欲聋机器声中的纺纱工。1848年,剑桥的足球爱好者们推出了一个“剑桥足球法典”,对于现代足球的基本游戏规则,做了一个初浅的界定。法典中最重要的部分,便是把现代足球和橄榄球进行了区分:用脚踢的是足球,手脚并用的是橄榄球。此后百余年来,直到今日,竞赛足球的规则还在不断地被修改,但是作为一项高度组织化的团队运动,剑桥法典给现代足球指出了一条明路。

  规则确定后,颇有些纲举目张的作用,足球运动发展得就更迅速了,特别是在人口密度极大又缺乏其它娱乐方式的大型新兴工业城市。在曼彻斯特、谢菲尔德、伯明翰、纽卡斯尔、格拉斯哥、利物浦和伦敦这些地区,城市人口猛然暴涨,人们之间缺乏交流,也缺少能促进社区交流的社交形式,于是一场足球赛,特别是一场能代表社团之间、厂矿之间或学校之间荣誉和友谊的足球赛,便往往是千百人聚会社交的好机会。人以类聚,顺其自然地,因足球而结缘的足球俱乐部便出现了。1855年,世界上第一个足球俱乐部,谢菲尔德足球俱乐部组成,此后各种足球俱乐部在各地纷纷出现。由于谢菲尔德足球俱乐部在二次大战之后消亡,现存最古老的足球俱乐部是1862年成立的诺茨郡(现英乙),虽然该俱乐部联赛成绩平平,却培养了许多球星,最近一位便是15岁便闻名英伦的杰梅因·彭南特,阿森纳主帅旺热以200万英镑买走这位16岁的中场天才,至今仍是英国18岁以下球员的转会纪录。

      其它一些老牌俱乐部还包括:诞生于1863年的斯托克城(现英甲)、1865年组建、曾两夺欧洲冠军杯的诺丁汉森林(现英甲)、1866年成立的切斯特菲尔德(现英乙)和1867年成立的谢菲尔德星期三队(现英乙)。

  足球俱乐部的数量越来越多,彼此之间的友谊赛也就越来越多,由于这些俱乐部组成的背景或者是同一地区、同一行业或同一宗教社区,因此友谊赛也有着不同地区、行业的支持者,争夺的往往是本地区、本社群的荣耀,这就使观众对这项本就十分刺激的运动更加向往。即便比赛持续增多,可是足球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者,比赛没有规律性,仍然无法满足观众饥渴的需求。于是一些俱乐部之间开始组织一个统一协调的机构,1863年,世界上最古老的足球管理机构:英格兰足球总会(Football Association)成立。英足总成立之初,加盟的俱乐部只有8家,并没有什么全国性的影响,直到足总开始系统组织比赛,尤其在1872年举办英格兰足总挑战(F A Challenge Cup)杯比赛时,足总才声名远播,这项赛事便是今天的足总杯,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足球赛事。1872年参加首届足总杯的只有15支球队,决赛中博尔顿队1比0小胜皇家工程师队夺冠,成为现代足球历史上的第一支冠军球队。在足总杯早期,这项赛事影响力并不是十分大,博尔顿在前7届足总杯5次夺冠。到了二十一世纪,每年参加足总杯的球队都在600支以上。

  足总杯的强大魅力和巨大悬念,仍然无法满足英国人对足球的狂热,于是一种终年进行的足球联赛有了市场需求,足总的组织作用到此时有了更大的用处。1888年,7家俱乐部在伦敦开会,商讨足球联赛方案,很快他们就拟订了方案。参加这种全国性足球联赛的俱乐部,大多来自英格兰中部和北部的工业基地,这也体现了当时英国足球作为劳工阶层运动的特性。1888—1889赛季是英格兰甲级联赛的处子赛季,普莱斯顿俱乐部以整个赛季不败的成绩夺取了联赛和足总杯双料冠军,不过当时联赛参赛队只有12支。到1892年,由于众多俱乐部的存在,而且甲级联赛无法覆盖英格兰大部分地区,英足总又在甲级联赛之下补建一个乙级联赛。1920年,丙级联赛出现,1958年,丁级联赛建立,至此英格兰足球的四级联赛体系已经十分完整。

  另一场革命发生于九十年代初,其标志是英超的出现。从俱乐部成绩和升降级关系来看,英超和以前的英甲相同,实际上英超是英国社会剧烈转型的必然结果,它有一个重要特征:即社会的高度商业化。英超的诞生,跟一些英格兰足球豪门不满于跟弱小俱乐部平均分配商业收入相关,他们需要一个更完善的体制,来尽可能地挖掘俱乐部商业潜力,扩大俱乐部品牌的全球影响力,因此英超是英国足球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产物,也是目前世界各国足球联赛中商业化程度最高者。

  还有两项杯赛为英格兰足球的组成部分。1908年,慈善盾杯成为了每个赛季之前的开场戏。最开始的慈善盾杯是足总组织的邀请赛,旨在让各球队在热身的同时,将比赛收入捐给社会慈善组织。后来这项赛事变成了前一赛季联赛冠军和杯赛冠军在新赛季开始前的一次较量。2003年,这项赛事更名为社区盾。

  1960年,英足总又创办了联赛杯。此项杯赛和足总杯的区别在于,它只准许在英格兰四级职业联赛中的92个俱乐部参赛,获胜者将得到下赛季欧洲联盟杯的参赛资格。

  从一张地图上,很难分析清楚现代足球从起源发展至今,在英国两百年来留下的种种痕迹,不过从英格兰足球地图上,我们至少可以看到英国足球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英格兰足球重镇的分布形态。

  英国现在的92个职业足球俱乐部,大部分分布在工业革命时期的新兴工业城市及周边地区,差不多每一个当时的工业重地,都有一个甚至更多的驰名久远的足球俱乐部:曼彻斯特有曼城、曼联,利物浦有利物浦、埃弗顿,谢菲尔德有谢菲尔德星期三和谢菲尔德联队,伯明翰有伯明翰和阿斯顿维拉,纽卡斯尔有纽卡斯尔联队和桑德兰队,南安普顿有南安普敦队和普茨矛斯队。伦敦因为其首都的特殊地位,拥有的职业俱乐部亦为英伦之最,城中许多著名俱乐部,也和工业革命有关:阿森纳本是泰晤士河南岸军工厂沃尔维起的工人俱乐部,最初由诺丁汉森林队的两个球员组建而成;切尔西是伦敦南部的工人俱乐部,西汉姆联和米尔沃尔亦同。

  这种现代工业催生现代足球俱乐部的现象,在英格兰之外也处处可见,例如工业重地格拉斯哥有流浪者和凯尔特人双雄,威尔士的卡迪夫,甚至还有英国人在海外传播足球过程中建立的许多俱乐部。

  足球俱乐部的分布,从足球地图上可以得出清晰的结果:主要集中于英格兰中部和西北部这两个传统工业地区,围绕着伯明翰和曼彻斯特两个中心城市。此外伦敦和纽卡斯尔一南一北两个城市周边,也有不少足球俱乐部,可这两个地区的足球文化和足球传统,就不如中部和西北部那样集中和丰富了。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22:46:07 | 只看该作者
(2) 德比创造现代足球

    德比创造现代足球一百多年前,在现代足球和篮球还没有成型的十九世纪,赛马是欧洲的第一运动。1870年,“德比”(derby)这个词在体育界诞生时,就是出现在赛马比赛中。当时在英国最古老的舍瑞郡艾普森赛马比赛中,德比十二世伯爵爱德华·斯塔利把“德比”引用于赛马,那是指同为3岁、体重也相同的两匹赛马之间的比赛,赛程为1.5英里。

  (中文将derby译成“德比”,也有望字生音的错误,其实英国人念这个词,发出的都是“达比”之音。中文音译,类似的错误其实很多,不少因为约定俗成,错误便长久地遗留了下来,在足球范围内,例如leicester,英国英语发音为“莱斯特”,伦敦市中心还有个莱斯特广场,130年后的二十一世纪,艾普森赛马比赛仍在继续,但当人们再听到“德比”时已经是在足球场上了,而此时的“德比”也引申为足球地理上同城或邻居球队之间的对抗。英超有伦敦德比、曼彻斯特德比、伯明翰德比、北方德比、南海岸德比等等,意甲有罗马德比、米兰德比,西甲有马德里德比、巴塞罗那德比,德甲的慕尼黑德比也能算上一个。

  在英国的足球世界里探幽访古,如果不了解德比的深刻含义,那就失去了对英国足球最原始的理解。英国足球发源于工业革命时期,各地区组成的各种俱乐部,或因为地区分野而形成敌对关系,例如曼联和利物浦、曼联和阿森纳这种城市之间泛义的德比。

  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相隔只有四十多英里,我在英国工作期间,第二年就住在利物浦,经常因为采访比赛要去曼彻斯特,40分钟内可抵达老特拉福德和缅因路两个球场。曼城在2003年夏天搬家后,新的曼彻斯特球场距离利物浦也只有50分钟车程。一条高速公路M62将这两个城市连接在一起。

  然而如此的近邻,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城市,并且是两个绝对对立的城市。对立的恨意年年累积,最好的和平解决方式,莫过于在足球场上一见高低了。

  利物浦以海港闻名,在我们的历史书里,还记载着这个城市许多不光彩的历史,例如利物浦早年发迹,就包括了贩卖非洲黑奴和中国“猪仔”这些廉价劳动力的成分。从居民结构上看,利物浦是一个爱尔兰移民城市,因为坐船这里到爱尔兰首度都柏林和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都很方便,所以在宗教上,利物浦更是一个天主教城市,而非英国大多数城市那样,信仰多为新教的英国国教。宗教上的区别,更因为英国历史上天主教和国教激烈的历史冲突,总让其他英国人对利物浦人另眼相看,利物浦人又非常珍视自己的文化背景,就连说话的口音都和其他英国人很不同,其中掺杂了许多爱尔兰和苏格兰口音,这使利物浦人在英国人当中显得相当另类,英国英语对“利物浦人”还有scouse这个专有名词。

  少有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地理位置,利物浦在工业革命时期又有了极为特别的位置:作为英国北部最重要的港口,这里是大英帝国工业产品和各殖民地原料进出的必由之路,一个极其繁忙的海港每天吞吐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和劳力,然后由默西河以及十八世纪就开始修筑的运河通向曼彻斯特、伯明翰以及苏格兰北部地区。

  曼彻斯特却是一个传统的国脚城市,绝对效忠女王,以大英帝国子民自豪。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以它伟大的纺织工业而博得了“世界工厂”的盛誉。和利物浦以商人、运输业主构成主体的社会形态相比,曼彻斯特更是一个埋头苦干的纯工业城市,大量的劳工阶层构成了其社会主体。简朴低调扎实,是这个劳工城市的特征,对传统的曼彻斯特人而言,一切繁华都是通过双手辛苦劳作创造出来的,他们的生活习性类似于清教徒,所以对于表面上不从事劳作、生活习气浮华的利物浦商人们,曼彻斯特人没有任何好感。

  从气候上比,曼彻斯特是英国最为多变的一个城市,同一天之内下三四场雨,又同时享受三四段阳光,是十分寻常的事,以致于司各特用曼彻斯特天气来形容女人心态。利物浦临近海洋,气候比曼彻斯特稳定。利物浦以酒吧闻名,就在市中心一带,有近三百间酒吧,每个周末人声鼎沸,许多英国人包括欧洲人都来这里的酒吧度周末,因为利物浦酒吧有着别致的音乐和幽默。不分寒暑,利物浦的女孩都会在周末穿上性感的晚礼服去泡吧,这也形成了利物浦的一道盛景。有一次我在伦敦和前阿森纳队队长托尼·亚当斯的女友波比·逖切尔聊天时,谈到利物浦的酒吧,她会惊呼:“那里的女孩太神了,就算是圣诞节,她们也会穿着比基尼去泡吧。”波比的话可能有些夸张,不过利物浦的酒吧文化确实能让人浮想联翩。

     曼彻斯特的酒吧也不少,只是你周末行走在市中心牛津路上时,感觉的不是利物浦周末酒吧那种欢娱和轻松,而得担心街边的酒瓶碎渣,或者某个阴暗角落里自怨自艾的醉鬼。这里的酒吧从来都是劳工阶层工后放松和发泄的地方,朴实而沉闷。曼彻斯特的酒吧里,总会有一种对逝去光辉岁月的凭吊,一种萧索无奈的哀伤。

   即便音乐,两个城市都有对抗的一面。利物浦被认为是摇滚音乐的发祥地,因为他们有伟大的“披头士”,列农、麦卡特尼、哈里森和斯塔尔从利物浦市中心“岩穴酒吧”的地下室里,开始了一个革命时代,他们同时也是狂热的足球迷。曼彻斯特的现代音乐起步略晚,可从七十年代开始,它逐渐成为了摇滚音乐的另一个重镇,也有着全球性的影响。不过曼彻斯特的摇滚重金属色彩更浓,更愤世嫉俗,就算是在高度商业化的今天,你仍然能从“绿洲”(Oasis)的嘶喊中,听到一些内心的绝望。Oasis这支乐队里,有死忠的曼城球迷,也有狂热的曼联拥趸。

  宗教的对立,社会族群的对立,产业的对立,风俗的对立,音乐和文化的对立,构成了曼彻斯特和利物浦错综复杂的关系。在中世纪时代,像兰开谢郡和约克郡之间的政治德比,可以通过战争解决,现代社会里,城市之间的德比战争就发生在足球场上。

  利物浦的每个球迷,不论利物浦还是埃弗顿,都痛恨曼联。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原因,只是从小就恨,或许因为曼联太大、太成功,或许因为百年来对垒的积怨。最令利物浦人反感的是,曼联球员和教练有一种独特气质:他们是最好的,而且他们一点都不谦卑,他们时刻都想让人知道,他们就是最好的。

  根深蒂固的傲慢,对利物浦球迷刺伤最大。以俱乐部成绩而论,利物浦要比曼联更成功,自从苏格兰人比尔·香克利1959年成为利物浦主教练后,这个俱乐部在此后30年内璀璨无比,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4次夺取欧洲冠军杯,是五十年代末的皇家马德里之后第二个“欧洲之王。”可是就算在利物浦横扫千军的时代,利物浦人还是觉得曼联夺走了太多人的关注,即便曼联在七十年代初降入乙级时。当时得令的“欧洲之王”觉得自己没有享受到最高尊崇,反倒曼联总是个过度受宠的孩子。利物浦对曼联的荣耀免不了因妒生恨,曼联过度的商业化更让至今仍保持传统管理模式的利物浦不耻,而曼联对这个心怀怨怼的东邻同样没有好感。

  由于两个俱乐部都属于英国足球历史上最成功的俱乐部之列,而且都是在二次大战后走向巅峰,多年来的联赛冠军和杯赛冠军锦标,都在两队的竞逐中展开,深化了这一对英格兰西北的德比关系,随之产生的私人恩怨在所难免,最有名的便是近年来两个苏格兰人之间的仇恨,利物浦之王达格利什和曼联教头弗格森。

  达格利什1976年加盟利物浦之前效力凯尔特人,天主教徒;弗格森年轻时是流浪者中锋,新教徒。宗教冲突让两个人从来不可能成为朋友。弗格森1986年成为老特拉福德头领之前,曾经在苏格兰国家队担任过名帅斯坦的助手,当时达格利什是苏格兰头号球星,可两人从来都不说话。1986年之后,弗格森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打破利物浦对英格兰足球的垄断,而这时达格利什刚刚从费根手中接过利物浦教鞭。两个苏格兰人都是个性刚烈、言辞锋利,胜利欲望极强的人,弗格森在曼联奋斗7年后才夺取第一个联赛冠军,而达格利什在利物浦执教时就压了弗格森一头,后来辗转任教布莱克本,又从弗格森手中夺走英超冠军,两人成了一对德比天敌,仇怨至今仍无半点消退迹象。弗格森在自传里有一句名言:“当你死后出殡时,你只需要四个朋友来抬你的棺材。”这句话就是当达格利什成为电视台评论员后鼓动媒体围攻弗格森时,老帅愤世嫉俗的怒斥。

  城市之间的德比,还有曼彻斯特和伦敦,纽卡斯尔和桑德兰,朴茨矛斯与南安普顿,不过跟曼彻斯特和利物浦如此的近邻却又有如此大反差相比,这几对德比就相形见绌了。曼彻斯特和伦敦,主要是因为朴实的工业城市和浮华的首都间的对抗,其余则是近邻间的竞争。但正是因为这些城市之间的德比,丰富了职业足球的内涵,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这种德比总能吸引成千上万名球迷去抢购德比球票,并且将一场与宿敌的德比胜利,引为城市的骄傲。2003年春天,利物浦被评选为下一个“欧洲文化之都”,这本应该是古港焕发青春活力的大喜事,可是在这次评选前两天,利物浦联赛0比4输给了曼联,因此利物浦市长酸溜溜地说:“由于裁判的愚昧,我们失去了庆祝欧洲文化之都的一道主菜。”——那场比赛开始4分钟,主裁判就将利物浦中卫海皮亚红牌罚下,红军兵败如山倒。

    几年前,每次曼城队主场比赛结束后,都有许多警察在缅因路上维持秩序,借酒撒疯的足球流氓处处可见,当他们在1996年春天砸碎缅因路一条街上的所有店铺后,曼彻斯特大区的1300名警察全力出动进行管制,这才稍稍缓和了足球流氓问题。

  缅因路能容纳35000名观众,规模并不算小,可是跟美仑美奂的老特拉福德相比,完全不在同一个档次。1994年改建后的老特拉福德是一个完全现代化的足球场,小到场内每个座位、看台下面的通道,大到四个看台的雨棚天幕、球场草皮下面的暖气烘干设备,都安置得巨细无遗。在看台下面的通道,绕着这个能容纳6万人以上的球场走一圈,至少要半个小时。至于老特拉福德的“红魔酒吧”、大型的纪念品商店和宏大舒适的新闻会议室,更是在缅因路不能想象的,他们还有两个巨大的会场,专门用来租给愿意在老特拉福德举行婚礼的年轻人。

  2004年春天,曼联再度宣称,他们还要扩建老特拉福德球场,将其容量从68000人扩大到75000人,因为曼联球票供不应求,绝对商业化的“曼联公共有限公司”觉得有利可图。其实在2003-2004赛季,曼联每次主场比赛总收入,就要比他们的头号对手阿森纳高出100万英镑!

  缅因路也有纪念品商店,但是曼联已经把他们的纪念品连锁店开到了新加坡;缅因路也有新闻会议室,但是最多只能容纳40名记者——我每次采访基冈,都得穿过阴暗破旧的看台下通道,进入这间小小的会议室。  

  两支球队都成立于十九世纪末足球的萌芽期,然而百年来的成长道路却大相径庭。曼联队似乎总有贵人相助,甚至连球队历史上最大的悲剧,都能帮助他们赢得更多的关注。1958年的慕尼黑空难,让曼联队赢得了全世界人的无限同情,想想他们到目前为止只夺取过2次欧洲冠军杯,却能和皇家马德里、AC米兰一样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球队。巴斯比和弗格森两位不世出的伟大教练,将这支球队塑造成了曼彻斯特的传奇故事。

  同城兄弟却远没有那么光彩。曼城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逐渐崛起,但是受迫于当时横行英伦的阿森纳,到1968年夺取当时甲级联赛冠军后,锋芒又立即被阿森纳和利物浦压住。缅因路的百年历史充斥着不断的升级和降级,这种无法在顶级联赛中稳定自身地位的状态,让他们的球迷对高高在上的曼联队更加嫉恨。走出曼彻斯特,曼联队是一支广受欢迎的球队,但是走进曼彻斯特,大部分球迷都在讥笑这支球队。

  曼城对曼联最深的恨意,来自于百年之前的插曲,因为曼城球迷认为曼联当时抢夺了曼城的人才,从而发迹的。

  故事发生在1904年,当时曼城是曼彻斯特独一无二的足球主人,他们已经打入足总杯决赛,和阿斯顿维拉、埃弗顿成为了当时英格兰最红火的俱乐部,而曼联还是个总部在牛顿西斯的鱼腩球队。这个时段正是英格兰足球发生质变的时候,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职业球员出现,而英格兰足总一直强烈反对球员职业化,虽然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被迫接受球员职业化的事实,但足总用限薪手段约束职业球员的最高收入,使职业球员和普通矿工一样,赛季期间每周最高薪水不能超过4英镑,休赛期间最高薪水不得超过3英镑。二十世纪初的4英镑,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300英镑,能够维持生计,可绝大多数职业球员除了足球以外,没有其他一技之长,退役之后,又几乎没有什么积累,所以限薪对于职业球员的经济压力相当大。在这种情况下,大俱乐部为了维持竞争力,便开始了英国足球著名的“褐色信封”传统。

   “褐色信封”如今已是泛指所有足球交易中违法收入部分。在当时,像曼城这样的大俱乐部,老板和主教练都会额外用褐色邮政信封装额外收入,私下里送给主力球员,保证他们不用为生计过于操心,保持球队竞争力。

   当时曼城拥有着英国足球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的球星,威尔士人比利·梅勒迪斯(Billy Meredith)。梅勒迪斯天赋异禀,而且恃才傲物,是曼城核心。当时不论甲级联赛冠军还是足总杯冠军,都是曼城和阿斯顿维拉在竞逐,而伯明翰的记者发现曼城私下里给梅勒迪斯支付的“褐色信封”,才让这个威尔士天才能过上花花公子生活,梅勒迪斯每周收入在20英镑以上!1904年一次联赛在曼城落败后,怀恨在心的伯明翰报纸打破了大家对“褐色信封”心照不宣的缄默承诺,把梅勒迪斯和其他几位曼城球星得到额外收入的内幕捅了出来。官僚习气严重的英足总立即祭出严刑峻法,仔细调查曼城球员收入状况,耗时9个月,最终查实了梅勒迪斯等球员和曼城俱乐部都“有罪”。梅勒迪斯被停赛9个月。

    更严酷的处罚降临在曼城俱乐部:1906年11月,在曼彻斯特米德兰酒店,英格兰足总主持了一次人口拍卖会。足总裁定,勒令曼城将一队球员全部出售,以示惩戒。在这次拍卖会上,曼城一队17名球员全被抛售,而距离曼城最近的牛顿西斯联队一举买走了包括梅勒迪斯在内的6名曼城主力。

  梅勒迪斯此后成为了曼联第一位红色英雄,他和其他5位前曼城队友,彻底改变了牛顿西斯联队只会凶蛮身体拼抢,不会“踢球”的形象。更因为梅勒迪斯在曼彻斯特极高的人气,牛顿西斯联队有了进军曼彻斯特,和曼城抢夺市场的人脉。

  但曼城这次悲剧,也改变了梅勒迪斯的人生,他退役后立即成为球员工会领袖,终生为职业球员争取合法权益而奔走。

  自工业革命开始,曼彻斯特就是座工业城市,大量纺织品产生在这座城市,然后源源不断通过利物浦销往世界各地,传统上曼彻斯特就是一个以劳工为主体的城市,这些人不能代表上层社会利益,但人口在城市中占据大多数,当他们选择了像曼城队这样一支代表着自身平实、朴素风格的球队后,过于成功、过于商业化的曼联自然有了成为众矢之的的另一个理由。

  曼城发展历史,跟曼彻斯特这座工业革命时期的重镇一样,几乎是跟时代同步的。今天的曼彻斯特,远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美丽和现代化。在英国只有两个城市被列为“大区”,伦敦(GREAT LONDON)和曼彻斯特(GREAT MANCHESTER),然而曼彻斯特却似乎给人一种衰败的印象。传统产业的消亡,是这座城市逐渐退化的根本原因。

  曼城队在二十世纪前半页还有一定生机,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有过中兴期,可俱乐部跟这座城市一样,在地区经济落伍同时,始终无法上升到更高层次。曼城的生存土壤,仍然是曼彻斯特的劳工阶层,然而“劳苦大众”的分化——例如离开曼彻斯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和生存空间,更让这支球队缺乏生长的营养。

  在城市西部,曼联却在紧跟时代节拍,虽然他们始终无法赢得曼彻斯特大多数球迷支持,但俱乐部经营远胜同城兄弟,欧洲战场成绩也不同凡响,即便曼城成绩不错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们的锋芒仍然无法跟曼联相比。当时曼城夺取过英甲冠军,阵中也有弗朗西斯·李和这样的英国知名国脚,但老特拉福德有着博比·查尔顿、乔治·贝斯特和丹尼斯·劳这种英国足球中的顶尖高手,1966年英格兰在本土夺取世界杯,也让曼联队员在全世界球迷心目中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跟曼联气势恢弘的攻势足球相比,曼城风格也更接近他们的球迷群体,朴实无华。把曼城称为“蓝魔”,似乎是中国媒体报道曼城出的笑话。在英格兰,除了曼城官方网站曾经自吹自擂地用过“Blue Devils”这个词组外,谁也不会拿曼联绰号来套曼城队。曼城队不是“魔鬼”,他们一百多年球队历史上,也没出过像查尔顿那样战绩辉煌、像贝斯特那样充满魅力的巨星。“红魔”(Red Devils)一说,其实是对曼联球迷的概括,因为不论曼联参加什么比赛,客场路途多么遥远,都会有疯狂红色球迷追随。倒是“红军”(Red Army)、“枪手“(Gunners)和“喜鹊”(Magpies)分别是利物浦、阿森纳和纽卡斯尔联队的球队绰号。

  1970年,“曼联之王”丹尼斯·劳在被曼联无情抛弃后加盟曼城,在德比战中代表曼城打进致胜球,这个脚后跟打进的球,直接把曼联打入了乙级联赛,但是丹尼斯·劳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进球”。劳的评价,也折射出了两支球队的关系。曼城始终生存在曼联队的阴影下,而一旦加盟过一支曼彻斯特球队,永远都无法全心加入另一支曼彻斯特球队。

  最近4个赛季,曼城队从乙级联赛打上英超,然后又降到英甲,最后不惜血本地进行赌博,2002年夏天请来了两届欧洲足球先生、前英格兰国家队主教练基冈,然后用英甲最高的工资水平组合球队,终于如愿以偿升级成功。在曼城队球迷忘情嘶喊中,他们发泄的,正是被同城兄弟压抑多年的痛苦。曼城升级,最大原因自然是基冈,而曼城一年前能引来这位名帅,其中也包含了基冈本人对曼联和弗格森的仇恨。

    基冈成名于利物浦,这已经足够让他仇视曼联了,不过他跟弗格森个人恩怨,更是基冈掌印缅因路、发誓要超过曼联的原因。

  1995-1996赛季,血气方刚的基冈把纽卡斯尔联队培养成了英格兰所向披靡的劲旅,当时在联赛中遥遥领先,是曼联队夺冠最大对手。特别喜欢用心理战挑衅对手的弗格森,通过各种媒体刺激基冈,说基冈如果要夺取英超冠军,“必须再学习几年”,说其他球队打曼联时都是全力以赴,对付纽卡斯尔联队则没有那么玩命,而且一再强调纽卡斯尔联队跟曼联赛季末的联赛碰撞将决定冠军的最终归属。基冈深受弗格森刺激,扬言要在主场跟曼城队决一死战,一度在BBC广播五台的直播节目中情绪失控,破口大骂弗格森,他那句被英国媒体反复愚弄的话是:“……我真的希望、真的希望能打败他们……”(I would love love to beat them)。

  场外的争斗分散了年少气盛的基冈和纽卡斯尔联队精力,曼联反而在联赛中逐渐追上,后来还真在客场打败了纽卡斯尔联队。

  5个月后,基冈就离开了这支他一手从英甲带进英超的球队,开始了他漂泊不定的教练生涯,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认为,基冈的教练生涯,就是被弗格森改变的。2001年前基冈在英格兰队主教练位置,因为此前欧洲杯的惨败和世界杯预选赛的尴尬,最终承认自己“能力不济”,蒙羞下野后,当时曼城主席伯恩斯坦想起了基冈跟弗格森斗法的往事,极力拉拢。基冈当然愿意跟老爵爷再度较劲,这便是他入主缅因路的背景。

  基冈的到来,加剧了曼城跟曼联的敌对关系,随后两个赛季的曼彻斯特德比,果然打得火花四溅。在2002年11月9日英超曼彻斯特德比前一个月,缅因路所有座席上都贴出了一张告示:“在11月9日曼城迎战曼联的德比战时,球场不销售任何酒精类饮料,希望所有观众注意,不要带任何酒精类饮料进场,违反规定者将受到一定惩处。”

  来来往往的蓝色球迷都会在这张告示前认真地盯上几眼,有的还会点点头,看来大家都没有反对意见。这是缅因路最后一场曼彻斯特德比,此战过后,2002-2003赛季只剩下曼城造访老特拉福德,2003-2004赛季,曼城将迁入新球场。这场比赛曼城3比1大胜,极度振作了军心,弗格森赛后恼羞成怒,声称这是整个赛季曼联“最恶心的表现”,他加大治军力度,此后曼联完成了联赛后半段赶超阿森纳的大逆转。但在老特拉福德的二度德比中,曼城依旧顽强守平1比1,孙继海下半场客串后腰,是曼城守平比分的功臣之一。

  阿森纳和热刺,也是一对精彩的同城德比,仇怨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阿森纳跨越泰晤士河,北迁北伦敦,在“七姐妹”(Seven Sisters)地区和热刺争夺地盘有关。此外伯明翰和阿斯顿维拉,又是一个穷人俱乐部和富人俱乐部矛盾的缩写,苏格兰格拉斯哥的流浪者和凯尔特人,更是将宗教仇恨完全足球德比化。没有这种人群之间、城市之间利用足球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纠纷的德比战,现代足球就无法在英国取得历史性的发展,德比创造了现代足球,这种说法,一点都不为过。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22:46:33 | 只看该作者
(3)足球博物馆

    足球博物馆如果这个世界上有哪个博物馆连厕所都用足球来标识性别,这个博物馆一定是英格兰足球博物馆。在这个有趣的博物馆男厕所大门上,你会看到一张男性足球运动员足球比赛的照片,场景当然是排人墙防范对方定位球时,球员们伸手护住代表自己性别特征的紧要部位;女厕所大门上也有一张照片:一队女足运动员们在训练中做下蹲动作。

  也许有些滑稽,但是在足球博物馆的厕所大门上,看到这两张图片,那种幽默感可意会不可言传——瞧瞧图片上球员们的姿态,你就知道走进这张大门后的标准形体动作。

  现代足球发源地的足球博物馆,馆址设在英格兰西北小镇普莱斯顿,有点让人莫名其妙。这个博物馆并不难找,驱车从曼彻斯特或者利物浦出发,在高速公路M6上奔驰30分钟,就能达到普莱斯顿。下了高速公路,朝着普莱斯顿俱乐部主场迪普戴尔球场(Deepdale Stadium)的方向走,你就能到达这个博物馆。

  博物馆是2001年完工的,在当时是轰动一时的新闻,也是英格兰足总的一大政绩。不过这个足球博物馆规模不但不大,走近一看,甚至觉得有些寒酸——博物馆跟普莱斯顿队的主场迪普戴尔球场连为一体,简直就像是英甲弱旅普莱斯顿队的附庸。

  赶到博物馆的这个周末午后,正好有一场普莱斯顿队主场的比赛,熙熙攘攘的人流向球场汇集,博物馆入口跟球场入口不到百米,球场人声鼎沸,博物馆门可罗雀。

  5镑的门票是参观这个博物馆的代价,只有走进大门,跟门卫聊上两句,才能知道英格兰足球博物馆,这个名声不小的足球历史纪念地,把自己的所在和不太出名的迪普戴尔球场合成一体的原因。

  普莱斯顿是英格兰最早的俱乐部之一,更重要的是,当英格兰足球联赛在1888年问世时,普莱斯顿是英格兰联赛第一个冠军。他们在现代足球第一个联赛的处子赛季,以22轮18胜4平的不败成绩夺冠,同一个赛季他们还夺取了足总杯,成为英格兰足球历史上第一个“双冠王”。一个赛季联赛、杯赛保持不败,或者说是在所有的赛事中保持不败(当时还没有欧洲的俱乐部赛事),普莱斯顿的纪录,是没有后来者能够打破的,1889-1890赛季,普莱斯顿蝉联联赛冠军,成为了英格兰联赛初期最著名的俱乐部。虽然在此后102年里,普莱斯顿未能再度问鼎英格兰顶级联赛冠军,但在“二战”之前,他们一直是英格兰的足球劲旅,利物浦最伟大的教练苏格兰人比尔·香克利(Bill Shankly)就曾在普莱斯顿效力多年,是该俱乐部的后防中坚。至今普莱斯顿和利物浦还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尽管属于不同联赛、不同级别,可彼此的球员交往非常频繁,在迪普戴尔球场的看台一侧,还写有“向利物浦致敬”的标语。

  英格兰联赛从普莱斯顿时代发迹,将英格兰足球博物馆建在联赛发祥地的普莱斯顿,在尊重历史、保持传统的英国人眼中是顺理成章的事。

  老门卫得意地向孤独的来访者眨了眨眼睛,身为普莱斯顿的球迷,他那无比的骄傲,能够从一百多年前的历史中找到值得骄傲的源头。

  博物馆面积并不大,像一把锥子一样,插在普莱斯顿球场的比尔·香克利看台和南看台之间,整个建筑只有两层楼,但是整体结构别具匠心。

  博物馆分成三个部分。穿过大堂,走进一楼展览厅时,抬头可以看到一块醒目的铭牌:上半场(FIRST HALF)。这个展厅被布置成一条长长的回廊,左侧是英格兰杯赛、联赛和代表队的历史和经典赛事,另一侧是不同时代球迷生活和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介绍。从这条弯曲的回廊走出来,沿着斜坡走上二楼,又可以看到一块铭牌:下半场(SECOND HALF)。“下半场”的内容,包括了足球规则的变迁,跟足球有关的各种游戏、艺术品、足球器具和足球基本技术的种种介绍,还包括了足球战术的现场演习设备和其他相关教练工具,足球媒体报道方法的演变也能在这里找到痕迹,你甚至能在这里看到不同的场地草皮。

  要想更直观地了解足球,“下半场”还有一条通道直伸向球场,走到通道尽头,正好是普莱斯顿主场两个看台之间的缝隙,站在这个玻璃幕墙的小看台上,普莱斯顿的主场比赛尽现眼前。

    “上半场”和“下半场”之间,应该是“中场休息”。在一楼和二楼之间,果然有一个隔层,推开一道紧闭的大门,里面是一片开阔的空地,正好跟足球场禁区面积一样。这间大厅的另一头,是一个球门,球门里有一个守门员模型,正是以上一任英格兰国家队主力门将大卫·西曼的身形模式设置的。

  参观者可以在“中场休息”时间,到这个禁区里演练一番点球技术——整个大厅由电脑监控,你的每一脚射门都能得出一个准确的分数:球打在左右两个紧贴立柱的死角,得分为9分,左右两个紧贴门柱的上角为8分,越靠近守门员的位置,得分则越低。起脚射门的同时,现场的测量仪器能够准确地测试出试脚者踢球时球滚动或飞行的速度,不同速度得分不同,利用一套科学的足球测算公式,将踢球速度和角度两种数据加以科学分析,最终就能给试脚者一个得分。

  博物馆建立以来,已经有21万人次到这里来测试自己的射门功力,出3英镑,你就能进入博物馆电脑统计的“射门排行榜”。博物馆工作人员会把测试者的详细联系方式记录下来,然后结合你的射门成绩,每个赛季进行统一排名,前5名将获得到现场观看足总杯决赛的机会。在博物馆的统计榜上,第一名仍然是在博物馆开馆时前来喝彩的前英格兰著名国脚皮尔斯,他的左脚射门在这里创下的纪录,仍然是后来者无法企及的。

  “上下半场”打完,如果意犹未尽,那就走进“加时赛”吧。从“下半场”下楼出来,又回到博物馆大堂,出口的右侧,是各种足球纪念品专卖店——想要看“加时赛”,额外掏钱是你惟一的选择。

  这个寂静的午后,博物馆的“上半场”冷冷清清,工作人员都跑到“下半场”那个狭小的看台一角去支持普莱斯顿队了,工作人员都是普莱斯顿本地人,自然也都是普莱斯顿俱乐部的死忠球迷。足球博物馆没有任何讲解员,只要你用心地去看,细心地去听,所有疑问都能找到答案。

  走进那条弯曲的通道,左侧墙上,有着很长一大片牌匾,这就是从1888-1889赛季至今,所有英格兰联赛和杯赛的成绩榜。稍微数数,利物浦的球迷会非常得意,截止到2004年初,普莱斯顿的兄弟俱乐部利物浦共夺得了18个顶级联赛冠军,6个足总杯冠军;曼联的荣誉也是惊人的:14个顶级联赛冠军,10个足总杯;接下来就是阿森纳,11个顶级联赛冠军,9次夺走足总杯。英格兰足球历史上的传统三强,至今仍是英国足球巨人。

  从写尽了荣誉的牌匾走进“上半场”,参观者如同回到了现代足球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当中。长廊右侧的主题是“高于比赛”(MORE THAN A GAME)这里记载着从十九世纪中期中学生们在私立学校,按照各自不同的规则踢球开始,到这些中学生们走进大学,在剑桥大学确定现代足球的“剑桥规则”,足球从原始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同时还有详细的介绍,让你看到在中部和东部的伯明翰和谢菲尔德工矿区,煤矿和钢铁工人们如何在阴湿寒冷的冬季,喝上两口烈酒,然后在旷野中尽情追逐一只皮球以取暖的场景。

  这一面的展示台墙上,不仅陈列有最早时期用皮革缝制的足球,还有丰富的时代背景介绍,所有这些将现代足球在英格兰诞生的历史背景向参观者作了一番着仔细的描述。

  往前两步,你还会看到足球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十九世纪末职业球员的出现。职业足球也是从英格兰西北这个现代职业足球的摇篮出现的。当时这里是英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们思想解放程度也最高。现代足球在蓬勃发展多年后,运动规则逐渐确立,也在公众当中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市场价值体现了出来。由于有大量的足球观众,市场需求高水平、周期稳定的足球比赛出现,于是一些地方足球俱乐部开始为优秀的足球运动员支付稳定的工资,这便催生了职业球员。

  当时的英格兰足总对球员职业化强烈反对,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让一项被上层社会认为是工人阶层业余游戏的运动变成一种社会正规行业,在许多老派绅士眼中是不可思议的。足总为了杜绝职业化现象,采取了各种惩罚性的限制手段,包括将拥有职业球员的俱乐部除名,甚至后来给球员限薪的管理手段。这个历史时代的各种文件、草案、足球用具,都被详实地陈列在不同的橱窗和展台上。

    毫无疑问,在这个展厅里,足总杯原型仿制品也陈列其间,作为现代足球历史上最悠久的比赛,足总杯在英国球迷心目中的地位,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都要高于联赛冠军。

  驻足在足总杯面前,你如果再上前一步,站在由头顶灯光照出的光环里,现场的解说设备受到感应后开始启动。一个苍老的声音开始介绍1870年足总杯决赛是如何在泥泞的场地上进行的,1890年的普莱斯顿队如何成为第一支销售足总杯决赛门票而大获收益的球队,以及业余球队在百年前是怎样参加足总杯竞争的。这个故事很长很长,不过你可以随时选择自己想听的片段。悠长的历史,跟现代化的讲解方式结合成一体,你可以主动选择哪些事实需要了解,以及放弃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实。或许只有一个真正有心、也有足够时间在英格兰足球历史中寻幽访古的人,才能细细地听完这段历史的诉说;然而现代的所谓足球球迷,随意在挥洒间予取予求,任意取舍间,还有多少人能扫却这历史上的灰尘……

  足总杯之外,便是联赛冠军的排列。英格兰联赛从创办到目前所产生过的113个冠军,在“上半场”入门处的那面长墙上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三大豪门的长篇历史:查普曼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开始缔造的阿森纳王朝,九十年代中后期法国人旺热对“枪手”阿森纳采取的与欧洲大陆同步式的变革;香克利、帕斯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建筑起来的利物浦王朝,以及那首脍炙人口的利物浦队歌《你永远不会独行》(You will never walk alone)苏格兰人巴斯比从五十年代末开始创造的曼联传统,第一批“巴斯比男孩”在慕尼黑空难中的大悲剧,和后来第二批“巴斯比男孩”将曼联推上历史高峰的伟绩。其余像利兹联、托特纳姆热刺、布莱克本、阿斯顿维拉和切尔西等地区强队的风光时刻也历历在目。

  介绍或长或短,但荣耀却是永存的。在充满悬念和刺激的杯赛中,在以周期出现的联赛中,一个又一个的俱乐部,承载了不同地区人群的希望和幸福,足球的种子就这样长久地栽进了英格兰人心中,并且从此代代相传。

  长廊上展现的不仅仅是一部英格兰足球的历史,编纂者没有忽略不同历史背景下英格兰的社会现状。例如1906年曼城球星梅勒迪斯因为足总处罚停赛7个月后,转投曼联,介绍这个事件,就包括了英国政府对劳工薪水设置上限的社会影响。威尔士天才梅勒迪斯根本不满足英格兰足总制定的5英镑最高周薪的限制,曼城队为了留住他,必须私下付给他额外的薪水。这种通过绕开薪金上限的做法,其实在那个时代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中是十分常见的,大家心照不宣而已。

  每周5英镑的薪金上限,和当时英国政府对所有劳工制定的薪金上限是一致的,这在现在的球迷看来,真是很难想象,如今享受着时尚明星地位的职业足球明星们,在百年前的社会地位,和普通工人的收入水准一样的低下,而职业球员工会和其他行业工人工会一样,在“二战”之前,始终都为了谋取更好的福利待遇,和政府进行着长久的抗争。

  被英足总查处而加盟曼联后,梅勒迪斯,这个号称英国足球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球星,仍然没少拿薪金上限之外的额外钱,不过他终生都在反抗这种侵害球员利益的社会制度,英格兰职业球员工会,就是梅勒迪斯退役后发起的,至今对英国乃至欧洲足球都保持着巨大影响。职业球员工会在二十年代的一张宣传画(如图),也是梅勒迪斯设计的,这个充满争议的传奇人物,不仅凭借精湛球技在英格兰博取了不世名声,也是薪金上限事件、造成曼城曼联同城兄弟彼此仇视的焦点人物。

  当英国足球在二十世纪初进入第一个黄金时代,所有的足球器具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缝制足球的线,从足球的表皮上消失,这是一大进步:摆在面前的两种不同足球,伸手去摸一摸,瞬间就能感到巨大的差异。这便是现代工艺对足球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对英国足球产生太大影响,三十年代初阿森纳崛起为第一支真正一统英格兰足坛的王朝球队,10年内5夺顶级联赛冠军。在这个时期内,护腿板跟球鞋的工艺也有了新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随即爆发,则是对英国足球灾难性的打击。在博物馆的长廊上,你能找到战争侵蚀足球的史实:士兵们在伦敦南部的足球场地上出操打靶——当人类生存危机时,足球得给战争让路。“二战”后,足球又进入了一个黄金阶段,第一场观众达6位数的足球比赛频繁在英格兰出现。战争过后,足球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里,成为了人们忘记伤痛的主要娱乐方式,在这个时代里,足球不再只是劳工阶层的消遣方式,即便是高层贵族,甚至王公大臣,也到足球场边“与民同乐”,社会阶级的矛盾,至少在足球场上和场边,出现了一种融合的迹象。
   
   故事延续至今。这的确是“高于比赛”的内容,百年来的足球历史和百年来的人类历史交织在一起,战争、科技和经济都在影响着足球的发展,而足球也在影响着社会的进程,1957年曼联队的慕尼黑空难,1984年足球场上的海塞尔惨案和1985年的希尔斯堡惨案,1990年加斯科因在意大利流下的眼泪,1999年曼联神奇的“三冠王”……在这条长廊上,你能感受到英格兰足球浮沉的脉搏,你能体会到,没有英格兰,足球仍将是世界第一运动,但是没有足球,英格兰将是一个苍白平凡的民族。

  然而你不能在这面墙前走得太快,因为对面墙上,包含了另一个主题“球迷的生活”(A FAN’S LIFE)。基本上也是按照时间循序排列的,从第一张足总杯比赛的球票,到2002年春天诺丁汉森林主场上举行的婚礼。用这么大的篇幅介绍球迷的生活,因为英格兰足球在一百多年的演变历史中,绘画人最深的体会是:没有球迷,就没有足球。

  走廊前半段走到尽头,是一片独特的展区“开始”(IN THE BEGINNING)。这里有日本人模仿中国蹴鞠的画像,有埃及人站立踢球的古老游戏记录,也有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期间,英格兰的古老足球游戏油画——两个村庄的人追逐一只球这些跟现代足球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博物馆记载着人类历史上任何跟足球有关的点点滴滴。

  转过头来,右侧长墙的主题,是令人兴奋的“最伟大的比赛”(THE GREATEST GAME)。在一块长达15米的墙面前,你能欣赏到1966年英格兰队在本土夺取世界杯的经典场面,嵌入墙内的电视画面,不断重放着英格兰队决赛打败前西德队的画面。对于这场最富争议的世界杯决赛,英格兰人没有藏短,至少在博物馆的介绍中,他们承认英格兰队在加时阶段打进的第三个进球,皮球的主体确实没有越过球门线。

  另一个电视画面上,循环播放着英格兰队历史上的其他经典战役,1970年世界杯,守门员班克斯面对贝利射门时的神奇扑救;1986年世界杯决赛小组赛3比0战胜波兰,莱因克尔的帽子戏法;1986年世界杯复赛1比2输给阿根廷,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这个让英格兰人无比痛恨又无比崇拜的另类天才以及那个“世界杯最伟大进球”,还有1990年世界杯半决赛点球输给德国队的全过程,以及1998年和2002年世界杯的精彩时刻。

  再接下来的,是足总杯的传奇比赛,1991年莱因克尔和加斯科因带领托特纳姆热刺队半决赛战胜阿森纳的戏剧性场面,利物浦在2001年的复兴“三冠王”,红军球迷能在他们足总杯决赛1比0侥幸战胜阿森纳的场面中找到一点点慰藉。欧洲赛事的“伟大比赛”,对于英格兰俱乐部来说,同样数不胜数,不过在这个博物馆里,没有比1999年在巴塞罗那,曼联队奇迹般反败为胜打败拜仁慕尼黑,夺取欧洲冠军杯的画面更受欢迎的了。

  “最伟大比赛”对面的墙上,是另一个主题“足球实物”。这里陈列的每件物什,不是英格兰足总经年积累下来的珍品,便是球迷无偿奉献的收藏。

  想看看1871年谢菲尔德队的球衣是什么样子吗?这是一件毛衣!浅蓝色的衣面,配上深蓝色的袖子,领口是深蓝色的圆领,如果放在今天穿,这将是一件不错的休闲装。不过这件漂亮的球衣当时并没得到谢菲尔德这个历史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球员的喜爱,因为谢菲尔德也是个多雨之城,阴雨缠绵的天气情况下打球,这种厚毛衣积水后,让球员身上负重不少,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体能。

  想看看英格兰代表队的第一件队服吗?纯白的毛衣!左胸缝制了英格兰足总的标徽。这是1872年历史上第一场国际比赛时英格兰队的队服,对手是苏格兰队。

  早年的球衣都是毛衣,英国气候阴冷,穿毛衣当然可以御寒,厚厚的毛衣吸水性能一流,穿上这种毛衣比赛,半场不到,球员们的体力自然严重下降,所以把毛衣当球衣的历史在英格兰足球历史上变成了一个笑话。

  最初的护腿板也是那样厚重,球鞋完全是厚底皮鞋,阿斯顿维拉队在1892-1893赛季的球鞋,就是当时英格兰西北矿工下煤井穿的工作鞋。

    即便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实物”,同样也让人吃惊。1956年足总杯决赛,曼城队守门员德国人特劳曼脖子骨折,他硬是戴着一个特制的保护脖子的皮夹上场比赛,帮助曼城队1比0打败伯明翰队,这个特制皮夹,成了足球博物馆的珍品。有趣的是,特劳曼在二战期间是个德国伞兵,当然,他当年降落的区域不是英格兰,否则曼城队也很难接受这个敌对国守门员了。2002年11月9日的曼彻斯特德比战前,79岁的特劳曼专门从德国赶来观战,老头赛前专门到足球博物馆看了看自己当年佩戴过的器具,这又给博物馆留下了一段佳话。

  这里还有一尊独特的奖杯:1879年赫特福德郡足总杯的奖杯。奖杯用青铜铸就,重达17.3公斤,奖杯顶尖,是一个球迷举杯狂饮的小雕像,原来这个地区足总杯是由当地一家酒吧老板解囊赞助的。这个老板可能太实在,奖杯做得如此之沉,以致于决赛结束后,许多精疲力竭的球员都举不起这尊奖杯,因此它被称作“举不起的奖杯”。旁边还有世界杯、英格兰联赛奖杯的复制品,但是都没有这尊古怪奖杯那么有趣。

  通向二楼“下半场”的不是楼梯,而是平缓的通道,设计者非常照顾伤残人士对足球的热爱,轮椅能够走到足球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没有健康的身体,并不会影响你对足球的热爱。

  “下半场”的风格跟“上半场”浓厚的历史色彩完全相反。展厅第一部分展示的是球迷和艺术家的各种足球艺术品,以画像为主,贝克汉姆和贝利两位不同时代的足球巨星,各有一张素描巨像并列在墙头,英格兰人对足球的微秒心理可见一斑:巴西人赢得了三届世界杯,他们或许希望曼联这位类似流行歌手般的巨星,也能给这个足球民族带来一点国际荣耀吧。

  下一个展区则是一大片分割明显的足球技战术演练区。墙上挂着一个大型电视投影屏幕,屏幕下面则是一个平面的场上球员位置模型,你可以先看看投影屏幕上上演的一幕幕经典足球场面,有马拉多纳连过4名英格兰防守球员射门得分的世界杯经典入球,有加斯科因在1996年欧洲杯上对苏格兰的进球,也有欧文最新的联赛进球。看过电视录像,你只要触摸面前的一个键,就能在平面位置模型上看到这些球星是如何分析场上形式,然后在瞬间做出判断,完成自己创造性演出的。

  更多的电视投影屏幕,分析的是临场战术,像1996年欧洲杯英格兰4比1大胜荷兰的比赛所进第三个球,加斯科因突破分给中路谢林汉姆,谢林汉姆假射真传,再分给右路的希勒,后者破门得分。在平面模型上,你可以清晰地看到球的光标在模型上缓慢地移动,球员如何在一次触球过程中,将球从一个区域简洁地转移到另一个区域,不断调动对方防守重心,直到对手防守完全失衡时,才实施致命一击。这种借助现代科技演示出来的足球战术,不但让球迷叹为观止,就是足球专业人士,也会大有收获。

  还有一个特别的展区,是“温布利展区”。温布利作为英格兰代表队的主场,目前正处于重建阶段,所有的纪念品都被陈列于此。让英格兰代表队能够引以为豪的,只有36年前那届本土世界杯,当时赫斯特将皮球打中门梁后弹入网窝,射入了世界杯决赛致胜球,在这里你能找到那道历史性的门梁——相信没有哪个德国人愿意触摸这道门梁。

  如果看过这么多模型和比赛录象后,你还想亲身体验一下英格兰足球现场气氛,那么沿着一条走道向“迪普戴尔视角”走去吧。走道尽头,正是普莱斯顿队球场两个看台之间的夹角,虽然英甲比赛的竞技水平,不能跟球星云集的英超相比,可球迷的热情在英格兰每个角落都是一样的。遗憾的是你在这个“视角”停留不能超过5分钟,否则普莱斯顿俱乐部就要来收门票了。

  了解完现代足球在英格兰发展的历史,看罢那么多场经典比赛的经典瞬间,如果想自己试试脚头的话,足球博物馆有先进手段来测试你临门一脚的水平。

  走到一楼跟二楼的隔层,便是参观者检验自己点球功夫的实验场。先缴纳2英镑,然后你有3次射门机会。大门里站着的守门员模特儿,乍一看有点像施梅切尔,不过这个守门员不能移动,因此任何人都很难出现点球被扑出的情况。

    可是当你站上12码罚球点时,四周立刻会响起比赛现场的欢腾声,你似乎就是那个将决定世界杯归属的球员,左侧的电视屏幕上,会打出参赛者的名字。这个点球成功率自然极高,可是现场有各种测试仪器,你的射门力量、角度都能在瞬间得出结果,如果打进球门左右两个上角,将得到最高分7分,两个下角是6分,其他位置分数越来越低,如果你想像贝克汉姆那样次次都往球门中路暴射,那么你的射门角度只能得2分。将射门力量的时速,跟你的射门角度得分相乘,就是你的点球得分了。

  足球博物馆不会让你随便射3脚就了事,射门之前你得登记自己的详细住址和联系方式,如果你的得分高得离谱,你将进入这里的点球排行榜。每个月都有一次大排名,只要你的点球速度能跟贝克汉姆差不多,角度稍微比他好一点点的话,足球博物馆将给你一份大奖!

  “加时赛”阶段能提供的惊喜不多,但是如果你对各个足球历史时期不同的足球和各种球衣感兴趣的话,收获也不会小。

  两个小时时间,走出博物馆大门时,普莱斯顿队的主场比赛也已经结束了,球迷们带着兴奋的心情走向不同的酒吧,间或抬头看看这个有些奇怪的博物馆,然后面无表情地继续前行。对这些英格兰球迷来说,他们并不需要从这个足球博物馆里汲取更多营养,因为每个英格兰俱乐部的球场,就是一个足球博物馆,可是对一个外国球迷来说,想要全面地了解现代足球发源地的全貌,普莱斯顿的确值得一行。在历史和现代的交织当中,你能体会到这个事实:足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

  普莱斯顿和曼彻斯特一样,同属于兰开夏郡(Lanca Shire)。这是一个在英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郡。中世纪时期,这片位于英格兰西北的地区属于兰开斯特公爵的封地。这个贵族世家建立了英格兰盛极一时的兰开斯特王朝,先后有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和亨利六世三位君王在位,为后来的莎士比亚剧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创作资源。

  十五世纪中叶,和兰开夏郡近在咫尺的约克地区贵族约克公爵,向此时当政的兰开斯特王朝挑战,为的是争夺英格兰王位,这就是英格兰历史上著名的“红白玫瑰之战”。白玫瑰是约克公爵家族的徽章,红玫瑰则代表了兰开斯特,因此如今的兰开夏郡又有“红玫瑰郡”之称。

  当历史走入十八世纪后,就在蒸气机发明之前,兰开夏郡是最先利用水力发动机为动力,进行纺织工作的地区之一。从此,当地的曼彻斯特成为了全世界的纺织业头号基地,“世界工场”之称由此发源。到了十九世纪,兰开夏郡成为了世界棉纺工业的中心,工场上万,雇工数以十万计,产品通过临近的大港利物浦行销世界。

  在早年,兰开夏郡辖区颇广,不仅包括曼彻斯特和利物浦这两个举世皆知的大都市,而且也涵盖了普莱斯顿、布莱克本、布莱克普和博尔顿等多个地区,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兰开夏郡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了500万人口,这占据了全英国10%的人口总数。到1974年,英国政府对行政区重新进行划分,曼彻斯特和利物浦两个大城市从兰开夏郡中独立出去,成为了两个新建的都市郡,不过在英国人习惯的描述中,因为纺织工业和文化传统的类同,人们仍然喜欢称曼彻斯特为兰开夏郡属地。只是调整之后的兰开夏郡,总人口降到了150万,首府便是普莱斯顿。

  这个传统静谧的小城,从利物浦出发不过45公里,紧靠着里布尔河,只有13万人口。这座小城也以纺织业闻名,著名发明家阿克赖特就在这里发明并使用了水力纺织机,在市中心的哈里斯博物馆对他有着详实的介绍。

  普莱斯顿再往西前行20公里,海滨游乐城市布莱克普是近年来一座极受英国人和国际游客瞩目的城市。这座城市由一座小渔村开始发展,在1846年拉通铁路线后,因为靠近英格兰西北地区的各大工业城市,逐渐成型,并且以夏季海滨胜景、度假村和高尔夫球场闻名。自九十年代以来,英国政府逐渐放宽对这种旅游城市的约束,而在传统工业行业衰败后,布莱克普也开始集中开发旅游资源,公共赌场形成了这座城市又一种招徕游客的产业。不到15万人口的小城,居然有近6000多家酒店旅馆,在欧洲也有了相当的知名度,每年来这里造访的游客超过千万人次,成了兰开夏郡最富有的城市。

  这里的海滩虽然受环境影响,每年能下海游泳的时间不过三个月,可是长度超过10公里的海滨地带,每年夏天都会人满为患。三条深入海中的长桥两旁,各种赌场、游乐场、酒吧和餐馆林立,一座高达158米的凭海眺望塔,外型上颇似埃菲尔铁塔,据说是百年前所立。

  布莱克普也有一个足球俱乐部,不过并不太成功,至今属于英格兰乙级联赛。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22:46:58 | 只看该作者
(4) 曼彻斯特人文

    2002年夏天,韩日世界杯结束不久,曼联突然宣布以2930万英镑的英国转会纪录,收购利兹联队和英格兰国家队主力中卫里奥·费迪南德。债务深重的利兹联随即陷入大分裂,主席里兹代尔解雇反对出售费迪南德的功勋少帅奥利莱,俱乐部一路滑坡至今。   奥利莱能深刻体会利兹联和曼联之间的仇恨,因为这种仇恨比许多德比仇恨还深,更加上爱尔兰人奥利莱球员时代是阿森纳的传奇人物,至今仍保持着代表阿森纳最多的上场纪录,他怎么愿意看着曼联继续坐大?可商人里兹代尔并不了解曼联和利兹联的仇恨,出于降低债务的压力,他主导了这次英格兰足球历史上的著名转会。费迪南德成为了利兹联球迷口诛笔伐的“犹大”。

  2003年夏天,利兹联的财务危机继续加重,澳大利亚左脚球星科威尔要求转会。曼联和利物浦都在追逐他,科威尔不像费迪南德那样一心想加盟头号豪门曼联,他知道利兹人有多么仇恨曼联,因而最终选择了利物浦。没想到他也成了背叛利兹的“犹大”,因为从中世纪英格兰行政地区划分看,利物浦和曼彻斯特都属于兰开谢郡。

  兰开谢郡诞生了兰开斯特王朝,可是在公元十五世纪,挑战兰开斯特王朝的,正是约克郡公爵。“红白玫瑰”战争,便是兰开谢郡与约克郡之间争夺王权的战争。

  走到利物浦以北的海滨赌城布莱克普,你能见到鲜艳如海的大片红玫瑰花园。红玫瑰是兰开谢郡的象征,而约克公爵家族徽章上印着的是白玫瑰。玫瑰的色泽成为了这两个地区的仇恨渊薮,600年来仍化解不开,你在足球场上都能体会出这种对立的残酷。博比·查尔顿和杰克·查尔顿,应该是英国足球史上最伟大的一对足球兄弟,两人都是1966年英格兰夺取世界杯的功臣,但是两兄弟关系十分恶劣,老死不相往来,因为哥哥博比是“巴斯比男孩”中的领袖,而弟弟却是利兹联名帅唐·豪伊的主将。多年之后,博比成为了曼联和英国足球的友善大使,杰克成为了带领爱尔兰国家队首次闯入世界杯八强的名帅,但地区对立和球队对立,让他俩关系仍无法修补。

  这就是曼彻斯特独特的足球地位,也是这个城市的一种缩影。作为兰开谢郡的中心城市,曼彻斯特在英格兰西北地区总有一种鹤立鸡群的形象。这里不同于剑走偏锋的利物浦,曼彻斯特更大更全更英国。因此当1974年英国进行了地方行政改革,重新划分几个大的地区时,兰开谢郡这个传统称呼逐渐被“大曼彻斯特”的概念代替,而利物浦则从兰开谢郡脱离,成为了默西塞德郡的中央城市。“大曼彻斯特”是英国“大伦敦”之外最大的都市地区中心,周边包括了索尔福德、斯托克特港、奥尔德汉姆、博尔顿、罗切戴尔等卫星城,成为了英国最大的都市城区之一。

  我无法忘记第一次去曼彻斯特的失落。那是2002年3月2日,为了观看孙继海代表曼城在英甲的首场比赛,我和一位朋友从伦敦出发,开车前往曼彻斯特,四个多小时抵达缅因路。离开伦敦时,骄阳万里,可是接近曼彻斯特,天空云层多变,时而一阵暴雨,时而一片寂静,阳光就像在和这个城市调情一样,时隐时现。

  缅因路球场在曼彻斯特城南,越接近球场时,我的失落感越强:飞车经过的,居然是大片大片灰色废弃的大厂房,只要看上一眼,你就知道这些厂房被废弃的时间在20年以上。间或经过的一两个居住区,街道脏乱不堪,污水横流,街头行走的不是印巴人,就是一些衣衫褴褛的黑人,他们大都獐头鼠目,目光闪烁,让人想起了新泽西恐怖的纽沃克城。

  这难道就是“世界工厂”?这难道就是那座世界闻名的文化之城、足球之城?那一刻,我真的为尚未谋面的孙继海感到悲哀。

  这也是一个古城。中国人在介绍自己传统时,都有些好大喜功、自以为是的味道——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几乎是所有历史教材必用之词。英国无法使用地大物博,但他们对历史悠久的沾沾自喜,也和中国人一样。

  曼彻斯特的历史就相当悠久。公元79年,恺撒的罗马军团征伐铁蹄曾经踏足曼彻斯特,在这里建起了几个要塞,目的是以军事堡垒控制从奔宁山西麓到不列颠到西部海边的通道。此后千年时间,曼彻斯特还远远算不上一个城市,在浑浑噩噩之中,曼彻斯特走到了中世纪的尽头。

  科学地说,的确是资本主义启蒙时期产生了曼彻斯特。当地的史书记载,公元十四世纪,由欧洲大陆移居此地的佛兰芒纺织工匠在这里创办了毛织业,这便是曼彻斯特城市的真正起源,也是曼彻斯特后来成为纺织之都的开端。200年后,曼彻斯特的毛纺业已经初具规模,通过利物浦这个临近的海港,毛纺产品开始对海外进行销售。这是手工作坊时代的曼彻斯特。

  由于这里悠久的纺织业传统,在1764年,兰开谢郡的纺织工匠哈格里弗斯发明了“珍妮机”,纺织业第一次由手工作坊开始向大工厂转型,最为得利的,便是棉纺业。1789年,瓦特的蒸汽机改变了整个世纪的动力结构,蒸汽机最开始的使用,便是在纺织工厂里,于是棉纺行业变成了曼彻斯特的主导行业,50年内,曼彻斯特便成为了世界纺织业之都。我第一次到曼彻斯特经过的那片工矿区里,就包括一些十九世纪初的棉纺厂。这个城市从寂寂无名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英格兰西北的头号城市。“世界工厂”之名,也是在这个时代得来的。

  跟随着帝国衰亡的脚步,纺织业在二十世纪初即被淘汰,曼彻斯特在二战之后经历了极其痛苦的20年,不过从九十年代开始,城市经济转型逐渐收到成效,在纺织业、机械制造、轧钢等行业相继崩溃后,曼彻斯特在制药、化工、食品和电器行业上取得了一些进步。更重要的是,城市整体经济结构完成了转型,第三产业已成为该市经济的新支柱。

  在曼彻斯特市中心,有一个“皇家交易所”的地区,属于城市最中心地带。这里以往便是进行期货和股票交易的场所,如今变成了写字楼区。不过曼彻斯特作为英国第二大金融中心的地位仍然得到保留。“皇家交易所”附近,还是全城最热闹的商业区,此地向东大概5分钟车程,就能到达著名的G-MEX中心,这里本来是个火车站,后来被改建成为展览中心,成为曼彻斯特将传统和现代结合的一个好去处。

  曼彻斯特古迹不多,但和利物浦一样,市政厅不可不去。这个和“皇家交易所”大楼相望的建筑物全用条石砌成,伟岸雄浑。大楼四周竖立了许多曼彻斯特当地的历史名人雕塑。市政厅连同增建的大楼在内共有厅室近十间,其中最有历史价值的是二楼大礼堂。这里有英国著名画家布朗所作的12幅连环画,描绘的是曼彻斯特两千年的发展史。天花板上分为细木方格,格里镶嵌着与该市发生贸易关系的各国国微和各地城微。门前地板上有蜜蜂图案。蜜蜂象征着勤劳和财富,它是曼彻斯特城徽的组成部分。

  从市政厅向东步行,也就是5分钟时间,便是英格兰西北地区最大的唐人街。曼彻斯特的华人数量和利物浦差不多,但是唐人街则更有气势,因为这个城市的内陆交通要比利物浦更便利,许多在利物浦开过餐馆的华人,为了谋得更好生计,都会选择到曼彻斯特或者伦敦去继续开餐馆。唐人街中心竖立着一座中国牌楼,颇有一些特色。

  1830年,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建成,这是世界上第一条正式开通客运的铁路。铁路交通十分便利,往北两个多小时可达纽卡斯尔,往南3个小时可抵伦敦。这个城市以前还能通海轮,能直接进行远洋贸易,在十九世纪末曼彻斯特修建过一条通往默西河的运河,由于海运已经消亡,运河已经被改造成一个纯游览地区。

  为了完成老城的迅速转型,曼彻斯特正在进行第三次申办奥运会的角逐,前两次虽然失败,可作为英国首屈一指的体育城,曼彻斯特很希望通过体育来振作城市面貌。这里同时也是一座文化名城。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北方总部就在著名的牛津路上,沿着这条大路往南走,便是曼彻斯特的大学区。曼彻斯特大学、曼彻斯特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就分布在牛津路两旁。曼大产生过3位诺贝尔奖得主。

  1821年,中产阶级激进人士泰勒创办了主张改革议会的《曼彻斯特卫报》。1959年该报更名为《卫报》(The Guardian)后来迁往伦敦,现在和《泰晤士报》和《每日电讯报》一同成为英国的三大报。《卫报》由于其文笔优雅和分析精彩,以及严谨的新闻伦理观念,近年来已经超过《泰晤士报》,成为了英国第一大报纸。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22:47:27 | 只看该作者
(5)足球西北之曼联帝国

    在地理上,英格兰被分为8个大区。首都伦敦领衔的正是东南区(South East);伦敦以北是东盎格里亚(East Anglia),剑桥、诺里奇和伊普斯维奇都在这个范围内;伦敦以西,则是西南地区(South West),包括南安普顿、朴茨矛斯等西南沿海城市;伦敦的西北方向,是英格兰的传统工业区之一的西米德兰地区(West Midlands),核心城市当然是伯明翰;从中部将英格兰分成东西两个部分的奔宁山,正是西米德兰和东米德兰(East Midlands)的分界线,东米德兰包括谢菲尔德、诺丁汉和莱斯特等城市。东米德兰正北方向,是约克郡地区(Yorkshire and Humberside),重要城市为利兹;约克郡的西部,便是闻名遐尔的英格兰西北地区(Northwest),从约克郡再往北,就是北部地区(North),包括英格兰北方最后一个重镇纽卡斯尔,以及桑德兰、米德尔斯堡等中小城市。   粗粗扫一遍英格兰地图,要用足球俱乐部来标量这个地区,会显得非常便利。其实一个了解英超的球迷,会对这8大地区的重点城市都比较熟悉,因为每个英格兰大城市或者中型城市,都至少会有一支不错的优秀球队。现代足球在这片土壤上诞生,却在全球开出了各种不同的花朵,可是只有在英格兰,只有在英格兰的西北,你才能找到足球那种最原汁原味的乐趣。同时也只有在西北,你才能找到那个最繁荣璀璨的足球帝国。

  英格兰西北,这是一块神奇的足球土地。一片依山傍海的狭窄土地上,居然活跃着20多个职业足球俱乐部,在2003-2004赛季,这里就有着6家英超俱乐部、5家英甲俱乐部和5家英乙俱乐部。以曼彻斯特、利物浦为轴心的西北足球地带,百年来一直是英格兰乃至英国足球的中心地带。足球文化传统的累积和丰富,与英格兰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每一部关于现代足球的历史都无法轻视这片土壤对现代足球的影响。

  任何一个喜爱足球的人,不可能不知道曼联;任何一个研究足球的人,不可能不研究曼联。曼联就是曼联,你可以痛恨它,鄙视它,唾弃它,讥嘲它高度商业化的“曼联公共有限公司”——在伦敦股市上,曼联就是这个公司名称:Manchester United Limited Company,其中已经找不到“足球”和“俱乐部”的字眼,可是没有人能够忽视曼联。

  我从来就不是一个曼联球迷,永远也不会是,但是从我产生记载自己在英国的足球朝圣行迹的念头时,我就知道,不研究这个巨大的联合帝国,对英国足球的了解便永远都只会是一知半解。曼联已经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对它的态度,球迷可能各不相同,很多人都未必会认同曼联的存在和繁荣模式,可它就是那样存在着并繁荣着,这个事实谁又能忽略?

  在现代足球历史上,没有第二个俱乐部能像曼联这样充满传奇色彩,至今也没有第二个俱乐部能像曼联这样,建立起一个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更没有哪个俱乐部能像曼联这样,在不同球迷心目中,激起如此多不同的反响。

  几乎每场英格兰国家队的比赛里,曼联球员登场时,不论是英格兰国家队队长贝克汉姆,还是内维尔兄弟,或者斯科尔斯、巴特和费迪南德,现场肯定会有嘘声和叫骂声。这在其他国家的国家队比赛时是很难想像的,即便是英格兰其他俱乐部的球员,也不可能享受到曼联球员的这份特殊待遇——他们在代表国家队出战时,仍然摆脱不了国内敌对球迷的憎恶,只要是曼联队队员,他们永远会被人另眼相看。

  2003年春天,在桑德兰主场光明球场,英格兰迎战土耳其的欧洲杯预选赛,赛前20分钟,北看台的球迷不少人开始合唱:“如果痛恨曼联你就站起来。”(Stand up if you hate Man Utd.),3分钟内,全场观众都哗啦啦站了起来。如果是以前在伦敦温布利大球场进行的英格兰国家队比赛,这种情况就发生得更多了,差不多每场英格兰国家队比赛之前,都会有观众狂呼“恨曼联你就站起来”来发泄。伦敦球队大多和曼联有历史过节,例如阿森纳、热刺和西汉姆联。即便曼联是在温布利第一次登上了欧洲之巅,可曼联球员们对这个古老庄重的球场都没有任何好感。从弗格森入主曼联以来,差不多每个曼联球员在自传里,都无法忘却温布利给他们带来的迷惑和羞辱。贝克汉姆、基恩、内维尔兄弟和布莱恩·罗布森都这么记述过。

  仇恨的原因很难说得清楚。曼城球迷痛恨曼联,从德比情结可以解释,因为曼城本是曼彻斯特的惟一主人,而曼联这个在牛顿西斯举步维艰,最后通过收购曼城球星,然后到曼彻斯特来跟曼城抢地盘的球队,怎么能让同城对手所接受?正如热刺无法接受从泰晤士南岸移居来到北伦敦和他们争夺地盘与球迷的阿森纳一样。但是其他球队也如此痛恨曼联,其他球队的球迷谈起曼联都是咬牙切齿,则包含了许多复杂的因素。

  2002年初秋的一个周六傍晚,我从利兹看完一场英超比赛后,赶往利物浦,在火车上消遣的最好方式便是读书,当时我手捧着一本《红魔》(Red Devils)。这是一本关于曼联百年历史上的几位“红魔”的书,作者是格拉汉姆·麦考尔——著名的曼联球迷,《United We Stand》的作者。火车需经过曼彻斯特再西行折向利物浦。在曼彻斯特暂停时,上来了一大群球迷,一个利兹联球迷和两个曼城球迷坐在我身边,由于孙继海参加了利兹联和曼城的比赛,他们极有兴趣地和我聊起了那场比赛,气氛十分友好,可是当他们发现我手中的这本《红魔》时,利兹联球迷马上要求我把书扔出窗外,曼城球迷则做出连碰都不屑一碰的表情。此后我当然不好继续读书,而这几个球迷也懒得再搭理我。

  利兹联对曼联的仇恨,和曼彻斯特周边其他几个大俱乐部对曼联的仇恨类似:长期竞争中处于下风的积怨。布莱克本和埃弗顿都是如此。他们嫉恨曼联的过于强大和成功,同时曼联球员在长期荣耀笼罩下,有着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这种气质从每场曼联比赛开始时都能感觉出,任何一场英格兰国内比赛,曼联队都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这种气质尤其令对手生厌。而曼联在过去40年爱德华兹父子经营下,极力通过现代商业化方式开拓俱乐部市场品牌效应,这种新时代的俱乐部公司化经营手法,也令许多敌对球迷无法接受,他们认为曼联已经失去了足球的一些传统美德,而变成了一个以赚钱为最高利益、疏远球迷的商业机器。

  周边敌人当中,博尔顿跟曼联的仇恨又和他人不同。这是曼联最痛恨的一个周边敌人,同时博尔顿在整个英格兰足球圈里的名声也不太好。始因发生于1958年,慕尼黑空难之后,死里逃生的巴斯比爵士重整球队,曼联的不幸和灾难之后艰苦卓绝的奋斗,激起了整个足球世界的同情和欣赏。然而空难后3个月,曼联和博尔顿进入足总杯决赛,这场比赛,损兵折将的曼联不仅输给了博尔顿,而且还遭到了博尔顿球迷极其出格的羞辱。

  博尔顿球迷在现场做出了一种匪夷所思的动作:近千名博尔顿球迷双手舞动,做出飞机坠毁的动作来羞辱曼联。这种缺乏基本同情心的举动,令博尔顿从此被孤立,而人们对曼联的同情则更多了。同一年,伦敦的西汉姆联球迷也对曼联做出过类似的羞辱手势,可是由于伦敦毕竟距离较远,所以西汉姆联球迷没有像博尔顿球迷那样激起公愤。此后博尔顿和曼联便成了不共戴天的死敌,博尔顿近十年一直在英超和英甲之间浮沉,据说一个原因就是西北地区的球队打博尔顿时从来都是拚尽全力,而且博尔顿在英格兰国内很难购买优秀球员,这才形成了如今博尔顿年年依靠德约卡夫、奥科查这些过气球星保级的局面。

  利物浦和曼联的西北德比关系中,除却城市之间的对立、球队之间百年竞争的敌对,还有一层利物浦球迷的嫉妒之心。在七十年代,利物浦已经是欧洲之王,成绩明显压倒了一度降入乙级联赛的曼联,可是利物浦球队和球迷都认为,在公众和媒体面前,他们始终无法取代曼联的传奇地位,曼联仍然是“最大的俱乐部”,这就让每场利物浦和曼联的德比充满了戏剧性。2004年4月底的联赛德比前,甚至有恐怖分子将袭击这次西北德比的传闻,可见仇恨之深刻复杂。

  必须承认,曼联的确有一股“魔性”。这个俱乐部从来没有在压力下低头,从来不因为过多树敌而动摇军心。百年来,他们都像曼联第一位球星梅勒迪斯那样高傲强悍,永远是高昂着头来面对敌手。这种“红魔”气质,已经深渗到每个“红魔”的骨髓之中,也更加令对手嫉恨。

  另外值得一提的便是,“红魔”(Red Devils)这个绰号最先是对曼联球迷的统称,后来才演变成曼联的绰号。和步调一致、始终强调整体的利物浦“红军”(Red Army)称号不同的是,每个时代的曼联队都有一些离经叛道、自行其是的个性球星,他们为曼联这个集体而生存,在球场上,他们的个人创造力总能得到尽情的发挥;百年来,梅勒迪斯、贝斯特、坎通纳都是这种类型,“红魔”之称实至名归。

  如果没有慕尼黑空难,曼联还会像今天这样受欢迎吗?

  这恐怕是一个“红魔”们不愿意也不能回答的问题。必须指出的是,1958年2月6日这个悲惨的日子,不仅改变了曼联的历史,也改变了整个英国足球乃至欧洲足球的历史。

  这一天,苏格兰人马特·巴斯比率领他的“巴斯比男孩们”从欧洲冠军杯征战回国。这支充满希望的年轻球队完全由巴斯比一手培养而成,在1951-1952赛季、1955-1956赛季和1956-1957赛季3次夺取联赛冠军。当时他们刚在四分之一决赛中淘汰了欧洲劲旅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红星队,志得意满地踏上返乡之路。谁也没想到,这是一条通向死亡的道路,而这一天也是改变足球世界的一天。

  飞机中途停靠慕尼黑进行加油,正好赶上了狂风暴雪,两次起飞都没有成功,最后不幸坠毁。在那个时代,曼联还不可能像今天这样乘坐专机征战客场,他们也无法自主安排旅行时间。空难之中,23名乘客丧生,其中包括8名极受球迷宠爱的曼联新星以及曼联俱乐部秘书克里克莫、助理教练惠特尼和库里。

  这是对“红魔”一次无情的打击,却又让全世界都知道了曼联这个名字。身亡球员当中,最令人扼腕的当属21岁的邓肯·爱德华兹,一个前途无量的天才射手。爱德华兹并没有在空难中当场死亡,可是在医院里挣扎了15天后,他仍然无法生还。当时曼联队队长罗杰·拜恩丧命,当时英国身价最高的球员托米·泰勒同样身亡。18名出征将士里,还有两人因伤势沉重而被迫退役。

  伟大的博比·查尔顿从这次空难中勉强生还,他回忆当时他苏醒过来之后,发现旁边病床上躺着的正是主教练巴斯比。巴斯比清醒过来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询问球员情况,而他念出的每一个名字,哭泣中的妻子只能用摇头或点头来告诉他此人是否幸存。

  一个伟大的俱乐部之所为伟大,不光需要骄人战绩,更需要一种独特的风骨,慕尼黑空难之后的曼联,正体现出了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空难后曼联的首场比赛便是在足总杯对垒劲旅谢菲尔德星期三队,这时仓促组建的曼联只有两名老队员,但他们仍然3比0力克对手,一路杀入决赛。尽管在决赛中不敌博尔顿,可曼联这股百折不回的血性,使他们赢得了整个世界的尊敬。

  慕尼黑空难是现代足球历史上的一次大惨案,而且和海塞尔、希尔斯堡、赞比亚、南非等不同,这是一个知名俱乐部在巅峰时期突然遭遇的飞来横祸,受害者都是风华正茂的足球天才,这种打击本身就值得无比同情。而曼联在惨剧之后重整河山的坚强性格,包括他们在随后欧洲冠军杯半决赛首回合2比1战胜AC米兰的表现,都证明了这个俱乐部的不同寻常之处。慕尼黑空难,让曼联从一个传统俱乐部,变成了一个传奇俱乐部。此后他们刻苦砥砺,巴斯比又磨练出新的一批“巴斯比男孩”,终于让曼联变成了一个王朝俱乐部。

  巴斯比的卧薪尝胆,以及曼联在空难之后的巨大感召力,让这个俱乐部能在很短时间内便走上了中兴之路。六十年代初,苏格兰前锋丹尼斯·劳和北爱尔兰边锋乔治·贝斯特加盟老特拉福德,1963年,巴斯比捧起了足总杯,5年时间内,曼联又一次向欧洲发起挑战,而且这次的步伐更加坚定。1964-1965赛季,曼联在联赛称王,1966年,已经谢顶的博比·查尔顿和曼联队友约翰·康纳利、斯泰尔斯一道,帮助英格兰国家队夺取了世界杯。

  1968年,慕尼黑空难10年之后,曼联在温布利球场加时4比1大胜里斯本竞技队,终于成为欧洲之王。慕尼黑的3位幸存者博比·查尔顿、比尔·福克斯和格雷格参加了这场比赛。胜利之后,巴斯比老泪纵横,他8次举起欧洲冠军杯,每次都呼唤着一个在慕尼黑空难中丧生的队员。队长博比·查尔顿带领队友们割破手指,将鲜血滴进冠军杯中,然后倾洒在温布利大球场上。这成为了世界足球历史上最感人的画面之一。

  查尔顿、贝斯特和劳被并称为“曼联三杰”。3位曼联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来自英国3个不同地区,这也显露着曼联选才的不拘一格。

  贝斯特以其极其华丽的个人技术和飞人速度,赢得了球迷极大的宠爱。同时他在场外的生活也相当花哨,17岁成名之后,便长年沉迷于醇酒和美女,有过许多荒诞不经的花边新闻,例如他在自传中描述一天和7个女人发生性关系的经历。贝斯特还是第一个给时尚服装做广告的球星,他英俊潇洒的外形也为他增加了更多传奇色彩,所以贝斯特有“第五披头士”的绰号,他被认为是现代足球历史上第一个超级巨星(Super Star),因为他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了足球范围,成为了一个有时尚意义的流行巨星。

  查尔顿老成持重,劳敏行讷言,两人对曼联贡献要比贝斯特更大。贝斯特因为生活太过浮华,24岁以后就基本退出了曼联主力阵容,后来混迹于富勒姆和切尔西。许多人认为贝斯特的天赋只得到“不足20%的利用”,是因为巴斯比管束过松,巴斯比后来也承认自己有责任,可是在慕尼黑空难之后,这个严峻的苏格兰人变得相当的心慈手软,他实在无法用铁腕去对付自己的爱徒。1968年,贝斯特这个天资过人的“巴斯比男孩”成为了曼联的第二位欧洲足球先生,有趣的是,他的队长博比·查尔顿在这一年欧洲足球先生评选中列第二位。

  “三杰”中查尔顿最为顺利,现在不仅是曼联董事之一,也是曼联的形象大使。丹尼斯·劳有“曼联之王”的美誉,他在1964-1965赛季共打进46球,至今仍是曼联历史纪录,1965年他也成为了曼联历史上第一个欧洲足球先生得主。不过在巴斯比爵士1969年退休后,曼联和劳都走上了一段不平常的道路。

  巴斯比在1968年被女王授予爵士勋位,成为了英国足球历史上第一个“Sir”,这在英国社会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在空难中周身多处骨折的老帅无意恋战,他退休的那一天,老特拉福德共有十多万人为他送行,场景感人至深。这位二战之前成名于曼城队的一流球星,执教生涯却缔造了一个曼联王朝,他的传奇色彩,在曼联这个传奇帝国的历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巴斯比爵士退休后成为了曼联董事,后来担任过曼联主席和名誉主席。他在曼彻斯特有一位名叫路易斯·爱德华兹的朋友,此人是个富足的肉贩子,巴斯比在五十年代就找过爱德华兹,希望他能投资当时经济困难的曼联。爱德华兹极有远见,他认定曼联将是一颗摇钱树,于是有了控股曼联的念头,但他无法通过正规途径得到曼联大部分股份,于是爱德华兹采取了最简单的方法:他逐家逐户去找那些曼联股东们,一家一家收购曼联股份,这种操作方法当时属于违法行为,可爱德华兹因为和巴斯比的友情,终于成为了曼联头号股东。此后他将股份遗留给儿子马丁·爱德华兹,马丁担任曼联主席近20年,曾多次尝试转卖曼联,为人又风流成性,并不讨曼联球迷喜欢,不过他为曼联的商业化经营做出了不少贡献。

  爵士退休后,俱乐部先任命爵士的助手麦金尼斯为接班人,但麦金尼斯和随后的奥法雷尔带给曼联的都是灾难性的结果,1970年年底,巴斯比不得不临时复出救驾。1972年,性格乖张的托米·多切蒂入主老特拉福德,他大刀阔斧地改造曼联,而垂垂老矣的博比·查尔顿1973年夏天退役,多切蒂为了构筑自己的曼联,将沉迷于酒色的贝斯特开除出队,并且任由丹尼斯·劳在1973年7月自由转会。他没有想到,冷酷地赶走劳,成了他职业生涯最严重的错误。劳加盟了曼城。1974年4月,离开老特拉福德不到一年,劳在老特拉福德的联赛德比中,用脚后跟为曼城打进一球,曼城1比0获胜,而曼联在劳这次打击之后降入乙级联赛。

  多切蒂虽然很快就带领曼联升级,并且在1977年夺取足总杯,可夺冠之后44天,他就因为一桩绯闻名誉扫地而被迫辞职——多切蒂和队医劳里·布朗的妻子玛丽私通,此事被伦敦小报捅了出来。

  1993年,得到坎通纳的曼联,在时隔26年之后,重新夺取了英格兰顶级联赛冠军,此时巴斯比爵士年已84岁。1994年1月20日,老爵士辞世。他的一生和曼联结合得如此紧密,以致于传奇色彩甚至延续到了1999年曼联的三冠王时期:当年5月26日,曼联在巴塞罗那诺坎普球场上演了最为神奇的欧洲冠军杯决赛,第二次夺取欧洲冠军杯,而这一天正好是巴斯比爵士的生日。因此曼联球迷们都坚定地认为,巴斯比爵士永远都会在天堂,和在慕尼黑英年早逝的英雄们一道祝福着这支神奇的球队。

  2003年秋天,一个曼联主题餐厅在成都开张,博比·查尔顿爵士到场祝贺。虽然此事在中国和英国影响都不大,但这肯定是曼联商业帝国对中国市场迈出的试探性一步。曼联商业网络差不多覆盖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2003年9月底,曼联首席执行官大卫·吉尔曾经对我笑言:“我们已经在美国打下了良好基础,中国将是我们未来最大的一块市场。”

  曼联的辉煌不仅是战绩。今天曼联已经站在了世界足坛顶峰,成为一个巨大的体育娱乐企业。2002-2003赛季,曼联整体营业收入达到1.75亿英镑,而同期切尔西营业收入只有8900万英镑,只有曼联的一半。在整个欧洲,曼联2002-2003赛季营业收入较第二名的尤文图斯多出2200万英镑,较皇马多出3915万英镑。同时曼联已经超过了曾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体育俱乐部、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纽约扬基队,正式登上了世界职业体育之巅。

  在2004年4月,曼联在伦敦股市的市值已经达到7.04亿英镑(12亿美元),远远超出了当年传媒大亨默多克想收购曼联的10亿美元价格。在2002-2003赛季,曼联单单通过球衣销售一项,就有2600万英镑的收入,较人气极高的皇马高出近10倍!老特拉福德球场68000个座位,每场比赛都能全部售光,在切尔西被阿布拉莫维奇收购后,曼联经营世界第一的地位受到俄罗斯石油卢布的威胁,于是在2004年年初,董事局决定继续扩建老特拉福德球场,将座位增加到75000个,这必然又会给曼联带来滚滚财源。

  曼联得到全球关注,也让这个俱乐部成了一个极好的平台,因此各种赞助合同是曼联的一大项收入:他们和耐克有10年3.03亿英镑的赞助合同,每年从这一项就能得到3000万英镑的收入,球衣胸前广告的主赞助商沃达丰和曼联有4年3600万英镑的合同。这一系列经营上的奇迹,既得益于前主席马丁·爱德华兹的政策,也和前首席执行官彼得·凯尼恩的长袖善舞直接相关,因此阿布拉莫维奇一收购完切尔西,马上就重金挖来了凯尼恩。切尔西的商业经营也很出色,2002-2003赛季他们的商业收入达到了3120万英镑,可曼联在这一项上的收入有4420万英镑。阿布拉莫维奇知道,尽管他的石油卢布根基深厚,可是再像2003年夏天那样疯狂撒钱,仍然只是向无底洞里投资,所以他需要凯尼恩这样一个营销干将来为他扩大切尔西收入,这才能治标治本。

  作为一个超级优良企业,曼联能走到今天,道路却是坎坷的。如果没有经营者准确的经营方针,把握住何为职业体育,足球魅力何在,什么可以吸引人们迈入球场,什么可以把人吸引在电视机前等,是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果的。

  马丁·爱德华兹是曼联俱乐部健全的经营体制缔造者。1980年其父路易斯去世后,这个前统计师出任曼联俱乐部主席。

  爱德华兹没有过人的才智,甚至连人品也不为人称道,喜欢四处拈花惹草,是伦敦小报喜爱跟踪的一个花边人物,但他无比热爱这个俱乐部。为了让曼联恢复黄金时期的辉煌,他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策略,帮助曼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要让俱乐部在经营上取得成功,前提是让球队赢球,尽可能多地夺取冠军,尤其是对球迷来说吸引力最强的联赛冠军。如此一来,球场必然就会爆满,俱乐部至少可以确保门票收入。于是,爱德华在1986年聘请时任苏格兰国家队代理主教练的阿历克斯·弗格森出任教头,弗格森卧薪尝胆7年,不断强化球队实力,从而最终带领球队走向胜利。

  曼联第一个黄金时期是由巴斯比主教练开创的,从1945年到1969年,时间长达24年。其间曼联夺得1次欧洲冠军杯和5次联赛冠军。聘请弗格森也是对当年做法进行的仿效。弗格森1986年开始执教曼联,4年后在1990年足总杯上夺得了第一个冠军,可是联赛冠军迟迟不见踪影,始终无法超越当时横霸欧洲的西北敌人利物浦。其他球队一旦成绩不佳就会炒掉主教练,但爱德华兹对这位肩负着曼联未来的主教练没有意气用事。为建设一个与巴斯比同样的长期政权,他一再忍耐,等待弗格森的成功。看看曼联1993年夺得弗格森时代第一个冠军后的战绩,就可以看出爱德华兹的过人见识。

  在弗格森的功绩中,值得一提的是他将建队重点放在青年队上,致力于培养本地球员。弗格森时代曼联队的很多主力,都是弗格森亲手把教的1992年青年队足总杯冠军成员。他们是贝克汉姆、吉格斯、斯科尔斯、内维尔兄弟及巴特。最近几年,从青年队晋级而来的第二代球员,如韦斯·布朗、奥谢、弗莱切等也开始崛起。任用自己培养的球员,不仅在其职业生涯早年不用支付高昂的转会费,连工资也可以控制得很低,像贝克汉姆和斯科尔斯,在21岁22岁入选英格兰国家队时,周薪也不过4000英镑,即便后来得到高薪,但曼联将贝克汉姆2500万英镑转走时,这笔转会费完全可以用纯利润来计算。更重要的一点,是自己培养的年轻球员,不仅对俱乐部无比忠诚,而且也更能赢得本土球迷的认同,对推进俱乐部经营和提高球场上座率,都有更大的影响力。

  曼联在八十年代的主场,算上站席可容纳58500观众。到了1991年,在海塞尔、希尔斯堡等多项足球场惨案爆发后,为防止足球流氓闹事,英国政府根据著名的《泰勒报告》,规定所有球场必须全部采用固定座席。这项法律出台后,曼联亦开始改建球场。爱德华兹再次作出正确决断,将老特拉福德容量扩大为全座席48000人,英国顶尖球场就此建成。

  在老特拉福德球场,从普通观众到贵宾席,所有的观众都可以安心看球而不必担心有淋雨之虞。球场配备了可供2000人同时进餐的大餐厅,没有比赛的日子,可以用作会议、宴会或婚礼举行场所。曼联还建起了英国第一家曼联博物馆。在老特拉福德通道里,还有一个著名的“红魔”酒吧,这个酒吧已经在全球各地开了分店。就这样,曼联建成了一座可以随时接待普通客人的多功能主场。

  数年后,全世界曼联球迷俱乐部人数突破10万,经常出现了非球迷俱乐部成员无法购到曼联球票的情形。因此在1995年,为了迎接1996年欧洲杯,曼联再次大举投入,改建了两个方位的看台,增加了容量。此后的老特拉福德球场是一座可容纳68000人的巨型体育场。场内豪华设施进一步升级,增设了179个包厢,用于会议和展览的宴会厅也扩建了容量,可容纳5000人。还配备了各种设施,如平时亦开放的餐厅和茶馆,以及号称日平均参观者人数高达1000人的博物馆,充分利用了场内的空间。

  随着球场的改扩建,俱乐部新设了曼联专卖店。专卖店的销量年年在增长。如今如果到老特拉福德去参观或看球,只要沿着曼彻斯特环城高速路M62,就能在城西看见一个巨大的“特拉福德公园”标志,沿着这个标志走,你会先经过享誉欧洲的巨型购物中心特拉福德公园,前行5分钟,便能找到“马特·巴斯比路”,在这条路上,便有着老特拉福德球场的正门。正门前耸立着一个巴斯比爵士的铜像,铜像下面便是曼联专卖店入口。

  我第一次到英国时,就造访过老特拉福德,寂静无人时,仍能感到这个球场的力量,斯特莱福德看台上,有一行黑字:1958年2月6日,曼彻斯特的花环。

  曼联人永远也忘不了那改变历史的一天。

  爱德华兹能将曼联建设成为一个巨大的企业,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1991年他让曼联股票在伦敦股市上市。英国足球俱乐部历来是股份制的,所有股份为老板及部分俱乐部官员拥有,不向社会公众发售。但是爱德华兹通过让曼联上市,让普通球迷和企业也能参与曼联的经营,提升了俱乐部综合资产价值,增加了球队建设费用和相关事业的拓展。曼联公共股份有限公司就此诞生。

  随后爱德华兹又将曼联分割成3家子公司,一家专门销售球队指定货品,一家经营餐饮,另一家就是曼联足球俱乐部。3家注册为一家总公司。俱乐部使命很纯粹,就是在这些子公司财政援助下,把曼联队建设成为世界顶级强队。其他两家子公司独立地致力于扩大经营规模。三者链接得非常融洽。在爱德华兹辞去主席职位、凯尼恩“叛逃”斯坦福桥之后,曼联仍能稳健地向前发展,这和他们多年来坚实的经营基础大有关系。

  1999年,在曼联夺取三冠王之前,默多克就想通过旗下的天空电视台以6.234亿英镑(时值10亿美元)收购曼联,结果被英国政府制止,但此事让世人进一步认识了曼联的价值。

  令人遗憾的是,爱德华兹在注册这家上市公司时,注册名为“曼联公共有限公司”(Manchester United Public Limited Company),他忽略了“足球俱乐部”(Football Club)这几个字眼,没想到这成为后来许多曼联敌人攻击曼联的话柄:你们现在只是一个一门心思想赚钱的上市公司,连名称里都找不到足球俱乐部的字眼了!

  曼联之所以能够做大,与该俱乐部致力于市场开拓不可分割。日本J联赛的成立,便被曼联意识到这是一个拓展国际市场的契机。

  当时参观考察曼联的日本俱乐部络绎不绝。市原东日本联队就提出在日本各地推销曼联的货品。爱德华兹听闻后,首先扩大了设置在老特拉福德球场的专卖店规模。这里的货品品种繁多,从球衣到球具、文具、床上用品等等,种类达数百种。爱德华兹还计划以邮购的方式将这些商品提供给当时全世界高达40万的曼联注册球迷。

  受德华兹引进了在托特纳姆热刺队专事市场营销的专业人员,后来又将著名体育品牌恩宝(Umbro)的总裁凯尼恩罗致帐下。凯尼恩认识到英国市场是有限的,遂于2000年将营销的目标锁定了东南亚,在马来西亚、泰国及中国的香港、上海等地积极展开营销,年销售额高达1000万英镑。到2002年,曼联全球球迷人数已经超过了100万人。

  2003年,曼联利用暑期实施了美国之行。当然这一方面是为了调整球队状态,以备战新赛季比赛;而在经营上的目的,是开拓美洲市场。为了在认为“足球是女性运动”的美国提升曼联的形象,曼联与美国职棒强队纽约扬基队展开合作,以打开在美国的销路,目标是2000万英镑。这次美国之行极其成功,以致于2003年9月我见到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大卫·吉尔时,他就表示曼联在2004年夏天还将访问美国,“很抱歉,我们的中国之行只能延后了。”从这种口吻也能听得出曼联对全球市场的重视,而且他们采取的营销手腕又是十分稳健的。

  更有趣的是,弗格森宣布曼联将以350万英镑价格收购董方卓的惊人新闻,居然是在美国宣布的。2004年1月,弗格森突然出现在纽约,宣布曼联的夏天访美计划,他同时透露了曼联对中国少年的收购计划。选择在这样一个时机,同时表露出对两大未来市场的进军意愿,曼联的营销手腕果然高人一等。

  越是大牌球队,球员年薪飞涨越不可避免。基恩、贝克汉姆等人的周薪接近10万英镑,如果在九十年代初,贝克汉姆现在一人的薪水足够支付整支曼联队工资。工资在十几年时间内如此飞涨,和电视转播收入猛增引起的水涨船高现象有关。1992年英超成立时,天空电视台取得电视转播权的费用是4年3.5亿英镑。而在2001年续约时,3年合约却猛增到了11.6亿英镑。

  但是足球泡沫已经破灭。曼联转播权收入在2002年时是5190万英镑,然而未来无法指望增收更多,于是曼联创建了独自的曼联电视台,作为收费电视向公众播出,未来考虑独自取得自家俱乐部比赛的转播权。不过,这是对现今英超垄断方式的巨大挑战,必将遭到小俱乐部的反对。目前仍然无法看到曼联自家电视台对本队比赛的现场直播,只是一些录播,可这个电视台在稳定地进步。有朝一日,如果曼联能摆脱英超联赛委员会的约束,独立销售自己比赛的电视转播权,那么曼联的商业潜力还将得到进一步的挖掘。

  由于这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尽管曼联成为一家支出巨大的俱乐部,其效益仍然非常可观,不像其他俱乐部那样容易出现亏损。阿森纳在2002-2003赛季亏损4300万英镑,利兹联7700万英镑,切尔西高达9700万英镑。在这种情形下,曼联在2002年下半年的盈利是3230万镑。纵观全世界,这样的俱乐部亦是罕见的。

  如此的成功不一定会一直持续下去。支撑足球泡沫的转播费已经萎缩,曼联从2003年夏天开始也提出了更加稳健的经营方针:“未来的俱乐部经营方针,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了。盈利我们仍然能保持,但是再给球员加薪时必须慎重,否则会导致整个足球界的崩溃。曼联也要慎重经营俱乐部,以常胜为目标建设世界头号俱乐部。这对球迷和股东都很重要。此外,曼联也考虑引进年薪封顶制。这也是G14所探讨的话题。”

  对于弗格森而言,第2次夺得欧洲冠军是他的夙愿,补充战力不可缺少。创造了曼联第二个黄金时代的斯科尔斯们也进入了而立之年。考虑到5年后的情形,发掘、培养并引进他们的接班人也是一件大事。曼联之所以成功,最大原因还是一个又一个冠军的取得,一旦成绩跌入中游,就会沦落为普通球队。

  在一大片训练基地里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放眼望去,曼联卡林顿基地的建筑上居然连一个曼联的标志都没有。

  这是曼联的心脏。老特拉福德球场记载了“红魔”的历史荣辱,但美仑美奂的主场只相当于一个服装店的门面,曼联球员和教练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卡林顿度过的,卡林顿才是这个“妙曼时装商店”的生产基地。

  2003年初秋,我很有幸成为了第一个触摸曼联心脏的中国记者。当时中国少年董方卓在曼联试训,可是曼联对于记者极为敏感,最后我是作为帮助董方卓试训的中国友人身份,才得以突破重围,进入这一块神秘土地的。向曼彻斯特市区西南方前行,很容易就能找到去卡林顿(CARRINGTON)的路标,因为不需要上环城公路M62,只要从市中心出发,沿着有指向卡林顿路标的公路前行,你肯定不会错过这一方幽静地所在。路的左侧会先出现曼城队的卡林顿训练基地。记得以前孙继海曾经跟我说过一件趣事,有次他在训练中大脚开球,不小心把球踢飞,高入云天,不见踪影,主教练基冈没好气地吼了一嗓子:“你去曼联那边拣球吧!”路过曼城基地后,前行2分钟,在第一个十字路口左拐,一条羊肠小道把你直接引进了曼联的心脏部分。一对天敌的训练基地,居然毗邻而居,这也是一件西北足球的趣事。

  谁能预先知道,曼联基地的第一道大门只是路上一根小小的铁栏。铁栏由电动门锁控制,陌生人来访,无需下车,只要打下车窗,冲着对讲机说明自己是否预约在先,就能得到门卫的遥控放行。沿着小路再往前走,大概在百米之外左拐,便是铁丝网围着的正式大门,这里仍然没有任何曼联标志。或许大牌到曼联地步者,已经不用像曼城那样立起一个醒目大门了。大音稀声,至圣无名,如是而已。

  遥遥看去,基地里有两幢圆弧顶的大建筑,右边一座是青少年梯队和俱乐部办公室所在,左边那一座内含一个室内训练场,一队球员和弗格森的办公室也在其中。这两座圆弧顶的建筑物,说不上是大楼,更像两个巨大的甲壳虫,笨笨地趴在地上。这两座主楼往后,便是12片开阔的足球场。整个基地四周是茂密的树林,除非你开直升飞机来,否则无法知晓曼联心脏部位的动静。

  这是一个十分简便的所在,青训部主任吉姆·莱恩跟我说,基地从1995年全面启动,至今没有做多少调整。英超俱乐部的训练基地大都如此,办公室等建筑设立得尽量简单实用,内部设施则一应俱全,球场草皮一定要保持最高质量。走进右边那栋主楼,一楼是一队、预备队、U19队和U17队的更衣室,此外还有游泳池、室内篮球场、健身房和器械房。所有一队和梯队球员训练结束后,只要把球鞋交给工作人员,然后就可以洗澡回家了,第二天一早已擦拭和打油的球鞋会摆在你的更衣柜里,就连董方卓这样临时来训练的球员也不例外。球员在这里,只需要集中精力踢球,其他事情都有人详加照看。

  在许多英格兰足球俱乐部里,都有年轻球员为前辈们擦鞋的传统,加斯科因早年在纽卡斯尔就曾经为基冈擦鞋。可是今天的曼联,这种擦鞋传统已经不复存在,一切都按照极其职业化的程序进行,所有球员只需要关注一件事:踢好球。

  二楼是餐厅、治疗室和青训部办公室。治疗室共有7间,面积奇大,训练师、理疗师和队医分工严密,这一块的工作人员有13人。吉姆·莱恩和新上任的梯队主教练巴西人弗朗西斯科办公室都在二楼,这两个人是负责曼联梯队培养的头两号人物,他们的工作涵盖了球探、训练和比赛,曼联自身培养的球员完全出自这栋楼。弗朗西斯科曾经在法国克莱方丹国家队训练基地担任过主教练,足球圈内声名极响,而且和现皇马主教练奎罗斯关系密切,掏出手机随时就能和奎罗斯联系上。在2003-2004赛季,奎罗斯走后,弗格森很长时间没有选定助手,当时比赛坐在他左手边的便是这个巴西黑人。能成为弗格森比赛时的高参,可见弗朗西斯科在曼联地位之崇高。

  另外一幢楼内部设施要简单一些,曼联一队队员们当时都在各自的国家队比赛,楼内空空如也。在二楼最靠训练场那头有一间大办公室,全是落地大玻璃窗,可以鸟瞰所有训练场情况,这就是弗格森的办公室。不过吉姆·莱恩说:“阿历克斯很少坐在办公室看训练,训练时他总是待在场边。”在弗格森办公室旁边,前俱乐部首席执行官彼得·凯尼恩也曾有一间办公室,可是他平素就很少来基地,后来去了斯坦福桥,估计回来这里清理物件的程序都可以省略了。凯尼恩自称自己是“永远的曼联球迷”,可是当阿布拉莫维奇挥舞着石油卢布来引诱他时,这位职业足球界商业运作的鬼才立即南下伦敦。他的办公室一直空着,继任的首席执行官大卫·吉尔肯定不想坐进这个名声狼藉的前任办公室中。

  这幢楼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更衣室旁边有个大洗衣房,主力们的球衣和其他日常衣物,都将在这里得到周密的洗烫招待,正对门口的挂衣架上有件纯白的牛仔上衣,袖口处印有RF两字母——里奥·费迪南德(RIO FERDINANDE)。

  球场上不时传来略显遥远的喊叫声,打破了这个基地的静谧,但是绝大多数时间,这里是安静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中进行着。走在训练场旁边,你经常会碰到弗格森匆匆的身影,他会用胡混的苏格兰口音说声HELLO然后继续前行;你也会在治疗室里看见趴在床上的里奥·费迪南德,尽管无精打采,还是会向你点头致意;就算像南非人福琼这种爱笑爱闹的人,走进室内训练场,他的声调也会自然地降低……只有索尔斯沙尔走到哪里,脸上都会挂着蒙娜丽莎般的微笑。

  平静和稳定的节奏,巨大的力量隐藏在曼联的心跳声中。

  乔治·林奇开着压草车驰骋在卡林顿的球场上,空旷的四周寂寥无人,只有蓝天白云以及茵绿的芳草和他相伴。

  林奇在曼联已经干了16年,“阿历克斯比我早一年来,”这个中年人总爱拿自己和弗格森比。林奇的父亲也是曼联的场地工,不过父亲工作的训练基地不是卡林顿,而是斯特雷富德的“悬崖”——曼联老的训练基地。

  看着这12片草皮,林奇心目中充满了自豪。“我有5个同事,大家一起照顾这些孩子们,”林奇说道,“这其实就是一整片大草地,没有任何东西隔离,我们把草地分成三块,整理好的一块拿出来训练,一块休养,然后再去工作另一块。一年12个月我们都能保证提供最合适的训练草皮,同时我们还能保证每天都提供一片可以进行最高级别比赛的草皮。”

  一个足球俱乐部的比赛其实非常多,除了一队正规的联赛杯赛外,预备队也有稳定的联赛,U19、U17和U15都是如此。除了一队和预备队的比赛在正式球场进行外,青少年梯队的比赛大多都在各自俱乐部的训练基地进行,所以保证自己的草皮随时能经受比赛检验,对林奇来说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一个周末的下午,英超联赛停赛,而我在卡林顿看到了一场U19青年队的比赛,曼联主场2比0打败诺丁汉森林,林奇和同事们都紧张地守候在场边,他们更关注的是草皮的情况,而不是场上球员的表现。

  林奇这天的工作有些特别,他压的这块草地,要让草比老特拉福德的草长一些,还要多洒些水,故意让场地变得有些湿滑。问他为什么,林奇说道:“知道我们赛季初联赛在南安普顿输球的原因吗?南安普顿特别坏,明白曼联喜欢在干燥的短草皮上完成高质量的传球配合,因此他们提前一周把圣玛丽球场的草皮养长,洒的水特别多,结果我们队根本打不出来,就这么输球了。阿历克斯昨天打电话说,让我们弄一块这样的草皮出来,长期保持,在这上面进行特别训练。”

  每块草皮都有着这样的故事,如果你能和林奇聊上半天,你对曼联的了解又会多一分。

  在2002年世界杯前夕惊人地宣布退出爱尔兰国家队后,曼联便是罗伊·基恩足球生涯中的惟一主题。在我造访卡林顿基地两周期间,曼联一队队友们大都参加国家队比赛去了,队长基恩继续在卡林顿基地训练着,尽管伙伴变成了一帮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新人,他的一举一动仍然是那样一丝不苟。

  基恩在场上呼喊队友时,声音嘶哑还有些尖锐刺耳,可是走下球场他的声音平静低沉,完全是一种成熟男性的味道。有人说基恩是个疯子,有人说这个爱尔兰人是个天才,近距离地观察他,你会发现他在场上是一个疯狂的天才,在场下则是一个理性的思考者,足球让基恩有了撕裂的个性。在卡林顿训练基地拉住基恩聊聊天,你会发现场上场下的他差别有多大。

  董方卓第二次和曼联预备队训练,走到场边,他就惊奇地发现曼联队长基恩和福琼都在其间。

  基恩此前观看过董方卓参加的U19以下队训练,不过当时他只是和弗格森一道在场边遛遛而已。基恩和年轻的预备队队友有说有笑,眉头仍然习惯性地紧蹙着,不过看不到那股杀气。

  “捉老鼠”的游戏,似乎是曼联各梯队统一的热身游戏,教练会要求大家按照一脚传球、两脚传球和自由传球多种方式练习在狭小的范围内连续传递球。这15分钟的热身游戏过程中,只有基恩始终没有受罚,一来他的传接球功夫的确比队友高出一筹,二来他也有些倚老卖老地耍赖,有的球是他传递不当导致队友失误的,可他就不站进去,小伙子们拿他也没辙。“卷毛”里察森看来和基恩相当熟络,不断大喊“罗伊!罗伊!”可基恩总有理由逃避站在圈中扮演防守者的惩罚。

  随后进行的是趣味十足的慢跑热身练习,从这时开始基恩就变得十分认真了,每个动作都做得十分卖力,受过重伤的腰肢和臀部还显得不太灵便,因此他对这两个部位的伸展运动做得格外认真。

  基恩和福琼在预备队中体现出来的技术和经验优势实在太明显了,福琼仍然担任左前卫,而基恩则无处不在,和年轻人相比,他的速度没有优势,动作也十分简单,可传球落点和轻重都拿捏得十分恰当,中场的抢断和拦截完全压制了对方的组织,他的跑位和移动更让人叹为观止。

  对抗比赛分成20分钟半场,上半场第7分钟,基恩跑到前场右路,得球后看见董方卓正全速冲向小禁区,于是轻松地右脚横传,小董鱼跃头球轰门中的,后场掌声一片。小董回头向基恩竖起大拇指。下半场开始才2分钟,又是基恩中场断球,在禁区前短传直塞,董方卓半转身射门得分。黑衣队完全占据了场上优势。基恩此后还有一次在左路得球,横传禁区右侧的董方卓,小董用右脚扣过一个后卫,直接面对守门员,基恩这时大喊了一声:“FINISH IT”(射门)可惜董方卓的射门被守门员用脚挡了出来。小董不好意思地只摸脑袋,基恩在另一边嘟囔着骂了几句,即便是和预备队小伙子练习,他也是这么认真好胜。

  我此前读过基恩那本充满争议、令他被长期停赛并且后来不得不进行大幅更改的自传,因此在主动上去找基恩交谈前,心中略有些忐忑不安。这是个连英国人都称其为“疯子”、“暴徒”的家伙,谁知道他能说出什么话?

  可场边的基恩绝不是那个场上疯癫的霸王,他说话声音轻细,目光柔和,十分诚恳。问到他的伤情恢复状况时,基恩说道:“我感觉还不错,上个赛季我一直没有正常训练和比赛过,臀部和腰部的伤,对于一个球员来说也许是最致命的,你无法正常转动自己的身体,很多动作都做不出来,而且那种恢复期的惯性要延续很长时间。”

  ——“那么这个赛季我们可以看见以前那个基恩了?赛季前有人说这将是你最后一个赛季?”

  “不,不,我不会给自己定一个时限,我会听从自己身体的反应。我相信这个赛季我能打得不错,我在曼联队还能有所贡献。如果告别的时间来了,我会及时离去,我不能容忍自己成为任何团队的附庸。”

  ——“更有人说你的下一步将是成为曼联队的主教练?弗格森经常和你一道观看青年队的训练和比赛,是否就在为将来转型作准备?”

  “据我所知,阿历克斯(弗格森)即将和俱乐部续签合同。我不否认成为曼联主教练是我的梦想,可现在谈论将来毫无意义。我现在是曼联队长,要做的就是带领球队打好每场比赛。我一直喜欢观看青年队训练和比赛,看着这些孩子们成长是一种乐趣。有时也会帮助其他教练甄别人才,不过这不是我目前的任务。”

  ——“那么彼得·凯尼恩的突然离去,会对俱乐部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这是俱乐部高层的事情,我无法评论……不论球员、教练还是管理人员,流动都是经常的,人来人往,但是这个俱乐部仍然在这里,曼联还是曼联。没有一个人凭借个人的力量能改变曼联,这就是曼联的历史。”

  ——“不论如何,切尔西更强大了,他们会成为曼联在英超联赛和欧洲冠军杯的强敌,对不对?”

  “的确如此。在俄国人进来之前,切尔西就是一支很强的球队,现在得到这么多球星,实力更加强大。我祝切尔西好运,不过在我看来,阿森纳比切尔西更危险。阿森纳的球员在一起已经打了很多年,也有夺冠的经验。冠军和其他强队的区别就是,冠军到过巅峰,知道怎样到达巅峰,而其他人还在爬坡。钱能买来最好的球员,可是钱未必能让所有的足球天才融合成整体。”

  随意的聊天,只能是这样的泛泛而谈。我很想和他谈谈那本自传,他为什么敢于公然宣称自己是有意去踢伤前曼城中卫霍兰德的腿,以及他对那些坐在包厢里看球的曼联贵族球迷的厌憎,可是即便随和的基恩,也会隐隐给人一种冷漠的感觉,和我接触过的另外几名曼联球星索尔斯沙尔、奥谢、费迪南德和福琼都不同。交谈无法走得更深,如果基恩知道我是一个心存杂念的记者,以他对媒体长久的疑忌,恐怕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不过能如此近距离地和一位曼联传奇人物交流,也算是与英格兰西北足球的一次难忘的接触了。

  从“巴斯比男孩”到“弗格森男孩”,曼联最强大之处,在于其层出不穷的青少年球员。曼联也会重金购入高水平球员,但是这支球队的骨干一直是“本土魂”。在董方卓试训曼联期间,我得到了一个详细了解曼联青训系统的机会。

  和所有曼联青少年球员一样,董方卓在曼联的4周试训期间,也是寄住在一个当地居民家中。第一次去探访董方卓,我就发现在房东的冰箱上,贴着一张曼联俱乐部的公函纸,上面密密麻麻印满了各种条例——这是曼联俱乐部对所有未签署职业球员合同的年轻球员的纪律规章。

  董方卓的房东约翰是一个45岁的鲜花商人,死忠的曼联球迷。10年前他在SALE这个离卡林顿基地很近的社区买下了这幢4居室的小楼,就主动加入了曼联青训计划,为曼联的年轻球员提供食宿。约翰专门把球队纪律规章贴在冰箱上,就是要让所有住在他家的年轻球员遵守这些规则。

  13条规则十分细致:除非客场比赛或回家探亲,否则每晚必须在10点钟之前回来;每晚10点30分关闭卧室灯光、电视和收音机;10点45分之前必须上床睡觉;未得主人同意,不得进入主人房间;不能带任何女性进入借宿之家;晚上9点以后不能进入曼彻斯特市中心;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进入任何地区的任何夜总会和酒吧;外出必须通知房东;经纪人和前来探亲的家人都不得在借宿之家留宿……

  要把13条全部罗列下来,第一感觉就像是军规。这套体系已经有半世纪历史,由巴斯比爵士制订,所有从曼联青训体系中成才的球员,都严格遵守过这些条理,从早年的丹尼斯·劳,到后来的吉格斯、贝克汉姆,只要年轻球员家不在曼彻斯特,他们在签署职业合同之前必须借住在俱乐部指定的当地人家中。

  这种借宿体制里,也偶尔会出现一些越轨者,例如巴斯比时代的贝斯特,而巴斯比对于贝斯特相当纵容。吉格斯在这些球迷家庭借宿时,还未签署职业合同,就已经进入了曼联一队,17岁便名满天下。当时曼联队中还有另一名少年天才李·夏普。夏普几乎就是上一个贝克汉姆,外形俊朗,球技惊人,很早就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衬衣品牌。不过夏普私生活糜烂,还常常拉着吉格斯出去鬼混,而弗格森比他的苏格兰前辈对球员要求更加严格。据说1991年春天,有一次夏普拖着吉格斯到两小时车程外的普莱斯顿去参加一个性派对,此事被弗格森得知,老帅亲自驱车赶到普莱斯顿,一手把吉格斯拖回了家。夏普自甘堕落,最终被弗格森卖给了利兹联队,此后一路下坡,到2003年秋天,他只不过30岁,却只能到冰岛一个半职业球队去踢球了。

  弗格森对青少年球员管理十分严厉,对成年球员也是如此。基恩就说过“整个曼彻斯特都有阿历克斯的密探”,贝克汉姆也在他的自传《我的立场》里承认“我们的一举一动,老板都无所不知”。基恩还说过一件趣事:有一次朋友和他开玩笑,要他以足球专家的身份去赌球,于是基恩就在一场世界杯外围赛下注1000英镑,没想到全输了。第二天一早,他就被弗格森一通臭骂:“我还不知道你是个赌棍,而且你赌得还那么差劲。”从此以后,基恩再也不敢赌博——原来他下注的立博公司曼彻斯特分公司的总裁就是弗格森的密友!

  我回头问约翰,看董方卓遵守纪律情况如何。约翰哈哈一笑:“他可是个乖孩子,比我儿子老实多了。”约翰8岁的儿子是个成龙迷,每天上床之前不练一套中国功夫是不会消停的。

  晚上不能到处乱跑,每个早上还得在8点之前起床,8点50分,球队的小巴会开到住家门前,一按喇叭,董方卓就得上车去参加训练。曼联的青年队员在SALE这个区里住了10多人,小巴在小区里转上一圈,载上小伙子们,然后就向卡林顿基地前进了。

  董方卓的更衣柜是U19队的更衣室里最靠大门的一个。参加训练,他只要拎着自己的球鞋上小巴就行了。这是一双阿迪达斯的球鞋,已经有些残破了,他每天都细心地擦拭、打油。“得珍惜自己的武器啊。”小伙子说这话时像个老头。

  即便是一帮17岁18岁的少年,俱乐部也把一切安排得十分妥当了。走进更衣室,专门的工作人员为每个少年球员拿来一捆衣物,这是用一块大毛巾裹好的,里面有训练服、球袜和护腿板。少年球员们开始换装,有两个小家伙还掏出牙刷先去刷牙——都是贪睡的年龄,小巴开到他们借宿之家的门前时,他们才刚从床上跳下来。

  更衣室外笔直的通道指向训练场,换好装的董方卓就要开始训练了。走到室外,初秋的微风,夹杂着丝丝细雨,让卡林顿训练基地空气十分清新。放眼望去,曼联的训练基地共有12块草皮,对于这些草皮的管理方法也相当科学。“我们国内老是把这些草皮用铁丝网什么的分成一块一块的,一队用最好的草皮,二队稍差,梯队用最差的,”小董说起来头头是道,“但是在这里,草皮之间没有什么相隔的,哪块草皮最好,就安排在哪里训练,其他草皮上,割草机和其他器械在修理草皮,所以训练的时候根本不用担心草皮问题。”

  从早上起床到走上训练场,除了拎上自己的球鞋和换衣,董方卓不用考虑任何其他问题,曼联已经将一切都安排妥当了。这样的训练条件,只能用完美来形容。

  “我没想到训练时一些简单的内容能分解得那么细致,”小董坐在草地上,揩拭着额头的汗珠,“这是第5次训练了,压根没练过体能,除了慢跑,所有活动都是有球的,而且安排得都很有趣,一点都不觉得累。”

  和U19以下队一道训练时,是一天两练,上午下午各一个半小时。对抗训练很多,占了一半以上的时间,其他简单的传接球、跑位和放松练习也安排得十分有趣,即便是最简单的“抓老鼠”,都要求队员们不断改变触球和传球方式,按照一脚传球、两脚传球和自由传球轮换。整体训练时间并不长,可密度相当高,内容不断在变化。“根本不会有枯燥单调的感觉,”小董说道,“注意力总会高度集中,因为你一走神就可能跟不上趟,就是分组打对抗比赛时,教练也会让你按照5分钟攻防、3分钟攻防的顺序变化。”这种一张一弛,时攻时守的变化,和正常比赛节奏相同,即便在简单的训练过程中,董方卓也在感受着比赛的脉搏。

  对于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的一些简单训练,俱乐部会安排一个身材健美的女教练来指导,效果就更不相同了。这是一个健身教练,带领大家做的就是放松身体,然后再调节身体做出快速反应。董方卓说他来的第3天跟着女教练做了15分钟柔韧性训练,“我没想到她安排的一些动作,能让你把每块腹肌都活动了起来,这么15分钟,我把全身每块肌肉都练到了,今天早上起床,还能感觉到最上面的两块腹肌有点酸。以前可没有这种训练效果。”

  即便是曼联一队的球员,如果处于伤病恢复期,都有可能和预备队、U19队打对抗比赛。董方卓来的头两天,训练伙伴中就有福琼这样的成名球员,后面三天一道训练的,有凯伦·理查德森这个上赛季就参加了欧洲冠军杯比赛的曼联新秀。

  理查德森一头卷毛,脚下速度非常出色,他的资历和能力,在同龄人当中都是十分出色的,因此在分组对练时,理查德森的个人发挥也更多。其他球员或许不会连续地拿球过人,而理查德森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个人表现的机会。曼联也能容许这么强烈的个人色彩?我有些怀疑,拐弯抹角地去问青年队教练帕克,帕克笑道:“我们并不约束球员的天性,如果吉格斯不再过人了,他还是吉格斯吗?”

  在这个庞大的训练基地里,有许多规则需要遵守。像董方卓这么一个来自中国的少年,自然会吸引很多人注意,观看他训练的人也不少,主教练弗格森、队长罗伊·基恩和主力中卫里奥·费迪南德都在训练场旁边出现过,不过大家都不会开口评价,一切都在默默的注视中进行着。

  这就是曼联的规则,绝不随意臧否人物,一切严格按照球队纪律执行,就像约翰家冰箱上那张纸一般简洁明了。在这种周密的体系之下,年轻队员从小就在曼联独特的青训模式里成长,从做人、自律、训练等各方面一步一步向职业球员的要求迈进。在这个模式里生活了一周的小董也有着自己的感受:“其实除了贝克汉姆,我觉得曼联其他球员,像内维尔、斯科尔斯和巴特,感觉都特别老实,这恐怕是曼联的真正特色吧。”

  训练结束,大家回到更衣室里换洗一番,然后就可以回家了。回家的交通工具仍然是那辆小巴,年轻球员是不允许自己开车来训练的。这一天是周末,走到停车坪里,能看到许多中年男女在门口等着,这都是曼联年轻队员的家长们。得不到俱乐部允许,家长平素都不能到借宿之家去探亲,来俱乐部看一眼儿子,成了家长们每个周末的必然活动。

  董方卓坐在停车坪旁边的一条长凳上等车,U19以下队守门员汤姆的父亲走了过来,热情地和他搭讪。“你是第一个进入曼联卡林顿基地的中国人。”这位父亲说道。小董特别高兴,可除了“谢谢”以外,别的话他都说不出来了。隔了一会,汤姆也走了出来——一道训练了一周,虽然还不能用语言交流,汤姆和小董已经很亲热了。父亲拉过汤姆说道:“孩子,董说你是一个很烂的守门员。”

  汤姆愣了一下,小董傻眼了,不过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善意的玩笑。看着两父子走开,小董说了声:“汤姆是我见过的20岁以下最出色的门将,我觉得他要是去甲A,肯定能直接打上主力。”话才说完,他又不好意思地笑了,“他是曼联的人,只有留在曼联才会快乐。”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22:48:03 | 只看该作者
(6)红军利物浦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句诗,高度概括了利物浦两个足球俱乐部的德比恩仇。   如果不是因为约翰·霍尔丁这个人,利物浦足球俱乐部也许永远不会诞生。1892年,在埃弗顿俱乐部内因为是否继续租用安菲尔德球场发生了巨大分裂,大部分球员离开安菲尔德,组成圣多明格斯队,这些人在离安菲尔德不足2英里的古迪逊公园安顿下来,继续埃弗顿俱乐部事业。当时的埃弗顿主席霍尔丁和3名一队队员留了下来,他坚决要在安菲尔德继续比赛。于是一个新俱乐部产生了,名字就叫利物浦。

  为了凑齐上场的11个人,霍尔丁只能招募一帮苏格兰人组队,并且选择了这帮苏格兰人中意的红色为主场球衣。谁能想到,就是这样的一个俱乐部,在百多年历史里,成为了英国足球最成功的俱乐部:4个欧洲冠军杯、3个欧洲联盟杯、18个英格兰顶级联赛冠军、6个足总杯冠军和7个联赛杯冠军。

  1888年英格兰联赛成立时,埃弗顿是7个发起俱乐部之一,1891年,埃弗顿便在主场安菲尔德夺取了第一个英甲冠军,可是埃弗顿欠了安菲尔德球场所有者霍尔丁的场租。霍尔丁从酿酒业发财,是保守党议员,后来当上了利物浦市市长。

  霍尔丁是个经营天才,他指任汤姆·沃森为主教练,1900-1901赛季——新世纪的第一个赛季,利物浦夺取了英甲冠军,“红军”的伟大传统由此开始。利物浦的第一个冠军来之不易,1900年年初他们还只排第八,在赛季后半段连续发力逆转,这种永不言弃的战斗精神,成为了“红军”标志性的风格。

  至今利物浦仍是英格兰俱乐部中联赛冠军头衔最多者,可是他们的足总杯命运就没有联赛那么好了,直到1950年,利物浦才第一次进入足总杯决赛,0比2输给阿森纳,即便他们当时在联赛已经两度打败枪手。利物浦是在半决赛淘汰埃弗顿而晋级的,可是因为伤病,左后卫鲍勃·帕斯利没能在决赛登场,这成为了他一生的憾事,即便二十多年后他成为了伟大的利物浦主教练。更有趣的是,当时阿森纳的队长乔·梅瑟成名于埃弗顿,即便转会阿森纳后,他仍然住在利物浦,并且常常在安菲尔德和利物浦球员一道训练。足总杯赛前,利物浦不允许他再过来参训,但梅瑟仍然多次撞见利物浦队员,每次见面,他都说利物浦肯定能打败阿森纳,没想到这竟是枪手队长玩的心理战术。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城市环境,让利物浦和曼彻斯特形成了不同的足球风格,可是利物浦和曼联成为世界级的俱乐部,需要感谢的都是苏格兰人。马特·巴斯比和阿历克斯·弗格森为两个“红魔”王朝奠基,而比尔·香克利不仅让利物浦名扬四海,更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红军”足球文化。

  1959年12月1日,执教于哈德斯菲尔德的比尔·香克利接替菲尔·泰勒成为利物浦主帅,从此“红军”真正成为一支足球军队,即便此时他们属于乙级队。香克利曾是苏格兰国脚,和巴斯比关系密切,早年效力普莱斯顿俱乐部,因为二战耽搁了多年足球职业。他上任之初,俱乐部一片迷茫。1951年利物浦就想聘请香克利,可是这个俱乐部有个古怪传统:俱乐部董事挑选上场队员名单,而不是主教练,当时香克利根本不接受利物浦邀请,8年之后,董事局放权给他,苏格兰人这才上任。

  如今的安菲尔德,在香克利的铜像之下,利物浦人用了这句话来概括他的一生:“他让人快乐。”(He makes people happy.)如此简单朴素,却又如此精炼崇高。

  他就像一阵清风一样,吹散了安菲尔德球场陈腐消极的气氛,对球队管理、训练模式、阵容结构和俱乐部经营形成了一次彻底的革命。这是一个目光坚定、意志无比坚强的苏格兰人,言辞十分幽默,以致于他后来许多简短的评语,都成了英格兰足球伟大传统的一部分。香克利回想起他初到安菲尔德时俱乐部的糟糕境况:“那时候安菲尔德是利物浦最大的厕所。”他挑选和使用球员,完全按照自己的独特意识,并且开始启用梅尔伍德这个专门的训练基地。这个用铁腕治军,同时又充满人情味的苏格兰人,很快就改变了利物浦的命运。

  在香克利眼中,没有打不倒的敌人,即便是博比·查尔顿这样的对手,他也会在赛前讲话中大肆羞辱,以鼓舞队员士气。在训练中,香克利大量使用小场地对抗赛,减少长距离无球跑动,以提高球员的控球能力和配合默契程度,在比赛日前,他会降低训练量以保持球员对比赛的饥渴程度。他惟一没有改变的,就是利物浦的“靴屋”传统——俱乐部工作人员聚集讨论球队事务的习惯。帕斯利和费根随即成为了他“靴屋”里的左膀右臂。

  “我的目标是把利物浦建设成为一个不可战胜的军营,”香克利曾经骄傲地宣称,“拿破仑征服世界时也是这样想的!利物浦将会是不可战胜的,我要让每个对手面对我们时未战先败!”他还说过:“在英格兰,最好的球队是利物浦,第二好的球队是利物浦预备队。”而这位足球伟人最伟大的语录则是:“足球不是一个生死问题,足球高于生死!”

  香克利很快就把这支球队带回到甲级,重新成为一支劲旅,他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当时比联赛冠军更宝贵的足总杯。利物浦73年历史上,总和足总杯无缘,1965年,香克利完成了这一大使命。1965年的5月1日,他们在决赛中打败强悍的利兹联,这一天至今仍被认为是利物浦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天”。

  利物浦球迷是充满幽默感的,所以当这“最伟大的一天”历史出现在1977年时,他们找了另一个聪明的方式,去对待欧洲冠军杯冠军这个更伟大的荣誉:1977年5月25日,利物浦打败门兴格拉德巴赫,首捧欧洲冠军杯。由于比赛在晚上进行,所以利物浦球迷Liverpuldian称之为俱乐部历史上“最伟大的夜晚”。这个夜晚的罗马奥林匹克球场里,居然有3万利物浦球迷到场,几乎变成了利物浦的主场。

  不过夺取冠军杯时,主教练已经变成了鲍勃·帕斯利。香克利在1974年神秘地辞职,在他身上总笼罩着一层不可解释的传奇色彩。

  就成绩而言,帕斯利是英国足球史上最成功的教练。他承继了香克利打下的利物浦足球基础,但正是在帕斯利的指导下,利物浦才登上了足球世界的巅峰。在这位“微笑叔叔”在任期间,利物浦夺取了3个欧洲冠军杯、1个欧洲联盟杯、6个英甲联赛冠军和3个联赛杯冠军,惟一的缺憾仍然是与足总杯失之交臂。

  帕斯利卸任后,另一位香克利助手约翰·费根短暂地担任了主教练职务,为俱乐部带来第四个冠军杯,并且在1983年获得了不可思议的联赛冠军、欧洲冠军杯冠军和联赛杯冠军三项锦标。

  然而费根的执教经历远没有帕斯利那么圆满。1985年5月25日的冠军杯决赛上,利物浦和尤文图斯遭逢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海塞尔球场。现代足球历史上大悲剧诞生,由于球场过于破旧,也由于双方球迷的争斗和比利时警方缺乏经验,赛前尤文图斯球迷不断向利物浦球迷扔掷各种东西,利物浦球迷反击,在双方球迷殴打过程中,一面看台围墙坍塌,共有38名意大利球迷和1名比利时球迷丧生。利物浦赛前曾警告过欧足联不要选用这个球场,可是欧足联不予理会,最后造成了一起震动世界的灾难。

  利物浦0比1输给了尤文图斯,输给了一个有争议的普拉蒂尼点球。不过这场比赛已经毫无意义,双方球员关心的都是球迷的情况,没有一个球迷愿意回想起海塞尔惨案。随后英格兰俱乐部被撒切尔夫人要求禁止参加欧洲赛事5年,利物浦更被额外禁赛6年。

  这也是费根的最后演出,他马上退休,随后的赛季,利物浦在一片阴云中开始。另一个苏格兰人,利物浦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肯尼·达格利什成为了主教练,这时他是主教练兼球员的双重身份。由于前一个赛季联赛冠军是德比仇敌埃弗顿,利物浦压力沉重,不过达格利什带领“红军”夺回了联赛锦标,并且在足总杯决赛遭遇埃弗顿,默西塞德郡在1986年夏天毫无疑问是英格兰足球的中心。

  这场惊心动魄的德比战以埃弗顿球员莱因克尔先拔头筹开局,下半场威尔士杀手纳什扳平比分,随后克雷格·约翰逊帮助利物浦反超,最后纳什将比分扩大为3比1。达格利什从此成为利物浦又一个永久的传奇:在他担任主教练的第一个赛季,他就率领利物浦取得了联赛杯赛双冠王!

  有趣的故事发生在赛后,第二天两支默西郡球队同机返回利物浦,在飞机上埃弗顿球星范德乌没好气地让利物浦球星萨米·李为他让座,李笑道:“我没法让座,我口袋里装了两枚金牌。”

  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悲痛都伴随着利物浦的足总杯。1989年4月15日,25000名利物浦球迷前往谢菲尔德星期三队的主场希尔斯堡球场,去观看利物浦和诺丁汉森林的足总杯半决赛,其中96名球迷踏上的是一条不归路。这阳春的一天,成为了利物浦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也是英国足球近两百年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这个球场极为破旧,长年失修,而且为了防止足球流氓问题,看台上装有铁网,让球迷无法疏散。比赛开始后不久,希尔斯堡球场的莱平巷看台在球迷骚乱中轰然坍塌……

  比赛进行了6分钟,9个月来首次复出的利物浦队长阿兰·汉森长传比尔兹利,后者打中对方门柱,这时警察通知暂停比赛。回到更衣室里,不断有球迷死讯传来,更衣室一片寂静,然后前锋巴恩斯开始痛哭。哭泣延续到他们回利物浦的大巴,而这时的利物浦,已经变成了一座悲痛和泪水之城。第二天安菲尔德球场全面开放,鲜花和围巾堆满了球场,达格利什和他的球员们在球场里不断安慰前来哀悼的球迷,场景之悲壮,至今仍令人哀叹扼腕。这一天,所有的利物浦球员和球迷,都在怀疑比尔·香克利那句看似永垂不朽的名言“足球高于生死”。足球真的能高于生死吗?

  “我永远无法忘记那一天,”达格利什回忆道,“可是我无法说出那个字(希尔斯堡),我无法谈论那一切。我一生都将生活在希尔斯堡的阴影里。”

  1991年,赛季中期,达格利什突然宣布辞职,海塞尔和希尔斯堡两大惨案集压在他心头,使他无法再住在安菲尔德球场。很快谢菲尔德星期三俱乐部想邀请他执教,但达格利什怎么也不想去希尔斯堡球场。他后来复出,带领布莱克本夺取英超冠军,又曾执教过纽卡斯尔联队,但这个苏格兰天才再也无法回到他在安菲尔德达到的历史高度。他的灵感和才华,大部分都在希尔斯堡球场大劫难中消耗掉了。这个起步于凯尔特人俱乐部,被帕斯利在1977年用50万英镑转会费买来顶替射手凯文·基冈的伟大球星,终生都和利物浦的悲喜交织在一起。

  此后十数年,利物浦再也找不到香克利那种不惜一切代价夺取胜利的足球哲学影响。达格利什之后,另一位利物浦传奇球员索内斯上任,可他急功近利的方式,不仅摧毁了“靴屋”传统,还形成了俱乐部内部严重的分裂倾向。此后伊文斯上台,他带出了一支以本地青年天才麦克马纳曼和弗勒为核心的球队,大打攻势足球,但他们怎么都找不回那股香克利和帕斯利时代的杀气,不仅联赛冠军遥不可及,1996年杀进足总杯决赛,也无法打败曼联。这批年轻英俊的球员们,麦克马纳曼、弗勒、大卫·詹姆斯和雷德克纳普,生活作风也越来越浮华,得到了一个“辣哥”Spice Boys的绰号。利物浦又一次跌进低谷。

  1998年,前法国国家队主教练霍利尔与伊文斯联合执政,这是董事局一个荒唐的决定。1999年霍利尔大权独揽,并且仰仗欧文和杰拉德等新一批利物浦天才,在2001年夺取了欧洲联盟杯、足总杯和联赛杯三项桂冠和英超第三的排名,在随后赛季杀进欧洲冠军杯,可霍利尔的改革成果在2003年和2004年连续遭遇重大挫折,利物浦复兴之日仍在迷雾之中。

  要想在德比战前进入梅尔伍德训练基地几乎是不可能的,大门前8个彪形保安严阵以待,训练基地里一片阴沉肃杀。

  以新闻记者的身份,无法在这个时候进入“红军”心脏部位,不过以中国足球俱乐部代表的身份,利物浦俱乐部就不太好拒绝了,这支球队2003年7月要到中国香港进行商业比赛,正想拓展中国市场,所以这成了惟一一种混进梅尔伍德的办法。

  这便是我在2002年年底进入梅尔伍德的经历。

  梅尔伍德是一片相对封闭的训练场,中央有一座三层的办公楼,楼房挡住了训练场地的情况,因此一队的训练保密性相当强。还没走到办公楼大厅,就看见一个长发球员撑着两根拐杖走了出来——捷克人博格,一年前他还是利物浦的中场主力,如今大部分时间到训练基地,是来接受理疗的。博格走出大门,一辆白色小车把他接走了,德比战跟他恐怕是没什么关系了。

  在大厅通报姓名,5分钟后利物浦的球员事务主任诺曼·加德(NORMAN GARD)匆匆忙忙下楼来,把中国客人接进办公室,边走边道歉:“对不起,你来的还不是时候,最近比赛特别多,而且德比大战就在眼前,所以我只有30分钟时间带你在训练基地走一走,1点30分我还要和杰拉德(霍利尔)到机场去,下一次来,我肯定会进行更妥善的安排。”

  走进加德的办公室,已经有两个球员在等待他了:法国人谢鲁和葡萄牙后卫金色胡子沙维尔。谢鲁很礼貌地点头打了个招呼,葡萄牙人闷声不吭。两个人都是找加德要球票的,第二天的德比战,他们有不少朋友会来观战。谢鲁拿了4张,沙维尔拿了6张。两人走后,加德摇了摇头:“沙维尔以前在埃弗顿踢过球,他在这个城市里朋友不少。”其实沙维尔早已是“蓝军”唾弃的叛徒。

  加德刚准备带客人参观,霍利尔突然推开办公室的门,加德还来不及介绍,霍利尔就说了声:“诺曼,1点30分!”然后对着中国客人点点头。加德事前跟霍利尔说过有中国客人来访,显然他根本没有时间应酬了。从走廊上传来一连串的脚步声,海皮亚、迪乌夫、亨克兹、里瑟和巴罗什纷纷走过,一队刚结束训练,他们走进餐厅开始吃午饭了。

  帮助联系进入梅尔伍德基地的,是著名足球投资公司FMMI的亚太事务主任丹·弗莱切,我的好友。丹是埃弗顿球迷,但他对介绍我进入利物浦训练基地很有把握,“我在那边有个‘卧底’的朋友”,丹信心十足地告诉我说。

  这个“卧底”,就是利物浦球员事务主任诺曼·加德。

  在与梅尔伍德见面之后,加德就很坦诚地告诉我:“我的确是EVERTONIAN埃弗顿球迷,这个基地里每一个人都知道。”在大战之前抽空接待中国朋友,如果不是埃弗顿球迷所托,恐怕加德是不会愿意的。奇怪的是,在不共戴天的两个俱乐部里,在球员事务主任这种重要位置上,居然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物。

  时间匆忙,加德来不及多谈他的双重足球情结。这是一个爱尔兰移民后裔。加德踢过球,效力过埃弗顿、曼城和利兹联等俱乐部,对球员生活和俱乐部经营非常熟悉。

  1971年埃弗顿发生股权变更,前埃弗顿主席的女儿撤出部分埃弗顿股份,然后改头换面投资利物浦,这在当时激起轩然大波。加德的生活也从此被改变。效力曼城期间,加德通过朋友的关系,跟利物浦历史上最伟大的名帅香克利相熟,香克利需要一个圈内人来管理球队内部事务,同时这个苏格兰人的门户之见没有利物浦当地人那么严重,在香克利再三邀请下,加德决定到利物浦“帮帮忙”。他来到了梅尔伍德,一干就是30年。

  加德经历了香克利、帕斯利、费根、达格利什、索内斯和霍利尔多个利物浦朝代,看着基冈、达格利什、拉什、弗勒和欧文一代一代巨星的成长,但他心里支持的仍然是埃弗顿。“这里是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我当然要帮助利物浦取得成功,但我的心在古迪逊公园。”

  德比战前,老头有些魂不守舍,他不能让利物浦的备战工作出现任何疏忽,可他更希望埃弗顿能取胜。每个利物浦球员和球迷都知道加德是EVERTONIAN,然而没有人怀疑他在事业上对利物浦的忠诚,这个奇怪的人,在整个英国足球世界里都是异类。

  梅尔伍德基地大楼在2002年才启用,利物浦此前的训练基地也在这里,只是办公楼新修了,在老办公楼的对面。这个基地完全是为一队服务的,二楼分东西两个大走廊,东面有一个25米长的恒温游泳池,两间庞大的治疗室。以前利物浦的运动治疗水平为人诟病,霍利尔上台后逐渐改变了这一状况。

  走廊的西边,就是利物浦队的“心战室”了。第一间办公室大门敞开,加德介绍这是霍利尔的办公室,人不见了,但是围巾和外套还放在沙发上。“你看,他背后的大落地窗正对着训练场,所有情况他坐在办公室都能看见。”加德说道。自从去年心脏病发作后,霍利尔已经不下场地带训练了,坐在办公室里,他仍然能洞悉球员的一举一动。

  隔壁办公室面积巨大,门上挂着“COACHING ROOM”的牌子,这是霍利尔助手们研究战术的地方,对面墙上有一张庞大的位置示意图,每个教练桌上都有两台电脑。教练室的对面,是录相分析室,三个技术人员专门负责分析利物浦和对手最近比赛的情况,负责人史密斯介绍道:“这间房子里有700多场比赛的录相带。”在墙上的小黑板上,写好了“埃弗顿资料已全”的字样,德比战的赛前技战术分析,工作看来已经完成了。

  三楼是俱乐部其他管理人员的办公室,一楼后半部分是更衣室和通向三片球场的通道。球场有一流的灯光设施,草皮也有专人看管,不过此时球场上空空荡荡,一队的训练半个小时前就结束了。加德打开更衣室大门时,忽然看见庞大更衣室远端还有赤身裸体的一个人在穿衣,有不速之客进来,他回头看了一眼,加德连忙领着记者退了出去。“迈克尔。”加德说道。没错,这个最后离开更衣室的人就是欧文。

  还没走回加德办公室,队长海皮亚就来找他了,同样是要球票。“小伙子们准备好了吗?要这么多球票,可不能丢人啊。”加德半开玩笑半认真。海皮亚似乎不太好开口,只是一个劲地催着要票。

  餐厅里教练们坐在一起,球员们坐成一堆,教练那一桌非常热闹,好像在争论什么问题,球员一个个吃完就起身走人了。“今天的训练和休息特别重要,”加德说,“16年了,埃弗顿第一次在联赛榜上领先利物浦,这场德比战的份量会很重,这里的每个人都很清楚。”

  在梅尔伍德训练基地走来走去的,都是大名鼎鼎的球星,真正吸引人的,只有一个欧文。欧文戏噱过:“我不知道鲁尼是不是比我成熟,但他胸毛肯定比我多。”所以每场德比战,都是 “老”欧文和“新”欧文的决斗。

  在更衣室先见识的,是欧文的光屁股,当时他没有给误闯者白眼,可在那种情况下自然无法跟他交谈。跟利物浦俱乐部总裁里克·帕里交谈过后,突然想起欧文的所在,连忙回头问球员事务主任诺曼·加德,老头耸耸肩:“你得赶快到大厅或者前门去等,迈克尔一训练完就会走人,不知道这会儿他走了没有。“

  匆忙往大厅奔去,经过更衣室大门时,发现几个利物浦本地记者站在走廊里,他们也是在等欧文的。“我们也不知道迈克尔在哪里” ,同行们回答道,“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他的必经之路逮他,迈克尔是不会拒绝别人的。”

  大厅里空无一人,走出前门,看到训练基地门口有几辆小车开出,一大群球迷正围着小车要签名,最后那辆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迷你车,前面隐约有一辆美洲豹(JAGUAR)。开迷你车的,正是身材高大的队长海皮亚,此人开车的品味也算蛮别致的。欧文的车也是美洲豹,在梅尔伍德停车场里美洲豹特别多。

  在大厅和大门守候了20分钟,仍不见射手踪迹。霍利尔在加德陪同下走下楼梯,有几个记者围上去,都被加德礼貌地挡开了。看到中国人还站在大厅里,加德停下来打了个电话,然后非常抱歉地说道:“你碰不到迈克尔了,他刚刚开车离去。”原来那辆美洲豹里面坐的就是欧文!

  “下次吧,下次你一定能见到他。”加德话音未落,转身和霍利尔走了,利物浦的记者们有些牢骚,但是谁都知道,在这样一场德比大战前,谁都不会愿意开口说话,话都留到球场上去了。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港城,位于默西河口东岸,人口接近50万。它独特的爱尔兰移民传统,以及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都让利物浦在英国城市里显得格外另类。过去50年,这座城市经历了复杂的历史转型期,诞生了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习惯,2003年,利物浦成为“欧洲文化之都”,这项荣誉证明了利物浦的独特之处。

  而对许多现代青年来说,利物浦最伟大之处,便是这里孕育了伟大的披头士乐队。

  利物浦的旅游中心阿尔伯特码头,有一个著名的纪念馆——披头士纪念馆(Beatles Story),我在利物浦居住过一年时间,公寓距离阿尔伯特码头只有15分钟步行距离,早晨跑步经常可以看到从世界各地到此朝拜的披头士歌迷们。四名“披头士”麦卡特尼、列农、哈里森和斯塔尔都出生于利物浦,在六十年代初,这些才华横溢、思维活跃又充满叛逆性的年轻人,从利物浦的酒吧开始歌唱,然后活跃于世界歌坛,用吉他、电子琴和打击乐器伴奏,演唱自编的动人歌曲,把摇滚乐推向颠峰。他们对西方流行音乐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现代西方文化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革命。

  摇滚乐起源于美国,Rock and Roll一词便来自黑人英语,有性活动的隐义。从源流上看,美国摇滚第一人“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和英国“披头士”算是摇滚乐的两大源流。“猫王”真正唱摇滚的时间不足十年,而且受美国商业文化氛围影响,后来定居赌城拉斯维加斯,几乎成了一个流行歌手,倒是“披头士”一直将摇滚音乐相对于传统文化的反叛性和革命性进行到底,对现代文明的影响要更高于“猫王”。

  我一直是个“猫王”的歌迷,沉醉于埃尔维斯那浑厚伤感的歌声中,但是对“披头士”缺乏了解。直到来到利物浦,耳濡目染于“披头士”文化,才能感觉到这一股摇滚文化的震撼力。“猫王”有过浓的唯美倾向,而“披头士”更有思想,更充满动感,他们永不安分的音乐,总能激起凡人内心深处的动力。奔忙琐碎足球新闻之余,倘有时间,我会开车到“披头士纪念馆”附近停下,面对着悠闲夕阳,默数着静静流淌的默西河,让“猫王”和“披头士”的音乐交替地伴随着我,这种时候,往往会进入一种灵魂出窍、神游太虚的境界。人生幸事,莫过于此。

  四位“披头士”成名不到5年,便成为了西方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还给四人封上爵士勋位,当年的流行歌手能达到这等境地,确实是不可思议的,由此也可以知道“披头士”的影响之大。如果你能在利物浦市中心找到一个名叫巨穴的酒吧(Cavern Club),然后在每个周四下午5点半去闲坐片刻,你就能听到一群“披头士”的同龄人在酒吧的自弹自唱。这些人年逾花甲,须发皆白,可是从他们身上,仍能折射出“披头士”的伟大。利物浦养育了“震撼世界的四个年轻人”,而这四个年轻人让利物浦更加伟大。

  虽然毗邻曼彻斯特,但是利物浦在行政分属上和曼彻斯特属于两个不同的郡,这个城市与默西河西岸的伯肯海德以及周边卫星城镇组成一个都市郡,叫默西塞德Merseyside,也就是默西河之畔的意思。

  800年前,这里只不过是个小小渔村,因为和爱尔兰隔海相望,英国政府决定在这里建立一座港城。在城市发展的前300年,利物浦都是一座寂寞的海边堡垒,英格兰多次跨海出征爱尔兰,以这里为出发点,但是兵伐并没有给这座海港城带来繁荣,直到英国取得海上霸权,开始在全球扩张殖民地时,利物浦才得到了发展机会。

  新大陆被纳入英国探险家的版图之后,许多英国殖民者从利物浦出发,奔向非洲、南美和亚洲。这里出发的船只,总装载着各种枪支火器,以及英格兰的特产纺织品,再加上工业革命初期便能大量生产的玻璃器皿之类的商品。在非洲,殖民者在开疆拓土的同时,大量从事罪恶的黑奴交易,用这些廉价的产品和当地酋长交换黑奴,再把掠得的奴隶运往美洲,同美洲殖民者进行又一次交易,然后换取棉花、糖料和烟草等原材料回到欧洲大陆,作为工业大生产的原材料。

  这种横跨世界的大型三角贸易,使利物浦很快崛起为英国的第二大港,仅次于伦敦港。到了十九世纪,蒸汽机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运输方式,蒸气轮船成倍提高了海运效率,利物浦的航运也就更加繁忙了。货运将曼彻斯特、伯明翰和谢菲尔德的成品销往世界各地,然后从非洲和美洲带回黑奴与生产原料。此地的客运也非常兴旺,从十九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共有近千万人从利物浦出发,前往北美和非洲各地。许多英国人和爱尔兰人,也以此地为出发港,到北美去定居。

  贸易港的地位,使利物浦的商业化程度要高于其他内陆城市,也间接地影响了当地文化构成。不过利物浦的衰落开始得也很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大西洋海战的影响,利物浦的远洋航运受到严重挫折,战后海运贸易的地位更是大不如前。随着航空事业的迅速发展,跨洲客运更多地选择空运,越洋客运走到了尽头。

  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英国的产业中心也逐渐向东部迁移,到了七十年代,对北海油田的开发,更导致了英国经济严重地向东部倾斜,利物浦一度成为了“被遗忘的城市”,失业率极高,社会动荡不安,足球流氓问题在这个城市里相当猖獗。

  利物浦的传统优势,在于城市周边地区都是工业重镇,经济辐射和潜在能量都非常大,然而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代,西北地区的传统工业也基本被废弃,即使利物浦在1984年被开辟为自由港,对港口吞吐量也进行了新的扩大,但经济发展仍然滞后。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利物浦从八十年代末期开始主动调整城市经济形态,力保传统产业维持发展的同时,竭力推进旅游业和教育业的发展。由于利物浦独特的文化传统,这里有着英国最灿烂的足球文化、诞生了现代摇滚乐的第一乐队——“披头士”,以及街头巷尾形形色色的酒吧,所以利物浦近年来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旅游城市。这里还有着利物浦大学和利物浦霍普大学两所名校,招收了大量的海外学生,因此利物浦现在也被看作是一个教育城。

  如果来到利物浦,不到城市东北部去看看他们的港口,绝对是一大遗憾。今天的利物浦港是标准深水港,靠近市区的古老码头已停止使用,阿尔伯特码头更成了利物浦城东南最著名的旅游胜地。沿着默西河畔朝北方走,15分钟车程之外,就能看到现代化的码头。这片区域连绵十几公里,形貌极为壮观。

  这座历史古城面积并不大,在市中心部分放步行走,一个小时就可以走完。市中心建在斜坡上,因此从市中心出发,沿着斜坡往下走,就能走到最著名的港区Pier Head进行游览,这里曾经是热闹非凡的港运区,如今成了一个旅游景点。Pier Head紧靠着阿尔伯特码头,这里有一座世界上最长的浮码头,长达700米,浮在几百个铁浮筒上,用铁链系在岸旁,在上面行走如履平地,相当平稳。附近的河滨并排矗立着三座大厦,皇家利弗大厦、丘纳德大厦和港务局大厦。皇家利弗大厦的圆拱顶上,有两只巨大的海鸟雕像,这种鸟名叫利弗鸟(liver bird),据说很早就生息于默西河畔。利弗鸟是利物浦市的象征,因此装饰在皇家利弗大厦楼顶,再合适不过。利弗鸟也是利物浦市城徽的标志,细心的足球迷如果对利物浦俱乐部的徽标有印象的话,也能看到这种著名的利弗鸟。在英超俱乐部的徽标上,只有利物浦、热刺和曼城三家有鸟的图案。

  阿尔伯特码头,是因为1846年码头建立时,由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主持开港典礼而得名。到了1972年,进入经济转型期的利物浦,决定弃用这座古老的码头,利用其接近市中心的特点,改造成了一个旅游休闲地带。阿尔伯特码头被认为是英国古城改造的经典之作,在这片百年红砖港口库房里,一大批餐馆、酒店、艺术商店出现,精致而洁净,十分可爱。库房里容纳了两个大的博物馆,那就是以艺术品收藏为主的泰特艺术馆和英国海运博物馆。海运博物馆包括三层楼,详细介绍了英国这个昔日海上帝国的光荣海洋传统,就连从这里制造完工、下海出航的泰坦尼克号,都有着丰富的史料。不过此地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个建立在地下室的“披头士纪念馆”。

  如果你沿着斜坡往市中心走,从阿尔伯特码头出发,只要20分钟,就能走到古老的市政厅,这座建筑物已经有250年历史,墙壁上还留有二战期间德军轰炸后留下的的黑色斑驳。市政厅内部装饰极为奢华,大舞厅每台枝形吊灯长度超过10米,由两万颗水晶连缀而成。

  利物浦最令人钦佩的建筑物,仍然得沿着斜坡往上走才能得见。如果你是坐火车从外地来利物浦,那么一出莱姆街火车站(Lime Street),就能见到这个代表着大英帝国全盛时期风骨的圣乔治大堂。圣乔治大堂气势恢弘,三条川流不息的街道围绕着这幢高达160米的建筑物。从外形上看,圣乔治大堂更像一个古罗马式的大会堂,这也跟利物浦当地爱尔兰移民的天主教传统有关。大堂于1854年建成,2002年9月开始,进行了长达一年的重修。大堂正面有16根科林斯式圆柱,组成了一个古朴的门庭,庄重典雅。大堂内有一架巨大的的管风琴,是利物浦各种重要集会的装饰品。二楼还有一个小的音乐厅,能对外公开,举办一些重要活动。

  大堂后面是一片绿草地,往南可以见到一个高入云天的塔柱,这就是利物浦的一个新建筑物了,塔柱顶端,现在成了利物浦当地电台的直播中心,向默西塞德郡传送各种新闻、音乐和体育节目。从大堂出来,5分钟内,你就能走到利物浦最热闹的商业购物区。

  这座古老而时尚的城市里,有着两种宗教传统:罗马天主教和英格兰国教。利物浦和埃弗顿两个足球俱乐部的德比仇恨,也夹杂有一些宗教对立的情绪。

  我曾经在利物浦定居一年,居住地点就在阿尔伯特港往南步行15分钟的一个默西河畔的公寓区,环境清雅别致。从住所窗台往西看,就能望见著名的英国国教的利物浦大教堂(Anglican Cathedral)。这座哥特式大建筑全部由威尔士的红花岗岩建成,教堂中心有一个高达200米的塔楼,足以鸟瞰整个默西塞德郡地区。这个大教堂从上世纪初开始修建,一度因为红色花岗岩缺乏而停工,直到1978年才完全修完,耗时74年。教堂的修建得到了英国王室的大力支持,从爱德华七世主持奠基礼,到他的第四代传人伊丽莎白二世主持落成典礼。英国国王便是国教教宗,所以这个在宗教问题复杂地区的国教代表场所,自然会被王室重视。

  从我住的地方,即便步行去国教大教堂,也只要20分钟时间,沿坡而上。从大教堂北眺,还能见到一个形状更加古怪的教堂,与国教大教堂遥遥相望,那就是这座城市另一种宗教传统天主教的集会地:大都市教堂(Metropolitan Cathedral)。

  国教大教堂雍容华贵,是利物浦标志性建筑物之一,而在我看来,大都会教堂更能体现这个城市的年轻活力。因为这座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教堂,虽隶属于更古老传统的天主教会,在外形上却洋溢着现代韵味。

  从国教大教堂步行前往大都会教堂,大概也是不到半小时的路程。大都会教堂和著名学府利物浦大学连在一起。它的外形很像一个航天中心,主体建筑是一个直径超过60米的圆锥形大厅,大厅上方耸立有一个圆柱形的塔楼,顶上环布有一圈尖塔,遥遥望去,很像教皇头顶的皇冠。整个建筑群是朴素的灰色,可是主楼会在夜晚泛出黄色灯光。最夺目的地方,在于塔楼的彩色玻璃,这种玻璃色泽搭配所参照的就是天主教堂大玻璃窗的结构,可是放在这座现代化教堂上,则给整个建筑物增添了色彩斑斓的动感,完全没有古老宗教那种对人性的压抑,能让人在屈服于其神秘力量的同时,仍然悟察到生命的欣喜。

  这种在古老传统中焕发出青春活力的建筑,正是利物浦这个传奇城市的特色,也是利物浦足球给我留下的最深影响的原因。同时,两种不同的宗教源流,在历史上曾经造成过无数战争和伤亡的宗教敌对关系,如今能在这座城市里相安无事,比肩为邻,也能让人体会到这座城市的深度。

  从国教大教堂沿斜坡往北走,就是欧洲的第一条唐人街。这条街名叫纳尔逊街(Nelson Street),连街牌上都有繁体汉字写就的街名。目前在利物浦的华人数量超过了两万人,这条街也是利物浦当地最热闹的一条餐饮街。

  1868年,利物浦一家轮船公司开辟了第一条来往于欧洲和中国之间的航线,并雇用了许多中国籍船员。部分船员到利物浦后便上岸定居下来,于是此地成为了华人在欧洲第一个落脚处。

  华人在境外,大多克勤克俭,开餐馆谋生成了他们在异国他乡生存的第一选择,至今如此。华人乐于低头干活,从不去争取应当的政治权益,虽然受到歧视,但也基本上能做到和英国主流社会相安无事。到了第四代、第五代华人出现,他们都是彻底的“BBC”(British Born Chinese,英国出生华人),但除了血源仍属华人外,他们既不讲中文,也没有多少中国文化传统;即便如此,这些“BBC”也没能在英国社会上后像那些第二代、第三代印度和巴基斯坦移民后代一样争取到正当权益,大多争取的无非是相当于社会中产阶级地位的白领职业而已。

  除流行音乐外,利物浦还有世界上第三古老的交响乐团,其他文化事业也都相当发达。圣乔治大堂旁边还有一个沃克艺术陈列馆,馆藏大量丰富的英国美术作品。其侧还有一个利物浦博物馆,更是以百科全书式的形式介绍了利物浦和英国的各种古老文化。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22:48:36 | 只看该作者
(7)你永远不会独行

    当埃尔维斯·普莱斯利进入中年之时,他的摇滚激情已经渐渐消失,于是开始选择一些各地民谣小调进行翻唱,这些小品后来都广为流传,成为了“猫王”传世经典之曲,包括德语小调《木头心》和意大利小调《桑塔露奇亚》。这些歌曲里偶尔还能听到他那几乎燃尽的激情,更多的,却是那种消沉之后的落寞。   有一次我陪一位朋友去逛利物浦的旧货市场,市场在码头区,由一个百年前的巨大库房改建,只在周末开放。这种巨大的建筑物,只有很狭小的窗户,窗上还有锈迹斑驳的铁栏,远看去就像是监狱。库房内光线阴暗,非得有强力照明灯不可。

  在一对老夫妻的摊上,我忽然发现了一个纪念“猫王”辞世十周年的CD盒。老两口本不想出售这1987年的收藏品,可是闲聊之后,老头发现我对“猫王”的喜爱并不亚于他们年轻时代的狂热,于是慷慨地把这含有两张CD的“猫王”精选送给了我。

  这个傍晚,我开车来到默西河畔的阿尔伯特码头,在距离披头士纪念馆不到百米的地方停下车,打开半扇车窗,默默地聆听着埃尔维斯的天籁之音。那时候,我还听不懂披头士的伟大。像我这样生于七十年代的人,从小接受的教育,被美国商业文化影响太多,所以稍微有点个性和原创风格的“猫王”,很容易征服一个缺乏音乐鉴赏力的头脑。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第二张碟播到第12首歌时,天色已经全黑,空旷的阿尔伯特码头上,连凭吊夕阳的闲人都已经散去,只剩下我一个人。这首歌起音极为沉郁,可以听得出埃尔维斯是在故意卖弄自己的低音磁性,但这肯定是他在六十年代后期的作品,低音也有些摇曳,浑厚中有些战栗不稳。然而这首歌本身却具有着逼人的魔力:

  You'll Never Walk Alone

  Rodgers and Hammerstein

  When you walk through a storm

  Hold your head up high

  And don't be afraid of the dark.

  At the end of a storm is a golden sky

  And the sweet silver song of a lark.

  Walk on through the wind

  Walk on through the rain

  Tho' your dreams be tossed and blown.

  Walk on walk on with hope in your heart

  And you'll never walk alone

  You'll never walk alone.

  (《你永远不会独行》

  当你穿过一场风暴

  请高昂你的头

  不要害怕黑暗

  在那风暴尽头,是片金色天空

  和百灵那甜美的歌声

  穿过风,穿过雨,

  你的梦想或许会破灭

  但带着你心中的希望前进

  你永远不会独行

  你永远不会独行……)

  虽然住在利物浦,可我不是利物浦的球迷,更不是埃弗顿的球迷。我心仪的球队是远在伦敦的阿森纳,而我起初喜欢阿森纳的原由,竟是因为乔治·格拉汉姆时代,那群永不低头的铁血枪手。可是在这样一个夜晚,听到埃尔维斯演唱的这支歌,一种莫以名状的激动,让我泪水盈眶。

  足球不是生死问题,足球高于生死。

  从这首利物浦队队歌里,我感受到了足球和音乐的巨大震撼。

  足球和音乐一直是不能分开的。音乐能表达出足球的激情,足球能传递音乐的形象符号。即便是Queen那首“我们是冠军”(We Are The Champions),早已传遍天下,可是2002年4月,在缅因路球场听到这首歌声,仍能感受到那种摄人魂魄的巨大冲击力。虽然我不善饮酒,可是这种时候我知道,真正的球迷,在看过畅快人心的比赛,在听到这种音乐时,当有的豪爽气慨。

  而真正能感人至深的,往往是悲歌,从这首利物浦队歌之中,我似乎能听到易水河边高渐离击筑高歌的哀壮,十数年前,那些前往谢菲尔德,到希尔斯堡球场为“红军”助威的男儿们,何不是如此慷慨高歌,他们唱出了易水之寒,可他们没有想到,这东去的路途,也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

  2003年4月15日,我赶到安菲尔德球场,在一个非比赛日进入了这块利物浦球迷的圣地。

  每年没有比赛的日子里,只有这一天,所有人都可以随意进入安菲尔德,因为这是希尔斯堡惨案的祭日。春天的阳光闲散地洒落在安菲尔德,阳光下的球场里,鲜花和丝带堆积成山,每年这一天,都会有数以千计的利物浦球迷,到这里来献花和默哀,哀悼96个葬身希尔斯堡球场的亡灵。他们因为利物浦而生,他们因为利物浦而死。足球高于生死,香克利的名言成了一句语。

  在安菲尔德的正门门梁上,便写有这句话“你永远不会独行”You Will Never Walk Alone。此时此景,抬头看看这句话,其凄恻悲壮,实在催人泪下。我想那些天上的利物浦球迷们,想必也是高唱着这首歌潇洒上路的,他们永远不会孤单,因为他们心中永远都有足球,永远都有自己的俱乐部。

  2002年11月,欧洲联盟杯赛。两支在冠军杯小组赛中失意的英国球队相遇,利物浦对凯尔特人。

  离比赛开始还有半小时,作客的利物浦球迷突然感到了一种奇怪的震撼。凯尔特人公园里响彻着《你永远不会独行》的歌声,全场凯尔特人球迷竟在高唱这首利物浦队歌!

  这是对兄弟最崇高的致敬,这是对足球最伟大的礼赞。凯尔特人和利物浦,有着宗教血脉关系:凯尔特人是爱尔兰天主教徒俱乐部,利物浦是一个爱尔兰移民城市,利物浦球迷当中爱尔兰天主教徒也极多;两个俱乐部历史上交往就极多,1977年利物浦首夺欧洲冠军杯后,头号射手凯文·基冈加盟德国门兴格拉德巴赫俱乐部,利物浦于是从凯尔特人俱乐部买来达格利什,这成为了利物浦俱乐部历史上最成功的一笔交易,达格利什帮助利物浦成为了欧洲之王,这笔交易,也成为了两大俱乐部之间结盟式的交易。

  这个夜晚,在凯尔特人公园球场,两支球队的球迷都高唱着《你永远不会独行》,英国足球的血脉相连,在歌声中都能找到凭据。也正是因为两个俱乐部至今如此密切的关系,当下半场不明俱乐部历史的利物浦塞内加尔前锋迪乌夫对凯尔特人球迷做出污辱性手势时,他遭到了双方球迷的严厉谴责。

  从这个小插曲里,就能看出几分英国球迷对外援总抱着猜疑心理的原因。你可以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足球明星,你可以是一个坐拥干金、身价百万的热门人物,可是你的足球掌故,未必能比上那个街边提篮叫卖的小贩。百余年来的足球文化,渗透到了每个球迷的日常起居之中。

  所以李铁代表埃弗顿首场比赛时,不到5分钟就凶狠地将托特纳姆热刺中场雷德克纳普铲倒,为他赢得了埃弗顿球迷的极大好评——李铁是无意识的,可埃弗顿球迷永远不会忘记,雷德克纳普曾经是利物浦队队长。

  《你永远不会独行》并不是一首专门为利物浦足球俱乐部写就的队歌。英国足球俱乐部的队歌,和意大利各俱乐部队歌不同,大多都是已经传唱四方的名歌。这首歌诞生于1945年,本来是一出音乐剧的插曲,奥斯卡·哈姆斯特恩作词,理查德·罗杰斯作曲。“猫王”翻唱这首歌,是因为他听过前辈歌王弗兰克·辛纳屈的演唱版本,不过在“猫王”翻唱时,它还没有成为利物浦的队歌。

  1963年8月,一个已经在英国乐坛小有名气的利物浦人杰里·马斯登听到了这首歌,他和乐队鼓手开始改变这首歌,觉得原歌虽然节奏舒缓,“却特别能够打动人心”,于是开始试唱此歌,没想到效果极好。经过“Gerry和带头人”乐队演绎后的版本,融入了强烈的节奏感、连贯的旋律和饱含深情的歌词,尤其是经过马斯登富有磁性的嗓音的演绎,这首长度仅仅为2分39秒的简短朴素的歌曲,瞬间成为一首琅琅上口的华美乐章。

  与此同时,在1963-1964赛季的安菲尔德,香克利构筑的铁军正进入黄金时代,球场DJ斯图尔特·巴特曼总会在比赛前播放一些流行金曲,提前入场的观众就伴随着这些熟悉的旋律集体歌唱。当《你永远不会独行》这首歌在1963年10月公开发行以后,第二周窜升到排行榜第7的位置,从这时候开始,这首歌就逐渐被安菲尔德球场的球迷们所接受。当年10月31日,这首歌升至排行榜头名,《你永远不会独行》单曲唱片发行量达到80万张,霸占榜首的位置长达4周。

  虽然安菲尔德播放的流行金曲仍有变化,可在利物浦球迷的心中,《你永远不会独行》已经开始扎根生长。一个利物浦老球迷回忆起当时的盛况:“在球场内每个人都伴随着这首歌的旋律齐声高唱,我本人也买了一张唱片。在11月1日的时候,我们在球队走出球员通道奔向球场上的时候自发地唱起了《你永远不会独行》,这让现场的气氛非比寻常。一旦这首歌有几分钟没有响起,人们就会说‘我们的歌呢?’于是这首百唱不厌的歌声就没完没了地在安菲尔德的上空此起彼伏。”仅仅几周内,在开球前播放这首歌并由全场球迷齐唱就成为惯例了。

  40年过去了,这首歌的魅力经久不衰,每次都会在球员们走出球员通道奔向球场上的时候准时响起。每当这个时候,全场的红军球迷就会庄严地站在看台上专注地高唱这首队歌,而此时的看台早已变成一片红色的海洋。无论场上红军是领先、落后还是平局,无论比赛是刚刚开始还是临近结束,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总是回荡在球场的每一个角落。

  对于其他俱乐部的球迷来说,似乎很难理解一首歌会有如此多的特殊意义。在利物浦统治英格兰并且君临欧洲的光辉时刻,这首歌是球迷展示内心自豪感的最佳渠道,在海塞尔惨案和希尔斯堡惨案后的黑暗岁月里,这首歌也给那些受伤的心灵提供了最好的抚慰,这首歌也成了利物浦球迷之间互相问候的一种方式,深深地和利物浦俱乐部的历史和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俱乐部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撇开《你永远不会独行》旋律不谈,歌词便是它获得球迷偏爱的重要原因:和其他球迷一道联合起来,“在风雨中”对你所钟爱的球队矢志不渝地支持,并且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从另一层意义上说,这首歌也确实对球员有所帮助。

  卡拉格汉在50年代加盟利物浦,他是贯穿整个六七十年代的一位声名显赫的中场球星,他创下了先后为利物浦俱乐部出场843次的出场纪录。在他的记忆中,《你永远不会独行》这首歌,总能让场上球员们脑后的头发都竖立起来,听到这首歌出场的时候,确实会对球员的自信心的提高大有帮助。球迷们总是支持球队,这首歌让球场氛围妙不可言。

  球员出场时,他们总要在一块写着“这是安菲尔德”(This is Anfield)的标志下经过,这个标志之所以被放置在这里,完全是香克利的主意,香克利认为:“这个标志可以提醒主场的球员们他们是在为谁踢球,同时也会给客队球员一个警示作用,从心理上威慑他们,这里是安菲尔德,你们是在和利物浦对阵。”从这种意义上说,《你永远不会独行》这首歌和这个标志所起到的作用可谓是异曲同工。

  卡拉格汉回忆说:“这首歌是可以让对手感到他们在经历一段难熬的时期,安菲尔德球场是一个不怒自威的地方,当然,我们作客古迪逊公园或者老特拉福德时,能够听到本方球迷高唱《你永远不会独行》让球员有一种家的感觉,在客场比赛中尤其如此,那样球员们会感到似乎我们是回到了安菲尔德。”

  歌者马斯登从小就是铁杆的利物浦球迷,当他的歌声在安菲尔德经久不息的时候,他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我总是喜欢到安菲尔德和球迷们一起高唱这首歌的感觉,让我吃惊的是,球迷们对这首歌可以说是情有独钟。至今我依然坚持到安菲尔德唱这首歌,每当旋律响起的时候,我身上都会因为承载了如此的荣耀而起鸡皮疙瘩。”

  这首歌给马斯登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在众多的美好记忆中,他的乐队组合在美国巡回演出时,出现在美国的一档名为“埃德·沙利文秀”的节目中的时刻让他记忆犹新。当时利物浦俱乐部的球员们恰巧也在纽约,当马斯登告诉节目主持人沙利文“世界上最好的足球俱乐部”也在纽约时,沙利文特地邀请了利物浦所有的教练和球员到节目中作客。在节目中,所有的利物浦球员们都走到台上和马斯登的乐队一起演唱了首《你永远不会独行》,当时通过电视观看这档节目的观众超过6000万人。当马斯登1965年结婚时,他和妻子没有选择旅行度蜜月,而是选择了到安菲尔德球场去,全场数万名观众一起低声吟唱《你永远不会独行》为这对新人祝福。在比赛结束后,香克利对马斯登说:“小伙子,我非常高兴你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

  香克利这位传奇般的主教练接下来说的话让人至今回味无穷,“你是利物浦的灵感源泉,我带给人们一支球队,而你带给他们一支歌。”这是一位功勋教练对一位歌手最崇高的褒奖,马斯登当时感觉到自己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同。

  马斯登说:“后来我在香克利的追悼会上演唱了这首歌,追悼会是在利物浦大教堂举行的,上帝保佑他。那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荣耀。”

  并不是所有的记忆都是美好的,1985年5月11日,布拉德福德市球场的看台失火,57名球迷丧生。马斯登和许多名人一起,把《你永远不会独行》这首歌重新录制了一遍,希望用新唱片的收入帮助受害者家庭度过难关。这首歌在6月1日再次攀升到金曲榜的首位,由此马斯登创造了一项记录——英格兰历史上第一位演唱同一首歌而先后两次登上金曲榜首位的歌星。

  4年后,在1989年温布利大球场举行的足总杯决赛中,利物浦遭遇同城球队埃弗顿,为纪念在希尔斯堡惨案中遇难的96名利物浦球迷,马斯登再次演唱了这首《你永远不会独行》。他事后回忆说:“那是我一生中最难过的时刻之一,当时我把歌曲演唱得非常深情,我整个人都完全沉浸到这种巨大的悲痛中去了。就连埃弗顿球迷也禁不住一起唱了起来,上帝保佑他们。”

  这首歌对马斯登来说相当成功,但他觉得这首歌一直会是安菲尔德比赛日必不可少的程序吗?利物浦有迁离安菲尔德,到附近的斯坦利公园修建一个更大新球场的计划,如果新球场建成后,这首歌还会像今天这样广为传唱吗?马斯登说:“这个问题不应该由我来回答,利物浦球迷才有权给出答案。我只不过是把这首歌唱了出来,但是是他们把这首歌变成了自己的歌。我觉得这首歌是不可替代的,这首歌伴随着利物浦这么多年让我感到非常骄傲,我觉得这首歌已经超越了一首普通意义上的歌,对利物浦球迷来说意味着许多回忆。”

  卡拉格汉同意歌者的说法:“这首歌是利物浦俱乐部的一个缩影,歌词表达了球迷和俱乐部休戚与共的决心,我们将永远和俱乐部在一起,无论发生什么都无法改变我们对利物浦的支持。当我随同利物浦征战欧洲的时候,我总是高唱这首歌,即使是在俄罗斯,当地球迷也知道这是利物浦的队歌,这一点让我无比自豪。我觉得俱乐部不会做出更换队歌的决定,这是利物浦球迷自己选择的歌,我觉得他们不会再接受别的歌曲了。”

  直到七十年代,《你永远不会独行》仅仅是利物浦球迷的歌曲,很少有其他球队的球迷会在球场上齐唱这首歌。但是这种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利物浦和凯尔特人两队球迷合唱起这首经典歌曲,便是2002年欧洲赛季的一大盛景。

  没有人能够具体说出,究竟凯尔特人球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演唱这首歌的。一些球迷认为是受原音乐剧插曲的影响,因为那个名为《喧闹酒会》的音乐剧本身影响力就巨大。还有一些球迷则认为,是在凯尔特人和利物浦在1966年欧洲优胜者杯相遇时,凯尔特人球迷受到利物浦球迷影响而选择这首歌的,并且在1969年凯尔特人和AC米兰在欧洲比赛中相遇的时候,凯尔特人球迷将这首歌确定为球队经典歌曲。

  无论如何,利物浦球迷声称是他们首先将这首歌定为队歌是勿庸置疑的。当事人卡拉格汉就回忆说:“1966年我随利物浦客场格拉斯哥挑战凯尔特人时,场上的气氛非常热烈,但他们的球迷没有演唱《你永远不会独行》。”事实真相或许已经不可考,可这首歌在世界范围内深入人心却是事实。

  利物浦和凯尔特人不是仅有的把《你永远不会独行》这首歌当作经典的球队。在荷兰,这首歌在阿贾克斯、费耶诺德、涅梅根、海伦芬以及特温特俱乐部球迷中也非常流行。2000年在特温特俱乐部附近的一家工厂爆炸事故中有20人丧生,于是在接下来的荷兰甲级联赛中,《你永远不会独行》就响起在特温特的主场上空。在比利时,布鲁日和安特卫普都用弗莱芒语演唱这首歌。在德国的沙尔克04和圣保利,在意大利的AC米兰和罗马,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快速和瑞士的鲁瑟恩,球迷也都在比赛开始前演唱这首歌。即使是在远东的日本,东京的球迷也用日语演唱这首歌。

  最让人吃惊的是,当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前南斯拉夫解体的时候,萨格勒布迪纳莫俱乐部更名为克罗地亚萨格勒布的时候,愤怒的球迷拿起武器抗争,而当地政府甚至禁止出售《你永远不会独行》的任何形式的拷贝,因为当地球迷已经用这首歌曲的曲调,伴着他们改编过的《我热爱迪纳莫》的歌词,作球迷心中战斗的歌曲。最终这家俱乐部的名字不得不改回原名,仍叫萨格勒布迪纳莫。

  也许利物浦会离开安菲尔德,《你永远不会独行》将永久流传下去;也许利物浦球迷会淡忘这首老歌,但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肯定会有人或许用英文,或许用当地的语言,高唱着这首悲壮的战歌。

  聆听过这首歌的人,都不能不被其悲壮所感动,知道这首战歌背后的故事,更容易为之垂泪。人生总有些凄苦,越是年岁增长,越会有这种消极的感受,可在凄苦之中,仍能昂首前进,则是不屈的人性。倘或风雨之中,你昂首前进,还能知道你永远不会独行,那么再大的凄风苦雨,也不过是金色天空之前的一层过雾了,只要你心中还有希望……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22:48:58 | 只看该作者
(8)足球伦敦之枪手阿森纳

    在英国92个职业足球俱乐部,数以千计的业余足球俱乐部里,只有一家能让附近的地铁站都用俱乐部名字命名,这个俱乐部就是阿森纳。   想出这个主意的,是阿森纳俱乐部历史上最伟大的主教练查普曼——不过在2003—04赛季结束后,这个头衔可能就要送给法国人阿尔塞纳·旺热了。查普曼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入主阿森纳,当时的阿森纳正在北伦敦和托特纳姆热刺抢地盘,查普曼打通了伦敦市政府的关系,1927年将吉莱斯皮路上的地铁站由“吉莱斯皮路球场”改名为“阿森纳地铁站”。在那个主要依靠当地球迷支持的足球年代,一个足球俱乐部能拥有一个地铁站地名,绝对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查普曼成名于哈德斯菲尔德,曾经带领哈德斯菲尔德两度夺取英甲联赛冠军,这个出生于北方约克郡的足球名帅,身材矮小,平素沉默寡言,但是头脑极为精明。他把哈德斯菲尔德打造成英格兰第一强队后,马上就被足总调查,因为他在球员转会交易中有受贿嫌疑,随后查普曼被勒令停止执教两年。两年之后,他决定南下开始新的足球生涯,阿森纳成了他的新家。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70年后,另一位来自北部的阿森纳名帅,也因为在球员交易中受贿,而被勒令暂停执教。这回是乔治·格拉汉姆,苏格兰人。

  阿森纳在1913年从泰晤士河南岸的沃尔维奇搬迁过来后,俱乐部名称由“沃尔维奇阿森纳”(Woolwich Arsenal)改回早起用过的“皇家阿森纳”(Royal Arsenal),但是查普曼上任后,要求将俱乐部名称直接改成阿森纳——当时英国所有俱乐部排列,都以名称开头字母顺序为序,阿森纳自然就排到了所有俱乐部的第一个,阿斯顿维拉(Aston Villa)也是字母A开头的,但维拉第二个字母是S,而阿森纳第二个字母是R,自然就以微弱优势领先于对手了。尽管这种排列顺序并不能为阿森纳带来直接的好处,可在当时却十分便利地扩大了阿森纳的影响,从现在的市场营销角度来看,查普曼在80年前的精明决定,对阿森纳俱乐部成为英国足球传统三大豪门发挥了深远作用。

  查普曼的一些革新手段,逐渐形成了阿森纳的一种俱乐部传统。重视商业化运营,强调俱乐部的利益,是这个俱乐部能在弱肉强食、职业俱乐部最多的伦敦长生不衰的重要原因。半个世纪后,又一个经营天才出现在海布里:现阿森纳俱乐部副主席大卫·戴恩。戴恩是第一个要求在球员球衣背后印上球员姓名的球员,这种做法在90年代初曾经倍受谴责,可从客观角度看,戴恩的商业化改革促进了球衣销售,对俱乐部商业经营大有好处。戴恩还在90年代初,便与曼联、利物浦、热刺和埃弗顿四家老牌俱乐部一道协商,促生了英格兰超级联赛的诞生,这5家俱乐部是整个90年代英格兰最强大的5个俱乐部,后来被称为“Big Five″。

  迁入北伦敦90多年来,阿森纳始终是英国足球最富有的俱乐部,曾有“英格兰银行”之称。而这个俱乐部的高商业化程度,并没有像近年来的曼联那样引起过多的争议,从俱乐部伦理的角度看,阿森纳并没有太多出格之处,“枪手”传统得到了良好的延续。

  这个俱乐部成立的时间并不算太早,1886年,一群在伦敦泰晤士河南岸沃尔维奇兵工厂工作的工人,组织了一支足球队。这支球队的第一场比赛,是1886年12月11日6比0打败当地一个队手,开始成为当地一支小有名气的球队。

  球队的发起人当中,包括两名来自诺丁汉森林队的选手弗莱迪·比尔兹利和莫里斯·贝茨,他们说服当地人大卫·丹斯金成立了这支球队。在球队正式比赛前,比尔兹利利用自己的关系,向诺丁汉森林要来了一批球衣,于是阿森纳的球衣主色为红,和诺丁汉森林一样。最初的阿森纳队,和最初的利物浦一样,由许多苏格兰人组成,因为当时沃尔维奇这个地方,是英国最重要的兵工厂基地,大批苏格兰人从北部南下寻找工作,沃尔维奇是他们谋生的一片重要区域。球队成立之处,成员们都在附近的一个皇家橡树酒吧开会,这个酒吧也成为了阿森纳历史圣地之一。

  1891年,时名为“皇家阿森纳”的俱乐部转为职业足球俱乐部。取名“皇家”,就是取自“皇家橡树”酒吧的名字。转为职业足球俱乐部后,为了适应观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且更名为“沃尔维奇阿森纳”。到1893年,这个俱乐部加入了英格兰乙级联赛,因为这一年英格兰足总将乙级联赛由12支球队扩军到15支球队,阿森纳开始正式进入英国职业联赛体系。

  在沃尔维奇打响名头后,阿森纳的成绩却差强人意,其实在俱乐部成立以后的前44年,近半世纪时间里,阿森纳并不是一个强大的俱乐部,这44年的荣誉榜上,除了1904年主教练哈里·布拉德肖率领球队升入英格兰甲级联赛以外,阿森纳没有一项锦标。1904年的升级也并不光彩,他们只取得了乙级联赛第4名勉强混了一个英甲位置。就这么磕磕绊绊地打到1913年,因为主席诺里斯决意将阿森纳从沃尔维奇从泰晤士河南岸迁至北伦敦,球队不仅遭到球迷冷遇,队内士气也十分低沉,最终整个赛季只取得3场胜利,不可挽救地降入乙级联赛。

  这个在英国足球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亨利·诺里斯在1910年买下了阿森纳,他当时还同时是富勒姆俱乐部的董事,可见其时英国足球管理体制,跟100年后的中国足球管理体制同样混乱,诺里斯简直就像是今天的徐明。

  诺里斯出生1865年,出身贫寒,身材肥硕,性格粗暴。他白手起家后,通过房地产经营致富。诺里斯看准了伦敦这个都市不断扩张的势头,将伦敦西南区富勒姆进行一系列房地产改造,使这块宁静的都市郊区,变成了闻名于世的伦敦商业区。

  虽然发家之后,穿着打扮像个绅士,可诺里斯仍然是个目露凶光、满口污言秽语,行事只为目的不择手段的市井之徒,从他身上,我们也能看到半个世纪后那个切尔西老板肯·贝茨的痕迹。

  足球是当时社会公众关注的新兴娱乐方式。足球球员和教练,在当时的社会里地位仍然不高,但俱乐部的老板和管理人员,则往往能让他们在社会上赢得许多额外的尊重,所以诺里斯选择了投资足球,和60年后的肯·贝茨、90年后的徐明一样。他投资的第一支球队,当然是眼皮底下的富勒姆,而且诺里斯动用了自己在当地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兵不血刃就让富勒姆在4年时间内成为了英格兰乙级联赛球队。即便有很多人指责他花钱收买英足总官员,可在这个讲求证据的法制社会里,诺里斯往往横行无忌。

  1910年,沃尔维奇的阿森纳仍然由最初创建俱乐部的那帮兵工厂旧人主导,由于当地市场太小,和伦敦市区隔河相望,发展空间有限。在一次大战后,英国政府开始调整战略部署,沃尔维奇已经失去了军事重地的地位,地区经济相当衰败。诺里斯开始和阿森纳董事们磋商,逐步取得了阿森纳控股权。为了在伦敦构筑一支超级球队,他甚至想将阿森纳与富勒姆合并,让能征善战的枪手球员,到富勒姆主场比赛,不过这个建议遭到了两个俱乐部球迷的严厉抗议,最终被英格兰足总否决。

  1913年,诺里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天才决定:将阿森纳迁往北伦敦,通过购买北伦敦海布里地区一块教会土地,而重新发展俱乐部。这个疯狂的念头遭到了沃尔维奇球迷的再一次抗议,可是诺里斯看到了阿森纳俱乐部的潜力,以及北伦敦的广阔市场,所以决议执行。这个决定同时也被北伦敦当时最大的俱乐部托特纳姆热刺极力反对,也被富勒姆在南伦敦的近邻切尔西抗议,可是诺里斯主动要求英格兰足总对此事进行专门调查,调查的结果自然对他有利:沃尔维奇球市萎缩,阿森纳每场比赛的观众人数从7000多人降到了不足3000人;伦敦人口数已经上升到60多万人,其中北伦敦人口超过了30万人,完全能容纳两个职业足球俱乐部。同时诺里斯早就未雨绸缪,说服了海布里地区的一些民众领袖,让他们意识到,一个足球俱乐部能给当地带来更多就业机会,能让海布里的知名度大为提升,也能让他们有足够的理由向白鹿巷(热刺主场)说“不”。虽然海布里四周的居民和教会都反对阿森纳入侵,但诺里斯各个击破的外交手腕,让他在各种谈判中无往不利,阿森纳终于完成了这次历史性的迁徙,世界足球历史上最著名的德比之一,在北伦敦扎下了根,诺里斯一个天才得近乎疯狂的打算,取得了全面成功。

  1919年是阿森纳历史上最为关键的一年,也是枪手和热刺关系彻底破裂的一年。这一年阿森纳升入英格兰甲级联赛,靠的不是在乙级联赛中的骄人战绩,实际上,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英格兰职业联赛,在1914—15赛季乙级联赛排名第五的阿森纳本没有升级机会,但一战过后,英格兰足总决定扩军英甲为22支球队,阿森纳主席诺里斯的政治手腕又一次得到了施展的机会。

  值得留意的是,在英国足球曼联、阿森纳和利物浦三大豪门当中,只有阿森纳从1919年升入顶级联赛后,再也没有降级的耻辱,至今85年,始终在顶级联赛奋斗。虽然埃弗顿在2002—03赛季进入了该俱乐部在顶级联赛征战的第100个赛季,可英格兰92个职业俱乐部中,没有第二个能像阿森纳这样的长久稳定。

  从另一个角度看,阿森纳在1919年历史性地升级,也让这个俱乐部的传奇故事失去了一种独特的魅力:升降级的悲喜。

  很多人都认为,当一支球队从顶级联赛降级,然后又从低级别联赛升级,所能带给球迷的巨大心理波澜,是足球最能打动人的故事之一,而阿森纳的超常稳定和两个近20年(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时期的超常平庸,让这个俱乐部基本与升降级故事无缘。在阿森纳历史上,只有1904年以乙级联赛第四名成绩升级,算是给球迷带来了一点升级的喜悦,可此后百年,阿森纳再也没有重复类似的故事,这既是枪手球迷自豪之处,也是多血质球迷认为阿森纳“枯燥乏味”的原因之一。

  英格兰足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重新进入正常操作,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诺里斯功成名就的时期,他在1918年获选成为富勒姆区保守党议员,同时这个爱国富绅鼓励本地区的年轻人为国效力,甚至不惜个人利益,让自己的两个儿子,以及阿森纳和富勒姆两个足球俱乐部的年轻人也投身战事之中。一战之后,诺里斯被英王册封为爵士,此后人们都必须尊称他为“Sir″。

  英格兰足总要把英甲球队数量由20支扩充到22支,所以在1914—15赛季排名英甲最后两名的切尔西和托特纳姆热刺对自己的顶级联赛地位并不着急,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新增加的两个名额,将由英乙排名前四位的球队通过附加赛方式决出。没想到就在诺里斯早就瞄准了这个英甲名额,他相信只有通过压制此时仍是北伦敦最受欢迎的热刺,阿森纳才有更大的发展契机,而且出身市井的他只在乎自己能否达成目的,根本不理会他人的说辞。

  当时英格兰足总主席约翰·麦肯纳是诺里斯的多年好友。麦肯纳是一个虔诚的英国国教徒,诺里斯利用自己在伦敦极广的关系,在担任富勒姆主席期间,就把麦肯纳介绍给坎特伯雷大主教,从此麦肯纳对诺里斯言听计从,使得诺里斯在收购阿森纳、北迁阿森纳等重大决定上得到了足总一贯的支持。阿森纳从诺里斯时代,便是和足总关系最紧密的俱乐部之一,这种关系延续了一个世纪,此后阿森纳主席彼得·希尔-伍德和副主席大卫·戴恩先后担任英格兰足总执行委员会委员,英足总做出的所有决定都要得到他们的支持。

  于是在决定哪些俱乐部能保住英甲身份时,英足总做出了让足总执委们投票,而不是让英乙球队打附加赛的决定。麦肯纳说因为战事耽误了英格兰足球发展,让各队临时仓促组队比赛并非上策,一群绅士君子进行投票是最恰当的。他自己就不是一个君子,更何况他的朋友诺里斯正是最擅长对付君子的人。

  有了麦肯纳的事事默许,诺里斯更加放肆无忌,他利用各种手腕将英格兰足总的执委们一个一个拉拢过来,要求他们暗自承诺同意阿森纳升级。虽然后来的足球历史学者们找到各种蛛丝马迹,认为诺里斯是在“贿选”,包括他私下赠送了麦肯纳一幢别墅,可这些说法都缺乏证据,而当时英格兰足球界对托特纳姆热刺的反感是共同的——热刺一直是个犹太人足球俱乐部,从创立早期开始,俱乐部所有权和经营权始终被犹太人控制着,连他们选用的球衣主色,都和以红蓝两色为主的其它英格兰足球俱乐部不同,热刺选择的是白色。

  诺里斯虽然手段狠辣,可他利用了社会公众的排犹心理,而且还把另一个伦敦城的敌人切尔西拉到了自己的阵营当中,保证切尔西的英甲位置不受影响。诺里斯这样做,也反映出了他精明之处,因为切尔西在1914—15赛季之所以排名倒数第二,跟曼联和利物浦进行幕后交易有关,所以切尔西是公认的受害者。诺里斯拉一派打一派的狡猾方案,让他避免了树立更多敌人,同时其它俱乐部也都默许足总给“那些富有的犹太人”一些惩戒。

  在诺里斯运筹帷幄两个月后,英格兰足总最终对升降级问题的讨论令人震惊:主席麦肯纳在会议上先声夺人,直接提出应该把阿森纳纳入升级球队之中,理由是“阿森纳对英国足球发展的突出贡献”以及阿森纳比1901年成立的托特纳姆热刺历史长15年!这两条理由并没有多少说服力,可是主席的威势极高,与会者大多受了诺里斯影响,除了热刺代表外,并没有太多反对声音。

  随后就是关于决定升降级球队的投票,结果让完全蒙在鼓里的热刺球迷们大为震惊:足总执委们以18票对8票的结果,通过了阿森纳升级、热刺降级、切尔西保级的结果!

  北伦敦七姐妹大街上,东北端的热刺和西南端的阿森纳,从此成为了不共戴天的一对死敌。

  此后85年,只要这两支球队在任何比赛中遭逢,场面都会极其紧张,球迷之间的打斗场面成为了北伦敦司空见惯的场面。1928年,升级之后热刺在英甲陷入保级困境,同样在保级泥潭中挣扎的还有曼联和朴茨矛斯,而此时在查普曼调教下已经成为英国劲旅的阿森纳,和热刺比赛时倾尽全力,可是对待另外两支保级球队却只派上4个主力对付,舆论一片哗然。这时的英格兰足总主席已经换人,诺里斯失去了高层眷顾,被足总勒令终身禁止参与足球俱乐部管理。他虽然仍然是阿森纳主席,却被剥夺了管理俱乐部的乐趣。也有人分析,正因为凡事无比亲力亲为的诺里斯干预,查普曼才获得了俱乐部内至高无上的权力,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构筑起了英国职业足球史上第一个王朝球队。

  1934年,诺里斯和查普曼同一年逝世,老板亡于风烛残年,名帅则是英年早逝。

  在海布里的阿森纳俱乐部大堂正中位置,有一尊赫伯特·查普曼的半身铜像。每个比赛日,旺热、托尼·亚当斯、维埃拉、博格坎普和亨利这些名满天下的枪手们都要逐一从查普曼身前走过。精研过阿森纳队史的荷兰人博格坎普说:“每次我经过这尊铜像时,总会有些胆怯,他那双眼睛似乎能看到我心里的一切。”

  查普曼辞世时,博格坎普的父亲都没有出生,可这位枪手之父的影响力,能够跨越时空,直到今天仍在刺激着阿森纳不断前进。阿森纳副主席戴恩说他的朋友旺热“可能比查普曼还伟大”,可是法国人却从不敢和查普曼比肩,“因为他是开创阿森纳历史的人”。

  查普曼有多伟大?令邻近的地铁站以阿森纳命名、变更俱乐部名称、给球员球衣背后写上号码,以便让球员相互间以及球迷辨认,都是一些划时代的创举,不过这属于一个manager经营的范围,查普曼最伟大之处,是他建立起了英国足球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时代:二十世纪30年代的阿森纳,是第一支一统英国国内赛场的雄师。

  查普曼最伟大之处,在于他是一个战术大师,他创造了现代足球历史上里程碑式的WM打法,强化边路进攻的重要性,也为阿森纳培养出了巴斯廷这样一位历史性的边锋。这个约克郡人是现代足球历史上第一个改变足球训练方式的人,他在阿森纳训练中开始采用小场地局域配合训练,针对边锋和内锋进攻配合,组织专门性的边锋内切和传球训练。查普曼有一套自己的足球理论,他强调充分利用足球场地的空间,“在每一块草皮上掀起战争”。这些革命性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阿森纳的成功打下了无比扎实的基础。

  1930年 查普曼夺取了阿森纳历史上第一个冠军:足总杯冠军。也许正是因为这位名帅的成功开端,阿森纳至今保持着夺取足总杯冠军次数最多的成绩,截至2003年共9度折桂。即便是没有冠军头衔的赛季,例如1932年,阿森纳也是联赛和足总杯的双料亚军。

  这位名帅平素沉默寡言,身体也不是十分健康。在他担任阿森纳主教练的最后一年,查普曼又做出了一项大胆改革,将枪手纯红队服改成了红衣白袖的队服,让这支球队和其它很多纯红队服的球队区分了开了,至今阿森纳仍保持这种红衣白袖主队服的传统。

  当时的阿森纳汇聚了英国最好的一批球员,可是因为英格兰足总不承认国际足联,拒绝参加国际足联组织的世界杯,这匹绿茵天才失去了在世界杯流下美名的机会。阿历克斯·詹姆斯,泰德·德雷克、克利弗·巴斯廷、大卫·杰克、埃迪·哈普古的和乔治·梅尔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边路奇才巴斯廷,擅长带球、速度飞快。泰德·德雷克创下了单一赛季联赛进球42个和单场进球7个的阿森纳俱乐部纪录,至今仍无人能破。

  二战打乱了整个世界足球,阿森纳也不能幸免。战争期间,阿森纳共有9名球员战场丧生,王朝时代宣告结束。战争过后,巴斯廷回到球场上,继续带领枪手奋战。1947年担任主教练的托姆·维特泰克又整合出了一支实力坚强的阿森纳,在1947—48赛季和1952—52赛季两度夺冠,并问鼎了1950年的足总杯。

  阿森纳的没落,在60年代体现了出来。整个60年代,除了两次在联赛杯决赛中的失意外,阿森纳跟任何冠军都隔得很有,有几个赛季还在为保级而战。此时的热刺却如日中天,在名帅尼克劳斯带领下,他们在1961年成为了英格兰足球史上第一支夺取联赛冠军和足总杯冠军双冠王的球队。

  俱乐部的转机出现在1966年,贝尔蒂·梅被任命为主教练,阿森纳从此也赢得了“杯赛专家”的称号。1970年,阿森纳第一次获得欧洲足球赛事冠军,1970年欧洲足球博览会杯。这项锦标后来被纳入到欧足联统一管理范畴下,便是今天的欧洲联盟杯,阿森纳的国际影响本来就不小,这个联盟杯使枪手的名称进一步得以传播。

  1970—71赛季,阿森纳完成了和热刺一样的联赛足总杯双冠王成绩,而且两项锦标的夺取都十分惊险:联赛最后一轮枪手在白鹿巷打败热刺,杯赛更是在落后的情况下2比1击溃香克利的利物浦抡元。到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阿森纳更是在主教练特里·内尔的带领下。连续3次打进足总杯决赛,其中1979年3比2战胜曼联的比赛,最后5分钟被认为是足总杯历史上最扣人心弦的5分钟。

  尽管贝尔蒂·梅也曾被称为阿森纳“最伟大的教练”,可是他带领的这支球队是成绩高于实力,和同时代的热刺正好相反。两个近在咫尺的冤家,足球风格上已经泾渭分明:热刺强调地面配合,必须打得漂亮,胜负未必重要,有浓厚的唯美主义追求,选择的球员也都得是球场上的“艺术家”,所以这支球队在海外拥有众多拥趸,博格坎普幼年时就是热刺死忠球迷;阿森纳则把他们传统的枪手风格发扬光大,意志无比坚强,一切以胜负为目标,场面表现未必有美感,却绝对实用,标志性人物就是强硬的苏格兰人乔治·格拉汉姆,因此70年代的阿森纳虽然恢复了英国足球劲旅的地位,但并不能赢得更多球迷的支持。

  直到70年代末,枪手队伍中才出现一批划时代的人物。1980年他们进入了欧洲优胜者杯决赛,阵容当中既有斯泰普莱顿、帕特·莱斯和大卫·奥利莱这种传统英国球员,也有里克斯和利纳姆这种“艺术家”。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批球员当中出现了三位杰出教练人选:大卫·奥利莱至今保持着从1975年到1993年代表阿森纳558场联赛登场纪录,退役之后很快成为利兹联主教练,在2001年带领利兹联打进欧洲冠军杯四强,一时风头无两。2003年他开始担任阿斯顿维拉主教练后,第一个赛季的成绩也相当出色。

  利纳姆被认为是阿森纳历史上脚法最出众的球星,他的金左脚享誉欧洲。90年代利纳姆开始担任阿森纳青训总监,被认为是可以与曼联的埃里克·哈里森相提并论的最佳青训教练;帕特·莱斯则是旺热的首席助手,旺热称他为“一个彻底的枪手”。

  1982年,76岁的阿森纳主席丹尼斯·希尔-伍德逝世,他担任了22年阿森纳主席,俱乐部的稳定和他直接相关。接任这个位置的,是丹尼斯的儿子彼得·希尔-伍德,截至2004年,彼得在位时间也是22年,而且就在他担任主席的第22年,年近八旬的彼得领导俱乐部开始正式启动阿什伯顿新球场机会,为阿森纳的未来发展开辟新空间。

  1986年,枪手走到了俱乐部成立的第一百个年头,乔治·格拉汉姆的上任,又把阿森纳带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格拉汉姆高度重视防守,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整顿后防,奥利莱是格拉汉姆的后防中坚,但格拉汉姆最重视的是一个未满20岁的小伙子,并且很快任命这个少年为队长,此人就是阿森纳历史上最伟大的队长,托尼·亚当斯。

  尽管8年后,格拉汉姆因为受贿而名誉扫地,亚当斯的职业生涯则一直延续到了旺热的两个双冠王时代,但这两个阿森纳的传奇人物却始终是捆绑在一块的。格拉汉姆建立了阿森纳伟大的“后防五老”传统,他顽固而强硬的“1比0主义” 始终被敌对球迷唾骂,甚至戏称格拉汉姆时代的海布里(Highbury)是“图书馆”Library——因为比赛乏味枯燥、现场球迷了无兴趣,而且枪手过度重视身体对抗,作风勇猛到了粗野的地步,也被批评者所诟病,然而格拉汉姆的成绩无可非议,亚当斯的领袖风范无可比拟。

  1986年阿森纳夺取了联赛杯,不过这个冠军对俱乐部百年华诞的庆祝意味并不浓。1988年,格拉汉姆从莱斯特城买来前锋阿兰·史密斯,阿森纳的锋线大为强化,这一年他还得到了迪克逊和温特伯恩一左一右两个边后卫,加上后来加盟的史蒂夫·鲍尔德和门将大卫·西曼,以及队长托尼·亚当斯,这便是英国足球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条防线,“后防五老”之称,是在格拉汉姆下野后才被加上的,这条防线一直延续到了2002年旺热的双冠王时代,其中鲍尔德1999年离队、温特伯恩2001年离队、迪克逊2002年离队、亚当斯2002年退役、西曼2003年离队,“五老”离队的平均年龄为37岁,在他们离队时,都保持了极高的竞技水准。

  亚当斯那宽阔的肩膀、高昂的头颅,永远都将成为阿森纳枪手不屈的象征。他是一个地道的伦敦人,由阿森纳青训体系培养成长。17岁时,亚当斯便进入了阿森纳一队,并且很快成为了主力中卫。

  2002年秋天,奥利莱和我谈到过17岁时的亚当斯,充满了激赏。“那是托尼第一次参加一队训练,”爱尔兰人笑道,“大家练了差不多一个小时,都比较累了,在场边休息,这时这个小子走了过来,他当时还很瘦,不过肩膀已经很宽。他走到我们身边,眼光不屑地喊了声:‘兄弟们,别偷懒了,接着练啊!’他嗓门特别大,而那股气势更加逼人。我们面面相觑,根本不知道这家伙是从哪里钻出来的,可他就有那种奇怪的魅力,不由得你不跟他保持一致。”

  亚当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领袖风范,他秉承了英国足球最为珍视的斗士精神,永不言弃、永不罢休,这种顽强的风骨和一往无前的斗志,使他成为了阿森纳的脊梁。贝克汉姆在他的自传里,也提到了1998年世界杯英格兰和阿根廷那场世纪大战前,队长亚当斯是如何鼓舞士气的:

  “我们当时都很紧张,可是就在比赛开始前5分钟,托尼那像闷雷一般的声音在更衣室里炸开了:‘兄弟们,英格兰是不可战胜的,大家玩命吧!’我从来不知道一个人的声音,能具有如此的感染力,我只觉得满腔热血都在沸腾,这种时候,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我们前进!”

  那是一场改变贝克汉姆命运的比赛,他愚蠢的红牌将英格兰队陷于极为不利的境地,最终被点球淘汰。贝克汉姆清楚地记得,队长亚当斯第一个走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跟他说:“大卫,这不是你的责任,你是一个优秀球员,也是一个很好的人。”

  这就是托尼·亚当斯,一个真正的男人。

  年少出名的亚当斯,也遭遇过生活的低潮。他善饮好酒,结交又极广,盛名之下,生活也变得杂乱无章。1990年圣诞节,他因为酒后驾车发生车祸被拘禁4个月,这时伦敦小报大肆报道亚当斯酗酒和赌博的丑闻,一时间,阿森纳队长成为了一个典型的问题球员。

  真正的英雄,就是那种敢于直面自己的过去,敢于改过自新的人。经过几年蹉跎,亚当斯从1995年开始戒酒,寻找新的生活方式。他在1996年出版了极为大胆的《瘾君子》(The Addicted)自传,这是英国足球历史上最著名的球员自传。随后旺热入主海布里,和队长亚当斯很快就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关系。旺热支持亚当斯的新生活方式,同时旺热推荐的健康清醒生活态度,也让亚当斯获得了职业动力,亚当斯承认,没有旺热,他不可能把自己竞技水准维持到2002年,当时他已经36岁了。2002年的双冠王赛季结束后,亚当斯挂冠而去,在伦敦大学学习体育心理,为未来的教练职业做准备,这时的亚当斯,不再是那个酗酒豪赌的轻狂少年,而是一个标准的好男人。老友迪克逊在2002年夏天在《泰晤士报》上读到亚当斯写的一首诗后,都对他发生的巨大变化而吃惊。

  亚当斯19年枪手生涯筚路蓝缕,但他的国家队成就却不及俱乐部。80年代末,英格兰国家队有布彻这样的超级后卫,亚当斯只能充当替补;90年代初,当他成为主力中卫后,英格兰国家队成绩又不佳,直到1996年欧洲杯和1998年世界杯,亚当斯才在国家队发挥出了真正的铁中卫水准。1999年基冈成为主教练后,任命自己在纽卡斯尔联队信赖的大将阿兰·希勒为队长,此举遭到了许多球员的反对,因为沉默寡言、球场表现自私的希勒,作为队长的影响力完全不及热情澎湃的亚当斯,亚当斯也对基冈的决定相当不满,逐渐淡出国家队。

  2004年初,亚当斯到丙级球队韦康比出任主教练,迈出了职业教练生涯的第一步。正如所有红魔球迷都希望罗伊·基恩能成为弗格森接班人一样,所有枪手球迷,也都希望有朝一日亚当斯能接过旺热的班。

  格拉汉姆很快就给海布里带来了联赛冠军,1989年圣诞节一过,阿森纳便开始领先,但始终拉不开利物浦,此时的利物浦仍然是英格兰国内联赛的班霸。当联赛进行到最后一轮时,阿森纳落后利物浦3分,净胜球较对手少4个,而阿森纳最后一轮的对手正好是利物浦。在最后一轮最关键的对决里,格拉汉姆和亚当斯激起全队无穷斗志,阿森纳2比0力克劲敌,在两队积分相同、净胜球相同的情况下,凭借进球数更多的微弱优势夺取了联赛冠军,如此微弱的冠军优势,在英国足球历史上是空前的,亚当斯骄傲地说:“这样的胜利,只有枪手才能够做到。”

  1990—91赛季,阿森纳再度创造神话,联赛仅负1场,进74球失18球夺冠。1992年,阿森纳以250万英镑从水晶宫买下传奇射手伊恩·赖特,在他的第一个强手赛季里,赖特便打进了26个球。此时阿兰·史密斯已经年龄老化,赖特便成为了阿森纳前场的唯一得分威胁,“后防五老”滴水不漏,赖特在锋线上总能觅得杀机,这种“1比0主义”得球风自然令对手极其恼火。1994年,阿森纳在欧洲优胜者杯决赛中打败意大利帕尔马,这是俱乐部的第二个欧洲锦标。格拉汉姆执教枪手8年,收藏了5个奖杯。

  1994—95赛季是阿森纳最糟糕的一年,格拉汉姆本憧憬着更大成就,却因为买卖球员受贿25万英镑而名誉扫地,董事局在1995年2月迫于巨大的舆论压力将其解雇,英足总随即决定停止格拉汉姆执教资格一年。一年后格拉汉姆在利兹联重执教鞭,1999年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韪,入主白鹿巷,但他再也无法取得在阿森纳的辉煌。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22:49:25 | 只看该作者
(9)改造兵工厂的法国人

    2004年4月25日,阿尔塞纳·旺热坐在白鹿巷球场场边,他的阿森纳正在争取以不败战绩稳定英超冠军。

  比赛开始不到3分钟,热刺进攻,球吊进禁区,被杜尔顶了一下,亨利在禁区边沿拿球,他立即快速带球狂奔,横向盘过热刺队长雷德克纳普后,迅速突过中场,这时博格坎普已经从他右侧插上。亨利带球40米后,轻巧地把球往左路分出,博格坎普得球后,立即用左脚轻轻地搓向热刺禁区中路,球正好绕开疯狂扑抢的热刺中卫,此时中路跟进的维埃拉轻松得分。

  很难用语言来描述这个进球的精致,观众能从这3个枪手的移动中感觉到诗歌般的节奏,那种足球的美感由不同国别和肤色的人在连续的移动中创造了出来:法国人、荷兰人和法国人。他们将各自的技巧和身体特点揉合成了一个整体,足球是那根将他们串起来的链条。

  他用了最短的时间改变一切。阿森纳在历史上曾是一支强硬、绝不妥协但单调乏味的足球队,一代一代枪手延续着这种足球传统,球员和观众也都接受了这种足球传统,这是他们生存的基础。在90年代,苏格兰人乔治·格拉汉姆更将枪手的传统足球风格进一步强化,那是一种贝利永远不会踢也永远不会赞扬的足球风格,那是一种和艺术足球截然相反的足球风格,如果用“任务足球”来形容或许更恰当。

  90年代中期,阿森纳战绩彪炳,可他们是整个欧洲都痛恨的一支球队,连阿森纳球迷都对这支“1比0”球队感到绝望。然而旺热主导的第一次训练后,只有3周时间,阿森纳就开始变成地面配合进攻,这恐怕是枪手有史以来第一次采用欧洲大陆足球的进攻方式。旺热逐渐改变了阿森纳的一切,将他在法国足球试验和研究了25年的果实,变成了让阿森纳人人受用的足球新知识。

  他签下了一些新外援,让阿森纳在英超的对手感到无法抵挡的新外援,并且让这些球员改变位置,在新位置上释放出更大能量;他改变了老的阿森纳球员那种饮食、酗酒和睡眠的习惯;他改革了训练程序,给俱乐部带来了一个现代化的训练基地。所有这些都让阿森纳在球场上的竞技水准得到提升,枯燥的枪手变成了一支充满进攻激情的球队。旺热只用了不到2年时间给阿森纳带来了“双冠王”,随后几年他深化自己的改革,他的一些创举,影响到了英超中每一个俱乐部的运转方式,在2002年夏天,旺热又拿下了第二个“双冠王”,2年过后,他更创下了一支球队从赛季开始便以不败战绩夺取联赛冠军的骇人纪录。毫无疑问,旺热是过去十年对英格兰足球影响最大的人。

  假如有朝一日他离开英格兰,人们永远都会记住他在伦敦完成了别人难以想象的任务,这也正是女王为什么要在自己2003年生日的客人名单上添加上旺热,并且在这一天授予旺热帝国勋章的原因,使旺热成为了一个拥有英帝国勋章和法国荣誉军团勋章的人。他让一些中立球迷都翘首等待着阿森纳的比赛,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他让枪手变得可爱了。

  2004年的夏天,旺热带领的阿森纳以不败成绩夺冠,他已经完全战胜了在一年前自我崩溃的心魔,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旺热的成就,要较70年前的赫伯特·查普曼还伟大。如今的旺热和他的枪手,只剩下欧洲冠军杯一座堡垒需要攻克了。

  在足球的发源地,跨海而来的旺热变成了一个本地人。

  旺热1949年10月出生于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的杜特伦海姆,法德边境上一个村庄。父亲在斯特拉斯堡经营汽车零配件生意,还经营着村子里的酒吧兼餐馆。10岁左右,旺热才开始踢球,通常都是球队的战术组织者,“他能以很平静的方式让大家都按照他的想法踢球”。16岁时,旺热进入了杜特伦海姆一队,20岁才进入地区高一级球队穆特齐格队,后来代表这支球队参加了法国丙级联赛。

  球员时代的旺热就在不停地攫取足球知识,他同时还是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学生,后来他入选了斯特拉斯堡大学生队,并且在1975年成为法国大学生队成员。1973年夏天,旺热加盟了另一支球队,穆尔豪斯,这是一个半职业俱乐部,属于法国乙级联赛。每周3次训练,旺热得坐火车从100公里外的斯特拉斯堡赶到穆尔豪斯,在火车上,旺热结识了斯特拉斯堡最著名的教头保罗·弗朗茨。弗朗茨的科学足球理论帮助旺热形成了自己的足球思想,同时弗朗茨对球员严格的饮食、生活作息要求,也渗透到了旺热的脑海里,为他后来的教练风格奠定了基础。

  1979年,斯特拉斯堡主教练格雷斯是弗朗茨的学生,他把旺热从沃班带到了这个法甲当红俱乐部。这一年旺热28岁,名为球员,实际上是预备队助理教练。

  在斯特拉斯堡踢球期间,旺热就考取了教练证书,32岁时成为了斯特拉斯堡预备队教练。旺热有位名叫让-马克·古伊鲁的朋友,曾在穆尔豪斯一道踢球,古伊鲁现在是比利时贝弗伦俱乐部老板,他退役后对当教练并不感兴趣,可对旺热极为欣赏。古伊鲁在1983年成为了法国南部戛纳俱乐部主教练,便邀请旺热成为了他的助手。1984年法甲南希俱乐部邀请旺热成为主教练,古伊鲁大度放行。旺热并不是南希俱乐部的首选,只是这个俱乐部财政问题严重,前来和旺热联系的人,名字就叫阿尔多·普拉蒂尼——米歇尔·普拉蒂尼的父亲。

  从这个弱小俱乐部开始,旺热逐渐形成了廉价购入无名球员,然后将这些人培育成才的教练风格,同时他在训练中大量安排对抗赛,提高了训练的对抗程度和趣味性。他重视体能训练,让南希成为了法甲体能最出色的球队,同时旺热将他对营养学的研究付诸现实,球队餐厅里再也看不到布丁和零食,生蔬菜和微微煮热的蔬菜特别多。在对球员使用时,旺热不拘一格,决不会在一个位置上限制住球员。

  1986—87赛季,深陷经济危机的南希卖掉了大部分球员,旺热担任主教练期间,第一次遭遇降级,不过摩纳哥早就看中了他。

  旺热总是幸运的。在南希最后一个赛季尚未过半时,摩纳哥已经在和他商量下赛季了,旺热知道他未来职位将是摩纳哥主教练,因此可以未雨绸缪。在南希期间,旺热发现AC米兰的英格兰前锋海特利无用武之地,于是说服摩纳哥将其购入,这个赛季尚未结束,他得知热刺愿意让霍德尔自由转会,而且巴黎圣日尔曼极有可能签下这个英格兰最佳中场,于是就在霍德尔和圣日尔曼签约前几个小时,旺热网罗住了霍德尔,算是报了巴黎人不断从南希挖角之仇。

  旺热在摩纳哥第一年就取得了成功,夺取法甲冠军。他把霍德尔培养成球队核心,但从1988—89赛季开始,马赛法甲五连冠,两度进入冠军杯决赛。1986年巨富兼政客塔皮成为马赛主席,马赛很快从摩纳哥挖走了几位名将。旺热开始启用非洲前锋维阿,1991年《法国足球》评选十大非洲球星时,摩纳哥占据三席,维阿后来成为第一个获选世界足球先生和欧洲足球先生的非洲人,他将世界足球先生的荣誉献给了恩师旺热。尽管旺热能挖掘新人,也善于培养新人,可摩纳哥财力仍无法抗衡马赛这等欧洲豪门。旺热后来只能尽可能多地挖掘新人,他先后让17岁的珀蒂、18岁的图拉姆和17岁的亨利进入摩纳哥主力阵容,从斯特拉斯堡买来22岁的德约卡夫,他在摩纳哥的最后一个赛季,又买来了出生于阿根廷的17岁少年特雷泽盖。

  旺热从来没有公开谈论过塔皮的劣迹,但塔皮贿赂对方球员,却是他职业生涯最大的伤痛。1994—95赛季,摩纳哥开局糟糕,旺热被解雇。这是他职业生涯当中第一次被解雇。

  怀着塔皮之恨,旺热远走日本担任名古屋鲸八俱乐部主教练,半年时间就把这支J联赛最弱球队改造成亚军球队。旺热十分喜爱在日本的生活,可是一年之后,他就怀念起了风云激荡的欧洲足坛,这是许多欧洲俱乐部都在向他招手,其中包括阿森纳副主席大卫·戴恩。

  旺热在摩纳哥成名后,戴恩曾邀请他到海布里去看过一次比赛。戴恩在法国南部有一座度假别墅和两艘游艇,因此经常能和旺热见面,这个极其精明的现代足球商人始终密切关注着旺热的职业发展,所以在戴恩代表阿森纳正式和旺热接触时,旺热已经把戴恩当成是“老朋友”了。

  戴恩发出的第一封邀请函,在旺热正式进入海布里之前一年,被心力交瘁的旺热谢绝。一年后,就在阿森纳解雇里奥奇之前,戴恩成功说服了董事局礼聘旺热。

  旺热尽最大努力,说服名古屋解除和他的合同,不过此时英超新赛季已然开始。1996年8月,阿尔塞纳·旺热这个名字在北伦敦什么意思都没有,《伦敦标准晚报》的头条标题是“阿尔塞纳?谁?”

  阿森纳得到了一个除了足球就没有其他生活的人,旺热在伦敦马上就变成了一个隐士,一住进在托特里奇的新家,他就买来了一个大屏幕的投影电视机,每个晚上这个电视屏幕上的足球比赛都不会中断。

  阿森纳俱乐部内对他的怀疑者很多,例如队长亚当斯。

  “我当时有一种感觉,”亚当斯回忆道,“这个旺热他*的是谁?他可不是一个在英国足球得到证明的教练,他不是阿历克斯·弗格森,他不是乔治·格拉汉姆……他谁都不是。”

  亚当斯马上意识到了旺热不是他所熟悉的格拉汉姆,这也正是阿森纳聘请旺热的原因。格拉汉姆带领阿森纳的最高成就是在1989年夺取英甲冠军,当时的阿森纳完全是一支青年军。成功过早,让这支球队的核心球员失去了自控能力。不过就在旺热入主之前,亚当斯和默森都开始整理自己的生活,旺热的任务,则是让这个古老的俱乐部重新走上正轨。他首先要让球员们改掉酗酒和暴饮暴食的劣习。

  此时的亚当斯已经完全戒酒,可他跟旺热早期的交流中,仍然那酗酒这个话题来捉弄新教头。

  “我对他说过:‘阿尔塞纳,把兄弟们带出去逛逛吧?’”亚当斯回忆说,“他会回答道:‘好啊,咱们去训练营。’我接着说:‘开玩笑,什么训练营,我们到西班牙海滩上去,醉醺醺地过5天假日。’他有点目瞪口呆:‘不!不行!我们只能去训练营。’然后我告诉他:‘我们应该去打打高尔夫,连喝几天酒,然后到处闲逛,然后到处找架打。’他的回答就更有趣了:‘这不可思议!你们难道就是这样生活的?’我告诉他:‘是啊,我们比赛一完就出去喝酒,到星期一回来训练时,个个都是醉醺醺的。’他的眼珠仿佛要蹦了出来,严肃地对我说:‘我无法相信你说的一切。这样子,你只发挥了自己最多70%的能力。你到现在还能进入一队,简直让我觉得可笑。’”

  “格拉汉姆在任时,阿森纳的一切都是由赢球决定的,”另一位“后防五老”成员鲍尔德回忆道:“如果我们不能取得比赛胜利,那么阿森纳的球就一钱不值。一个赛季要在海布里看这样的球队打上20场比赛,球迷的反应当然会越来越冷淡。我们那时踢的足球确实太无趣了。”

  亚当斯也承认,当格拉汉姆刚上任时,他手中有一批才华横溢的年轻球员,不过这支球队在1992年和1993年走到顶点,此后阿森纳没有出过第二拨同样优秀的球员。到了1995年,亚当斯处于职业生涯的最低潮,阿森纳内部有了军心涣散的迹象,不少主力球员都在考虑改投他队,枪手似乎也到了崩溃的时候。

  这是阿森纳历史上非常危险的阶段,“我们完全可能变得和衰落的热刺一样,”迪克逊承认,“现在许多人看来阿森纳和曼联的连年争霸是很自然的事情,其实并非如此,这并不是自然发生的事,而是因为旺热的到来。”

  旺热在这里终于把他足球百科全书般的渊博知识派上用武之地。旺热感觉自己终于回到了足球的故乡,他热爱这份新工作,他也为这份新工作做了长久的准备。许多他在阿森纳进行的改造,实际上在他担任南锡队主教练时就开始了。阿森纳是一个古老的俱乐部,有着漫长的传统,旺热知道他不能在一夜间改变一切,尤其是以他这个外国人的敏感身份,因此旺热在阿森纳采取的是渐进式的革命。上任伊始,他就向队员们保证,有许多球队习惯将会保留下去。他的第一个决定就是维持目前的阵容,特别是 “后防五老”。

  在他执教的第一个赛季临近结束时,旺热从巴黎圣日尔曼挖来了一个17岁的法国少年,尼科拉斯·阿内尔卡。当时巴黎圣日尔曼主教练是旺热的老友霍利尔,因此许多人都认为霍利尔出于旧情,没有认真追求旺热挖圣日尔曼墙脚的举动,这笔交易只花了旺热50万英镑。

  旺热的第二个阿森纳赛季开始时,他的麾下又多出了两位法国人,都是从他的老东家摩纳哥挖来的:中场工兵格里曼迪和他亲手培养出来的后腰珀蒂。旺热还将自己选材范围扩大到了非洲地区,这时他的徒弟维阿盼望着旺热能再度把他召至麾下,可旺热觉得维阿身价已经太高,婉言谢绝。

  越来越多的法国朋友来伦敦看他,尤其是在戛纳共事过的古伊鲁的来访,对旺热有着现实作用。古伊鲁和旺热签了一份协议,答应为阿森纳培养年轻人才。后来古伊鲁在非洲开设的训练营,就直接为旺热输送了杜尔这样的优秀人才,杜尔在阿森纳2003—04赛季不败夺冠过程中,是球队不可或缺的主力中卫。

  旺热在海布里的改革,被认为是英国足球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其实他做出的许多调整,未必都是原创性的。这个法国人推行的许多训练方法,在欧洲大陆已经风行数年,甚至在英国其他的运动领域,例如职业橄榄球和田径,都已经采用了这些以运动生理学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方式。

  旺热“新政”的执行力度有多强,在不同球员眼中有不同看法。西曼在他的自传《稳健双手》里提到:“他告诉我们说:‘这就是我训练和比赛的方式,我希望你们按我要求的方式改变饮食习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第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发生在旺热带领大家做的伸展运动。旺热在训练和比赛结束后,常常会带领大家一道做伸展运动。在比赛前,他要求大家把身体的每一块肌肉热身到位,把球员赛前午餐准备得精细无比,让所有人对球场草皮和观众反应都有充足的心理准备。

  当旺热第一次来到阿森纳老训练场时,他对简陋的训练设施大为吃惊——阿森纳当时还和伦敦医学院共用一个训练基地,基地里连主教练的办公室都没有,球员的更衣室设施更业余得可怕。旺热当机立断,马上让全队坐大巴到5分钟外一个酒店里进行更衣,训练完了再回到这个酒店冲洗更衣进餐,直到新的科尔尼训练基地在3年后落成,阿森纳才离开了这个酒店。科尔尼训练基地,这个打上了深刻的旺热烙印的枪手核心地带,成了整个欧洲足球俱乐部训练基地的楷模,许多大牌俱乐部都到这里来取经,旺热用2300万英镑卖掉阿内尔卡的钱,一半用来建设新基地,另一半用来收购亨利,结果让阿森纳得到了又一次质的提升。

  为了保证球员的连续作战能力,营养习惯的改良是旺热“新政”的另一个范围。在日本执教期间,旺热发现日本球员的饮食习惯非常科学,他积累多年的营养学知识派不上用场。日本球员吃的多是煮熟的蔬菜、鱼肉和大米,这正是对职业球员最营养的饮食内容。

  “他决不会直接告诉你:‘吃这个,别吃那个。’”亚当斯说,“他从来没有用命令的口气管理球队,他只是把道理摆给大家看,再让大家看看科学方法的实效。”

  当然,“旺热菜谱”在英国足球圈里曾是一个笑话。《卫报》著名女记者安米·劳伦斯曾经多次跟随阿森纳飞到欧洲比赛,在飞机上她总是难以忍受旺热的饮食要求。“水煮的鸡肉,什么佐料都没有,然后再是一堆比这些肌肉更乏味的蔬菜。”

  旺热的饮食哲学是很简朴的:如果老吃猪肉,你踢球也会像头猪。他向球员们介绍糖份过多的坏处,在他的饮食黑名单上,猪肉、鸡蛋、薯条和薰豆都排在前列,这正是一个英国人传统的食谱。他大力推荐通心粉、蒸鱼、水煮鸡肉、生蔬菜和清水的好处,甚至连进食的顺序他都有仔细的排列方式。可是旺热从来不会坚持球员采用自己的方法,像温特伯恩在比赛前有吃熏肉和鸡蛋的习惯,旺热一直没有责怪过他。

  他还建议球员们吃些维生素和其他营养成分,以及各种肌酸,在比赛密度特别大,这些营养成分能帮助球员恢复体能。这种建议同样是让球员自愿选择的,像亚当斯从来就不采取这些方式,旺热也决不会多说一句。“他告诉我希望我成为最好的运动员,如果愿意就吃这些药,不要吃巧克力,要早点睡觉,”亚当斯笑道,“如此而已。我什么药片都不吃,他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

  不过还是有许多球员听从了旺热的建议,这也是阿森纳在1998年“双冠王”时期能保持充沛体能的原因之一。当阿森纳球员进入英格兰国家队后,他们将旺热的饮食、训练和营养要求告诉了其他国脚,于是许多俱乐部都开始传播这些新知识。弗格森表面上从不赞同旺热的这些思路,但他知道这个法国人并不简单,旺热调动了自己全部的知识和积累,让他的球队在每个细节上都能压倒对手。

  和他以往的教练生涯一样,旺热总是第一个到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开训练场的。旺热是拿着秒表来指挥正规训练的,就像一个田径教练。他减少了阿森纳的长跑项目,增加了更多冲刺跑和折返跑内容。

  让球员们不满的是,旺热安排的分组对练时间永远都是那么短,绝对不会超过10分钟。如果10分钟内双方打平,连“金球”都没有,直接罚点球决胜——旺热就想让球员们保持对对抗比赛的渴望,这样能使他们在比赛中兴趣更浓。所有的训练,包括冲刺跑,都是有球训练。守门员教练鲍勃·维尔森通常在场地另一边带守门员训练,要是旺热过来说一声:“鲍勃,还有2分钟。”那么他的意思非常明确:离下一个训练环节还有120秒。因此基翁会说:“所有的环节都被控制在秒数里,这是我见过的最科学的训练模式。”

  肌肉训练也是旺热强调的一个重点,他早年从恩师弗朗茨那里,学到了一整套肌肉训练的方法,这种训练方式能提高肌肉的伸缩能力,又不会对关节肌腱增加压力,从田径选手那边嫁接过来的训练方式,对足球同样有效。

  因此“新政”推行没多久时间,阿森纳球员就成为了英超最健康、身型也最健美的球队。在这支球队里根本看不到啤酒肚,从阿内尔卡到亨利,从亚当斯到坎贝尔,从皮雷斯到永贝里,旺热有一群身型和他一样标准的职业球员。更因为旺热的科学训练,阿森纳球员总能在关键时刻达到运动周期的高峰。从每个球员的肌体上,旺热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海布里革命。

  “你经常会感到吃惊,这个人来了阿森纳后,好像所作所为非常少,可他改变了一切。这正是他的力量所在。”退役后的亚当斯回想起那个改变了他一生的旺热。

  亚当斯并不认为这一切是偶然的,他知道旺热会犯错,可他最清楚旺热的力量。在旺热正式履新阿森纳主教练前一周,亚当斯对公众宣布了自己酗酒的事实。两个人在各自生命中特殊的时刻走到了一起。在球场外,亚当斯戒酒,开始念书,甚至开始写诗;在球场上,旺热帮助他解除了乔治·格拉汉姆的束缚,让他在球场上找回了自我表达的能力。其实,旺热让“后防五老”都从格拉汉姆那种铁血防守的约束中都释放了出来,让他们找回了足球原本的快乐,而不仅仅是胜者王败者寇的绝对功利主义。

  “阿尔塞纳老觉得格拉汉姆压抑了1991年夺取联赛冠军那支球队的个性,这是他和格拉汉姆执教思路的区别,我认为1991年那支球队和现在的阿森纳一样充满天赋。”亚当斯不偏不倚。

  格拉汉姆与旺热是两个彻底相反的教练。格拉汉姆要求权力集中在他一个人手里,而旺热更是一个自由主义者,给球员足够大空间去发掘自己的潜力。两个教练在赛前给球员做的准备也不同,格拉汉姆的赛前训话动辄一个小时,把各种信息拼命塞进球员们脑袋里,而旺热赛前的话语总是非常短,球员上场前总是非常轻松。旺热很少和球员讨论下一个对手该怎么打,他更关注是自己的队员如何做好比赛准备,在场上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足球思想。

  一个主教练要想成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购入实力高人一等的球员,可这在经济上需要付出高昂的转会费。旺热来到英国时,英超的竞技热潮还在上升,球员转会费不断上涨。在整构球队上,旺热也是幸运的。

  首先他从前任手中接过了一条最出色最稳定的后防线,其次他到英国时,正是一整批天住玲溢的法国球员成熟的时候,有几个就是他在摩纳哥培养成型的。在旺热初到伦敦时,霍利尔、蒂加纳等法国教练还没有登陆英国,所以即便旺热的阿森纳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竞买齐达内,他在法国足球界仍有一个庞大的选材基地。旺热又是一个精明的俱乐部管理者,年轻球员得到他的指点,水平进步一日千里,到这些球员离开阿森纳时,身价都大为增加——旺热卖掉阿内尔卡是2300万英镑,买进时只花了50万英镑。

  维埃拉在加盟阿森纳前效力AC米兰,因为打不上主力心情郁闷;珀蒂加盟前,已经下定决心要摆脱摩纳哥的足球环境了;阿内尔卡在加盟前,也对巴黎圣日尔曼十分不满;亨利在尤文图斯不开心;皮雷斯开始厌倦马赛……旺热紧密观察着转会市场的动态,他收购卡努和苏克,也都是找准了下手的时机。

  旺热愿意进行尝试,购买一些半成品球员,通过自己的调教把他们打磨成型。在他使用过的球员当中,有不少面孔逐渐消失,例如维阿的堂弟雷尔,法国前锋博阿·莫特,是旺热试验的另一个失败品,他后来旺热还租用日本球员稻本润一,用900万英镑买来的埃弗顿青年前锋杰弗斯,更被认为是旺热执教生涯看人花眼的一大败笔。成败起伏当中,旺热始终没有停止他寻找未来人才的工作。在伦敦科尔尼训练基地,总有一些年轻球员在参加阿森纳的试训,亚当斯说:“旺热每天都想找到足球圈子里金矿。”

  寻找青年才俊是一种加强球队实力的方式,让现有球员改变打法、改变位置,是旺热的另一种不同寻常的做法。执教南希时,他就开始了这种尝试。旺热相信自己的直觉,他并不认为球员的位置是不能变动的,他甚至让球员去主动寻找自己适合的位置。在他入主海布里的第一个赛季结束后,旺热从阿贾克斯购买快马奥维马斯,从摩纳哥买来珀蒂。在旺热执教摩纳哥时,珀蒂是左后卫,不过旺热让他改打中前卫,最后定位为后腰。奥维马斯从一个纯边锋,被改造成了左前卫。亨利一直以为自己只能打边锋,不过旺热把他放回到中锋位置上后,亨利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世界顶尖射手。

  位置的改变还有许多,像喀麦隆人劳伦从右中场变成右后卫,解决了阿森纳防线的革故鼎新问题,范布伦克霍斯特从左中场变成左后卫,小将杜尔从右中场变成右后卫,2003—04赛季又成为了中卫,而且表现极其出色。

  西曼在自传里说过:“很多教练并不是教导球员们在球场上该去做什么,而是在不断警告他们什么不该做,而旺热把自由发挥的空间还给了球员。”

  不过分约束队员的个人发挥,是旺热战术思想的重要部分,因此他在训练场和更衣室的讲话总是极为简短,因为旺热信守自己的足球哲学。“他说话有时候太短了,”助手莱斯笑道,“有好多主教练需要20分钟才能说清楚自己的要求,阿尔塞纳通常只需要10个单词。”

  他从来就不会过度要求队员对对手的关注,比赛前一天,旺热会拿一盘专门剪辑好的对手比赛录像带给大家看,但他并不要求所有人都来看录像,他更倾向于队员们忘掉对手是谁,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比赛。

  刚到阿森纳时,旺热对更衣室的一种现象感觉不可理解,他后来称之为“Party气氛”——阿森纳的更衣室总是充杂着喧闹的音乐,帕洛尔这时会扮小丑,演“探长克劳肖”的形象,因为新来的旺热和克劳肖很像;基翁会像个大猩猩那样捶胸顿足,鼓舞士气;助理教练莱斯也会大吼大叫来刺激队员们。旺热不喜欢这种热身模式,可他尊重阿森纳的传统,因此不会去干扰大家的习惯。每场比赛前他都会异常的冷静,和他在日本时一样淡定。他在摩纳哥的徒弟,比利时巨星希福2002年秋天来伦敦看旺热,当时正赶上阿森纳对罗马的冠军杯赛,赛前25分钟,旺热专门到看台上和希福聊了15分钟。“他是那样从容稳定,简直看不出马上就有一场生死大战要开始了。”希福说道。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经常可以在比赛前20分钟,15分钟,还能看到旺热在场边跟人聊天。2003年足总杯决赛前的15分钟,他完全都在和BBC名嘴布鲁金聊天。

  “球员们都知道这时该做些什么,”旺热解释道,“我不用在这个时候再冲到更衣室去给他们上课了。”

  跟在摩纳哥一样,旺热第一年大红大紫,随后几年却只能是第二球队——他在阿森纳处子赛季后的三年,都生活在曼联的阴影里。

  1999年夏天对阿森纳来说完全是灾难,先是阿内尔卡背信弃义投奔皇马,旺热收购来亨利后,始终无法给亨利找一个稳定的搭档,1999—2000赛季,阿森纳再度屈居亚军。2000年夏天,又有两员大将远走西班牙,珀蒂和奥维马斯,这笔交易旺热得回了2600万英镑,从经营角度来说,这是十分划算的买卖,不过随后的赛季,旺热必须让皮雷、维尔托德、劳伦和青年队上来的阿什利·科尔找到位置。阿森纳进入了又一个转型期,最终他们仍然取得了联赛亚军,却落后曼联18分。

  在欧洲赛场上,旺热更不顺利。由于海布里座位太少,阿森纳在1998—2000赛季把冠军杯主场迁到温布利,然而效果却并不好。阿森纳球员感觉不到主场气氛,而对手往往会因为这座球场伟大的传统而斗志昂扬。连续两个赛季,阿森纳在温布利的冠军杯命运,都无法摆脱小组赛被淘汰的结局。随后阿森纳在联盟杯进入了决赛,可是最后在点球决赛中,阿森纳再度败北。

  2000—01赛季的冠军杯赛略有起色,小组出线,可是在四分之一决赛中,阿森纳主场2比1战胜瓦伦西亚,客场0比1落败,因客场进球少被淘汰。

  2001—02赛季开始时,旺热手中仍只有1998年的双冠,被皇马和尤文图斯吸引的维埃拉萌生去意,旺热立即任命他为双队长之一,稳定住了军心。“后防五老”此时五去其二,旺热成功地从死敌热刺签下了自由身分的索尔·坎贝尔。联赛里阿森纳顺风顺水,以客场不败战绩夺冠,足总杯决赛中令人信服地战胜切尔西,可在冠军杯中,阿森纳在第二轮小组赛被淘汰,6个冠军杯客场只取得了1分。

  2002—03赛季的冠军杯,又是第二轮小组赛未出线;2003—04赛季的冠军杯,本是阿森纳最好的机会,可惜他们在四分之一决赛被同城冤家切尔西淘汰。

  2001年秋天,刚刚成为“爵士”的阿历克斯·弗格森宣布这将是他最后的赛季。“阿历克斯干得相当不错,”正在追逐第二个双冠王的旺热评价道,“不过他们那个俱乐部实在潜力太足,所以阿历克斯走后,曼联仍然会无比强大,不论谁来接替他的位置。他的退役,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轻松。曼联有足够的钱去买最好的教练,去买最好的球员,所以曼联的强盛会继续延续,他们的财务预算是我们的两倍以上,不过我并不嫉妒他们的财力,曼联和阿森纳的竞争关系让我乐在其中。”这就是典型的旺热,心理战中的旺热。

  在表面上看,旺热上面说的那段话是对弗格森和曼联的赞美,可就算是个不懂足球的人也能听出弦外之音,旺热明显地贬低了曼联的冠军价值,同时也能赢得许多人对他带领阿森纳孤军奋战挑战曼联的同情。

  当弗格森宣布要退休时,旺热将得到一统英超的最佳机会,然而这个机会始终没有出现,因为弗格森在2002年初又回心转意了。也许弗格森无法容忍旺热取代他的位置,也许弗格森的回心转意也让旺热如释重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对生死冤家是因为对方而存在并成功的。

  没有人知道这两个人关系究竟怎样,或许他俩自己都弄不清楚。从旺热踏足英格兰那一刻开始,他和弗格森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极为复杂的关系。两个人极少说话,旺热到老特拉福德去比赛时,从来不接受弗格森赛后共进一杯的邀请,他俩的接触无非是每个赛季两次比赛时例行公事般的两次握手。即便是握手时,两人也很少会看着对方的眼睛,但这也是一种十分特别的关系,因为两人之间的交流完全是通过媒体完成的。

  英国的传媒让弗格森和旺热的争斗成了英超一个固定的热门话题,因此也有人认为两大名帅之间的矛盾,只是媒体炒作的结果。可如果不是两个漩涡中主角乐意开口,媒体怎么会变成他俩交锋的战场?

  其中最有趣的部分,便是旺热从来不承认他和弗格森之间有任何私怨。有一次他被问道弗格森是不是特别讨厌他,旺热的回答是:“这并不重要,不会让我晚上失眠。”当阿森纳2002年初夏在老特拉福德夺取联赛冠军前,旺热还在强调:“我不认为在老特拉福德夺取联赛冠军有什么特殊意义。”

  他跟弗格森的敌对关系让人感兴趣,正是因为弗格森好斗的性格,让两人之间形成了长久的矛盾。这种矛盾起源于1997年的春天,当时旺热认为英格兰俱乐部整个赛季比赛太多,所以他觉得足总杯比赛在打平之后的重赛体制应该取消,弗格森开始向旺热刺出第一剑:

  “他对英国足球一无所知,”当时还不是爵士的弗格森说道,“他从日本来,现在他刚进入英国足球界,并且开始告诉英国足球的每个人应该如何组织足球比赛。我觉得他应该闭上嘴,紧紧地闭上嘴。”

  弗格森对旺热的第一次评论,便给两人关系划下了一条无法修补的裂痕,长期的斗争从此开始。旺热会评论一些跟曼联相关的事件,弗格森会随机做出反应,周而复始的循环斗争如是继续,即便有时候旺热完全是就事论事,可他的这些说法总会让弗格森不爽。

  旺热还说过,阿森纳要夺取联赛冠军,难度比曼联更大,因为在首都城市的阿森纳每个赛季要打太多的伦敦德比战。弗格森对旺热的这种观点感觉好笑:“说我们没有那么多德比要打,那么曼联和利兹联、曼联和利物浦以及曼联和博尔顿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难道这种俱乐部之间的仇恨比不上阿森纳和查尔顿之间的德比?”

  从意识到旺热这个对手的存在,弗格森就对法国人良好的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感到震惊。旺热正规大学毕业,能说多种语言,举手投足间都有着都市中产阶级的气质,尤其是他那种始终平静淡定、宠辱不惊的风度,和传统的英国足球教练形成了鲜明对比。弗格森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对各种酒类有着专家般的品味,不过他觉得这个像是大学教授的对手和自己太对立,这个家伙几乎不喝酒,尤其是不愿意在比赛后和自己共进一杯,在旺热面前,弗格森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在格拉斯哥码头干粗活的小工。

  “知识”弗格森在2003年春天这样说过,“他们都说他是一个知识丰富的人,对不对?他能说5种语言,可是我在球队里也有一个能说5种语言的人,这个家伙从象牙海岸来,现在才15岁。”

  个性上的完全对立,是两人间矛盾无法化解的原因。弗格森对待旺热的态度,看上去就像他完全讨厌旺热这个人。英格兰足球上百年的传统,似乎就被人在不到两年时间内颠覆了。过去70年,阿森纳成绩斐然,可从观赏性角度看,一直是英国足球最乏味的球队,然而旺热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让阿森纳变成了全欧洲进攻最赏心悦目的球队。

  和许多传统英国名帅一样,弗格森善于从心理上击垮对手,但旺热更年轻、更有活力,而且有着十足的异国情调。弗格森使用了各种手段去激怒旺热,然而旺热的回答总是出乎他意料。这是一场冰与火的战争。

  这种冰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冰,更像是一种干冰。或者他会用幽默的讥讽来还击,或者他会在轻描淡写中化解对方击出的利刺。

  最著名的一次对话发生在2002年的初夏,弗格森这个赛季显然追赶不上旺热的步伐了,“我们打的是英国联赛里最好的足球,”弗格森说道,“我们进球最多。”旺热对弗格森的评价让所有人发出了会心的微笑,法国人略微沉吟,然后微笑着说道:“每个人,都认为他的妻子是最美的。”

  这种类型的交锋总是从弗格森竭尽全力用言辞去刺激旺热开始,旺热这个天生沉默寡言,不爱争斗,而有充满自信的人,尽量用平缓的方式化解而结束。“他对我来说不是一个问题,”旺热在1997年11月就说过,“也许那些更敏感的人会受到他的影响,我了解他对足球的激情,要是我也能刺激到他的情绪,那也许不会是一件坏事。”

  2001年夏天,曼联在联赛中以领先阿森纳18分的巨大优势提前5轮夺冠,然而在夺冠这一刻弗格森特别生气,因为旺热并没有像其他主教练那样有风度地祝贺胜利者。在他当年秋天出版的自传里,弗格森又提起了这一段事,笔调颇有些伤感。“我只能接受这种事实:在老特拉福德和海布里之间,只有单向的欣赏和祝贺,他那种吹毛求疵的性格,并没有为他赢得其他教练的欣赏。”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22:49:53 | 只看该作者
(10)旺热的阿森纳基地

    当旺热一手栽培出来的阿内尔卡在2000年夏天,死活要离开海布里时,旺热的失望可以想像。不过这个法国人懂得如何从失败中找到前进的机会,在欧洲球员市场处于最高峰时,他用2300万英镑的价格将阿内尔卡卖给皇马,然后拿这笔转会费办了两件事。

   一是用其中1000万英镑从尤文图斯买来不受意大利人重用的亨利,二是再用1000万英镑为阿森纳兴建了一个全新的训练基地。

  沿着伦敦环城高速M4转,走到正北方向时,会要经过一个名叫切尔福德的小地方,从这里下高速,然后朝东边开上2英里,穿过安静富庶的汉普斯泰德区,再绕上两个弯,阿森纳的新训练基地科尔尼就在眼前。不过在最后一个弯道上不要走错路,因为在科尔尼有两个足球训练基地,一个名叫“大学训练基地”,是阿森纳的老训练基地,现在已经卖给英甲沃特福德俱乐部——又是旺热和俱乐部副主席戴恩的经营成绩,你的找当地人问路,才会知道“大学训练基地”旁边那个没有名字,隐藏在绿树之间的训练基地,就是阿森纳的大本营。

  十月的一个中午来到“枪手”核心地带,沿着一条林荫道往里走,除了树丛,根本看不到树丛后的球场和建筑物,随即出现的是一道铁门,门卫证实过来访者身份后才会放行,安全保密工作十分到位。穿过铁门后,先是一块大停车场,从停放的车辆来看,都是媒体和其他来访者的车,走过这片停车场,又是一个小型停车场,在停车场远端,是一幢造型奇怪的现代化建筑。这就是阿森纳的心脏。

  关于这座三层楼的基地大楼设计,有过许多传言,不过所有传言都认定,这个三角型配上一个小圆弧的建筑物是旺热参与设计的,用意据说是合理利用空间,多辟出一块室内训练场。曼联的卡林顿训练基地以两幢四平八稳的训练楼为核心,而阿森纳的科尔尼基地则大相径庭,果然是一对死敌。

  训练楼前的小停车场不允许拍照的,不过看到那些保时捷、美洲豹和奔驰跑车,你就能知道这些车的主人应该是谁了。进入到训练楼,才能知道为什么这里被称为英超最先进的训练基地。

  只有得到特别邀请的客人才能走过一个装饰简单的大厅,进入球员更衣室、健身房和治疗室区域,进入之前要做的事情就是脱掉你的鞋,换上统一的拖鞋。这是旺热在日本执教时学得的卫生经验,他不让来访者带来任何尘土和细菌,工作人员每天要6次打扫各条通道,保持其清洁。训练楼里各项设施和其他英超俱乐部都有区别,例如健身房里会安置许多直径超过1米的大橡胶球,索尔·坎贝尔正在体能教练指导下趴在大球上多方向运动,这是提高球员身体协调和平衡能力的一种训练模式;游泳馆里还有简单的潜水设施,旺热认为这能提高球员的心肺功能;室内球场旁边有一条塑胶跑道,据说是专门用来锻炼球员带球冲刺的,难怪阿森纳反击能力如此强劲。

  6块训练场分布在训练楼后防,只有停车场一角能看清楚前三片训练场,这只是给阿森纳的青训部“精英中心”使用的,一队和预备队使用更靠里面的球场,除非你爬上训练楼顶楼,否则根本看不见一队的训练。里面那三块球场,旺热全都是按照海布里球场的大小设定,草皮下方都有供暖设施,保证草皮一年四季嫩绿。在这种场地上训练,据说是阿森纳主场成绩骄人的原因,不过也有人认为,海布里球场面积比正规球场要小,较一些欧洲大陆球场更小,老在这种场地训练,阿森纳到其他欧洲赛场区比赛时反而会不适应,所以阿森纳在欧洲冠军杯中年年失意……

  我造访这个训练基地的时候,正是2003年初秋,当时是约好了采访阿什利·科尔。赶到基地时,已经是正午时分,阿森纳的训练刚结束。和科尔在大楼外的草地上聊天时,枪手的成名球星们一个又一个走向停车场,钻进自己的座驾绝尘而去。采访结束,我正准备赶往斯坦福桥,进行当天第二项采访时,忽然看见旺热也从大楼里走了出来。

  这个法国人是很少单独接受采访的,1996年秋天,他入主阿森纳的第一周,就被伦敦媒体爆炒“同性恋”,从此法国人对英国媒体十分谨慎,绝不多言贾祸。这次他走出大楼,是因为他获得了英超首月最佳教练的奖励,必须走出来领奖。旺热瘦长的身影,在这座奇特的建筑物之前,显得格外突出。

  每一个设施,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旺热对阿森纳的影响,就连训练楼里悬挂的各种大照片,都以旺热时代阿森纳取得的两次双冠王为主。在海布里,人们很难逃避30年代查普曼给阿森纳留下的各种影响;而科尔尼基地,正是旺热创造的一个新阿森纳时代。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