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超:以笔为枪的抗日英烈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508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7-27 13:45: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0-7-27 22:04 编辑

刘子超:以笔为枪的抗日英烈

刘子超:以笔为枪的抗日英烈

  在位于山东沂南县依汶镇的万松山,有个鲁中烈士陵园。园区苍松翠柏,枕山面水。一座建于1943年的“抗日纪念碑”遗迹犹存,另一座1965年修复的墓碑镌刻着1885位抗日烈士英名。第一行前8位是旅级干部,刘子超名列其中。

   刘子超,原名刘起亚,又名苏华,笔名有梦非、王夫、辛民、漆雕华等,中国共产党员,1906年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新圩镇鲤湖村。曾任八路军第一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山东纵队宣传部部长、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委员等职。刘子超是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我军名将之一,2014年,他被列入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刘子超自幼勤奋好学,富有反抗精神,1926年8月在兴宁县立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因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国民党当局和学校定为“危险分子”,被开除出校。1927年,他转入梅县东山中学读书,半年后,被人告密而被捕,后来越狱回到兴宁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他到上海从事地下斗争,改名为苏华,在上海艺术大学学习,成长为党领导下的上海社联青年理论家和鼓动家。1929年,他先后担任了中共沪西区委宣传部长、中共闸北区委书记。

  1932年后,他已成为上海社联的主要骨干,经常以国际共运研究专家的身份到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校和社团发表演讲,并撰写多篇论文参加关于社会性质的论战。1933年,国民党在上海继续加紧文化“围剿”,刘子超曾两次被捕。出狱后,他以“漆雕华”为笔名写了许多文章在《读书生活》等杂志发表。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刘子超先后调任华北军政干部训练所党组成员、主任,华北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山西抗日新军太行南区游击司令部司令员,晋冀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

   1939年,刘子超随徐向前、朱瑞到达山东,先后担任八路军第一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山东纵队宣传部部长,曾主持创办山东纵队《前卫报》、创作《山东纵队队歌》歌词。

   1940年3月,大汉奸汪精卫投降日本之后,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公开为日本侵华政策效劳。刘子超坚持以笔为刀枪,撰写多篇文章发表于《大众日报》,揭露和打击日本侵略者、汉奸卖国贼的罪恶阴谋。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对山东沂蒙山区实行“铁壁合围”的大扫荡。12月11日,山东纵队领导机关被日军包围,刘子超镇静地隐藏好保密笔记本后,在带领几十位战友突出重围时,不幸以身殉国,时年36岁。

   1942年,朱德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文章,“当此(全面)抗战五周年纪念之日,我们除对五年来英勇牺牲的将士及全国军民举行哀悼外,我特号召八路军、新四军全体战士,继承先烈遗志,为先烈复仇!为我们的左参谋长,周建屏旅长,罗忠毅旅长,魏大光旅长,刘子超、张德楼师及军区政治部部长……及所有先烈复仇!为全国各友军及各界殉国的先烈复仇!”

  (黄钰然/整理 资料来源于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来源:梅州日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