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你了解自闭症吗?

[复制链接] 0
收藏
2
回复
102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4-2 16:3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者按: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在某孤独症康复机构做过志愿者。一天下午,看到一位妈妈坐在走廊里默默擦眼泪。经过康复训练,她的孩子终于开始理解家人讲话,可是,家里实在没钱了。

「孤独症」是「自闭症」的官方称呼,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年龄相当大还不会说话、很难被周围发生的事情吸引注意力、行为方式刻板,多数患儿伴有发育迟缓。

据了解,孤独症康复机构每月的收费,在数千甚至上万元不等。不少孩子因为未能及时确诊错过了最佳干预期;一些得到确诊的孩子,因为家里人回避或否认的态度不能得到有效干预;也有的孩子,因为经济条件限制,无法接受充分的干预。然而,早期干预,对孩子未来可能达到的能力水平,影响巨大。

您了解孤独症吗?您能敏锐地察觉到孩子可能的异常吗?您周围的人知道「孤独症」这种疾病吗?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您和您身边的朋友有帮助。

孤独症的诊断目前在全世界范围都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过程,一般而言,90% 的孤独症儿童都伴随发育迟缓的问题。




孤独症患病的早期线索


1. 眼神
一般而言,在半岁左右,可以对摇篮之中宝宝的眼神来做一个判断。

对视
观察宝宝可否和大人有眼神对视,如果始终迷离逃避眼神,就比较不妙。

追视
观察宝宝可否对感兴趣的物件有追视,如果也没有,就更不妙了。

2. 发育
2 岁的时候,看看能不能双脚跳;3 岁左右,看看有没有自我意识,比如能否使用「你我他」之类的代词,是比较简单的判断模式。

当然,个体之间有发育速度的差异,正负 3 个月以内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无需多虑。但是超过半岁的话,就需要注意了。

3. 遗传
另外,孤独症在目前状况下定义为「遗传性疾病」,三代以内包括旁氏血亲,有癫痫和精神病史,都使得后代得孤独症的概率变高。最新的研究也证实,孤独症和患儿父亲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概率越高。

4. 语言能力
在我所接触的案例之中,绝大多数都是家长自己发觉。由于其他指标很难观察,一般都是通过语言能力来判断,比如「我家孩子 X 岁了还不会说话」然后才找到我。

一般而言,家长是医生或者教师的话,提早发现并且干预的案例更多,恢复效果也更好;但是,初次知道自己孩子具体情况下所有的家长都会有逃避想法,只不过有的醒悟得早,有的晚。稍微一晚,干预的黄金时间就错过了,着实可惜。

如果有以上问题出现,请及时去当地的儿童医院和特训机构当面咨询。一定要见面咨询,因为家长的描述很难客观。而且专业人士看问题的角度也完全不同。


你误解了「孤独症」吗?


下面是一些关于孤独症的事实,均由作者原创。

1. 孤独症是因为教养不当吗?
孤独症是先天形成,与遗传有关,和后期的家庭教育没有关系,所谓「冰箱父母造就孤独症」的说法,是源自美国 60 - 70 年代的研究结果而且已经证明是错误的理论。后来的汞含量超标以及衍生的排毒疗法,也被证明是错误的。

2. 真的存在「治愈孤独症」的偏方吗?
孤独症无法完全治愈,因为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发现具体的成因,没有发现「问题」,自然也就谈不上「解决」。所以,全世界都没有「完全治愈」的案例存在。如果有人说「可以治愈」,那只有两种情况:他不懂,或者他是打这个幌子骗钱的。

3. 孤独症孩子都是天才吗?
所谓孤独症天才源自大部分电影电视剧,这些东西则有很大的误导性。真正能完全表达的电影,我目前推荐《海洋天堂》,因为文章所扮演的角色是有人物原型的,文章的表演仅仅是模仿他的一举一动,比较真实。90% 以上孤独症儿童都存在大运动、精细运动、理解、表达等九大方面的落后,而《雨人》或者爱因斯坦这种统称为「学者症候群」,此种天才千中无一。特教这一行我也做很久了,还一个没有见到过。

4. 「艾斯伯格症」到底是不是「孤独症」?
所谓的「艾斯伯格」是「孤独症谱系」的一种,也可以简单理解为高功能孤独症。这部分孩子九大方面与普通孩子区别不大,没有明显落后,但是却有孤独症的典型症状。艾斯伯格所占孤独症比例大约为 10%。

5. 越早治疗越好吗?
一般来说,孩子 2 岁以内就可以发现一些问题。2 - 4 岁是最好的干预时间,4 - 7 岁次之。

到了 7 岁左右,神经系统发育基本完成,超过 7 岁再干预效果就非常差了。教过很多大龄孩子,真的蛮可惜。如果孩子是中等偏上或者艾斯伯格程度的孤独症,得到正确干预的话,是可以和普通人一样上学、生活、社交的;如果能力差,也可以培养很好的自理能力以及行为规则。

所以,早期干预,真的十分重要。

别再说什么「等等会好」,或者听爷爷奶奶说什么「谁家孩子原来怎么样现在不是都好了」,希望家长明白,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与其他的孩子都有个体差异,不能以别人的状况生搬硬套。


本文作者李老西
来源于丁香医生


签到天数: 1885 天

连续签到: 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发表于 2015-4-2 17:03:31 | 只看该作者
  听过,但是一点都不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板凳
发表于 2015-4-2 19:15:52 | 只看该作者
同事小孩就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