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衔制漫谈(并投票)

[复制链接] 0
收藏
14
回复
1118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117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0-5-19 21:17: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iv>中国军衔制漫谈<br /></div>
<div>谈到军衔制的起源,首先应搞清什么是军衔。在我国的汉代以前,"衔"字只有一个"马嚼子"的意思。魏、晋以后,衔字才出现表示官吏阶位的"头衔"的含义。在中国古代汉语里没有军衔这个词语。清朝末年从西方引进军衔制度以后,也没有译作军衔,而是称之为"阶级"、"军官佐士兵等级"、"军阶"。在制度上称其为军衔,则是从我军开始的。概括的说,军衔是国家授予军人以区别其等级地位、权力责任、荣誉待遇的称号和标志。人们一提到军衔,马上就会联想起军队,但军衔的历史要比军队的历史短得多。世界上最早出现军队时,并没有同时产生军衔制。军衔制是军队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由于军队是进行战争的武装集团,由众多使用武器的人员组成,必须按统一的意志去行动,"服从命令是军队的天职"。因此,在军队编制体制上必须形成若干层次,军人依职权大小分为不同的等级,各级都有担任统一指挥管理的官员,下级绝对服从上级,从而形成由上至下不同的职别等级。 </div>
<div>&nbsp;</div>
<div>  历史上一般都以"阶位"来表示各级官员的身份地位,武职官员的阶位称"武阶"。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元帅"、"将军"、"校尉"等武职官名。三国时期已开始对武官实行秩品制度。外国最早在公元前7世纪时,已经有了军队官员衔级晋升制度。中世纪的西欧,所谓公、侯、伯、子、男和骑士这些爵号,既是一种封号,也是一种官衔。但是,古代的秩品、官衔同军衔还是有区别的。官衔、秩品仅仅是指各级官吏的衔级、阶位,官衔制也只是官吏的等级体系;而军衔则是把士兵的级别也包括进去,军衔制是上至最高统帅,下至士兵的完整的军人等级体系。 </div>
<div>&nbsp;</div>
<div>  军衔制的产生,不是在古代军制完备的中国,而是在十五六世纪的西欧,这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 </div>
<div>&nbsp;</div>
<div>  首先,军衔制与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常备军的产生密切相关。 </div>
<div>&nbsp;</div>
<div>  14世纪以前,西欧各国没有常备军。国王把土地封给各级封建主,各级封建主拥有自己的武装。国王打仗时,就征集各封建主的私人武装组成全国军队,打完仗仍各回领地,这是一种非职业军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战争规模的扩大,这种非职业的贵族私人军队,日益暴露出许多弊端。诸如这种军队是临时拼凑的,几乎是一群乌合之众,战斗力较差;国王只能召集直接封臣的军队,而无法调动封臣下级的军队,这样难以统一指挥全国的军队;各级封臣大力豢养自己的军队,形成了封建割据,威胁王权。国王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建立由国王控制的常备军。 </div>
<div>&nbsp;</div>
<div><br />  14~15世纪,西欧一些国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一方面,新的工商阶级为了保护和发展贸易,需建立常备军以支持强有力的王权,来打破封建割据状态;另一方面,工商阶级为国王提供了税收来源,也就为建立使用常备雇佣军创造了物质条件。法王查理七世在1445年建立了一支由法国人组成的常备雇佣军。到15世纪末,出现了军士、中士军衔,到了16世纪中叶,又出现了元帅、将军、少校、大尉、少尉军衔。西班牙在15世纪末出现了海军上将、上校、少校军衔。 </div>
<div>&nbsp;</div>
<div><br />  其次,军衔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等价交换"、"平等权利"等原则在军事领域的反映。 </div>
<div>&nbsp;</div>
<div><br />1904年(光绪三十年),清政府在历代品级制的基础 </div>
<div>上,吸收外军军衔制的有益内容,制定了北洋新军军衔等级,这是中国实行军衔制的始原。辛亥革命后,经过南京临时政府的改革,至1912年8月北洋政府颁布“官佐士兵等级表”,军衔制基本定形,主要衔称一直沿用至1949年国民党政府覆灭。 </div>
<div>现按照不同历史时期,将旧中国军衔制沿革的主要情况,简述如下。 </div>
<div>&nbsp;</div>
<div><br />一、清末北洋新军的军衔制 </div>
<div>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清廷命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负责编练新军。1903年清政府设练兵处,为编练新军的总机关。1904年练兵处、兵部会奏朝廷, “参仿八旗官员之秩序,旁采各国军营之规则”,制定新军等级。从此,中国军队便开始实行军衔制。 </div>
<div>北洋新军的军衔制,将军队官员分为两类:一为军官,即各级指挥官员;二为军佐,即各专业勤务官员,并规定军佐“不得管带营队”。军官军衔分三等九级:上等官第一级称正都统(从一品),第二级称副都统(正二品),第三级称协都统(从二品);中等官第一级称正参领(正三品),第二级称副参领(从三品),第三级称协参领(正四品);次等官第一级称正军校(正五品), 第二级称副军校(正六品),第三级称协军校(正七品)。后在上等官第一级之上增设大将军、将军衔(正一品)。军佐不设上等第一级,故最高军衔为上等第二级。军官自正参领以下,军佐自副都统以下,在衔称前冠以兵种或专业勤务宇样,如警察、步、马、炮、工程、辎重队正参领,军需、军医、制械副都统,余类推。在次等官第三级之下,设额外军官和额外军佐(正八品),职任司务长。以上军官军衔计十一级,军佐军衔计九级。新军军士分为上士(从八品)、中士(正九品)、下士(从九品)。兵因为不及品级,故未列入。 </div>
<div><br />按照军衔制的要求,新军改革了服制。帽正以龙蟠珠(清以龙为国徽),珠色按文官顶色区分品级;帽墙缀金辫,肩章缀金条和金星,以金辨宽窄和金条、金星的多少来区分军衔等级;领章以颜色和符号区分官佐、兵种和勤务。 </div>
<div>&nbsp;</div>
<div>&nbsp;</div>
<div>&nbsp;</div>
<div>二、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军衔制 </div>
<div>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于1912年1月在南京组织临时政府,前后仅有三个月。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临时政府根据同盟会“革命方略”,对清末北洋新军军衔制作了许多改革。 </div>
<div>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陆军部陆军暂行给予令表”中看,他们废除了北洋新军军衔称号和与文官相对照的品级,保留了三等九级的区分。上等官第一级改称大将军,第二级改称左将军,第三级改称右将军;中等官第一级改称大都尉,第二级改称左都尉,第三级改称右都尉;次等官改称初等官,第一级改称大军校,第二级改称左军校,第三级改称右军校。在初等官第三级之下,仍设额外军官一级。军佐与军官同。士兵军衔分为六级,军士仍分为上士、中士、下士;兵分为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此外,废除了新军上等官第一统之上的大将军、将军衔,改设大元帅、副元帅衔(后来,孙中山在广州组织军政府时,又将副元帅衔改称元帅),这是中国近代大元帅、元帅衔的始原。 </div>
<div>&nbsp;</div>
<div>&nbsp;</div>
<div>&nbsp;</div>
<div>三、北洋政府时期的军衔制 </div>
<div>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控制中央和地方政权达十七年之久。在此期间,军阀割据,各自为政,但在军衔制上,基本按北洋政府颁布的实行。 </div>
<div><br />1912年8月和10月,北洋政府先后颁布“陆军官佐士兵等级表”和“海军官佐士兵等级表”,全部采用国际通用的军衔名称。军队官员仍分为军官、军佐两类。军官军衔仍分为三等九级。上等官改称将官,第一级改称上将,第二级改称中将,第三级改称少将;中等官改称校官,第一级改称上校,第二级改称中校,第三级改称少校;初等官改称尉官,第一级改称上尉,第二级改称个尉,第三级改称少尉。额外军官改称准尉官。军佐仍不设上等第一级(上将),故与将官同等官只有二级,与校官、尉官同等官,仍各分为三级。士兵仍分为六级,沿用原来衔称。在衔称前仍冠以军官军佐、军兵种和各专业勤务字样,如陆军中将、海军中将,步兵上校、骑兵上校,一等军需正、一等军医正等。后因测量、军法人员补充困难,便在军佐中增设测量、军法两衔,分为三等八级。随着军衔制的改革,军官军佐肩章符号和服制亦作了相应的改进。从此,中国军衔等级基本定形,其主要衔称一直沿用到1949年国民党政府覆灭。 </div>
<div>1914年9月,北洋政府颁布“陆军官佐补官令”及其“施行细则”,具体规定了陆军官佐“除补” (指第一次授予尉官军衔)、 “叙补” (指依军官现任职务授予相当军衔)、 “升补” (指军官军衔晋级)、 “转补” (指军官在军兵种间的职务调动,消除原有军衔,授予新的军兵种军衔)的条件和程序。除补的条件是,必须经“陆军军官学校(留学外国士官学校)或他项同等之军佐学校(留学外国军佐学校)毕业”’ “充学习官期满”,经直接“长官出具考语,堪以授官者”,方可按照所学专业“补以本科少尉或少尉同等官”。升补的条件是:一要服满规定“实任军职”年限(少尉、中尉各二年,上尉、少校、中校各三年,上校四年,少将以上“无定年”);二要在“实任军职限内成绩卓著,经该管长官详报有案,陆军部查核相符者”;三 </div>
<div>要“年限已满,得有上一级军职出缺”。这些规定,对提高军官质量,保证军官的编制员额,是有积极意义的。 </div>
<div>&nbsp;</div>
<div><br />四、国民党军队的军衔制 </div>
<div>(一)军队官员分类和军衔等级区分 </div>
<div>1931年4月国民党政府颁布“陆、空军军官佐及士兵等级表”,军队官员仍分为军官、军佐两类。军官军衔仍分为三等九级,并沿用北洋政府时期的衔称。随着空军的发展,增设航空军官,这是中国第一次设置空军军衔(实际佩带是1933年2月)。军佐仍不设上等第一级,故最高军衔为中将,在军佐衔称上取消了原来合有职称的内容,改为军衔加专业勤务字样。例如,军需总监改称军需中将,一等军医正改称军医上校,三等司药正改称司药少校,一等兽医改称兽医上尉,其余类推。少尉军官之下仍设准尉一级,与准尉同等官称准佐,准尉和准佐均“不列入官等”。士兵亦仍分六级,除废除掌工、鞍工、靴工等烦琐的名称外,基本沿用原衔称。 </div>
<div><br />1934年7月和1935年1月,国民党政府先后重新颁布 “陆海空军官制表”和“陆海空军士兵等级表”,陆军增设通信兵衔,空军增设机械、军需、军医衔,海军兵衔改为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并在三等兵之下增设一等练兵、二等练兵。至此,陆海空三军各自形成独立的军衔体系。另外,军佐又恢复了北洋政府时期含有职称内容的衔称,一直沿用至1949年。 </div>
<div>1935年3月,国民党政府颁布“上将任官施行条例”和“特级上将授任条例”,把上将衔分为三级:一为二级上将,又称三星上将,授予“建有殊勋”的陆海空军中将;二为一级上将,又称四星上将,授予“再建殊勋”的陆海空军二级上将(相当于元帅衔);三为特级上将,又称五星上将,授予“陆海空军最高军事长官” (相当于大元帅衔)。经过以上充实、修订,国民党军队军官军衔计三等十一级,军佐军衔计三等八级。 </div>
<div>1942年国民党政府修正颁布“陆海空军官制表”和“陆海空军士兵等级表”,陆军又增设战车兵衔;空军又增设电信、测候衔,并在军士之上增设军士长衔,分一、二、三等。海军军衔未作更动。这样,陆海空三军军衔又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div>
<div>1945年2月,国民党政府重新颁布“空军官制表”和“空军士兵等级表”,其军衔等级仍同前。空军军衔薪金,从下士至中将各分为一、二、三级,二等兵至上等兵各分为两级,放有一、二、三级将校尉等之称。此后,至1949年国民党政府覆灭,未再见其军衔有大的更动。 </div>
<div>&nbsp;</div>
<div><br />(二)官佐授衔和晋衔 </div>
<div>1934年至1940年,国民党政府先后颁布陆海空军“任官条例”及其“施行细则”。他们认为,“凡军官佐均先任官”,尔后依官任职。这些条例和细则,除沿用北洋政府补官令的一些内容外,对军官、军佐初任(旧称除补)、叙任(旧称叙补)、晋任(旧称升补)、转任(旧称转补)等作了许多新的规定。 </div>
<div>在初任条件上,除强调学历和现实表现外,增订了准尉升少尉的要求。陆、空军规定,“准尉升少尉,必须服满准尉职务二年以上,曾受应行准备教育,成绩及格,但不得超过初任军官佐的三分之一”。海军规定,“准尉确有经验,著有劳绩,得任为少尉,但晋至中尉为止”。 </div>
<div>在晋任条件上,增订和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一是“晋任必须逐级递进,不得超越”。“晋任必须经过规定之实职年资”,“实职年资称为停年”。 </div>
<div>陆军各级官佐平时、战时停年如下:少尉平时一年半,战时缩减为一年;中尉平时二年,战时缩减为一年;上尉平时四年,战时缩减为二年;少、中校平时各三年,战时各缩减为二年;上校平时四年,战时缩减为三年;少将平时三年,中将平时五年,战时均不缩减。 </div>
<div>海军各级官佐平时停年如下:少、中尉各二年,上尉四年半,少、中校各三年,上校四年半,少将三年, “中将晋上将以资深而于国家建有殊勋者为限”。 </div>
<div>空军各级官佐平时停年如下:少尉―年半,中尉二年,上尉四年,少、中校各三年,上校四年,少将三年,中将四年。 </div>
<div>二是晋任必须有上级军衔缺额。这里不是指直接上级出缺,而是指上一“官组”军衔出缺。按“官组规则”规定,中、上将全国各编一个官组,少将以下按军兵种和专业勤务分编,约以六十人为一官组。 </div>
<div><br />三是“军官佐于军事上有特殊建树,可为军人表率者,得特令晋升。除停年依照规定外,其他不受条例及细则所限”。“战时军官佐之晋任,······为补充上之必要,对于所要官阶之停年,亦可特令减缩之” </div>
<div>经过以上充实和修正,军官、军佐授衔、晋衔的规定,较之北洋政府补官令更加完善。 </div>
<div>&nbsp;</div>
<div><br />(三)军官、军佐服役 </div>
<div>国民党政府从兵役义务角度考虑,于1934年专门颁布“陆海空军官佐服役暂行条例”,这是中国第一次对官佐服役的立法。后来,他们鉴于官佐服役是兵役的一种,便在1946年修订“兵役法”时,纳入兵役范围o </div>
<div>1934年服役条例,对军官佐服现役、服预备投、停役、除役等都有规定。“陆海空军官佐服役限令”(即服预备役最高年龄)为:上将七十岁,中将六十五岁,少将六十岁,上校五十八岁,中校五十五岁,少校五十三岁,上尉五十岁,中、少尉四十七岁。后来,兵役法对军官佐服役限令从三个方面分别作出规定:一是军官佐服“现役最少年限”,规定为十年,期满后,依需要可延长三至五年;二是“服投限令”(即服役的最高年龄,包括现役和预备役),依军衔不同规定为:尉官五十岁,校官五十八岁,少将六十岁,中将六十五岁,上将七十岁;三是不能晋升的服现役最大年限,规定为:少、中尉十年,上尉十五年,少校二十年,中校二十四年,上校二十八年,到此年限仍不能晋升者,即退出现役。 </div>
<div>旧中国的军衔制,经过了四个历史时期的沿草,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清末北洋新军和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是军衔制产生的初期阶段,既保留了旧时军队等级的痕迹,本身亦欠完善;北洋政府时期是军衔制的定形阶段,确定了衔称,规定了实施办法;国民党政府时期是军衔制的完善阶段,从等级区分到授衔、晋衔等,都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 </div>
<div>&nbsp;</div>
<div>&nbsp;</div>
<div>&nbsp;</div>
<div><br />漫谈人民解放军的军衔制 </div>
<div>&nbsp;</div>
<div><br />人民解放军建国前的授衔活动 </div>
<div>&nbsp;</div>
<div><br />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实行军衔制度是1955年,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以前,就曾经有过三次授予军衔的活动。 </div>
<div>&nbsp;</div>
<div><br />第一次是在 1939年。这年 4月2 日,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致电毛泽东主席和中央书记处, 提出“建立各级干部之等级(三等九级制)”。5月 30日总司令部发出“建立 等级制度的训令”。8月 20日,中央军委发电给朱德、彭德怀和各部队领导 人,对“重新规定部队等级(官阶)制度时宜注意”的事项,作了五条指示。 据此,首先授予八路军驻各地办事处工作人员以将、校、尉各级军衔,在建 制部队中授不授衔,人们意见不大一致,到 1942年 4月 24日,党中央和中 央军委决定“军队中暂不规定等级军衔”,停止了这次的授衔工作。 </div>
<div>&nbsp;</div>
<div><br />第二次 是在 1945年。这年秋天,苏联红军同中国军民一道打败日本侵略军后,苏 军远东司令部于 9月 15日派了一名上校联络官,从沈阳飞抵延安与中共中 央联系,希望很快派一名负责干部去东北,协调中苏两军的行动。中央决定 派彭真等六位同志随苏军飞机前往。9月 16日,中央作出决定,以军委主席 毛泽东的名义,书写了中俄两种文字的委任书,授予彭真、陈云、叶季壮中 将军衔,伍修权少将军衔,段子俊、莫春和上校军衔。 </div>
<div>&nbsp;</div>
<div><br />第三次是在1946年。 这年 2月24日,中共中央根据同国民党签定的“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 精神,发出《关于军队整编的若干问题的指示》,提出“我军各级干部即须 执行将校尉的正规制度”。据此,率先给人民解放军参加“军事调处执行部” 的工作人员授衔,叶剑英等授予中将军衔,陈赓等授予少将军衔,符浩等授 予上校军衔,华诚一等授予中校军衔,王少庸等授予少校军衔。整个部队的 授衔工作,正在紧张准备之际,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授 衔工作不得不停止下来。 </div>
<div>&nbsp;</div>
<div><br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两次拟议实行军衔制度,但由于受当时环境的制约,两次拟订的军衔制度都未能实行。 </div>
<div>&nbsp;</div>
<div><br />1955年是中国军人不能忘记的日子。 </div>
<div>&nbsp;</div>
<div><br />  这一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了自己的元帅和将军,荧光闪闪的徽章使中国军人着实威武神气起来了。中国大地上随之掀起一阵不小的军人崇拜热潮。男孩子子为能有一套军装而兴奋,女青年择偶也有了“一个豆太小(少尉),四个豆太老(大尉),三个豆(上尉)正好”的说法。 </div>
<div>&nbsp;</div>
<div><br />   40多年的光阴一闪而过,当时在怀仁堂接受军衔的十元帅和十员大将都已做古,仍健在的上将也成了凤毛麟角。然而,那些参与我军第一次正式授衔工作的老同志讲起当前的清景,讲起毛泽东拒受大元帅的事清,依取神情激动―― </div>
<div>&nbsp;</div>
<div><br />   1955年的早春,中央军委正式下发了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文件――《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授衔的消息像一缕春风,吹遍了军内外。 </div>
<div>&nbsp;</div>
<div><br />  其实,授衔的事在军队和国家的高层酝酿已久。中央军委发出指示的时候,总政治部和总干部部军已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带眼镜的罗荣桓同志当时身兼两职――总政治部主任和总干部部长。他和几位副主任、副部长为此忙得不可开交。 </div>
<div>&nbsp;</div>
<div>&nbsp;</div>
<div>  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战争年代,我们的军队没有军衔,只是在解放战争初期搞过一次临时授衔。那是为了协调与苏军行动,中央临时决定授予彭真、陈云、叶季壮中将军衔,授予伍修权少将军衔。军苏军的协调工作结束后,又收回了军衔。现在要正式的全军授衔,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div>
<div>&nbsp;</div>
<div><br />  世间的一切,人的关系最为复杂。给数以万计的人评军衔谈何容易?在要评衔的人当中,许多是红军时期的老同志,也有不少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还有少数民族干部和起义将领,同时还要考虑到各个方面军干部的平衡问题…… </div>
<div>&nbsp;</div>
<div><br />  军队要留军衔,最高统帅怎么办?一的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 </div>
<div>&nbsp;</div>
<div><br />  按照我国的军官服役条例,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军委领导人是应该受街的,在最初构想的军衔系列中也设置了大元帅这一最高衔级。人们议论说,斯大林最大元帅,毛主席也应该授大元帅。在最初的方案中,毛泽东为大元帅,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授元帅。 </div>
<div>&nbsp;</div>
<div><br />  这个消息传到了中南海,据说,毛泽东摇摇手,对工作人员说:“我不当那个大元帅!” </div>
<div>&nbsp;</div>
<div><br />  在此期间,人大常委会开会,好几个民主人士争着发言,这个说毛泽东等领导同志是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那个说他们指挥过许多重大战役,为军队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应该给他们授衔授勋。还有一位委员说毛主席功劳最大,应该授予大元帅,授三个一级勋章。 </div>
<div>&nbsp;</div>
<div><br />  主持会议的刘少奇知道毛泽东的态度,他说:“我的意见还是不作结论好。”一位留胡子的民主人士说:“我们人大作了决定,他有什么办法?”刘少奇笑笑说:“人大可以作决定,但他是国家主席,要他签署命令才行啊?”“人大作了决定,国家主席就得签署命令。” </div>
<div>&nbsp;</div>
<div><br />  争论来争论会,刘少奇只好说:“你们不是经常可以见到毛主席嘛,你们当面去说服他,争取他的同意,我们这次先不作决定。” </div>
<div>&nbsp;</div>
<div><br />  此后不久,彭德怀、罗荣桓、宋任穷、赖传珠等人去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汇报工作。讲到授衔的初步方案的,毛泽东说:“你们搞评衔,是件很大的工作,也是件很不好搞的工作。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服务啊!到群众中去讲话多不方便呀!依我看哪,现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评军衔为好。” </div>
<div>&nbsp;</div>
<div>&nbsp;</div>
<div>&nbsp;</div>
<div>1955年2月8日,包括军官军衔制有关内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经 </div>
<div>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由国家主席毛泽东颁布实施。8月11 </div>
<div>日,国防部长彭德怀、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下达了“关于军士和士兵评定军衔的指示”,规 </div>
<div><br />定了士兵军衔的内容,全军评定军衔的工作正式展开。国庆节前,全军军官的军衔评定工作 </div>
<div>基本完成。 </div>
<div>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授衔典礼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毛泽 </div>
<div>东主席亲自将命令状授予十位元帅。至此,正式揭开了授衔的序幕。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div>
<div>国务院举行了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官军衔的典礼,周恩来总理分别把大将、上将、中将、 </div>
<div>少将军衔的命令状授予粟裕等在京将官。次日,国防部进行授予校官军衔的典礼,彭德怀授 </div>
<div><br />予在京部分校官军衔。同年11月至1956年初,各军兵种和各大军区,相继举行授衔典礼, </div>
<div>同时,各部队还举行了授予士兵军衔的典礼。 </div>
<div>1965年6月1日起,撤消军衔制。 </div>
<div>&nbsp;</div>
<div>&nbsp;</div>
<div>&nbsp;</div>
<div>军衔等级设置 </div>
<div>&nbsp;</div>
<div><br />1952年初,总干部部和苏联专家酝酿的方案是设6等20级,即: </div>
<div>元帅3级:大元帅、国家元帅、兵种元帅。 </div>
<div>将官4级:上将、准上将、中将、少将。 </div>
<div>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 </div>
<div>尉官4级: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少尉。 </div>
<div>军士4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 </div>
<div>兵2级:上等兵、列兵。 </div>
<div>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对上述方案作了修改:增加大校一级; </div>
<div><br />将上将、准上将改称大将、上将;将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改称大尉、上尉、中尉;其 </div>
<div>它不变。 </div>
<div>1955年正式实行军衔制时,共设6等19级,比1953年条例草案减少了兵种元帅、准 </div>
<div>尉两级,即: </div>
<div>元帅2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div>
<div>将官4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div>
<div><br />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div>
<div>尉官4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div>
<div>军士3级:上士、中士、下士。 </div>
<div>兵2级:上等兵、列兵。 </div>
<div>但实际授衔时,应毛泽东本人的要求,大元帅衔空缺未授;增加授予准尉军衔,这是考 </div>
<div>虑到当时我军有十几万副排级干部,军委决定暂时增加准尉衔,以解决副排级干部的衔称问 </div>
<div>题。 </div>
<div>&nbsp;</div>
<div><br />军官职务编制军衔 </div>
<div>1955年的军官服役条例明确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每一军官职 </div>
<div>务,均须在定员编制表内规定其相当的军衔。”国防部1956年下发了《军官职务编制军衔 </div>
<div>表》,规定军官编制军衔为一职一衔和一职二衔。 </div>
<div>1955年首次授衔时,评衔条件掌握较严,结果普遍存在实际军衔低于编制军衔一到两 </div>
<div><br />级的现象。如:军长的编制军衔是中将,而64名在职的军长、政委中,只有8人被授予中 </div>
<div>将军衔,54人被授予少将军衔,还有2人被授予大校军衔,低于编制军衔者占87.5%。师长 </div>
<div>的编制军衔是少将,但73名在职的师长、政委中,只有3人被授予少将军衔,70人被授予 </div>
<div>大校军衔,占95.9%。而且,由于授衔后不少军官又得不到正常晋级,致使这一现象有增无 </div>
<div>减。 </div>
<div>1960年,国防部重新制订了《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表》,取消了一职一衔的规定,改设 </div>
<div><br />一职多衔,大多数职务设三衔,实际上,主要是将原编制军衔的下限降低了一、两级。 </div>
<div>军衔的种类区分和军衔称为1955年军衔制对军官的区分比较复杂,按专业勤务分为指 </div>
<div>挥、政治、技术、军需、军医、兽医、军法和行政等8类。指挥和政治军官中,又按军兵种 </div>
<div>分为若干类。各类军官军衔等级如下: </div>
<div>&nbsp;</div>
<div><br />1、指挥军官和政治军官步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div>
<div>&nbsp;</div>
<div><br />骑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div>
<div>炮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div>
<div>装甲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div>
<div>工程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div>
<div>铁道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div>
<div>通信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div>
<div>技术勤务军官:少尉至上将。 </div>
<div>公安军军官:少尉至大将。 </div>
<div>海军军官――海上军官:少尉至大将。 </div>
<div>海岸军官:少尉至上将。 </div>
<div>&nbsp;</div>
<div><br />2、技术军官:少尉至上将。 </div>
<div>3、军需军官:少尉至上将。 </div>
<div>4、军医军官:少尉至上将。 </div>
<div>5、兽医军官:少尉至上将。 </div>
<div>6、军法军官:少尉至上将。 </div>
<div>7、行政军官:少尉至大校。 </div>
<div>海军海上军官及技术、军需、军医、兽医、军法、行政军官的名称前,均冠以军种及专 </div>
<div>业勤务名称,构成这些军官的军衔称为,如海军中尉、技术少校、军法上将等。其他军兵种 </div>
<div>军官,规定只在将军军衔前冠以军兵种名称,如步兵少将、公安军中将、空军大将等。校官 </div>
<div>以下人员,无专业衔称,直接称谓其军衔。 </div>
<div>军官军衔的批准与授予权限1955年军衔制对军官军衔的批准与首次授予权限规定得较 </div>
<div>高。 </div>
<div>军官军衔首次授予权限:元首由国家主席、将官由国务院总理、校官和尉官由国防部长 </div>
<div>命令授予。 </div>
<div>军官晋衔批准权限:少尉、中尉、上尉晋级,由方面军和一级军区司令员和政委命令授 </div>
<div><br />予;大尉、少校、中校、上校晋级,由国防部命令授予;元帅军衔,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决 </div>
<div>定,由国家主席命令授予。 </div>
<div>由于我军规模较大,中央军委将第一次授予少尉军官和大尉、少校军官的晋级交由各大 </div>
<div>军区级首长代国防部部长审批,奉国防部长命令公布。 </div>
<div>授衔情况 </div>
<div>1955年首次授衔时,我军共有60余万名干部获得了准尉以上军衔。其中: </div>
<div>&nbsp;</div>
<div>元帅和大将各10人。 </div>
<div>上将5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一名。 </div>
<div>中将17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一名。 </div>
<div>少将802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4名,1961至1964年由大校晋升少将533 </div>
<div>名。 </div>
<div>&nbsp;</div>
<div>&nbsp;</div>
<div>&nbsp;</div>
<div>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div>
<div><br />朱 德 彭德怀 林 彪 刘伯承 贺 龙 </div>
<div>陈 毅 罗荣桓 徐向前 聂荣臻 叶剑英 </div>
<div>&nbsp;</div>
<div><br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将 </div>
<div><br />粟 裕 黄克诚 谭 政 萧劲光 王树声 </div>
<div>陈 赓 罗瑞卿 许光达 徐海东 张云逸<br /><br /><br /></div>
<div>&nbsp;</div>
<div>&nbsp;</div>
<div>&nbsp;</div>
<p>&nbsp;</p>
单选投票, 共有 0 人参与投票
71.43% (5)
28.57% (2)
0.00% (0)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签到天数: 117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21:20:31 | 只看该作者
<p class=font14g>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将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萧 克 李 达 张宗逊 李克农 王 震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div class=AdPIP id=AdPIP></div>
<p class=font14g>许世友 邓 华 彭绍辉 张爱萍 杨成武 </p>
<p class=font14g>韩先楚 李 涛 傅秋涛 王 平 吕正操 </p>
<p class=font14g>傅 钟 萧 华 甘泗淇 宋任穷 赖传珠 </p>
<p class=font14g>洪学智 周士第 郭天民 周纯全 杨至诚 </p>
<p class=font14g>陈再道 陈奇涵 王宏坤 苏振华 刘亚楼 </p>
<p class=font14g>刘 震 陈锡联 韦国清 陈士榘 陈伯钧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锺期光 宋时轮 朱良才 董其武 唐 亮 </p>
<p class=font14g>叶 飞 杨得志 王新亭 黄永胜 李天佑 </p>
<p class=font14g>陈明仁 贺炳炎 阎红彦 谢富治 陶峙岳 </p>
<p class=font14g>乌兰夫 周 桓 杨 勇 李志民 赵尔陆 </p>
<p class=font14g>王建安 李聚奎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将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徐立清 肖向荣 张经武 张 震 刘志坚 阎揆要 钟赤兵 唐天际 </p>
<p class=font14g>谭希林 莫文骅 刘道生 陶 勇 吴法宪 成 钧 程世才 李天焕 </p>
<p class=font14g>廖汉生 郭化若 唐延杰 张南生 杜义德 王必成 王近山 万 毅 </p>
<p class=font14g>王 诤 孙 毅 朱 明 王宗槐 蔡顺礼 邱会作 张令彬 饶正锡 </p>
<p class=font14g>倪志亮 梁必业 李作鹏 赵启民 方 强 罗舜初 王秉璋 罗元发 </p>
<p class=font14g>聂风智 曹里怀 周赤萍 邱创成 匡裕民 向仲华 谭家述 李寿轩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崔田民 欧阳毅 冼恒汉 王恩茂 张国华 肖望东 丁秋生 赖 毅 </p>
<p class=font14g>旷任农 林维先 周贯五 刘先胜 刘培善 彭嘉庆 黄火星 刘兴元 </p>
<p class=font14g>文年生 詹才芳 梁兴初 吴克华 毕占云 陈正湘 彭明治 姚 哲 </p>
<p class=font14g>杜 平 甘渭汉 曾思玉 郑维山 聂鹤亭 王尚荣 苏 静 刘少文 </p>
<p class=font14g>刘西元 孔石泉 袁子钦 傅连璋 韩振纪 李 耀 邓逸凡 汤 平 </p>
<p class=font14g>余秋里 陈庆先 刘 忠 孙继先 张 藩 徐斌洲 韦 杰 滕海清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庄 田 刘浩天 杨秀山 周希汉 顿星云 周仁杰 康志强 方正平 </p>
<p class=font14g>饶守坤 王辉球 常乾坤 曾国华 朱辉照 余立金 吴富善 黄志勇 </p>
<p class=font14g>胡奇才 周 彪 彭 林 刘昌毅 韩练成 张贤约 郭 鹏 刘金轩 </p>
<p class=font14g>张达志 赛福鼎 钟汉华 秦基伟 孔从周 范朝利 谭冠三 李成芳 </p>
<p class=font14g>陈 康 张才千 张翼翔 覃 健 鲍先志 皮定钧 周志坚 张祖谅 </p>
<p class=font14g>廖容标 刘 飞 梁从学 钱 钧 张仁初 饶子健 陈仁麒 杨国夫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晏福生 吴瑞林 杨梅生 田维扬 欧阳文 张池明 刘转连 孔庆德 </p>
<p class=font14g>谭甫仁 何德全 徐深吉 韩 伟 袁升平 王道邦 王紫峰 赵 榕 </p>
<p class=font14g>肖新槐 吴信泉 周玉成 曾泽生 温玉成 曾绍山 陈先瑞 旷伏兆 </p>
<p class=font14g>李雪三 谢有法 张天云 卢 胜 黄新庭 吴先恩 </p>
<p class=font14g>阿沛*阿旺晋美 朵噶*彭饶错杰 </p>
<p class=font14g>中国人民解放军 少将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解 方 陈 沂 童陆生 詹化雨 刘其人 张 瑞 彭富九 李 信 曹广化 </p>
<p class=font14g>魏传统 孙仪之 傅家选 喻缦云 姜齐贤 钱信忠 贾若喻 王光华 王永浚 </p>
<p class=font14g>曹丹辉 李钟奇 叶楚屏 王文轩 叶运高 李兆炳 黄 远 吴 涛 马文波 </p>
<p class=font14g>陈外欧 刘显宜 张松平 范子瑜 严 俊 戴正华 官乃泉 黄曹龙 阎捷三 </p>
<p class=font14g>殷希彭 曾育生 陈远波 黄新友 张平凯 吉 合 胡备文 钱 江 陈福初 </p>
<p class=font14g>陈铁君 王兰麟 洪 水 刘少卿 周 维 刘绍文 安 东 黄有凤 李 基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况玉纯 游胜华 王兆相 贺盛桂 王兴纲 车敏瞧 张逊之 何济林 潘世徵 </p>
<p class=font14g>罗亦经 徐光华 黎东汉 幸元林 汪东兴 周子祯 张文舟 何克希 徐文烈 </p>
<p class=font14g>戴润生 陶汉章 谢振华 谢立全 林 浩 刘居英 刘有龙 谢 良 雷绍康 </p>
<p class=font14g>罗若遐 方升普 刘永源 王绍南 袁 渊 谭知耕 余克勤 仲曦东 谭佑铭 </p>
<p class=font14g>张驾伍 周志刚 刘子云 沈启贤 吴嘉民 李汛山 吴华夺 李开湘 李 治 </p>
<p class=font14g>张书祥 高存信 周世忠 陈海涵 刘清明 方 正 刘 昂 李光辉 钟明彪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唐 凯 唐 铎 胡正平 陈金钰 郑大林 张崇文 胡定千 曹光琳 李 真 </p>
<p class=font14g>李 毅 郭 奇 张日清 李良汉 钟发宗 徐其孝 林 遵 胡华居 金忠藩 </p>
<p class=font14g>贺振新 段苏权 谷文善 薛少卿 漆远渥 王集成 李中权 张廷发 何廷一 </p>
<p class=font14g>石忠汉 朱虚之 沙 克 黄炜华 杨焕民 吴林焕 何振亚 傅传作 王德贵 </p>
<p class=font14g>杨尚儒 刘锦平 李世安 粟在山 韦祖珍 裴志耕 刘 放 王平水 李 平 </p>
<p class=font14g>梁达三 陈 钦 谢 斌 高厚良 关盛志 李 丰 邓东哲 蔡 永 肖 前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方子翼 李长日韦 朱云谦 吴宗先 刘懋功 王云霖 周 彬 李庆柳 余 非 </p>
<p class=font14g>赵正洪 黄连秋 黄玉昆 张百春 李 勃 陈 浩 罗维道 刘福胜 余 明 </p>
<p class=font14g>李振声 罗野岗 陈 熙 安志敏 朱火华 刘鹤孔 王学清 曾 征 黄仁庭 </p>
<p class=font14g>黄玉庭 袁学凯 兴 中 方 槐 张雍耿 乔信明 谢锡玉 曾克林 易耀彩 </p>
<p class=font14g>郑国仲 张学思 王政柱 袁也烈 彭德清 赵一萍 张汉丞 马 龙 曾 生 </p>
<p class=font14g>段德彰 卢仁灿 桂绍彬 雷永通 张 雄 高志荣 马忠全 蔡长风 肖学林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黄忠诚 刘华清 苏启胜 朱 军 刘中华 梅嘉生 何 辉 谢甫生 吴 西 </p>
<p class=font14g>魏天录 刘 义 黄忠学 丁世芳 王效明 傅继泽 张元培 齐 勇 邓龙翔 </p>
<p class=font14g>邱子明 宋景华 江勇为 胥治中 阙中一 邓兆祥 罗 斌 苏 进 陈锐霆 </p>
<p class=font14g>贾 陶 封永顺 张贻祥 涂锡道 管松涛 廖成美 王文介 朱 光 廖运周 </p>
<p class=font14g>颜东山 王振祥 罗 通 程世清 林 彬 邓家泰 宋庆生 王 胜 孙 三 </p>
<p class=font14g>李迎希 徐德操 赵东寰 唐哲明 唐健伯 廖述云 陈华堂 王智涛 谷景生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张西三 孙超群 林接彪 李赤然 潘寿才 刘秉彦 樊哲祥 蔡爱卿 黄径琛 </p>
<p class=font14g>张希才 曹传赞 李 贞 龙福才 刘 鹏 黎化南 孔令甫 何辉燕 闵学胜 </p>
<p class=font14g>张吉厚 朱绍田 袁 光 郭维城 徐 斌 陈 力 邓少东 查国桢 罗华生 </p>
<p class=font14g>吴 烈 李逸民 熊伯涛 方国华 邹国厚 盛治华 罗文坊 王明贵 杜国平 </p>
<p class=font14g>陈 波 梁玉振 刘辉山 张廷桢 蔡炳臣 陈伯禄 白寿康 郭炳坤 张希钦 </p>
<p class=font14g>曾 涤 苏 鳌 杨嘉瑞 程悦长 夏耀堂 王再兴 左 齐 李 铨 郭宝珊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史可全 闵鸿友 孙 光 马尔果甫·伊斯卡果夫 买买提伊敏·伊敏诺夫 </p>
<p class=font14g>吴习智 徐国珍 朱声达 高朗亭 甘祖昌 罗 章 侯世奎 颜金生 张开基 </p>
<p class=font14g>祖农·太也甫夫 曹达诺夫·扎依尔 高维嵩 李建良 牛书申 钟生溢 孙润华 </p>
<p class=font14g>李书茂 熊 晃 李书全 曾光明 黄正清 慕生忠 李夫克 黄立清 鲁瑞林 </p>
<p class=font14g>金如柏 李文清 王启明 陈明义 查玉升 何维忠 郭林祥 杨尚高 胡荣贵 </p>
<p class=font14g>王贵德 石新安 范 明 王其梅 陈鹤桥 黎锡福 汪乃贵 熊 奎 何光宇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胥光义 张 和 吴荣正 肖新春 余述生 刘振国 卢南樵 孔骏彪 周长庚 </p>
<p class=font14g>周学义 涂则生 金绍山 张 忠 何德庆 崔建功 吴 忠 汪家道 李 觉 </p>
<p class=font14g>张培荣 金世柏 丁荣昌 鲁加汉 马琮璜 何以祥 段焕竞 邱 蔚 朱绍清 </p>
<p class=font14g>廖海光 刘 涌 曾如清 廖政国 黎有章 刘永生 李继开 陈美藻 张震东 </p>
<p class=font14g>常玉清 胡大荣 赵 俊 肖永银 张秀龙 熊应堂 张钅至 秀 詹大南 陈 宏 </p>
<p class=font14g>姚运良 李水清 周纯麟 谢胜坤 龙 潜 欧阳平 李世炎 刘文学 李耀文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汤光恢 谢云晖 王六生 何志远 张闯初 符确坚 何柱成 刘毓标 李景瑞 </p>
<p class=font14g>万振西 刘健挺 程业棠 谢 锐 宋 文 曾旭清 李 元 郭金林 王文模 </p>
<p class=font14g>李辉高 宋献章 严 光 童炎生 唐健如 贺光华 熊兆仁 周文在 李德生 </p>
<p class=font14g>黄朝天 王健青 陈士法 孙端夫 徐体山 邓仕俊 王诚汉 马 辉 陈 奇 </p>
<p class=font14g>傅绍甫 李 发 阮贤榜 匡 斌 尤太忠 王 直 秦化龙 杨汉林 资 凤 </p>
<p class=font14g>罗湘涛 喻新华 张文碧 李曼村 陈德先 汪少川 彭胜标 罗应怀 熊 飞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彭显伦 张潮夫 王若杰 王义勋 郭卓辛 邱相田 龙飞虎 朱耀华 陈忠梅 </p>
<p class=font14g>李国厚 余光茂 谭友夫 张新华 张宗胜 熊 挺 张春森 曹思明 周明国 </p>
<p class=font14g>何敬之 姚醒吾 刘贤权 龙书金 韩东山 袁克服 潘振武 贺东生 张广才 </p>
<p class=font14g>钟 伟 吴自立 肖元礼 邓克明 卢绍武 叶长庚 刘子奇 李福泽 雷 震 </p>
<p class=font14g>马白山 黄一平 余成斌 覃士冕 张国传 周发田 江燮元 李化民 欧致富 </p>
<p class=font14g>魏 镇 刘新权 方国安 王全国 叶 明 谢镗忠 廖冠贤 李丙令 陈 德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陈发洪 王振乾 李俭珠 孙克骥 胡继成 杨树根 郭成柱 吴诚忠 王远芬 </p>
<p class=font14g>田厚仪 罗仁全 祝世凤 叶健民 李道之 姜茂生 向守志 覃国翰 赵兰田 </p>
<p class=font14g>王东保 陈文彪 彭龙飞 刘玉堂 张汝光 陈挽澜 黄荣海 李士才 胡登高 </p>
<p class=font14g>谭文帮 林忠照 钟文法 陈志彬 张太生 宋维轼 彭清云 方国南 兰 桥 </p>
<p class=font14g>魏洪亮 董洪国 傅春早 肖远久 何能彬 任昌辉 颜德明 杨大易 余品轩 </p>
<p class=font14g>陈宗坤 邱国光 汤 池 高体乾 齐丁根 曾敬烦 丁武选 程儒珍 郑效峰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邹善芳 汪洪清 刘兴隆 倪南山 卜万科 罗 云 黄胜明 江腾蛟 黄德魁 </p>
<p class=font14g>甘思河 潘 峰 傅崇碧 肖思明 叶青山 王奇才 龙道权 帅 荣 裴周玉 </p>
<p class=font14g>黄振棠 李人林 曾 美 石志东 孟庆山 杜文达 索立波 张世珍 成少甫 </p>
<p class=font14g>康健民 张正光 黄作珍 王之平 徐绍华 王耀南 于权伸 钟元辉 白志文 </p>
<p class=font14g>刘华香 赵文进 彭寿生 刘德海 林 伟 曾 威 刘 彬 方之中 马卫华 </p>
<p class=font14g>曾保堂 黄光霞 杨植亭 廷 懋 陈宜贵 钟炳昌 廖鼎琳 刘 昌 翁祥初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肖永正 王英高 范忠祥 蔡长元 钟辉琨 张英辉 郑三生 杨根生 曹玉清 </p>
<p class=font14g>曾宪池 卢 克 马泽迎 杨永松 苏 鲁 陶国清 韩卫民 杨世明 王才贵 </p>
<p class=font14g>孔 飞 李佐玉 王 谦 贺晋年 罗成德 唐子安 江拥辉 张开荆 贺 健 </p>
<p class=font14g>贺庆积 谭友林 吴 岱 邱先通 钟人仿 刘 何 邹 衍 张竭诚 邓 岳 </p>
<p class=font14g>谢正荣 徐国夫 江 文 刘亨云 宋承志 赵 杰 王良太 王力生 赵承金 </p>
<p class=font14g>伍瑞卿 龙开富 李资平 张济民 曾祥煌 袁佩爵 李伯秋 曹文彬 李少元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陈美福 张海棠 陈信忠 罗坤山 孙文采 苏焕清 黄思沛 叶荫庭 邱会魁 </p>
<p class=font14g>唐青山 罗桂华 王 屏 姚国民 黄惠良 李荆璞 王蕴瑞 黄文明 张明远 </p>
<p class=font14g>胡炳云 肖应棠 肖文玖 潘 焱 丁 盛 钟国楚 陈仿仁 陈云开 谢 明 </p>
<p class=font14g>李呈瑞 梁仁芥 赵冠英 赵章成 谭善和 徐国贤 杨俊生 吴泳湘 周长胜 </p>
<p class=font14g>肖全福 曾雍雅 宋玉琳 贺大增 李 震 吴保山 何运洪 李致远 谢福林 </p>
<p class=font14g>丁莱夫 丁先国 董永清 况开田 刘禄长 汪克明 王明坤 张树芝 张云龙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陈仁洪 李家益 赵国泰 吴瑞山 欧阳家祥 张万春 熊作坊 赖春风 蒋克诚 </p>
<p class=font14g>舒 行 廖鼎祥 范阳春 谢家祥 杨中行 张梓桢 彭 盛 严庆堤 吴融峰 </p>
<p class=font14g>李彬山 刘 春 余积德 官宗礼 严 政 陈茂辉 张秀川 任 荣 唐金龙 </p>
<p class=font14g>吴子杰 游好扬 赖光勋 李木生 徐其海 黎 光 贺吉祥 张步峰 樊学文 </p>
<p class=font14g>汪 易 李布德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55年时期的 军事单位变动情况(对了解顺序能有帮助意义)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一:志愿军在朝鲜有 9个军,上半年撤回 2个,50军,68军, </p>
<p class=font14g>下半年撤回 2 个,24军,46军,还有1、16、21、23、54军: </p>
<p class=font14g>许多前期部队的指挥和参谋人员留作顾问; </p>
<p class=font14g>二:军委是八总部 时期,上半年六大军区改编成十二个军区, </p>
<p class=font14g>福州军区 56 年成立: </p>
<p class=font14g>三:10月23 日,华东军区海军、中南军区海军、海军航空兵部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更名改称为海军东海舰队、南海舰队、海军航空兵: </p>
<p class=font14g>旅顺基地55。5收回,基地司令部由铁道公安总队司令部改编, </p>
<p class=font14g>而后又以志愿军 3兵团司令部为基础成立旅大警备区司令部。 </p>
<p class=font14g>四:新单位, </p>
<p class=font14g>总后勤部车管部55。5成立, </p>
<p class=font14g>后方工程建筑部55。9成立,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军事检察院55。9成立, </p>
<p class=font14g>解放军报55。9试刊,56。1。1创刊, </p>
<p class=font14g>政治学院56。3成立并开学。 </p>
<p class=font14g>五:56年授衔的 王建安、聂鹤亭、孙润华等原件已列入名单。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 </p>
<p class=font14g>从名单中可以看出: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上将的顺序是总部、军兵种(海军、空军)院校、12大军区、志愿军 </p>
<p class=font14g>中将的顺序是总部、院校、军兵种(海军、空军)、6大军区、志愿军 </p>
<p class=font14g>排了三个轮次; </p>
<p class=font14g>少将的顺序是总部、院校、军兵种(空军、海军)、6大军区、志愿军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有资料说,当时级别是 </p>
<p class=font14g>上将:正兵团级 33名,副兵团级 19名, 准兵团级 1名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无军队级别 2名(阎红彦、乌兰夫) </p>
<p class=font14g>中将:正兵团级 1名, 副兵团级 22名,准兵团级 53名, </p>
<p class=font14g>正军级 96名,无军队级别 3名(赛福鼎、阿沛、朵噶) </p>
<p class=font14g>少将:副兵团级 1名,准兵团级 3名,正军级 107名,副军级 215名, </p>
<p class=font14g>准军级 345名,正师级125名,无军队级别 2 名(汪东兴、黄正清)。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从中将的名单里看到按顺序排了三轮,恰好是22位--53位--96位。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不计徐立清、聂鹤亭)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又,从变动工作职务的甘渭汉、钟赤兵,张池明、胡炳云等人在名单里的 </p>
<p class=font14g>位置来推测,中将、少将的名单在55年的年初就已经大体确定了。 </p>
<p class=font14g>如罗华生在55。5月由铁道公安部队司令员就任 海军旅顺基地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56。7改任防空军高炮指挥部司令员)在名单中仍然列在公安部队系统里。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没有参加长征的将帅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元帅 陈 毅 </p>
<p class=font14g>大将 粟 裕 许光达 </p>
<p class=font14g>上将 </p>
<p class=font14g>叶 飞 傅秋涛 乌兰夫 阎红彦 </p>
<p class=font14g>吕正操 陈明仁 董其武 陶峙岳 </p>
<p class=font14g>中将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刘培善 梁从学 黄火星 饶守坤 卢 胜 赵启民 </p>
<p class=font14g>林维先 崔田民 张达志 常乾坤 阎揆要 张 藩 </p>
<p class=font14g>万 毅 韩练成 孔从洲 曾泽生 赛福鼎 </p>
<p class=font14g>阿沛*阿旺晋美 朵噶*饶错旺杰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建国后55年没有参加授衔,88年获得一级红星勋章的首长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耿 飚 伍修权 孔 原 舒 同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周文龙 贺 彪 王 彬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耿 飚 1946年在北京军调部时曾任少将交通处长 </p>
<p class=font14g>伍修全 1945年赴东北时曾获少将军衔 </p>
<p class=font14g>孔 原 1945年赴东北时曾获八路军少将参议军衔 </p>
<p class=font14g>舒 同 曾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 </p>
<p class=font14g>周文龙 建国后曾任 华北军区后勤部部长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贺 彪 曾任军委卫生部副部长 </p>
<p class=font14g>王 彬 曾任志愿军9兵团副参谋长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部分当时将军的职务: </p>
<p class=font14g>(由于当时时期许多将军工作变动多,任职不尽准确见谅)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当时大将的职务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粟 裕 国防部副部长兼总参谋长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黄克诚 国防部副部长兼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长 </p>
<p class=font14g>谭 政 国防部副部长兼总政治部第一副部长 </p>
<p class=font14g>萧劲光 国防部副部长兼海军司令[兼政委] </p>
<p class=font14g>王树声 国防部副部长兼总军械部部长 </p>
<p class=font14g>陈 赓 副总参谋长兼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 </p>
<p class=font14g>罗瑞卿 公安军司令[兼政委]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许光达 装甲兵司令[兼政委] </p>
<p class=font14g>徐海东 军委委员 </p>
<p class=font14g>张云逸 军委委员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当时上将的职务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萧 克 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p>
<p class=font14g>李 达 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张宗逊 副总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p>
<p class=font14g>李克农 副总长兼外交部副部长 </p>
<p class=font14g>王 震 副总长兼铁道兵司令兼政委 </p>
<p class=font14g>许世友 副总长兼南京军区司令 </p>
<p class=font14g>邓 华 副总长兼沈阳军区司令 </p>
<p class=font14g>彭绍辉 副总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张爱萍 副总长 </p>
<p class=font14g>杨成武 副总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兼防空军司令 </p>
<p class=font14g>韩先楚 副总长 [56年兼福建军区司令] 军事学院学员 </p>
<p class=font14g>李 涛 总参三部部长 </p>
<p class=font14g>傅秋涛 总参队列部长 </p>
<p class=font14g>王 平 总参动员部长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吕正操 总参军事交通部长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傅 钟 总政副主任 </p>
<p class=font14g>萧 华 总政副主任兼总干部部副部长 </p>
<p class=font14g>甘泗淇 总政副主任 </p>
<p class=font14g>宋任穷 总干部部副部长 </p>
<p class=font14g>赖传珠 总干部部副部长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洪学智 总后副部长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周士第 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长 </p>
<p class=font14g>郭天民 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长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周纯全 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p>
<p class=font14g>杨至诚 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p>
<p class=font14g>陈再道 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兼武汉军区司令兼湖北军区司令员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陈奇涵 军事法院院长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王宏坤 海军副司令 </p>
<p class=font14g>苏振华 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p>
<p class=font14g>刘亚楼 空军司令 </p>
<p class=font14g>刘 震 空军副司令 军事学院学员 </p>
<p class=font14g>陈锡联 炮兵司令 军事学院学员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韦国清 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 公安军副司令 </p>
<p class=font14g>陈士榘 工程兵司令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陈伯钧 军事学院副院长 </p>
<p class=font14g>锺期光 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p>
<p class=font14g>宋时轮 总高级步校校长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朱良才 北京军区政委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董其武 69军军长[驻保定] </p>
<p class=font14g>唐 亮 南京军区政委 </p>
<p class=font14g>叶 飞 南京军区副司令兼福建军区司令 </p>
<p class=font14g>杨得志 济南军区司令 军事学院学员 </p>
<p class=font14g>王新亭 济南军区政委 代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黄永胜 广州军区司令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李天佑 广州军区副司令兼广西军区司令 军事学院学员 </p>
<p class=font14g>陈明仁 55军军长[驻湛江] </p>
<p class=font14g>贺炳炎 成都军区司令 </p>
<p class=font14g>阎红彦 成都军区第一副政委 </p>
<p class=font14g>谢富治 昆明军区司令兼政委 </p>
<p class=font14g>陶峙岳 新疆建设兵团司令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乌兰夫 内蒙古军区司令兼政委 </p>
<p class=font14g>周 桓 沈阳军区政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杨 勇 志愿军司令 </p>
<p class=font14g>李志民 志愿军政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赵尔陆 二机部长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王建安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李聚奎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当时 中将的职务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徐立清 总干部部 副部长 </p>
<p class=font14g>肖向荣 军委办公厅兼国防部办公厅 主任 </p>
<p class=font14g>张经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主任(55。7就任) </p>
<p class=font14g>张 震 总参谋部 作战部长 军事学院学员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刘志坚 总政治部 宣传部长 </p>
<p class=font14g>阎揆要 武装力量监察部 副部长 </p>
<p class=font14g>钟赤兵 总后勤部 营房管理部部长 贵州省军区司令员(55。4就任) </p>
<p class=font14g>唐天际 总财务部 第一副部长 </p>
<p class=font14g>谭希林 训练总监部 副部长 军事学院学员 </p>
<p class=font14g>莫文骅 政治学院 筹建负责人 政治学院副院长(56。3成立就任)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刘道生 海军 副政委 苏联海军军事学院学员 </p>
<p class=font14g>陶 勇 华东军区 海军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吴法宪 空军 副政委 </p>
<p class=font14g>成 钧 防空军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p>
<p class=font14g>程世才 公安军 第一副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李天焕 公安军 副政委兼干部部部长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廖汉生 西北军区副政委 军事学院学员 </p>
<p class=font14g>郭化若 南京军区 副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唐延杰 军事学院 教育长 </p>
<p class=font14g>张南生 志愿军 政治部副政委 </p>
<p class=font14g>杜义德 志愿军 3兵团政委 旅大警备区政委(57。就任)军事学院学员 </p>
<p class=font14g>王必成 志愿军 9兵团副司令员 上海警备区司令员(55。8就任)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王近山 志愿军 3兵团代司令员 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万 毅 总参谋部 装备计划部部长 </p>
<p class=font14g>王 诤 总参谋部 通信部部长 </p>
<p class=font14g>孙 毅 训练总监部 军外训练部副部长 </p>
<p class=font14g>朱 明 总政治部 组织部第一副部长 </p>
<p class=font14g>王宗槐 总政治部 青年部长兼干部部第一副部长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蔡顺礼 总政治部 保卫部副部长 </p>
<p class=font14g>邱会作 总后勤部 副部长兼副政委 </p>
<p class=font14g>张令彬 总后勤部 副部长 </p>
<p class=font14g>饶正锡 总后勤部 卫生部长兼政委 </p>
<p class=font14g>倪志亮 武装力量监察部 副部长 </p>
<p class=font14g>梁必业 中南军区副政委 政治学院教育长(56。3就任)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李作鹏 第四高级步兵学校 校长 军事学院学员 </p>
<p class=font14g>赵启民 中南军区 海军司令员兼政委 </p>
<p class=font14g>方 强 海军 副司令员 苏联海军军事学院学员 </p>
<p class=font14g>罗舜初 海军 副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王秉璋 空军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p>
<p class=font14g>罗元发 兰州军区 空军司令员 军事学院学员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聂凤智 南京军区 空军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曹里怀 广州军区 空军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周赤萍 沈阳军区 空军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邱创成 炮兵 副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匡裕民 炮兵 副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向仲华 装甲兵 副政委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谭家述 防空军 副司令员兼高炮指挥部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李寿轩 铁道兵 第一副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崔田民 铁道兵 副政委兼干部部部长 </p>
<p class=font14g>欧阳毅 公安军 政治部主任 </p>
<p class=font14g>冼恒汉 兰州军区 政委 </p>
<p class=font14g>王恩茂 新疆军区 司令员兼政委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张国华 西藏军区 政委 </p>
<p class=font14g>肖望东 南京军区 政治部主任 </p>
<p class=font14g>丁秋生 南京军区 干部部部长 </p>
<p class=font14g>赖 毅 南京军区 干部部第一副部长 </p>
<p class=font14g>邝任农 民航总局 局长 </p>
<p class=font14g>林维先 浙江省军区 司令员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周贯五 浙江省军区 政委 </p>
<p class=font14g>刘先胜 江苏省军区 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刘培善 福建省军区 政委 </p>
<p class=font14g>彭嘉庆 济南军区 副政委 </p>
<p class=font14g>黄火星 江苏省军区 第二政委 军事检察院检察长(55。9成立就任) </p>
<p class=font14g>刘兴元 广州军区 副政委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文年生 广州军区 副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詹才芳 广州军区 副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梁兴初 广州军区 副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吴克华 海南军区 司令员兼 43军军长 军事学院学员 </p>
<p class=font14g>毕占云 河南省军区 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陈正湘 北京军区 副司令员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彭明治 河北省军区 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姚 哲 总高级步兵学校第一副校长 </p>
<p class=font14g>杜 平 沈阳军区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p>
<p class=font14g>甘渭汉 前沈阳军区副政委 总干部部副部长 (55。1就任) </p>
<p class=font14g>曾思玉 志愿军 19兵团副司令员 军事学院学员 </p>
<p class=font14g>郑维山 志愿军 19兵团副司令员 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聂鹤亭 装甲兵副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王尚荣 总参谋部 作战部代部长(56年任部长) </p>
<p class=font14g>苏 静 总参谋部 军务部部长 </p>
<p class=font14g>刘少文 总参谋部 二部部长 </p>
<p class=font14g>刘西元 总政治部 青年部副部长 </p>
<p class=font14g>孔石泉 总政治部 干部管理部副部长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袁子钦 总干部部 组织统计部部长 </p>
<p class=font14g>傅连璋 总后勤部 卫生部第一副部长 </p>
<p class=font14g>韩振纪 总后勤部 汽车拖拉机管理部部长 (55。5成立就任) </p>
<p class=font14g>后任驻苏联大使馆武官 </p>
<p class=font14g>李 耀 总后勤部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p>
<p class=font14g>邓逸凡 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副团长 政治学院副教育长(56。3就任)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汤 平 总财务部 副部长 </p>
<p class=font14g>余秋里 总财务部 代部长、部长 </p>
<p class=font14g>陈庆先 军事学院 副教育长 </p>
<p class=font14g>刘 忠 军事学院 物资保障部部长 </p>
<p class=font14g>孙继先 军事学院 高级系主任 </p>
<p class=font14g>张 藩 军事学院 兵团教授会主任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徐斌洲 军事学院 干部部长 </p>
<p class=font14g>韦 杰 军事学院 函授系主任 </p>
<p class=font14g>滕海清 军事学院 高级系副主任 </p>
<p class=font14g>庄 田 总高级步兵学校 第二副校长兼教育长 </p>
<p class=font14g>刘浩天 总高级步兵学校 政治部主任 </p>
<p class=font14g>杨秀山 训练总监部 军校部副部长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周希汉 海军 参谋长 </p>
<p class=font14g>顿星云 海军 航空兵部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周仁杰 中南军区 海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军事学院学员 </p>
<p class=font14g>康志强 华东军区 海军副政委 </p>
<p class=font14g>方正平 中南军区 海军副政委 </p>
<p class=font14g>饶守坤 海军凇沪基地司令员 军事学院学员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王辉球 空军 政治部主任 </p>
<p class=font14g>常乾坤 空军 副司令员兼军校部部长 </p>
<p class=font14g>曾国华 空3军军长 沈阳军区 空军副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朱辉照 前军委民航总局局长 </p>
<p class=font14g>余立金 南京军区 空军政委 </p>
<p class=font14g>吴富善 广州军区 空军政委 军事学院学员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黄志勇 工程兵 副政委 </p>
<p class=font14g>胡奇才 工程兵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p>
<p class=font14g>周 彪 沈阳军区 防空军政委 </p>
<p class=font14g>彭 林 旅顺基地 政委 </p>
<p class=font14g>刘昌毅 旅顺基地 副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韩练成 兰州军区 第一副司令员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张贤约 兰州军区 后勤部部长 总后勤部车管部部长 </p>
<p class=font14g>(接任 韩振纪) </p>
<p class=font14g>郭 鹏 新疆军区 副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刘金轩 陆军 64军 军长 </p>
<p class=font14g>张达志 兰州军区 司令员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赛福鼎 新疆军区 副司令员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钟汉华 西南军区 政治部副主任 军事法院副院长(55。1就任) </p>
<p class=font14g>秦基伟 昆明军区 副司令员 军事学院学员 </p>
<p class=font14g>孔从洲 西南军区 军械部部长 高级炮兵学校校长 </p>
<p class=font14g>范朝利 陆军 14军 军长 </p>
<p class=font14g>谭冠三 西藏军区 政委 </p>
<p class=font14g>李成芳 西南军区副参谋长 军事学院学员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陈 康 陆军 13军 军长 </p>
<p class=font14g>张才千 南京军区 参谋长 </p>
<p class=font14g>张翼翔 南京军区 副参谋长 军事学院学员 </p>
<p class=font14g>覃 健 南京军区 副参谋长 </p>
<p class=font14g>鲍先志 南京军区 政治部副主任 </p>
<p class=font14g>皮定均 福建省军区 副司令员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周志坚 舟嵊要塞区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张祖谅 前 陆军 60军 军长 军事学院学员 </p>
<p class=font14g>廖容标 安徽省军区 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刘 飞 南京军区 公安军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梁从学 前皖北军区司令员 军事学院学员 </p>
<p class=font14g>钱 钧 浙江省军区 副司令员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张仁初 前陆军 26军 军长 军事学院学员 </p>
<p class=font14g>饶子健 陆军 60军 军长 </p>
<p class=font14g>陈仁麒 广州军区 政治部主任 </p>
<p class=font14g>杨国夫 前中南军区文化速成中学校长 军事学院学员 </p>
<p class=font14g>晏福生 湖南省军区 政委 </p>
<p class=font14g>吴瑞林 海南军区 司令员兼 43军 军长(授衔和任命同时进行)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杨梅生 湖南省军区 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田维扬 中南军区工程部队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总后勤部 后方工程建筑部 部长 (55。9成立就任) </p>
<p class=font14g>欧阳文 广州军区 公安军政委 解放军报总编辑(55。10到任) </p>
<p class=font14g>张池明 中南军区 后勤部部长兼政委 总后勤部参谋长 </p>
<p class=font14g>刘转连 粤东军区司令员兼 41 军 军长 军事学院学员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孔庆德 武汉军区 副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谭甫仁 武汉军区 副政委 </p>
<p class=font14g>何德全 湖南省军区 副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徐深吉 北京军区 副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韩 伟 北京军区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p>
<p class=font14g>袁升平 北京军区 政治部主任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王道邦 陆军 65军 军长兼政委 军事学院学员 </p>
<p class=font14g>王紫峰 山西军区 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赵 熔 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p>
<p class=font14g>肖新槐 天津警备区司令员兼 66 军军长 军事学院学员 </p>
<p class=font14g>吴信泉 沈阳军区 参谋长 </p>
<p class=font14g>周玉成 沈阳军区 财务部长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曾泽生 陆军 50军军长 </p>
<p class=font14g>温玉成 前陆军 40军军长 军事学院学员 </p>
<p class=font14g>曾绍山 志愿军 3兵团副司令员 旅大警备区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陈先瑞 志愿军 19兵团副政委 </p>
<p class=font14g>旷伏兆 志愿军 19兵团政治部主任 </p>
<p class=font14g>李雪三 志愿军 后勤司令部政委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谢有法 志愿军 3兵团政治部主任 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p>
<p class=font14g>张天云 志愿军 47军军长 </p>
<p class=font14g>卢 胜 志愿军 23军政委 军事学院学员 </p>
<p class=font14g>黄新廷 志愿军 1 军军长 军事学院学员 </p>
<p class=font14g>吴先恩 志愿军 后勤司令部第一副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阿沛*阿旺晋美 西藏军区 副司令员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朵噶*彭错饶杰 西藏军区 副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这份名单中的原国军军官: </p>
<p class=font14g>上将中原国军将领有3个:陈明仁,董其武,陶峙岳.因各带过来相当于1个兵团的兵力,故授予上将.根据1947年中央对于国军投诚将领安置的文件规定,全部按实际带来的兵员数予以授级,故其中的陈明仁与共军曾泼命作战,仍比其他早就是共党的叛将级别高. </p>
<p class=font14g>上将中原国军校级军官有1个:吕正操,东北讲武堂出身,抗战时率1团脱离国军.后为共军将领坚持冀中平原.得以升到兵团级. </p>
<p class=font14g>中将中原国军将校有8个: </p>
<p class=font14g>1/万 毅,原东北军团长,地下党员,抗战时率军脱离国军阵营.进军东北时已是纵队司令员,因林彪要给自己的爱将李天佑腾出位置,逼其让出司令位置.当了一段时间政委后转炮纵.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2/韩练成,原西北军将领,地下党员,在莱芜战役关键时刻放弃指挥,致使国军大败,以后起义带来的兵马勉强可算一军,才任命为军级. </p>
<p class=font14g>3/孔从洲,原西北军将领,1946年起义,老军级,且与主席结亲. </p>
<p class=font14g>4/曾泽生,原滇军将领,在东北率军起义,仍为军长. </p>
<p class=font14g>5/毕占云,原湘军营长,井冈山时起义,经过长征. </p>
<p class=font14g>6/孙 毅,原西北军尉官,参加宁都暴动,经长征. </p>
<p class=font14g>7/孙继先,原西北军尉官,参加宁都暴动,经长征.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8/苏 静,原西北军尉官,参加宁都暴动,经长征.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这份名单中将以上者的籍贯: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元帅:4个四川人,3个湖南人,1个湖北人,1个山西人,1个广东人, </p>
<p class=font14g>大将:6个湖南人,2个湖北人,1个四川人,1个广东人. </p>
<p class=font14g>上将:19个湖南人,14个湖北人,3个福建人,3个江西人,3个四川人,3个陕西人,2个广西人,2个安徽人,2个山西人,2个辽宁人,余下广东\贵州\河南\内蒙各1人. </p>
<p class=font14g>中将:45个湖南人,32个湖北人,37个江西人,12个安徽人,7个福建人,6个广东人,4个广西人,5个陕西人,8个河南人,2个河北人,3个山东人,2个西藏人,余下江苏\新疆\北京\宁夏\辽宁各1人.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这份名单中中将以上者的起义出身统计: </p>
<p class=font14g>南昌起义:元帅6人,大将2人,上将5人,中将5人 </p>
<p class=font14g>秋收起义:元帅1人,大将1人,上将5人,中将7人 </p>
<p class=font14g>广州起义:元帅2人 </p>
<p class=font14g>平江起义:元帅1人,上将4人,中将3人 </p>
<p class=font14g>湘南起义:大将1人,上将3人,中将2人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黄麻起义:大将2人,上将4人,中将3人 </p>
<p class=font14g>百色起义:大将1人,上将2人, </p>
<p class=font14g>宁都起义:上将1人,中将3人,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这份名单中中将以上者出身的军系: </p>
<p class=font14g>红一方面军:元帅8人,大将7人,上将31人,中将91人, </p>
<p class=font14g>红二方面军:元帅1人,大将1人,上将3人,中将24人,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红四方面军:元帅1人,大将2人,上将14人,中将51人 </p>
<p class=font14g>陕甘红军:上将1人,中将3人 </p>
<p class=font14g>一野:元帅2人,大将1人,上将3人,中将21人 </p>
<p class=font14g>二野:元帅1人,大将2人,上将7人,中将21人 </p>
<p class=font14g>三野:元帅1人,大将3人,上将11人,中将38人 </p>
<p class=font14g>四野:元帅2人,大将3人,上将20人,中将56人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华野:元帅2人,上将7人,中将30人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这份名单中中将以上者的学历: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元帅:黄埔军校2人,云南讲武堂2人,湖南讲武堂1人,法国勤工俭学2人,武昌中山大学1人,苏联东方大学2人 </p>
<p class=font14g>大将:黄埔军校3人,苏列宁格勒军政学院1人 </p>
<p class=font14g>上将:黄埔军校8人,伏龙芝军校2人,苏中山大学2人,保定军校1人, </p>
<p class=font14g>中将:黄埔军校9人,伏龙芝军校2人,苏红军步校\炮校各1人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起义的将军有159名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有资料说,解放军第一次授衔的将军1400多名里有起义将领159名,占 10%多. </p>
<p class=font14g>估计可能是包括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平江起义,宁都起义等.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国军’将军还有 </p>
<p class=font14g>王启明 32军 参谋长 </p>
<p class=font14g>白 天 93军 参谋长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张世珍 绥远 独立 7师 师长 </p>
<p class=font14g>魏 镇 湖南衡阳警备司令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原东北军老将军聚会了 24 名: </p>
<p class=font14g>吕正操 万 毅 解 方 陈锐霆 贾 陶 沙 克 封永顺 赵东寰 </p>
<p class=font14g>于权伸 赵承金 高存信 李 觉 徐 明 宋学飞 金振钟 张志毅 </p>
<p class=font14g>杨有山 张加洛 罗 文 纪亭榭 管松涛 郭维城 王振乾 江 潮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还有 张学思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西北军有: </p>
<p class=font14g>孔从周 阎揆要 张希钦 童陆生 何振亚 沈启贤 牛化东 廖运周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宁都起义还有: </p>
<p class=font14g>李 达 王秉璋 李雪三 孙 毅 </p>
<p class=font14g>苏 进 谷广善 鲁瑞林 熊伯涛 张明远 徐国珍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确切说是来自旧军队的共有159人,其中元帅9人(只有罗荣桓不是),大将9人(只有王树声不是),上将12人,中将34人,少将53人。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这是因为中共直到1927年8月才有自己领导下的军队,而在建党初期,很多党员都在旧军队中服役。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此外,有9人是受指派打入旧军队进行兵运工作的: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全是少将:王兴纲、王启明、王振乾、廖运周、牛化东、张加洛、张西鼎、李震、范明。 </p>
<p class=font14g>还有2人受中共策反,进行秘密工作。中将韩练成,少将白天。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真正起义投诚将领10人: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上将: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 </p>
<p class=font14g>中将:孔从洲、曾泽生 </p>
<p class=font14g>少将:邓兆祥、刘善本、张全珍、林遵、巍镇。</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7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21:20:48 | 只看该作者
<p class=font14g>开国将帅的学历: </p>
<p class=font14g>苏联留学的: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div class=AdPIP id=AdPIP>&nbsp;</div>
<p class=font14g>元帅4人:朱德(1925-1926),刘伯承(1928-1930),聂荣臻(1924-1925),叶剑英(1928-1930)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大将3人:许光达(1932-1937),陈赓(1926-1927),肖劲光(1921-22,1927-30)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上将7人: </p>
<p class=font14g>乌兰夫(1925-1929),甘泗淇(1927-1930),刘亚楼(1939-1945),李天佑(1939-1942),杨至成(1938-1946),阎红彦(1934-1937),傅钟(1926-1930) </p>
<p class=font14g>中将9人,少将28人(略)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英国军校毕业2人: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少将邓兆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1930-1934) </p>
<p class=font14g>少将林遵(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1929-1934)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日本军校毕业2人: </p>
<p class=font14g>少将解方(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p>
<p class=font14g>少将唐哲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中国军校毕业:共57人,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黄埔军校毕业32人, </p>
<p class=font14g>保定军官学校毕业3人, </p>
<p class=font14g>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8人, </p>
<p class=font14g>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2人, </p>
<p class=font14g>其他军校毕业8人 </p>
<p class=font14g>太原军政训练班毕业4人,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扣除重复就读的,总共80人是受过军校(或留学)培训的,仅占全部1614名将帅的5%!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拜将之时,风华正茂: </p>
<p class=font14g>最年轻的元帅:林彪(1906年生,49岁) </p>
<p class=font14g>最年轻的大将:许光达(1908年生,47岁) </p>
<p class=font14g>最年轻的上将:肖华(1916年生,39岁) </p>
<p class=font14g>最年轻的中将:刘西元、谢有法(1917年生,38岁)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最年轻的少将:吴忠(1921年生,34岁) </p>
<p class=font14g>在55――65年授衔的所有1614名将帅中最年轻的是1964年晋升少将的王扶之(1923年生)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1955年授衔时,10名元帅平均年龄57.岁,朱德最大69岁,最小的林彪49岁;10名 </p>
<p class=font14g>大将平均年龄51.7岁,最大的张云逸63岁,最小的许光达47岁;上将平均年龄47.7岁, </p>
<p class=font14g>最大的陶峙岳63岁,最小的肖华39岁;中将平均年龄45岁左右,最大的傅连璋61岁,最 </p>
<p class=font14g>小的刘西元、张池岳38岁;少将平均年龄43岁左右,最大的史可全63岁,最小的吴忠、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徐斌34岁。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民族精英,桑梓荣耀: </p>
<p class=font14g>少数民族将领: </p>
<p class=font14g>壮族10人:上将韦国清,中将韦杰、冼恒汉、覃健,少将卢绍武、韦祖珍、吴西、朱鹤云、黄惠良、覃士冕、覃国翰。 </p>
<p class=font14g>藏族5人:中将阿沛·阿旺晋美、朵噶·彭措饶杰,少将桑颇·才旺仁增、凯墨·索南旺堆、黄正清。 </p>
<p class=font14g>满族5人:中将万毅、丁秋生,少将赵承金、郭维城、白志文。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蒙古族5人:乌兰夫、少将吴涛、索立波、孔飞、廷懋。 </p>
<p class=font14g>维吾尔族4人:中将赛福鼎·艾则孜,少将买买提伊敏·伊敏诺夫、曹达诺夫·扎伊尔、祖农·太也夫。 </p>
<p class=font14g>土家族2人:中将廖汉生、少将彭飞。 </p>
<p class=font14g>回族2人:少将刘瑞方、刘世昌。 </p>
<p class=font14g>侗族1人:大将粟裕 </p>
<p class=font14g>塔吉克族1人: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将帅原籍: </p>
<p class=font14g>出元帅最多的省份:四川,4人。 </p>
<p class=font14g>出大将最多的省份:湖南,6人。 </p>
<p class=font14g>出上将最多的省份:湖南,22人。 </p>
<p class=font14g>在总共1614名将帅中原籍省份如下: </p>
<p class=font14g>江西,325人,20.1%。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湖北,234人,14.5%。 </p>
<p class=font14g>湖南,199人,12.3%。 </p>
<p class=font14g>安徽,128人,7.9%。 </p>
<p class=font14g>河南,106人,6.6%。 </p>
<p class=font14g>四川,95人,5.9%。 </p>
<p class=font14g>山东,87人,5.4%。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福建,83人,5.1%。 </p>
<p class=font14g>河北,79人,4.9%。 </p>
<p class=font14g>陕西,63人,3.9%。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十大将军县: </p>
<p class=font14g>湖北红安61人,安徽金寨55人,江西兴国54人,湖南平江52人,江西吉安46人, </p>
<p class=font14g>江西永新41人,湖北大悟37人,河南新县35人,安徽六安34人,湖南浏阳30。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此外,福建上杭27人,湖北麻城26人。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归侨与外籍将帅: </p>
<p class=font14g>归侨8人: </p>
<p class=font14g>元帅叶剑英,马来西亚归侨 </p>
<p class=font14g>上将叶飞,菲律宾归侨 </p>
<p class=font14g>中将庄田,新加坡归侨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中将卢胜,新加坡归侨 </p>
<p class=font14g>少将唐铎,苏联归侨 </p>
<p class=font14g>少将陈青山,马来西亚归侨 </p>
<p class=font14g>少将叶松盛,印度尼西亚归侨 </p>
<p class=font14g>少将曾生,澳大利亚归侨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外国人一人,即洪水少将,越南河内人,京族,曾任军委主办的《战斗训练》杂志社社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长等职,1956年回国。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弹创满身,血铸辉煌:(伤残将军13人) </p>
<p class=font14g>独臂将军9人: </p>
<p class=font14g>上将贺炳炎,1935年失去右臂。 </p>
<p class=font14g>上将彭绍辉,1932年失去左臂。 </p>
<p class=font14g>中将余秋里,1936年失去右臂。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中将晏福生,1936年失去右臂。 </p>
<p class=font14g>少将左齐,1938年失去右臂。 </p>
<p class=font14g>少将苏鲁,1949年失去左臂。 </p>
<p class=font14g>少将陈波,1940年失去右臂。 </p>
<p class=font14g>少将彭云清,1938年失去右臂。 </p>
<p class=font14g>少将童炎生,1944年失去右臂。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短臂将军2人: </p>
<p class=font14g>少将龙书金,1942年左臂残废。 </p>
<p class=font14g>少将罗应怀,1943年双臂残废。 </p>
<p class=font14g>独腿将军1人: </p>
<p class=font14g>中将钟赤兵,1935年失去右腿(独腿参加长征)。 </p>
<p class=font14g>独脚将军1人: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少将谢良,1937年失去左脚。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惟一的女将军:少将李贞。曾任军事检察院副院长。 </p>
<p class=font14g>惟一的将军夫妻:上将甘泗淇,少将李贞。 </p>
<p class=font14g>同名将军4对: </p>
<p class=font14g>李元:1894年生,江西吉安人,1955年授予少将;李元1917年生,湖南平江人,1964年晋升少将。 </p>
<p class=font14g>李逍之:1911年生,江西吉安人,1955年授予少将;李逍之:1916年生,山东牟平人,1964年晋升少将。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张英:原名黄文荃,1914年生,广西灵川人,1961年晋升少将;张英:1916年生,辽宁盖县人,1964年晋升少将。 </p>
<p class=font14g>罗斌:1915年生,江西永新人,1955年授予少将;罗斌:1914年生,福建武平人,1962年晋升少将。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辉煌依旧的双料将军: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1955年与1988年都获得将军军衔的 </p>
<p class=font14g>1955年 1988年 </p>
<p class=font14g>洪学智 上将 上将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张震 中将 上将 </p>
<p class=font14g>秦基伟 中将 上将 </p>
<p class=font14g>郭林祥 少将 上将 </p>
<p class=font14g>王诚汉 少将 上将 </p>
<p class=font14g>李耀文 少将 上将 </p>
<p class=font14g>向守志 少将 上将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尤太忠 少将 上将 </p>
<p class=font14g>刘华清 少将 上将 </p>
<p class=font14g>李德生 少将 上将 </p>
<p class=font14g>徐信 大校(后少将)上将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洪学智、刘华清、秦基伟,军委委员。 </p>
<p class=font14g>张震,国防大学校长。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副总参谋长徐信 </p>
<p class=font14g>中央军委纪委书记、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林祥 </p>
<p class=font14g>中央军委纪委第二书记尤太忠 </p>
<p class=font14g>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王诚汉 </p>
<p class=font14g>国防大学政治委员李德生 </p>
<p class=font14g>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海军政治委员李耀文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王诚汉和郭林祥两位出自皮旅,皮定均地下有灵也会觉得骄傲吧.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1955年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表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编制军衔 主要职务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上将 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长、军兵种司令员、政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上将――中将 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副部长;沈阳、北京、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南京、济南、广州、昆明军区司令;军兵种副职;军事、政治 </p>
<p class=font14g>学院副职;兵团司令员、政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中将――上将 新疆、西藏、成都、武汉、兰州、福建军区司令员、政委;其 </p>
<p class=font14g>他军区、兵团副职;军种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军区海、空军 </p>
<p class=font14g>正职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中将 军长、政委;新疆、西藏、成都、武汉、兰州、福建军区副职;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其他军区、兵团参谋长、政治部主任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中将――少将 海军二等基地司令员、政委,军兵种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 </p>
<p class=font14g>直署部部长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少将――中将 兵团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军区海、空军参谋长、政治部 </p>
<p class=font14g>主任少将师长、政委;副军长、副政委、军参谋长、政治部主任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少将――大校 省军区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军分区司令员、政治部主任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大校――少将 海军水警区司令员、政委;总部各下署处处长,军兵种司、政、 </p>
<p class=font14g>后下属部(处)长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大校――上校 副师长、师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军副参谋长、军分区副司令员、 </p>
<p class=font14g>副政委、参谋长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上校――大校 军区海、空军司、政、后下属处处长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上校 团长、政委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上校――中校 师副参谋长、总部一级参谋、助理员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中校――上校 军司、政各处处长,军兵种及部分军区科长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中校――少校 总部、军兵种的副科长;军分区各科科长、二级参谋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少校――中校 师司、政各科长,军司、政各副处长,200床位医院院长、政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少校 营长、教导员,空军大队长,团副参谋长、后勤处主任,三级军 </p>
<p class=font14g>舰舰长、三级参谋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少校――大尉 师后勤各科科长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大尉――少校 空军团领航主任,四级门诊部主任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上尉――大尉 连长、指导员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上尉 四级舰艇长,五级参谋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上尉――中尉 空军大队军械、特设主任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中尉――上尉 副连长、副指导员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中尉――少尉 五级舰艇长,空军中队军械、特设、机械师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少尉――中尉 排长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少尉 空军副驾驶,50瓦电台台长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荣获三个一级勋章的开国将领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大家知道,我国1955年、1957年两次授予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有功人员勋章,共有6万1千人荣获一、二、三级八一、独立、解放勋章103349枚,其中一级八一章178人,一级独立章313人,一级解放章991人。但同时能获得三个一级勋章的开国将领,全国仅有144人,可谓凤毛鳞角。 </p>
<p class=font14g>其中,大将、元帅20人均获此殊荣。上将57人中,只有47人,另外10个上将,有陈、陶、董(起义)、乌兰夫(建国前军队任职)4人只获得一级解放勋章,吕正操(抗战率部加入我军)没有八一章,韦、苏、唐、李天佑、杨至成等5人在前两个时期职级不够,未能获得三个一级章。中将177人中,有60人获此殊荣。少将1360人中,仅有15人获此殊荣,他们是:韩东山、罗厚福、叶长庚、贺庆积、金如柏、汪乃贵、张平凯、刘子奇、孙超群、谭友林、苏进、李信、常玉清、贺晋年、袁克服。另外还有只授勋未授衔的周保中、冯白驹二位将领也获得了三个一级勋章,共计144人。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1955年2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关于规定勋章,奖章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决议》,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勋章,奖章条例》。 </p>
<p class=font14g>条例规定: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1927、8、1----1937、7、6]有功人员以八一勋章和八一奖章;在抗日战争期间[1937、7、7----1945、9、2]有功人员以独立自由勋章和独立自由奖章;在解放战争期间[1945、9、3---1950、6、30]有功人员以解放勋章和解放奖章。 </p>
<p class=font14g>勋章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颁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奖章由国务院批准颁发,由国防部长授予。 </p>
<p class=font14g>勋章分一、二、三级,奖章不分级。 </p>
<p class=font14g>一:一级八一勋章授予土地革命战争期间的师以上干部。 </p>
<p class=font14g>二级八一勋章授予团职和营职干部。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三级八一勋章授予1935年10月20日前参加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1936年9月30日前参加工农红军第二/四方面军、1935年9月30日前参加陕北红军和红军二十五军以及1937年7月6日前坚持各地游击战争和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的连以下有功人员。 </p>
<p class=font14g>八一奖章授予1937年7月6日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的上述人员以外的人员。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授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是的旅级和相当于旅以上干部;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时的支队及相当于支队级以上干部;1945年9月2日前在八路军、新四军中和在中国 *** 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中相当于军的纵队级和新四军师以上干部。 </p>
<p class=font14g>二级独立自由勋章授予抗日战争时期旅级和团级,以及相当干部。 </p>
<p class=font14g>三级独立自由勋章授予抗日战争时期的营、连级干部。 </p>
<p class=font14g>独立自由奖章授予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八路军、新四军或脱离生产参加中国 *** 领导的抗日游击队2年以上,或参军不到2年但因作战负伤致残的排以下人员。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三:一级解放勋章授予解放战争时期的军级以上及相当干部。 </p>
<p class=font14g>二级解放勋章授予解放战争时期的师级以及相当干部。 </p>
<p class=font14g>三级解放勋章授予解放战争时期的团级、营级及相当干部。 </p>
<p class=font14g>解放勋章授予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2年以上,或参军不满2年但作战因伤致残的连以下人员。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解放战争时期直接领导国民党军起义的人员[包括1950年6月30日以后直接领导起义的在内],根据其功绩大小,分别授予一、二、三级解放勋章和解放奖章。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故上将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贺炳炎 ( 1913.02.05 ― 1960.07.01 ) </p>
<p class=font14g>李克农 ( 1899 ― 1962.02.09 ) </p>
<p class=font14g>甘泗淇 ( 1903 ― 1964.02.05 ) </p>
<p class=font14g>刘亚楼 ( 1910 ― 1965.05.07 ) </p>
<p class=font14g>赖传珠 ( 1910 ― 1965.12.24 ) </p>
<p class=font14g>赵尔陆 ( 1905 ― 1967.02.02 )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杨至成 ( 1903 ― 1967.02.03 ) </p>
<p class=font14g>阎红彦 ( 1909 ― 1967.08.01 ) </p>
<p class=font14g>郭天民 ( 1905 ― 1970.05.26 ) </p>
<p class=font14g>李天佑 ( 1914 ― 1970.09.27 ) </p>
<p class=font14g>李 涛 ( 1905.09.04 ― 1970.12.20 ) </p>
<p class=font14g>谢富治 ( 1909 ― 1972.03.26 )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陈伯钧 ( 1910 ― 1974.02.06 ) </p>
<p class=font14g>陈明仁 ( 1903.04.07 ― 1974.05.21 ) </p>
<p class=font14g>彭绍辉 ( 1906 ― 1978.04.25 ) </p>
<p class=font14g>苏振华 ( 1912.06.02 ― 1979.02.07 ) </p>
<p class=font14g>周士第 ( 1900 ― 1979.06.30 ) </p>
<p class=font14g>邓 华 ( 1910.04.28 ― 1980.07.03 )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王建安 ( 1907 ― 1980.07.25 ) </p>
<p class=font14g>陈奇涵 ( 1897 ― 1981.06.19 ) </p>
<p class=font14g>傅秋涛 ( 1907.08.06 ― 1981.08.25 ) </p>
<p class=font14g>杨 勇 ( 1913.09.29 ― 1983.01.06 ) </p>
<p class=font14g>黄永胜 ( 1910 ― 1983.04.26 ) </p>
<p class=font14g>王新亭 ( 1908.12 ― 1984.12.11 )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周纯全 ( 1905 ― 1985.07.28 ) </p>
<p class=font14g>肖 华 ( 1916 ― 1985.08.12 ) </p>
<p class=font14g>许世友 ( 1905.02.18 ― 1985.10.22 ) </p>
<p class=font14g>韩先楚 ( 1913 ― 1986.10.03 ) </p>
<p class=font14g>唐 亮 ( 1910.06.13 ― 1986.11.20 ) </p>
<p class=font14g>李志民 ( 1906.07.09 ― 1987.11.16 )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乌兰夫 ( 1906.12.23 ― 1988.12.08 ) </p>
<p class=font14g>陶峙岳 ( 1892.09.18 ― 1988.12.26 ) </p>
<p class=font14g>朱良才 ( 1900.09.27 ― 1989.02.22 ) </p>
<p class=font14g>董其武 ( 1899 ― 1989.03.03 ) </p>
<p class=font14g>韦国清 ( 1913 ― 1989.06.15 ) </p>
<p class=font14g>傅 钟 ( 1900.06.28 ― 1989.07.28 )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钟期光 ( 1909.01.02 ― 1991.05.22 ) </p>
<p class=font14g>宋时轮 ( 1907.09.10 ― 1991.09.17 ) </p>
<p class=font14g>刘 震 ( 1915 ― 1992.08.20 ) </p>
<p class=font14g>王 震 ( 1908.04.11 ― 1993.03.12 ) </p>
<p class=font14g>陈再道 ( 1909.01.24 ― 1993.04.06 ) </p>
<p class=font14g>李 达 ( 1905.04.19 ― 1993.07.12 )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王宏坤 ( 1909.01.22 ― 1993.08.20 ) </p>
<p class=font14g>周 桓 ( 1909 ― 1993.10.27 ) </p>
<p class=font14g>杨得志 ( 1910.01.03 ― 1994.10.25 ) </p>
<p class=font14g>李聚奎 ( 1904.13.31 ― 1995.06.25 ) </p>
<p class=font14g>陈士榘 ( 1909 ― 1995.07.22 ) </p>
<p class=font14g>王 平 ( 1907.10.12 ― 1998.02.08 )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张宗逊 ( 1908.02 ― 1998.09.14 ) </p>
<p class=font14g>叶 飞 ( 1914.05.07 ― 1999.04.18 ) </p>
<p class=font14g>陈锡联 ( 1915.01.04 ― 1999.06.10 )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现在仍然在世的上将: </p>
<p class=font14g>萧克,张爱萍,洪学智,吕正操,宋任穷,杨成武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1965年5月22日,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的决定》,1965年6月1日开始实施。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1980年3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提出要搞军衔制。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1985年6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果断地提出割断1965年以前的军衔体制,“实行新的军衔制”。1988年7月1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 </p>
<p class=font14g>士兵军衔制度同时立法。 </p>
<p class=font14g>新公布的军衔制度不设元帅、大将、大尉和准尉,而以一级上将为最高军衔。军官军衔设3等11级,即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海军、空军军官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专业技术军官,在军衔前冠以“专业技术”。中央军委领导邓小平、杨尚昆主动提出自己不受军衔,因此,一级上将空缺。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1988年实行的军衔制 </p>
<p class=font14g>1988年7月1日,在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由国家主席杨尚昆颁布。 </p>
<p class=font14g>1988年9月5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同年9月2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条例中包括了士兵军衔制的内容。至此,一个完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军衔制度诞生了。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军官衔级设置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军官军衔设三等11级: </p>
<p class=font14g>将官: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 </p>
<p class=font14g>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p>
<p class=font14g>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p>
<p class=font14g>军官按专业区分为两大类: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1、军事、政治、后勤军官:少尉至上将; </p>
<p class=font14g>2、专业技术军官:少尉至中将。 </p>
<p class=font14g>军官军衔的称谓,海军、空军和专业技术军官在军衔前冠以“海军”、“空军”、“专业技术”,如:海军少尉、空军上校、专业技术少将等。陆军、政治、后勤军官直接称呼军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军官衔级的设置,是军衔制的核心。新军衔制接近英、美为代表的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传统军衔制,在军衔级数上是11级。不同的是,这些国家大都有准将一级,而我国在相应位置上是大校。这主要是考虑到我军师职军官较多,如授少将或准将会造成将官过多,授上校又不能与团级军官拉开档次。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新军衔制没有象1955年军衔制那样对每一具体的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而是规定了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就是从军委主席到正排职军官每一职务等级从编制上规定的军衔等级。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军事、政治、后勤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职务等级 </p>
<p class=font14g>编制军衔 </p>
<p class=font14g>基准军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 上将――中将 上将 </p>
<p class=font14g>大军区级正职 上将――少将 中将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大军区级副职 中将――大校 中将 </p>
<p class=font14g>正军职 中将――大校 少将 </p>
<p class=font14g>副军职 少将――上校 少将 </p>
<p class=font14g>正师职 少将――上校 大校 </p>
<p class=font14g>副师职(正旅职) 大校――中校 上校 </p>
<p class=font14g>正团职(副旅职) 上校――中校 上校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副团职 中校――少校 中校 </p>
<p class=font14g>正营职 中校――少校 少校 </p>
<p class=font14g>副营职 少校――上尉 上尉 </p>
<p class=font14g>正连职 上尉――中尉 上尉 </p>
<p class=font14g>副连职 上尉――中尉 中尉 </p>
<p class=font14g>正排职 中尉――少尉 少尉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专业技术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p>
<p class=font14g>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中将――少校 </p>
<p class=font14g>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上校――上尉 </p>
<p class=font14g>初级专业技术等级职务:少校――少尉 </p>
<p class=font14g>中央军委委员的职务编制军衔为:上将――中将,基准上将。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的职务编制军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另行决定。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士兵军衔等级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我军士兵军衔设三等7级: </p>
<p class=font14g>士官:军士长、专业军士; </p>
<p class=font14g>军士:上士、中士、下士; </p>
<p class=font14g>兵: 上等兵、列兵。 </p>
<p class=font14g>军士长:授予经过军事院校培训,被任命担任基层行政或专业技术领导职务的士兵。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专业军士:授予服役满五年以上,自愿继续服现役,经批准担任专业技术工作职务的士兵。 </p>
<p class=font14g>上士:授予服现役第四年的班长,第五年的副班长。 </p>
<p class=font14g>中士:授予服现役第三年的班长,第四年的副班长,第五年的下士。 </p>
<p class=font14g>下士:授予服现役第二年的副班长,第三年的上等兵。 </p>
<p class=font14g>上等兵:授予服现役第二年的列兵。 </p>
<p class=font14g>列兵:授予服现役第一年的士兵,即新兵。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1993年10月1日起,士兵军衔按等级分为:士官分为:一级专业军士。二级专业军士,三级专业军士,四级专业军士。军士长分为: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四级军士长。军士分为;上士、中士、下士;兵分为;上等兵、列兵。 </p>
<p class=font14g>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的决定。修改后的军衔条例设3等10级,即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p>
<p class=font14g>1995年9月10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规定预备役军官军衔设3等8级,即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p>
<p class=font14g>1999年取消了专业军士,军士长、军士军衔改为一级士官,二级士官,三级士官,四级士官,五级士官,六级士官。 </p>
<p class=font14g>附:永久军衔和临时军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  <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永久军衔 又称“个人军衔”、“正式军衔”,是根据军官所任职务、德才表现、 工作实绩、对事业的贡献和在军队中服役的经历等综合因素,授予个人的军 队等级称号。这种军衔称号是军官的终身荣誉。军官退役后仍然予以保留, 只是在军衔称号前冠以“退役”二字,如“退役上校”、“退役中将”等, 故称永久军衔。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1965年和1988年开始,两次实行的军衔制度, 都属于永久军衔性质。195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 “军衔是军官终身的光荣称号,非因犯罪经法院判决,不得剥夺。”1988年 颁布、1994年修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现役军官退 役的,其军衔予以保留,在其军衔前冠以‘退役’.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军衔制度,属于永久军衔性质。永久军衔的特点是,将军官的荣誉称号、待遇等级和职务因素融为一体,使其兼有调整部队指挥关系和调整个人利益关系的两种功能。永久军衔与职务的关系是,在宏观上军衔受职务的制约,即军官的军衔必须是在其所任职务编制军衔范围内授予或晋升;但在微观上,军衔又不受职务的影响,即在所任职务编制军衔的幅度内,军衔的授予或晋升,可以是“高衔”,也可以是“低衔”。因此,在实行永久军衔制度的军队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职衔倒挂”的现象,比如资浅的连长是中尉、而资深的副连长却是上尉。这是永久军衔制度本身固有的一种“副效应”。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各国通常是在有关军衔制度的法律中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军衔高的军官对军衔低的军官,军衔高的为上级。当军衔高的军官在职务上隶属于军衔低的军官时,职务高的为上级”(引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根据这一规定,同在一个连队工作的上尉副连长,必须作为下级而服从中尉连长的指挥。有没有另外一种办法,既不出现“职衔倒挂”现象,又能够调整军官个人的利益关系?有的。那就是世界上少数国家实行的永久军衔与临时军衔相结合,亦称个人军衔与职务军衔相结合的制度(参见“临时军衔”条)。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  <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临时军衔又称“职务军衔”、“名誉晋级”,就是按照军官所任职务佩带军衔符号,任什么职就佩带什么职务所对应的军衔符号,职务下降军衔也随之降低, 职务消失军衔也就不算数了。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临时军衔,最早来源于“名誉晋级”(Brevet),起源于拉丁语brevis (短暂的)。早在 1600年,英国人用名誉晋级一词,表示临时提高一个人的权力,作为对他胜任职守的一种奖赏,但不提薪。名誉晋级,英国人又称为“荣誉阶级”、“加衔阶级”。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在美国,名誉晋级制度在19世纪60年代的南北战争中就已实行。在那场战争结束时,乔治·奥姆斯特郎·卡斯特的名 誉晋级(临时军衔)已经是少将,但他的正式军衔(永久军衔)仍然还是上尉。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在印度,称临时军衔为“代理军衔”,对于高出永久军衔一级的临时军衔, 每月发给50卢比的补贴。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在旧中国,称临时军衔为“加衔”,北洋政府规定将官、国民政府规定上将军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加衔(临时军衔)授予将来有可能正式晋升为该级军衔的军官,不过加衔者只是佩带军衔符号,其他待遇仍按原军衔执行。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19S6年捷克斯洛伐克在修订的法律中规定:当军人所任职务或勤务需要时,可临时授予比其实际军衔高的军衔,但不得作为要求调整服役收入的根据。西方国家实行临时军衔制度的初衷是,既可以在战时把更大的职责交给军官,又可以避免在战争结束后出现过多的高级军衔。现在看来,实行临时军衔与永久军衔相结合的制度,其更为普遍而现实的意义在于:按临时军衔佩带军衔符号,可以实现职务和军衔符号相一致,便于对部队的作战指挥和平时管理;按永久军衔享受个人生活待遇,使军官的待遇不只是同职务挂钩,而是同全部的劳绩贡献挂钩,有利于调整新老军官之间的利益关系,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临时军衔的积极作用,既然是可以使军官的职务和军衔符号相一致,那么是否可以把临时军衔完全改成一种永久性的职务军衔 ,使军衔成为一种“显示职务的符号”?实践证明此法行不通。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签署法令,废除了沙俄军队的军衔制度。为便于指挥,红军实行了佩带“军人 识别标志”符号的制度,从班长到方面军司令分为三等ll级,下等军官用三角形、中等军官用正方形、高等军官用菱形图案,每等里面再用图案的多少来分级。这种军人识别标志符号,同职务军衔符号所起的作用一样,便于识别、指挥,但是它调整不了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解决不了合理的生活待遇问题,实行了十几年不得不予1935年将其废止,重新实行军衔制度。</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7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21:21:07 | 只看该作者
<p class=font14g>附:军 衔 的 晋 级 和 降 级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  <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军衔晋级, 亦称军衔晋升,指提高军人军衔的等级。“晋”字在古汉语里是“进” 的意思,故升到较高层次称为晋级。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div class=AdPIP id=AdPIP>&nbsp;</div>
<p class=font14g>各国对军衔晋级的内容规范,通常包括 三个方面:一是晋级的期限规定,二是晋级的条件规定,三是晋级批准权限 的规定。晋级期限,将官一般不作具体要求,校官和尉官晋级各国都有衔龄 的要求,但期限长短很不一致。如少尉晋中尉的期限,短的规定 1年,长的 规定 3年,一年半、两年的都有;再如上尉晋少校,短的规定 4年,长的规 定 7年,5年、6年的都有。晋升年限的含义也不完全相同,有的只是对衔龄 的“下限”要求,即不满规定的晋升年限不得晋升,当期满后因为其他条件 不具备而未能晋升的,仍可在原来的衔位上继续服役,如日本的少尉有的可 以服役至 53岁退休;而有的国家规定的晋升年限,则既是对衔龄的“下限” 要求,同时也兼有“上限”的作用,如美军规定,军官的正式军衔必须是满 晋升期限后才能提请“晋升委员会”审议晋升,但经两次审议仍未能获得多 数票通过时,即应在 30天内强制退役。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军衔晋级的条件,各国基本上是两 条,一是本人军衔没有达到其所任职务的最高编制军衔,二是具有良好的鉴 定。军衔晋升的批准权限,多数国家与军衔授予的权限相同,少数国家略宽 于授衔权限。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行条例规定,平时军衔晋级期限,少尉晋中尉,大 学专科毕业的为两年,其他 3年;中尉至上校的军衔晋级,每级都是 4年; 大校至中将的军衔晋级为选升,无年限要求。战时军官军衔晋级期限可以缩 短。军官因职务提升,其军衔低于新任职务等级最低编制军衔的,在作战或 工作中建立突出功绩的,其军衔可以提前晋升。军官军衔晋级期限届满,因 各种原因不够晋级条件的,得延期晋级或退出现役。军衔晋级的批准权限, 一般的按职务任免权限审批,即正师职以上军官军衔晋级,由中央军事委员 会主席批准;副师、正团职军官军衔晋级,由大军区级首长批准;副团、正 营职军官军衔晋级,由军一级首长批准;副营职以下军官军衔晋级,由师级 首长批准。但副师职军官晋大校,得由中央军委主席批准 ;副营职军官晋 少校,得由军一级首长批准。 军衔晋级,是军人的一种权利,也是军衔制度生命力的所在。因此各国 都通过立法,对军衔晋级的各项内容作出明确规范,使军人的这一权利得到 法律的确认和保护。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  <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军衔降级,即降低军人军衔的等级。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在国际上和中国历史上,包括人民解放军五六十 年代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军衔降级是一种行政处分。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1955年颁布的《中国 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军衔降级可以作为一种惩戒”,国外许 多国家也都遵循“不犯错误军衔不予降低”的原则(临时军衔除外)。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1988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新的军衔制后,降低军衔的情况包括了两种:一种是军 官因不胜任现职,被调任下级职务,其军衔高于新任职务等级最高编制军衔 的,应当将其军衔“调整”至新任职务等级最高的编制军衔,这种调整式的 军衔降级,不算处分;再一种是军人因违犯军纪,给国家和军队造成损失的, 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的规定,给予军衔降级处分,但这种处分 不适用于少尉军衔。军衔降级后,其本级衔龄从降级之日起重新计算,但如 果对所犯错误已经改正,并在作战或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其军衔的晋升期 限可以缩短。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附3:军衔解释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大元帅 </p>
<p class=font14g>  大元帅这个比元帅更高的头衔,起初并不是军衔称号,而是一种荣誉封号,用来授予本国或同盟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有时也授予皇家成员和国务活动家。1569年,法国的查理九世国王,封其弟弟昂茹公爵为大元帅。此后,到19世纪的 3个世纪里,法国、奥地利、罗马帝国、俄国等国家,先后享有大元帅封号的共约三十人。1716年俄国陆军条令规定,大元帅为俄军最高军衔,1727年将这一军衔授予缅希科夫公爵,大元帅开始成为军衔称号。后来设过大元帅军衔的国家,仅有前苏联、西班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少数国家,目前世界上已没有这一军衔的设置。 </p>
<p class=font14g>  大元帅在中国近代,曾作为军队最高统帅的名称出现过。清朝末年,一度以皇帝为陆海军大元帅。中华民国前期,以大总统为陆海军大元帅。1923年,广东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1926年,张作霖在北京自称为安国军大元帅。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规定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大元帅名称遂中止使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8月12日国民党国防最高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大元帅”,即最高统帅之意,并非实际职务和军衔。所以1945年 9月蒋介石在给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命令中,签署的职衔为“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特级上将”。 </p>
<p class=font14g>元帅 </p>
<p class=font14g>  这个地位显赫的头衔,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种含义:一是官职名称,二是军衔称号。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  法文元帅一词源自古上德意文“马”和“仆人”。在中世纪的法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元帅是军队中的一般官职,他负责军队的行军队形和作战队形,监督警卫勤务的执行,管理军队庶务以及指挥前卫,选择营地等工作。在中国,汉语元帅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633年的春秋时期,当时只是表示对“将帅之长”的称呼,还不是官职名称。从南北朝起,元帅逐渐成为战时统军征战的官职名称,如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宣帝宇文氲任命其叔父宇文盛为“行军元帅”,率军作战。隋、唐、五代和宋朝,战时都设元帅职务,唐太宗李世民在继承皇位以前曾担任过“西讨元帅”。当时的元帅按其职权轻重和执掌分工, 大都冠以不同名号,如“天下兵马元帅”、“兵马大元帅”、“行军元帅”、“行营元帅”,其中又有“都元帅”、“元帅”、“副元帅”的等级之分。金朝战时设元帅府,任命不同级别的元帅,专掌征讨之事。元朝各道、州,凡有军旅之事的地方,都设都元帅府或元帅府、副元帅府,任命不同名号的元帅,掌管当地的行政及军事大权。明朝韧年,在枢密院之下设诸翼元帅府,任命元帅、同知元帅等官职,统军征战。元、明两朝的元帅职权较前减轻,仅为二、三品官职。 </p>
<p class=font14g>  元帅一词用以表示最高军衔,始于 16世纪的法国军队。1559年----1560年,法兰西二世首次授予四名高级将领以元帅军衔称号,至 19世纪拿破仑一世,法国先后有 44人被授予这一军衔。继法国之后,元帅军衔先后被许多国家所采用:16世纪有日尔曼各国,17世纪有奥地利、俄国,18世纪有英国,19世纪有西班牙、土耳其、意大利、日本,20世纪有阿富汗、印度、泰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蒙古、中国、前苏联、波兰、罗马尼亚、前南斯拉夫、保加利亚、芬兰、埃及、苏丹、扎伊尔、乌干达、巴西等国。有的国家将元帅区分为不同等级。元帅级别设置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设有苏联大元帅、苏联元帅、主帅、元帅四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的元帅区分为帝国元帅和军种元帅两个级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元帅,区分为元帅和次帅两级;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5年的法律文件规定,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大元帅设而未授,授予元帅军衔的有 10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p>
<p class=font14g>  有的国家还将元帅区分为不同种类。一般分为陆军元帅、海军元帅和空军元帅三种;前苏联还在陆军中又区分为炮兵元帅、装甲兵元帅、工程兵元帅、通信兵元帅等。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大将 </p>
<p class=font14g>  一些国家将级军官中最高一级的军衔称号。大将军衔最早由苏联红军设置, 1940年5月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布命令,将高级军官军衔改称将官,大将为陆军将官中最高级别,与海军元帅等同。1943年设置了空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和通信兵元帅后,大将军衔只在诸兵种合成军队中设置,与军兵种元帅属同一级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一些国家以及朝鲜、越南、古巴、尼加拉瓜、缅甸等国也相继设置大将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一1968年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期间,也设有大将军衔,授予大将军衔称号的共10人,他们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中将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  将级军官中的一级军衔称号,多数国家属将官的中等级别,少数国家以中将为最高军衔。在多数国家,中将是军长的编制军衔,但在一些国家,如蒙古、以色列、利比亚、索马里、比利时、瑞士、危地马拉、厄瓜多尔、乌拉圭、洪都拉斯等国,中将则是国家最高军事领导人的军衔称号,因而也是这些国家的将官中最高的一个级别。 </p>
<p class=font14g>  中国人民解放军 50年代----60年代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期间,规定中将是军长、兵团级司令员和副司令员、大军区司令员和副司令员的编制军衔,共有 177人获得了中将称号。当前规定,中将军衔可授予正大军区职、副大军区职和正军职;也可授予高级专业技术军官。但目前尚未有人获得专业技术中将的称号。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上将 </p>
<p class=font14g>  许多国家将级军官中最高级别的军衔称号 。 上将在英语中与“将军”为同一个词(General),但在法、德等语中则是在将军之后加一个名词或形容词构成,法语为“集团军将军”(Gneral darmee),德语为“最高的将军”(General oberst)。最早的俄军上将军衔由彼得一世设立,根据 1716年陆军条令规定,俄军上将担任总司令官,级别相当于元帅,有权领导将军“军事会议”。 </p>
<p class=font14g>  随着军队规模的扩大和国家军事体制的发展,有的国家遂将上将区分为几个等级。最早是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授予潘兴以五星上将称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大战结束后,授予马歇尔等 8人以五星上将称号,其中陆军 4名,空军 l名,海军3名。中国国民政府时期,于1935年将上将区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三等。特级上将又称五星上将,只授予蒋介石 1人;一级上将又称四星上将,授予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陈绍宽等人。 </p>
<p class=font14g>  中国人民解放军 50年代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期间,上将为将官中的第二个级别,全军共授予上将称号者 57名。1988年重新实行军衔制时,法律文件规定,上将分为一级上将和上将两个级别,一级上将空缺未授,授予上将称号者 17名。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不再设一级上将,上将遂成为人民解放军的最高军衔称号,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法定的编制军衔,资深的大军区正职也可以授予或晋升为上将军衔。截至 1996年,有 29名中将先后分三批晋升为上将,人民解放军新的上将总数达到46名。他们是:洪学智、刘华清、秦基伟、迟浩田、杨白冰、赵南起、徐信、郭林祥、尤太忠、王诚汉、张震、李德生、刘振华、向守志、万海峰、李耀文、王海(以上 1988年 9月 14日授予)、张万年、于永波、傅全有、朱敦法、张连忠、曹双明(以上1993年 6月 7日晋升)、徐惠滋、李景、杨德忠、王瑞林、周克玉、丁衡高、戴学江、李文卿、王克、李来柱、谷善庆、刘精松、曹澎生、张太恒、宋清渭、固辉、李希林、史玉孝、李九龙(以上 1994年 6月 8日晋升)、周子玉、于振武、丁文昌、隋永举(以上1996年1月23日晋升)。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少将 </p>
<p class=font14g>  特级军官中较低的一级军衔称号。世界各国的将官,一些国家以少将为最低的一个级别,一些国家则以准将为最低级别,后者如美、英、法、德、意、印、巴等国,前者如东欧国家、日本、丹麦、巴西、哥伦比亚、葡萄牙等国。少将一般为师长和副军长的编制军衔,因而起初在一些国家称少将为“帅将”,现在法文少将仍由“将军”和“师”两词组合而成(General de division) </p>
<p class=font14g>  中国人民解放军50年代一60年代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规定少将是大军区副司令员、兵团级部队正副司令员、正副军长和师长的编制军衔,10年中共有 1360人获得了少将军衔。当前规定,少将军衔可授予副大军区职、正副军职和正师职军官,高级专业技术军官也可授予此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准将 </p>
<p class=font14g>  一些国家的将级军官中最低的一级军衔称号。准将一般是旅长的编制军衔,所以过去一些国家称准将为“旅将”,法文用“将军”和“旅”这两个词相组合即为“准将”。在英国,凡是担任副师长或独立旅(由两个团组成)旅长的准将,属将级军官,而担任相当于其他国家团级规模的旅长职务的准将,则不是将级军官,而是一个受到特别任命的上校,这种准将军衔带有临时性质。在俄国彼得一世时期,只在海军中设准将衔,陆军不设。 </p>
<p class=font14g>  中国自清朝末年引进西欧式军衔制以后,历届政府都没有设置准将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上校与少将之间所设的大校军衔,按指挥职权并不比准将轻,但外军往往将其等次排列在准将之下,理由是最低的将官也比最高的校官高一个等级。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大校 </p>
<p class=font14g> 少数国家校级军官中最高一级的军衔称号。大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出现的一级衔称,最初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设置。中国人民解放军于 1955年和 1988年两度实行的军衔制度中,均设有此衔。设有大校军衔称号的国家,还有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摩洛哥。 </p>
<p class=font14g>  人民解放军的大校军衔称号,1955年----1965年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期间规定,可以授予军长、副军长、师长和副师长等四个级别的军官。1988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大校军衔可以授予副大军区职、正军职、副军职、正师职和副师职等五个级别的军官。1994年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大校军衔只授予副军职、正师职和副师职等三个级别的军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规定,大校只是副师长的编制军衔。 </p>
<p class=font14g>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不设大校军衔,有的国家不承认大校是高于上校的一个军衔等级,往往同他们国家的上校对等,在名称的翻译上译为“资深的上校”或“老上校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上校 </p>
<p class=font14g>  上校一词源自意大利语“(军队之)纵队”。在法国古代的步兵部队中,上校是团长的代名词,l8世纪末法国人往往把团长和上校混为一谈。在俄国,上校一词首先出现在16世纪,当时人们称呼指挥团队的人为上校。1631年,上校代替了督军和团首领的称呼,把担任团长职务的雇佣军官叫做上校。从1632年起,上校作为军衔开始授予新制团的指挥员。清朝末年军衔制传人中国后,清朝政府命名该级军衔称号为“正参领”,是“统带官” (“标”的指挥官,相当于现在的团长)的职务军衔。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将这级军衔称号重新命名为“大都尉”,后北洋政府改名为“上校”。目前世界各国的军衔体系中,一般都设有上校这一级军衔称号,除设有大校的少数国家外,上校是校官中的最高一级衔称。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  上校一般为团长的编制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行法律文件规定,上校也可以授予副师职军官。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中校 </p>
<p class=font14g>  校级军官中间一级的军衔称号。在 17世纪俄国军队的副团长称作中校,后来逐渐演变为副团长的军衔称号。在西欧国家,中校是团队指挥官上校的第一助手。1722年俄国彼得一世在《官级表》中,将中校作为校官的第二级军衔称号固定下来。1935年苏联红军实行军衔制时,校官只设上校和少校两个级别,到 1939年才补充设置了中校。目前世界各国的军衔体系中,均没有中校军衔称号,一般为副团长或营长的编制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现行法律规定,中校可以授予正团职、副团职和正营职等三级指挥军官和担任高级、中级、初级等所有的专业技术职务的军官。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少校 </p>
<p class=font14g>  该词源于拉丁文“大的”、“职位较高的”、“年长的”等词汇,是一个古老的军事术语。四百多年前,西班牙军队最先把少校作为军衔称号使用。16世纪少校这一军事术语传人德国,开始只是作为对担任一定职务人员的称呼,如少校与“城市”一词搭配,即指城市事务管理者,与“钥匙”一词搭配,则指负责要塞门户开关的人。以后德国在建立常备军时,少校便作为军衔称号使用。1698年,俄国为新制团的指挥人员和在俄军中服役的外国人设置了少校军衔,13年后在彼得一世建立的正规军中也开始设置此衔。18世纪--19世纪,俄国一度将少校区分为一级少校和二级少校两个级别,还把少校与岗位相搭配来表示一种固定的职位,如“基地少校”?、“门卫少校”等。 </p>
<p class=font14g>  现在世界各国的军衔体系中均设有少校,为校官中最低的一个级别,一般为副营长的编制军衔,有的国家也规定为营长或特种兵连长的编制军衔。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大尉 </p>
<p class=font14g>  该词源自拉丁文“首领”一词派生出的“军事长官”。大尉的称谓首先出现于中世纪的法国,当时是独立军区长官的头衔,职位显贵。后来大尉一词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从1558年起,开始称连长为大尉,军区长官则称总大尉。在俄国,大尉称谓最早出现在16世纪鲍里斯·戈杜诺夫时期,人们称外国雇佣军的队长为大尉,从1647年起,大尉作为一级军衔称号授予新制团的连长,到18世纪初,所有正规军的连长都享有大尉称号。当前,世界各国的尉级军官军衔中,设置大尉军衔称号的,只有东欧国家和越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尼加拉瓜、阿富汗等少数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日本尉官中最高级别的军衔称作大尉,但他们不设上尉,大尉是高于中尉一级的军官,故译成汉语应称上尉。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 50年代一60年代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设有大尉军衔,是尉级军官中最高的一个级别,授予副团长、营长、副营长和连长。1988年实行的新军衔制,不再设置该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上尉 </p>
<p class=font14g>  该词来源于拉丁文“首领”,是一个最古老的军事术语。西方陆军最早的组织形式是被称作“连”的单位,每个连由一名上尉指挥,当时的上尉是一种职称,在德文中至今上尉和连长是同一个词(Hauptmann)。这个词由“头”和“人”两词组合而成,表示一个地位显赫的人,过去一般是对首领或司令官的称呼。以后,上尉逐渐演变为担任连长职务者的军衔称号。当今世界上凡是实行军衔制的国家,都无一例外地设有上尉军衔,在绝大多数不设大尉的国家中,上尉是尉官中的最高级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上尉,是副营长、连长和副连长的编制军衔,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直接获得此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中尉 </p>
<p class=font14g>  该词源自法文“代理人”、“副职”。中尉作为军队职务名称,最早出现在法国,1444年法国军队将担任副队长的首领称为中尉,到 15世纪末中尉成为对副连长的称呼。从17世纪下半叶起,中尉成为法兰西等西欧国家陆军和海军的军衔称号。俄国军队17世纪中叶在新制团设置了中尉军衔,起初授予步兵连和骑兵连的副连长,后来中尉被任命担任连长。当今世界各国的军衔体系中都设有中尉军衔称号,一般为副连长的编制军衔。有的国家还将中尉区分为一级中尉与二级中尉两个级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中尉,是连长、副连长和排长等初级军官的编制军衔,大学本科毕业后的军人可直接获得中尉军衔。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少尉 </p>
<p class=font14g>  该词源于法语“代表”,是法国古代对步兵和骑兵部队中掌旗军官的称呼。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起,少尉被确定为法国最低一级军官的军衔称号。在德国,1500年前后,人们用由法国传人的该词称呼某些军事长官的代表或其他公务人员,约l8世纪后称军队中最低一级的军官为少尉。在俄国,少尉军衔设于1703年彼得一世时期,在1722年颁布的《官级表》中,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一直沿用到1917年。现在,少尉是绝大多数国家尉级军官中最低一级的军衔称号,少数不以少尉为尉官最低军衔的国家,有两种情况,一是不设少尉军衔,以中尉为尉官最低衔,如蒙古、波兰和罗马尼亚的男军官;再是将准尉列入尉官等级,以准尉为尉官最低衔,如阿富汗、土耳其、阿根廷、智利等国。 </p>
<p class=font14g>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少尉,是排长的编制军衔,大学专科和中等专科学校毕业担任军官职务者,或由士兵经短期培训后直接提升为基层军官者,一般授予少尉军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准尉 </p>
<p class=font14g>  该词源自古斯拉夫文“旗”,1649年俄国军队首次称旗手为准尉。旗手通常是从最勇敢、最健壮、经过战斗考验的军人中挑选任命的。彼得一世建立正规军时,于1712年正式设立了准尉军衔,作为步兵和骑兵中的最低官衔。在 1722年的《官级表》中,将准尉分为两个等级,“下级准尉”列入军士的等级,准尉列入尉官行列。 </p>
<p class=font14g>  准尉是一个特殊的等级,准尉制度在国际上很不统一,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的国家设置,有的国家不设,两者的比例大体是 4:6;二是设置准尉的国家,对准尉的地位规定不一,有的列入尉官等次,有的列入军士级别,有的则将其列为军官与军士之间的一个非官非士的独立等级;三是对准尉有的国家分级,有的国家不分,分级者所分数量多少不一,阿尔及利亚分两级,印度分三级,美国分四级,玻利维亚分五级,原捷克斯洛伐克分六级。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  军衔传人中国后,清朝政府规定设准尉衔,称之为“额外军官”;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历届政府也规定设置该衔,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沿用清朝名称,北洋政府改称“准尉官”,国民政府称“准尉”和“准佐”,明文规定“不列入官等”。中国人民解放军50年代一60年代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立法文件没有规定设置准尉,但实际上授有准尉军衔,全军最多时拥有十一万余人。当时准尉为副排级人员,算干部但不算军官,在军队内部称之为“预备军官”。1988年人民解放军重新实行军衔制,准尉没有列入军衔等级体系,五六十年代由准尉担任的工作分别由少尉、军士长或文职人员担任。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士官 </p>
<p class=font14g>  一些国家军衔体系中低于军官、高于军士的军衔称号。只在少数国家设置,如西班牙、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88年重新实行军衔制时,始设此衔,是士兵军衔中最高的一级衔称。士官军衔分为军士长和专业军士两个类别,二者在等级体系上无相互从属和递进关系,是相对独立而平行的两个系统。士官按兵役性质,属志愿兵范围,服役期限较义务兵为长,退出现役后可享受转业待遇,由地方政府负责安排工作,符合条件规定的还可作退休安置,或者复员安置。有些国家称军士为士官,有的称“非委任军官”,名称不一,但其地位大同小异,都是居于军官、军士之间的一个等级。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军士长 </p>
<p class=font14g>  一些国家士官或军士军衔中的最高等级称号。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匈牙利及卢森堡、秘鲁、智利、委内瑞拉等许多国家设有此衔,有的国家还将军士长区分为若干等级,如美国的军士长包括一级军事长、二级军士长和三级军士长,另外在军种部、军队院校和各级部队,还设有总军士长,是各该单位士兵的总头目,地位颇高。 </p>
<p class=font14g>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士长军衔,授予经过军队院校培训,被任命担任基层行政或者专业技术领导职务的士兵。从 1993年 4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的决定起,军士长划分为四个级别,一级为初级,可按服役年限逐级晋升。一级晋升二级、二级晋升三级的期限各为 4年,三级晋升四级的期限为 5年。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专业军士 </p>
<p class=font14g>  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军衔中的一类衔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规定,专业军士军衔,授予服现役满5年以上、自愿继续服现役、经批准担任专业技术工作职务的士兵。专业军士区分为一级专业军士、二级专业军士、三级专业军士和四级专业军士四个级别。专业军士军衔实行按期晋升制度,一级晋二级、二级晋三级的期限备为 4年,三级晋四级的期限为 5年。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军士 </p>
<p class=font14g>  有的国家称为士官,是低于军官高于士兵的一等军衔称号。军士一词源自拉丁语“职务”,常用于军事人员。法国首先于l5世纪将军士作为军衔,授予业务熟练的有经验的士兵。后来这一称号传入德国。1716年彼得一世将其移植到俄军,其地位居于班长与司务长之间,使用七十多年后于 1789年废除,由班长级(下士)士官所取代。目前世界各国的军衔等级体系中都设有军士衔称,一般的区分为三至四级,多的设六、七级。中国人民解放军 50年代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设上士、中士和下士三个级别;80年代新军衔制实行后,军士是士兵军衔中低于士官、高于兵的一个级别,划分为上士、中士和下士三级,服现役第二年的副班长、服现役第三年的上等兵,可以晋升为军士军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下士 </p>
<p class=font14g>  各国军士军衔中最低级别称号。该词来源于意大利语“班长”?。1647年俄军条令《步 兵习武概则与谋略》中,首次出现俄文的这一称号,在 1722年的《官级表》中,被列为官级第十七级。下士在德文中由“旗帜”和“贵族子弟”两词组合而成。过去的贵族为把自己的子弟培养为军官,从小就把他们送入军营。由于他们出身于豪门,在军队中被授予一种特殊的权利,就是掌旗,因此称他们为“掌旗的贵族子弟”。1806年普鲁士军队被拿破仑打败后,废除了这一称呼,1899年威廉二世重新将其作为军士军衔中的一级称号。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  目前,世界各国军衔中都设有这一级别,有的还将其区分为若干等级,如奥地利和智利设一级、二级下士,波兰设一、二、三级下士。 </p>
<p class=font14g>  中国军队自引进军衔制后,历届政府都将下士这一称号,确定为军士最低级别的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行条例规定,服现役第二年的副班长、服现役第三年的上等兵,可晋升为下士军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列兵 </p>
<p class=font14g>  一些国家士兵军衔中最低的一级衔称。俄军根据彼得一世1722年 1月24日颁布的《官级表》,首次设置此衔。l874年,俄国实行普遍征兵制后,列兵属于“低级军衔”。1918年,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工农红军后,将列兵改称为红军战士,1946年 7月恢复列兵衔称。目前,世界上设列兵军衔的国家有:蒙古、阿尔及利亚、波兰、法国、捷克、卢森堡、瑞士、西班牙、希腊、意大利、巴拿马、巴西、古巴、加拿大、墨西哥、尼加拉瓜、委内瑞拉等国。其他国家士兵最低军衔的称呼,有的称四等兵,如德国 ;有的称三等兵,如美国、日本、奥地利、智利、秘鲁等国;有的称二等兵,如印度尼西亚、比利时、荷兰、匈牙利等国,有的称新兵。 </p>
<p class=font14g>  中国军队引进军衔制后,清朝新建陆军和民国时期的陆军称二等兵,北洋时期的海军称二等练兵。中国人民解放军两次实行军衔制中,均设列兵军衔,新兵经 3个月入伍训练合格后,授予列兵军衔,服现役 1年后晋升为上等兵。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7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5#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21:21:28 | 只看该作者
<p class=font14g>中国军衔制度 </p>
<div class=AdPIP id=AdPIP>&nbsp;</div>
<p class=font14g>现行军官军衔设下列三等十级: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1,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2,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3,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军官军衔依照下列规定区分: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1,军事、政治、后勤军官: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海军、空军军官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2,专业技术军官: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在军衔前冠以“专业技术”。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不授予军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政治、后勤军官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上将;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正大军区职:上将、中将; (正大军区职包括总参副总长,总政副主任,总后总装主任政委,大军区海军空军二炮司令政委,国防大学校长政委,军事科学院院长政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副大军区职:中将、少将;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正军职:少将、中将;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副军职:少将、大校;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正师职:大校、少将;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副师职(正旅职):上校、大校;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正团职(副旅职):上校、中校;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副团职:中校、少校;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正营职:少校、中校;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副营职:上尉、少校;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正连职:上尉、中尉;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副连职:中尉、上尉;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排职:少尉、中尉。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专业技术军官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中将至少校;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大校至上尉;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中校至少尉。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上将: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的编制军衔;正大军区职的主要军衔;副大军区职的辅助军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中将:副大军区职的主要军衔;正大军区职、正军职的辅助军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少将:正军职、副军职的主要军衔;副大军区职、正师职的辅助军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大校:正师职的主要军衔;副军职、副师职的辅助军衔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上校:副师职、正团职的主要军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中校:副团职的主要军衔;正团职、正营职的辅助军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少校:正营职的主要军衔;副团职、副营职的辅助军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上尉:副营职、正连职的主要军衔;副连职的辅助军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中尉:副连职的主要军衔;正连职、排职的辅助军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少尉:排职的主要军衔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现行士兵军衔按兵役性质分为: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1,志愿兵役制士兵:六级士官、五级士官、四级士官、三级士官、二级士官、一级士官;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2,义务兵役制士兵:上等兵、列兵。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士兵军衔按等级分为: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1,高级士官:六级士官、五级士官;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2,中级士官:四级士官、三级士官;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3,初级士官:二级士官、一级士官;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4,兵:上等兵、列兵。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海军、空军士兵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二字。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兵:服现役第一年的义务兵,授予列兵军衔;服现役第二年的列兵,晋升为上等兵军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初级士官:义务兵服现役期满,被批准为第一期士官的,授予一级士官军衔;第一期服现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二期服现役的一级士官,晋升为二级士官军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中级士官:第二期服现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三期服现役的二级士官,晋升为三级士官军衔;第三期服现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四期服现役的三级士官,晋升为四级士官军衔;
<div class=AddTxInfo style="COLOR: #f9f9f9"></div>
<p></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高级士官:第四期服现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五期服现役的四级士官,晋升为五级士官军衔;第五期服现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六期服现役的五级士官,晋升为六级士官军衔。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br /></p>
<p class=font14g><a href="http://pic.itiexue.net/pics/2007_11_26_80734_6480734.jpg" target=_blank></a>&nbs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7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6#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21:28:36 | 只看该作者
<p>如果时空论坛也用<span class=topictitle><font color=#333333>军衔制</font>你会喜欢么?</span></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7#
发表于 2010-5-20 00:33:39 | 只看该作者
先向先贤敬礼了。。。。。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林 彪也是十大元帅之一是我不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7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8#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00:53:54 | 只看该作者
<div>&nbsp;</div>
<table height=11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4 width="95%"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yyxx bgColor=#efebef height=30>引用( 聆听物语 )</td></tr>
<tr>
<td class=yyly height=81>先向先贤敬礼了。。。。。              林 彪也是十..</td></tr></tbody></table><br />YOU OUT<img onload=javascript:resizepic(this)   alt="" src="http://bbs.mzsky.cc/face_icons/dayan/dayan_17.gif" border=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9#
发表于 2010-5-20 00:59:42 | 只看该作者
又嗨一只夜摸鬼。。&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早上好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54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0#
发表于 2010-5-20 13:03:05 | 只看该作者
<div>&nbsp;</div>
<table height=11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4 width="95%"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yyxx bgColor=#efebef height=30>引用( 聆听物语 )</td></tr>
<tr>
<td class=yyly height=81>先向先贤敬礼了。。。。。              林 彪也是十..<br /><font color=#ff0000 size=5>元帅中林彪排第三呢!其实他的才能应该是第一位的,只是朱德和彭德怀的资历比他老,才让他们排在前两位。还有,叶剑英那个第十的位子还有很多人比他有资格坐,比如说粟裕、陈庚等,当时迟迟不能决定谁做第十元帅,后来毛主席出来说话了,说叶剑英在长征途中救过他、救过党,于是,后来中国就有了叶帅。</font></td></tr></tbody></table><br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