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暴雨后故宫为何无明显积水?故宫博物院院长揭秘

[复制链接] 0
收藏
17
回复
639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7-26 12:21: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6-7-26 12:22 编辑

太和门前的内金水河河道
暴雨后故宫为何无明显积水?故宫博物院院长揭秘
  
  近日,近600岁的故宫在大雨中再次成为焦点。紫禁城杂志的官方微博晒出照片,雨中的故宫不仅展示了“千龙出水”场景,院内各处地面也并未出现明显积水,显示出故宫完善的排水系统和强大的排水能力。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2:23:08 | 只看该作者
故宫御花园下水道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2:24:48 | 只看该作者
金水河入水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2:26:02 | 只看该作者
千龙出水景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2:27:02 | 只看该作者
雨中排水景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2:29:48 | 只看该作者
  地形有何优势?    

  走势北高南低可缓慢排水    

  京城北依燕山、东临渤海,地形北高南低,因此水向东南流。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的故宫,在建造时也顺应了北京地区这一地理环境,整体走势呈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而且略有坡度。其中,故宫北门神武门的地平标高46.05米,南门午门的地平标高44.28米,两门的竖向地平高差约2米,这一坡降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积水能缓慢排泄。    

  据介绍,紫禁城内的排水沟渠全部通向内金水河,内金水河河水从神武门西侧的水闸流入,经寿安宫西墙外,南至武英殿东折,经太和门、文渊阁前,至东华门内南侧的水闸流出,又与紫禁城城墙外侧52米宽的护城河相连,之后同周边的外金水河、中南海等水系相通,这些水系同时兼有排水功能,相对整个排水体系来说,紫禁城排水系统是北京城区排水系统的第一级,也是昔日皇家地位的体现。    

  此外,内金水河水位的调节也有赖于内外水系的配合。每当雨季开始之前,故宫博物院都要做好充分准备,与北京市水务局河湖管理处建立紧密的联系,在雨季随时监察内金水河水位,通过开闸放水的方式,适时调节内金水河水量水位,共同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2:31:37 | 只看该作者
  排水有何妙招?    

  明沟、暗沟、沟眼助水入河    

  据单霁翔介绍,故宫的排水系统分为三类,分别是建筑排水、地表径流、地下暗沟。当雨水降落时,一部分雨水落到建筑上,沿着建筑屋顶的琉璃瓦落到地面,之后雨水会顺着路面明沟流到地下暗沟沟口,通过地下暗沟流入内金水河。还有一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顺地面坡度流入院落和房基四周的石槽明沟,明沟中的雨水若遇有台阶或建筑物时,则从钱眼形状的“沟眼”穿过,汇入暗沟。    

  此外,据相关专家介绍,为了保证顺利排水,故宫内90多个院落,每个院落内的御路、甬道均采用中间略高、两边偏低的形式,以使雨水尽快顺着坡度流向路两边的雨水沟中,这种中间凸起所形成的弧度被称为“熊背”。    

  在故宫北城墙内、红宫墙外,有一条东西向的大干沟,深约1.5米,宽六七十厘米。干沟上盖有长方形石板,每隔20块石板,就有4块石板的两边凿出4个豁口,4块石板上就会形成16个小洞,以便雨水漏入。除此之外,还有3条南北纵横直接进入内金水河的沟渠。正是通过这些交错纵横的沟渠,雨水得以迅速汇总,排入内河,流出宫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2:33:16 | 只看该作者
  奇景如何呈现?    

  千余龙头排水强且装饰美    

  在故宫的排水系统中,前三殿的排水功能格外引人注目。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前后排列,坐落在一个8米多高的工字形台基上,台基面积25000平方米,分为三层。在台基四周栏杆底部,有排水的孔洞,每根望柱下还有一个雕琢精美的石龙头,其口内为凿通的圆孔,也是主要的排水口。三层台基共有龙头1142个。   

  发生降雨时,雨水逐层下落,使得台面无积水。值得一提的是,台基底部的石龙头也称螭首或角兽,是用于须弥座转角处和望柱外缘之下的排水构建,多镌刻成龙首形,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从螭首龙头孔中流水,在大雨时如白练,小雨时如冰柱,在暴雨时,会呈现“千龙出水”景象,蔚为壮观。三台雨水逐层向下流,院内地面留有泛水坡度,北高南低,绕四周散水都有石槽明沟,在台阶下有石券涵洞接通干沟,使流水顺利通过,最后排入内金水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2:35:51 | 只看该作者
  维护有何新举?    

  水泥沥青路面改砖石材料    

  尽管故宫完备的排水系统十分强大,但毕竟年月久远,故宫的防洪排水系统已经经历了近600年的时间,历朝历代都有一些改建和维修,需要经常研究目前的功能状况。    

  据单霁翔介绍,故宫内的明、暗雨水沟可以分为石质和砖质两种材质砌筑而成。相对来说,石质雨水沟更加结实耐用,所以一些保存较好的盖板沟和暗沟都是采用全石质建造。同时,也有大量的砖砌雨水沟,甚至还有砖石混砌雨水沟。因为古代青砖质地较好,现存很多砖砌雨水暗沟依旧保存较好,可以正常使用。2014年故宫博物院对东六宫区域排水系统进行修缮,包括对管道维护保养、更换残损构件等, 通过修缮能够保证这一区域排水管线的畅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2:37:28 | 只看该作者
  此外,随着故宫社会功能的增加和强化,在保护和保留原有雨水系统的同时,需要建设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实现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建设。目前故宫博物院内部排水系统已经形成雨污分离的两套排水系统,污水系统是同市政管网相连的单独管线,排水系统仅用于排除雨水。同时,紫禁城宫殿建筑密集,路面多为砖石铺设。几十年来,大量地面铺装改为水泥地面和沥青路面,不利于排水和渗水。故宫博物院从2015年开始逐步将全院的水泥地面和沥青路面改为砖石材料的传统建筑材料,不但使景观环境得到改善,更使排水和渗水功能得到加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