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部门在城区开展摩托车整治行动。
●记者 李盛华 通讯员王义华 王志强
一个月前,走在梅城街头,乱停乱放、逆行、闯红灯、不按车道行驶、不礼让斑马线等现象还随处可见。从10月24日至今,梅州城区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已满一个月,相关部门先后开展了三个波次的专项行动,对不按规定停车、货车违规入市和摩托车违法行为等进行整治,查处一批交通违法行为。不少市民都已切身体会到梅城交通环境有较大转变,秩序正在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安全文明出行成为市民之间一个永不冷却的话题。
印象一:党政重视,部门联动推动整治开展
当前,我市正在积极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良好的交通秩序正是此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支撑。然而,受交通基础设施滞后等因素影响,交通秩序成为我市城市管理的一个“短板”。将这个“短板”补足,是实现“畅通梅州”的一个关键。市委、市政府将优化城区交通秩序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副市长、市公安局长陈俊钦将城区交通秩序大整治工作作为上任后的“1号工程”来抓,为市民打造更畅通、更便捷、更有序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
为了推动工作开展,梅州市公安局向梅州市直单位、梅江区和梅县区政府职能部门发送《关于配合城区交通秩序整治的函》,争取多方支持。公安交警部门牵头建立一个“城区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微信交流群”,上下联动,迅速反应。公安交警从普通民警到中队长、大队长、支队长全员下沉到路面一线,实现城区“警力常见、警车常巡、警灯常亮”的格局。据介绍,整治以来每天平均在一线执法的警力近300人次。
除了人力的投入,交警、城综等部门还不断完善交通配套设施,如各类交通标志标线、示警桩等,江南金燕大道、梅县区府前大道、宪梓大道等加装了隔离栏,取消梅水路沿线的停车线,优化14个主要路口灯控配时。此外,相关部门也在调研三角环岛、锭子桥环岛的通行状况,将对其进行优化升级。
印象二:各方点赞,市民出行更安全畅通
“虽然整治的时间不长,但梅城的交通秩序好了很多,乱停乱放的少了、‘僵尸车’基本清理了、车礼让行人的现象也多了。”市政协委员黎红英这样总结自己的直观感受,给交通秩序整治行动点赞。市人大代表巫礼兵也认为这是贴民心的行动,让市民受惠,而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也因此有所提升。
记者也专门回访了多个交通重点地段,见证交通秩序的变化。万达广场刚开业时,附近的金燕大道等路段到了高峰期或者周末时经常乱成“一锅粥”,如今经过这里的车辆各行其道,人多车多时也井井有条。住在客天下的市民彭女士说,以前出门总要避开这些路段多走“冤枉路”,如今也可放心通行。梅水路路面偏窄加上路边违停车辆较多,以客都汇路段为甚,经常导致该路段堵塞。取消停车线后,道路显得宽敞,通行秩序明显改观,相关民警还长期驻守该路段,疏导车流和对沿线停车乱象进行强力整治。梅县区宪梓大道两边商铺林立、路口众多、车流量大,经常出现人车争道的局面,险象环生。相关部门加装隔离栏后和划分非机动车道后,有效缓解了这种局面,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
声音:整治常态化,切实改善出行环境
一个月的整治行动,不可能彻底改变梅城的交通秩序,交警部门及有关人士对这有着清醒的认识。
市公安交警支队支队长张庆贤说,从目前来看,仍有部分人交通意识淡薄,道路基础设施也无法跟上城市发展步伐,而一线交警长期超负荷工作,容易疲劳。市政协委员黎红英也指出,无牌无证摩托车较多、部分路口的红绿灯设置不够合理、停车位不足等问题也普遍存在。除此之外,雨天或高峰拥堵等情况也无法避免。
接下来如何将交通秩序整治行动推向更高层次?张庆贤告诉记者,为了让市民形成文明出行的习惯,公安交警部门还开展针对性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市民文明出行的意识观念。巫礼兵认为,个别驾驶员在发生轻微事故后不及时离开现场,导致造成原本多车的道路更加拥堵,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查处此类行为。除了完善优化道路通行条件、加快停车场建设,黎红英还建议设立交通违法行为举报制度,利用社会舆论监督,鼓励全民参与交通整治,执法部门则要严格执法,持之以恒并形成常态化,切实改善市民的出行环境。
来源:《梅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