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复制链接] 0
收藏
13
回复
769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5-12 16:14:3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来自意大利的Andrea Lonardi MW(葡萄酒大师)周四在福田区深圳会展中心开幕的“亚洲葡萄酒深圳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博览会”上,在意大利馆举杯祝酒。为期三天的博览会现已进入第二届,展示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优质酒庄和知名品牌,同时还举办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专业活动。林建平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20:44: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12 20:45 编辑

川派老字号续写新精彩


新华社记者胡旭、卢宥伊

  圆头圆脑、浓眉大眼、黑白分明……一碗“熊猫汤圆”上桌,憨态可掬的模样引得食客们纷纷掏出手机“先拍为敬”。轻轻咬上一口,软糯香甜的口感更把人们的味蕾轻松征服。

  “熊猫汤圆”是“中华老字号”赖汤圆结合成都地域特色和年轻人消费偏好推出的一款创意产品,如今已经成为其线上线下销售的“人气王”。2023年,“熊猫汤圆”累计卖出70万颗,销售额达到180万元。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赖汤圆推出的“熊猫汤圆”深受消费者欢迎。(受访者供图)

  创始于1894年的赖汤圆,因其制作的汤圆煮时不烂皮、不露馅、不浑汤,吃时不粘筷、不粘牙、不腻口而深受成都人喜爱,经过百年传承,不断演化创新,现已成为盛名在外的成都名小吃。

  “不管是一颗汤圆,还是一个抄手、一块豆腐,我们都保留了传统制作技艺,面对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我们也通过跨界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响应。”拥有赖汤圆、龙抄手、钟水饺等九家“中华老字号”的四川省成都市饮食公司董事长胡家凤说。

  “老字号在政府支持和自身努力下,正逐步成为‘国潮’消费的中坚力量。”四川省商务厅流通业发展处处长杨妮说,“通过创新发展和积极参与市场,不少老字号成功转化为现代消费者喜爱的‘潮品’,展现出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新面貌。”

  “五一”假期,成都博物馆大排长龙。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不仅被馆内丰富的文博展品吸引,也对一系列惟妙惟肖的文创产品充满兴趣。在该馆的“中华老字号”天和银楼展销区,一件件精美的金银纪念品受到大家热捧。

  天和银楼是成都的老牌子,目前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市级传习所。“传承‘老手艺’,不是守着老的东西不放。”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天和银楼总经理田世强说,老字号也要有新思路。

  近年来,天和银楼在做好传统金银饰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文创业务,尤其是与多家博物馆合作,打造了系列设计与艺术、经典与时尚、传统与创新相融合的金属饰品和工艺品,备受年轻消费者喜爱。

  “干了几十年的老师傅和充满想象力的年轻人一起搞创作、搞设计、搞生产,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田世强说,公司还引入了3D打印生产设备,很多天马行空的创意都能落地到具体产品上,如果完全依靠传统技艺是无法实现的。

  目前,四川有“中华老字号”和“四川老字号”品牌共125个。凭借“老”的底气和“新”的创造,这些老字号纷纷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先市酱油打造集旅游观光、美食品鉴、户外研学于一体的商文旅融合消费新场景,新建智能生产基地年产值有望突破60亿元,实现“小酱油大产业”。张飞牛肉全方位布局“线上+线下”市场,积极拓展新媒体营销渠道,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58.2%。

  杨妮说,四川已经建立了老字号的梯级培育体系,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强老字号发展活力,提升品牌影响力,让老字号成为带动品牌消费、“国潮”消费的“顶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17:28: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13 17:48 编辑

沈阳故宫推出“美食文创”新品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5月10日,在沈阳故宫,一名游客拍摄“大政殿慕斯蛋糕”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5月10日在沈阳故宫拍摄的“得胜堡”宣传品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5月10日,沈阳故宫博物院讲解员赵芮漪在介绍美食产品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5月10日在沈阳故宫拍摄的“清宁宫茶”系列美食的宣传品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5月10日,在沈阳故宫,工作人员在准备乳酪包等“美食文创”新品。

  近日,沈阳故宫博物院正式推出兼顾造型与口感的“美食文创”新品,满足游客多元化消费需求。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17:29: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13 17:32 编辑

新华视点丨一杯咖啡“激活”秦岭乡村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在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同时,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在陕西省西安市秦岭北麓的鄠邑区栗峪口村,当地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用一杯咖啡激活乡村经济的发展潜力,既保护了秦岭的大美自然环境,也让乡村更有活力,百姓的钱袋子更鼓。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开在秦岭脚下的土锤咖啡馆,占地约1000平方米,由一家废弃粉石厂改造而成。这家以原真生态、原乡风情、原味生活为卖点的咖啡馆,在开业后迅速走红,成为社交媒体上西安全城最受欢迎的网红咖啡店之一。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回归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青年乡创客服务中心正是鄠邑区为吸引青年人才回乡创业而建,旨在带动理念、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向农村汇聚。当地政府则加大环境保护措施,让秦岭的山更青,水更绿,同时大力提升交通、水电、村容村貌等创业环境,做好保障服务。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在一杯咖啡的引流下,2020年至今,1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创客先后来到栗峪口村创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消费。在咖啡的引流下,栗峪口村不断打造新的消费场景,不断吸引新的创业项目,2023年全村游客量突破40万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2.6万元,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振兴之路。
  出品人:孙志平
  监制:张平锋
  制片人:李杰
  统筹:王健
  编导:崔月平
  记者:孙正好 闫馨禾
  配音:童亦舟(实习)
  片头制作:夏勇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18:21: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13 18:23 编辑

青岛迎来蓝莓季一年一度的蓝莓节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2024黄岛蓝莓节和宝山蓝莓采摘季将于5月9日在青岛WCNA宝山镇启动。[图/观海新闻]

   5月9日,2024黄岛蓝莓节和宝山蓝莓采摘季在青岛西海岸地区宝山镇启动,进一步提升黄岛蓝莓品牌知名度。

   宝山镇1999年开始种植栽培蓝莓,2018年蓝莓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山东省知名区域公共农产品品牌。四年后,它们被列入首批“山东好产品”。

   经过25年的发展,黄岛蓝莓已成为青岛WCNA的重要商标。蓝莓已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和农村振兴的主要驱动力。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黄岛蓝莓是青岛WCNA的重要商标。[图/观海新闻]

   青岛蓝莓产业园已成为全国县级面积最大的蓝莓生产基地,蓝莓种植面积达10万亩(6666.67公顷),年产值超过40亿元(5.537亿美元),被誉为“中国北方蓝莓产业化生产的摇篮”。

   作为中国蓝莓标准化栽培示范区和蓝莓产业化种植发祥地,宝山镇近年来注重创新创优,做大做强蓝莓产业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19:02:27 | 只看该作者
“2024四川美食节”在日本东京举办

      中新网东京5月13日电 (记者 朱晨曦)5月11日至12日,由中国驻东京旅游办事处、四川美食节实行委员会、日本东京中野区观光协会共同主办的“2024四川美食节”在东京中野中央公园成功举办。

  主办方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此次美食节共吸引约8万当地民众前来品尝四川美食、体验中国文化。自首届“四川美食节”举办以来,这一以“四川美食”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已累计成功吸引40万余人次参与,成为日本最大规模的“川菜”主题庆典。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2024四川美食节”中国驻东京旅游办事处展位。中国驻东京旅游办事处供图

  “2024四川美食节”别出心裁,以深受日本人喜爱的川菜“麻婆豆腐”为主题,打造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野麻婆豆腐商店街”。在这里,来自日本的13家中华系饭店各展所长,推出了20种不同口味但匠心独具的麻婆豆腐供食客品尝。除了美食的“诱惑”,现场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穿着中国传统汉服的民众可享受特别优惠,而川菜名人演讲、精彩的变脸表演、刺激的抽奖活动以及琳琅满目的中国商品销售,都为这场美食盛典增添了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

  为推动包括美食在内的中国文化走入日本民众心中,中国驻东京旅游办事处自第一届开始便十分重视“四川美食节”品牌的扶持与培养,并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协助。

  随着当前中日两国人员交往和旅游往来逐步恢复和日益增长,为了让中国更多的优秀文化旅游资源能为日本民众所了解,促进中日间文旅合作交流事业的发展,中国驻东京旅游办事处在此次活动的展位设计、出展形式以及互动交流上进行了精心准备。

  契合美食节主题的展位、琳琅满目的旅游宣传图册、高潮迭起的抽奖活动、按照生肖年设计的“吉祥龙”摆件、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装扮等吸引了不少日本民众。此外,为了增加互动交流的有效性与趣味性,中国驻东京旅游办事处在活动当中利用广播和现场直播的形式,邀请中日两国网红以及知名嘉宾,将热烈的现场气氛传递给更多的日本民众。

  不少到场日本民众表示,通过此次美食节,更加喜爱上了四川美食,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并期待有机会亲自前往包括四川在内的中国各地旅游。(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11:44: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14 12:48 编辑

蓬勃的印尼:咖啡种植大国的转向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巴厘岛上的Huma Cafe by Goldmine,中国网友称它为“稻田咖啡”

   真正捡拾野生麝香猫粪便制作的咖啡在印尼年产量很可能仅有500公斤左右,但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这种咖啡豆品质未必过关的“猫屎咖啡”,是印尼咖啡最出名的一张名片。当然近几年,印尼的咖啡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到印尼寻找好咖啡,完全没将目光投射在这种以故事为卖点的猎奇产品上,而是从拜访印尼本土的咖啡师冠军入手,寻找有代表性的咖啡馆,在这个世界第四大咖啡生产国,探索、品尝不同的咖啡豆,当然,也去到了位于巴厘岛的金塔马尼产区。做咖啡报道五年,这是我们第一次见识到咖啡树。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我们在blok M街区遇到的卖了27年速溶咖啡的大叔

   假如你去印尼旅游,在大城市街头,会时常见到售卖速溶咖啡的摊位。我见到的最简陋的甚至就是一辆自行车,车把上挂几串袋装速溶咖啡,车斗里装两壶热水,立刻就是一门可移动的小生意。

   印尼是世界第四大咖啡生产国,但过去主要用于出口。流入本地市场的咖啡豆多半是被淘汰的那一部分,它们当中的一部分会制作成速溶咖啡,被薪水微薄者大量消费。我们在雅加达南部“小东京”街区遇到一位大叔,他在同一棵树下摆摊摆了27年,一杯速溶咖啡只卖3.5元人民币,但就是凭借这个简单的小生意,大叔买了房子,供两个孩子上完了大学。疫情前,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卖出过1000杯,那些一茬一茬新开出来的精品咖啡馆并没有对他的生意产生影响。大叔说,疫情后,他一天仍然能卖到五六百杯。去咖啡馆的,与喝速溶咖啡的,是两个人群。

   除此之外,印尼人会在家里冲黑咖啡。咖啡磨成粉,像泡茶一样冲进热水,搅一搅,也不过滤,直接喝。这种咖啡通常又苦又浓,所以加糖非常常见。这个名叫“Kopi tubruk”的东西,是印尼普通老百姓几百年来的家常饮品,只不过年轻一代逐渐抛弃了这种喝法。我们在印尼采访十多天,首站雅加达,之后一路向东,在日惹逗留几天后,最后抵达巴厘岛。很多人不知道,巴厘岛也是印尼数得上名的咖啡产区,在金塔马尼(Kintamani)山区,我们拜访一位咖农,坐下没一会儿,他就给我们端出来Kopi tubruk,就像我们招待客人习惯性地端杯热茶是一样的。

   喝速溶与Kopi tubruk的,是印尼为数最多的咖啡饮用人口。不过印尼总人口3亿,按照世界银行2016年的数据,印尼中产阶级(通常指每天消费支出7.75美元至20美元之间的人群)估计有5200万,并且还在不断增长。这部分人群对一杯好咖啡需求的爆发,可以追溯到2015年。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一辆自行车也可以承担起速溶咖啡所有的装备

   从冰甜奶咖和深烘苦咖啡里杀出一条路

   2015年,印尼本土咖啡连锁品牌Tuku发明了一种棕榈糖冰奶咖,深烘咖啡豆萃取液,加入奶,加入冰,再加入印尼人非常喜欢的棕榈糖,做出一杯甜滋滋的咖啡饮品。听上去没什么大不了,但这杯只卖约10块钱人民币的冰奶咖,不仅适合印尼人嗜甜的习惯,主打的“外带咖啡”形式也为它迅速占领市场推波助澜。追随者跟进,冰奶咖流行到了现在,成为国民饮品。2002年进入印尼市场的星巴克,面向中产阶级人群出售标明产地的咖啡,但Tuku定价更低,也更宜饮,比起来,这杯棕榈糖冰奶咖对印尼人的“咖啡教育”效果更显著。

   与此同时,也是2015年前后,一批独立精品咖啡馆陆续出现在印尼。第一批开出精品咖啡馆的,大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刚从美国或澳大利亚留学回来,在这些国家,他们品尝过好咖啡,见识过令人舒适的咖啡馆空间,回国之后,也想开一个类似的店。

   印尼本土精品咖啡先行者“Common Grounds”的三位合伙人就完全符合这个描述。我们到雅加达第二天拜访的印尼冠军咖啡师,就曾在这家咖啡馆工作多年。我因此慕名前往Common Grounds开在非常时髦的商场“Ashta District 8”底层的一家店,不过大约是见过太多类似的咖啡店,与普通人隐隐保持距离的设计,没有打动我。一走出商场,迎面却看到另一家咖啡馆,有不少人坐在户外,面前是一杯咖啡,一包烟,神情闲适,吸引我走了进去。这家叫作Ombé Kofie的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空间感十足,挑高很高,吧台宽阔,桌与桌之间距离充足,绿植高大,给人一种亲和力,尽头还有一个挺大的厨房,半面墙是玻璃,视野很好。我坐下来,点了杯“dark side”,是味道很中正的美式。

   第二天见到创始人杰森(Jason Leo)。他是华裔移民二代,今年已经60多岁,他父亲从福建到印尼,落脚点在苏门答腊南部,干的第一个活儿就是给当地人烘焙咖啡豆。杰森的父亲很快就凭借灵活的头脑开始收购咖啡豆,再转卖给出口商,做起了中间商生意。但父子两代人,还是中国习惯,早上只喝茶。到2014年,杰森从一家大型企业辞职后赋闲在家已有两年,有一天他老婆跟他说,现在咖啡馆的势头不错,反正他没事干,不如研究一下开个店试试。杰森说他老婆一直在零售业,会做关于食品饮料行业的研究,现在看来可以说是嗅觉相当灵敏,那个时候,雅加达的精品咖啡馆并不多。

   杰森研究了近一年,在雅加达北部名为Pluit的区域找了个30平方米的地方,投入30万元人民币,开起第一家Ombé Kofie。但他懂得真不算多,当时,连咖啡豆都是烘焙商帮他拼配好的。但是店一开出来生意就非常好,杰森分析可能是因为他这家店实在开得早,是那个街区第一家专门的咖啡店,而且6点开门,印尼人本来就有早上喝咖啡的习惯,现在家附近有好咖啡喝,立刻就吸引了很多客人。他逐渐发现他的客人还是比较爱喝稍苦稍浓一些的咖啡,名为dark side的拼配于是一直保留下来,只不过现在的配方是自己做的,50%来自巴西豆,25%来自Goya产区(位于苏门答腊岛西北端),剩下25%来自印尼本土西爪哇产区,口味如其名,突出苦和浓,正是多少年来印尼人喝惯的口感。到2024年,Ombé Kofie已经开了14家店,没有加盟,也没有投资人,这个不会说中文的华裔移民二代,算是做出了比第一代更成功的事业。

   在雅加达,与Ombé Kofie同批成长起来的本土咖啡连锁还有不少。印尼咖啡从业者回望过去10年咖啡的蓬勃发展,一致将时间坐标定在了2015年。2024年世界咖啡师大赛新晋冠军迈克尔(Mikael Jasin)告诉我说:“因为那个时候,经济做好了准备,人们也赚到了更多的钱。”澳大利亚人罗德尼(Rodney Glick)在巴厘岛从事咖啡行业近20年,他说对这几年的印尼来说,“咖啡是时代精神”,甚至用“淘金热”类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11:48: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14 12:55 编辑

   经济迅速发展,中产阶级崛起,对这些中产阶级家庭来说,孩子留学回国后创业,是件很体面的事。而从父母那里得到一笔创业资金的年轻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咖啡馆,其中一个原因是,印尼人口中穆斯林占比极高,酒文化因此极为受限。罗德尼的观察是,“即便有心开个精酿酒馆,印尼的社会氛围也不允许,而咖啡行业集结所有元素。进口咖啡机一看就是昂贵的东西,咖啡馆可以装修得相当高档,这些都是一个印尼中产家庭展现财力的窗口”。

   而在更大的咖啡版图上,也是2015年,世界咖啡师大赛冠军Sasa Sestic的比赛用豆,使用的是二氧化碳浸渍处理法这样一种非常规方法。Sasa在比赛过程中,强调了一件事,咖啡风味的源头,不是来自烘焙,而是来自产区。这种观念的改写对咖啡生产国的咖啡师来说是大大的好事,他们意识到,做出好咖啡,需要与农民合作,而他们恰好拥有便利条件。比如巴厘岛金塔马尼产区的好处是,从城里到山区开车只需一个半小时,不像苏门答腊等需要好几倍的时间。咖啡师原来最多往前走到烘焙这一步,但2015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印尼咖啡师开始摆脱城市桎梏走向农田,他们反向向农民输出采摘要领。与此同时,也有农民后代开始走向前台。

   在日惹开Tama Coffee的乔治(George Guling)就是咖啡农场主第三代,他祖母一直在苏拉威西的Toraja产区一个名叫Plu的村子里种植咖啡树。除了使用本村咖啡豆,乔治还与同产区另两个村合作,因此在Tama Coffee你只能喝到三种咖啡豆,共同特点是都有丰富的水果风味。它们全部由乔治自己做生豆处理,自己种的咖啡树自己处理,这成为Tama Coffee非常独特的地方,这样的咖啡馆,也只有在种植国才能见到。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有一些咖啡馆主打“猫屎咖啡”,并在咖啡馆养几只麝香猫   

   喝咖啡的好奇心

   我们到印尼的前几天,首先约见的是两位明星咖啡师,迈克尔2019年获得世界咖啡师大赛第四名,今年又为印尼咖啡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而阿加(Muhammad Aga)相对年轻一些,他在比赛中最好的成绩是印尼赛区第二。即便没人提醒,也容易发现,在印尼的咖啡圈子里,迈克尔和阿加堪称“偶像”。

   某天下午,阿加带我们去一家名为“哲学咖啡馆”的店,我们坐在角落,店里每一位咖啡师都来跟他合影。在后面的采访中,听说我头两天就一口气见过他们两位,不止一个人问我更喜欢哪个。还有年轻的女咖啡师跟我撒娇说:“我更喜欢Miki(Mikael的昵称),你要在报道里多写他一点。”在印尼,咖啡师是可以成为出圈的明星的,中国企业oppo在印尼开的咖啡连锁店tomoro,就请了阿加作为形象代言人。为什么他们两个能红?有人给出的答案是“因为他们两个都长得帅”。三十出头,咖啡技艺出色,又长得帅,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咖啡市场培养出一两位“偶像”般的咖啡师,实在不足为怪。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深受印尼人喜欢的明星咖啡师阿加最近开了一家咖啡馆,名叫 36 Homecult

   有意思的是,开了10年的“哲学咖啡馆”,原本是电影置景。说起来还是2015年,《欢迎来到哲学咖啡馆》(Filosofi Kopi)在印尼院线上映,故事主角是一对好朋友,二人共同经营的哲学咖啡馆负债累累,面临倒闭。为了赢得10亿印尼盾(约合50万元人民币)解决困境,咖啡师决定接受一个挑战。这部电影用描绘米其林餐厅大厨的笔调塑造了专注、追求极致的咖啡师,展示从农场到萃取的各个环节,为制作一杯好咖啡做了呈现。片子在印尼本土一个电影节上获了几个奖,“精品咖啡”这个概念通过文化产品向普通大众做了一次科普。

   为了拍摄,摄制组在“blok M”街区找了一栋荒废的楼,将一楼装修成咖啡馆。电影在这里拍了一年,首映活动时,两位主演又亲自来咖啡馆为观众冲煮咖啡,观众在店外排起长队,这种热闹的景象让电影公司决定,不如就地将哲学咖啡馆正式开张。

   “blok M”位于雅加达西南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曾是极为热闹的年轻人聚集地,也是火热的夜生活发生地,由于聚集了不少日本餐馆,本地人还称它为“小东京”。1998年印尼发生“黑色五月暴动”(印尼华人是暴乱的主要目标),这片街区也是受到强烈冲击的地段之一,事后这里的商户关门,市集凋敝,过去那种生动的夜生活也不复存在。阿加用“死气沉沉”来形容这片街区此后的几年。《欢迎来到哲学咖啡馆》的导演选择此地废弃楼栋置景,其中一个原因是他更年轻时也是这片街区的常客。阿加当时为电影设计了咖啡馆的布局,贴满白色马赛克的吧台一处已经缺了几片,但这家咖啡馆却红火了10年。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哲学咖啡馆,这家店从早到晚都非常热闹,聚满年轻人
   
   毫不夸张地说,受这家咖啡馆带动,这片街区重新热闹了起来。那天晚上10点,我们走在“blok M”街区,街面上坐满了在门口喝咖啡的年轻人,是的,雅加达人喝起咖啡来不分早晚,部分原因是他们的酒吧文化没那么盛行,夜生活总要发生在什么地方,时髦、闲适的咖啡馆是非常流行的选择。就在哲学咖啡馆隔壁,是家印尼本土连锁超市,超市门口也开辟出一大片区域摆放桌椅,居然也坐得满满当当,而他们手里的咖啡,正是在超市里买的。

   阿加说,他能感受到政府希望通过咖啡产业促进经济的意愿,电影拍摄过程中对街区的改造就是例子,而世界咖啡师大赛在印尼分为五个分赛区,比赛规定,分赛区的参赛咖啡豆,必须来自印尼本土产区。或许可以这么理解,所有元素同一时间互相碰撞,印尼这个种了几百年咖啡树的国家,真正意义上换了一种眼光观看本国国土上原本一直用于出口的这种经济作物。

   与咖啡馆蓬勃发展互为因果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印尼人尝试在家冲咖啡。

   阿加和他的团队从2018年前后就开始在电商平台出售咖啡馆自行烘焙的豆子,那时他就发现客人问的问题都很在点上,比如这种豆子是什么处理法,什么时候烘焙的,有没有“tasting notes”。疫情期间,通过Zoom等软件,他还做过多次线上咖啡免费课程,大家热情很高,更让他意外的是,到了课程最后的问答环节,已经有人问,什么样的水做手冲最好。听到这个问题,阿加心里想的是:有点疯,这已经是准比赛选手才会考虑的东西。

   等到疫情告一段落,咖啡馆能重新开张,他就发现,客人又有了新动向,他们不是空着手来店里喝一杯,而是拿出从日本、澳大利亚带回来的咖啡豆,反过头来分享给他们。阿加尝试过向客人推广会员制,也就是每月收取会费,并定期将最宜饮的咖啡豆快递给会员。这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被证明过,但到了印尼,最起码阿加店里的常客,并不买账。他就发现,印尼人对咖啡风味有强烈的好奇心,相较于选中几款咖啡后就不再更换,印尼年轻人更希望尝试不同的产区、不同的咖啡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12:13: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14 13:03 编辑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迈克尔·贾森刚刚于釜山获得世界咖啡师大赛冠军

   对于尝试新口味的好奇心,迈克尔也有同感。他的omakafé开在雅加达西南方向,远离市区,周围都是别墅,店在二楼,八个座位,全部正对吧台。店里实行预约制,菜单上有四种套餐可选,其中两种咖啡类,两种非咖啡类。咖啡类“set menu”有三道“菜”,黑咖啡、奶咖,最后是特调,基本就是咖啡师大赛时的三项内容。迈克尔说这本来就是学日本的“omakase”,“我能喝到什么咖啡,全凭咖啡师做主”,店名也完全暗示了这一点。他的灵感来自一位日本朋友,只不过对方开的咖啡店更小,只有四个座位,上十道咖啡,而且没有单点的选项。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迈克尔开的omakafé 仿照的是日本人的omakase风格

   迈克尔入行早,有一家出口咖啡豆的公司,还有一家与风味相关的咨询公司,omakafé是他入行以来开的第一家咖啡馆,既有实验气质,也是展示的窗口。最初,他对这家小店的客户群的设想是,咖啡专业人士或者咖啡重度爱好者为主,没想到两年开下来,普通客人占了相当比例。有好奇心的普通人,听说这样一个地方,要来尝尝鲜。菜单一季度一换,客人按道理一季度来一次就足够了。开业后,没想到有那种一个月就要来一回的客人,当把菜单上的固定套餐都尝过一遍后,就要求尝别的咖啡,这是omakafé后来也出了单杯咖啡菜单的原因,还是得让这样兴致盎然的客人来了,能尝点别的。对咖啡师来说,这种对咖啡风味充满好奇的印尼年轻人实在是最理想的客人。

   “慢”路线

   在雅加达,不止一个人推荐我们去日惹看看。

   日惹人口400万,位于爪哇岛中部,是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古老是因为它古迹多,年轻是因为它有一个印尼相当重要的大学城。与人口超过1000万、快节奏的雅加达相比,近600公里外的日惹,慢、闲适,因为年轻人多而充满活力,这些在一个有开店梦想的咖啡师眼里,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印尼精品咖啡蓬勃发展十年,累积了一批怀有梦想的年轻咖啡师。他们入行若干年,积攒了足够的技艺,又未必积攒了足够的资金,一个不需要昂贵设备的手冲咖啡店,正是他们能负担得起的梦想,这是Slow Bar成为印尼咖啡业这几年的风潮的原因之一。将这个梦想放在快节奏的雅加达,并不现实,咖啡师们普遍认为,雅加达除了房租高,Slow Bar这样只做手冲的咖啡店,几乎不带餐食,是很难成功的。

   但是日惹可以。

   4月19日一大早,我与摄影师张雷出现在Slow Bar的姿态很不合时宜——神色匆匆,带着行李,心里还有张倒计时表,两个半小时后必须仓促离开,要赶前往巴厘岛的飞机。4月10日开始,印尼结束斋月,全国假期开始,Clinik店主老班(Banban)给自己放假到4月18日,这意味着我们只有一个上午的时间。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Clinik主理人老班

   Clinik的意思是“诊所”,老班也像个心理诊所大夫那样,一天放30个号,一个号有时对应一个人,有时对应一家三口。总之,领了号就在院子里等。院中央搭了竹棚,地面用彩砖铺就,连坐垫都没有,大家脱了鞋就在地砖上席地而坐。被叫到号的,脱鞋进屋,坐到吧台前。面前的老班给你做手冲,跟你聊天,而你能获得的“就诊”时间,要视后面排队状况而定。我们到得早,边喝咖啡边聊天,快到9点,来了第一位客人。

   来客名叫Bimo,他一大早从雅加达坐火车来到日惹,下火车租辆摩托车径直就到了老班店里。说起自己的职业,他说比起Barista,他更倾向于称自己为Brewer,后者更精准地展现了他是一名手冲咖啡师。年轻的Bimo从业多年,刚刚辞掉雅加达的工作,回到家乡日惹,打算为参加咖啡师大赛做准备。想开店吗?想,但时机未到。他期待比赛能获得一个好成绩,然后再作打算。而这个打算大概率会发生在日惹。

   算上蹭Bimo的半个小时,以及后面的见缝插针,我与老班的交谈时间前后长达125分钟。Bimo说对老班这样的“传奇”来说,我俩今天运气都算不错。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雅加达Tanatap Garden Café

   哪里传奇?我一进屋就发现,老班做手冲,不用秤,咖啡粉重量也好,萃取咖啡液的容量也好,全凭手感。他所有豆子都是浅烘甚至极浅烘焙,用的水只有85度(一般常见的手冲水温是90度或92度),为了适配这个水温,老班还专门设计了陶瓷滤杯,倾斜角度比一般的塑料器皿更大,液体流速变缓,萃取时间也相应长了。Bimo跟我强调完“传奇”后,评价说,他也试过不用电子秤,冲过几种豆子,但一对比用秤精准测量的,确实就是后者更干净更鲜明。而老班,几乎违背一切手冲规则,却总能做到为豆子冲出最佳风味。

   当我问他为什么不用秤的时候,跟他开玩笑说:“10年前你应该根本都不知道可以称重量吧?”他不置可否,只比了一个手势,事后回想,我头脑里自动播放起那位卖油翁的名言,“无他,但手熟尔”。除了卖油翁,老班还让我联想到北京开早餐铺子的勤恳夫妻。Clinik的吧台上摆着十余种咖啡豆,都由老班自己烘焙。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烘完一炉,然后开门营业,从9点做到下午3点结束,中间几乎不得闲。不休假的时候,天天如此。老班穿件黑T恤,早上一开业就打开手机,在Instagram上直播店况。他介绍起豆子来眉飞色舞,手脚并用,光头、额头一直冒汗。

   在产地国家,确实有机会喝到非常少见的豆子。老班店里就有一款年产量仅150公斤的咖啡豆,名叫TOJE,采自印尼南苏拉威西岛产区的一片高山森林。生豆处理商把样品寄给他时说这几棵咖啡树有点野生的意思,海拔非常高,与森林里其他树混长在一起,当年就采摘下来这么多。他冲出来一尝,觉得味道很纯粹,红茶味很突出,还有蜂蜜和果酱风味,这种组合很少见,就把它们全买了。

   这位42岁的咖啡师改造自己住的房子,开店10年,光在日惹就有不少效仿者。

   大约在老班开店五年后,一个比他小七八岁的男人存够了钱,也改造了自己家的房子,做了一个Slow Bar。从形式上看,这位后来者在靠近日本工匠精神的程度上更进了一步。他将吧台做了高低层,更接近寿司吧。咖啡豆种类更多,为了增加效率,吧台设计了两个抽屉,每个能摆120瓶咖啡豆,一瓶20克,以颜色与标签区分,这样就在营业时间省去称重的步骤。生意好的时候,能卖空两个抽屉。从磨豆机到冲煮台,到水池,再到抽屉和垃圾筒,咖啡师能保证自己最多只需要移动一步。

   我进到这家叫名为Tadasih的店里,立刻被这种吧台里的精准与干练吸引。不像老班那样一次只接待一组客人,店主 Ferza能做到眼观六路,店里三五组客人,他都能照应到,明明在跟新进来的客人聊天,吧台另一侧客人的勺子掉到了地上,他也能在冲煮间隙立刻给人递过去一个新的。所谓Slow Bar,享受“慢”的是客人,每一寸闲适,背后都是Freza在精确计算与高效工作,就像他身上没有任何logo的黑T恤一样,他说为了省事,这样的黑T恤他有20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12:18: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14 13:09 编辑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Tadasih主理人Freza

   因为开在自家房子里,周围都是居民区,Tadasih又有了社区性。有位年轻男士进来,只微笑着打个招呼就坐在了角落。一问,果然有蹊跷,Freza与客人间有默契,只要他来,不用点单,给他冲他没喝过的豆子就行。临近中午,走进来一家三口,年轻爸爸怀里抱着个还没满月的小婴儿,这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射到了宝宝身上,Freza脸上也更有神采了,他说这对父母第一次来时刚谈恋爱,一直喝到了结婚、怀孕,就在临产前,这位爸爸还来买了两杯咖啡,说要靠它们度过生产之夜。今天是孩子出生后第一次光临,带着娃过来,就像是来“还愿”。

   因为自己过去曾是上班族,有一早喝咖啡的习惯,所以Freza将开门营业时间定在早上7点,也真像雅加达人所羡慕的,日惹人确实在时间上很从容,上班前来Slow Bar的人竟然也不在少数。不过Tadasih的客人可以说都是Freza努力培养出来的。五年前,开业第一周,除了他的朋友,只走进来一位陌生客人。头两年每天平均只有20位客人,但其中问有没有糖、有没有奶的不在少数。Freza于是在Instagram上开设账号,不厌其烦地“科普”,“不希望不喝咖啡的人来,不希望客人进来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现在,一年当中,只有一两个客人会要求加糖。

  关于这种Slow Bar的风行,罗德尼有个说法,他认为印尼社会普遍存在着一种回归手工制作的风气,就像他创办的生豆处理厂的合伙人艾迪(I Kadek Edi),祖上两代都是巴厘岛的传统木雕工匠。艾迪从小学习木雕技术,30岁后对此感到厌烦,但是他女儿如今却对手冲咖啡非常着迷。某种程度上,烘焙咖啡豆和手冲咖啡都是手工技艺,就如老班和Freza,他们沉迷于萃取咖啡的细节,就像一个雕刻工匠沉浸在眼前那块木头上一样。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Seniman Coffee的老板罗德尼是个挺风趣的老头儿,但对咖啡品质的态度相当严肃   

   作为生产国

   罗德尼投身于咖啡事业之前,正经是个艺术家。2005年,他第一次到巴厘岛,是来此地寻找擅长木雕的工匠,而巴厘岛当时在全世界的主要名气就来自于此。三年后,他一个朋友在巴厘岛收债收回来一块咖啡农场,但自己不想做,转给正“游手好闲”、对咖啡一无所知的罗德尼。那时巴厘岛产区的咖啡豆主要用于出口,而咖啡豆的品质,就像我一个在重庆做咖啡馆的朋友所说,她唯一见过的巴厘岛产区的咖啡豆名字叫作“金巴厘”,“好大一颗,又浓又苦,8克能做300毫升”。

   大颗咖啡豆,可以推断是罗布斯塔品种,罗德尼接收的咖啡农场里种的正是此品种。他将生豆交给烘焙商,烘出来颜色又深味道又重的豆子,再拿去卖,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咖啡生意。私下里,他会管这烘焙工厂叫“屠宰厂”,因为他们的烘焙手法简直就是在杀死咖啡豆。但怎么样把咖啡豆做好,他也不懂。他找木匠做了个咖啡车,开始上街兜售。一半是希望通过这个方法“跃入大海”,或许随机遇到什么人,能启发什么灵感,沿用他做艺术创作的方法论,一半大约也确实是“游手好闲”。那辆“咖啡车”现在还展示在他的工作室里,木匠定制而成,约两米长,可移动和做简单的手冲咖啡,他说他是“那时唯一一个在街上卖东西的白人”。

   2009年,罗德尼在他摆摊的位置开起正式的咖啡馆,起名Seniman,印尼语意思是“男性艺术家”。很受印尼咖啡业内人士推崇的这家店现在仍在营业,如果说它现在与过去有什么区别,要数咖啡豆品种。过去,巴厘岛上的精品咖啡馆菜单上,假如没有三四种进口咖啡豆,没人会把你当回事。所以Seniman咖啡馆最早支在门口的黑板上,写的也是埃塞俄比亚、巴拿马、哥伦比亚等进口咖啡豆,就算有印尼本地产的咖啡豆,也只会是某种拼配。但现在,Seniman菜单上几乎只供应印尼本国产区的咖啡豆,其中主要是罗德尼自己的生豆处理厂处理的巴厘岛本地产区单品咖啡。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金塔马尼(Kintamani)产区自然处理法的豆子。我尝试用它制作的espresso,发现这款豆子的莓果酸居然这么强烈,直涌而来,始料未及,它是浅烘焙,却同样适用于意式机,用它制作的短笛咖啡(piccolo)却很惊艳,酸味在牛奶的包容下,只浅浅地驻留,尔后就迅速转为甜味,是一杯层次丰富的奶咖。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人们到巴厘岛自然要享受户外美好时光

   罗德尼的合伙人、48岁的巴厘岛本地人艾迪告诉我,他们作为第一个精细化处理巴厘岛产区咖啡生豆的公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就是金塔马尼产区的单品咖啡,第一次与埃塞俄比亚和苏门答腊这些成名已久的咖啡豆出现在同一个杯测台上,而且还获得了很高的评分。

   巴厘岛金塔马尼产区海拔在1400米上下,多是家庭农场,每个家庭拥有的土地在1~5亩之间,每亩能收获700~1000公斤咖啡樱桃。主要是阿拉比卡树种,多与柑橘间种。名叫Parum的咖农家里的一亩地是从祖父那一代传下来的,地就在他家房子后院。走进地里去看,发现柑橘树倒比咖啡树多,柑橘已经能吃了,咖啡樱桃眼下还几乎全是青的,再过两个月才会变红。Parum告诉我说,柑橘树总是紧挨着咖啡树,因为阿拉比卡这个树种需要阴凉,而柑橘树正好长得比咖啡树高,很适合间种。当然,柑橘也是经济作物,只不过价值远不如咖啡树罢了。Parum去年年收入1200美元,不过今年雨季短,而下雨都下在好时候,收成大概率还能再高。
啜饮、品尝、庆祝:亚洲葡萄酒博览会开幕
咖农Parum,他的农场位于巴厘岛金塔马尼山区

   艾迪是土生土长的巴厘岛人,祖传木雕手艺,但到了2010年前后,来巴厘岛的游客对木雕工艺品越来越没兴趣,十多年以后,这个岛的主要产值来源确实也完全被旅游与咖啡两个产业取而代之。艾迪正是这个时期结识了罗德尼,现在他已经是合伙人了,设计了他们公司的生豆处理系统,他们与金塔马尼约200亩咖啡农场合作,过去也以出口为主,但是近五年,供给国内的咖啡生豆量增长了60%。出口的好处是量大,而印尼本土的烘焙厂都是一吨左右少量拿货,但价格不比出口的低。2023年,当连锁咖啡品牌tomoro团队到他这里试咖啡豆,并且买走了他当时剩下的所有20多吨生豆库存时,艾迪终于真正感受到印尼精品咖啡需求的大增长。

  (参考资料:Bali Coffee Origin’s New Wave,by Rodney A. Glick & Michelle Anindya;感谢大猫对采访的协助;实习记者郭思航对本文亦有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