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复制链接] 0
收藏
11
回复
3610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2-6-29 19:38: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6-29 19:40 编辑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新华社郑州6月26日电(记者桂娟、袁月明)围沟圈起数百平方米的夯土建筑,宏大的祭祀遗存“墠”位居其间,人牲、牺牲、礼器等被分门别类置于台上……在25日召开的“2022夏文化论坛”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方燕明介绍了河南禹州瓦店遗址最新考古研究成果,揭露出大型祭祀遗迹的全貌,让夏代早期的祭祀情景重现天日。

  这是瓦店遗址大型祭祀遗迹全景(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瓦店遗址大型祭祀建筑的使用年代为公元前2000年前后,当时正值早期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发现表明在夏代早期,瓦店都邑很可能是环嵩山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之一。”方燕明说。

  据了解,此次揭露出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位于瓦店遗址西北部台地上,南北长约31米,东西宽约26米,平面呈回字形,面积约800平方米。在该建筑的四周,发现数条与之相关的围沟。

  在夯土建筑基址上,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内容丰富的遗存,专家推测,这些均与大型建筑上的活动有关,包括:与燎祭有关的红烧土面、红烧土坑,与瘗埋有关的五谷坑、重要遗物坑,与祭祀活动相关的人牲(人骨坑)、牺牲(动物坑),与摆放祭品有关的黄土墩,与祭亭类设施有关的柱洞等。

  “综观最新的考古材料与学界既有研究,我们认为此次揭露出的大型建筑,是祭祀建筑中平整地表后形成的‘除地曰墠’之墠,祭祀对象可能是地祇、百物神或祖先神等。”方燕明说
这是瓦店遗址大型祭祀遗迹中宴飨残留的螺蚌(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多处螺蚌堆积。经分析,这些螺类采集于秋季的可能性大,可能是一次或多次宴飨后的残余,这些宴飨行为很可能与祭祀活动有关。方燕明表示,由此分析,夏代早期瓦店人的祭祀活动一般在秋季举行,也有春季祭祀。部分参与祭祀活动的人可以参与宴飨。

  “瓦店遗址祭祀场景的重建,是当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具体体现,对于研究龙山文化时期的祭祀活动具有重要价值。”方燕明说。
  瓦店遗址发现于1979年,是河南省内的一处夏代早期都邑性遗址,先后被纳入“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等重大考古项目。

这是瓦店遗址大型祭祀遗迹中的牺牲(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这是瓦店遗址大型祭祀遗迹中的人牲(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6-29 19:44: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6-29 20:46 编辑

中国古代“晋国”特展亮相南京博物院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6月26日,观众在南京博物院参观“晋国”特展。展览展出了来自山西博物院的231件(套)精品文物,通过“河汾骄子”“争霸春秋”“余烈三晋”三个单元,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晋国从“桐叶封弟”到“三家分晋”的历史。图为展出的铜鉴(上左)、蟠虺纹鼎(上右)、蟠螭纹盖鼎(下左)、蟠螭纹甗(下中)、横鳞纹盘(下右)。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6-29 19:54:51 | 只看该作者
考古工地变考场 浙江考古人才招聘设田野测试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6月16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岗招聘“田野考古技能”测试在浙江绍兴举行,来自中国各地的25名考生参与了测试。据悉,此次测评考察应聘者的前期准备、田野考古、考古绘图、探方记录等环节,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图为考生正在刮探方壁。 童笑雨 摄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考生正在进行测量。 童笑雨 摄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考生进行地层线划分。 童笑雨 摄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测试现场。 童笑雨 摄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考生正在刮探方壁。 童笑雨 摄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测试现场,考生正在进行测量。 童笑雨 摄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考生进行考古绘图。 童笑雨 摄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测试现场,考生布置基线。 童笑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6-29 19:58:56 | 只看该作者
浙江宁海:修缮古建筑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近日,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的民间工匠葛招龙和他的团队成员冒着高温在该县西店镇岭口村敦义堂进行古建筑修缮整治工作,让倍受风雨侵蚀和蚁虫侵害的古建筑重新换发光彩。胡学军摄(人民图片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2-6-29 20:06: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6-29 20:49 编辑

“发现定窑” 精雅白瓷 风华灼灼

   6月21日,“发现定窑”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开幕。作为南越王博物院继“发现邢窑”“发现越窑”“发现良渚”之后“发现”系列展的第四展,这个由南越王博物院、定州市博物馆、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北博物院、保定市博物馆和河北省古陶瓷学会共同主办的展览,共展出来自河北多家文博单位和南越王博物院院藏的定窑各时期瓷器、窑具、标本294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2件/套,以“誉出定州”“尘外千年”“贡纳宫廷”“雅事几何”“天下大白”和“千年之约”为主题,各有侧重地呈现各时期定窑产品的面貌、文化内涵及当代定瓷的发展情况。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定窑花瓣口划花盏托

  “定窑花枕”微展览 一级文物多达8件

  定窑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白瓷窑场之一,在长达700余年的历史中,定窑是中华大地上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精细白瓷窑场,在薄胎瓷器成形、覆烧工艺、以煤为燃料等瓷器制作和烧造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在中国陶瓷生产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定窑白瓷造型规整,胎质洁白,釉质温润,多以刻、划、印花和描金花等技法进行装饰。展览从定瓷多变且丰富的釉色、造型和装饰切入,讲述了定窑何以在宋金时期成为北方地区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窑场。而我们也能看到,在广州及周边也有西村窑、曾边窑、沙边窑、奇石窑等重要的窑址,其产品是中国陶瓷百花园重要的构成;在广州各家博物馆里面也收藏着数量可观的全国各地代表性窑口、产地的陶瓷制品。“发现定窑”展中,南越王博物院就精选了院藏的17件精品文物以及多件标本,推出了“定窑花枕”微展览,其中仅一级文物就多达8件。

  把这些“全国名牌”和“区域品牌”请到一起,或许正如之前广州博物馆“龙泉之美——馆藏龙泉青瓷展”陈列编辑宋哲文所说的那样,“让新、老广州人学会更好地看‘自己’,反观自身。我们在文化版图上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我们的思维方式与别人有什么不同——数千年积淀的广州文化,正是在对‘他者’与‘本我’间的思考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南越王博物院院方专家则表示,定窑从窑火初兴、繁荣发展再由盛转衰,直至当代窑火复燃,定瓷烧造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永恒持久为世人所共赏的美,更蕴含着中华文明火种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通过探索古代文明,可以发现中华文明之美。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定窑褐地剔牡丹花擎荷叶娃娃枕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白釉墨书款贴像炉

  精彩的文物展现精彩的故事

  展览的核心是展品。在“发现定窑”展览中,我们能看到定窑白釉花口“新官”款盘、“官”款花瓣形蝉纹盘、白釉刻莲纹“孟”字款碗、定窑白釉刻莲纹龙首净瓶、定窑白釉兽形枕座等珍贵的文物。

  很多展品有着精彩的故事,比如20世纪60年代,建于北宋初期的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了170件如玉石般光润的白瓷,这批瓷器是北宋早期有明确纪年的标准器物,弥补了北宋早期定窑的历史空白。

  它们也能将时人的生活面貌再现,比如,随着围坐会食和三餐制的普及,文人雅集的筵席上菜肴杂陈、杯盏交错,高塔状列食十分惹眼,定窑生产的盘碗箸碟等各式食器常见其间;宋人流行鲜花插瓶,瓷瓶以室内陈设和几案清玩的形貌出现在士人书房,成为风雅之间的重要点缀;唐宋时期流行煎茶和点茶,定窑茶器是品茶论道的首选,苏轼《试院煎茶》一诗吟咏:“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这些精雅的展品,让我们身在广州,便可窥见中华文化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灼灼风华。

   【来源:广州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2-6-30 12:18: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6-30 12:19 编辑

河北赵窑遗址新发现:商代就有火炕了

       新华社石家庄6月29日电(记者高博)记者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邯郸赵窑遗址发现了商代火炕,这一发现将我国使用火炕的历史从西汉提前到了商代。

  “火炕是我国北方居民的取暖设施,此前我国有关火炕的最早记录是2006年在保定徐水东黑山遗址发现的西汉火炕,此次赵窑遗址五号房址发现的则是商代火炕。”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魏曙光说。

  赵窑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是河北省参与“考古中国—中原文明化进程研究”的专题研究项目。202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武安市文物保管所组成考古队,对赵窑遗址进行全面调查、重点勘探和发掘工作,取得一系列新的重要认识。

  魏曙光介绍,2021年10月至今,赵窑遗址已完成发掘面积340平方米,部分揭露出商代聚落。截至目前,共发现房址9座,大体呈3排3列,其中有4座房址为前后双室形制,多数房址有台阶式门道,部分房址的人祭现象,体现了较高的等级。其中五号房址前室的发现最为重要。

  考古人员发掘发现,五号房址是一座半地穴双室房址,前室居北,后室居南。在前室东壁北部、门道台阶南侧有一半圆形壁炉,壁炉直径0.8米。

  赵窑遗址五号房址航拍照。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经解剖发现,五号房址前室底面西部异常坚硬,硬土面下方有一层厚3厘米的灰烬。前室底部有一条红烧土浅沟从壁炉底部沿房址北壁向西,在北壁中段浅沟分成3股,从不同方向进入硬土面下方。南壁下方也有一条红烧土浅沟,向西与硬土面相连,向东与房址东南角的灶坑相连。从壁炉经红烧土浅沟进入硬土面下,再经红烧土浅沟与灶坑相连,如此形成一个完善的导热系统。

  赵窑遗址五号房址前室火炕系统示意图。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专家推测,五号房址前室的硬土面应是火炕面,因坍塌而凹凸不平,红烧土浅沟就是烟道。从出土的陶器分析,五号房址的年代为晚商早期。

  “赵窑遗址商代聚落初露端倪,已经体现了较高的等级和价值。赵窑遗址的发掘对于仰韶早期文化聚落布局和夏商周时期冀南地区文化序列的演进研究有重要意义。”魏曙光说。

  赵窑遗址位于邯郸武安市赵窑村,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于1960年、1975年经历两次发掘。赵窑遗址文化内涵丰富,从距今6400年的仰韶早期开始到汉代几乎没有中断,尤其以发现仰韶早期的环壕聚落和中晚商时期的高等级居址和墓葬最为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2-6-30 14:33:39 | 只看该作者
“科学与艺术——科学画与生物标本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展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6月18日,观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白鲟标本。当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科学与艺术——科学画与生物标本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展。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6月18日,家长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展出的歌利亚鸟翼凤蝶标本前为孩童拍照留影。当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科学与艺术——科学画与生物标本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展。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6月18日,家长带小朋友在北京自然博物馆观看展品。当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科学与艺术——科学画与生物标本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展。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6月18日,家长带小朋友在北京自然博物馆观看白冠长尾雉标本。当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科学与艺术——科学画与生物标本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展。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6月18日,家长带小朋友在北京自然博物馆观看斑海豹标本。当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科学与艺术——科学画与生物标本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展。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6月18日,家长带孩童在北京自然博物馆观看恐龙化石,乐享亲子时光。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6月18日,家长带孩童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展品,乐享亲子时光。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2-6-30 14:37: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6-30 14:38 编辑

探访布展完毕的四川成都自然博物馆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6月15日,四川成都,成都自然博物馆“镇馆之宝”长达22米的合川马门溪龙化石。新建的成都自然博物馆布展完毕,即将面向公众开放。博物馆展厅面积共17005平方米,设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龙行川渝厅、探秘恐龙厅、生命探源厅等6大主题展厅,为民众提供了一个充满趣味性、探索性、实践性与观赏性的公共文化空间。 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2-6-30 14:40:15 | 只看该作者
清宫动物造型文物展在沈阳故宫开展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6月15日,“国有祥瑞 生生不息——清宫动物造型文物展”在沈阳故宫博物院开展。展览以“护佑苍生”“寓礼于服”“镇守殿宇”“祈福吉祥”四个单元,阐释沈阳故宫院藏清代宫廷动物造型文物和图案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图为展出的物品。 于海洋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7-1 21:47: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1 21:49 编辑

梅建军:秦始皇陵出土青铜水禽的制作工艺与文化联系

   秦始皇陵K0007号祭祀坑出土的46件鸿雁、仙鹤、天鹅青铜水禽刷新了人们对秦代文明的认识,这些青铜水禽实体大小、造型生动、典雅而多样,而且不少水禽表面仍可见彩绘残余,分黑、白两色。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梅建军教授通过科学分析揭示青铜水禽的工艺特征,认为其制作很可能采用了失蜡铸造工艺;并结合考古发现的其它相关证据,探讨公元前第一千纪中西文化的互动在秦帝国物质和精神文化构建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秦始皇陵K0007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水禽,图片来自网络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秦始皇陵K0007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水禽,图片来自网络本文整理自梅建军教授在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山史学讲堂的讲座“秦始皇陵出土青铜水禽:制作工艺与文化联系”,文稿经主讲人审定。梅建军教授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考古学系,现为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研究员(Director of Research),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院士,Advances in Archaeomaterials主编,《考古》《考古学报》《西域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以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Archaeometry等期刊编委,研究方向为中国冶金技术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科技考古等。著有《关于中国冶金起源及早期铜器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国早期冶金术研究的新进展》《关于我国北方商周墓葬所出“弓形饰”的若干问题》《关于新疆出土早期铜镜研究的几个问题》以及Early Metallurgy and Socio-Cultural Complexity: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in Northwest China等中英文学术论著,主编《中国古代金属材料显微组织图谱总论》等著作。梅建军教授表示本次讲座是其首次用中文围绕“秦始皇陵青铜水禽所反映的东西文化联系”这一主题进行演讲,演讲内容包括秦始皇陵的重要考古发现与特点、秦始皇陵祭祀坑出土青铜水禽的科学检测分析及工艺特征的揭示、由秦始皇陵的考古发现看公元前第一千纪后期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联系三个方面。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梅建军教授首先,梅建军教授介绍了秦始皇陵出土青铜水禽的文化背景。他从秦国的统一过程、地域范围切入,认为秦国实行的一套政治制度影响了随后两千年的历史,使我们在今天仍然能感受到这种强大的影响力。梅教授对秦始皇陵鸟瞰图、铜车马、兵马俑祭祀坑与石铠甲坑做了简要介绍,基本勾勒出青铜水禽出土的文化背景。秦始皇陵青铜水禽出土于K0007号祭祀坑,梅教授强调,秦始皇陵及其祭祀坑之间的位置关系与分布格局还需进一步研究。实体大小的青铜水禽共计46件,包括20件天鹅、20件鸿雁、和6件仙鹤,此外还出土了15件乐工造型的陶俑,很多器物出土时已经破损,且有焚烧痕迹,具有较强的写实性特征,表现了秦文化青铜器的造型风格从抽象象征到逼真写实之间的转变。经修复还原,K0007祭祀坑模拟溪流环境,呈现水禽戏水、乐工奏乐的休闲场景,水禽足部与踏板使用榫卯结构连接,水禽表面呈现出炭黑、骨白等颜料痕迹。梅教授在归纳秦始皇陵考古发现的特点时强调,秦始皇陵兵马俑祭祀坑的巨大规模是前所未有的,其中实体大小的随葬陶俑代表了一种新的墓葬制度、制作精细的铜车马与水禽是当时青铜制作工艺技术的集中体现,且各类祭祀坑遗存具有强烈的文化象征意义,值得深究。其次,梅建军教授对青铜水禽的科学检测分析以及工艺特征中的细微现象进行了细致讲述。秦始皇陵青铜水禽出土后,在2003-2006年间中德保护专家共同合作,在陕西考古研究院开创性地对6具青铜水禽(3只鸿雁和3只天鹅)进行全面的检测分析和保护修复处理工作,初步揭示了其制作工艺的特征,早期对青铜水禽的科学研究工作成果可见于《秦始皇陵出土青铜水禽的保护和科技探索》(艾克曼,《秦始皇陵出土青铜水禽的保护和科技探索》,《让过去拥有未来:十五年德-中文物保护方法的发展与检验》,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2006年)。2010年,陕西考古研究院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在早期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对青铜水禽的制作技术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在这一项合作研究中,共计对5具天鹅、5具鸿雁、1具仙鹤、和10件碎片展开了分析检测研究,探究这些水禽的制作工艺特征。邵安定博士、郭菲硕士以及梅建军、杨军昌、陈坤龙、孙伟刚老师在这一阶段发表相关论文6篇、出版专著一部,围绕青铜水禽铸造工艺、合金工艺及矿料来源、表面彩绘工艺、水禽泥芯的科学分析等问题展开了全面细致的研究和讨论。梅教授揭示了青铜水禽的颈部隔档、芯撑、芯骨、铜片补缀、榫卯结构、彩绘颜料等6项重要工艺现象,在此基础上讨论补缀铜片工艺现象的中西比较研究、铜隔档使用一次浇筑而非流焊熔接工艺等新发现。其中最为精彩的讨论集中在青铜水禽与失蜡铸造工艺关联上,梅教授指出芯骨与芯撑的使用在希腊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塑像中较为常见,个别水禽的内腔表面发现有流铜和使用毛刷的迹象,或许也可作为使用间接失蜡法铸造工艺的间接性证据。梅教授引用邵安定博士的研究,以间接失蜡工艺铸造过程中可能包括的12个步骤作为小结,并推测青铜水禽的制作流程为:制母模-制母范-制蜡模-设置芯撑-制作泥芯-芯骨、底部支撑-修整蜡模-设置浇注系统-制作外范-烘烤出蜡-浇铸成型-铸后加工、打磨。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X射线下青铜水禽的颈部隔档最后,梅建军教授在宏观图景中剖析青铜水禽所反映的公元前一千纪中西文化联系,指出这一研究对认识早期文明发展有重大意义。他首先提出三个问题:中国的失蜡法铸造工艺最早出现于何时?是否还有其它的考古证据显示在公元前第三世纪秦帝国受到了西来文化的影响?公元前第一千纪中国跟欧亚草原之间的文化互动是怎样一种格局?根据考古发现的块状铸造陶范来看,组合块范工艺是商周以来中国主流的青铜铸造工艺,但有些学者认为早在春秋时期失蜡法已经被工匠掌握(华觉明,1983;周卫荣,2007),梅教授介绍了学者彭鹏的观点,他认为“中国古代的铸工虽然已经掌握了失蜡铸造工艺,但他们选择不使用这一工艺来制作青铜礼容器;那种认为失蜡工艺是唯一正确铸造青铜器的观点是值得批驳的”(彭鹏,2020)。梅教授认为秦始皇陵还有其他一些考古发现,也揭示了早期中国与西方文化之间深远的相互影响:例如秦始皇陵出土具有逼真的肌肉骨骼结构的写实性人俑(Lukas Nicke,2013)、以及泥芯内部的瓦片(杨欢,2019)、铜车上的装饰图案(Raphael Wong,2020)、高台建筑与槽型板瓦(段清波,2015)等等,显著的相似性表明中西之间的接触与区域之间的文化联系,支持秦始皇陵青铜水禽采用失蜡法铸造工艺的见解。此外,关于串珠、金器与铁器的研究也提供了新的证据,梅教授引用罗森老师的观点(Jessica Rawson,2018),认为南西伯利亚和甘肃等地出土的金铁复合器物反映了欧亚草原与古代中国密切的文化联系,以及西来文化影响在秦始皇创建秦帝国的进程中所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等等。随后,梅教授和与谈教授们就邵安定博士提出的青铜水禽制作工匠来源问题展开讨论,梅教授介绍青铜水禽在铸造工艺上明显存在西方青铜工艺特征这一现象的形成,存在三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性是青铜水禽为西方舶来品,即在西方制作后,将成品直接运到秦国;第二种可能性是由西方工匠在秦国境内制作,或在西方工匠的帮助和指导下,由秦国工匠制作而成;第三种可能是秦国工匠在西方学习并掌握了大型青铜雕像的铸造技术后,在秦国制作而成。据青铜水禽基体的铅同位素即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其矿料来源与早期秦文化铜器的矿料相同或相近,因此青铜水禽多半应该是在本地制作的,青铜水禽的铸造工艺即便是失蜡工艺,但在芯撑和芯骨的材料选择上似乎还不同于西方,显示出本地化的一些特征,所以第二种推断的可能性更大。梅建军教授也表示关于秦始皇陵青铜水禽的认识仍是初步的,还有很多有待深入研究和解答的问题。


河南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

  

   华中师范大学逸夫国际会议中心线下会议现场本场讲座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楚学研究所宋亦箫教授主持,湖北省博物馆与考古所常务副馆所长万全文研究员、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张昌平教授与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魏文享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楚学研究所所长黄尚明教授出席讲座,到场聆听的还有历史文化学院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还有许多海内外师生在线上参加了本次讲座。梅建军教授报告结束后,主持人宋亦箫教授、与谈人万全文研究员与张昌平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宋亦箫教授回顾了人类学家史密斯对亚洲木乃伊制作的研究,认为东南亚等地区的木乃伊与青铜水禽均为学习了西方工艺技术的本土工匠制作,继而分享了他本人对秦国蒜头壶形器的研究,认为多瓣蒜头壶受到中亚文化因素影响无疑,为与会听众补充了秦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辅证。万全文馆长肯定“青铜水禽采用失蜡法铸造”这一推断的学术价值,表示其本人对失蜡法在中国的出现时间、对秦国器物进行中西比较等问题将持续关注。张昌平教授使用图示对间接失蜡法加以解释,指出文化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来自文化交流,并鼓励考古专业以外的同学对东西文化交流问题进行研究。梅建军教授对三位教授的讨论做了回应,并对参与与谈的教授们表示感谢。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