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摘自梅州日报发表的文章:寻访客都文化地标

[复制链接] 0
收藏
17
回复
719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8:09: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6-9-12 18:10 编辑

  巨匠故里 朝圣胜地

  林风眠离开家乡后,再也没有回乡,这与当年留学法国的周恩来、邓小平的情况有点类似。不过,林风眠的巨大艺术成就和影响,使得西阳成为他的崇拜者和文化人士的朝圣地。

  林风眠的故居敦裕居于2010年由政府拨款修缮,布展介绍林风眠的艺术成就与生平,其中一间卧室,还原了他当年的生活场景。如今,敦裕居经申报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8:11:05 | 只看该作者
  白宫河是林风眠少年时代喜欢抓鱼的地方,那里有他绘画中常常出现的芦苇,还有开着金黄花朵的榉树林。经过近年的中小河流流域治理,白宫河保持清澈的河水,林风眠晚年惦念的榉树依然分布在河的两岸,从白宫圩直至四平村,高大而婀娜,在溪水光影中呈现出油画般的色彩。河中的梯级水坝增加了瀑布般的动感,与旁边的风眠艺术长廊石刻交相辉映,这片风景被誉为“白宫云水谣”。   

  林风眠曾就读的西阳高等小学,已经是西阳中学校址。当年他读书的地方——文祠,经过修缮成为校史室和校友会办公室。文祠旁百年树龄的玉兰树郁郁葱葱,芬芳四溢。文祠东北方,建有一座纪念林风眠的“风眠亭”,亭中安放有晚年林风眠的半身雕像,为旅印尼乡贤李世镰等捐建。在旁边的草坪上,还有一尊雕塑家廖慧兰创作的青年林风眠半身铜像,向左注视着前方的校园。这是家乡对林风眠这位文化巨匠的隆重纪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8:13:17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视角】

  客家文化深刻影响他对美的探索 作为梅州籍画坛巨匠,客家文化对林风眠的美学观念和创作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哪些影响?而他对家乡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又留下了哪些重要启示?

  记者采访了长期关注林风眠的广东省文物艺术品行业协会副会长罗雄。

  记者(以下简称“记”):林风眠是融汇中西艺术的巨匠,作为客家子弟,原乡的传统文化对他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罗雄(以下简称“罗”):林风眠出生于客家的小山村,从小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的古典诗词修养很高,这可从他的画论中感受到,他的文字很美,语言严谨,创作眼光深邃。这些素养是他在梅州中学读书时,加入探骊诗社后逐步积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8:15:04 | 只看该作者
  林风眠自己就说过,他的画作里宋元绘画的影子不多,更多的是从中国民间艺术中汲取养分,这是他在法国留学时,听取老师杨西斯教诲、建议的结果。他的创作风格,吸取了陶瓷的飘逸线条,秦楚漆器、汉砖画像的元素。   

  客家地区是保存中原传统文化较好的地区之一,对于林风眠来说,祖父的石雕,母亲的刺绣,乃至客家围屋里的木雕,都启发了他早年对美的欣赏,对如何表现美所产生的冲动和尝试。他的家乡是华侨之乡,华侨和水客从南洋带回的物品,外包装上有不少西洋风格的写实广告画,这也激发了他对西方写实绘画艺术的兴趣。   

  在他的嘉陵江和上海创作阶段,可以说,客家文化对林风眠错综复杂的影响体现在他的画风里,既有对美的吸纳,也有对丑的批判,丰富了他的艺术探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8:16:22 | 只看该作者
  记:林风眠对家乡艺术发展有多大影响?   

  罗:林风眠是一位标杆性的人物。他在担任杭州艺专校长时,非常注意培养人才,当时有不少梅州人在艺专读书,包括在岭南很有名的陈卓坤、著名雕塑家黄心维等,林风眠对家乡后辈关爱有加。同时,他的成就也给欲在艺术殿堂有所成就的人予启示;寒门可以出贵子,小山村也能出巨匠。  

  林风眠在两个时期为家乡留下一些真迹。一个是青年时期包括留法期间,以汇报成绩的方式,将一些作品寄回家乡,主要是水粉、纸本油画作品。由于在梅州中学读书时,他经常到城里的林家祠驻足,与籍贯丙村的祠堂管理人林先生结下友谊,也寄给了他一些作品。另一个时期是晚年,他给侄女、外甥、宗亲赠送一些作品,还向来访的梅州籍画家林炫荣赠送一幅小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8:17:21 | 只看该作者
  记:梅州应如何扩大林风眠的文化品牌影响?   罗:我觉得对林风眠的宣传和纪念目前做得还不够。林风眠在岭南的成就是前无古人,目前也无来者超过他,应该将他作为20世纪的画圣进行大力宣传。如果梅州能建一座大型的林风眠纪念馆或美术馆,收藏展示林风眠作品或高仿画,为普通百姓、艺术爱好者、学生提供一个欣赏林风眠作品的平台,将对宣传林风眠,推动客家美术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8:18:28 | 只看该作者
  【逸闻轶事】

  离乡一生,勾连一生

  林风眠离开家乡后,虽然没有再回家乡一次,然而,家乡对于这位艺术巨匠而言,依然是难以忘怀的精神家园,他以各种方式与家乡保持联系。  牢记师友情。林风眠在梅州中学读书时,梁伯聪、黎茂仙两位老师对他的影响很大。据黎茂仙的后人回忆,林风眠曾经送了三幅国画给老师,黎茂仙的诗集中有一首诗记录了林风眠创作的《双虎图》。黎茂仙的《茂仙诗存》是其逝世后,由他的长子黎志宁编辑出版的,林风眠特意为老师著作作序。1935年,城西学校(今梅师附小)成立30周年,林风眠专门为该校建校纪念题词“观摩日进”,当时学校的校长是他老师梁伯聪的堂弟梁寅恩。  在西郊寨中村,一份文献显示,1926年左右,一位李姓老人去世,刚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校长的林风眠领衔署名悼念诔文,这位老人的儿孙是林风眠的友人无疑。  林风眠对早年帮助过他的家乡人,寄赠不少作品,对象有资助过他的宗亲、林家祠的管理人。晚年,他更将一幅大尺寸的精心之作赠送给母校梅州中学。  晚年难忘亲恩。据林风眠的侄女林素玲介绍,上世纪80年代,在她的建议下,林风眠汇款回乡,为祖父、父亲修建了坟墓,当他听到父亲坟上的墓碑刻上了母亲的名字,感慨而又欣慰地颔首赞许。  纵然远离家乡,艺术大师仍以别样的方式感怀桑梓。


  策划:张德祥  协调:张柏明 统筹:刘奕宏  撰文:刘奕宏 版式:涂未然 黄山松 钟伟光 责编:肖舒丹 摄影:连志城 校对:熊惠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18#
发表于 2016-9-14 15:46:36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