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的文化阐释

[复制链接] 0
收藏
1
回复
299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6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2-5-24 11:5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客家山歌的文化阐释
      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山歌种类之一,它继承了《诗经》的风格,语言通俗易懂,动作生动传神、唱腔流畅自然,并且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客家山歌用客家话唱,基本是四句七体,第一二句押韵;唱时往往即兴发挥,随口而出但又情真意切、触景生情;客家山歌唱腔丰富多彩,节奏自由又富于变化。就“山歌之乡”梅州而言,山歌的唱腔就有一百多种,在演唱艺术上继承了“赋、比、兴”,又常用直叙、比喻、双关、歇后、夸张、叠字等手法,在种类和体裁上有山歌号子、童谣、爱情山歌、习俗山歌、叙事山歌、竹板歌、尾驳尾、虚玄歌、逞歌、猜调等,在形式上有独唱、对唱、表演唱等。清末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黄遵宪对客家山歌评价甚高,称之为“天籁之声”,他对会唱山歌的客家妇女也赞不绝口,称她们“何其才之大也!”客家山歌世代相传,既是客家文化的精华,也是我国首批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客家山歌与历史变迁
      客家山歌是客家地区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不仅是当地人民情感的抒发方式,也是他们社会生活、宗教历史、民俗风情的真切体现。客家山歌具有文学、美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多方面价值,就深圳为例,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客家山歌可以了解不同的历史风貌。例如,旧社会时期深圳曾流传这样一首山歌:
杨梅时节雨纷纷,
耕田人家眼饿昏。
放下禾镰又粜米,
泪水拿来当茶饭。
      这个山歌就像阴雨连绵的雨季,其凄苦的情景跟唱歌人哀怨的心情连在一起,这也是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
      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生活水平节节高。深圳也和全国各地一样,有很多歌颂共产党,歌颂毛主席的山歌。到了20世纪60年代,深圳成为政治边防地区,这个时期经济落后,教育落后,卫生也特别差。因为生活太辛苦,年轻人纷纷跑到香港谋生。深圳在六七十年代有一波庞大的“逃港潮”。有一首客家山歌生动地记下了这一时期出现的现象,这首歌叫《深圳只有三件宝》:
深圳只有三件宝,
苍蝇蚊子沙井蚝。
十室九空人逃外,
村里剩下老和少。
      这首山歌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将当时深圳人民的生活状况给展现在我们面前。改革开放最先受益的是深圳人。他们先于内地人富起来了,有一首山歌叫《人人身上三种钱》,就表现深圳人富起来之后的那种快乐心情:
如今群众不同先,
人人身上三种钱。
人民币来外汇券,
还有港币千打千。
      还有不少山歌也是很形象地体现深圳人富裕后的心态:
农民盖起小洋房,
安居乐业喜洋洋。
花生蘸糖吞落肚,
特区日子甜又香。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得知,山歌其实是人民生活与感情的一种真切反映,跟历史发展息息相关。
二、客家山歌的文化价值
      客家山歌也能体现当地人民的文化价值观。比如梅州就有一个突出的文化传统——崇文重教。崇文,崇尚文化;重教,重视教育。通过客家人的童谣可以真切反映出客家人这种价值取向。童谣是客家母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经常给他念诵的。有两首客家童谣可以说明这个观点,第一首童谣客家话叫《蟾蜍罗》:蟾蜍罗,哥咯哥。唔读书,么老婆。
      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孩子念童谣,一边抱着他、哄他睡觉,一边念这首歌,告诉孩子如果不读书没有文化,长大就娶不到老婆。客家的妇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督促孩子学习文化。还有一首童谣叫《月光光》。广州的“月光光”照池塘,山东的“月光光”是“四方方”,山西的“月光光”是“月娘娘”,河北的“月光光”是“照四方”……唯独广东客家地区“月光光”是“秀才娘”。 “秀才娘”,就是秀才的老婆。在梅州人看来,只有读书人才有资格娶得上像月光那么漂亮的老婆。
      客家山歌还有一个特点是宣扬客家妇女的勤劳节俭。客家妇女可能是世界上最勤俭持家的妇女。客家人长期迁徙的历史,使得客家女养成了勤劳节俭的习惯,她们以勤俭持家、相夫教子为荣。如赞扬客家女子的《好姑娘》:
勤俭姑娘,鸡鸣起床。梳头洗面,先洗茶缸。
灶头锅尾,光光张张。煮好早饭,刚刚天光。
洒水扫地,担水满缸。吃完早饭,洗尽衣裳。
上山捡柴,急急忙忙。回家种菜,杯酒茶香。
纺纱织布,没离间房。针头线尾,出身贵香。
不说是非,不敢帮忙。爱惜子女,柔肝柔肠。
留心做米,无谷无糠。人客来到,细声商量。
欢欢喜喜,检出家常。鸡春鸭卵,豆鼓酸姜。
有米有麦,晓得留粮。粗茶淡饭,老实衣裳。
越有越俭,唔贪排场。就无米煮。耐雪经霜。
捡柴出卖,唔畜私囊。唔偷唔窃,辛苦自当。
唔怪丈夫,唔怪爷娘……能够咁样,真好姑娘。
      懒惰女人被称为“坏姑娘”,在客家童谣叫做《懒尸妇道》,这首歌更加广为流传:
懒尸妇道,说起好笑。半昼起床,噪三四到。
日高半天,冷锅死灶。水也唔挑,地也唔扫。
头发蓬松,过家去料……送回娘家,人人耻笑。
当初娶来,用银用轿。早知如此,赔钱不要。
      童谣对日常生活行为有规范作用,小时候唱童谣教会客家妇女要勤劳孝顺,这种传统美德,在客家文化里面展示得非常深刻。
三、客家山歌与男女之情
      客家山歌的精华是情歌。因而客家山歌大多是“郎搭妹、妹搭郎”。据统计,梅州客家情歌就有五六千首,过去客家妇女长期参加户外农事活动,两性关系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保守,谈情说爱机会较多,“情歌”土壤更为丰厚。如《唱个情妹对情郎》:
客家山歌名声扬,
首首山歌情意长。
句句唱出郎心事,
字字唱出妹心肠。
客家山歌特有名,
条条山歌有妹名。
条条山歌有妹份,
一条无妹唱不成。
      客家情歌精彩之处在于它可以表达细腻又浓烈的思想感情。山歌常使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赋体”山歌,是一种“铺陈其事”、形象生动的山歌。如《阿哥得病妹着惊》:
阿哥得病妹着惊,
打起灯笼尽夜行。
双手掀开绫罗帐,
来问亚哥病重轻。
重不重来轻不轻,
难为阿妹有心行。
床下有张矮凳子,
坐等慢慢讲你听。
      这两首山歌通过一种铺排、叙事的写法使男女谈恋爱时的相互关爱形象生动,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又如《柑子跌落水井中》:
柑子跌落水井中,
一半浮来一半沉。
你要沉来沉到底,
莫来浮起动我心。
      这个女子用柑子跌入水中浮浮沉沉作比喻,委婉地暗示了男子要明确对自己的态度,可见客家山歌可以细腻、委婉地表达感情。
四、客家山歌与革命斗争
      客家山歌在我国革命斗争史上也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中国革命诗抄》一书里面,其中有一首就是广东梅州五华烈士张剑珍的山歌,还有一首诗是客籍革命先烈叶挺的《囚歌》。当年张剑珍参加共产党闹革命,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头子张九华抓住了。张九华恼羞成怒,下令将她马上枪毙,张剑珍被五花大绑地绑起来游街,于是她一路走一路唱:
人人喊我共产嫲,
死都不嫁张九华。
红白总要分胜负,
白花谢了开红花。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兴国县的一个姓赖的女歌手,利用山歌为武器感化了很多国民党士兵。所以她被人称赞为发挥了“一首山歌三个师”的作用。广东梅州有一个叫李坚贞的女将军,她写过一首爬雪山过草地的山歌:
嘉荫山上起誓言,
脚踏冰雪赴前程。
革命豪情比火热,
融冰化雪步不停。
万里行军不怕难,
踏平草地烂泥潭。
七天七夜风雨过,
红旗直上六盘山。
      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东江纵队,是一支很独特的部队,他们全部是客家人,都喜欢客家山歌。东江纵队不仅英勇杀敌,还跟盟军紧密地配合,把茅盾、冰心、邹韬奋、夏衍等一大批文化人通过深港两地营救过来。我在编《深圳民间歌谣》时发现,东江纵队成立时,在深圳的坪山葵涌举行了一个军民联欢会,就采用客家“五句板”的形式,由东江纵队战士演唱客家山歌,叫作《祝贺东江纵队成立》:
军民集中大操场,
欢天喜地笑洋洋。
东江纵队喜成立,
歌颂英明共产党,
部队发达又兴旺。
      这部“五句板”连环山歌共23首,生动地记叙了“东纵”英雄业绩与革命精神。可见山歌不光可以谈情说爱,在革命斗争时期、在民族危难时期,同样也可以发挥重要的战斗作用。
五、客家山歌的创新发展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长期生活在山区形成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传统客家文艺形式的山歌肯定也会发生变化。深圳是一座新兴城市,95%的人口都是外来移民,为了让客家山歌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山歌,深圳民间文艺家们积极参与客家山歌的收集整理和创新发展,为振兴民族民间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客家山歌创新方面,如邓超荣和李宜高合作的《南国小镇沙头角》;王佑贵的《深圳湾情歌》、《相逢都是客》,饶荣发的《山歌唱出好兆头》、《家乡有条风雨桥》、《客家颂》;赖房千的《月光光》、《盼团圆》、姚峰的《客家妹》、《自由结婚好》;陈的明的《老屋下》、《么得闲》等等都鲜明体现了艺术家们对客家山歌的改良创新,此外还有何穗生、黎乔筑、尹良、谷勇、黄界雄等艺术家也做了不少贡献。
      实践证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客家山歌必须要创新,必须要为我们广大的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喜闻乐见。因此,对客家山歌的创新发展,我提出一个口号:“抢救原生态、精品留后代;创新原生态、吸引新一代”。客家山歌要创新,就要创作一些青少年特别喜欢听的新客家歌曲,让客家山歌的元素与现代音乐元素结合起来,从而产生自己有民族特色又被群众所喜爱的音乐精品。在此过程中,我认为须兼顾两个方面:一是对作为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家山歌,要抢救、搜集和整理,让原汁原味的山歌得以保存下来,不至于流失或走样;二是要与时俱进,把原生态山歌及其基本元素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进行大胆创新,在形式上不拘一格,为我所用,在创作上把握“客家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原则,创作出“老客家认同、新移民喜欢”的作品,这样才能吸引年轻一代来传承。为此,我们主张以客家元素为基础,创作“新客家歌曲”,让客家山歌的创新、发展有更大的空间。
      所谓“新客家歌曲”,是指从内容上和形式上对客家山歌进行改革与创新,把流行音乐的元素融入到客家山歌中。比如由我作词,梁军作曲,郑钢坚演唱的《中华儿女共婵娟》:
一轮明月挂天边,座座围屋团团圆,
曲曲山歌随风起,绵绵思念到台湾。
梦里相思年复年,声声乡音比蜜甜,
迢迢海峡情难隔,滚滚血脉一线牵。
高山青松根连根,骨肉同胞心相连,
遥望宝岛齐祝愿,中华儿女共婵娟。
      这首新客家歌曲,讲述的是海峡两岸思乡情,梁军将梅县、蕉岭山歌与台湾山歌曲调有机融合,在配乐方面又揉进欢快、摇滚的元素,既有传统山歌的风情韵味,又添加了现代歌曲的时尚气息,所以受到了广大听众喜爱,已被台湾歌唱家传唱。
2010年,由“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邀请由陈小奇、蒋开儒、饶荣发、姚峰等著名词曲创作家创作推出的《客家金曲》,就是一张“深圳制造”的音乐专辑,这张酝酿了两年的客家山歌专辑,具有客家传统风情和创新歌曲的双重特点,一是在编配、演唱上进行改良,用客家山歌的素材进行改编,仍用客家话唱;二是不用客家话而用普通话演唱,但是用客家山歌的旋律和素材。《客家金曲》正好兼具这两种模式,是新客家歌曲创作的一个可贵尝试。今后,在弘扬和创新客家文化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的关系,值得我们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本文原为2007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讲座的讲稿,后被收入福田图书馆主编的《大家讲坛》一书中,2010年修改)

签到天数: 64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沙发
发表于 2012-5-24 14:54:32 | 只看该作者
客家山歌真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