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舒宪:走出文学本位的神话观

  [复制链接] 0
收藏
6
回复
90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3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1-11-3 10:3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蔡葩
内容提要 在中国当代人文学者中,叶舒宪教授是学贯中西的卓然成家的一位。他成名较早,研究方法自成一家,为中国文学人类学和比较文学的深度拓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2010年8月,叶舒宪主编出版的《神话历史丛书》引起学术界的再度关注。该丛书积叶舒宪20多年研究之功,是他带领一批青年学者系统梳理、全新阐释中华元典,力图建构富有中华本土特色、拥有本土文化自觉立场的学术平台而推出的系列新学术成果。

  
  5月18日,回海南大学参加学术活动的叶舒宪教授接受海南日报记者的独家访谈。   
  叶舒宪教授1994年曾受聘为海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他的很多学术创建和思想是在海南大学发端的。1999年,叶舒宪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特殊引进的人才,从海南大学到北京,当年即应邀到美国耶鲁大学执教;2001年应英国学术院邀请到牛津、剑桥、爱丁堡大学等世界一流学府交流讲学。这些海外学术经历使他最近的文化寻根研究更加显示出开阔的视野和理论反思能力。作为新时期恢复高考后入大学并留校的学子,叶舒宪的勤奋和天赋让他成为同时代学人中的佼佼者,外语好和留学海外的优势使他较早接触西方学术原著,能够得风气之先。访谈过程中得知,叶舒宪在读大学中文系时,就感到中国人关起门来做学问的历史太久了,由此造成很多人对外来学术一向持怀疑态度。但是回顾五四以来有成就的学者,几乎没有一个不曾与外来学术相接触。可见,他在进入学术研究前,已经对学术传统的去向有了一定认识,在后来演变为自觉的学术追求。有意味的是,叶舒宪研究文学人类学的最初发源地也在海南大学,对此他充满感慨。
  海南周刊:对于“神话”这个概念,中国人似乎并不陌生。但恐怕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概念是谁先提出来的。请您谈谈相关的情况。
  叶舒宪:“神话”这个概念是20世纪初由留日学者梁启超、蒋观云等人引入现代汉语中的。在此之前,中国学术话语中没有这个词,当然也没有神话学这门学问。100多年来,中国神话学从无到有,取得了重大成就,也留下明显的局限。最初热衷于介绍和研究神话的学者以文学家为主体,如鲁迅、周作人、茅盾、郑振铎、谢六逸等,所以至今我国的神话学教学仍然只限于在大学中文系的民间文学课程范围里进行。凡是没有讲授民间文学课程的学校,当然也不会讲授神话学的专业知识。对照20世纪以来国际上神话学研究的大发展情况,国内在学科划分上的这种自我封闭之局限性非常明显。以国际的神话学理论权威学者罗伯特·西格尔(Robert A.Segal)在1996年主编出版的六大卷《神话理论》(Theories of Myth)看,文学方面的神话学研究只占六卷书中的一卷而已,即不到神话学研究全貌的百分之二十。占据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内容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视角的神话研究。与中国神话学的现状相比,文学本位的神话观成为制约我国人文学术发展的一个瓶颈。
  海南周刊: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神话研究,将主要精力用于从古籍中寻找类似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工作,却完全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古人为什么不能研究神话?换另一种问法:古汉语中为什么就没有“神话”这个词呢?
  叶舒宪:这个问题提得很关键。由于这样具有根本性的文化特质问题没有得到较早的提示,在中国学者中也得不到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因此,我认为,中国文化传统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其完全的和弥漫性的神话特质。不仅遍布城乡各地的无数孔庙和财神庙,无言地见证了这个多民族国度的巨大造神能量,就连被西学东渐以来的现代学者视为“中国哲学”、“中国历史”和“中国科学”的许多根本内容,也离不开神话的观照。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参观北京故宫的游客,很少能够明白所谓“紫禁城”,原来就是纯粹的神话式命名!人们确信地上的皇宫对应着神话想象中的天上紫微宫,那是天帝位居天庭中央的统治标志,于是才会有人间的紫禁城这样的神圣化名号。大家都知道“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特质,但是大家往往都忽略了“天人合一”信念本来就是神话的观念,或者说是直接来自神话思维的信仰观念,它对于整个中国传统来说,具有文化基因的作用。就连自我标榜“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圣人,其实也坚信“天命”,特别关注超自然的生物麒麟与凤凰之类的神话象征意义。当年一位楚国狂人甚至直接用“凤”来比喻孔子本人。
  今人只看到神话表现的一种形式是文字叙事,所以它就被归入现代意义上的文学。但是文化传统中还有大量以图像叙事和物的叙事来表现的神话,紫禁城和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等明清两代皇家建筑莫不如此,更不用说自古以来的“天子坐明堂”制度了。从古代的高频语词“真龙天子”、“龙凤呈祥”等,到今天的高频词“龙的传人”,“巨龙腾飞”之类,离开了神话式的思考和观念,还谈什么中国文化?
  海南周刊:《神话历史丛书》确实是一个宏大的学术工程,请问一共分几部?
  叶舒宪:《神话历史丛书》计划规模为19卷,分为中国神话历史和世界神话历史两个系列。世界神话历史系列,包括苏美尔神话历史,希腊神话历史,日本神话历史、韩国神话历史等,为审视中国神话历史提供世界文明及东亚文明的大背景参照。中国神话历史系列,包括一卷总论和各卷分论:以先秦两汉的重要经典为个案,如《尚书》、《论语》、《春秋》、《礼记》、《仪礼》、《穆天子传》和《淮南子》等,分别透视其所承载的神话历史与神话哲学之内涵,展示与以往不同的解读门径。我们希望各卷合起来能够构成一个相互关联和相互照应的学术整体,有助于加深对中国文化的发生及其特质的认识。
  从选题设想和方法论上看,本丛书的策划和出版,承继的是主编者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与萧兵、王建辉合作主编的“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系列丛书(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2004年)八卷本。所不同的是,本丛书更集中体现新世纪成长中的青年学者的新锐探索,力图呈现出更具有规模性的人文研究和国学研究的创新群体。本丛书的作者们都是有志于跨学科研究的人文学者,围绕着目前活跃于学界的几个学会———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中国神话学会等。
  本项目的缘起,原本依托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得到各界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鼎力支持。没有这些支持,这套如此规模的丛书不可能这么顺利地问世。

签到天数: 6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沙发
发表于 2011-11-3 10:50:21 | 只看该作者
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1:16:10 | 只看该作者
家在江南 发表于 2011-11-3 10:50
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地板
发表于 2011-11-3 17:04:44 | 只看该作者
心若潇湘 发表于 2011-11-3 11:16

谢谢美女握手,荣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5#
发表于 2011-11-3 21:00:5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1-11-4 10:57:5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14:06:12 | 只看该作者
紫笛悠扬 发表于 2011-11-4 10:57
学习

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