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4-6-9 13: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9 13:26 编辑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图为入场人士观看吕文英及吕纪的《竹园寿集图》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图为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杜堇的《题竹图》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图为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仇英的《职贡图》(局部)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图为入场人士仔细观看国家一级文物仇英的《职贡图》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图为入场人士观看陈洪绶的《观画图》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图为入场人士观看崔子忠的《藏云图》

   6月7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向公众展出专题展览“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故事新说——故宫博物院藏明代人物画名品”第三期共21件珍品,包括国家一级文物的杜堇的《题竹图》、仇英的《职贡图》。还有吕文英及吕纪的《竹园寿集图》、戴进的《洞天问道图》、陈洪绶的《观画图》、崔子忠的《藏云图》等重点展品。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13: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中国四大名陶——荣昌陶开窑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图为等待取出的陶器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图为工作人员在柴窑中查看陶器烧制情况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图为工作人员在柴窑中取出陶器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图为工作人员查看出窑的陶器烧制情况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图为工作人员展示刚出窑的陶器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周毅 摄

图为民众现场守候观看荣昌陶开窑,体验开“非遗盲盒”乐趣。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6月8日,位于重庆市荣昌区安陶小镇的吉芬窑开窑,荣昌陶传统制作方法至少有20多道工序,包括晒泥、碾泥、过浆、制坯、打磨、装窑、烧窑、观窑、闭窑等。烧制过程中,柴烧、时间和温度都是不可预见且变幻万千的“窑变”形成的关键因素。当天,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成渝古道保护成果展示暨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周开幕,从6月8日至18日,重庆荣昌将有16口柴窑陆续开窑,共有6000余件陶器出窑,包括茶壶、水杯、分酒器、盘子、酒杯、花瓶等生活用具类产品。重庆荣昌陶与云南建水陶、广西钦州坭兴陶、江苏宜兴紫砂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荣昌陶制作技艺于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21: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9 21:52 编辑

“国宝沉浮:圆明园兽首暨回流文物特展”开幕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6月7日,观众在特展现场参观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6月7日,观众在特展现场参观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6月7日,观众在特展现场参观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6月7日,观众在特展现场参观

   6月7日,“国宝沉浮:圆明园兽首暨回流文物特展”开幕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举行。本次特展共展出来自保利艺术博物馆的84件珍贵文物,涵盖圆明园兽首、商周青铜器和南北朝时期青州地区佛教造像等。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6-12 18: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12 19:09 编辑

“千年瓷都”重振辉煌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这是6月5日在江西景德镇一个创意瓷器作坊内拍摄的镂空技艺陶瓷作品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这是6月5日在江西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拍摄的明万历年间的马蹄窑窑址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这是6月5日在江西景德镇透过创意青花瓷盘拍摄的龙珠阁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这是6月5日在江西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拍摄的精品瓷器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6月5日,陶瓷手艺人在江西景德镇徐家窑内搬运匣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6-12 19: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6月5日,江西景德镇陶瓷手艺人孙立新在瓷器上作画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这是6月5日在江西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拍摄的精品瓷器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这是6月5日拍摄的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夜景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这是6月5日在江西景德镇一个创意瓷器作坊内拍摄的陶瓷作品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这是6月5日在江西景德镇徐家窑拍摄的匣钵。

   2000多年冶陶史,1000多年官窑史,600多年御窑史……传统陶瓷文化的积淀,铸就了“千年瓷都”景德镇独特的魅力与艺术气息。

  如今,传统陶瓷制作工艺与现代设计创意在这座城市不断碰撞,带动陶瓷产品创新。各种创新型产品赢得年轻消费者青睐,“千年瓷都”迸发出新的活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6-12 19: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12 19:28 编辑

听说,它是“最难预约的博物馆”


建筑外形似尊的中国历史研究院,坐落在北京中轴线的北延长线上。院内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


经过了三年的内部试运转,中国考古博物馆于2023年9月15日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因响应热烈,开放至今,被称为“最难预约的博物馆”。

6000多件展品“仓储式陈列”


   全部都是真品


中国考古博物馆以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和珍贵的古籍文献为主要展示内容,常设展厅7000多平方米,展品6000多件。


刘国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分管中国考古博物馆工作。据刘国祥介绍,考古博物馆里边展出的所有的文物都是真品,都是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

既看得到文物,又仿佛置身考古现场某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这是中国考古博物馆提供的一种特殊体验。在这里,公众不仅能读解文物所携带的信息,还能了解考古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考古博物馆内,文物被“仓储式陈列”,体现了考古学鲜明的学科特色:着重于遗迹和遗物的系列和类型,而不是孤立地、鉴赏式地研究单个器物。


刘国祥:我们是考古博物馆,不是普通的艺术馆,考古博物馆在展出的时候,就要展出成组的器物。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沉浸式体验”也是中国考古博物馆的一大特色,文物不能拿在手里把玩,但是科技可以让文物活起来。


通过互动智慧屏,选中一款感兴趣的文物,用手指放大和转动,就可以全方位无死角近距离观赏文物的各种细节。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此外,考古博物馆还使用了多种技术:视频呈现、多媒体互动、场景模拟、OLED透明显示屏、裸眼3D等,让观众自主参与,仿佛置身于古代社会,在当下的氛围中体验历史,产生情感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6-12 19: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12 19:36 编辑

中国考古博物馆怎么逛?

这些展品别错过

   ·农业文明如何在中华大地起源?


   在二层以“文明起源”为主题的展厅,考古发掘找到的植物种子,清晰展示了农业文明在中华大地起源的过程。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刘国祥:通过浮选法,我们认定粟、黍的栽培起源于中国。中国也是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目前我们发现最早的水稻也是在浙江上山遗址发现的,距今近万年。


   ·兴隆洼文化先民如何制作玉首饰?


   在公元前6200年至公元前5200年的新石器时代兴隆洼文化展示区,有三对六件环状的玉玦,其中一对玉耳环就是刘国祥1993年在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现的。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刘国祥介绍,玉玦呈正圆形,内径、外径完全一致,大小、重量也一致。玉中间的裂口,则是一种线切割的工艺。


   刘国祥:用麻绳或兽毛,加上沙、水,就能把这个玉玦缺口给剌出来,以柔克刚。兴隆洼文化先民距今8000年左右,在没有金属工具的前提下,掌握了这种玉雕的工艺技术,可以说是非常先进的。


   ·比甲骨文还早的文字长啥样?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陶扁壶经专家认定,距今4000年左右,扁壶上的文字引发了人们对甲骨文之前中国文字的探讨。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刘国祥:这是朱书中的‘文’字,是目前我们所能确认的最早的文字。比甲骨文早1000年,距今4000年左右。


   ·这条龙为什么是“超级国宝”?


   考古博物馆三层的“宅兹中国”,主要讲述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展出的多件展品都是国宝级文物。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形器,则被称为“超级国宝”。


   刘国祥介绍,绿松石龙形器在一座墓葬里被发现,长64.5厘米,由2000多片绿松石镶嵌而成。考古人员把它套箱整取带回了实验室清理,才能完整地把它呈现出来。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刘国祥:这条龙中部有一个铜铃,铜铃里边还有一个铃舌,铃舌是用玉做的。龙头部呈方形,鼻头是一个蒜头状的绿松石,鼻梁由两段玉和一段绿松石制成,双目镶嵌玉石,工艺技术非常高超。


   中国考古学走过百年历程,以坚实的考古实物资料揭示了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延续传承的文化谱系,而中国考古博物馆则是考古和公众沟通的窗口,它的受欢迎程度源于公众对考古的好奇和对文化传承的热情。


   (来源:央视新闻 记者:古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6-12 21: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简素为绚:中国八至十八世纪一道釉瓷器展”亮相法国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图为观展者在仔细观看展出的中国瓷器精品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图为此次瓷器展中展出的中国清代乾隆年间的瓷器精品。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图为观展者在仔细观看展出的中国瓷器精品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图为此次瓷器展中展出的中国多个朝代的瓷器精品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图为观展者在仔细观看展出的中国瓷器精品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图为观展者在仔细观看展出的中国瓷器精品。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

   当地时间6月11日,巴黎,“简素为绚:中国八至十八世纪一道釉瓷器展”亮相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13 08:41 编辑

数字技术助力中国北部云冈石窟保护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中国大同云冈石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拥有5万多尊佛教石雕。了解中国研究人员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来帮助保护它。

   近年来,云冈研究院积极拥抱新技术,开启了数字化之路,能够让人们无须跨越千山万水,通过屏幕即可体验云冈石窟的巍峨风采。同时,在高性能算力的加持下,数字技术也成功应用到文物保护工作中,让云冈石窟的保护工作更具科学性。(12月24日《工人日报》)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当今世界,数字科技和文化遗产融合趋势不断加深,近年来,中国以建立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为引领,在文物数字化保护、业务管理数字化、公众服务数字化、展览展示数字化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有力有效地提升世界文化遗产管理能力。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数字科技是有效促进文化管理和交流、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提升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认知度、关注度和参与感的重要手段。面向未来,期待先进的数字化可以为更多遗产保护的从业者和公众提供更完善、更广泛、更平等的机会,在提升世界遗产地管理水平的同时,能吸引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队伍中,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光发热。(刘纯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750年前的粽子长啥样?文物中的“赛龙舟”很激烈!

   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兰芷清芬间,古老的节日载着延绵千年的华夏记忆而至。赛龙舟、包糯粽、插蒲草……端午习俗凝聚深邃的文化内涵,也能反映千百年前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明天就是端午节,记者借各大博物馆馆藏文物“穿越古今”,带您一起追溯古人的“端午习俗”。


  南海盐步老龙舟已有592岁


  作为端午标志性习俗之一,赛龙舟这一活动源远流长。根据文献记载,到了明清时期,广东民间的“端午赛龙舟”活动已很普遍。


  日前,盐步老龙起龙仪式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举行。随着水泵的开启,藏龙地的水位渐渐下降……已经有592岁的盐步老龙舟缓缓从水中浮起,抖落一身淤泥,重出江湖。


  盐步老龙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宣德七年,船身为坤甸木,全长36.8米(不含龙头、龙尾),座位68个,重约4吨。据《南海县志》记载,河东、河中(今盐步)、河西三个社区,被称为“三河”。盐步老龙就是由“三河”乡民共同出资建造的。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老龙不断修补,劈波斩浪至今。这艘年近六百岁“高龄”的龙舟,是当时珠江三角洲划得最快的五条龙舟之一,也是珠三角人民亲水而居、共贺端午的见证者。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全新一批21件明代人物画珍藏

大洲龙船(广州南站地区管委会供图)


  除了一直使用的老龙舟,在珠江三角洲还有发掘出土的龙舟。1977年,番禺县钟村镇大洲村发现一艘古船体,立即报知广州文管处进行挖掘。出土时实测发现:这艘船长43.6米,宽4米,船最高处为0.62米。船舱内还发掘出铜镜、铜钱、簪子、耳勺以及明末清初的陶瓷器,船舷外部彩绘龙鳞,用红黄黑三色组成,被称作大洲龙船,由此推断这条船建造时为清初顺治十八年。考古人员从出土的古船结构分析,该船原来有三层楼阁,甚至古代有人曾经在上面表演杂技、歌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