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2-28 20:46 编辑
——访谈—— 焕发百年书院新活力
黄淼章(广东省政协文化文史研究专员、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羊城晚报:为什么在有着崇文重教传统的梅州,直到清代乾隆年间才广泛创建了东山书院等有影响的教育机构?
黄淼章:传统书院为中国古代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之地,是传承历史文脉,蕴涵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梅州第一间书院开办于宋代,由刘安世(号元城)所创,故名“元城书院”。
由于梅州地处粤东山区,人多地少,导致古代梅州经济落后,客家人生活艰难,因此梅州书院的创建相对珠三角较晚。 东山书院魁星阁
但客家人系从中原南渡而来,延续着耕读传家的传统,客家文脉绵延,缕缕书香不断。读书是客家人谋生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他们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到外地去做官,从而解决本地资源不足的难题。
到了清代,随着客家地区经济发展,梅州书院林立,还有官学、义学、社学等,私塾遍及城乡,兴学育才蔚然成风。清代梅县是华侨之乡,华侨一贯关心家乡的发展,也很重视家乡的文化教育,因此梅县成为广东五个科举发达县之一,东山书院的建设发展是恰逢其时。
羊城晚报:为什么在不到300年间,东山书院能为梅州、广东乃至全国培养出许多杰出人才,甚至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深远?
黄淼章:客家人崇文重教,东山书院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到了清代晚期,梅州书院文化逐渐融入了社会发展潮流,承担起推动梅州教育走向近代化的责任。
清末新政推行教育改革,黄遵宪筹资对东山书院进行大规模重建。正是通过黄遵宪的改革,东山书院在转型中焕发了生机,由一个传统的儒学教育场所蝶变为近现代教育的助推地,让梅州成为岭南的人文荟萃之地,对推动客家文化传承、传播岭南文化,培养经世安邦的杰出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辛亥革命以来,梅州走出了540多位将军、340多名大学校长(院长)、30多位院士,盛产“教书先生”,这与黄遵宪等人开风气之先的贡献密不可分。 东山书院先贤馆
羊城晚报:您认为当下应该如何发展建设和利用好东山书院这一独特的文化平台?
黄淼章:东山书院历经百年风雨沧桑,整体建筑风貌完整地保留下来,风采犹存,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作为省级文保单位,应进一步做好书院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
东山书院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打造的广东十大岭南书院之一,迎来了千载难逢新机遇。要努力发掘东山书院深邃的文化教育资源,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兼具传统书院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间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下,还有多种方式活化东山书院:例如,持续开展包含院校合作、文物展览、研学、书香节、特色品牌等活动,举办面向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教育活动,深度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古老的东山书院存续至今,它完全有条件被建设为最具特色的客家文化教育景点,成为客都梅州亮丽的文化名片。
——延伸——
丘逢甲对广东教育贡献良多
近代爱国先驱、抗日志士丘逢甲生于福建省台湾府淡水厅双峰山区(今台湾苗栗县),祖籍在广东嘉应州镇平县(今梅州蕉岭县)。
作为近现代客家籍知名先贤,丘逢甲也是著名的爱国诗人、教育家,与黄遵宪、丁日昌、何如璋并称为“岭东四先生”。1905年,他替已逝的师友黄遵宪主持东山初级师范学堂建成后第一批招生工作,主持学务,居功甚著。
丘逢甲一生热衷教育,堪称近代最有声望的广东教育家之一。
他24岁中进士,被钦点工部虞衡司主事。但他不想做官,回到台湾从事教育和修志工作,曾主讲于台中宏文书院、台南崇文书院、嘉义罗山书院等地。在这些教育实践中,丘逢甲改革八股,教授文艺兼讲中外历史,宣讲维新进步思想,成为当时士大夫中富有影响的人物。
甲午战争爆发后,1895年秋丘逢甲内渡回广东梅县原籍定居,创办学校,推行新学,决定走教育救国的道路。
1897年他赴潮州出任韩山书院掌教。讲课中,他注意联系实际,“以实学训士”“课文外兼讲科学”,向青年学士介绍新思潮和东西方文明。1898年,他主讲潮阳东山书院,又兼任澄海景韩书院主讲,坚持以“新思想及有用之学课士”。
在连年的讲学活动中,丘逢甲深感旧式书院难以造就先进人才,有了自己办学校的念头。
1901年至1904年,他在汕头创办岭东同文学堂,以欧西新法教育青年,以革命维新鼓励士气,开了粤东民办学校的先河,掀起兴办新式教育的高潮,对推动近代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1904年,丘逢甲在家乡镇平县创办了镇平初级师范传习所,培养闽粤赣边区地方小学教师人才。他还派宗人门生到福建的武平、上杭以及广东的兴宁、梅县、五华、平远等地去开办新学,带动粤东办学风气大盛。
丘逢甲创办新学,成绩卓著,深受社会的好评和政府的重视。清末两广总督岑春煊于1906年聘他任两广学务处视学及广州府中学堂监督。不久,他又被拥戴为两广方言学堂监督。1908年,丘逢甲被教育界同人推举为广东省教育总会会长,并受聘两广学务公所议绅。
来源: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与羊城晚报联合主办《岭南文史》专栏刊发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