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科考 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5个植物新种

[复制链接] 0
收藏
13
回复
1148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5-20 14:16: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0年科考 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5个植物新种

   新华社重庆5月15日电(记者 黄伟)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近日发布消息称,近十年来,该中心联合西南大学、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在保护区持续开展的生物资源综合考察和专项调查工作中,共发现5个植物新种。
10年科考
  图为在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植物新种——巫溪铁线莲(拍摄于2016年5月30日)。新华社发(邓洪平 摄)

  据介绍,考察中发现的植物新种包括“巫溪铁线莲”“巫溪虾脊兰”“多裂繁缕”“三峡白前”和“巫溪马铃苣苔”。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植物分类》(《Phytotaxa》)、《西北植物学报》等知名植物分类学期刊上。
10年科考
  图为在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植物新种——巫溪虾脊兰(拍摄于2016年5月29日)。新华社发(邓洪平 摄)

  此外,科研人员在考察中发现,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有多种珍稀濒危物种,在保护区内发现的3595种维管植物中,有74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中国家级51种,重庆市级23种。
10年科考
  图为在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植物新种——多裂繁缕(拍摄于2020年8月19日)。新华社发(陈锋 摄)

  调查工作的开展,丰富了重庆市植物区系,为重庆市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参考。
10年科考
  图为在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植物新种——三峡白前(拍摄于2021年4月13日)。新华社发(陈锋 摄)

  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巫溪县东部、大巴山脉腹地,地质构造复杂,海拔高差近2400米,悬崖峡谷随处可见,保存了亚热带北部山地大量的珍稀濒危物种,是我国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物种基因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具有很高的科研和保护价值。
10年科考
  图为在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植物新种——巫溪马铃苣苔(拍摄于2022年6月16日)。新华社发(熊驰 摄)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14:19:17 | 只看该作者
广西发现莎草科薹草属植物新种

   新华社南宁5月19日电(记者杨驰)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获悉,近期,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技术团队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开展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区综合科学考察时,发现莎草科薹草属植物新种——都安薹草。这个新种的发现使薹草属植物的广西特有种从9种增加至10种,丰富了广西的植物多样性,为广西植物区系地理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10年科考
  图为莎草科薹草属植物新种—都安薹草。(许为斌 摄)

  据了解,技术团队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地下河国家地质公园内开展植物专项调查时,发现一种正处于果期的薹草属植物。经解剖观察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标本,确认该物种是从未被描述和报道过的新物种,研究人员以其发现地将其命名为都安薹草。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上。

  通过解剖观察和标本比对研究发现,都安薹草叶宽3至5.5毫米,苞片长于小穗,果囊较短,长4至5毫米,小坚果先端急缩成长直喙,形态特征明显与薹草属其他种不同。
10年科考
  图为都安薹草解剖特征拼版图。(许为斌 摄)

  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许为斌介绍,都安薹草主要分布于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地下河国家地质公园和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的石山岩缝中,种群数量少,是广西岩溶地区特有物种。都安薹草生长在脆弱的岩溶生境,对岩溶石漠化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14:22:46 | 只看该作者
丹霞山再度发现新物种
10年科考
国达铁角蕨

   “国达铁角蕨”成为丹霞山近十年来发现的第43个新物种

   记者近日从丹霞山管委会获悉,近期,中山大学丹霞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科考项目组继续深入丹霞山无人区考察,又发现了丹霞山1个特有的植物新种——国达铁角蕨,并已于5月1日正式见刊。据管委会告知,这是继霞客鳞毛蕨、东方卷柏、丹霞铁角蕨后,在丹霞山发现的第4个蕨类植物新种,也是在丹霞山近十年来发现的第24个特有植物和第43个新物种。

   被建议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据了解,国达铁角蕨最早由丹霞山科普志愿者、广东林业乡土专家、“植物达人”郭剑强在野外发现并提供线索,经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廖文波教授课题组、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许可旺副教授课题组合作研究,最终他们联名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刊物《PhytoKey》上。该种与滇东南特有种圆齿铁角蕨最为近缘,显示了丹霞山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

   目前,国达铁角蕨仅在丹霞山发现有一个小型种群,成年植株不超过50株,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名录标准,被建议列为极度濒危物种(Critically Endangered,简称CR)。这一新物种的发现再次证明了“丹霞区系”的独特性,也意味着对丹霞山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紧迫性,尤其是对生存力脆弱的种系而言,很可能尚未被发现就已消失。

   命名致敬丹霞研究先贤

   中山大学教授廖文波介绍,国达铁角蕨的命名是对已故中山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达先生(1912-2004)的致敬,以纪念他在丹霞地貌研究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1939年,陈国达先生首次提出了“丹霞地形(Danxia Topography)”的概念,并将这种地形作为判断丹霞地层的标志。在此之前,该研究组已先后以“彭华柿(丹霞柿)”纪念推动丹霞山走向世界的彭华教授,以“黄进报春苣苔”纪念一生热爱丹霞踏勘全国丹霞地貌的黄进教授,以“景兰景天”纪念1928年第一个发现丹霞地貌开启丹霞地貌研究的冯景兰院士。

   百年来,地质地貌、生物生态、文化旅游等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携手接力、尽心呵护,使得丹霞山这片神奇的土地又有了新的魅力,植物学家们以新种命名这种方式,纪念自然科学研究的先贤们,已成为一种国际惯例。据了解,对丹霞地貌研究、保护和利用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先贤曾昭璇先生和吴尚时先生的名字,也在未来命名纪念之列。随着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进入国家公园候选名录,2021年“丹霞山生物多样性调查”科考项目正式启动,截至2024年5月,已累计发现和命名新物种43种,丹霞山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多样性构筑的丹霞生物区系将成为继丹霞地貌命名地之后的第二张极具全球价值的科学名片。(记者 欧阳志强 通讯员 丹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16:12:24 | 只看该作者
湖北保康:珙桐盛开,珍稀“鸽子树”再现风采
10年科考
  图为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大水林场的野生珙桐树。 新华网
10年科考
  图为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大水林场的野生珙桐树。 新华网发
10年科考
  图为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大水林场的野生珙桐树。 新华网发
10年科考
  图为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大水林场的野生珙桐树。 新华网发
10年科考
  图为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大水林场的野生珙桐树。 新华网发
10年科考
  图为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大水林场的野生珙桐树。 新华网发
10年科考
  图为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大水林场的野生珙桐树。 新华网发
10年科考
  图为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大水林场的野生珙桐树。 新华网发

   近日,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大水林场的10余株野生珙桐树花开枝头,犹如一群白鸽迎风展翅飞翔。珙桐又称“中国鸽子树”,是植物界著名的“大熊猫”“活化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珙桐开花时,花朵洁白,似鸽子展翅欲飞。(陈泉霖、张照、王俊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20:14: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21 12:53 编辑

四川卧龙:发现并命名5种植物新物种

   6月1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公布最新植物调查成果,四川卧龙科研人员自2020年启动植物多样性监测调查以来,先后发现并命植物新物种5个:熊猫马先蒿、卧龙无柱兰、卧龙盆距兰、和民盆距兰和卧龙报春花;同时发现四川省兰科植物新记录5个:戟形虾脊兰、卡氏对叶兰、无喙兰、高山蛤兰、中华盆距兰。四川卧龙所在的横断山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卧龙不仅仅是“熊猫王国”和“雪豹乐园”,也是中国野生植物的“隐秘花园”,科考团队正在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10年科考

  ▲熊猫马先蒿


  马先蒿属新物种——熊猫马先蒿,这是卧龙自然保护区自1963年成立以来,首个由保护区科研人员发现、命名并正式发表的植物新种,是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高级工程师林红强、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程跃红开展的《卧龙保护区马先蒿属植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该物种从野外首先被发现到文章发表跨度达3年,仅在高山灌丛草甸区域发现1个居群,有超过1000余株开花个体。熊猫马先蒿植株高10-40厘米,叶片羽状长椭圆形,被柔毛覆盖,花冠紫红色,像一串向下的小喇叭。开花时间大约6月中下旬开始,可持续至8月下旬,果期是7月至9月底。


  报春花科植物新种——卧龙报春,于2023年1月在线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上。程跃红和林红强等人在一个岩窝发现并采集到该植物花期标本,经野外观察、形态对比及分子系统学研究,最终确认为报春花科新物种,因其模式产地在卧龙保护区,故取名为“卧龙报春”。它生长于海拔3400米左右的高山灌丛与草甸交界区域的陡峭岩壁上,花期5-6月,果期8-9月,目前仅在卧龙发现1个居群。

10年科考

  ▲卧龙无柱兰


  兰科新物种——卧龙无柱兰,于2021年11月发表于国际植物学期刊《北欧植物学》,是程跃红和林红强等人在辖区巡护监测过程中发现的,以模式产地“卧龙”命名。该兰科植物生长在海拔2700米左右的陡峭崖壁上,植株高约19-22厘米,花期7-8月,茎为呈紫红色,开白色小花,中心为绿色,目前仅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发现1个居群,约70株成熟个体,参照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标准,卧龙无柱兰被认定为“极度濒危”等级的植物。

10年科考

  ▲卧龙盆距兰


  另外两种兰科新物种——卧龙盆距兰、和民盆距兰先后发现、命名发表,接二连三掀起了四川卧龙兰科植物多样性的神秘的面纱。山高谷深是四川卧龙最典型的地形地貌特征,这里不到100公里的直线距离内,海拔落差达到惊人的5000米,发育着呈现垂直带谱分布的阔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寒温性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和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带。降水的滋润、树林的庇护和阳光的透射,为众多植物提供了绝佳的生长条件。但山高路远、溪流纵横、荆棘密布的自然环境,也为四川卧龙植物野外科考平添了诸多的艰难困苦。以程跃红和林红强为首的植物科考团队追随着花开的脚步,从低海拔的阔叶林到高山草甸,年复一年迎接春暖又送走冬雪。

10年科考

  ▲和民盆距兰


  “卧龙给予了我们发现新物种的良好环境,我们也在无数前辈辛苦调查研究和分类成果的基础上,接力次开展科学调查。”程跃红说,通过野外调查、标本整理、社区访问以及查阅文献、专家咨询等方法,他们还对全区野生兰科植物的生存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梳理和编目。


   据最新的科考数据表明: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卧龙片区内,仅兰科植物,在短短三年调查期内,与2019年的本底32属74种相比,就增加了9属25种。除3个新物种,还有5种四川省新记录种,17种为卧龙新记录种。


  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图片及视频据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20:15: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21 13:06 编辑

重庆发现苦苣苔科新物种巫溪马铃苣苔

   近日,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发布消息称,该中心联合重庆自然博物馆、广西植物研究所、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五里坡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研究人员,在保护区内开展植物资源调查时,发现一种与毛蕊金盏苣苔极为相似的苦苣苔科植物。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对比,确定该物种为苦苣苔科植物新物种,并以其发现地命名为巫溪马铃苣苔。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Phytotaxa》上发表。
10年科考
2022年6月19日拍摄的巫溪马铃苣苔(左)和毛蕊金盏苣苔(右)的解剖对比图。(陈锋 摄)

   据介绍,巫溪马铃苣苔叶基为莲座状,叶片表面有锈色长毛,花序梗长达15厘米,花呈深粉红色至紫红色,花期在5月至6月,分布于海拔1000米至1670米的潮湿石壁上。目前,在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发现3个居群约500个成熟个体,均分布在路边石壁上,易受人为活动影响。
10年科考
2022年5月9日在培养室拍摄的巫溪马铃苣苔。(温放 摄)

   马铃苣苔属为苦苣苔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苦苣苔科第二大属,马铃苣苔属植物在全世界约150种,中国有130余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多为我国特有种。该物种的发现,体现了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不仅丰富了苦苣苔科植物区系,也为马铃苣苔属物种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基础资料。
10年科考
2021年4月26日在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巫溪马铃苣苔。(熊驰 摄)

   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巫溪县东部、大巴山脉腹地,地质构造复杂,海拔高差近2400米,悬崖峡谷随处可见,保存了亚热带北部山地大量的珍稀濒危物种。(记者黄伟)

   来源:新华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11:56: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21 12:26 编辑

《鼎湖山最先发现物种——真菌和植物》出版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获悉,《鼎湖山最先发现物种——真菌和植物》一书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据介绍,该书收录了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鼎湖山保护区)历史上发现的新物种152种(含变种等种以下分类单位),并介绍其命名、形态特征、生境和模式标本信息等内容。其中,真菌界3门7纲20目41科64属106种,植物界3门4纲20目30科40属46种,包括以“鼎湖”或“鼎湖山”命名的物种23种。
10年科考
   记者了解到,鼎湖山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很早已有标本采集的记录,也产生了相当多的模式标本,目前发现最早的模式标本为盾果草,采于1862年。为了摸清以鼎湖山模式标本命名的生物种类情况,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树木园和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工作人员在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对以采自鼎湖山保护区的主模式标本命名的物种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并汇集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山大学等单位的研究成果,联合编写出版了《鼎湖山最先发现物种——真菌和植物》。

   该书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较强,且图文并茂,汇集珍贵图片300余张,可为真菌和植物学领域的分类研究人员、资源调查和监测人员提供参考,也可帮助自然(环境)教育工作者和野生生物爱好者了解本区域生物多样性状况,并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岚 通讯员:华植宣

   广州日新花城编辑:林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12:04: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21 12:54 编辑

科研人员发现木本植物新种“荔波金丝桃”

   我国科研人员在位于贵州荔波县的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一未知树种。经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证实,该树种为金丝桃属木本植物一新种,科研人员以发现地荔波县将其命名为“荔波金丝桃”。该新种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上。
10年科考
图为科研人员拍摄的“荔波金丝桃”。(徐建 摄)
10年科考

10年科考
   据研究团队负责人贵州大学林学院教授安明态介绍,这是科研人员2023年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中国南方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茂兰大样地调查过程中发现的。

   该新种的叶片较厚,近革质,叶全缘呈皱波状,叶中脉两面凸起,网状脉明显,叶两面下陷,叶背上有白色粉末呈灰白色;花序1至3朵,萼片较大且细脉明显等特征,与金丝桃属木本植物其他种区别明显。

   截至目前,该新种仅发现分布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石灰岩山顶、山脊裸露的岩石缝中,共2个野生居群,约45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12:42: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21 13:27 编辑

浙江温州泰顺发现植物新种“陈嵘栲”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温州2月11日电(范宇斌 薛样洋)记者11日从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左溪村发现植物新种,被命名为“陈嵘栲”。

   据悉,《浙江栲属(壳斗科)一新种——陈嵘栲》一文已发表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命名“陈嵘栲”是为纪念温州平阳籍中国树木分类学奠基人、著名林学家陈嵘。

10年科考
陈嵘栲坚果 陈征海 摄

   2019年,由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和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组建的综合科学考察队启程,在乌岩岭保护区周边进行野外扩充调查。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总工程师雷祖培说,他们一行四人行至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左溪村一处风景林时,他发现这里有三棵树长得很不一般,“它的高度接近三层楼,凑近看,叶子的形态像苦槠,果子又像米槠,果实尝起来有点甜味。”

   科考队员观察后发现,它的叶子是长圆形或椭圆形,果实像坚果,掰开外壳后果肉呈白色。
10年科考
陈嵘栲壳斗 陈征海 摄

   考察结束后,科考队员着手查阅资料、文献、标本等,敲定这棵树“来历不凡”。2020年4月,他们正式监测这棵树的生长周期。

   此后,每隔一个月,雷祖培都回到左溪村转一转,带上他的工作笔记本。“什么时候开始结果,果实什么时候成熟,成熟后什么时候掉下来”,这些问题都被记录在册。雷祖培说,一般而言,从开花到结果算一个周期,这个过程整整耗费了他一年半的时间。

   其间,雷祖培还要采集叶、花、果,在整理后进行烘干,制成模式标本,送往浙江农林大学专家处进行鉴定。与此同时,在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淤上乡樟坑村同样发现了这种植物。最终,经过专家鉴定,确定为新种,属于壳斗科栲属。
10年科考
陈嵘栲果枝 陈征海 摄

   新种的认定给科考队员很大的信心。“作为林业工作者,一辈子能发现一个新种是很了不起的事,既需要过硬的经验,还要靠运气。”雷祖培说,陈嵘栲的发现不仅是《植物志》上增加一个树木名字,也是无数林业人踏遍山路的坚持和追寻。

   前不久,雷祖培采集了陈嵘栲的种子,栽在苗圃中进行育苗,因具有观赏性,他计划等树木长出来后,推广作为园林绿化,进一步推向大众。同时,对陈嵘栲的研究还在继续中。(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12:45: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21 13:42 编辑

新华网:草珊瑚、黄连……重庆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新记录种
10年科考

10年科考

10年科考

10年科考

   新华网重庆2023年5月30日电 草珊瑚、黄连、中华叉柱兰……重庆市林业局日前发布消息,今年5月,重庆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新记录种。
  在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工作人员与西南大学科研团队联合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在后溪河三庄溪发现大面积野生植物草珊瑚。草珊瑚别名肿节风、铜脚灵仙、接骨丹,是金粟兰科草珊瑚属的常绿半灌木,全株药用。此次发现的草珊瑚面积200余亩,分布于河谷林下,生长良好,红亮的果子在枝头显得格外醒目,其形态秀丽优美。
  西南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中心邓洪平教授团队在与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联合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时,在当阳大峡谷发现兰科叉柱兰属植物中华叉柱兰。经查阅文献、标本和分布确认其为重庆地区兰科植物分布新记录属——叉柱兰属及属下新记录种——中华叉柱兰。中华叉柱兰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为重庆地区兰科植物分布又增加了新成员。
  在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工作人员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研人员联合考察时,在阴条岭兰英大峡谷发现了少量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黄连。黄连在阴条岭兰英大峡谷870米低海拔区的发现,证明了阴条岭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成效。
  黄连又名鸡爪连、川连、味连,是一种药材,主要分布于川、黔、鄂、湘及陕西南部。如今,科考人员在重庆巫溪阴条岭发现野生的黄连,为黄连的区系研究、保护与利用增加了新的地理种源。
  在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整理从野外收回的红外相机素材时,发现了一群白鹇入镜的珍贵画面,这也是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记录到白鹇的野生种群。白鹇属雉科鹇属大型鸡类,是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成群白鹇的出现,说明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不断向好。
  在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理事长罗毅波一行在实地考察调研时,发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曲茎石斛野生种群5处、发现石斛属疑似新种1个、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蕙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