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政府再回购央行再降准也救不了房地产

[复制链接] 0
收藏
2
回复
1983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8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2-6 20:2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中情 于 2015-2-6 20:34 编辑

曾几何时,只要舍得花钱,就可以买关系;只要有关系,就能拿到地产项目;只要有政府批文,就可以不择手段甚至运用专政工具搞拆迁;只要拿到土地使用证,就能得到银行贷款;只要设计图纸出来,就可以先盖个售楼部开始卖房;只要搞房地产,白痴都会变土豪,变富翁。一个充斥着官商合营、钱权交易、藏污纳垢的大生意如火如荼,这个伪支柱产业在制造大量泡沫的同时,养肥了无数的老虎苍蝇。然而这种“伟大时代”在6亿平米空置房出现,大量鬼城出现的无情现实中嘎然而止。然而不止是一个“止”字了得,曾经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在暴利时代终结后会不会善罢甘休?历史会不会重演?要用什么方法去“止”?如何减轻“止”对经济的伤害等等,还需要现实去回答。


事实上,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已经走到了尽头。而且中国房地产是一个本来就没有资格而且不应该作为支柱产业,它是被各类急功近利的利益驱动生拉硬扯的伪支柱产业的,这就从根本上注定了不可持续的命运。经济新常态的提出,对所有畸形错位、高消耗低产出、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紧急刹车。

为什么说政府回购救不了房市呢?

其一,中国目前楼房库存已经达到6亿平米,大量的鬼城正在形成。供过于求大天文数字空置房的出现,决定了房地产市场必然衰退的命运。还需指出的是,这个天文数字的空置房由于成本畸高,谁降价出售谁就破产,政府也严禁开发商降价出售,因此这些硬杠死杠着高价又卖不出去的楼房,成了引发经济危机的定时炸弹。而且这6亿平米楼房的资金占用费用亦是天文数字的。按每平米平均1万元10%的利息计算,每空置1年,费用损失就是6千亿。空置上10年,这些宝贝就不是开发商的了,就变成了银行天文数字的死账烂账。政府、银行和开发商都受不了。而且最着急的是政府,是银行。因此,政府回购的用心并不是填补棚户区改造不足,百姓安居,而是自我解套。

其次、房地产的辉煌已经风光不再,政府千方百计救市的难言之瘾是难戒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将直接涉及普遍民生的土地作为垄断资源精心设计出暴利的商业模式,是违反伦理道德的。而将作为工业化城市化次生产业的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则是违背经济规律的、急功近利的失误。房地产业一度给政府大量创收,但由于是建立在违反经济规律基础之上的,这种创收只能是昙花一现,不可能长久。而且创收过程中每一笔暴利,都意味着将来的创收更为艰难。现在还有太多太多的地方政府,特别是市场不发达税收没有活水源头的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还相当大。这种依赖不会短时期内快速消退。不是说地方对房地产热爱,而是因为没有市场繁荣的税收源头,除了泥巴外找不了别的可以吃。泥巴越来越难吃了,但没有别的可以取代啊,只能是强咽硬吞。搞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培育市场作为经济增长的活水源头,通过市场创造的税收形成财政收入,维护政府机构的运转。可过去做的不是在培育市场,而是在搞利益争夺,与民争利,限制市场,甚至扼杀市场。当需要市场来承担经济来源的时候,市场什么都没有。这叫做自食其果。

其三、财富取之于民、危机化之于民,是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一贯逻辑。我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在这种环境中政府不是生产者,不直接创造财富,但政府全面安排分配。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看,所有的呆账坏账烂账死账,从来都是政府开条,百姓埋单。因此,所有的改革成本、改革失误损失,包括地方政府债务以及目前6亿平米空置房将带来的损失,最后都会通过各路途径转嫁到百姓头上,这是铁打的逻辑和必须接受的事实。没有任何道理可讲,而且谁也不敢讲这个道理。大家想一想,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债务如山,连自身吃饭都困难,哪有闲钱去购房。政府回购楼房的钱,哪儿来?因此形成的缺口,谁来补?反正官员们心里都清楚,一切都会由百姓来埋单的。回购楼房,瞎折腾而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回购楼房可能是地方政府合理增加债务的一个优美的托辞。对政府来讲,即期利益、眼前利益都是看得见的财政创收。至于这个创收会给未来带来什么,不需要考虑。

因此可以说政府回购楼房,救不了房地产,也维持不住房价下滑的总趋势。

为什么说央行放水再大房价也飞不起来呢?

其一,很多人认为央行降准,房地产资金会松动,会给建房者和购房者扩大空间,这是痴心妄想。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定向性的进一步降准:对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再降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按上述比例计算,目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13.8万亿,统一下调准备金将释放流动性约5690亿;全部城市商业银行存款规模为11.8万亿,全部农村商业银行存款规模8.8万亿,城商行、农商行定向降准额外释放流动性1030亿;农业发展银行存款规模约3800亿元,额外释放流动性150亿,初步估算此次降准释放流动性规模约6870亿。将流动性规模再乘以投资乘数4,大约可以创造出2.75万亿的投资规模空间。从央行定向降准中看到,没有公开支持房地产的说法,因此这次降准与救房市没有直接关联。即使是统一下调存款准备金所释放出来的投资空间中,会投射到房地产业的部分亦会因房地产臭名远扬远不招待见。这时说央行降准房价会飞的话,没有任何依据,只有白痴才会响应。

其次,央行统一降准的意图,是避免经济大波动。经济要步入新常态,过去的以牺牲资源、环境和人心为代价的高增长速度必须压下来。然而经济生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要防止震幅过大的波动。而通过金融机构统一降准,可阳光普照地给经济增长注入营养。房地产会阳光普照中受了一些关怀,但微乎其微。根本原因在于,在政府主导型经济中,某种产业一旦露出了败相,就几乎丧失了复兴的可能。

其三、定向降准的意图在于调结构。此次降准除了统一降准而外,还定向对城商、农商、农发行给予了特殊的降准。目的是支持城镇、三农、微小企业,从市场的根部培育市场,壮大市场的力量,为市场引擎加力,为大众创新加劲。

正象中国股市真正的资源,不是优质的资产而是百姓的愚昧贪婪一样,房地产为什么一度如日中天火得不能再火,除了政商合营的精妙设计而外,就是因为有数不清的人甘愿当房奴,甚至是终身房奴。消费者的不理性,是制度性投机性洗钱机肆意发挥的因素之一。

畸形的房地产的辉煌时代,已经结束。这个被权贵经济和唯利是图生拉硬扯到主导产业地位的产业,其生命力在全国人民的愤怒和遣责中显现了官商合营、垄断暴利、滋养腐败、制造土豪的原型。这种源于对基础民生资源的垄断而产生的暴利行业,一旦原形毕露,断无再度辉煌的可能。尽管由于政府土地财政依赖不可能短时期内快速消退的原因,房地产业不会迅速崩盘,但江河日下是注定的必然,直到回归市场的本位。





签到天数: 1885 天

连续签到: 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发表于 2015-2-6 21:41:57 | 只看该作者
  这论点大了,我是懂不来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板凳
发表于 2015-2-8 13:30:45 | 只看该作者
总有一天会完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