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源镇应征楼家族为中华民族抗日及新中国解放的贡献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2418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564 天

连续签到: 9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3-9-10 13:05: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ztaiyuan 于 2023-9-10 18:17 编辑

  松源镇应征楼家族为中华民族抗日胜利及新中国的解放曾作过重要贡献
      闽粤赣边区红色革命旧址应征楼
  梅州市梅县红色苏区革命斗争史料系列

    松源镇应征楼家族为中华民族抗日及新中国解放的贡献
    应征楼地处松源镇西南方向园岭村,为座西北向东南,始建于1908年,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占地6000多平方米。建筑结构为上、下二堂,四横屋設计,左片最边横屋为三层楼,用三合灰质地土木结构架造,大门前配二围和前后斗方及花园、右则配游泳池、杂物间等的豪华客家民居大屋。
         松源镇应征楼家族为中华民族抗日及新中国解放的贡献
   应征楼业主王应征(号;召学)、廖团英夫妇生有9男2女。
   抗日战争时期,应征楼老二王延骏,在香港文咸东街三楼48号开设正源公司,主要经营东南亚转口贸易业务,长期热心接待来港的梅县客家人,叶剑英妹妹叶传英在香港开展地下党秘密工作时,均住在正源公司。王延骏大力捐款捐物支援国民政府投入抗日救亡,庆祝抗日战争胜利时,任侨界慰问团团长率团回大陆参加庆典,受到国民政府等高层要员的接见并与其合照:
   老三医官王延鸿1939考入黄涛军长赴远征军所部,从医随军积极参加民族抗日战争:
   老五王延骥,民族抗日战争时原国党六十二军电台台长:
   老九王延燮,在东山中学参加叶剑英革命进步外围组织,中山大学法律系毕业曾是南方大学速成班毕业生,南大校长是叶剑英元帅。
   抗日战争胜利后,兄弟们跟黄涛军长决不参加国民党的国共两党内战,均退役到香港等地经商办实业。
      松源镇应征楼家族为中华民族抗日及新中国解放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2月中旬,松源在闽粤赣边区率先解放,中共梅州地委、闽西地委、杭武蕉梅边县委、闽粤赣边纵队第一支队、独七大队、闽西七支队均先后迁到松源设驻及休整,3月8日并成立闽粤赣边区的首个人民民主政权—松源人民民主政府。
  梅州地委在应征楼以地委副书记梁集祥为教育长,开办的第二期青年干部培训班200多人,因松源刚解放,机关、部队人员进驻松源休整较多,生活物质供给相当紧缺。应征楼业主廖团英了解到干部训班生活困难,义无反顾,主动积极捐出自已耕种的所有库存畲谷粮食40多石(一石等于120斤)送给部队解决燃眉之急,并捐赠从南洋带回家的毛毡及借皮大衣给部分的学员应需。后松源人民民主政府财稂仓库也在应征楼设立,均得到应征楼,均得到应征楼业主廖团英主大力支持。应征楼家族为中国民族抗日胜利及新中国的解放重要贡献
      松源镇应征楼家族为中华民族抗日及新中国解放的贡献
    应征楼家族,在土改划定政治成份时曾倍受争议,在其历史过程中有过不公待遇。曾积极为抗战及解放战争作出过贡献的家族,被错划为官僚地主,至1979年11月16日,经省、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执行侨务政策得于平反为华侨工商业,并在1984年4月,开始落实侨房政策,到1987年底才全部归还原业主。1991年海外親人归省乡梓,目睹祖居中厅、横厅至三楼前廊等部分倒塌,如此破败,筹集资金70余万元人民币。重修原祖居方回归之现貌。

   闽粤赣边梅州市梅县红色苏区革命斗争史料系列;由梅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梅县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王继伟,查阅大量有关党史资料,老革命回忆录,自费深入到各地搜集、整理,得到不少百岁老革命,老革命后代,老区人民的关心和支持.且欢迎提供松源闽粤边片区(松源、隆文、桃尧、松口、蕉岭南北礤、武平、上杭、永定、大埔等边区)的红色革命史实资料.图片.实物.共同努力弘扬红色苏区先辈革命精神,激励后人珍古惜今。关注更多松源红史资料,详情请到;(百度).(360)搜;(梅县松源红色苏区),公众号(闽粤赣边红旗飘)并诚请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网上宣传系列文史、图片,未经原作者同意,切不可随意修改窃为己有及转为它用,转载注明原作者。王继伟;电话/微信13823810369。谢谢大家!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