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客家人为什么拼命读书?

[复制链接] 0
收藏
11
回复
11067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18:45: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9 19:02 编辑

   三、客家文化特质之三:山区文化

  客家地区的地理地貌的基本特征是多山。赣南:“层峦叠,气势磅礴”,“赣之为郡,处江右上游,地大山深,疆隅绣错”,“赣地夙号多巘”,赣郡“多崇山幽谷”。闽西:“闽中壤狭田小、山麓皆治为陇亩……汀踞闽上游,复岭崇冈,山多于地。”粤东:“无平原广阡,其田多在山谷间,高者恒苦旱,下者恒苦涝。”总之,赣闽粤边区这一客家大本营是典型的丘陵山地。

  黑格尔认为:“助成民族精神的产生的那种自然联系,就是地理的基础……这地方的类型和生长在这土地上的人民的类型和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黑格尔关于“历史的地理基础”方面的论述,我们并不能完全赞同,但他的这番话揭示出自然与人文的密切关联,对于我们来说是颇具启迪性的。客家民系由于迁居于山区,山区作为客家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作为客家人从事生产以及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大舞台,亦即黑格尔所说的“地理基础”,反过来对客家人精神文化的塑造也产生重要的影响,使得客家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山区文化的特质。

  山歌是客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艺形式之一,它广泛流传于客家地区,其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生动,情意真切,神韵自然,堪称是民族艺术的奇葩。而山歌之所以能产生和流行,最为重要的客观环境就是因为有“山”。我国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曾指出:“至于客家人的生活,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的关系,所以每日作业于田野山岭间的,颇占多数,并且男女俱出,没有‘男子事于外,女子事于内’之严格差别。至少,我们这一带客家人的情形是如此。他们的气质,大都简朴耐劳,很少慵惰浮夸的恶习,犹保存古代人民的风范。这些,都和他们山歌的产生及内容等有关系。”美国传教士罗伯史密斯说:客家妇女“在山中砍柴草时,常常是一面劳动,一面唱她们自己所创造和喜爱的山歌,而且一问一答,应对如流。有些会唱歌的男子,便会唱起含有爱情词句的山歌,向女方挑逗,往往因此成就良缘。现在这种特殊风格的客家山歌,在东方民俗学中,已占有重要地位了。”指出了山歌的创作及歌唱与“山”的关系。可见,这是一种原生态的山区文化,它突出地表现出客家文化的山区文化特质。

   客家妇女不裹脚,被称作“大脚婆”,罗香林在《客家研究导论》一书中指出:“在人口千万以上的汉族诸民系中,唯一没有染上缠足陋习的就是客家了。”一个西方传教士也颇有感慨地说:“西人素束腰,华人缠足,唯(梅)州人无此弊,于世界女人最无憾矣。”[21]客家妇女为什么不裹脚?其原因众说纷纭,其实,这主要就是与客家妇女所承担的劳动重任以及所生活的山区地理环境有关。客家妇女不仅要承担“灶头灶尾”的家务,而且要像男子一样劳作在“田头田尾”,还要砍柴挑担。山路崎岖,劳务繁重,小脚极不方便,只有天放之足才能适应那里的生产与生活。由此可见,客家“大脚婆”也是山区文化的一种体现。

   客家的茶文化也显现出山区文化的特色。茶叶树喜暖湿和酸性土壤,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山区,客家地处山区,气候与土壤皆适宜茶的生长,因此,茶成为客家重要的经济作物,如阳岭茶、小布岩茶等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因产茶,客家人又将茶叶、芝麻、花生、甘草等原料置于擂钵,擂成茶泥,再冲入沸水,制成擂茶,是为风味独特的客家饮料,成为客家饮食文化中的珍品。因生产茶叶,在采茶劳动中,客家人又创作了采茶戏,使得客家地区成为采茶戏的发源地,与采茶相关,还有采茶歌舞、茶篮灯等等。茶树、茶叶、擂茶、采茶戏以及采茶歌舞等,形成富有特色的客家茶文化,而这种茶文化,其根基和土壤皆在山区,从这个意义上可谓是一种山区文化。

   客家人的精神、气质和视野等方面也与这种山区文化有密切的关联。客家人从北方辗转迁徙到南方山区,艰难的山区生产生活环境,培育了客家人吃苦耐劳、开拓进取以及勤俭节约的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客家所居住的山区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客家人的视野,客家人所表现出的性情不够开朗,遇事喜欢计较、商业意识相对淡薄等等,也是这种山区文化的体现。

   客家文化并非单一的、线形发展的文化,而是由诸种文化因素组合而成的一种多元文化,其中,儒家文化是其基本特质,同时,还表现出移民文化与山区文化的特性,这就构成了多姿多彩、富有特色的客家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18:45:56 | 只看该作者
客家人口中的“水口”,你懂什么意思吗?


“要问客家住哪里,逢山有客客住山。”

在粤闽赣山区客家人的聚居地

连绵不绝的崇山峻岭间

散落着如夜空中繁星一样的客家村落

典型的客家山村几乎都有“水口”

从二、三百人的小自然村

到几万人的大乡镇的入山处

客家人都把它称为“水口”

“水口”是分隔山村与外部世界的分界线
客家人为什么拼命读书?

“水口”即广义上大众所说的村口

客家人往往把一个村子叫成“一条水”

如把“整个村子里的人”叫作“一条水人”

为何不叫村口而叫“水口”呢?

或许从客家人的文字(或口语)演化过程去查考

客家山区中四面群山环抱的壶形山村

其壶口处就是“水口”
客家人为什么拼命读书?
         一般来说,水口处都有一片浓密的竹木树林,路旁有如伞如盖、高大挺拔的“伯公树”,路坎上方或下方建有或大或小、或简易或考究的小庙宇,这就是“水口公王”(也有的地方叫做“社官”,其实质就是客家人心目中主管一方水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土地神)。

   一条清澈的小河如玉带从两山对峙的山谷中蜿蜒而来,溪水曲折迂回向山外奔流而去,小河上一座石拱桥牵山挽水将两岸联结。有些村庄还在水口处建起陂头(拦水坝),使水流湍急的山溪变得流水悠悠,既防止了山村的水土流失,又可灌溉下游的农田,还为山村增添了优美的景致。
客家人为什么拼命读书?
        客家人历来重视“水口”的环境保护,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讲究村落“水口”的地势走向。

    惯居山区的客家人知道,好的山势可以回风护水,以农耕为主的客家山民虽然不大了解环境地理学,但知道只有风柔气定的地方才能保证人杰地灵、五谷丰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