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作家杨世龙
华盛顿,7月13日(新华社)-自1991年以来一直在中国上海全职工作的美国律师约翰·V·格罗博夫斯基(John V.Grobowski),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他的中文名字“顾叔基”在中国更为人所知。
格罗博夫斯基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回忆说,中国是他生命中大部分时间的第二故乡,正以创纪录的速度发展。
改变人生的经历
格罗博夫斯基是美国外交关系正常化过程中首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双边交流项目的七名研究生之一。
该项目的七名参与者于1979年2月的一个寒冷的日子抵达北京。格罗博夫斯基最终进入北京大学学习了三个学期的考古学。
当他到达北京时,他看到北京和北京大学都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
他说:“当时北京仍在经历一些短缺,尤其是在冬天,我们的主食是埋在校园一些建筑下面的大白菜”。
他说:“天黑后,北京大部分地区很快就关闭了,到晚上八点,几乎没有灯亮。即使是司机,只要在黑暗中能看到,通常也会关掉前灯。”。
格罗博夫斯基说,他修了七门考古学课程,他的教授们都很有学术精神,对他很好,这让他在考试期间有额外的时间在字典里查单词。
在该项目的最后一个学期,他参加了新疆西北部克孜尔洞穴遗址的挖掘。“那是一次奇妙的经历,”他说。“但遗憾的是,我意识到,离开中国后,我很难再做这样的事情。”
回顾1979年,他说,作为交换生留在中国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他说:“这导致我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国度过,当然,我在那里的时间和经历深刻地改变了我。”。
他在中国的时间也让他意识到,在那里度过了一段时间,并与各行各业的中国人直接接触后,对中国的看法有了很大的不同。
作为马里兰大学的研究生,他开始学习中国政治和政府课程。
他说:“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有趣的经历,因为我在过去的学生时代没有参加过与现代中国有关的正式课程。”。
他希望更多的美国人将有这样的机会在中国进行类似的长期停留和体验,并希望这将导致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发生变化。
中国对外开放的见证
1980年秋天,格罗博夫斯基回到芝加哥大学,但很快发现自己渴望回到中国,在那里度过更多的时间。
他说:“我非常关注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可以看到很多事情正在发生变化。”。
“我看到美国公司对中国市场或在那里生产越来越感兴趣,但发现很难与他们在美国的高管和股东所要求的那种法律保护进行谈判他会说中文,懂中文,对中国和中国法律很了解。”
因此,他改变了专业,继续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律,然后在华盛顿特区的一家小型国际贸易律师事务所工作了几年,以获得国际贸易和投资交易方面的经验,然后于1991年加入贝克麦肯齐律师事务所,在其上海办事处工作。
他是当时办公室里唯一的律师。到2000年,他成为上海办事处的共同管理合伙人,该办事处最终拥有170多名专业和行政人员。
退休三年后,他和家人离开中国,于2018年搬到了他的家乡美国马里兰州贝塞斯达。
格罗博夫斯基说,他见证了中国向外国投资者敞开大门,并在经历了戏剧性的经济和社会转型之际对其商法进行了全面改革。
他说:“自1979年以来,中国的法律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它成功地为外国投资建立了一个法律框架,使外国投资者在中国进行大规模投资所需的舒适度。”。“多年来,中国吸引的外国投资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多。”
他说,除了中国的外国投资法律框架外,中国成功吸引外国投资,特别是在制造业,还有一些经济原因。
他说:“中国国内对他们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有效地抵消了更高的生产成本,并保持或提高了他们投资的盈利能力。”。
格罗博夫斯基说,他对上海和中国其他城市创纪录的发展速度印象深刻。他在1991年看到的许多东西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上海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他说。“外滩地区的建筑进行了翻新,取而代之的是银行、餐馆和高档商店。汽车取代了街道上的大部分自行车。黄浦江上下建起了高桥和长隧道,将浦东与城市其他地区连接起来。”
他说:“最引人注目的是,高大的办公楼、酒店和公寓楼像蘑菇一样在整个城市拔地而起。”。
订婚的信徒
格罗博夫斯基说,他相信美中之间的建设性接触。他说:“世界上有很多问题需要这两个重要国家之间的合作。如果没有这种合作,我怀疑情况会变得更糟。”他指的是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和经济增长的挑战。
他说:“尽管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存在差异,但中国发展如此之快,这让美国感到有些不安。”。“我不认同这种感觉。中国过去是世界上领先的国家之一,我一直觉得它再次成为领先国家只是时间问题。”
他说:“中国取得的一些成就值得高度赞扬,比如在过去四十年里成功地使7亿多人摆脱了贫困,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运动中动员和密切协调中央、省和地方当局的努力。”。
“我认为,美中之间良好关系的关键是两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两国能够相互做出的贡献鼓励和持续发展,这只能导致两国之间越来越大的相互依存。”
他认为,扩大教育交流,加强人文交流和外交努力,可以为改善两国关系发挥重要作用。
他说:“大多数在中国呆了很长时间或与中国个人或团体有密切联系的美国人对中国的运作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接受了中国再次成为一个强大国家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