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常用的杆秤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11823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2-1-3 13:5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3 14:09 编辑

【五湖四海听客家】客家老行当--做杆秤

播音制作:梅州电台新闻台主持人 丽丽

    在日常生活中,像赶圩时买卖交易,余粮买卖、家畜(头牲)的买卖等要称量过秤,称就成了生活中的必需品。

   据古籍记载,木杆秤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以前,它不叫秆秤,叫权衡,所谓的“权”就是秤锤,“衡”即是秤秆。

   传说陶朱公范蠡,受打水的横杆启发,发明了木杆秤。他以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共十六颗星星为记,在秤杆上刻制十六颗星花,所以称为十六两制秤。


   称杆有骨杆、木杆、金属杆(铜杆、铝杆);秤砣有石砣、金属砣;提绳有二提绳、三提绳。计量单位的演变,由夏商时期使用铢和两,发展到周朝时期铢、两、金、均、石(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均,四十均为一石)。

   直到解放后,为方便买卖双方计算,才改为十两为一斤。

   近年,又采用国际通用的千克计量

   据老梅城人说,制作木杆秤这一行,在以前繁华的江北老街最为集中,兴旺时制作木杆秤的档口有十家。制作木杆秤是一门精细手艺,所有程序加起来有三、四十道。选料、画刻度、上色……每一道都得小心谨慎,因为稍有闪失,秤就会出现偏差。


   做木杆秤选用的木杆,一般用硬木,纹路要细腻且木质坚硬,花梨木、红木等都是上等的材料。选好的本材经过凿、刨的处理后,变成了笔直且又长又细的椭圆柱体,再用细纱布沾水后将其打磨光滑。木杆两端套上铜皮后,秤杆便出现其维形。秤杆一般做成一头粗一头细。

   接下来的工序便是制定重量刻度计,在打磨好的秤杆上先用墨线画一条直线,挂上秤盘后定支点,用砝码校验,这是一个极为细致、精确的过程。弹线定星位是做杆秤的关键程序,墨线直、星位准是起码的要求。


  一杆承受15公斤的木杆秤要钻将近300个秤孔,这道程序要极具耐心,稍有疏忽就会戳穿木杆而前功尽弃。打好木杆秤的秤孔,再交细铜丝插入秤孔中,剪断、锉平,用锤子敲打铜丝后,突出的铜丝就陷入到秤孔里,也叫秤星。


   制作木杆秤的最后一道程序是上色,先用青矾水做底色刷在秤杆上,然后再用中药“五弟子”汤反复刷在秤杆上,此时黄褐色的秤杆就变成了褐黑色,银色的星点变得很显眼,最后在秤杆上涂上蜡油,至此,一杆木杆秤才真正做好。

   而随着电子秤大行其道

   制作木杆秤这一传统老行当

   也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

   想听更多客家话的节目吗?

   敬请关注FM94.8梅州电台新闻台

   《五湖四海听客家》节目

杆秤和迁居习俗

  相传,春秋时期,陶朱公范蠡受打水的横杆启发,发明了十六两制杆秤。几千年来,杆秤作为中国最主要的计重器具,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木杆秤因使用方便,便于携带,曾深受群众的欢迎。人们不仅把木杆秤作为日常称量的器具,还作为一种吉祥之物,称之为:“当家财神”,寓意是“有秤当家,家财兴发。”有制作杆秤师傅说,现在开小店的一些中老年人、农村的老年居民都仍习惯用杆秤,除了跟长年的使用习惯有关系外,有些人认为杆秤经久耐用。迁居,指从一地迁徙到另一地生活;搬家。我国民间曾经流传过一些与杆秤有关的民间迁居习俗。新屋落成乔迁之时,首先要搬入杆秤,接着是扫帚畚斗,然后再是家具被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具体到各地又有不一样的形式。
  
  在安徽屯溪、绩溪的乡间农家,至今还承继着祖传迁居习俗。迁居的当天,大人们会准备好竹篓、长秤、斛斗和算盘等四件物品,擦拭干净放置于一处,只待子夜时分到来,全家老小就一人一物先将这“四大件”搬入新居,然后再去搬运其它的家具物品。搬家先要搬算盘,一般由长子或长女搬运,一路必须将它高举过头顶,寓意“居家过日算为重,不会算计一世穷”。而竹篓寓意搬入新居后年年丰收,稻谷满篓,长秤寓意有称不完的收成,斛斗则寓意有量不完的大米,预祝住进新屋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是一种“民以食为天”的心态反映。
  
  安徽合肥的人们在乔迁之日,先煮好饭,做好四个菜,寓意四季发财。然后当家人挑一担谷箩走在前头,一头放饭一头放菜,扁担上贴有红纸书写的“乔迁吉祥”的吉言。主妇拿着一杆秤随后,表示财物进出有数,持家有方。长子拿个算盘走在第三,意为精打细算,勤俭发家。其他家庭成员按年龄大小为序跟在后,每人手里都不空。有的地方则是全家大小携带炉火(俗谓“不断香火”)、炊具、梯子(取“步步高升”意)、杆秤、扫帚等物,依次而行,进新居时,主人用扫帚朝厅内扫三下,以示吉利。
  
  客家人称乔迁为“落新屋”。在南方一些客家地方,许多人乔迁新居都要带上一把小杆秤(象征一种吉祥物)。因为客家方言“秤”与“阵”谐音,而有“阵”是有伴(同伴)的意思,象征乔迁人丁兴旺,家业发达!江西赣南客家人迁居,俗称“过火”。 由于从旧宅搬入新房是家庭喜事,届时亲戚朋友均会前来祝贺,故人们习惯称为“乔迁之喜”。迁入新居时,路上要随带灯笼(或油灯)、火笼、杆秤、算盘等进屋,妇女挑着盛有“旺种”(火种)及新厨具、用具的箩筐;男孩手拿文房四宝、书籍和算盘,跟随家长前行。还要有人带一窝小鸡,蒸一甑饭捧进新屋,以示财丁兴旺,喜气盈庭。仪式结束后,设“入宅酒”宴请亲友、工匠及帮工等。
  
  在江西九江,进新屋后,即在厅堂贴“天地国亲师位”等字,设三牲,全家跪拜。进屋后,先烧一满篮饭,然后全家长幼男女手中各携一物并一灯笼,三柱香。各人所携物件:外当家为算盘、杆秤、账册;内当家为箩筐、饭甑。其他男人为农具,妇女炊膳用具,小孩背书包等,不可空手。
  
  浙江金华地区的农民在进宅前一日,先在新房中设供桌祭土地神。祭祀完毕后,在泥地上挖个小坑,然后将祭祀过的酒洒在小坑里。在进宅当天,先将一杆秤、两根甘蔗送进新房内,取其称心、甘甜的意思;还有两枝带叶的青竹、一只竹筛子、一只鱼簏,青竹表示“节节高”,筛子与狮子谐音,竹筛子代表狮子、鱼簏代表梅花鹿,含有镇宅、吉祥的意思。
  
  福建莆田乔迁民俗也很有特色。早上5时许,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房主手捧香炉,房主老婆手拿新扫帚和畚斗,扫帚要一路拖着走,到新房门口时,用扫帚从门外朝门内扫,意在把老房子的福气、财气扫起来一起带到新居;房主的儿子则手拿杆秤、算盘、笔和簿,俗称“收租”,寓意会做生意,财源滚滚来。
  
  从以上列举的各地迁居习俗可以看出,以前的杆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所受到的重视程度,同时这也是民间杆秤文化内涵的生动具体体现。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