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强要座位被行拘

[复制链接] 0
收藏
3
回复
22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28 17:57 编辑

老人强要座位被行拘
老人强要座位被行拘

      近日,北京地铁10号线上,一老人要一女子让座给他,女子称可以给别人让座,但不给他让座。老人随即对女子动手袭扰,将拐杖放在女子双腿中间一阵横扫,引发网友关注。因扰乱乘车秩序,目前,北京公交警方已依法对该老人行政拘留。刘志永/图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叶某某(男,65岁),行拘!

   潮新闻

   近日,一男子在北京地铁上要求一年轻女子让座,遭拒后不仅出言指责,还出手袭扰该女子。6月25日,北京公交警方发布通告称,因扰乱乘车秩序,该男子叶某某目前已被行拘。

   有网友发视频称,地铁10号线上一中老年男子强行要求年轻女子让座,遭拒后不停指责,该女子回复称:“给别人让座可以,给你不让。”随后该男子开始用手堵嘴、用拐杖袭扰年轻女子。

   昨天,@北京公交警方 发布情况通报:6月24日13时许,在北京地铁10号线从知春里开往知春路站的列车上,违法行为人叶某某(男,65岁)因座位问题与另一乘客发生纠纷,扰乱乘车秩序。目前,北京公交警方已依法对叶某某行政拘留。

   潮评

   少些“理所当然”,多些对正当权利的尊重

   在此事中,二人矛盾到底是如何产生且激化的,因为没有视频记录,我们不得而知。所以,对于这起争执事件在“起因阶段”的是非对错,我们无法做出客观且准确判断。但根据现有视频,可以看到的是,在乘警在场的情况下,这位老人的态度相对强势,而且咄咄逼人。女子用手指着老人说:“我别人可以让,但你不让。”随后,等来的是老人用拐杖袭扰其腿脚,以及用手推搡的粗鲁行为。

   至少目前可以确定,老人侵扰女子的行为,是过界了,违德又违法。退一步讲,就算这位老人之前可能有理,但他做出这么一系列“神操作”,无论是在情理还是法理层面,都“没理”了。现在,北京警方以扰乱乘车秩序的理由对这位老人进行行拘,就是最好的“公断”。

   此事虽是一个偶发个案,可实际上所涉及的,还是“年轻人该不该给老人让座”这样一个老公共议题。前一段时间,也有一个类似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争议,年轻人在火车卧铺上挂帘子,老年人对其挂帘子的行为进行指责,并说“老年人坐都不让坐”。

   对于这类事情与议题,社会的共识性判断和认知在于,让不让座,都是当事人的自由和权利,当由其自己决定。让座是情分,是美德,但不是义务。任何人,在任何情形下,都没有站在道德高地上去指摘和要求他人的“特权”。

   一码归一码,把“让座权”还给当事人自己,捍卫当事人的正当权利,和“尊老敬老”本质上是两码事。社会当然应该倡议尊老敬老,鼓励给老年人或者其他特殊群体让座,但也绝不容忍“道德绑架”,不容忍对他人自由的干预和正当权利的践踏。在一个法治道德社会,这两者完全可以共存。

   在公共生活中,少些“自以为是”的傲娇, 少些“理所当然”的言行,多些对他人正当权利的理解、尊重与敬畏,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必修课”。这事关个体的素养,也关系着社会的公共文明。

   六旬老人被行拘这事,也警示我们,出门在外,有话好好说,有事慢慢谈,尽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使言行都在法律道德的框架下进行。因为一旦走向失控状态,违法又违德,伤人又伤己,还可能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被群起而攻之。一次次相关事件的后续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教训值得吸取。

   在对此事进行是非评价和道德评判的同时,也得警惕上纲上线,搞打击的“扩大化”。比如,不能因为这个女子不让座的行为,就延伸出“年轻人冷漠、无情”的判断。个别老年人的行为,也不能视为老年人的群像,不能因为个例就去否定一个群体,这对无数善良可亲的老年人不公平。

   来源:北京日报、潮新闻 评论员 王

   责任编辑:何昉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也谈“北京地铁老人争座”事件:没有“老少对立”,只有对违法行为的批判

   【新闻原声】6月24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北京地铁10号线 上,一老人要一女子让座,女子称可以给别人让座,但不给他让座。老人随即对女子动手袭扰,将拐杖放在女子双腿中间一阵横扫。6月25日,北京公交警方通报,65岁的老人叶某某因扰乱乘车秩序已被行拘。

   北京地铁老人与年轻女子的“争座”纷争已经过去数日,警方也对当事老人的不当行为给出了定性作出了处罚。此事在网络和纸媒上引发广泛讨论,有人自带某种角色代入感,或为老人“鸣不平”,或力挺年轻女乘客指责老人言行失当,似乎都有道理。

   老人出门坐公共交通确实不容易,地铁站上上下下的,对脑力腿脚都是考验,上了车指望有人给让个座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没人让座,是不是就可以怒从心头起恶从胆边生对别人恶语相加甚至拳脚相向?过了,必须打住。

   让不让座是道德层面的选择,一旦动了手,那可能就是法律层面的案例。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触犯法律远比道德上的犯错后果严重,影响恶劣。这也是网上一边倒地批评当事老人的主要原因。

   舆论喧嚣的背后,很容易看到人们对如今年轻人的同情和共情。在感受生活条件不断提升的同时,我们不能否认,内卷是真切存在的客观现实。在老年人享受退休生活的时候,大批年轻人扛着学习或者生活的压力穿行在一趟趟公交车上,一列列地铁车厢里……早上,他们可能晚上没睡好想趁着坐车小憩一会养养精神;或是晚上,一天忙碌身体已经疲惫不堪,就想坐着恢复一下体力。他们是否有不让座的权利?只要不是坐在老弱病残专座上,没有问题!

   尊老和爱幼,在我们对传统美德的表述中总是相伴出现。但是在让不让座的语境下,我们似乎只在意“尊老”,却忽视了“爱幼”——这么说有点脱离了尊老爱幼本身的字面意思,但我们一定要领会老祖宗给我们总结的这些美德背后的逻辑,通俗地说就是“将心比心”。将心比心是最高级的善良,却也是最简单最容易掌握的做人“心法”,无论你是否接受过文化教育,一听就会的那种。

   作为年轻人,如果身旁的老人是自己的父母或是爷爷奶奶,除非特殊情况,相信绝大多数人一定会第一时间让长辈坐下。

   作为老年人,试想如果车上的年轻人是您的子女孙儿辈,您知道他们辛辛苦苦工作,为家庭奔忙,又熬夜了没休息好,心疼还来不及呢,哪还会计较自己站着而他们坐着?

   当然,这场景未免太理想化。但即便不是看到年轻人就想到自家晚辈,看到老年人就想到自家长辈式的“爱屋及乌”,与人为善的处世之道,是个正常人都懂的。

   所以,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出门碰到个人遇到个事,不要动不动就对别人发狠,谁愿意出门找气受呢?好好说话好好商量,相互谦让相互尊重,其乐融融心情愉悦才会感受生活的美好。

   最后需要再提一嘴的是,这样事情只会是个案,绝非我们社会的普遍现象。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此事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爆点”是当事人的不当言行触及人们对善恶的认知底线甚至触犯法律。对于那些借题发挥,刻意制造所谓老人与年轻人“群体对立”的别有用心者,我们应该警惕,绝不能让他们带偏节奏,带坏风气。

   宋学伟

   校对 徐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当“让座”变成“抢座”,公共交通里的“特权”从何而来?

   没获让座就动手动脚?近日,北京地铁上一老人强行要求让座,遭拒后公然袭扰对方的视频引发广泛愤慨。
老人强要座位被行拘
   近些年来的多起类似事件:

   有年轻人未给老人让座,竟遭老人辱骂掌掴;女子在地铁上自称“老师”强行要求乘客让座,被拒后还倒打一耙……

   近几年来,在地铁、公交上,因老年人强迫年轻人让座而产生的纠纷事件并不少见。“让座”几乎成了网络舆论场上的火药桶式话题,每次类似新闻事件发生,都在舆论场形成狂风骤雨。进而也引发了“该不该给老年人让座”的讨论。

   每一场围绕“让座”展开的舆论冲突之中,网民们都会迅速分化成两派。

   一派坚持“公德第一”,认为只要看到老人、孕妇之类的弱势群体,坐着的年轻人就该主动让座,谁不让谁就是没素质、不道德;另一派则坚定地反对“道德绑架”,认为“让座是情分,不让是本分”,乃至于痛斥那些要求别人让座的人是“仗着自己的身份作恶”。

   此事件中,网友“马小马”认为:"这老头也太不是东西了!仗着年纪大就欺负人,活该被拘留!现在的老年人真是越来越不讲理了。"

   网友“一只人”认为:"虽然老人做法不对,但年轻人也应该主动让座。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不能丢。"

   网友“木沐”表示:"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老人确实过分了,但我们也要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社会对老年人关心不够,才导致他们用这种极端方式寻求关注?"

   公共资源该倾向谁?

   在两派人的口水之间,到底该不该让座,该给谁让座,又该怎么让座,公共资源该倾向谁?

   每个群体都有权利享受公共资源,但切换到现实模式的时候,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许多爆发出激烈矛盾的社会事件,如“广场舞之战”“公交车让座之战”和最近正“新鲜”的“地铁让座之战”?

   不过在我看来,以后这种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的空间享用权的资源争夺会变得更多。
究竟谁更需要座位?那些弱者,老人、孕妇、小孩都需要座位。这不可否认。但是难道上班族、年轻人就不需要座位了吗?

   网友“角先生”表示:大部分孩子们过的可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生活啊!大部分老人们都过着人人尊敬颐养天年的生活啊!再反过来想想,年轻人们,大多都是过着上有老下有小的赚钱养家的生活啊!难道他们不应该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有一段安稳的旅程吗?

   老人觉得自己年老体弱,需要被照顾;而打工人上了一天班,也感到疲惫不已。在不能好好交流、沟通的情况下,两边就很容易情绪失控,事情也就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

   有人认为:很多老人都喜欢赶早外出,不管是买菜还是外出郊游。有时就会遇上交通高峰期,那正是年轻人上班的时间。其实老人们可以选择适当的出门时间,避免遇到上下班高峰期。这样就不用担心在高峰期和那些起早贪黑要去挣钱养家糊口的小年轻挤公交地铁,也不用担心没有人让座给你们了。

   给老人让座,是法定义务吗?

   答案显然不是的。法律并没有规定我们必须给老人让座,但社会公德和文明习惯鼓励我们这样做。在拥挤的车厢里,主动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是一种美德,一种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视他人的意愿,用强制或者威胁的方式来要求让座。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是否让座,这种选择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本次北京地铁老人的行为,无疑是过激的。我们不能因为年纪大,就忽视了对他人的尊重和法律的约束。

   来源:红网网友@喵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