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境庐,是孪生姐妹

  [复制链接] 0
收藏
12
回复
289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2-6-29 10:4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梅城有一座黄遵宪人境庐,已是蜚声中外、世人皆知的省文物保护单位;而大埔也有一座何如璋人境庐,却犹“养在深闺人未识”。追溯当初,其实两者曾经是一对“孪生姐妹”,有一段不寻常的历史渊源。


  何、黄二人,同使日本,谊结苔岑。何如璋(1838-1891年)清末大埔人,同治七年(1868年)31岁中进士登翰林,39岁钦命出使日本大臣。时年29岁的嘉应州黄遵宪刚考中顺天府乡试举人,捐赀如府,经在户外做官的父亲黄鸿藻引荐,何如璋向朝廷奏请黄遵宪出使日本参赞。第二年十月,使团由上海乘兵轮抵日本,开始了五年一任的外交生涯,两人因此建立了情同父子般的深厚世谊。

签到天数: 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0:43:16 | 只看该作者
         两地人境庐距今近130年,其匾额(见图)今日读来,仍觉存有谜团。一、黄遵宪人境庐匾额左题“明治辛巳之初冬日本大域成濑温书”,查“辛巳”为日本明治十四年,即清光绪七年(1881年),而右题“光绪十年仲春建”,即1884年二月落成,可见从题匾到建成的两个时间点相差四年。所以右角上的字应是立匾时补上去的。但究竟是黄在美国函请成濑温补写,还是黄祖父际升自己或请人所写?这个谜就难于破解了。二、大埔“人境庐”匾额同为成濑温所书,为什么就没有作者署名?情理上似乎说不过去。黄遵宪是有识之士,又岂能在日本人的题匾上随便就加上三撇?而且,加上三撇后,谁又能理解这是“对何如璋的尊重”呢?“三撇尊重”之说有何典故出处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记得解放前民间书写“人”字,也有在右边加一撇或两撇的,但并不存在“尊重”与否的问题。解放后规范汉字,人字加撇的现象便逐渐消失了。总之,何如璋“匾额”是后人转述其八弟之言,有无掺假的成分,仍值得研究。当然,提出这些疑问,丝毫不影响两座人境庐曾经的渊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板凳
发表于 2012-6-29 11:10:47 | 只看该作者
图片不是很清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4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地板
发表于 2012-6-29 11:14:38 | 只看该作者
中仁 发表于 2012-6-29 11:10
图片不是很清晰

我表示我没有看到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4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5#
发表于 2012-6-29 11:15: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水幽紫径 于 2012-6-29 11:15 编辑

大埔的确实还没有去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
发表于 2012-6-29 11:42:07 | 只看该作者
水幽紫径 发表于 2012-6-29 11:14
我表示我没有看到图

不好意思,我用的是“自动顶贴软件”,可能那软件检测到了朦胧的东西,所以回帖会说不是很清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4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7#
发表于 2012-6-29 11:45:19 | 只看该作者
中仁 发表于 2012-6-29 11:42
不好意思,我用的是“自动顶贴软件”,可能那软件检测到了朦胧的东西,所以回帖会说不是很清晰 ...

还有这种东西啊,你太懒了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6-29 21:24:24 | 只看该作者
客家小妹 发表于 2012-6-29 10:43
         两地人境庐距今近130年,其匾额(见图)今日读来,仍觉存有谜团。一、黄遵宪人境庐匾额左题“明 ...

你的第二帖内容是取自梅州日报客家人版,作者黄广昌。他是在不太了解真实的历史情况下说出来的一种猜想。之前,大埔县何如璋研究会会长何永年曾写过人境庐关于人字上加三撇的文章。据我的调查所知:一、何如璋的隶体“人境庐”人字的三撇,是黄遵宪当时请大域城濑温加的,并非黄遵宪自己所加;二、黄遵宪的楷体“人境庐”是写在纸上作为建庐的匾,由黄遵宪的大舅梁诗五跟随何如璋一起从日本于1882年约三月下旬先回到大埔双坑,再回到梅县将此匾交给黄遵宪的家人。此匾是1881年冬在日本所写,而黄遵宪的人境庐是在其家人收到匾之后的数年才开始兴建的,当然两者的时间有差别;三、何如璋的匾也有大域城濑温的题名,但门楣之上的匾(隶体)“人境庐”三字的两旁有壁画,据说是因为“不对称”而将大域城濑温的题名减掉了。
         此事不是我的主要研究对象,但数年前我调查过,略知大概,姑且在此谈谈。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9#
发表于 2012-6-30 16:52:16 | 只看该作者
人境庐人 发表于 2012-6-29 21:24
你的第二帖内容是取自梅州日报客家人版,作者黄广昌。他是在不太了解真实的历史情况下说出来的一种猜想。 ...

你研究好到位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10#
发表于 2012-6-30 16:52:34 | 只看该作者
可见宣传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