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山寨大国里富二代与穷二代的战争

[复制链接] 1
收藏
154
回复
1418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197 天

连续签到: 1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71#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15:30:02 | 只看该作者
18
  杨志自己也觉得这样跟太祖皇帝讨价还价不太好,恐怕会显得自己心不诚,于是赶紧又磕了一个头,说:当然了,不管结果如何,我对朝廷,对官家的忠心绝不会变!小子此生一定会尽忠报国,生是赵家臣,死是赵家鬼。
  作为现代人,可能会不太理解杨志的这种愚忠:朝廷一直在整你们家,你怎么还会那么忠心?这不是贱吗?
  
  其实只要分析一下这种思想的形成,就会发现它也不是那么怪。
  首先杨志从小在努力获得穆老太太的肯定,但是一直没有成功,他想在这个危机时刻拯救全家,在老祖宗面前证明自己。
  除此之外还有成长环境方面的原因。
  
  自打杨志搬进军属大院以后,听到的关于祖先的故事跟以前很不一样。
  那里的孩子晚上听大人的闲话,转过天来就嘲笑杨志:什么杨无敌,原来先给先周、伪汉卖命,临解放了才投降,三姓家奴而已!
  这种传言后果很严重。
  要知道,不管在哪朝哪代,军队大院都是一个特殊的世界。
  在那里,人的重要性是由父母的职位和派系来界定的,比如说:
  我爸是节度使(上将),你爸是都监(上校),那么我们家可以看到朝廷内参,你们家就看不到;我爸是统领(中校),你爸是指挥(中尉),那么我们家出门可以骑七尺高的大马,你只能骑骡子;我爸是都头(少尉),你爸是教头(下士),那么我可以穿官靴,你只能穿懒汉鞋;
  同理,我们的爸爸是作战部队的,你爸是后勤的,那根本就不会有人跟你玩。
  就连小孩打架,也是由父母的官职决定对错——官职大的就对,官小的就错.....
  这么一说,我倒觉得跟外边也没什么差别。
  
  不管怎么说,知道了这些,我们就不难猜想杨志小时候受排挤的情况。
  由于家里无级无品,又是叛徒的后代,连食堂大厨的儿子都不理他。
  对于杨志这样一个时时刻刻以自己血统而自豪的人来说,这种打击是很致命的。
  他可以揍别人,但是阻止不了这种传言。
  时间一长,他整个人变态了。
  
  杨志的变态表现在大宋朝廷越是整他们,他越拥护朝廷。
  别人越说杨业是个叛徒,他对祖先的崇拜更加登峰造极,还一直叫嚣要给老祖宗翻案。
  就好象文革里越是出身不好的子女越热衷于证明自己更革命。
  这些被称为“狗崽子”的年青人挨了批斗就回家写大字报大骂自己爹娘,跟他们划清界限。
  杨志的做法虽然相反,但动机是一样的,那就是希望自己能被革命队伍接纳,然后,跟着一起去革别人的命。
  
  这种想法和做法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
  个人认为,这是一种铭刻在DNA里的贱,很少有人能够对其免疫。
  坦率地说,别看我整天一副刺头作风,但是如果那天领导把我请到某某大会堂吃个饭,给我夹夹菜什么的,我恐怕也会控制不住地感激涕零。
  如果有需要,我估计还会在网上给他们辟谣:领导也是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97 天

连续签到: 1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72#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15:34:01 | 只看该作者
19
  杨志离开陈桥驿到达东京时,初冬的第一场雪刚把整个城市覆盖。
  从空中俯瞰,视野所及全是白茫茫的屋顶积雪。
  只有身处其中,才能看到灰暗的街景和满街的黑色泥泞。
  杨志带着好奇和忐忑,走进了这样一个黑白两色的世界。
  
  杨志已经很多年没到过东京,对这里的一切都觉得陌生和新奇。
  他记得上次来的时候,街上还远没有这么拥挤。
  如今到处是摩肩接踵,车马喧哗。
  无数马车在大街上飞驰,稍微有点空隙就会有人超车,溅起的泥巴弄得路人一脸一身都是。
  被超的人从车窗里探出头,很有风度地骂一句“傻x”,然后自己也加速,试图再超回去。
  
  据杨志观察,大部分驾车的人还保持着走路的习惯,想走就走想停就停,因此几乎每逢路口就会引起追尾。
  这种情况下,车主就会气势汹汹地跳下车,开始对峙。
  东京人按理说也是中国人,长相上没什么区别,但是他们互相打量一眼就能认出来。
  一旦确定是本地同乡,他们之间非常客气,也不动手,而是进行冗长的自我介绍:
  ——我舅舅在刑部!
  ——我叔叔在中书!
  ——我爷爷是蔡京!
  ——我爸爸是童贯!
  ——放屁!童贯是太监!
  
  只有这种比大小的游戏分不出胜负,两人才会回车里拿出鸟笼子发个短信,不一会儿就会各有几十人蜂拥而至,一直打到禁军赶来。
  当然了,对于以杨志为代表的非本地人,他们的处理方式很直接,张嘴就是“外地的鳖孙走路不长眼啊?!”
  这种情形让杨志开始庆幸自己在显烈观拜了太祖——在这样一个城市里告状,的确需要神明的保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97 天

连续签到: 1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73#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15:40:45 | 只看该作者
20
  北宋末年,东京的街头有条标语随处可见:携手共建丰亨豫大的大宋王朝!
  “丰亨豫大”这个词现在不常见了,但在那时候却无人不知。
  这是徽宗的施政口号,拆开来看,四个字都是大的意思。
  因此有人传说这是徽宗在李师师床上念叨出来的。
  不管怎么说,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东京的变成了一座宏伟壮观的城市,规模在当时的亚洲乃至世界首屈一指。
  具体来说,这里什么都比别的地方大一号。
  贯穿宣德楼和朱雀门的御街,足有二百步宽。
  以前御街两旁有各式各样的商号、小摊,现在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富丽堂换样式统一的高楼,光门头就有五六米高。
  据说辽国使臣第一回来的时候,胯下的马看到这些巨型的建筑,以为自己进了巨人国,被吓得到处乱跑。
  
  当然了,一座城市的面积毕竟是有限的,东京不可能处处都大——比如说,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就很小,这叫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因此大宋的臣民对这座城市感情很复杂。
  没有资格住进去的人在拼命往里挤,已经挤进去的人依然在拼命挤——上街要挤,上车要挤,上床还是要挤。
  当然在辽国人面前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自豪起来:跟我们东京比起来,比你们这些城市只能算个马厩!
  
  杨志在东京找住处的时候,也碰到了这个麻烦。
  他从前辈口中得知东京西郊有个“京控村”,房租便宜,结果到了那里一看,全村连个空床位都没有了。
  最后他好说歹说,才租到了半个铺位。
  这间破屋压根没有窗户,里面横七竖八摆了三十多个硬板床。
  价格是一个铺位每晚10文。
  杨志由于是硬塞进来的,睡半张床也是10文。
  杨志蜷缩在硬邦邦的床板上,跟一个陌生汉子抵背而眠了一宿才有人跟他说,其实去村口搭个帐篷,穿着衣服睡也冻不死。
  
  关于京控村,还有值得补充说明的地方。
  大宋的大城市都有个特点,那就是市中心繁华无比,但是往外走十分钟就到了石器时代。
  杨志那天沿着御街往西走了不远,就怀疑自己穿越到了公元前。
  眼前这个城中村完全没有十二世纪的丝毫痕迹,房子全是土胚加稻草筑成,门全是破木片组成。
  泥泞的小路上,游荡着各种牲畜。
  街边呆坐着一个个奇形怪状面无表情的生物,守着一口大锅,里面翻腾着各种菜叶、动物下水、以及其他一些来源可疑的东西,气味令人作呕。
  杨志狐疑地踩着没膝的烂泥走进村里,心想:我不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吧。
  
  大约一年以后,东京出现了一个新的物种。
  该生物头发胡子都有二尺多长,浑身衣裤黑不溜秋,油亮油亮的,攀爬如飞。
  每天傍晚准时来到菜市场蹲在墙头,看见菜贩子扔剩菜就一个猫跳,从墙头下来,捡两片好的往嘴里塞。
  “今儿这菜比昨天新鲜!”
  他身后,十几个同行都很愤怒地看着他。
  他们心疼地说:这些叶子拿回去跟观音土一煮,至少够五个人吃!这个吃货真糟蹋东西!
  这个美滋滋地吃剩菜的人就是杨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97 天

连续签到: 1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74#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15:45:43 | 只看该作者
21
  要解释杨志怎么会变成那幅模样,还要对他的京控生涯做一点说明。
  作为一个新手,他曾犯过不少低级错误,第一个错误与吃有关。
  他还没找到住处的时候,饿了就在街上买包子,结果发现东京的物价比他想象得要贵。
  “太贵了吧?我前几年来东京时一个包子才两文,现在怎么十文了?”
  结果卖包子的给他上了一堂经济学课:“你看看这铜钱上写着什么?当三!什么意思你明白?就是朝廷规定,这枚铜钱当三枚使,这叫面值。
  现在最大面值都当七了,朝报上说明年还要出当十大钱,你说我涨价应不应该?”
  
  杨志啃着包子找到京控村,沿途观者如墙。
  大伙都啧啧赞叹:有钱人啊!
  杨志后来才知道,京控户的主要食物来源是菜市场的剩菜。
  他这时候终于明白进村时看到的大锅里是什么了。
  
  杨志后来说,他犯的另一个错误就是幼稚,对朝廷的话过于轻信,对该信的话却不信。
  这导致他第一天排队就差点被遣返原籍。
  大宋三个登闻院各有特色,鼓院作为最低级的一个机构,接纳的京控人员鱼龙混杂,总的来说新手占大多数。
  这些人跟杨志一样,脸上挂着紧张和跃跃欲试的表情。
  他们排队时浑身亢奋得直打哆嗦,嘴里还在背诵状词,好像在为待会儿的接见排练:
  ”家父服药之后,当晚七窍流血而死,仵作(法医)说死因是营养过剩......“
  “犬子大观元年入伍,被老兵打死,至今死不见尸......”
  “小民被衙役无故殴打,瘫痪至今,官府经过多次验伤,鉴定为二级壮丁......”
  总的来说,那里的情景跟今天人才招聘市场差不多。
  
  不过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今天不管去哪个公司面试,都不会有人抓你。
  这一点在前一天晚上有人提过,但是新人往往不信。
  杨志在开始京控的前夜,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除了紧张,出租屋里环境不好也是个重要原因。
  同屋的人嘴里老在絮絮叨叨,又像梦话又像叫魂,半夜里令人毛骨耸然:
  “冤啊,我儿子明明是见义勇为,怎么就判了个斩立决……”
  “狗官借着变法没收土地.,一家八口生机无着落....”
  “七个人打我一个,就是因为我不肯借青苗贷……”
  
  除此之外,屋子里还不让熄灯。
  这是因为房客们个个都像专业作家,对自己的作品(状纸)视若珍宝,有了什么灵感半夜也要一个骨碌爬起来修改。
  杨志下半夜干脆爬起来出去溜达。
  他出了门,听到不远处有窃窃私语的声音,举目望去,好像还有火光。
  他壮着胆子走过去一看,发现这里热闹非凡。
  原来不舍得花钱租房子的人相当不少,村外至少有几千个帐篷,延绵不绝。
  睡不着的刁民都围在火堆旁,一边修改状纸一边交流心得。
  杨志好奇地过去旁听,想学习点经验。
  
  “别的倒没什么,就是快进门的那段路难走啊......”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说。
  此言一出,四周一片附和之声。
  “对,门口全是微服捕快——那都是各地衙门派来劫人的……”
  杨志不明白:我为了自己的事来告状,关当地衙门什么事?
  “老弟头一回来吧?嘿嘿,朝廷嘴上说,京控合法,但是接你状纸的时候就会把你籍贯记下来,哪个地方来的京控户多,地方官就等着丢乌纱帽吧……”
  “这就叫做了婊子又要牌坊!”
  
  杨志头一回听到这种大逆不道的言论,吓了一跳,当即出声呵斥:
  “这话可就不对了!我大宋朝廷一向光明磊落,岂是你口中这般污秽?!各位要体谅沾国家的困难,我大宋人口多底子薄,很多制度建设还不完善,难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再说,各位扪心自问,你们的要求是不是也有过分的地方,想沾朝廷便宜的嫌疑呢?”
  “我日,后生,大宋要是上下都那么清廉,你还在这里做什么?”
  “我跟你们不一样...... 我的案子是真的弄错了……”
  听到这话,周围人笑得前仰后合,杨志的脸红了。
  这时墙那边传来叫骂声:“我日你们这些京控油子!大半夜的还让人睡觉不?!真他妈一群贱种!”
  听声音是某个房东。
  大家一言不发,各自回去睡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97 天

连续签到: 1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75#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15:51:32 | 只看该作者
22
  第二天,谁的话正确一目了然——鼓院门外便衣比告状的都多。
  这些便衣从外表上很好认,个个都是大肚子,黄牙,腋下夹着个小包。
  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态度和蔼地拉着排队的人聊天:
  “老爹啥子地方人哈?”
  “有没有河东路的?嫩是不是河东路的?”
  在鼓院排队的生瓜蛋子就在这个环节被淘汰了大半:
  他们不知深浅地开口答话,一旦听到乡音,便衣们就抑制不住心中的狂喜,满脸堆笑地说,这边走,咱们老乡都来这边反映问题。
  凡是跟着走的人都被一棍子打晕扔进马车拉走。
  杨志后来在梁山上听说雷横说,每抓到一个本地京控户赏钱五百文,漏一个罚一千文,难怪他们这么卖力。
  
  杨志由于前一天晚上有人提醒,就没有回答,挨了几耳光就混进了鼓院大堂。
  这里没有桌案,进了门就看见一排柜台,足有两米高,上面有若干铁栅栏隔成的窗口,好像个大型当铺。
  管事头头们不过是个八品官,此时却坐得比皇帝还高,只能听到声音,看不到脸——顺便说一句,苏轼当年也在这个岗位上干过。
  “赶紧的赶紧的,状纸呢?”
  杨志把状纸递上去,然后眼巴巴地等着。
  他看到自己身边,一排人也是这样用充满渴望的目仰望着。
  “不予受理!找检院去!”
  状纸被撕成碎片从各个窗口里扔了回来,鼓院里好像下起了雪。
  
  这时候新手的愚蠢再次表现出来,大部分人不哭不闹,捡起状纸一边做拼图游戏一边打听去检院怎么走。
  杨志可没有心理准备,他此刻的心情就好像花了几千块钱买彩票,结果中了个“再来一张”,因此感觉好像挨了当头一棒。
  他站起来想问问为什么不予受理,然后就真的挨了当头一棒。
  这里的衙役们的水火棍法别具一格,从来不抽人,而是拿棍子捅人,速度之快,就连杨志这样的武林高手都闪不开。
  于是杨志回到京控村还要受别人的嘲笑:朝廷不是圣明吗?你怎么脸上多了个圈啊?
  他只好尴尬的回答:我国基层官员素质有待提高。
  

23
  杨志后来曾系统地总结过自己京控的见闻。
  据他回忆,检院门口的人群明显成熟很多,斗争经验丰富。
  他们已经不屑于背诵状词,因为他们都身穿白大褂,状词就写在上面。
  劫状的捕快来问话,也不再有人轻易上当。
  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被抓走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挨打,挨饿,遣返,坐牢,充军……
  杨志不想被抓,但是大庭广众之下白挨两耳光又有损他的高干自尊(吃霸王餐时无所谓,没人认识);
  好在他自幼在军队大院长大,各地乡谈都会一点,于是遇到陕西公差他就说福建话,遇到安徽公差他就说关西话,遇到口音不定的他干脆说党项话。
  “我x外国人也来京控啊?”
  “咱不是崛起了吗......”
  
  不过凡事总是有得有失,长时间京控可以带来经验,但是同时可以带来精神疾病。
  检院门前的人们脸上神情很复杂,又像是抑郁又像是狂躁。
  有时候他们还会干点出人意料的事。
  杨志在排队时,经常有人爬上高塔,振臂高呼:“大家别傻了,京控就是没有出路的!”
  门口那些官差衙役对此见怪不怪,听到这话都喝采起来:“这鳖孙说得好!都像你这么想我们就清闲了!”
  然而那人下一句话就不中听了:“大伙反了吧!”
  话音刚落,衙役们就开始找梯子,还朝着塔尖上的人大骂:“哪里来的反贼?快下来!”
  那人很配合,一听就下来了——大头着地,脑浆溅得到处都是。
  其他的人只是漠然的看着这一幕,好像面前只是摔了个西瓜。
  
  杨志在检院门口度过了很长的时间,因为那里十天才开一次门。
  他等了半个多月,得到的答复却是:材料不足,打回鼓院。
  杨志就在这两个单位之间来来回回跑了无数趟,一无所获。
  每次他想多问一句,就会被一棍杵在脸上。
  跑了五趟之后,同行们看到杨志的脸都恍然大悟:原来老杨在盼奥运啊......
  杨志只好尴尬的回答:我国中层官员的责任心有待加强……我的问题,理检院的大官会搞清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97 天

连续签到: 1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76#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16:01:01 | 只看该作者
24
  杨志回忆说,三院当中,他对理检院的第一印象最好。
  首先,这里秩序井然,门口竟然有衙役在签发序号牌。
  其次,这边排队的人素质也高了很多,平心静气,与世无争。
  第三,可能是由于这里环境太好,竟然劫状的都不来了。
  
  当然了,跟东京的一切一样,时间长了杨志就发现一切都可以从反面理解。
  第一次领到序号牌,虽说上面的编号是四千几,但他觉得很踏实——至少有个次序,有点盼头了。
  结果一扭头就发现这玩意儿每个同行都有一大把,他们在用这个当扑克牌打着玩。
  得知这张纸条的有效期只有一天后,杨志也跟着玩了一把。
  “四千管九百!”
  “放屁!你新来的吧?九百在四千前头!”
  
  另外这里排队的人素质高也是很正常的——不心平气和的都在检院跳楼了。
  能坚持到现在的人平均年龄有70岁,没法不平静。
  这些人席地而坐,不急不躁,该干什么干什么,织毛衣,摆摊算命,代写状纸,拿棋子摆残局……
  最多的还是保持着老僧入定的表情,好像在冥思苦想自己怎么混到了今天这一步。
  
  “这位老丈,请问大约什么时候开门?”
  “开又如何?闭又如何?开门是空,闭门也是空……”
  这个排在杨志前面的老汉眼都不睁,说话云山雾罩。
  许久,他才解释道:“老夫在此闲坐良久,养花自娱;上次花开时,此门开过一次;待此花重开,此门理应亦重开 ……”
  杨志看着老头身边那株一米过高的植物,半信半疑: “此话当真?老丈养的什么花?”
  “铁树。”
  
  杨志这才意识到这个衙门的可怕之处:它的开门时间干脆不定。
  他失魂落魄地走到旁边的酒家讨水喝,想稳定一下情绪。
  店家很痛快的给了他。
  “都是自己人,不用客气——我爹就是来京控的,结果当年排着排着队就开始做小买卖,后来赚得多了就干脆在这开店。他昨天还叫我看着,开了门就通知他……”
  
  杨志后来说,京控最折磨人的地方不是别的,而是等待。
  吃不好睡不好,这些事俩月就习惯了,但是等待永远不能习惯。
  京控的时间越长,就越能体会出,这是一种跟彩票相似的游戏。
  等待开奖的人都体验过那种跌宕起伏、百爪挠心的折磨,这是肾上腺激素急剧分泌的结果。
  同理,杨志京控一年,不但心脏出了毛病,还肾虚了。
  这个游戏之所以折磨人,是因为它虽然极其难中,但是总能让你看到有人中。
  因此你只要参与其中,就会患得患失,中不了很沮丧,要退出又不甘心。
  更何况对于杨志来说,开奖的那天将是对人生的宣判:要么一步登天,要么永不翻身。
  这比任何彩票都刺激。
  
  杨志离开东京以后,还时常回忆起那里的月色。
  那时候他常常失眠,就坐起来望着夜空出神。
  东京郊外的月色皎洁,但是却被层层叠叠的屋檐挡住,几乎投射不到地上。
  杨志看着不远处东京内城那高耸入云的飞檐斗拱,静静的出神,觉得它们是如此美丽却又鬼气森然,近在咫尺却又跟自己毫无关系。
  那时候天气又渐渐变凉,露宿的人们半夜里咳嗽声不断。
  睡不着的人有时也会互相勉励:坚持下去,总会遇到青天的。
  杨志以前是这种论调的坚决支持者,但是现在他也开始怀疑:连理检院的这些高官都尸位素餐,大宋到底还有没有青天?
  直到遇见牛二他才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97 天

连续签到: 1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77#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16:14:24 | 只看该作者
25
  在遇到牛二之前,杨志的京控生涯走到了一个新的低谷。
  有一天早上,村里忽然出现一队禁军,见人就打,见房就拆,最后还放了一把火,把整个村子夷为平地。
  然后他们在墙上刷了几条标语,绝尘而去。
  杨志躲在街角望去,发现墙上写的是:严厉打击非法京控。
  
  老东京都记得,政和元年的冬天特别冷,几乎天天下大雪。
  杨志身上穿的还是那件到处漏风的破棉袄,白天瑟瑟发抖,晚上睡觉经常被冻醒。
  另外由于冬天剩菜也捡不到几根,他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不停地咳嗽。
  他多次想到,是不是应该买件新棉袄。
  但是此时身边值钱的东西只剩那把宝刀,又下不了决心。
  如今连帐篷都没有了,杨志终于明白,要活过今夜,只能卖刀求生了。
  
  其实杨志早就发现,这把他视如生命的宝刀并没有派上用场,只给他带来过麻烦。
  首先登闻院里只准递状纸,压根不看物证。
  另外东京实行兵刃实名制,有好几次他差点被巡街的士兵抓走。
  好在这些大兵文化水平不高,看见刀上的名讳是赵匡胤,要么吓得连退几步,问道:你跟他什么关系?
  要么大笑而去:这人爹妈肯定是文盲,连避讳都不懂。
  杨志才得以在东京待到今天。
  
  杨志卖刀后来成了梁山正史里的一个经典传说。
  人们说他在卖刀时杀了东京的地痞牛二,为民除害。
  这个说法就像梁山方面的其他史料一样,在故事性、曲折性、娱乐性上无懈可击,唯一的缺陷就是没有真实性。
  牛二可不是一个地痞那么简单。
  
  那天中午,杨志正抱着插了草标的宝刀在街边走来走去,忽然听到有人喊“大虫来了”。
  整条街的店铺都纷纷关门。
  远处有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晃晃悠悠地走来。
  这人形容猥琐,浑身脏兮兮的;太阳穴上贴着一贴铜钱大小的狗皮膏药,两鬓乱毛丛生,乍起来有好几寸长,看不出多大岁数。
  这就是鼎鼎有名的“没毛大虫”牛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97 天

连续签到: 1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78#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16:17:15 | 只看该作者
26
  水浒上对于牛二的记载造成了一些误会,让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个仗着身强力壮欺行霸市的恶棍。
  其实牛二不会武功——这人甚至有点残疾,右手四个手头都伸不直,走路还一瘸一拐。
  此人为祸一方的手段就是往人身上一碰,然后立马倒下,抱着人的腿打滚,要求医药费。
  或者到别人店里吃东西,然后声称食物中毒,要求赔偿。
  如果遭到拒绝,他当场就痊愈了,站起身来掏出把刀子,说:什么?老子的伤不够重?
  然后一刀捅在自己大腿上:这下够重了吧?
  牛二就这样成了东京人人头疼的一个无赖。
  
  那天牛二没有找任何人的麻烦,径直朝理检院门口走去。
  大街上的人很自觉的靠边让出通道,牛二就像摩西劈开红海一样走过整条大街。
  传达室的衙役一向不准闲杂人等靠近大门,此时看见牛二,却满脸堆笑地出来跟他打招呼。
  牛二背着手,点头致意,然后沿街继续溜达。
  他忽然在杨志面前停下来,问道:你卖的什么刀?
  杨志迷迷糊糊地答道:宝刀。
  什么宝刀?我看也就破铁片子。
  这可真是宝刀,吹毛断发,削铁如泥,杀人不见血。
  那你演示给我看看。
  
  杨志此时对牛二的底细吃不准,但是感觉此人深不可测。
  于是他认真的拔下一撮头发,放在刀刃上一吹,果然断为两截。
  又讨来几个铜钱,用刀砍为两段,让牛二查看刀刃。
  牛二把刀拿在手里,左看右看,非常满意,说这刀我要了。然后拔腿就要走。
  杨志赶紧揪住他,给钱啊。
  多少钱?
  三千贯。
  杨志这时虽然不敢肯定这人是不是大官,但可以肯定他绝不是个买主,所以不想卖给他,就说了个天文数字。
  牛二说,我没钱。
  
  杨志一下子蒙了:你没钱怎么买刀?
  牛二说,我没钱,但是我要你的刀。
  杨志说,没钱就把刀放下。
  牛二说,你这人真滑稽,我要你的刀干吗给你放下?
  杨志忽然愣了,说,难道你是……
  牛二微笑着说,你猜对了,大爷就是……
  牛二还没说完,杨志就跪下磕头:大人,小人有冤要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97 天

连续签到: 1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79#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16:20:09 | 只看该作者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在施大爷的笔下,杨志在东京期间始终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不骄不躁,不卑不亢。
  这是不对的。
  实际上他在卖刀过程中十分痛苦。
  一方面,他脑子里仅存的理智告诉他,这刀是上访的唯一物证,卖了平反的路子就断了,一辈子翻不了身。
  然而同时更理智的一面却告诉他,如果再没有钱,今晚一不留神在大街上睡着,翻个身一辈子就这么结束了。
  
  杨志就在这种恍恍惚惚的状态下看到了牛二,惊为天人。
  虽说此人的外形举止完全是个流氓,但这却是杨志头一次看见有人能在京控衙门附近像人一样活着。
  他那缺氧缺血糖的大脑告诉他,此人既有可能是个微服私访的大官。
  等到听了牛二霸气无比的言论,他终于确定了:
  在当今大宋,除了当官的,谁能说出这么不讲理的话来呢?
  于是他孤注一掷,跪下喊冤。
  杨志在不知不觉中抛弃了最后一点自尊,像个贱民一样匍匐在地,等待青天的裁决。
  
  牛二愣了一下,然后马上反应了过来。
  他跟衙役挤了挤眼睛,笑嘻嘻的问杨志:有何冤情?为何持刀来见本官?
  杨志赶紧把刀献上,说:小人为先祖杨业申冤。大人看刀便知。
  牛二说:你的案子本官非常重视,这样吧,证物我带回去研究一下,你三天以后再来找我,本官一定给你个说法!
  
  杨志转身走开时,面带诡异笑容,步履轻盈,恨不得一步一跳,结果一个狗啃屎摔倒在雪堆里。
  他爬起来时,带着满脸的脏雪,嘴里发出嘶哑的笑声,东一嗓子西一嗓子地喊道:“受理了!受理了!”
  好像一只老鸹在叫春。
  那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几秒钟。
  
  片刻之后,杨志的脑子又请醒了过来。
  因为他忽然看清了街两边的群众都在用同情的目光看着自己。
  他一回头,发现牛二在跟那个衙役笑得直不起腰。
  杨志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他阴沉着脸走到牛二跟前,一把把刀夺了回来。
  牛二反应慢了一点,手里只剩了刀鞘。
  他看着杨志手中明晃晃的宝刀,半点不怕,反而耍起了无赖:“功夫不错啊!来,砍你大爷一下试试!”
  他低下头冲着杨志,指着自己的脑袋说:“有种你砍死我!不砍死我抽你丫的!!”
  以往这一招很灵,但这次却栽了。
  杨志听完没有任何犹豫,一脚把他踢倒在地,拿着刀杀气腾腾的一步步走了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97 天

连续签到: 1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80#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16:23:02 | 只看该作者
28
  看过水浒的人肯定以为,接下来就是杨志把牛二杀了。
  其实不然。
  施大爷再次被梁山方面的史料给涮了。
  很多分析水浒的人都写过:假如牛二趁杨志动刀之前及时拱手说一句“好汉且住!好身手,敢问是哪里的英雄”,会不会跟杨志不打不相识,成为朋友呢?
  这隐隐约约说明,历史的真相其实流传了下来,只不过不是在大部头的史书里。
  
  关于这个假设,愚见以为,太有可能了,牛二要是运气好点,以后一起上梁山都说不定。
  比如施大爷笔下的小霸王周通就是这么跟李忠结交的,宋江通过挨揍认识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简而言之,当时江湖上的规矩是这样的:
  你不是好汉不要紧,只要让好汉弄一顿,他弄的爽了,你叫得及时,你也能成为好汉。
  同理,这个方程式在别的领域依然成立:
  你不是领导不要紧,但是只要让领导弄一顿……
  
  不过根据杨志回忆录原件记载,牛二那天保住性命是靠着一句别的话。
  他说,我能帮你京控!我成功过!
  杨志迟疑了一下,并没有停步。
  这时有几个老京控赶上来拉住他说,都是自己人,他说的是真的,这是京控明星牛二,他当年告赢过蔡京!
  杨志果然住手了。
  
  我在前边说了不少大宋京控体制的阴暗面,可能让大家误以为那是个一团漆黑的领域。
  其实,大宋的京控跟后市某些朝代比起来,起码好五倍。
  根据《宋史•范正平传》记载,宋徽宗时曾有这么一个著名案例:
  蔡京(!)强占四邻民田,受害百姓挝鼓上诉,结果蔡京“坐罚金二十斤”。
  这位牛二就是受害百姓之一。
  
  杨志冷静下来之后仔细回忆了一下,想起确实有这么回事,自己还在京闻联播里听过。
  当时说书先生绘声绘色地描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场景:
  被占地农民牛某出了理检院,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向身边的京控人员说:
  “你们猜俺今天碰到谁了?俺碰到蔡尚书(当时蔡京的差遣是户部尚书)了!握手了,把情况反映上去了……能见到蔡尚书,能听到他为老百姓说话,就算补偿的钱不要了,俺心里都高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