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立遗嘱没那么糟

[复制链接] 0
收藏
6
回复
1143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2-4-20 12:53: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年轻人立遗嘱没那么糟

■维 辰

    年轻人开始立遗嘱了。

    根据中华遗嘱库近期发布的《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2020—2021年的立遗嘱人群中,00后较上一年增长14.42%,90后立遗嘱人数增长80%,立遗嘱呈现年轻化趋势。与其他年龄段人群不同的是,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的纳入和安排,成为90后、00后遗嘱突出特征。

    我国法律规定,年满18岁或者16岁以上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可以订立遗嘱。但遗嘱往往涉及财产分配问题,基于“年轻人手头几乎没有什么财产”的印象,部分网友对这种现象不乏揶揄甚至批评,质疑年轻人立遗嘱是为了“跟风发朋友圈”。90后工作资历尚浅,00后立遗嘱人群多是18—20周岁的在读大学生,有必要思考立遗嘱必要性何在。

    细看相关数据,90后立遗嘱的原因主要是“避免财产下落不明”,81.82%遗嘱都会涉及银行存款,71.64%涉及房产,21.75%涉及虚拟财产。00后遗嘱中,97.7%涉及银行存款,17.3%涉及虚拟财产,“年轻人手头几乎没有什么财产”显然不能反映遗嘱人真实情况。从公开披露的具体案例看,有将房产留给最信任的朋友,希望她代替自己经常看望父母的90后护士;有面对花钱如流水的父亲,为爷爷奶奶留下保障的24岁姑娘;也有把市场价值约5万元的装备、游戏币,留给队友的25岁游戏爱好者……立遗嘱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有未雨绸缪意识和财产分配需求,也是一桩好事。

    随着手机移动支付比重逐渐上升,通过立遗嘱解决虚拟财产转让和继承问题成为年轻人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实践中,继承能够直接提现、转化为现金存款的虚拟财产没有异议,但涉及用户隐私的虚拟财产,很难得到有效保护。年轻人花费时间金钱立遗嘱,可能只是心理安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变更遗嘱还要再下几番功夫。

    年轻人开始立遗嘱,展现了不讳生死的观念进步,种种避险手段背后是他们对风险信号的感知。《2021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74%的人因新冠肺炎疫情改变生命观,“活着”是大家的最大感悟,“身体健康”成人生头等大事。对个体而言,在高强度工作加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背景下,立遗嘱只是健康焦虑的另一种表达,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生活方式,降低自身风险。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4-20 14:22:03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人立遗嘱:寻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在母亲突然离世之前,徐杰从来不觉得立不立遗嘱是个问题。

   母亲走得突然,彼时,徐杰刚上大学,父亲是无业股民。由于钱一直都是徐杰母亲在管,他的父亲也不知道是怎么个方式,也不知道数量多少,家里面能找到的现金也并不多,意外地捉襟见肘导致母亲的告别仪式都是借亲戚的钱才得以操办。

   后来清理遗物的时候,徐杰发现母亲这几年省吃俭用的,存了一笔不少的钱。提及此,时至今日徐杰依旧心痛,数额远超他俩的想象,徐杰也第一次理解母亲节俭背后的意图。意外过后他和父亲面临着更大的问题:完全不知道密码。二人一同去到银行试了很多次,不对。

   父亲最终不好意思继续试,向银行说明了自己与持卡人的关系以及不知道密码的原因,行长听后怔了一下,随即答应帮他们继续试密码。母亲的银行卡密码至今仍是秘密,最后是打了公证,把钱和房子一切都转名。

   徐杰把整个流程办下来花了一年,“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每次去办这些东西,都要提到她的名字,都要拿出她的剪角身份证,每一次都是伤痛。”

    ▍遗嘱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尽管大家依然避讳谈论死亡,但订立遗嘱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选择。自2013年至2020年,中华遗嘱库已向社会提供遗嘱咨询共25.6万人次,登记保管了超19万份遗嘱。订立遗嘱的人群年龄段主要集中在60-70岁之间,占比43.91%,是订立遗嘱的“主力军”。

年轻人立遗嘱没那么糟

   从性别分布来看,女性订立遗嘱所占比重过半,2013至2020年间共有107281位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中华遗嘱库的工作人员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女性具有相对较高的婚姻危机感,提前订立遗嘱可以适当规避风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4-20 14:23:56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人立遗嘱没那么糟

   2020年初,疫情的肆虐拉近了人们与死亡的距离,在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到来的情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订立遗嘱纳入规划,希望提前安排好身后事。

年轻人立遗嘱没那么糟

   时代的动荡埋伏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在全球新冠大流行以及社会秩序的重整中人类对于不确定的感知是何其敏锐,尤尔根·哈贝马斯在2020年的一次采访中表示,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我们的无知,以及不确定的环境下行动和生活的必要性有着这般清醒的认知[1]。而立下遗嘱,或许就是一种较为温和的应激反应,如作家丽贝卡·索尔尼特所描述那般:我们还可以发表宣言并蹒跚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4-20 14:26:45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人借遗嘱归纳人生

   根据中华遗嘱库发布的《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截至2020年底,已有553名“90后”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了遗嘱,而这只是中华遗嘱库一处记录下的我国法律所规定的五种有效遗嘱形式(自书、代书、口头、录音及公证遗嘱)之一的公证遗嘱数据。疫情期间,更是有接近7万用户在中华遗嘱库推出的“微信遗嘱”小程序中立下了遗嘱,其中30岁以下年龄占比超过65%,尽管在法律层面,“微信遗嘱”未能获得认证,但在精神层面,“关注后事”俨然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正视。

年轻人立遗嘱没那么糟

   事实上,微信遗嘱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只能当作一份诉说心意的“情感留言”。用户可以借此机会体验立遗嘱的“仪式感”,总结生活、表白家人、寄托哀思,或是鼓励自己。心理学家陆晓娅曾说,“写遗嘱是一种人生规划,是一个自我对话的过程。去思考我们是谁,我们到底能够活成一个什么样。”[2]在我们国家,立遗嘱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意味着人们开始认真思考死亡,尝试对有限的人生进行规划,并努力寻回对生活的掌控感[3]。

年轻人立遗嘱没那么糟

   微信之外,在豆瓣上豆友@天气预报说有雨 创立了话题 我为自己订立的“遗嘱”,话题之下共有590篇内容,获得了74.3万次浏览。

用户@乙枸 在其中写到:疫情第一年,生活抑郁,工作焦虑各种原因导致心率不齐差点半夜窒息而死,第一波疫情过后,登记器官捐献,把房子车子都换新,写了份遗嘱给父母,疫情至今,怕自己有个万一至少有点东西留给父母。

   柯卡在看到豆瓣话题后第一次拟定了自己的遗嘱,在她短短八百字的遗嘱中一共出现了五次“舍不得”,其中四次是对世界的不舍,一次是对自己的不舍。在开头是对离开这个世界的犹豫,带着浅浅的不甘“我走了,我想,我是对这个世界的挂念颇深,我想,我大约是舍不得的,或许我并不知自己是怎样走的,但我走了。”在柯卡看来自己写着写着思路逐渐不清晰,无法想象自己离开世界的那一天。在遗嘱的最后,她却坚定地打下“我还爱着大家,我真的舍不下这个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2-4-20 14:30:10 | 只看该作者
          ▍立遗嘱和财产的多少无关

   立遗嘱是每个人对自己人生进行归纳的权力,也是对家人的负责。

   在叶贞看来,财产是遗嘱中无法绕过去的一部分,它们是你在世界的“遗物”,你拥有着最终的处决权。她将自己的现有存款及密码一一罗列后进行分配,大部分是给了父母,小部分留给了帮助过她的人。

   除此之外,她还特意提到了自己的数字遗产的处置。叶贞记下了所有App的帐号密码,重要如微博、微信,Instagram这类社交应用,在遗嘱里写明了帐号密码转交给重要的朋友。在叶贞看来,数字遗产是人生一个很重要的回忆,就跟写日记一样,你从哪一年开始记录,一直到你哪一年离开,在这些日子里面你的文字你的心情你的那些图都是你成长的一个过程。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珍贵。“比如腾讯QQ我们都是从初中,甚至是小学就开始了,从那个时候记录到现在,我十几岁到现在二十八岁,这是人生成长成熟转变最重要的这十几年,我从初中高中生大学,到现在工作这些软件都有记载我一路以来的成长,所以是非常珍贵的,不可能注销的。”

年轻人立遗嘱没那么糟

   一个人的逝去除了心理的影响,还有一些东西是超乎心灵范畴的实际和棘手——遗产,岳父的突然离世让徐杰再一次意识到遗嘱的重要性。看着妻子和岳母为着遗产的事意见不合,甚至争吵,徐杰觉得无奈,本可以避免但注定如此的无奈。“这是一个不想碰但是逃不开的东西,我们都暗示过他,希望他提前规划好,但是他不相信,他觉得心功能13%没问题。”相比岳父,徐杰对自己并不自信,早早拟定了自己的遗嘱,“假如有一天,我突然死了,那除了思念这种避无可避的事情之外,任何麻烦事都不要靠近留下的人。”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作者: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杨元瑞 唐怡馨 李昭奕

   指导老师:黄雅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2-4-20 14:32: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4-20 14:53 编辑

链接阅读:

当年轻人开始立遗嘱,最放心不下的是谁?

来源:瞭望智库文丨崔赫翾

   在中国特定传统语境下,“死亡”曾经是一个很难触及的话题。

   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订立遗嘱。《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首次公布“00后”立遗嘱情况。QQ、游戏账号、股票基金等都被纳入了年轻人遗嘱清单。

   尽管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语境中,不少人对立遗嘱很忌讳,认为是不吉利的事情,

   中华遗嘱库广东第二服务中心的的杨颖仪,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的三个多月里,电话一度被打爆。每天几十通电话里,房贷、车贷、一家老小生活成为年轻人的焦虑,有时半夜一两点,还有电话涌进来:“我感冒了,会不会中招死掉,家人该怎么办?”

   信息爆炸时代,手机上网十分便捷,人们早晨醒来就会看到来自全球的各种大事发生,负面信息包含其中,仿佛就发生在身边。人有防御本能,大部分时间会优先处理最坏结果,长此以往,非常容易产生“是不是哪一天我也可能成为新闻里那样遭遇意外的角色”的想法,从而引起广泛性焦虑,这其中就包含了死亡焦虑。

   但积极的年轻群体对生命和家庭有更深刻的思考,这种思考前置是社会进步带来的结果。

   白皮书首次公布了“00后”遗嘱数据。数据显示,2020-2021年立遗嘱人群中,“00后”一共有223人。“90后”群体立遗嘱更是多次登上热搜,截至2021年底,总人数达到1204人,较2020年增长了80%。

   30岁以下人群立的遗嘱,父母作为财产继承人的比例达到了77.26%。40岁以上人群立的遗嘱,孩子作为财产继承人的比例达到60%以上。30-39岁人群中,选择父母或者子女继承财产的占比接近,都是30%以上。

   据统计,超过一半人会认为,无法确定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如果什么都没说就走了太遗憾。

   2020年初,在一个平静的午后,中华遗嘱库广东第二服务中心的的杨颖仪接到一通电话。

   “我想立遗嘱。我要把攒下的所有存款都留给妈妈,万一我不在了,那笔钱可以给妈妈多一些照顾。”

   杨颖仪听到后很惊讶,因为这个声音听起来十分稚嫩。

   她反复询问着男孩的信息,最终确认电话那头,是一个“00后”少年。

   男孩语气很平静,他说自己是一名护士,在一家医院支援。

   医院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目睹了50多位重症患者离开。

   每当想起那些曾经鲜活却又消逝的生命,他的心里就会感觉疼痛。他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也许自己就会这么离开。

   男孩对杨颖仪说,

   大四学生孙杰(化名)准备立遗嘱时把没有注明受益人的保单和存款的一部分留给自己高中的朋友。

   高三时期的孙杰经常因为压力大生病发烧,去医院前,朋友会从楼上飞奔下来,把写着鼓励的纸条塞给她。

   她住院的时候,父母忙于工作隔几天才会来照顾。一个人躺在病床上,朋友会跟她打电话发微信,聊学习也聊生活。

   “有时翻翻她给我的纸条,心里就会轻松很多”,这些纸条现在还躺在她卧室的抽屉里。

   “90后”上海女孩王俞(化名),她到中华遗嘱库上海登记中心立遗嘱,

   房产留给闺蜜,一时引发了热议。

   王俞是一位典型的上海女孩,1992年出生的她在上海某知名医院做ICU护士,或许是感受了太多生命无常,谈起珍惜生命,王俞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我不喝奶茶,不上班时我都会在晚上11点前入睡。每年的体检我都很认真地去做,身体只要有不舒服我都会去检查一下防患于未然。”

   王俞从小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王俞的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所以她和父亲的交流并不多。后来父亲调回上海时,王俞已经进医院工作了。由于缺乏沟通,父女俩总会发生一些争执。

   在一次争吵后,王俞从家里搬了出来,但或许是距离远了,王俞和家人的关系却拉近了。

   常回家看看的王俞,也感受到了来自父亲的关心,只要女儿爱吃的菜,父亲都努力学着做。

   问及她为何来立遗嘱,“医院的工作强度很大,身边有同事猝死,也有同事突然发生一些变故。让我觉得应该要好好做一下安排。我想我最放心不下的是我父母。”王俞说。

   王俞在遗嘱中写道,在自己去世后,要将自己的一套房产留给自己最信任的朋友。

   小刘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感情非常好,爷爷奶奶的晚年生活是她最大的牵挂。在小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她跟着父亲生活。然而,父亲花钱如流水,有时还要远在乡下的爷爷奶奶贴补。

   从法律上来说,爷爷奶奶并不是第一继承人。但她担心爷爷奶奶会把钱都给他父亲,要是生病住院,连治病的钱都没有。为此,小刘订立遗嘱,如果自己发生意外,能够有一笔钱保障爷爷奶奶的晚年生活。她希望母亲作为自己名下财产的监管人,并将财产用于爷爷奶奶养老。如果二位老人去世,那么剩余的财产就由母亲继承。目前,她的银行卡里已有十几万元。同时,她表示会坚持往卡里存钱,希望给老人更多的保障。

   29 岁的王丽在婚礼后来到中华遗嘱库北京登记中心订立遗嘱, 她把立遗嘱比成股市里预防爆仓做的风险对冲。

   追求对生活的掌控感的她认为,只要能意识到的风险,就提前规避,不想自己太被动。

   虽然还没有孩子,她在遗嘱里写得很清楚,只有老公继续照顾父母,父母继续爱戴女婿,他们把未来的孩子照顾好,才能拿到钱。

   她给未来的孩子准备好了基金账户,以后还打算细化孩子继承财产的条件,把家风传递下去。她觉得让孩子们继承家风要用利益引领,光动动嘴那叫遗训,毕竟她说“没人会认真听”。

   95后小林在高中时就萌生了立遗嘱的想法。

   读高中时,小林关注的科技博主提醒粉丝,把所有网络账号和密码记下来,万一不幸离世,家人知道密码,可以找回账号。

   他第一眼看到就觉得这个想法不错,但彼时的他并没有实际行动,直到2020年国庆假期,父亲在工作时意外去世,小林一家为处理父亲遗物四处奔波。

   遗产难题随之而来。林父生前拥有一个理财账号,账上放了不少钱,可家人不知道密码;社保卡的密码也没有,导致养老金无法取出;林父办过一张私人电话卡,家人找不到手机,也不知道号码,手机里存储的照片、视频和各种社交账号都无处可寻。跑遍全市大小机关部门,林家人花费将近半月才处理好父亲的遗产。

   小林问身边的朋友和同学,哪里可以立遗嘱?没有人告诉他,大家反而劝他要早日走出阴影。

   比如说用了20年的QQ,这上面全是他们从小开始的成长经历。

   25岁的小陈,来到浙江遗嘱库希望订立一份遗嘱,他的遗产是一些游戏账号、虚拟装备、游戏币,按照市价总价值约5万元。小陈的继承对象是七个朋友,其中六个是游戏中同一个公会的网友。

   “大家聚在一起玩游戏实属不易,不希望因为自己的意外导致团队解散。”小陈说,让朋友继承自己的账号和装备,也可以让自己通过另一种方式在这个世界存活下去。

   有报道说,曾经有一个年轻人意外去世后,父母希望得到他公司电子邮箱密码和邮箱内的所有信件,寻找关于儿子的最后回忆,但公司认为这侵犯了个人隐私。最终的做法是,公司将邮箱内所有内容刻成加密光盘给了家属,但没有告知密码,即父母“拥有”了数字遗产,但无法阅读。

   还有报道说,因财产继承分割问题,曾经几十年除夕都在一起守岁的一大家子人再没坐下来一起吃过饭。

   这让年轻人开始思考,并加强了自己的风险意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未雨绸缪,把自己的生命健康问题与财产继承问题联系在一起。因此,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曾说:“人不应当害怕死亡,他所应当害怕的是未曾真正地生活过。”

   参考资料:

   1. 揭秘《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00后”立遗嘱写什么?丨中华遗嘱库,2022-04-01

   2. 我在中华遗嘱库,看到了19万人的秘密丨视觉志, 2022-01-13

   3. 每份遗嘱背后 都是故事和秘密丨浙江大小事,2022-01-21

   4. 疯狂加班后,这些年轻人去了中华遗嘱库丨冰点周刊,2021-08-23

   5. 每一份遗嘱背后,都是最在意、最放不下的人和事,浙江遗嘱库里,他们的故事和秘密丨钱江晚报,2022-01-21

   6. 立完遗嘱的年轻人:我终于能放心活了丨看客sight,2021-04-29

   7. 《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

   8. 00后也开始立遗嘱了!心理专家:年轻人立遗嘱折射出社会焦虑丨红星新闻,2021-04-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2-4-20 14:55: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4-20 14:56 编辑

“90后”年轻人也开始立遗嘱,有必要吗?


年轻人立遗嘱没那么糟
插 图:邵天骊

   新闻回顾

  “死”和遗嘱是大家在平时都比较忌讳的话题,但如今,情况却有所不同。自从中华遗嘱库2013年启动以来,8年间的遗嘱咨询量逐步上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提前立好遗嘱,把“死亡”纳入人生规划。中华遗嘱库近日发布的《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2017年,有55位“90后”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了遗嘱,截至2020年底,这一群体人数已达553人。对此,您怎么看?

  嘉宾发言

  张望望:看到年轻人立遗嘱这则新闻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觉得好笑,笑的是难道现在立遗嘱也成了年轻人的时尚了吗?但转念一想,凡存在必有其合理性,年轻人立遗嘱在本质上与老年人立遗嘱是一样的,因为有必要才会去做。我们更应该以接纳的眼光去看待。我们奇怪是因为少见,以后见得多了就自然习惯了。

  钱秧钧:关于遗嘱,对我们很多普通人来讲,最直观想到的就是我们死后怎么安排我们的财产,这种安排是需要生命“在岗”时实现的。我们每一个个体一生在为国家、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拥有了财富的积累。有财富了,无论是精神财富还是物质财富,传承有序是福气,传承无序是祸事。如何支配财富?如何传承财富?对于个人来讲可能就是简单地支配与传承的问题,而从国家层面来讲,是涉及中华民族财富观和传承文化的重要问题,也反映着中华民族形象的一个方面。我想,这也是启动建立中华遗嘱库的要义所在吧。

  黄磊:死亡是很多人不愿提到的话题,近日看到台铁“太鲁阁号”因工程车滑落轨道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情况,我深有感触。记得有人曾经说过,“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因此,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立遗嘱,就会觉得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了。

  张望望:年轻人立遗嘱应该是新兴事物,也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偶然中的必然。新中国刚成立时,老百姓普遍没什么财富,连老年人都不怎么立遗嘱,更别说年轻人了。改革开放后,一小部分年轻人先富起来了,那时候就忙着赚钱、花钱,遗嘱的问题还没啥精力去考虑。现在改革开放40多年了,祖辈、父辈已经为不少年轻人积累了很多财富,层出不穷的新兴行业也让年轻人的“造富”速度呈几何级增长。有钱的年轻人多了,由财富带来的烦恼和纠纷也多了。看到身边的、社会上的年轻富人因为意外死亡而导致的财产继承、老人赡养、子女抚养等纠纷越来越多,一些年轻人把立遗嘱也提上了日程。

  钱秧钧:遗嘱库里需要有大量的个体信息来构成,这个庞大的运行体系依靠每一个参与者来支撑。根据《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2017年,有55位“90后”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了遗嘱,截至2020年底,这一群体人数已达553人。这组数据着实令我有些意外,因为“90后”也就过了而立之年。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当下的年轻人能够如此客观地看待生死,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进步的体现。据媒体报道称:当下的年轻人选择早早立下遗嘱,把“死亡”同样纳入人生规划中。在他们看来,订立遗嘱不是意味着走向终点,而是人生新的起点,勇敢地直面生与死,才能更好地珍惜生活。

  黄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年轻人的“身价”不菲,除了房产、车子、银行存款等“有形财产”,还有一些存在支付宝、微信甚至游戏账号的“隐形财产”。在没有写遗嘱的情况下,继承人之间可能因为误解、猜疑产生纠纷,也有可能导致家人未来办理继承手续时出现很多麻烦,甚至很有可能家人根本无法找到这些财产。而提前立好遗嘱,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

  张望望: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人们的“三观”呈现百花齐放的面貌,当然这些“花”中也有不少不可理喻的“奇葩”,很难用道德和常理去约束,这就势必需要立遗嘱来定个规矩。前些年,人们对婚前财产的界定尚有过争议,现在也习以为常了。那么年轻人立遗嘱,更多的是对去世后财产去向的一种合理保护,在本质上跟婚前财产界定是一致的。这样看来,年轻人立遗嘱也就更顺理成章了。

  钱秧钧: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长寿是福,“死”是一个需要避讳的话题和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立遗嘱容易被打上“不吉利”的标签,尤其在亲属之间,对此往往避而不谈。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每一次我们听闻的意外事件,都是对每一个人最好的死亡教育。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我们往往比较忌讳谈论死亡,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但现在这个状况得到了彻底的改变,不是我们大人不去提死亡的话题,而是孩子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死亡教育已经不再缺位。处在不同的年龄段,我们都会有这样一个普遍认知: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会先来临。

  黄磊:《民法典》施行后,订立遗嘱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保留了《继承法》原有的五种遗嘱方式: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和公证遗嘱,新增了两种法定遗嘱形式,打印遗嘱和录像遗嘱,并对两种遗嘱的法定形式要件予以了明确规定。随着遗嘱订立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对生命的思考不断深入,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更加理性地看待生死。

  张望望:无论怎样,年轻人立遗嘱,那是年轻富人们的烦恼,对于我们普通年轻大众来说还是比较遥远的。这几年“90后”立遗嘱的人数虽然在不断上升,但是几百个“90后”相对于全中国年轻人的基数来说,还只是个别现象。一般的年轻人如果有点财富又出了意外,还有《继承法》《婚姻法》等普适法律对其有所保护,也不需要特别私人定制。一般的年轻人在努力创造财富的同时,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找一个志同道合的爱人上,营造相濡以沫又富有责任心的家庭氛围,这比世界上最严谨的遗嘱还要可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子女成为一个孝顺贤良的人,这比世上最坚固的保险箱还要牢靠。

  钱秧钧:科学地认识生与死,是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人没有办法左右生老病死,生命既脆弱又珍贵,活着应该好好地去爱、去珍惜,走到最后也尽量不要留麻烦和遗憾。死亡是每个人的最终归宿,立遗嘱是不留麻烦和遗憾的手段之一。是否把“死亡”纳入自己的人生规划这是个体选择,是刚成年时就立遗嘱,还是弥留之际立遗嘱,或者干脆不立遗嘱,都是各自的人生选择。

  网友围观

  Guoye:年轻人有必要提前立好遗嘱,因为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死神会找上门,立遗嘱没有什么好忌讳的,倒是可以减少死后不少“身后事”之纠纷。

  小木草:随着时代发展,年轻人的生死观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选择用订立遗嘱这样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也是给自己一个合法的保障。

  小孙论社会:我认为年轻人没必要立遗嘱。年轻人根本没有太多的固定资产,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怎么样的,所以没有必要在自己年轻的时候立遗嘱,因为你的未来在不停地改变,你的遗嘱也会因为生活发生改变。

  在水一方:年轻人立遗嘱,是法治社会出现的新鲜事物,说明年轻人的法制观念正在增强。

   (来源:余姚新闻网-余姚日报 编辑:夏丽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