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味酵粄 ”还是“米膏粄 ”

  [复制链接] 0
收藏
26
回复
744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13-10-9 23: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味酵粄 ”对吗?
来源: 梅州日报
  □胡希张
  将“mìɡàobǎn”写作“味酵粄 ”是一种普遍现象,不仅市场、酒楼这么写,连报纸、电视上也常见这么写。问题主要是那个“酵”字。这种粄并没有发酵,是由米浆直接蒸熟而成的;发过酵的是“发(bó)粄 ”。明明没有发酵,能叫“味酵粄 ”吗?
  “太钻牛角尖了吧!”我曾经这么扪心自问,可是每每见到这三个字还是禁不住要在心里嘀咕一阵。我曾经请教过不少人,回答都是那三个字,所不同的是顶多一个不敢确定。最为特别的是一位同事兼酒友的回答,他说,在他家乡,每逢新谷登场,就有人做了这种粄子,挑着挨家挨户叫卖,大声唱喝“交粄呀!”各家各户就打(量)米来交(交换)粄子吃,这种用米交的粄子就叫“米交粄 ”。这一说倒也新鲜,只是难以信服,总觉得太过牵强附会了。货郎担下乡,以物易物是常见的事,照他那种逻辑思维,那么,用鸡蛋交的针应该叫“蛋交针”,而用豆子交的糖就该叫“豆交糖”了。
  否定了别人的,就该拿出自己的呀。在客家的“字典”里,这“mìɡào”究竟是哪两个字呢?我不时寻思着。一次,读到“窖”字,突然联想到那个扰人的“mìɡào粄 ”,眼睛一亮,对!就是这个“窖”字没错。“窖”客家人读“ɡào教”,与“酵”字同音。经查词典,“窖”是贮存物品的地洞或坑。客家话里有“粪窖”“屎窖”“酒窖”……这“mìɡào粄 ”最与“众”不同的是中间有一个凹下去的小圆“坑”,也应该算是个“窖”了,蘸粄子的“味”(用红糖制成的甜蘸料叫红味,用蒜头、辣椒、酸醋制成的咸蘸料叫白味,总之,都叫“味”)就放在这“窖”里。有“味窖”是这种粄子最突出的、独一无二的特点,所以叫“味窖粄 ”。这,应该不是牵强的解释吧?我每次以此告人,都得到了认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沙发
发表于 2013-10-9 23: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是“味醮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板凳
发表于 2013-10-9 23: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人尽可夫 于 2013-10-10 00:49 编辑

甜粄、发粄、煎粄欸(煎圆欸)、清明粄、糯米粄、圆粄欸(汤圆)、萝卜粄。。。看看命名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地板
发表于 2013-10-10 21: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米交粄欸,确有其事。“味酵粄”也有“佛欸粄”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5#
发表于 2014-3-25 00: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人尽可夫 于 2014-3-25 01:00 编辑

寐觉粄
既然有“发粄”,发觉嘛,所以“寐觉粄”最吻合。
《康熙字典》【觉】又《唐韻》古孝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效切,音敎。《增韻》夢醒曰覺。《詩·王風》尚寐無覺。《史記·高帝紀》後人至高祖覺。《註》覺謂寢寐而寤也。
又《正字通》按郭璞菵草讚:菵草赤莖,實如蘡薁。食之益智,忽不自覺,殆齊生知,功奇于學。薁音約,與覺、學叶。字彙不考郭讚上下文,泥。吳棫《韻補》薁音育,覺攺音谷,非。
又佛曰覺王。《舊唐書·高祖詔》自覺王遷謝,像法流行。
又《姚崇傳》佛者,覺也,在乎方寸。《魏書·釋老志》浮屠正號曰佛陀,華言譯之則謂淨覺。


【寐】又魚名。《山海經》諸鉤之山,多寐魚。《註》卽[鱼末]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