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趣事之“打吊聚”(打斗四)

[复制链接] 0
收藏
1
回复
11899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2-1-3 13:45: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3 13:49 编辑

客家趣事之“打吊聚”(打斗四)

   当看到这个标题,也许有些朋友会觉得奇怪:这个怪怪的词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打斗四”是客家话的说法,意思是指几个朋友(一般要超过两个人),一起去吃吃喝喝(按现在网络时代的时髦说法,就是一起去FB),而花掉的费用则由所有参与的人一起分摊。


   如果看到几个人聚在一起吃吃喝喝,陆河人就会说他们是在偷偷地“打斗四”。有时候,如果要约一群人一起吃饭,也会说“什么时候,一起来去打斗四啊”。其实上述这些,也不一定真的是打斗四,也可能是有人请客,只是借用了打斗四所包含的“聚餐”的意思。

   据说,把凑钱去聚餐说成“打斗四”,许多别的客家地区也有,不过叫法不一定一样,也有的叫“打斗五”或“打吊聚”。至于客家人为什么会把这种聚餐方式叫做“打斗四”,各地的说法也不一。

   关于“打斗四”这个词,一些客家学方面的工具书上有记载,有人对此作过专门的研究:

   例如,据《客家话通用词典》(罗美珍、林立芳、饶长平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作“打斗五”,释意为:(动)大家凑钱聚餐。随后列举各客家代表地区的用法:梅州叫打吊聚;兴国叫打斗四;曲江叫打平伙;武平叫打凳(等)五;瑞金叫打等碰……

   另外,在刘佐泉著的《客家历史与传统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第1版)一书中,把它记作“打斗叙”,还就词意来源进行了考证。全文如下:打斗叙——斗分(现应写作“份”,下同)子。《水浒》第二十四回说武松搬去武大家里,请邻居吃茶,接着写道:“众邻舍斗分子来与武松人情……”。斗有接合、拼合之义如斗笋。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八珍罗膳府,四彩斗匡床。”即木匠所谓“斗分”。俗称醵钱合粮为斗分子,皆接合、拼合、凑合之意。客家话中的“打斗叙”,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笔者认为,还有一种说法,说得也比较有道理:打斗四,其实原来叫“打堆叙”,意思是聚在一起叙叙旧的意思。在陆河客家话中,“打堆”就是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可能后来以讹传讹,传走了读音(因为客家俗话大多没有用文字记载,所以在日常交流中,容易传走音),从原来的“打堆叙”变成了现在的“打斗四”。

   “打斗四”这个客家词汇究竟是怎么来的,其实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因为各种说法,表面看似乎都有一定道理,但千百年来的演变是不是真的就是如此,却又谁也不敢百分百地肯定自己的说法就一定正确。因此, 最终还是求同存异,大家各抒己见得了。

   打斗四,它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家凑份子,一起凑钱去大吃一顿。因此,打斗四活动,每个参与的人都要平摊费用。有时候,不一定是出钱,而是各自出米和菜。客家人这种聚餐方式,应该是中国较早的“AA制”了。

   休闲时节,约上三五好友,大家聚在一起,一边吃吃喝喝,一边叙叙旧,既享受生活,又可联络感情。而且因为是平摊费用,所以每个人每次的花费也不多。这样一来,相对来说,这种活动就可以较为频繁地搞了,也比较容易搞起来。可以说,“打斗四”这种方式,是旧时客家人一种极好的休闲娱乐方式。一般来说,一起打斗四的对象都是极其要好的朋友,不熟识的人是不会一起去打斗四的。

客家趣事之“打吊聚”(打斗四)

   现在的陆河年轻人,可能大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打斗四”了。这也难怪,因为现在物质丰富,各种吃的喝的应有尽有,已无需再像旧时那样,平时物质匮乏,一年到头,好不容易才能凑上一群好友,大家各自出钱出物,一起去海吃海喝一顿。那时候搞一次“打斗四”,往往可以使参与的人兴奋好几个月,所以大家平日总是期盼着“打斗四”。而现在呢?随便什么时候,只要一个电话,就可以相约一起去外面的餐馆大吃一顿。而且一般来说,大家也不再凑份子(平摊费用)了,而往往是争抢着去买单。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再去“打斗四”,再也找不回以前那种浓烈的氛围了,大家对打斗四的态度也变得淡然了。这到底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时代的悲哀呢?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1-3 13:50: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3 13:53 编辑

客家人经常说的“打斗四”到底是什么东西?!

   打斗四 ,是客家人常说的一句俗语,而这句俗语不单是嘴上的功夫,更多的是有着实际行动的一句俗语,“打斗四”是连平人常说的一个发音,在其它地区,也有打斗食、打斗聚、打斗叙、打偷戏,打平伙等相似发音。

   打斗四一般是即时决定的,一拍即合。三五个好友相邀一起,搞点东西吃,这就是连平人的打斗四。






   打斗四是普遍流存于客家地区民间的一种颇具特色的饮食习俗,方言称之为“打平伙“,闽西、赣南客家人称之为“打斗伍”,粤东粤北客家人叫做“打斗四”或“打斗八”, 在台湾客家地区,它叫做“打斗叙”。这是民间自愿凑份子聚餐的一种形式。朋友相聚,农闲时节,该种的种了,该收的收了,囊中又有点闲钱,便邀集起来聚餐,一饱口福,,而且还可借此喝酒聊天,畅叙友情。它不但吃前分摊了开支, 吃前还人人动手,分摊了宰杀、除毛、挑水、烧火的全部劳作,可谓彻头彻尾的自助餐。






  打斗四的特点之一是吃的菜肴品种比较单一,数量以参加者想吃、能吃、饱吃、吃痛快为限,不求复杂多样。一般选择富有营养的时令牲畜或家禽。客家有谚语云:春羊、夏狗、秋鸭、冬鸡,意思是各个季节中此类牲禽比较肥美可口。但如偶遇平时少见的野味、山珍、水产品上市,如野猪、山羊、竹鸡、斑鸠、鹧鸪、鳖、竹鼠等,刺激了人们的食欲,而一个人吃又觉得太奢侈,便也会邀请几个要好的朋友来打斗四,共同分享美味。


  打斗四的特点之二是平均,所切的肉块大小相似,吃的时候每人若干块,绝对公平合理。如果你想让老婆孩子也尝尝鲜,那么可以另外拿一个碗,只能在你份额内留下几块带回家去,却不得多吃多占(除非确有剩余)。其次是出的费用也是平均的,一般在吃饱喝足之后立即结账,凡菜肴、油盐、佐料、柴火、酒钱统统算在一起,共同按份额分摊付钱。哪怕你不会喝酒,酒钱也必须照付不误,这是规矩。




   打斗四的特点之三是气氛融洽,小型参加打斗四者必定是平时意气相投、推心置腹的好朋友。人数三五不论,看菜色多少而定,一般不会超过一个八仙桌的人数。吃时气氛十分融洽,席间谈笑风生,兴之所至,往往划拳佐酒,直至尽欢而散。参加打斗四者一般是当家男人。男人们讲求大鱼大肉,目的是补充营养。客家女人比较贤惠,一般都会支持自己的男人在外打斗四,决不会埋怨他背着家人大吃大喝。

   因为她们知道:第一,男人肩上承担着家庭的生活重担,需要借此滋补一下身体;第二,男人也需要自己的圈子,以此获得放松的空间。有的女人还会掏出自己的私房钱,鼓励丈夫去打斗四,尤其希望男人多打狗肉,多吃点乳狗肉,因为它壮阳补肾,能让男人更彪悍。

   也有全村人举行大型打斗四。一到“双抢”(农历六七月份的抢收早稻,抢种晚稻、红薯、大豆)结束后,年轻汉子们挨家挨户瞄着眼看猪栏,看家的猪肥了,就悄悄地赶到村口祠堂,杀了之后才告诉东家 :“你家的猪打斗四了,晚上一起去吃吧。”


   东家听了,也就笑笑,骂一声:“契囝(客家话,继子,用于调侃),我说怎么不见猪叫了呢。”猪杀了,就在祠堂前坪里的大灶台上架起大锅,烂烂地炖熟,撒上一些盐巴、辣椒,再搞几大桶客家水酒,一村人都去吃,吃一嘴油。那场面是很热闹的。当然不是白吃,每一回平伙宴,哪怕是吃过一口肉,喝过一口汤,都要按市价给钱, 钱是平摊的,每个人头一份。若是没钱,也要拿出若干斤稻谷,不让东家吃亏。


   这风俗很古老,是老辈人传下来的。一说村里举行打斗四,娃娃们午饭不吃,早早地就跑到村口祠堂里等着,一直等到太阳落山,祠堂前的大灶里的火熊熊烧起来。

   打斗四习俗由来已久,远至上古,它来源于古代的“享其胙”。南北朝时期,梁朝学者宗懔(约 501-565)所写的《荆楚岁时记》说 :“社日, 四邻并结宗会社,宰牲牢,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按郑氏云,百家共一姓,今百家所立社宗,则共立社之为也。”
连平人打斗四有些类似于西方的 AA 制自助餐,即各付各的。一伙亲朋好友出去聚餐,逍遥一通后,账单来了,于是不计胖瘦,不分性别,平均分摊,人人掏腰包。




   打斗四席间不分长幼尊卑,同时举箸,一起举杯,其乐融融,体现了客家人彼此之间的公平、友善、和睦、纯朴、和谐的关系。客家人不但靠此补充营养、调剂生活,这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交方式,借此联络感情,加强团结,所以它能流传久远,至今不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