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客家三及第为什么叫三及第?

[复制链接] 0
收藏
1
回复
606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2-8 10:46: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碗三及第,殿试头三名
客家传统美食
来到梅州,必不可少的美食是地道的早餐——腌粉面三及第汤,吃过的人都会回味无穷。光听名字,三及第很难使人联想到美食上来。然而,它就是一道美味的佳肴,一道客家人最喜欢、最难忘、最常做的佳肴。
【涨姿势】客家三及第为什么叫三及第?

做法
材料讲究不将就

实际上,三及第是一道非常简单的佳味。它的材质由猪肝、猪颈瘦肉、猪粉肠组成。只是对这些食材的要求较高,要新鲜、要嫩。精于此道的食客来到饭店,看清掌刀师傅刀下的猪颈肉新鲜得还在跳动时,才满意放心。三及第从食材到烹调,讲究的都是一个“鲜”字。讲究的老板,还要先在头一夜熬好骨头汤,做备用的煲底汤,做出来的三及第才有鲜美的味道。
【涨姿势】客家三及第为什么叫三及第?


情怀
植根于灵魂

蕉岭人的一天是从三及第开始的。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到早餐店,三及第绝对是主角。一碗鲜美的三及第,一碗白米饭,夯实了肚子,蕉岭人仿佛就有了意气,意气风发开始新一天的奋斗。离开了三及第,对蕉岭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外出的蕉岭人,想念家乡最多的,就是三及第。它的味道,它的美好,早已根植于蕉岭人的灵魂深处,走到哪里,思念就跟到哪里。每处地方的人,都有一个怀念的本质,它就像一根隐形的绳索,牵着你我,走得再远,也割舍不了那份情怀。三及第,就是蕉岭人牵挂故乡的那份情怀。
【涨姿势】客家三及第为什么叫三及第?

客家人,尊儒重教,耕读传家,人文浓厚,这就是为什么一道普通的菜肴名字那么文雅。没有吃过三及第的人,光看名字,绝对想象不出它究竟是什么。并且,首次品尝它的人,面对热气腾腾的三及第,总是充满疑问,为什么它叫三及第?为什么不叫猪肝、猪肉、粉肠汤?
【涨姿势】客家三及第为什么叫三及第?


寄托
及第功名的期盼

蕉岭属于偏远之地,中原的士族大夫人家颠沛流离来到这里安居,面对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穷山恶水,要发家富贵,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依靠读书获得功名出身,改善家族的处境,为当时当地的客家人所首选。在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群群妇人上山下田干活,劳作堪比牛马。而她们的丈夫,则在围龙屋里,吟诵诗文,研读八股文。及第功名,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在这种氛围下,三及第这个闪烁希望光芒的名字,被安到一道菜肴上,也就顺理成章了。
【涨姿势】客家三及第为什么叫三及第?

当然,这是比较文化的一种解释。实际上,三及第肯定有它的渊源。传说,蕉岭有个秀才,到广州应试,失败后回来,想到读书人的苦衷,根据广州人的及第粥,略加改进,烹调出了三及第汤,为蕉岭读书人应试壮行,预兆他们三连及第,连中秀才、举人、进士,荣宗耀祖。但我个人更趋向于另一种想象:三及第其实是出自一位慈祥的母亲,或者是一位贤良的妻子,每当丈夫出门去拼世界时,那天早上,她就打早起来,踏着微弱的星光,到圩镇上买一点猪颈肉、粉肠、猪肝,加上菜园里刚采摘的青菜,做一碗香浓浓的菜汤,给丈夫下饭,为男人壮行。离家的人,面对饱含无以言说的情义和牵挂的菜汤,永远也不会迷失自己。

三及第名声远扬。不光蕉岭,在梅州大街小巷,都有“蕉岭三及第”。只是许多朋友都说,吃过不少地方的三及第,还是蕉岭的好吃。是烹调手法,抑或有其他原因?无从分辨。我有一朋友,到梅城快餐店,主打三及第,他的食材,必定打早从蕉岭购进,因而被顾客称赞味道正宗的三及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出产不同的事物,产生不同风味的食物,这就是老天爷对居住地人的眷顾吧?蕉岭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物产丰富,三及第,就是上天赐给客家人的一道美味吧。



签到天数: 54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沙发
发表于 2015-2-8 23:58:12 | 只看该作者
一般只吃猪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