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机电产业成为梅州第三个百亿产业 专家建议…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90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3-22 15:1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广东风华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何森垚 摄

  冬天过去,温暖的春意萌动。在梅江区,广东风华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一批自动化设备、建设新厂房,扩大生产能力;在兴宁市,一块块平整的金属材料被送上冲压机床,变成标准的零部件,组装后的水轮机走向东南亚、欧洲……

  在“重实体、兴实业”的理念之下,梅州制造业涌动着勃勃生机。近日,机电制造产业传来喜讯: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继电力、电子信息产业后的第三个百亿产业。从2013年的57.94亿元到2016年突破百亿,仅仅3年,机电业产值几乎“翻一番”。

  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背后原因为何?当前,梅州制造面临着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任务、低成本优势快速递减和新竞争优势未形成的双重压力。在产值突破百亿元之后,机电制造产业如何改变“散、小、乱”格局,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南方日报记者 马发洲 通讯员 黄冠威 钟兴明

  现状 三年之间 总产值“翻一番”

  在梅县区,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员工从大年初六开始就在不停赶制订单。从1995年落户梅州以来,BPW(梅州)公司一直对标国际标准,如今成长为拥有世界先进水平设备和技术的标杆企业,年产值逾9亿元。

  沿着工业大道驱车进入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一栋栋崭新的厂房矗立在眼前。在广东鸿源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内,水轮机各个部件从冲片、制模、钻孔,再到组装,水轮机主轴加工的精度达到0.01毫米,仅为头发丝直径的1/8。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该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冯伟权说,公司每年将收入的4%用于科研,开展产品研发,年申请知识产权达3项以上。

  正是得益于创新,近年来,鸿源机电从最初的轴伸贯流式产品发展到灯泡贯流式、轴流式、混流式、冲击式等多个系列,规格型号从200多种到1000余种。其中,水轮发电机荣获“国家技术开发优秀新产品奖”,轴伸贯流定桨式水轮机获“广东省优秀新产品奖”,灯泡式贯流机组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

  这是梅州市机电制造产业快速发展的真实写照。近几年,梅州机电制造业产值以两位数的增速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3年,全市机电制造产业总产值仅57.94亿元。此后3年,机电产业同比分别增长36.4%、12.5%、18.0%。去年,完成总产值113.94亿元,成为继电力、电子信息产业的第三个百亿产业。

  机电制造业是梅州传统工业支柱行业之一,共有“规上”企业61家。从2013年57.94亿元到2016年113.94亿元,产业总值几乎实现“翻一番”。

  三年之变,何以为能?

  “梅州机电制造行业具有较好的基础。”梅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依托产业园区的“洼地”效应,大力发展以汽车及零部件和机电制造为重点的机电装备制造业。“十二五”时期,整合原有资源,积极引进外资,机电行业加快重组,促进一批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梅州市立足自身资源产业优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培育机电产业,取得一定的成效。”梅州市委党校副教授丘东涛认为,和自身相比,突破百亿是一大进步,但放在广东而言,百亿产业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培育产业集群还任重道远。

  问题 创新不足 制约产业成长

  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不可忽视的是,梅州机电产业依旧面临着诸多困境。

  梅州市的机电产业起步较早。如鸿源机电所在的兴宁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著名的“广东工业十强县”。作为兴宁的传统产业,机电制造业曾显赫一时,1985年兴宁农械厂、纺织机械厂等6个骨干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646.56万元。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企改革进程和民营化步伐的加快,机电企业经历了转制和转型的阵痛。许多企业未能抓住转型、技改的机会,优势最终丧失。

  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昔日威风八面的纺织机械厂、通用机械厂等工厂都经历了倒闭、兼并的命运。回忆起往日的荣光,一些工业系统的老干部感慨,转制赶不上、技术赶不上、管理没跟上,传统的机电行业再无优势可言。

  时至今日,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是,缺乏创新的现状没有明显改观。目前,仍有较大部分企业采用手工或半自动化生产手段,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在管理上,部分企业还在延续家族式经营管理的方式,受传统思想观念制约,小富则安,缺乏做大做强的信心和气魄,宁愿“吃老本”。据行业人士透露,在兴宁、梅县,“小作坊”式企业并不在少数,其年产值多处于百万到千万元之间。

  从总体而言,梅州市虽然机电产业取得明显的发展,但企业整体规模偏小,缺少中型偏大规模企业、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小、散、乱的问题突出。虽然有“规上”企业61家,但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实属凤毛麟角。

  “创新本身是一件冒险的事,需要一定的成本,所以很多目前经营尚可的企业便选择了维持原状。”有专家指出,这与经营者小富即安的心态不无关系。企业缺乏长远的规划,企业管理水平和创新意识自然不够强,发展终将后劲乏力。

  最为突出的是用工问题。受本地环境、就业观念影响,一线工人特别是熟练工、中层专业工人出现招聘难、留用难的困境,高端人才少之又少。目前,梅州机电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在30%左右,离45%—50%的理想配置有较大差距。高端人才主要以产学研形式进行技术引进,对外来科研依赖性过大。

  事实上,企业创新意识不足也导致创新人才的缺乏。记者走访获悉,一些企业曾引进过一些高层次人才,但因为企业的理念陈旧、氛围不足,没有留住人才。

  令人担忧的还有行业氛围。有行业人士表示,部分经营者急于求成,以降低价格等手段提高市场占有率、争夺客户,容易导致恶性竞争,不利于长远发展。

  路径 整合资源 培育产业集群

  梅州市从出台“民营经济26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到问诊院士专家,一直在积极地探索创新发展的路径。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不少企业实现华丽转身。

  广东风华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堪称转型的“样本”。始创于1992年的风华环保,起初是专注于农林植保方向,以研发喷雾相关技术及机械制造为主。在面对猖獗的雾霾时,将多年的技术、人才优势梳理总结,打造各种喷雾降尘减霾“雾炮”,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行业标准起草单位。如今,已经拥有63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项目,其产品远销海外18个国家和地区。

  2015年,新三板挂牌公司实施分层管理,风华环保成为梅州市第一家进入创新层的企业。风华环保董事长梁华新告诉记者:“企业不求做大,但求做精。”

  近期,风华环保融资7121万元投入新厂区建设。“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风华环保董事会秘书梁良表示,因产能调整所限,去年有400多万元的订单积压至今,得益于新厂区及自动化设备的引进,公司将进一步扩大产能,抢占市场。

  梅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梅州正在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和创新发展的双轮驱动战略,抓住创新这一牵动产业发展的“牛鼻子”,鼓励和支持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机器人及智能设备应用。

  丘东涛认为,机电产业已有较好的基础,但在产业集聚上还缺少有效的整合,如企业之间缺乏分工合作意识,产品配套率、关联度不强,产业链条未能延伸。因此,政府出台政策应该从组织效应上发力,促成有规模、有特色的产业集群。

  具体而言,丘东涛建议,要积极延链、强链,完善上下游产业,实现结构优化,创造出产业链上更多的附加值和利润。其次要重点扶持龙头企业,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引导中小型企业做大做强,促使行业有序发展。

  纵观全国,制造之都虽各有特色,但在其产业形成条件和产业构成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即坚持走集聚式发展之路。如“老邻居”龙岩市以龙工、龙净、福龙马、新龙马为龙头,抓好汽车配件等项目,积极引入战略合作者,运作好整车项目和上下游延伸配套项目,促进产业向集群化发展,2014年产值已突破300亿元。

  事实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突出产业集群建设,“围绕产业共建,全力推进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打造汽车零配件、新能源新材料及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集群。”这也为梅州的机电制造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记者观察

  让“有形之手”更有为

  在经济下行的“新常态”下,机电制造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成绩可喜。和自身相比,突破百亿是一大进步。但将视线移至全省,百亿产业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目前,梅州市的机电产业除了散、小、乱等问题,还属于配套产业,长期为珠三角的装备工业提供配件。同时,机电产品的核心部件和电子元器件大部分依靠进口或从珠三角购买,导致企业物流成本高、生产成本高,缺乏核心竞争力。

  丘东涛认为,产业集群能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发挥资源共享效应,形成区域品牌,是破解目前“散、小”现象的关键。

  当前,国家正在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梅州还享受着原中央苏区和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两大政策”。随着梅州市“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新格局的实施,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完善,交通条件不断改善,这些无疑为机电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空间。

  梅州市应深入机电企业,调查现状,查找问题,研讨对策,抓好技术创新,引导、扶持机电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组建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用好政策扶持,以政府参与的创业投资基金为主导,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深化政银企合作,落实科研、税费、利率等优惠政策。

  经过多年的发展,梅州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基础牢固。一方面,在整车生产能力上,有广东云山汽车公司等集产、学、研于一体的整车生产企业。另一方面,汽车起动机、发电机、汽车音响、车轴、制动鼓等零部件竞争优势日益凸现。

  有行业人士建议,把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作为机电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充分发挥和放大省市共建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作用,以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园为主要载体,打造汽车产业链,这不失为一种新思路。

  在服务方面上,建议梅州可以成立机电产业发展办公室,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服务,制定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助推产业结构调整,一手抓大型企业和龙头企业,一手抓中小企业和配套企业,让机电产业成为梅州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支撑。

来源:梅州日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