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9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
梅州市民在院士广场看文艺演出。南都记者冯 宙锋摄 编者按:昨日,《南方都市报》刊发了《粤东梅州打造“国际慢城”》一文,对我市努力创建幸福导向型产业集聚区的做法和效应进行了生动报道。今日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梅州能在全省科学发展观考核评价中名列前茅,正是因为没有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去赢得速度和规模。否则将失去发展后劲,直接导致老百姓的幸福感下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调研中指出
安静文化并不是每个城市都一样。梅州能做的,广州不一定能做。梅州提倡的“慢生活”,也是结合城市的特点提出来的主张,有相应的独特的城乡空间和社会结构作为支撑。梅州需要提供一种安静文化的城市结构,让老百姓满足,就能让人心安静下来,也能让外来旅游者找到世外桃源和一方“静”土。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很是认同梅州的发展理念
“梅州山好水好人更好,欢迎大家‘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2012年7月26日,全省建设幸福广东现场会上,梅州市委书记朱泽君介绍完经验,向与会者卖起了“广告”,引得全场一片笑声。粤东山城梅州,经济体量不大,GDP增速并非最快,近年来却在广东省科学发展观考核评价中频频“露脸”。2011年,梅州主观幸福感测评指数高居全省第一。幸福的“秘诀”是什么?记者注意到,近两年,梅州把城市的休闲品质概括为“慢生活”,并将其上升为城市经营理念,提出打造“国际慢城”。一个“慢”字,道出山城幸福经。
“‘慢生活’不是慢发展,而是幸福导向型生活。”梅州市委书记朱泽君说,梅州正是要用“慢生活”的指挥棒,打造幸福导向型产业集聚区,闯出一条欠发达山区科学发展的新路。
幸福导向型产业率先“破题”
到梅州享受“慢生活”,朱泽君概括为“三放五疗”:放慢脚步、放松心情、放飞梦想;住下来即住疗,吃客家美食即为食疗,再加上鼓励发展健康的理疗、水疗和高端医疗。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以及绿色健康、安全有机的食品,这些大城市的稀缺品,在梅州可“信手拈来”。
最早打出“慢生活”牌是在2011年4月,梅州市政府赴台北进行城市整体推介。“以往多是雁南飞、雁鸣湖等景点单个推荐,这种整体性的品牌包装还是头一次。”梅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管委会主任刘许川说,当时的想法很纯朴,就是想留住客人。
一年后,省十一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大力发展健康服务、节能环保、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幸福导向型产业,引导转型升级方向。“幸福导向型产业”,这个新的发展理念为真正开启梅州“慢生活”找到了钥匙和注脚。
幸福导向型产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作为后发地区的梅州,科学发展已不允许走过去粗放型、高能耗的老路,必须谋定而后动,从容建设。
“不怕起步晚,就怕起点低”。朱泽君更坚定了“梅州必须跟珠三角等发达地区 ‘错位发展’”的想法,为人们创造一种更环保、更健康,慢享受的生活环境,培育一个“慢生活”之都。
他在很多场合跟干部们既强调发展要跨越式、要有总量和速度,又倡导“三不比”:跟发达地区不比发展总量要比发展质量;不比GDP增速要比老百姓幸福指数;不比发展规模要比发展特色。
在加快转型升级与 “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梅州率先破题。今年3月,梅州市人代会上通过了《关于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的决定》,要求打响“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设计在客都”的品牌。
“文化旅游特色区,不要狭隘地理解只搞文化或者只搞旅游,而是以文化和旅游作为牵引,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带动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朱泽君说,这才是梅州“慢生活”经济的全部,跟幸福导向型产业完全契合。“既保护环境又振兴经济,既传承文化又创新转型,既幸福市民又快乐游客。”
按照规划,梅州将重点发展度假休闲、保健疗养、婚庆服务、文化创意、先进制造业等,打造幸福导向型产业集聚区。
在新近打造的“客天下”旅游产业园中,记者看到,欧式风格的国际婚庆殿堂开业在即,花园式的草坪上,苗木掩映中,一对对新人拍摄下幸福时刻。
包括千江温泉、鹿湖温泉、丰良温泉、北斗温泉等在内的丰顺温泉产业,以雁鸣湖南药基地药膳汤类为特色的保健养生产业,叶剑英、张弼士、黄遵宪等名人故园深度开发……梅州幸福导向型产业已初具规模,充满生机。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梅州迎来游客238万人,呈现“井喷”态势,比2010年人数足足翻了一倍还多。其中自驾游占了八成以上,“慢生活”吸引力可见一斑。
“随着交通路网的延伸扩展,‘慢生活’经济市场广阔。”广东省社科院旅游研究所总规划师陈南江分析说,梅县机场扩容、潮汕机场建成,以及将来惠梅高铁、沿海铁路的辐射带动,到梅州体验“慢生活”会更加便捷。
城乡环境大提升“串珠成链”
“梅州是典型的客家地区,几千座围龙屋、土楼、中西合璧建筑遍布全市,客家文化氛围非常浓厚。”陈南江分析道,梅州还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大环境,让客家文化走近游客。
事实上,在梅州,围绕“慢生活”理念打造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和环境、全力发展“慢生活”相关产业,已经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共识。
梅州实施了规模浩大的城乡环境整治、绿化工程,仅环境整治就投入逾3亿元,拆除城区违章建筑2.7万平方米。要通过 “森林围城”“山里建城”等工程,打造森林里的花园城市。
“一年种的树,相当于过去七年种树的总和。”市林业部门负责人说。梅州森林覆盖率本来就高达70%,今年仅穗梅携手的绿化联合行动,就为梅州种植近百万棵树,造就了万亩森林。
今年以来,大规模的“拆围建绿”引发关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20多个公园拆了围墙,建成绿道,腾出绿地20万平方米。记者在城中看到,围墙拆除后,机关办公区旁郁郁葱葱,绿道穿过,市民可以自由地骑车、游玩。
叶帅故园是梅州的核心景区,从最早的“叶帅故居”到如今的“叶帅纪念园”,再扩建帅迹寻踪、杜鹃花谷、登高揽胜、果园采摘、客家天堂等景点打造而成。
“从故居到纪念园,再到 ‘故园’,范围不断扩大,从点变成了面。”嘉应学院副教授、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管委会副主任谢小康说,“故园”已经涵盖了整个叶帅生活、成长的文化现场,成了一个立体的概念。
往年,纪念园全年的游客量也不过25万人次,但近几个月已经呈现“井喷”态势,月均游客突破17万人次,全年接待游客量有望超过200万人次。
谢小康任职的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管委会,于去年批准设立,主要职责正是统筹协调文化旅游特色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发展。
在梅县雁洋镇,仅有两百多人口的古村桥溪正在进行保护性开发。小村朱、陈两姓人家,自明朝末年开始,世代联姻。朱氏后人留洋后兴建的继善楼、世德楼,陈氏人家建的仕德堂等17幢古屋,特色鲜明,均系省级文物保护建筑。
为了开发桥溪村,梅州市下大力气,清理了溪水两旁的违章建筑,整饬村容。不久的将来,“桥溪古韵”和叶帅故园、雁鸣湖、灵光寺等景点就能“串珠成链”,让游客的脚步慢下来。
游客的脚步慢了,各个县区发展“慢生活”经济的思路却迅速动起来。平远县提出建设“休闲胜地,生态慢城”,还专程前往南京高淳县的国际慢城桠溪镇“取经”。“我们成立了旅游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各部门,由县长挂帅,副书记担任常务副主任”,平远县县长梅方权表示。
“我们采取‘大旅游’的思路,每一 项工作 中都 考虑到旅游元素。”平远县委副书记朱少辉介绍说,无论是修路、架桥还是建房,加入了旅游的理念就大不一样。比如客家风情客栈,结合了新农村建设,通过旅游元素建立起了致富的长效机制。
大埔县则在努力打造“大埔大公园,最美小山城”。西湖公园、蜜柚公园、书法公园等五大公园环绕县城,漫步湖边,不觉置身城市。
“慢生活”让梅州初尝“甜头”
今年上半年GDP增速9.2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增11.5%,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大埔蜜柚节上,记者也注意到,白肉蜜柚包园收购价每斤2-3元,红肉蜜柚价格达4-5元。在梅县桥溪村,村民自种的菜心、萝卜等蔬菜,甚至可以卖到10多元一斤。这个国庆、中秋长假,梅州旅游吸金6.19亿元。
统筹:南都记者 田霜月
采写:南都记者 黄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