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引导猎蜜的响蜜鴷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358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140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1-4 10:47: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会引导猎蜜的响蜜鴷
                   闻雪思
             会引导猎蜜的响蜜鴷
   蜂蜜是一种颇受生物欢迎和喜爱的食物。《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指出蜂蜜有“除百病、和百药”之功效,且“多服久服不伤人”。晋朝的郭璞更赞道,蜂蜜“散似甘露,凝如割脂,冰鲜玉润,髓滑兰香。百药须之以谐和,扁鹊得之而术良。”人爱吃,兽爱吃,鸟也爱吃。蜂蜜来源有两种,一是养蜂生产,二是野外猎取。不过,在自然界,由于蜂巢相当隐蔽,大多难以发现,而且酿造蜂蜜的野蜂有锐刺,会蜇伤冒犯者。所以,野生蜂蜜并不容易获得。
   可是,科学家发现,非洲莫桑比克的尧族人,能轻易猎取到野生蜂蜜。帮助尧族人达到目的的,是一种学名叫响蜜鴷的小鸟。响蜜鴷为小型攀禽,体长约20厘米,比麻雀稍大,嘴喙短钝,羽翎灰褐,腹绒淡白。大都分布在非洲、南亚、东南亚地区,我国则分布于滇藏一带。主要以介壳虫、甲虫、白蚁、毛虫等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但它们最喜欢的食物是蜂蜜、蜂蛹、蜂卵、蜂蜡和幼蜂。响蜜鴷天生具备寻觅、发现、知晓野外蜂巢的本领,但却没有获取蜂蜜的能耐,只好与外界合作。尧族人走进丛林时,只要发出一种特殊的哨声,响蜜鴷就会闻声而出,在人头上盘旋,尖叫着飞行。尧族人紧跟其后,倘若步伐缓慢,响蜜鴷会不时停等,或返回人的头顶上盘旋鸣叫。到达野蜂巢穴时,响蜜鴷就悄悄地绕其飞行,然后落在旁边的树上。如果人没有反应,响蜜鴷会反复重复绕圈,又落栖原处,直到人发现蜂巢。尧族人猎取蜂蜜后,都要留下一小部分,给响蜜鴷享用。
   由于响蜜鴷能指引猎蜜,因此人们也叫它们为导蜜鸟或示蜜鸟。在英文中,响蜜鴷被称作honeyguide ,由honey(蜂蜜)和guide(指导)二词组成。有意思的是,响蜜鴷不仅能指引人类猎蜜,也能引导蜜獾、松鼠、狐猴等动物寻找蜂巢蜜源,从而获得分享。其中,响蜜鴷最著名的合作伙伴是蜜獾。响蜜鴷在野外发现蜂巢时,往往飞去叮啄蜜獾,将蜜獾引导到蜂巢边。蜜獾跟野猪差不多大小,以“世界上最无所畏惧的动物”称雄于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它们皮肤粗厚,爪子强壮,能抵御蜂群的攻击,轻松捣毁蜂巢,吮蜜噬卵。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蜜獾虽然非常贪婪好吃,尤其嗜吃蜂蜜,但却总忘不了给响蜜鴷留下一部分美餐,从不独吞殆尽。
   响蜜鴷为人或动物指示蜜源的行为,属于一种各尽所能,合作互惠的自然现象。尽管听起来犹如天方夜谭,尽管这种现象非常罕见,但的的确确真真实实存在于自然界中。它清楚地表明,在动物与动物之间,在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除了残酷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之外,还有极其温馨的互相帮助、合作共赢、和谐共存的自然关系。科学家们还发现,响蜜鴷带路导蜜行为并未经过任何训练,而且能够世代相传。即令是未成年的响蜜鴷雏鸟,也具备这种神奇的带路导蜜的本领。按照进化论观点,这应该是随着动物进化及获得性遗传演变而成的一种本能。非洲的尧族人也许并没有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们却很早就发现了响蜜鴷能指示蜜源的秘密,并顺应了这一自然规律,加入了被响蜜鴷引导的行列。在尧族人的原始文化中,响蜜鴷如同神一样受到崇拜和保护,伤害响蜜鴷者甚至会遭受割去耳朵的惩罚。在响蜜鴷受到天敌攻击时,尧族人定会奋起相救。他们相信,在朋友落难时袖手旁观者,必遭天谴。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