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6-1-21 11:31 编辑
首要任务:补齐产业短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于“全面”,难点也是“全面”。省委书记胡春华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补短板。对于梅州而言,突出短板在产业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和贫困人口。 由于历史原因和交通区位劣势,梅州经济总量较小。“十二五”期间,梅州虽然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省水平,但人均生产总值全省最低,尤其是投资不足,2011—201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15.80亿元,仅占全省的1.3%,发展后劲不足。其次,梅州的产业发展层次较低,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大,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实力不强,缺乏带动力强的大型企业和龙头项目,尤其是工业大项目少,“十二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0.89亿元,不到全省的1%,这一数据足以凸显梅州工业发展的不足。 “梅州产业基础薄弱是事实,壮大县域经济是振兴发展的唯一路径,没有产业发展的基础,很难达到全面小康。”梅州市委书记黄强在市委全会上说。 虽然梅州产业发展先天不足,但是后天具有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为补齐粤东西北发展短板,广东对粤东西北地区制定了振兴发展政策,对落后地区给予政策支持。梅州还是国家原中央苏区,近年来,国家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支持力度一加再加,让老区人民看到了发展的曙光。此外,广州对口帮扶梅州也是一大政策机遇,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经验等通过广梅对口帮扶源源不断输送进山区。 有了中央、省政策的支持,梅州发展产业底气更足了。在这次的市委全会上,梅州“十三五”规划讨论稿里明确提出“十三五”的首要任务就是把产业搞上去。 在过去的一年,梅州扭紧“三大抓手”,加快苏区振兴发展,交通、产业、城建、民生齐头并进,着力构建“一区两带”(“一区”指嘉应新区,“两带”指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梅江韩江文化生态健康旅游特色产业带)发展新格局,经济水平和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培育主导产业方面,梅州描绘出了一幅宏伟的蓝图,“百亿产业”、“百亿企业”、“百亿园区”的目标让人振奋。“依托工信部电子五所和中国机电商会的技术研发、检验检测和人才优势,坚持创新驱动,推动电声企业智能升级改造,丰顺力争今年电声产值达到90亿元以上!”丰顺县委书记陈志宁表示。
传统产业需要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需要大力扶持。梅州“十三五”规划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着力推进烟草、电力、建材、电子电声、陶瓷工艺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并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电子商务、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打造一批“百亿产业“、”百亿企业“、”百亿园区“,并充分发挥梅州生态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新业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