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城

  [复制链接] 0
收藏
14
回复
542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2-3-28 18:15: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2-3-28 18:17 编辑

梅 城
  梅城非身居水乡,却因着一条倒U形的梅江和汇入的程江、周溪,而凸现桥梁的纽带作用,70年代后期,梅城通过梅江桥向南拓展,突破了城市仅止于江北片的现实,经过2030多年的建设,到如今,城市的重心已经向南迁移,形成了江北老城区、江南新市区相映衬的城市格局。
  细看梅州市地图就会发现,梅城几乎位于梅州市的地理中心,她处在蕉岭、平远、兴宁、五华、丰顺、大埔环绕下的梅县中部的梅城盆地,得天独厚的是有一条自南向北的梅江在此掉头直往东而去,注定此地要成为粤东北聚居的客家人的首善之区。
  纵观梅城的地理环境,也完全符合古人修筑城池的要求,古梅州城位于梅江与程江交汇处的北岸,核心在金山顶高地。城北五里亭再往北就是重叠的丘陵山地了,这与山之南水之北为“阳”适宜人居的中国传统相吻合。
  再仔细端详古梅城的“四至”,东:东门塘(现今梅江桥北端)-东校场(梅县体育馆)就是当年东城门外的大水塘和兵勇操练地,可见旧东城门该是在仲元路和泰康路甚或东湖路交叉处。西:西城门则是在元城路与民主路交叉处,因为有西门邮局为证。南:南城门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今义化路和凌风路交叉口,而且南门应该是面水而建,很可能是当年的码头要地,有南门八角亭(接官亭)为证,至80年代初南门外还能看见船帆如阵,可以遥想当年,站在八角亭上,望两江交汇处水面开阔,船进船出,对面百花洲(现剑英大桥北端)上百花争妍,文人骚客乘船过渡在此吟诗作对,其情其景只能从地名上揣摩一二了。北:北城门,应该就是在梅州岗,具体大约在梅州中学南校区的校门口那个位置。北门建在高地,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可见太平天国康王困守梅城时,北门曾经发生过几多惨烈的攻城战事。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28 18:19: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2-3-28 18:20 编辑

  旧时梅城的州府衙门在今梅江区政府所在,其东为城隍庙,西南边有孔庙学宫。古时城内为官员办公起居之所,有官井头为证。城外才是老百姓的天地,西门外的大市场(西区市场)和东门塘自发形成的交易市场一直到90年代都还是梅城的大型商贸集散地。上市、下市就是西区和小溪唇一带的俗称。而十甲尾顾名思义,乃旧时的管理建制,规定多少户人为一甲,十甲说明是人口众多之地。月影塘、楼下塘、东门塘、黄塘、、、梅城近郊鱼塘遍布,可见梅城是一个十足的自给自足的农业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28 18:22:16 | 只看该作者
  在梅江程江还没桥的年代,都靠摆渡过江,地名“渡江津”就是很好的例证,那时,要去省城,大概是从南门码头上船,逆程江而上,至渡江津下船,步行肩挑走天涯,而北上京师考取功名,多循城北五里亭之路北上,送君千里,终需一别,五里亭前该上演了多少出《雨霖铃》!现在梅城的周围山上,仍旧可见人工开凿铺砌的石阶路从梅城往四向发散,由一块块鹅卵石修成的小径翻山越岭,这些古道或已荒废,或留给后人爬山寻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28 18:23: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2-3-28 18:24 编辑

  饶辅庭、邓仲元………这些英烈之名在拆城墙拓马路的时候被命为街名,永志纪念,旧城两横五纵,两横为:仲元东西路、凌风东西路。五纵为:泰康路、和平路、义化路、元城路-民主路、中山街,或以名人志士、或以美好期许为街道命名,是民国时期的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28 18:25:53 | 只看该作者
  梅城多小山岗,地名中带“山”“岗”字的不少,金山顶(原梅县博物馆所在)是全城置高点,是为北门要塞,梅州中学的“梅州岗”、“赤岌岗”,高级中学的“岗子上”、嘉应大学的“梅子岗”,东山中学的“东山”,无一不是见证梅城是建在山岌之上的小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28 18:27: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2-3-28 18:29 编辑

  老城旧地游玩之地,有江南泮坑、大东岩(油岩寺),当然还有原始状态的梅江河堤竹林,旧时的梅城当然不能和当今的梅城同日而语,20~30年的时间里头,面积大了十倍有多,人口也翻了好几翻,沧海桑田,竹林摇曳、沙滩芦苇、船帆点点的梅江河已经改造为一个U形的人工水库,2~3十年前抑或更久远以前的梅城已经渐行渐远,模糊在视线之外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日趋现代化、商业化的中等城市,这就是我们的梅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7#
发表于 2012-3-28 21:08:55 | 只看该作者
再次了解了梅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8#
发表于 2012-3-28 21:14:21 | 只看该作者
“上市、下市”就是西区和小溪唇一带的俗称      系咩又叫做  “上师 、下师” 涯见过有人这样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9#
发表于 2012-3-28 22:26:5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45 天

连续签到: 35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0#
发表于 2012-3-29 01:23:51 | 只看该作者
好介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