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复制链接] 0
收藏
11
回复
2825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2-7-12 22:07: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12 22:08 编辑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作者:林奇 | 中国日报网|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展示高东升作品的瓶子。[图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北京工美集团是世代相传的艺术家及其工艺的发源地。

   一场名为“匠心传承”的展览将于 7 月 13 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六位经验丰富的工匠的近期作品。

   展出的特色技术包括玉雕和内画 ——在透明瓶的内壁绘画,通常用于存放过去的鼻烟,以便人们从外面欣赏这幅画。

   展览还展示了tihong 的传统,包括在木质表面上涂上一层厚厚的红漆,并在漆上雕刻精美的图案。

   还有恰斯法郎的展示作品:将细长的金属条弯曲弯曲形成装饰图案,然后连接到金属器皿的表面。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赵春明的鎏金银雕塑。[图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展出的王希维玉雕作品。[图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展出李志刚漆艺作品。[图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展出的袁昌军银器。[图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展出李东的作品。[图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六位经验丰富的工匠的近期作品 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匠心传承”展览中展出,展览将持续至 7 月 13 日。[江东/中国日报摄]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六位经验丰富的工匠的近期作品 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匠心传承”展览中展出,展览将持续至 7 月 13 日。[江东/中国日报摄]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六位经验丰富的工匠的近期作品 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匠心传承”展览中展出,展览将持续至 7 月 13 日。[江东/中国日报摄]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六位经验丰富的工匠的近期作品 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匠心传承”展览中展出,展览将持续至 7 月 13 日。[江东/中国日报摄]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7-12 22:24: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12 22:25 编辑

链接阅读:
中国传统的十大手工艺,一定要走下去

苏素明式红木家具

   中国是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古国,手彩是历史上一个值得珍视的文明个门,繁多。对于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来说,每一件都是光彩夺目的瑰宝,这些手工艺都堪称我们当年的瑰宝。和保护。

   一、陶瓷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中国陶器为世界陶瓷艺术作品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和工艺制作而应用。在陶瓷手艺人的预期下,有许多失传的故事,当年。

   二、髹 [xiū] 漆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中国是世界上木器的发现者,是使用天然漆器的国家,并且是在千年河姆古渡中发现的工艺,发现了中华漆器民族的骄傲和骄傲。来自,中国漆器形成了多种流派,其中福州脱胎漆器更是中国的工艺,其工艺传承了我们三宝去传统的传统。

   三、木雕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木雕是木雕的一种结构,早在千百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到唐代,工艺却是当年的木雕的木雕。历经岁月,历经岁月的雕琢,依然需要年轻的血迹过去和保护。

   四、景泰蓝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景泰蓝工艺几经波折于皇宫下,故宫在此诞生,故名在此明行保护景泰年间,制作技艺的珐琅釉得盛多以蓝色时代,在一代才女徽林因等人的波折朝代。今天,景泰蓝作品不仅作为“国礼”,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五、玉雕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玉雕是历经加工雕琢而成的玉石图腾,是中国独有的玉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时代特征,在玉雕的时代特征,在不同的玉雕时代,中国雕刻玉石的不同造型特色。工艺在民间的发展更为广泛,也有美好的一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7-12 22:31: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12 22:44 编辑

   六、刺绣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刺绣是一种用丝织成的丝绸,将设计的图案在纺织品上纺织运出,印花印花图案的工艺,在中国已有两千多的历史。如今,用手工制作的引彩线制作的工艺品成为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

   七、中国结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中国结的手工制作工艺,是从石器时代发展而来的独特的手工制作工艺,后来,再朝时装上的装饰手艺,以一种中国传统的方式打结,既流行又传统的缝衣工艺。 ,又成了民间艺人的力量。

   八、剪纸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中国传统剪纸行业,是中国剪纸行业的职业剪纸艺术,是唐代剪纸艺术到北朝时期的五种时期的作品,到宋代剪纸的大发展时期一直以剪纸工艺出现。剪纸工艺工艺之一,最为流行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历史和文化。
   九、琉璃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所以古代制作琉璃的时候,传闻其时把琉璃比玉器莹莹剔透,因为彩釉,一直以来都是属于皇室专用,在流传的琉璃制造法少。又将临失传的技艺,更值得去保护和当年。

   十、竹编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竹节出现,编编编编了编编编编了,当时为了将储存器时代的收藏起来,就将枝条的条文、新的石器等设备,到了明明的竹工艺中。实用价值,极具艺术性。

   编辑丨苏素木红明式家具

   来源丨互联网,民间请参考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7-13 19:17: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13 21:39 编辑

链接阅读:
贵州大山深处“制笙人”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7月13日,芦笙手艺人白兴义在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家中组装四滴水芦笙发音管。7月13日,芦笙手艺人白兴义在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家中组装四滴水芦笙发音管。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7月12日,非遗传承人余贵周在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家中制作四滴水芦笙簧片。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7月12日,芦笙手艺人白兴义在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家中制作四滴水芦笙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7月12日,芦笙手艺人白兴义在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家中制作四滴水芦笙。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7月12日,芦笙手艺人余贵学在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家中制作四滴水芦笙发音管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7月12日,芦笙手艺人余贵学在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家中制作四滴水芦笙发音管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7月12日,芦笙手艺人余贵学在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家中制作四滴水芦笙簧片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7月12日,芦笙手艺人余贵学在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家中制作四滴水芦笙簧片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7月12日,芦笙手艺人余世庭在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家中制作四滴水芦笙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地处大山深处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被誉为“四滴水芦笙”之乡。有着数百年历史、音调独特的苗族“四滴水芦笙”是丹寨县及周边县市几十个村寨苗族群众日常生活和节庆中必不可少的演奏乐器,深受苗族群众的喜爱,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滴水芦笙”的制作主要为选竹、烤竹、制簧片、制木件、制音斗、装簧片和定音等几十道工序,工艺相当繁琐。因制作工艺复杂,平均每个手艺人一个月只能制作一套4支芦笙。多年来,一些人因为吃不了苦而放弃了这个技艺。目前,村里仅有极少数人还在从事这项古老的手工技艺,他们坚持沿用传统纯手工制作,坚守着这项古老的非遗技艺。

   近年来,随着群众文化生活的提高,各地苗族群众对“四滴水芦笙”的需求大增。当地政府也鼓励村寨里的年轻人加入到“四滴水芦笙” 的制作行列中,把这项手工技艺发展成村里的文化产业,不断提升这项非遗技艺的经济价值,使之成为带动当地村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产业。(图/文 黄晓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2-7-13 21:45: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13 21:55 编辑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吴川盔饰传统制作技艺
见盔识人     顶戴生辉

来源:南方日报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文武将帽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蚕丝球是盔饰长期使用的一种特色材料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辅将用帽,帽顶置有八角缀彩穗,帽檐还装各帽檐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组装后的盔甲饰精美且华丽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李达开正在端详饰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手艺者通过比对定位找到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手艺者用金铁线将盔饰各部分进行固定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准时寻找定位后,用梭子打孔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手艺者正在佩戴头盔饰物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手艺者正在用铁线配件。

    一笔一画,简单勾勒,一幅盔饰简笔画便出现在眼前。

    李达开是吴川盔饰传统制作技艺第三代非遗传承人,认识他的人多称他为李義,后来他创办了一家名为“李義记”的店铺。为了将吴川盔饰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下去,他的一双儿女都跟着他学习,而他的儿子也是吴川盔饰传统制作技艺第四代非遗传承人。

    由于长期研究和制作盔饰,李达开对盔饰的历史、制作过程和特点等都了如指掌。谈起盔饰,他更是滔滔不绝。

    源远流长

    从官阶标志到戏剧盔饰神像盔饰

    “我们李家从清朝开始就做盔饰,一直到今天,除了中途因一些历史原因有所中断,可以说制作盔饰的历史已有百年。”李达开介绍,盔饰的制作技艺源远流长,从晋朝的“头衣”发展到清朝的“红樱帽”,不同的盔饰代表着文武百官的不同官阶,如皇帝戴九龙金盔、太子戴太子盔、左相戴相盔、右相戴帅盔等,盔饰成了官阶的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盔饰的佩戴场合也在不断变化。

    “从前的盔饰都是由文武百官所佩戴,后来为了纪念这些历史人物,我们的戏班将其还原演绎,这时的盔饰称为戏剧盔饰。”李达开说,再后来,民间在戏剧的基础上再演变,根据历史的记载和描述,将这些历史人物塑成像,从而寄托思念,此时的盔饰则属于神像盔饰。

    盔饰从人物官阶标志演变成中国传统戏剧人物的戏剧盔饰和神像佩戴的神像盔饰,成为戏剧表演与神像装饰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广东省戏剧之乡,随着戏剧表演和民俗活动增多,吴川盔饰制作技艺在民间广泛流传,盔饰也根据不同人物的身份、性别、年龄与性格特征而造型各异,种类达数百种之多,是一种独特的程式化的民间工艺制作技艺。

    工艺繁琐

    时代和地方民众信仰的产物

    盔饰的制作工艺流程复杂,技术含量高,有画、刻、凿、绕形、染色、拼装、裹绒等十二道主要工序,而所用的材料,也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

    “在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多用羽毛进行装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技术的发展,新材料不断出现,羽毛也被玻璃珠所替代。到了现在,材料工艺发展更快,我们所用的材料也逐渐换成了塑料珠。”李达开表示,经过长时间的演变以及技术的支持,盔饰的材料变得愈加精致,但不变的是人们的信仰和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历史人物不断出现,人们为了纪念,也不断创造出新的人物形象,而戏剧盔饰或神像盔饰也由该历史人物生前所佩戴的盔饰演变而来。“我们一般会根据这个历史人物所佩戴的盔饰,在保留其特点的前提下,结合当下的材料和装饰进行再创造,赋予它一种新的风貌。”李达开表示。

    谈及吴川盔饰传统制作技艺的意义,李达开表示,盔饰是地方民众信仰的产物,它迎合了当地民间民俗的需要,寄托了人们念想,是祖辈留下来的传统文化瑰宝。对于当地的民众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各种民间制作工艺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形成了今日具有鲜明特色及深厚文化底蕴的民间制作工艺,而吴川盔饰传统制作技艺凭借其高超的技艺、悠久的传统,也汇聚在这条长河中。

   文:陈玮琪 陈俏颖 图:陈玮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2-7-13 22:04: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13 22:05 编辑

精雕细琢 “枯木”逢春
兴宁积极培养传承人,推动非遗项目根雕技艺传承发展

南方日报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陈锡瑶小心翼翼地对着半成品进行雕刻。陈泽铭 摄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1999年,陈锡瑶的“迎回归”作品被兴宁市人民政府作为珍贵礼品,赠送给澳门兴宁同学会。受访者供图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陈锡瑶将一棵千年枯老石栗树根创作成根书“華”字。陈泽铭 摄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陈锡瑶的工作室陈列着一件件制作精美、造型各异的根雕作品。陈泽铭 摄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图为刘胜荣根雕工作室,他把奇石、根艺等传统制作和鉴赏技艺带入课堂。受访者供图

   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将一块盘根错节的树根、一截斑驳畸形的枯木,雕刻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幻化出生动美景……这是一群根雕手艺人,他们靠着一双巧手,运用指尖的技艺,将“朽木”变成了宝。

   根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它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兴宁根雕技艺是岭南根艺的一个流派,蕴藏着深厚的客家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岭南文化特色和独特的客家文化内涵。此前,兴宁根雕技艺被列入梅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

   近年来,兴宁市不断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充分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兴宁根雕技艺的传承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陈泽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2-7-13 22:09: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13 22:10 编辑

   源远流长

   蕴藏客家民俗文化 被列入市级非遗项目

   走进罗岗镇溪美村民间根艺苑,76岁的传承人陈锡瑶正在进行根雕创作。只见他歪着头,俯下身子,一手拿着刻刀,一手拿着凿子,小心翼翼地对着半成品进行雕刻,伴随着有节奏的敲打声,木屑纷纷落地。

   这是陈锡瑶的家,也是他30多年创作不辍的工作室。室内到处陈列着他的根雕艺术作品,如同走进了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一件件制作精美、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映入眼帘,散发着自然的气息。

   谈起与根雕的缘分,陈锡瑶笑了笑说,兴宁属于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根原材料亦丰富,客家人有着将“朽木”变成宝的传统。在他儿时的记忆中,家里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根雕物件,都是长辈们将山上拾得的树根,自己加工制作而成。

   “小时候看到这些玩意,觉得很新奇,很有意思。”耳濡目染下,根雕这门艺术的种子在他的心中萌芽。

   20世纪末,陈锡瑶正式投入到根雕创作中,并以此为生。“刚开始会制作笛子等乐器,或是一些家具,卖到东莞、广州等地。”慢慢的,他逐渐精于此道。

   兴宁市文化馆副馆长邓凌莉告诉记者,兴宁根雕技艺中蕴藏着深厚的客家民俗文化。

   据兴宁市文化馆、兴宁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编著的《兴宁非遗》记载,兴宁根雕技艺源远流长,始于春秋,盛于唐宋,明清时期,随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进入梅州客家地区,广泛运用于住宅(客家围屋)、祠堂、案台、几架、装饰和艺术欣赏之中。

   有的把根材雕刻成神兽,用于房屋的檐、梁、柱上;有的把根材雕刻成神像,放于屋内以辟邪;有的把树根雕刻成艺术作品,放在客厅、居室,为艺术欣赏。同时,有大量的金漆木雕运用于客家围屋建设。

   民国时期,兴宁根雕技艺进一步发展,很多根雕师傅自成一派,“许家班”“罗家班”誉耀兴宁、五华,所传根雕(含金漆木雕)大师许金佛、黄清兰、张作兰等,日后成为兴宁工艺厂的一代大师。

   据邓凌莉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兴宁根雕技艺得到了快速发展,根雕作品逐渐走向了全国各地。

   1999年,陈锡瑶的根雕作品“迎回归”被兴宁市人民政府作为珍贵礼品,赠送给澳门兴宁同学会;2016年,陈锡瑶的大型根书“華”字,得到央媒的报道;“许家班”的第四代传承人邓俊钜创作了“如来三宝”“四大天王”等,广受各界好评……2019年,兴宁根雕技艺被列入梅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

   那段时间,陈锡瑶的根雕事业达到了顶峰。“根雕是一门手艺活儿,它需要手艺人高度投入耐心和精力,如同孕育一个生命般。”据其介绍,创作一个作品,从构思到完成,有时候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2010年,耗时近8个月,陈锡瑶创作出了一个“寻根龙盘大宝桌”,并被商家以30万元的高价购买收藏。

   彼时,不少人慕名而来,请求陈锡瑶收其为徒,罗浮镇罗浮中学的美术老师刘江南便是其中之一。

   独具特色

   “三分人工,七分天成” 展现自然之美

   在学习根雕的过程中,尽管本身有美术基础,刘江南仍遇到了不少难题。“如何选材、树根适合雕刻成什么造型……这都是实践中的艺术,需要积累足够丰富的经验。”他忍不住感慨。

   完成一件根雕作品,要经过选材、干燥、去皮、防虫防菌、构思与雕琢、抛光与打磨、上色、上漆及打蜡等工序。“根艺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其工序环环相扣,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作品失败。”陈锡瑶说。

   选材是根雕制作的第一步。据了解,乔木、灌木、竹子、藤萝等都可以作为根材,但要求必须材质坚硬、木质细腻、木性稳定、不易龟裂变形,能长久保存。

   值得一提的是,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根材,如背阳生长或悬崖峭壁石缝中,并经雷劈、蚁蚀、石压而顽强生存下来的树根,年愈久,质愈坚,造型也愈奇崛遒劲,是根艺的理想用材。

   2015年,在粤赣边界处的深山老林里,陈锡瑶曾爬上悬崖峭壁。彼时,一棵枯老石栗树根让他如获至宝。“根材造型的选择讲究‘稀、奇、古、怪’,而古树根正好盘根错节,形状奇杂。”从遇见的第一眼起,他便萌发了雕刻的设想。

   对于山区而言,搬运树根是最难的阶段。交通不便,陈锡瑶只好找来10多位朋友,人工搬运到工作室,“很辛苦,也付出很多代价,但因为热爱,内心还是感到快乐。”

   一块木头拿到手,如何精雕细琢,便要各凭本事。

   刘江南坦言,对于新手匠人而言,最容易产生的困惑是,面对千奇百怪的树根,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有时候思考了大半月,也毫无灵感。”

   事实上,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其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雕刻过程中不宜破坏太大,要做到工蕴于材,尽量贴近自然,返璞归真,展现自然之美。

   “具体而言,要保留树根天然的艺术造型,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作。”陈锡瑶传授的诀窍是,大自然把木头塑造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他认为,根雕要根据木头的形状、颜色和纹理走势等来构思,做成最适宜的模样,“要多个角度反复端详,既要洞察入微,又要有整体观念。”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根雕亦然。即便雕功只占三分,却也需要耐心细致。

   陈锡瑶告诉记者,雕刻最考验匠人的手艺。从运刀到镌刻的凹槽深度、宽窄,都大有讲究。只有处理得当,才能游刃有余,使得根雕韵味得以实现。“我们需要去除木头上无用的元素,保留精华,同时发挥想象力,创造画龙点睛之笔。”而这,需要时间的沉淀。

   最终,经过数月的制作,那颗千年树根,形成了一个高2.1米、宽1.5米雄伟壮观的“華”字。

   保护传承

   创建艺术展馆 让根雕技艺走进生活

   “同学们,这两个树根组合起来像什么?”“没错,就是一个福字。”在罗浮镇罗浮中学艺术展览馆,罗浮镇艺术协会会长、该校美术老师刘胜荣正拿着一对根艺作品,声情并茂地向同学们展示制作过程,并鼓励他们亲身参与体验。他希望学生可以树立 “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环保理念。

   2014年,在当地政府和罗浮中学的支持下,陈锡瑶带领几位徒弟和一些艺术家朋友共同成立了罗浮艺术协会,并创办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艺术展馆。

   走进艺术展览馆,记者注意到,里面摆满了形态主题各异的根雕、奇石和绘画作品。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根雕作品。这些根雕作品或是意境深远的山水画,或是活灵活现的鸟兽,或是立体感十足的书法……

   “根雕创作是孤独寂寞的。”在刘胜荣看来,喜欢根雕作品的人很多,但能坚持根雕创作的却不多,年轻人愿意学艺的更是寥寥无几,“此外,对于大山里的小孩而言,接触艺术品的机会较少,美育相对缺失。”

   为了让这项传统工艺能够得到传承,同时也为了让山区孩子发现深山里不一样的美,刘胜荣依托天然的山区优势,充分发挥美术老师的特长,把教学大纲和乡土教材、个人创作相结合,把奇石、根艺等传统制作和鉴赏技艺带入课堂。

   在刘胜荣的课堂中,学生们的教室并不是在传统的教学楼里,而是在他的工作室里。

   刘胜荣告诉记者,以“非遗进校园”的方式,他会组织学生到艺术馆进行观摩学习。此外,他还在课外组织开设美术特长班,免费辅导、培养美术人才;并结合书画展、书画大赛、参观艺术馆、联系一些美术书法大咖到学校开讲座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孩子们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让刘胜荣感到欣慰的是,班上的学生们会利用假期时间,自己动手实践创作。

   对于非遗保护,民间力量是主体,官方力量亦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兴宁市文化馆非遗展厅,种类丰富的非遗项目让人大开眼界,多位手艺人创作的根雕作品得到了绝佳的呈现。

   邓凌莉告诉记者,非遗展示,可以让群众了解非遗知识,参与互动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让非遗更好地传承发展。

   如今,陈锡瑶的一双手早已布满了老茧,但是他仍然执着地维系着与这些木头难以割舍的缘分。

   “烂木头堆得乱七八糟,不如拿来当柴烧了。”“枯树根这种没人要的‘边角料’,能用来干嘛?”以往,陈锡瑶的耳边不乏这些刺耳的声音,但他心里知道,这些“朽木”可是宝贝,“根雕技艺,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较高的美术价值、实用价值和认同价值。”

   年过古稀,壮心犹在。他的内心里,始终保留着一份愿景,就是希望能够为世人普及根雕知识,让更多人喜欢上这门有韵味的艺术。

   “要为根雕技艺的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说罢,陈锡瑶转过身,走进了工作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2-7-13 22:11:19 | 只看该作者
         ■相关

   搭建交流平台

   传承根雕技艺

   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兴宁根雕技艺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

   陈锡瑶告诉记者,作为非遗传承人,他的任务就是将兴宁根雕技艺传承发展下去。

   在老家罗岗镇溪美村,他创建了这个根艺苑,既是自己的工作室,也是手艺人乃至对根雕感兴趣的人之间的交流平台。

   此外,陈锡瑶认为,传承发展根雕技艺,要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尽管已经70多岁,陈锡瑶仍会积极主动贴近社会。在短视频平台,陈锡瑶注册了一个账号,分享他的作品及创作过程。视频中,他总是精神矍铄、活力满满。“让很多人认识根雕,只要有人想学,我就会不遗余力地教。”如今,他的账号收获了近6万点赞,粉丝数也接近5000人。

   同样认为搭建平台对于传承兴宁根雕技艺有着莫大益处的,还有梅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罗浮中学美术老师刘胜荣。在罗浮镇,有一个“刘胜荣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这是他进行根雕创作的地方,也是上课教学之处。

   今年4月,兴宁市关工委在罗浮镇设立了“胜荣青少年工艺美术实践坊”,为青少年搭建了了解非遗的平台。刘胜荣表示,此平台有助于工匠继续把这项技艺做好并传承好,做出更多更有意义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2-7-14 15:53: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14 15:55 编辑

链接阅读:
三件玉雕佳品收藏老手工艺品的《香九图》,堪称经典!

来源: 火眼看玉石

   《香山九老图》大家不甚,这是中国明代著名画家周臣所画,如意的“香山九老”指的是白居易年退身隐居,与胡杲、真晚、郑据、张等九人宴游的场景。记录了一种诗人悠闲自得的经典。

    能用五彩翡翠原石打造出的《香山九老图玉雕》,也是人间瑰宝。我们从这几方面看一下这件件~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原料拼命难

   石料原料为三吨,体积很大,料子很好,颜色有五种,能有五颗翡翠是一件遇不可求的缘分。男朋友。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雕工精细

   原料巨大,想要雕刻成大摆件,自然雕工很像九高超的雕刻师,这是由玉雕大师制作的那段时间用手工雕刻而成的《香联山》,用雕工制作而成能够将这件钻石修炼的功力完美收进的深微,也是一门极品雕工!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画廊丰富

   玉雕的看似极为透彻的部分,是特别有色的人物以及光影的表达得淋漓致!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香山老图》上的景色雕刻也是很美好,山水九亭,风景,岩石等景象。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雕刻成成,翠绿而艳丽,松松的外皮雕刻成枫叶枫叶的雕刻若若若现,雕刻成透明的老水流水,柏川丽阁色彩斑斓,带着雕刻着仙气飘飘的阁楼。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九首的雕刻神态各异,棋中生自然,小萌物如在下的在饮酒,有品茶,有鸟的在吟诗琴,​​还有的,迷惑着花香,听着着。 ,忘情山水,说笑这着实是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就连下棋的棋子雕刻得十分精细,清晰可见,工工实际是超高的!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整体融合自然,配上卓越的设计与雕工,堪称收藏佳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7-14 17:36:56 | 只看该作者
链接阅读: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开封:“夜经济”正当时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开封清明上河园内,华灯初上流光溢彩,满眼花灯令人惊艳。开封市委网信办供图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宋装巡游。开封市委网信办供图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开封清明上河园内,华灯初上流光溢彩,满眼花灯令人惊艳。开封市委网信办供图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开封清明上河园内,华灯初上流光溢彩,满眼花灯令人惊艳。开封市委网信办供图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开封夜景  开封市委网信办供图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明上河园内,《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现场。清明上河园供图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清明上河园供图清明上河园内,《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现场。清明上河园供图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汴河灯影。开封市委网信办供图
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庆祝文化传承
开封清明上河园内,华灯初上流光溢彩,满眼花灯令人惊艳。开封市委网信办供图

   人民网开封7月13日电 (尚明桢、王佩)近日,开封清明上河园内,华灯初上流光溢彩,满眼花灯令人惊艳。游客换上一身宋服,在花灯月下,体验古人的雅致生活。

   近年来,开封市构建并持续完善夜间文旅发展政策体系,明确培育夜间观光游憩、文化休闲、演艺体验、特色餐饮、购物娱乐等夜间旅游产业,促进“大宋不夜城”夜经济发展,提升城市活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