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千里邮缘 于 2016-4-4 17:51 编辑
四
梁教授说,八角亭回荡着梅县现代革命史的第一声春雷,八角亭是梅县从古代走向现代的联接点。 跌跌宕宕、平平仄仄的三十六级码头石阶与顶端的八角亭联结在一起。1925年春天,三十六道琴键在梅江的伴奏下奏响了短促、明快的《国民革命歌》—1 2 3 1|1 2 3 1|3 4 5-|3 4 5-|… 梁教授说,“这一年的2月和10月,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进入惠、潮、梅地区,讨伐粤东军阀陈炯明。那时节,我和你外公还是十七、八岁的青年,我通过东征军的洪剑雄主任介绍加入这支队伍,参加了广州起义,走上风雨兼程的人生路程。当时你外公也想一块去,你外公太不让,他是家里的单丁宝贝。哈哈!”梁教授孩子气的笑了。 “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进入梅州后,当时的粤军二师参谋长叶剑英还做了一个月的梅县县长。后来珠海香州发生兵变,叶帅于4月12日匆匆离梅前往珠海平息叛乱。同一天下午,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和苏俄顾问加伦将军率领黄埔学生军教导团从兴宁乘船抵达梅县,我俩还一起在八角亭迎接周总理在南门码头上岸呢!”梁教授说:“当时南门码头石阶和街道两旁人潮汹湧、人头攒动,大家摇着彩旗欢呼,争相一睹周总理的风采。我和你外公挤不上去,只好在八角亭的石栏上踮起脚尖引颈张望。后来我俩被维持秩序的赤卫队员请到大街的骑楼去,回头一看,原来是英俊潇洒的周总理和深眼高鼻的加伦将军在卫兵的警护下径直走进八角亭,不停地转身换步,凭栏向热情的梅州市民挥手致意!”说到这里,老人家两眼发亮,白皙的脸上泛起红晕。 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在梅县一代青年中产生深远影响。我年少时断继续续从外公的口中听说东征军在梅县的故事。说来令人称奇,一旦扯起这个话题,平日一本正经的外公眉飞色舞。有一次,他谈兴正浓时还打开嗓门唱起当时的流行歌曲——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赞伯唱歌了!”当我回过神来,满屋的大人和小孩笑盈盈地围堵在门口。赞伯会唱歌居然成了坊间新闻。 外公说,当时我和梁教授都是学艺中学学生,曾经一起在东教场听周总理冒雨发表演讲。周总理的好口才、好风度令人羨慕,是我们一代人仿效的对象;书剑天涯、精忠报国是一代学子的理想。后来我的好多同学投笔从戌、远走高飞了。“家里不让我走,留我在西街小学食粉笔尘。我空闲时只好到东教场去看温集祥的强民队踢足球,成了铁杆球迷。”外公说到这里,眉头一皱“哼”的一声,悻悻然心有不甘。
外公老矣。当我骑着邮电自行车趁着薄暮返家,不时碰到外公步履蹒跚地走在从东教场回返上市十甲尾的路上。他已经举步维艰了,仍然积习不改。初冬的一天黄昏,我收完全城的信箱后归班,路过八角亭时碰见外公孤零零跌坐在亭边石阶发呆。我吃了一惊,赶紧下车前去搀扶。他缓缓的起身,转过脸来与我木然相对:“你知道么?你大姐在这里出生呢!”我如梦方醒,心里泛起一阵苍凉。
这年春节前夕,外公驾鹤西去。
待续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