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福杯】祥龙呈瑞福中华

[复制链接] 0
收藏
4
回复
178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64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2-1-29 15:4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水幽紫径 于 2012-1-29 15:47 编辑

祥龙呈瑞福中华
马继远
    天宫玉兔辞旧岁,人间祥龙贺新春。2012年,是中华民族的本命年——龙年。龙,也再次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中国的十二生肖中,鼠牛虎兔马,羊猴鸡狗猪,以及被老百姓称为“小龙”的蛇,都是自然界真实存在的生物。惟有龙,是中华先民们臆造出来的动物形象。近万年来,龙的非真实性存在,非但没有削弱其形象和地位,反倒在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更与民族信仰、民族精神、民族利益融合,成为炎黄子孙血液中的“遗传密码”和精神上“民族图腾”。
龙之源
    龙形象的产生,大概在万年以前。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了数组蚌壳龙图案,被誉为“华夏第一龙”,这些图案距今约6000多年。1994年,在辽宁查海遗址,又发掘出了距今约8000年以上的石块堆塑龙。这些出土的龙形堆积图案,说明在原始社会甚至更早,龙已成为中华先民的“图腾”,受到广泛的信仰和崇拜。
    究其原因,大概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有关。原始先民们的生活,高度依赖于自然环境,对雨水的依存尤甚。可能正是从“雷电引发雨水”的现象中,先民们对能给庄稼带来雨水的“雷电”产生了敬畏心理。由此,便根据雷电发生时,天空中出现的“隆隆”之音和“闪蛇” 之形,逐渐发展创造出“龙”的形象和概念(读音为“隆”,形状为“蛇形”)。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认为龙系司水的灵物,具有登天化雨的能力。
    龙被中华原始先民创造出来后,形象并未固定。作为先民们信仰的图腾,“龙”的形象不断被加工创造,融入了其他多种动物的特征。《尔雅翼·释龙》中道,龙有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龙身上当然还有其他诸多动物的特征。这些动物特征,为先民们所景仰,譬如,鹿之灵巧,虎之勇猛,牛之敦厚……先民们便把自己对其他动物的崇拜,添加到了“龙”这一图腾身上。
    中华先民们持续丰富着龙的形象,也用“龙”这一图腾解释着世界的起源,人类的产生。在神话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即为“龙首蛇身”的神性英雄,在天地未分,“浑沌如鸡子”时,“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非但如此,“盘古龙” 死后,又生化出万物,“头为五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
    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等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与龙也有着密切的关联。《列子》云,“伏羲女娲,蛇身而人面。”《玄中记》载,“伏羲龙身,女娲蛇躯”。《河图稽命微》云,“黄帝轩辕,……龙颜有圣德。”《潜夫论五德志》载,炎帝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民间传说中,更有“神龙牙齿脱落洪水之中,繁衍出人类”、“混沌老母骑在神龙背上遨游世界后,生出人头龙身生物,最终进化为人类”的故事。
    先民们选择龙蛇作为自己的始祖,与龙蛇多产的特征有关。原始蒙昧时代,人口繁衍直接关系到群体、氏族、部落的生存和持续。汉砖画像中的伏羲女娲交尾图,即是生殖的象征。“龙生九子”,龙蛇乃多子的灵物,契合先民们对人口繁殖、增长的期望和追求。
炎黄子孙,追本溯源,都是龙的传人。
龙之形
    进入文明社会,人们对于龙的崇拜心理,还有龙所具备的通天入地、呼风唤雨等超自然能力,决定了龙必然被执掌王权者所利用,作为维护统治的工具。帝王的出生、王朝的更迭,当权者都要想方设法与龙发生关联,以显示血统的高贵,王权的正统。
    民间传说中,秦始皇曾夜梦巨龙用肉体挡住来犯之敌,惊醒后方知那龙就是自己。《史记高祖本纪》中则明文记载,汉高祖刘邦的母亲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这样,汉高祖刘邦就是“真龙天子“,代表上天来统治万民。皇帝是真龙天子,与其相关的一切,也都得以神化,“龙体”、“龙颜”、“龙袍”、“龙椅”、“龙子”……被统治者神化了的龙,高贵、神秘、霸气,成为专制皇权的象征。
    先民们创造龙,很大程度出自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人们祈求龙能给自己带来吉祥如意、美满幸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与凤凰、麒麟、神龟并称为“四瑞兽”。《史记封禅书》上载,“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蚓见。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龙的出现,征兆着吉祥福瑞。因此,自古至今,中国老百姓喜欢龙、景仰龙,龙在民间,始终焕发着勃勃生机和活力。
    全国很多地区都有开展的“舞龙”和“龙舟赛”,最能体现老百姓对于龙的喜爱。舞龙活动最早可能产生于神农氏时期的祈雨仪式,后逐渐发展成一项民间娱乐活动,大多在春节、元宵节时出现。舞龙表演时,长龙嗔目振鳞,斗志昂扬,舞动的是一种蓬勃向上的气势。端午节,在江南水乡经常举行的“龙舟赛”,百舟竞发,一往直前,也很能体现龙的神韵和气势。
    老百姓喜欢龙,很多动植物也被冠以带“龙”的名字,如民间将蛇别称“小龙”,蜈蚣别称“天龙”,蚯蚓别名“地龙”等;带龙字的植物也很多,有龙爪槐、龙须草、龙舌兰、龙爪花等。人们生活中食用的物品,有龙虾、龙须面、龙眼、龙井茶等,也与龙有关。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诸多与龙有关的内容。与龙有关的成语,比如:龙凤呈祥、生龙活虎、龙马精神、笔走龙蛇、龙肝豹胎、画龙点睛、笔走龙蛇……不胜枚举。
    关于龙的对联,更多。如解放后齐白石先生赠给毛主席的对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还有安徽六安关帝庙里的一副龙联,“兄玄德弟翼德仇孟德,德兄德弟同攻魏;师卧龙友子龙恩元龙,龙师龙友共兴刘。”该联上下联中采用了三国时刘备、张飞、曹操、诸葛亮、赵云、陈登的字号,十分巧妙。诗歌、书法、绘画、雕刻等其他文学艺术形式中,涉及龙的作品也不计其数。
    龙形象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充实和丰富着龙的内涵,也积淀、形成了炎黄子孙共同的精神根基。
龙之魂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甚至于已超越图腾,等同于中华民族自身,成为民族之魂魄。龙能升天入海,遨游九州,驾云兴雨,泽被万方。龙所体现的,是一种无所畏惧的正气、昂扬向上的锐气、胸怀天下的豪气。龙的国度,龙的传人,传承发扬的,正是龙的激情、龙的活力、龙自强不息的精神。
    进入新世纪,龙已成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除汉族外,我国的蒙古族、藏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都有着“敬龙”的传统。比如藏族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就反映出“王族来源与天神,王妃是龙女”的思想观念。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中,也能找到诸多崇拜龙的证据。海内外炎黄子孙,无论身在何处,都以龙的传人自居,把龙文化作为自己的根文化。龙文化巨大的向心力和感召力,使炎黄子孙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现代社会,人们追求和谐、共赢、发展、进步。龙,便被赋予了兼容并包、和谐共处、团结合作、协同发展的精神内涵。与西方文化中龙凶猛的形象不同,中国的龙,没有攻击性,它善良、大度、开放、包容,寄托了中华民族对世界和平、对人类进步、对国家富强、对民众幸福的诸多美好理想。
    西方曾有媒体称,“21世纪属于中国龙”。中国,这条在世界的东方腾跃万年的祥龙,必将怀着更加大度平和的心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行走国际舞台。中华儿女,这片古老土地上勤劳生活着的善良人们,必将在中华祥龙的护佑下,迎来更加幸福安康,更加和谐美满的生活。
    郭沫若先生曾经撰写过一幅龙联,当是此时最好的祝福和结语:春风杨柳千万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

发帖人:笑笑嘛
河南省洛阳市马继远





签到天数: 5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沙发
发表于 2012-1-29 15:57:36 | 只看该作者
炎黄子孙,追本溯源,都是龙的传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板凳
发表于 2012-1-29 22:29:34 | 只看该作者
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2-1-30 14:51:36 | 只看该作者
都是龙的传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2-1-30 14:51:57 | 只看该作者
都是龙的传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