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劳教局抗震救灾心理辅导队副队长王晓燕回首深入汶川地震灾区的15个日夜

[复制链接] 0
收藏
1
回复
95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1-5-12 14:1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iv>
<div id=ctitle>
<h2 id=H2_HEADING>深入汶川地震灾区的15个日夜</h2>
<h1 id=H1_SUBHEADING>——省劳教局抗震救灾心理辅导队副队长、兴宁籍民警王晓燕回首“5·12”</h1></div>
<div id=info><span>梅州网&nbsp;&nbsp;</span>&nbsp;&nbsp;<span id=SP_RELEASE_TIME>2011-05-12 08:41:14</span> <span id=SP_RELEASE_TIME_SPACE>&nbsp;&nbsp;</span>来源: <span id=LB_NEWS_SOURCE>梅州日报</span> </div>
<div class=hline></div>
<div id=text>
<div class=summary id=DV_SHEXPLAIN style="DISPLAY: none"></div><span id=LB_MATTE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本报记者 罗娟娟</p>
<p>  今天是5月12日,国人的记忆再次回到了3年前的那场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纷纷赶赴灾区,为灾民提供各种救援,其中不乏梅州人的身影。广东省劳教局抗震救灾心理辅导队副队长、广州市劳教局教育处民警、三级心理咨询师王晓燕便是其中的一员。近日,记者采访了王晓燕,听这个土生土长的兴宁女孩讲述3年前的抗灾故事。</p>
<p><strong>  “余震每天都有,大家都在等待着,等待着无法掌控的未知灾难。”</strong></p>
<p>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广东省司法系统专门组织了一支21人的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队赶赴重灾区,为当地灾民提供心理救援。王晓燕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成为广州市劳教局70多名报名者中的幸运儿,加入到赴川队伍中,并担任副队长。2008年5月23日,这个4岁孩子的母亲在家人的默默支持和同事的祝福下随队飞赴四川。</p>
<p>  到了安县黄土安置点,震后灾区满目疮痍,昔日的幸福家园已成为一片废墟。地震后的人们有些茫然,不能再住在房子里,但都继续着生活。黄土安置点共有300个帐篷,每个帐篷可以住10个人,由于天气特别炎热,很多灾民的皮肤已有溃烂和起红疹的现象,但大部分人在聊天时,还是表示着对明天生活的希望和信心,不断说着感谢志愿者的话。我觉得有种说不出的力量把我们拉在一起,如同一家人,在相互支撑和感动着。</p>
<p>  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志愿者很多,而我们是第一支进入黄土的心理辅导队,立刻得到了支持和欢迎。为了不给当地灾民添麻烦,所有的食宿我们都自己解决。在黄土扎营需要一段时间,天天吃干粮显然不是办法,所以,我们刚到黄土安置点,就马不停蹄地前往绵阳城进行后勤补给。绵阳城街上到处是帐篷,居民们都不敢回家了,余震每天都有,也在传着会有一次6—7级的余震,所以大家都在等待着,等待着无法掌控的未知灾难。等待余震——是多么恐惧、多么无奈的一件事。</p>
<p>  下午,我们回到营地,大地突然一阵摇晃,紧接着听到空中传来一阵呜呜的类似北风的呼啸声。抬头一看,眼前一幢10米高的大楼正摇晃着,窗户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漫天弥漫着风沙。“余震,余震!”安置点的人们赶紧跑了出来。待大家站定后,仰头看着那幢楼,很快不再摇晃了。余震过去了,我们相视而笑,恍若震后余生的感觉。后来才知道,这次余震震级达6.4级。</p>
<p><strong>  “灾难,用特殊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放大了人在性格和心理上的弱点。”</strong></p>
<p>  在黄土安置点站下脚后,来不及休息,王晓燕与同事马上投入到工作中,开始逐个帐篷进行家访。</p>
<p>  5月27日,快乐帐篷小学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开学仪式。全体学生聚集在帐篷小学外的一片沙地上,我们站在孩子们中间,一齐高唱国歌。听着孩子们稚嫩高昂的声音,在唱着“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时,我和队友们一次又一次地模糊了双眼,从来没有像那个时刻一样感受到国旗和国歌给我们带来的力量。</p>
<p>  我发现,灾难过后,心理伤害最严重的是那些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们。初二的班长侯悦写的一首诗引起我的注意:“你在哪里,你可曾知道,我思念着你,你过得好吗?天,下起了小雨,你被淋湿了吗?我已为你准备了干的衣服,可你在哪里?此时此刻,我坚信,你在天上看着我……”原来,侯悦的妹妹在地震中随着泥石流被冲走了;她最敬爱的英语老师,也在她眼皮底下被地震夺去了生命。表面上看,侯悦每天都是快乐的,然而在她内心深处却承受着这么大的伤痛,她眼睁睁地看着许多熟悉的生命瞬间被地震吞噬,却无能为力。为此,孩子的心时时刻刻被内疚和自责折磨着。侯悦成为我的跟踪对象,我希望通过各种有效的咨询方式引导她走出内疚的心情。在连续4天的跟踪治疗后,侯悦的焦虑情绪得到了宣泄,内疚感逐步减退。最后一次做团体咨询的时候,侯悦带着灿烂的笑容跑过来对我说:“老师,相信我,我会将你们的友爱传递给身边的每个人!”那一刻,我无比欣慰,知道小侯悦的心里已经阴霾散去,重新走进了阳光的生活。</p>
<p>  客观地说,一场灾难并不是所有心理疾病产生的唯一原因,每个正常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心理障碍。然而,灾难却用特殊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放大了人在性格和心理上的弱点。在灾区,有很多这样的小孩,我们每天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梳理,并寻找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导孩子们尽快走出阴霾。</p>
<p><strong>  “这几天,我总是担心会下雨,这种担心胜过了余震……”</strong></p>
<p>  在灾区,除了要“迎接”余震不定时的频繁造访,志愿者们还要日日期盼好天气。而志愿者们所期盼的好天气,竟然是酷热难耐的当空烈日。“在灾区,大家都怕下雨。尽管天气热,很多人的皮肤都起了红疹,但一下雨,帐篷就很难住人,灾民们总是被大雨弄得手忙脚乱。同时,下雨还有一个大隐患——堰塞湖。”王晓燕回忆说。虽然大家都祈祷着不要下雨,但大雨总是会在极其不恰当的时候出现。</p>
<p>  到灾区的第七天便遇上了一场大雨,虽然之前去废墟上捡了三趟三轮车的火砖,将帐篷加固,但是我们的帐篷还是进水了,而领队那边的帐篷则漏水一夜。这几天我总是担心下雨的问题,这种担心胜过了余震,一下雨到处是泥泞,生活已然不便利了,再加上在草地上搭的帐篷,根本无法想象如果继续下雨的话会如何。再说唐家山的堰塞湖会怎么样,会影响安县吗,听说绵阳要疏散不少居民呢。</p>
<p>  6月6日晚,暴雨再次造访。第二天晚上,我们收到了一个令大家都沮丧的消息,安置点上游的两个堰塞湖要泄洪,我们的援助工作要暂告一段落。夜里开完会,一部分人派去安置点将物资转送给有关部门,一部分人留下来收拾东西。营地里到处是泥泞,天还下着雨,头顶的灯发出微弱的光,队友们都默不作声,我一边收拾着东西,一边感觉恍若梦境,我们谁也没有看谁的脸,只让自己的眼泪和着雨水一块肆意滂沱。是夜,队友们辗转反侧……</p>
<p>  为了团队的安全,我们甚至还没来得及向孩子们告别,便仓促撤退了,尽管有些遗憾。但是,在那里所看到的景象和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将会是我们毕生难忘的记忆。善良的爱是人性的永远,这是灾区坚强的百姓所告诉我的,这是执着奉献的队友们所告诉我的,这是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的志愿者们告诉我的,这是默默支持我的家人和不断激励我的后方的同事所告诉我的,我将永远珍藏和铭记在心!</p>
<p>  抗震归来,王晓燕被评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广州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三年时间过去了,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或者正在日渐散去,但是,沉重的回忆却时常浮现脑海。王晓燕告诉记者,从四川回来后,她还一直和侯悦等几个灾区的小孩保持着联系,孩子们时常会给她电话或者短信。看着孩子们已经正在远离灾难的阴影,王晓燕也由衷感到安慰。去年,当广州市吹响了扶贫开发“双到”的集结令时,历经灾区工作的洗炼,相对成熟的王晓燕再次接过组织的任务,到自己的家乡兴宁市扶贫驻村。她告诉记者,一个人要回报社会,就要有勇气、有担当,在家乡做扶贫工作,让家乡的父老乡亲满意就是最好的方式!如今,由广州市司法局帮扶的兴宁市凉伞村已经成为梅州市、广州市两地“双到”工作的示范村。</p></span></div></div>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1-5-12 14:36:12 | 只看该作者
观新闻,知我梅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