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办实事的平远知县卢兆鳌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295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1-6 12:05: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0-1-6 12:07 编辑

为民办实事的平远知县卢兆鳌
为民办实事的平远知县卢兆鳌
清嘉庆《平远县志》

      卢兆鳌,湖南省安仁县人,进士,清嘉庆十八年至二十五年(1813-1820)任平远知县。他上任伊始,即赈济灾民;他尊师重教,增加童生入学名额,建考棚,增桌凳;发展冶铁业,增加税收;发动群众,编修县志……办了许多实事。

      卢兆鳌诏任平远知县时,适逢天降暴雨,大水冲毁了不少农田、村庄。嘉庆十九年(1814),大闹饥荒,民众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卢兆鳌主动带头捐出部分薪俸赈灾,同时,发动社会贤达及富户捐资,搭起竹棚、煮粥施米赈济,免使过多人流浪。至于遇天灾,饿死、冻死,无人掩埋者,他便于嘉庆二十年(1815)在近城添设义冢三处:一在邑厉坛侧,一在较场光明寺侧,一在灌水塘社坛后。又自捐一百零二千文,买黄畲乡坪湖村田租七斗,为递年祭扫义冢之费用。此外,又在河头乡海螺岃增设义冢一处,并谕其本乡绅者捐费祭扫。为解决老有所养问题,其在县城宝石冈办起养济院,嘉庆二十二年(1817),捐廉银二百四十两,交库吏生息,连年佃供六石,永为每月发给孤贫之费。

      在历代文化科举制度时期,平远素有“小邹鲁”之称,即文化昌盛之地。初时,平远县衙供给月米的廪生(明清两代称由官府给予膳食的生员)20名,正额之外无月米供给的增广生20名。由于受灾,嘉庆十八年(1813),卢兆鳌将情况经呈报学政惠士奇奏章给朝廷获得批准,适当增加平远文武童生入学的名额,这样,参加县试的童生更加踊跃。这样一来,设于县衙内的试室显得非常拥挤,遇到县试时,各童生自备桌凳,点名时携进,十分嘈杂拥挤。卢兆鳌便阖邑捐资,于学宫右偏建考棚一区,并委托生员杨如山、廪生谢绍桢、林钦明监督管理,设立稳桌号1027号,散桌凳各210张,座号1042号,共2069号,解决了童生考试的场所问题。

      平远东石凤髻山之铁矿丰富,为了发展平远炼铁业,增加税收,卢兆鳌除了坚持额饷外按斤纳税,由运司详请督宪颁发期票给县,填明鉎斤税款照运;无论本省、外省,一体咨明,总于内地行销,并无妨碍,原期广为流通,饷税无误。他严格执行大宪咨部议复:“不准越采,地方官员严行查禁。”惟是大炉,必须矿炭丰足,工多费烦,时停时煽,不无一定。小炉熔鉎铁农器,一体按斤纳税,久经奉行,通融办理。在卢兆鳌的严格坚持下,许多私人开采和冶炼。嘉庆二十二年(1817),平远籍人谢宝庆等申报运宪和督宪,获得批准后,即开采和冶炼生铁,远销当时全国四大铸造中心之一的佛山,每座炼铁炉每年纳税银二两,贮于县库,以备赈灾抚恤。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广东议修省通志,各县需重修县志。接到上级文件后,卢兆鳌即着手组建重修班子,知县卢兆鳌任总修、县儒学欧阳莲为协修,庚午科举人余鹏举等6人为分修,廪膳生谢廷杰、林敦元为分校,聘请采访人员29人。修志期间,卢兆鳌“案牍劳形,实未尝一二日稍有余闲”。在清雍正八年(1730)知县黄大鹏所修的旧志基础上,去伪存真、各抒闻见,将书分为五卷二十四门。经过数月艰苦努力,依类补叙,把相隔近百年的历史续上,编修成清嘉庆《平远县志》,该书共15万字,体例完备,资料丰富,词语精粹。1935年3月,由严应鱼(平远籍人)出资重刻。清嘉庆《平远县志》是平远县内唯一留下来的旧志,是一部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献,为20世纪90年代新编《平远县志》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卢兆鳌离开平远后,先后升任万州、化州知州,定居广州。他一生为官清廉正直,在平远任上,因家庭人口较多,负担颇重,曾将一女托仁居城南岗坊一户卓姓人家抚养,少年夭折。晚年,卢兆鳌卸任后,回平远仁居岗坊卓姓探亲时,病逝于仁居,葬于仁居店背岗。

      (冯锡煌)

      来源:梅州日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