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拜谒拉萨的寺庙

[复制链接] 0
收藏
5
回复
183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140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1-13 16:44: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拜谒拉萨的寺庙
                                黎秋山

                       
    在拉萨,参观拜谒寺庙,很让人开眼界,长见识,增慧根。
    拉萨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色拉寺、扎基寺、甘丹寺、木如寺、三佑寺、功德林寺、帕邦喀寺、乃穷寺……等等,大大小小,星罗棋布,远远近近地分别座落在拉萨的市区和郊外。
    与汉地的寺院不同,拉萨的寺庙并没有雄伟巍峨的殿宇,大都是并不起眼的平顶的藏式建筑,白墙、金顶,经幡、法幢、转筒、佛塔、煨桑炉,也不讲究中轴对称,或依山层叠,参差错落,或就地鳞栉,自由均衡。
    在寺庙游览,必须顺时针方向行走。如果你向当地人问路,他会热情地不厌其烦地指引你兜绕一个大圈子。最终你才啼笑皆非惊讶地发现,真实的距离其实只有咫尺之遥,回头就是。拉萨的寺庙对藏族群众开放,对外地游客则收取不等的门票:大昭寺80元,小昭寺20元,哲蚌寺55元……
    藏式寺庙的门窗一般都悬挂着厚实沉重的藏毡,将殿堂遮掩得严严实实的,密不透风。殿堂的四壁以描绘佛教人物故事的精美的唐卡、壁画装饰,地上铺着深红的藏毯。幔幢悬垂,藏香缭绕,佛灯闪烁,梵音轻旋,光头红衣的喇嘛们在低声、急切 、热烈、喃喃地念诵着藏语经文,冥冥之中让人感觉自己似乎进入一个气氛神秘而又压抑的空间,不由恍恍惚惚,诚惶诚恐,屏神静虑。
    藏区群众信奉的是藏传佛教。寺庙的佛龛上也供奉着释迦牟尼佛、三世佛、三方佛、观世音菩萨,但并不是慈眉善目、面貌端庄,让人亲切的熟悉形象,而是显得神态威严,令人敬畏。阿弥陀佛被分成了两尊供奉:无量光佛和无量寿佛。弥勒佛在藏区被称为强巴佛,面相依然有些丰满,体态却相当匀称了。一些佛像三头六臂,青面獠牙,让人辨认不出是何方神圣。观音菩萨化身为许多位依颜色区分的妩媚美丽的“度母”,藏语称为“卓玛”,使得佛龛里女性形象多了起来,济济一堂。最受藏民尊敬的是白度母和绿度母,传说分别是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的化身。尤其让人惊诧的是佛龛上不时见到拥抱女性的佛像,据说叫欢喜佛,真是令人大跌眼镜。佛像有金属塑造,也有玉雕、木雕、石雕、石刻,高者数丈,小者寸许,多彩多姿,举目皆见,形成一个强盛的众佛神世界。有的佛像还镶嵌了珍珠宝石,显得珠光宝气,华丽高贵,但却“神气”不足了。不少寺庙还供奉财神、战神,有的寺庙则还供奉藏王松赞干布、历代达赖、班禅、活佛、高僧和本寺的传承师祖。
    拉萨古朴的寺庙在青藏高原阳光风雪中屹立,已历经数百千年的沧桑。在相当漫长的岁月里,这些寺庙不仅是宗教信仰的中心,而且还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枢纽。每个寺庙都有明显与众不同的特点,每个寺庙都有一段神秘的传奇,每个寺庙都流传一些美丽的故事。
    大昭寺:藏语称为“热萨祖拉康”,意思是“羊土佛殿”。据记载,大昭寺始建于公元647年,是用山羊背土填湖后建成的。由唐朝文成公主设计,尼泊尔赤尊公主主持兴建。至今寺内仍然供奉着文成公主入藏时从大唐都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镀金像,供奉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的塑像。寺院墙壁上依然保存有近千米长的藏式壁画《文成公主入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
    小昭寺:藏语称为“热木其祖拉康”,意思是“牝山羊佛殿”,与大昭寺同时兴建。寺内供奉着一尊尺尊公主从尼泊尔带来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佛像,殿柱雕莲镌花,十分精美,并刻有藏传佛教“嗡、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六宇真言犹如内地僧俗常念的“南无阿弥陀佛”,按梵文可意译为“神圣呵!红莲花上的宝珠,吉祥!”这是藏区使用率最高的诵咒,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念,藏族僧俗用以祈求幸福,驱逐烦恼,净化心灵。
    哲蚌寺:“哲蚌”是藏语音译,意思是“稻米堆”。因该寺依山而建,白色的寺庙远看犹如堆积的稻米而名。西藏的第二、三、四世达赖喇嘛都是在哲蚌寺坐床,第五世达赖喇嘛进布达拉宫前也曾在该寺驻锡,因此哲蚌寺被视为历代达赖喇嘛的母寺。哲蚌寺为西藏培养了大批的佛学人才,每年藏历六月的雪顿节该寺都要举行“晒佛”活动,非常热闹。
    色拉寺:色拉寺在拉萨北郊,传说这里原来长满被藏民称为“色拉”的野刺梅,故名。色拉寺供奉上万尊佛像,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尊强巴佛的鎏金铜像。色拉寺名气最大的是其每天下午的辩经会。许多游客慕名前来,就是为了目睹热闹的辩经场面。虽然语言不通,但那认真热烈的气氛让人感慨佛学的博大与精深。
    扎基寺:扎基寺藏语原音“扎希贡巴”,意为“四喇嘛寺”,原因该寺初建时仅有四个喇嘛。当时扎基寺附近以生意人居多,他们到扎基寺祈求朝拜,自觉灵验,口口相传,扎基寺遂演变成拉萨市远近闻名的扎基拉姆财神庙,桑烟袅袅,信徒络绎,香火旺盛。
    藏传佛教由于信众所处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的特殊性,因此形成了与汉地佛教不同的信仰习俗和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悬挂五彩经幡、转经筒、献哈达、叩长头等。这些信仰习俗对西藏人民的生活、文化、心理、思维、行为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拉萨各个寺庙门口,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藏民排着长长的队伍,手捧哈达、酥油等候朝圣。在各个寺庙周围,经常有一浪又一浪手摇嘛呢轮和念珠,嘴里呢喃有词的人潮浩浩荡荡、络绎不绝地顺时针不停地行走,一圈一圈地转经。如果遇到重大宗教节日,这些朝圣的队伍和转经的人流源源不断,可延续数里之长。他们大都是来自西藏各个牧区的牧民,往往是扶老携幼,晓行夜宿,长途跋涉,来到拉萨的寺庙表达自己对佛的敬仰与虔诚,祈求吉祥的愿望,憧憬美好的未来。有的朝圣者甚至是用身体丈量与佛的距离,从家乡一步一跪一拜,一路磕头,一直磕到拉萨的寺庙。在拉萨大昭寺、小昭寺等著名寺庙门前,从早到晚,每天都有众多的朝圣者在五体投地磕头,那场面令人感动,令人震撼。他们将两手合掌胸前,接着举双手到头顶上,将双手在额头,嘴唇及心口上各碰触一下,弯腰,用双手在地上滑行,直到身体及四肢贴地,这才起身站立,然后周而复始,不断重复。据说这些朝圣者是在磕头还愿,有的人要磕上成千上万个头,才能了却曾经向佛许下的宏愿。
    在拉萨参观拜谒寺庙,最让我感动并肃然起敬的,并不是沧桑古朴的寺庙,也不是神情严穆的佛像,而是庙里庙外庙前庙后这无数穿着民族服装,来自雪山、来自高原、来自各个牧区的藏民。我尊重这些虔诚的朝圣者,敬佩他们对信仰的坚定、坚韧、执着与热枕,情不自禁地也替他们向佛祈求:“嗡、嘛、呢、叭、咪、吽!”


签到天数: 65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以坛为家II

沙发
发表于 2015-1-13 20:10: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里黄山 于 2015-1-14 09:43 编辑

“嗡、嘛、呢、叭、咪、吽!”
好介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83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发表于 2015-1-13 20:11:29 | 只看该作者
好地方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5-1-14 11:31:55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西藏卫视的——西藏秘密后,可能对西藏的活佛更有了解,对西藏的贵族更有了解,对西藏的一妻二夫更有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5#
发表于 2015-1-14 16:57:2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是爷爷吧,文字很美哦,顺便问问你没有高原反应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885 天

连续签到: 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发表于 2015-1-15 20:23:53 | 只看该作者
   要是都去看看,门票还真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