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门门拱上巨型四方长条石,让人感受到一种威严。(朱双玲 摄) 两省交界,一条小路通往山顶,山顶上建有一座古寨,虽经风雨吹打,但保存完好,这座神秘的古寨何时为何而建至今尚无任何记载。近日,因为微信朋友圈一组“隐蔽在平远的古山寨”的照片,笔者邀上几名友人,来到与江西省寻乌县项山乡交界处的平远县仁居镇黄畲村九龙村小组,寻找神秘的古寨——长兴寨。
现状 经历数百年风雨依旧 从平远县城驱车35公里来到黄畲村九龙村小组。九龙村,因山脉形似龙而得名,当地村民赖光宏获悉我们的意图后热情地为我们当向导。从村头到村尾开始进山后,便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发的机耕山路,崎岖难行。快到山顶,上山的石阶像一条天梯几乎垂直在眼前,每爬几步,就不得不歇十几秒,爬上海拔近700米的高山上,已是浑身汗湿。
登上山顶,一眼便看见壮观的古寨东大门,斑驳的城墙向两侧延伸,石缝间长着厚厚的青苔,周边杂草杂树繁茂……仿若要把沧桑第一时间像暴风雨一样偷袭迎面走来的现代人。
沿着约500米的城墙绕寨一周,然后顺着寨内的小道便可来到同样保存完好的西门。与东门不同的是,西门门拱采用巨型四方长条石,两侧里墙还有四方形的门闩孔。大门的朝向不是方正笔直,而是故意作了偏斜处理,不知暗含了哪些独到的寓意。
据平远《地名志》中记载:长兴寨整体形制和结构保存完好,寨墙厚1.4米,高2-4米,面积2500平方米。该寨依山势用石头砌筑而成,东西方各设寨门1座,可直通山底。寨中央有神坛1座,西寨门外500米有一座庵庙,名曰钓望寨,庙里供奉勒封护国七圣仙爷。
西大门侧留下的门闩孔 (朱双玲 摄) 谜团 古寨留下几多传奇 在长兴寨,赖光宏告诉笔者,除了这些石块、围墙在默默地述说和见证它的历史外,寨子便再也找不到有其他的文字记载;长久以来,村里人只知道有古寨,却从未听说过其建造的年代和成因。
平远《地名志》中简单的记载,加上村民的一无所知,更给寨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古寨”,这个本身就带几分苍凉之美的词汇,加上影视剧或纪录片中,一些关于古寨的唯美镜头,很容易让人对古寨产生无限遐思。在当时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全部靠人工一凿一凿地打制条石、方块石,有的条石长达2米多,重达千余斤,这需要多少人力?没有水泥和砂石,道路难行,却完全靠人工用巨石堆砌,到底是谁有这么大的号召力,能号令这么多劳工来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呢?又驻扎了多久?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为什么当地人一无所知,也无文字记载呢?
从高空俯瞰,寨墙雄伟壮观 (冯锡权 摄) 探寻 建县前就已存在? 笔者在查阅史料后归纳古寨的建造动机大体可分为几种:为躲避战乱,乡绅出钱,邻里出力而建;为阻隔凡尘,由庙宇募资而建;为屯军守土,由地方官府所建;为保护财产、占据风水宝地,由当地豪绅而建。
据平远县博物馆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表明:平远共上报有古山寨遗址7 处,散落在八尺、仁居、泗水等人迹罕至的山巅和隐蔽之处,推测建造的时间大都定位于清同治年间太平天国时。而长兴寨虽说是目前发现保存最好的寨子,但从其建设规模、风格、档次来看,建造时间似乎比有记载的古寨要更加久远。
今年已81岁的九龙村村民赖正唐告诉笔者,长兴寨西寨门外的庵庙中供奉的七圣仙爷处理杨潘两姓争斗的故事在村民口中津津乐道了上百年,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七仙爷生日时,村民们都会来到寨子的神坛和庵庙举行活动,纪念七仙爷和平处理杨潘两姓争斗的功劳,唯独对寨子的来历,先辈们似乎只字未提过。而唯一让他有记忆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日军战至丰顺时,村民唯恐战乱,曾把寨子定为退守的隐藏点,把一些粮食转移到寨内,后因抗战胜利并没有启用。
赖正唐说,从出生到现在,除了抗日战争时想启用寨子的记忆,寨子的传说对村里来说始终是一个无法解答的谜团。2014年第三次文物普查后,寨子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似乎也从未有专家来村里进行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有记载的村中开基祖屋和族谱至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而寨子却先于祖屋而建。照这样推算,寨子是否至少有400年历史?历史上400年前正处于明朝万历年间,而平远建县于明朝1562年,那照这样的时间,我们是不是又可以大胆推测:寨子在建县之前就有了?如果真的建县前就有,那平远所有县志、史料均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也就不足为奇了。
历经几百年的沧桑巨变,在太平盛世的今天,长兴寨的古寨墙早已不再是村民的安全依赖。高高的寨墙上草树繁茂,完好的城墙依然让人感到一种雄壮和威严。但古寨留下的谜团似乎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也期待有专家学者前来探秘揭秘。
来源:梅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