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会讲方言的白头鹎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599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140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6-25 16:59: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会讲方言的白头鹎
                               闻雪思
                      会讲方言的白头鹎
    白头鹎是中国人很熟悉的一种小鸟。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省区,包括海南和台湾诸岛,都可以看到白头鹎的身影。白头鹎体长约17到22公分,橄榄绿的羽翎,褐绿色的胸毛,灰白色的腹绒,脑袋是纯黑的,黑得有光泽,脑枕上有一环白色的绒羽。这环白绒在白头鹎高兴、生气、惊恐时均会耸立颤晃,极为醒目,而且会随着岁月增长而更加洁白,所以白头鹎的外号就叫“白头翁”。
    白头鹎食性比较杂,以各种昆虫和植物的种子、果实为食,历来栖息活动于乡野的荒坡、草地、灌丛、林缘。它们天性活泼,喜欢结群,无论暖春、酷暑、寒秋还是严冬,都在一起欢欢乐乐地集体飞翔、嬉戏、觅食、鸣啭。但到了春夏之交的繁殖季节,白头鹎会雌雄成双地分开,一对对地营巢、育雏,双栖双飞,形影不离,情深意浓,十分恩爱。白头鹎夫妻亲密的形象引起不少人的羡慕,而它们头上那环显著的白绒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白头偕老,因此人们往往将白头鹎作为夫妇百年好合的象征。明代诗人钱洪诗云:“山禽原不解春愁,谁道东风雪满头。迟日满栏花欲睡,双双细语话未休。”诗歌描绘的就是白头鹎情侣恩爱的情景。
    一般地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人类活动的扩张,鸟类的生存环境被破坏,不少鸟禽频临灭绝的威胁。然而白头鹎却并无此忧,它们不但适应了地球上的这种变化,而且喜欢上了这种变化。它们把家搬进了城市,在任何有花草树木遮掩的地方营巢搭窝,在每一个街巷社区的角落旮旯欢乐地生活。如今,在中国南方的许多城镇,无论在楼房、在庭院、在阳台、在公园、在花坛、在绿化带、在大小树木及电线杆上,都不时可以看到一只只、一双双、一群群的白头鹎,在飞舞跳跃,啄虫啖果,鸣啭喧叫。
    白头鹎并不怕人,人却相当喜欢白头鹎。其首要原因自然因为白头鹎每天都要食吃大量的害虫,显然有益于农林生产和城市绿化。中国人将白头鹎与麻雀、绿绣眼合称“城市三宝”,列入国家三类保护鸟类名册。其次,是人们爱听白头鹎的鸣叫。白头鹎是一种善鸣的小鸟,它们的啁鸣虽然算不上动听,却也颇为悦耳,洋溢着热情和欢乐。尤其在它们的繁殖季节开始时,它们会站在大树梢头高声呼唤情侣,隔着高枝一唱一和,互倾爱慕,相诉情愫。白头鹎这时候的鸣声比平时更加婉转、清晰、响亮,跌宕起伏,变化多端。科学家们注意到,此时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白头鹎叫法并不一样,鸣声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同人类不同地域人群的方言,科学家称之为鸟语方言。有位科学家特地作了一次专题调查研究,他发现,仅在浙江省杭州市城区,生活在这片地方的同一种白头鹎就分别讲八种方言,差别非常明显。有的社区的白头鹎叫声旋律舒缓,平和稳重;有的社区的白头鹎叫声口齿清晰,节奏分明;有的社区白头鹎的叫声抑扬顿挫,委婉悠扬;有的社区白头鹎的叫声音速极快,如连珠炮;有的社区白头鹎的叫声颤音不断,跟说俄语似的;有的社区的白头鹎叫起来带小舌音,像德国人说话。特别有意思的是,白头鹎对同域或同群的同种鸟的叫唤会立即应和共鸣,而对异域它群的同种鸟的叫唤却往往无动于衷,似乎听不懂,就如同不同地域的人群听不懂彼此的方言一样。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