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贡区水东镇七里村仙娘庙会吸引众多群众前来观看

[复制链接] 0
收藏
2
回复
235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1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3-6-19 15: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月5日上午,在章贡区水东镇七里村仙娘庙会上,孩子们站在台前认真看戏。当天,当地民间采茶戏团表演了《茶童戏主》《睄妹子》《五鼠闹东京》等曲目。每年农历三月下旬,仙娘庙会都会吸引当地和周边的群众前来观看。 肖舒遥 记者刘念海 摄

签到天数: 1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6-19 15:22:49 | 只看该作者
盛夏六月,一场急骤的暴雨过后,暑气顿消。粤东兴宁市中心车来车往,路边的宁江河水位渐涨,河畔上已矗立200多年的两海会馆,在闹市中显得格外静谧。  近日,中新社记者探访了这座见证了潮汕和客家友谊的精美建筑。
  两海会馆建于1806年,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是一座潮汕风格的府第式建筑,由在兴宁经商的潮汕商人共同捐资兴建。当时此地经商的潮汕人多为海阳县(今潮州市)、澄海县(今汕头市澄海区)人,会馆故取名“两海会馆”。
  整个会馆坐西向东,面向宁江上游。院门的门楣上刻有“瀛海辑宁”四个镀金大字。兴宁市侨务局副局长罗琳说,这门匾一语双关,“瀛海”是神话传说中仙人住的地方,这里指两海会馆,而“辑宁”有和平安宁之意,且“宁”字又代表着地名兴宁,寓意会馆和经商地兴宁和平安定。
  从院门入,庭院向内纵深排列,正堂与左右两边的回廊成对称式四合院布局。会馆内的柱梁、托檐等装饰着潮州金漆木雕,雕刻的龙凤、麒麟、花、鸟、人物,整个建筑看起来堂皇华丽。今年70岁的会馆退休管理员谢锡武说,当时建会馆的潮汕商绅为突出潮汕特色,建筑工人和建筑材料都是从潮州运来的。
  在正门内侧的门楣上,记者发现两幅较为别致的壁面,这两幅画的内容看起来更为写实。谢锡武说这分别是《潮州八景图》和《汕头港图》,是1920年两海会馆重修时绘上去的。《汕头港图》绘有行进的火车和轮船,反映了清朝末年汕头口岸商贸往来的情况,可以看出当时潮汕地区商贸已很发达。
  清朝中期以后,潮汕沿海地区商贸发展迅速,潮商开始利用便捷的水运把贸易从沿海向内陆扩展。兴宁地区,上有东江、下达韩江,又是闽、粤、赣三省通衢之地,大批潮商往这里聚集。为了立足本地经营,便筹建了用来集结本地潮商的两海会馆。
  会馆建成后,大批潮商开始立足在兴宁开展贸易。谢锡武说,当年潮汕人的花舫、货艇在会馆门前往来穿梭,宁江河上日夜都有船只行驶。
  2002年,两海会馆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兴宁市政府投入300多万元人民币,对其进行了精心修复。据了解,当地政府部门目前正在收集相关文物准备集中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潮汕商人在兴宁经商的历史。(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6-19 15:24:52 | 只看该作者
福建客家 发表于 2013-6-19 15:22
盛夏六月,一场急骤的暴雨过后,暑气顿消。粤东兴宁市中心车来车往,路边的宁江河水位渐涨,河畔上已矗立20 ...

    株洲日报6月17日讯(记者肖谭莉通讯员刘洪文)入乡村、访民居、听山歌……近日,湖南卫视国际频道《印记》栏目组深入炎陵客家山村,以纪录片的形式拍摄炎陵客家山歌的原始风貌,展现当地客家文化的独特风情。
    “山歌唱来嗬嗬嘿,溜溜子响,溜溜子响,唱过高岭唱过河,唱的山歌有几皮箩……”在沔渡镇学校,栏目组拍摄到了客家山歌现场教学的真实场景。在这里,客家山歌已走进课堂,在传承中得到创新。同时,栏目组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寻访客家山歌传承人的足迹,搜集到了劳动歌、劝世歌、情歌、放牛歌等系列原始素材。
    炎陵县客家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0%以上,千百年来,客家人以山歌的形式歌唱劳动、歌唱生活、抒发情思,至今还传唱着的客家山歌2000余首。2009年,炎陵客家山歌还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悉,本期拍摄的《客家山歌》节目时长约30分钟,预计6月底播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