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与历史的双向观照

[复制链接] 0
收藏
9
回复
367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8-9-11 10:45: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人类对于过往事件与人物的阅读、认识以及理解、记忆中,文字的记载总是以其各具姿态的方式抽象存在,充满了想象力,却不具备相对恒定的标准;而图形标识、绘画、拟像的描摹和对实物的挖掘与保留,又有原始的不确定性。在实物与真实的历史之间,人们长期依赖于各怀目的的文字阐释,历史总是以童年记忆的模样,遥远地、若隐若现地存在,充满了陌生的想象所特有的深沉甜美。摄影术的出现,打破了彼此间的暧昧,林肯清瘦却很坚毅的神情,只是一张140余年之前的肖像照片,却像马修•布雷迪在昨天揿下快门所获得的影像,瞬间的定格跨越了岁月的厚厚帷帐,令观者借由真切而富有质感的画面,穿越百余年,直抵影像诞生的那一刻;而南北战争的历史,也随之清晰展开。 

  虽然摄影术贡献于人类的期限刚刚不足170年的时间,而有记载的人类历史已逾数千年;但是1839年以后的世界,人类的生活,渐渐地开始了一种可以观看和细细审视的影像记录、影像见证阶段;对于历史来说,这是一个全新和难以瞒天过海地篡改的新的开端。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9-11 10:46:29 | 只看该作者
        摄影视角中的历史 

  历史是人类生存经验的体现,也是后人从中获取智慧的源泉。因此,从先人们的结绳记事到岩壁磨刻抽象的图画,先民对自身历史的记载早已产生;当绘画艺术进步到可以借助于纸和笔等先进的工具、随心所欲地表达画家内心的情感与思想的时候,画家们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历史故事以描摹或阐释,或者在掌权者的授意下以绘画形式再现当世的某一历史事件,或者对既往历史的追记甚至篡改,已较为普遍;《哥伦布会见印地安人》、《成吉思汗东征》、《君士坦丁堡的沦陷》都是作为后生的画家们对既往的重大历史事件所作的经典画作,在相关的图书出版和历史阅读中,在今天的人们对于摄影术诞生之前的历史阐述中,这样的历史画都是极为重要的“佐证”。 

  人们需要图像来见证历史、传承历史,历史也渴望以影像化的方式予以生动、形象地表述。 

  然而,在人类用影像的方式保留生存记忆的千百年的追求中,应该说,无论是孜孜不倦的光影探究者还是最终的摄影术发明人,都尚未具备起记录过往历史的清晰意识——或者说,基于对影像留存记忆缺乏完备的了解而未敢怀有这样的奢望。事实上,在摄影术诞生之初,在上层人士和殷实家庭用以制作人像名片、少数具有艺术天份的摄影师有意识地记录他周围的生存环境之余――深得摄影之便的人们在开拓其商业利益和实用价值的基础上,最大的希冀,仍然是在艺术上的渴求——摄影在最初以低贱和谦卑的姿态,向往的是有朝一日跻身绘画那样的地位,获得艺术的名份;而不是成为历史的朋友,乃至至亲。

  商业和权力政治的双重诱惑,也可以说是双重的胁迫,使得摄影开始垂青于历史轨迹的有意识记录;而摄影赋予人们以完全不同于肉眼观看的视觉体验,富有历史价值的影像在传播中的现实意义,又加剧了摄影师对历史性瞬间的捕捉与生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9-11 10:47:03 | 只看该作者
       在摄影上,完善的历史影像记录,始于二战。由于学界对于历史这一概念的认定,常常处于不同需求、不同的学术规范和不同意识形态规束下的重点侧重。因而,在历史影像的类型上,假如必须寻求一种相对客观而又公允的论述方法的话,我们姑且可以依据历史事件在人类事务中的影响力,或者历史事件的价值内涵,从下列的角度作出这样的大致分为:政治性历史事件的影像记录;社会动荡、经济和文化领域的重大变革等亚政治性事件或相对静止状况的历史影像记录;文化、民俗、风尚以及民众在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上发生显著变化,但在形态上属于静态的历史影像记录。 

  史册中的人类生活,绝大部分篇章都被战争、社会剧变、自然或者人为的灾难以及种族冲突、群体性的不幸事件所充斥,而这背后却是各种政治力量的角力。虽然平和宁静的日子是任何时代的人们生活的常态,然而那样的生活在大多数有关历史的叙述中,都被压榨得只剩下只言片语的过渡。但不管怎样,政治性事件无论如何重大,都是狭义的历史影像。诸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军事对抗,国家内部的政治冲突,或者是有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社会制度和主要领导人的更替变化过程中、不可再现的场景记录。卡帕的《诺曼底登陆》和罗森斯塔特的《战旗插上硫黄岛》一样,都是事关二战的经典瞬间。 

  因着人所具有的天然好奇之心,同时受着各种力量的威逼或利诱,摄影对这些属于政治、灾难和不幸事件的记录,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与热情,而在人们对于历史影像的记忆与表达中,大多数时候也仅仅局限于这样的画面。然而,假如说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局限于英雄和此一类型的重大事件,还属于能够通过联想与阐释得以对全面的历史作展开把握的话;那么,影像记录的历史,倘若仅仅只是以这样的一些“伟大的瞬间”为主干的话,人类的历史就很可能成为局部国家(地区)史、少数英雄人物史和灾难史。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9-11 10:49:4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那些事关国家和世界政治的重大转变,事关一个国家的命运、时代的走向,伟人们的行踪与身处历史事件中主要人物的身姿与面容,是大多数人容易理解的历史的当然组成部分的话,那么,有关国与国之间利益对抗下的民众生态、一个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冲突、群体性的大规模暴动、不可预计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及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点的非常事件,则可以被理解为历史影像的第二层内涵,也可以说是亚政治性事件。李晓斌的《上访者》,无疑是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影像记录;郑鸣的《倒闭后的滋味》自然是改革开放艰难期的中国,国有工业企业遭遇时代转型时极具标志性意义的画面,而贺延光的《哀悼生命》则成为后人了解2004年中国人经历非典时的难忘瞬间。

  这些影像,题材上的划分可以归入社会和经济、文化或者民生的范畴,也可以归入亚政治的领域,其实它与政治性历史影像之间的区别并不能以如此明确的定义予以区分,不同的归类只是为了在影像论述上的脉络清晰。 

  当我们放弃所谓的精英历史观,进入人类生动具体的历史语境之中时,我们发现:虽然战争、灾难、暴乱,社会转折时期的重大事件,都是历史意义上的标准性影像,都是最接近于标准的历史定义的瞬间,但是历史的概念,并不仅仅限于那些重大的事件、群体性的灾难和精英们的肖像。人类的历史,更多地处于平常的生活中,体现在日复一日静静流淌的普通人的面容中。平民的神态表情、生存状况,这样的画面相对于极具刺激性和冲击力的重大事件,更漫长也更丰富,其内涵更深,更接近于本质意义上的人的生存历史。斯蒂格里兹那晨雾弥漫、生机勃勃的《终点站》,爱默森那夹杂着劳动者的艰辛与自足快乐的《大麦丰收》,它们并不像战争、灾难影像那样富有刺激性,然而它更接近于广泛意义上的人类共同的历史记忆――关于19世纪末期,关于所有我们出生之前的生活,关于那些面容陌生然而心境共通的人们的世界,关于他人和他民族的异域想象,关于自我命运的另一种可能的推理与猜测,它们都容易令人产生相同或类似生活经验者的共鸣,具有名副其实的历史价值。 

  因此,假若以影像的视角来观看“历史”这一概念,历史通常呈现出三种形态:诸如改朝换代的伟大且瞬间性的历史景象,事件本身对一国、一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之变形成了转折期,如9-11双子塔的倒掉;战争或者类似于战争状态的革命所带来的阶段性极端年代,题材与第一种形态相重叠,区别在于:这类事件在影像表现上具有长期存在的缓慢性;介于改朝换代与战争或革命之间、貌似平静而内在却蕴藏着尖锐的社会矛盾、观念冲突,以及由政治动荡所带来的国家内驱力的缓慢变化,从而引发社会大众在思想和精神状态上发生蜕变的社会变革期;另外,其他从人类学、民俗学和文献学角度切入的影像记录,都可归入此列。 

  人们习惯于将第一和第二种形态视为标准意义上历史,并且认为所有的个人命运的变化和局部的社会生态变革都是来源于这些伟大的事件。然而在历史演进的实质上,这同时也是一个逆向推动的过程:第一种形态是第二种形态的果,第二种形态则是第三种形态之果。假如说第一种形态是堪称“影像化历史”的标志性记忆、是历史篇章中的一个个句号的话,那么第二种形态就是句号与句号之间的那些逗号和分号,而第三种形态,则是篇章之中的一个个有血有肉、鲜活生动的文字,是最接近于历史本质的具体承载。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08-9-11 10:52:48 | 只看该作者
       历史眼光中的摄影 

  在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中,严肃史实的修改,大多因为考古挖掘获得了新的史料而对既有的定论产生新的发现;或者因为当初的原始记录即因掌权者的私欲而扭曲、在后世被修正。而在摄影术诞生之后,准确而言是“二战”之后,摄影在广泛领域的运用,使得历史学家对于历史的叙述,既不可如前人那样无所羁绊地在文字的世界里游刃有余,也不能沉醉于想象的世界中驰骋天赋,摄影在有意和无意之间见证着世间发生的一切,也在一定的层面上左右着历史的进程,自然也对坚守固有的传统思维展开历史书写的历史学家,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然而,摄影在历史中到底扮演者怎样的角色?又承担着怎样的责职呢? 

  客观写实是摄影最为基本的功能,在历史叙述中,这一功能被体现得广泛而尤为重要。 

  从技术角度讲,摄影术是迄今人类用以还原现实世界时最为忠实的工具。它比文字的阐述更为具体,也比绘画的描摹更为逼真,技术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坚定性,使其赢得人们对于影像中的表象世界的信赖感。萨尔加多的《派达拉山的金矿》成了反映世界欠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贫穷无助的普通百姓苦难经历的真实体现。蒋少武拍摄于1960年代三个青年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时尚姿态,那种严肃与赤诚,无疑是那一时代中国大多数人的精神状态、社会气候和国家历史的原生态反映。 

  这就是历史——影像赋予人们的往昔记忆和未经切身体会的生活经验。 

  也许正是因为摄影之于历史的这种对现实生活的见证与还原功能,才使得摄影在参与历史的叙述中,渐渐地从后台走向了前台,从被动走向了主动,从配角走向了主角——“二战”期间以及自从“二战”之后,摄影开始超越于单纯而简单的记录历史、见证历史,逐渐的置身于历史之中,参与对现实社会的改造,甚至不惜实现功能的异化而改造历史——将人的意志凌驾于“不以人意而改变的技术性”之上,借助影像影响历史或者改变对历史的叙述。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08-9-11 11:27:46 | 只看该作者
比较长,一点一点地看下去才会有兴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08-9-11 11:45:06 | 只看该作者
         卢广的艾滋病村系列照片,在揭露问题的同时也遏制了河南农村的非法采供血现象,参与了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的改造。在摄影史上,类似通过一幅或一组作品改变一个时代、扭转历史走向的个案,并不鲜见。尤金•史密斯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水俣》系列,促使了日本环境保护部门对污染企业排污设施的彻底整治;黄功吾的《逃避汽油弹的孩子》等触目惊心的越战照片,通过在西方世界的广泛传播,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了越战的终结。 

  也是因为摄影在历史进程中不可比拟的作用,特别是在重大的政治性事件、激烈而险恶的战争环境下,它所扮演的类似武器甚至甚似武器的角色,使得国家、政治集团的领导人、权力的掌控者,不惜将摄影功能实行异化而获取有益于自身利益的改造——这是另一种方式的历史真实。只不过,这样的真实影像,在抵达历史真相时,必须经由一次严肃的“二度解读”。日本侵华期间,日本国内所有关于战事的图片报道都必须经过军部的严格审查,血腥和残害中国百姓的图片被严格禁绝,为显示它那所谓的正义之战,甚至不惜以侵略者和中国小孩亲密无间、友善共处的虚假景象来迷惑国内民众,误导国际舆论。这是表象虚假的另一种真实;还有一种是修改既有图片以达到篡改历史的目的,如前苏联的特洛茨基在国内政治运动中下台后,所有他与列宁在一起的照片中,他的形象都被彻底干净地清除了。 

  在历史面前,摄影的地位长期遭到正统史家的忽略和歧视,而在野心家和政客那里却常常处于被贬损和极度私欲化的利用状态。随着二战以来数十年间摄影对人类事物介入面的日渐扩大、参与社会改造程度的加深,史家对摄影在史学上的正面意义渐趋重视,而政治家的既有观念却日渐加剧,利用摄影的目的依然是为自身和本集团谋取利益最大化寻求支持。他们贬损摄影的理由依然是重谈经年的老调:影像见证世事的真实,是有限的真实。 

  确实,在面对历史性的重大事件,尤其是不可预料的、突发性的事件时,摄影师常常无法迅速到达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即便能够进入现场,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使得他的判断、选择和影像截取,都是处于有限范围之中的较短时间内,他只能最大程度地凭借既有的经验以及身处现场的瞬间反应能力,获得相对接近于事实本质的瞬间。也正是这样的原因,无数的摄影师都经历过“历史性的时刻”,然而,堪称历史事件缩影和事件的标志性的影像瞬间,总是少之又少,更多的只是历史边缘的人与物,事件旁侧的相关性记录,是关于一个点的、局部的、个别和细节的见证。 

  这迫使我们必须对影像在学术层面的史学价值作出公允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从事摄影、身在摄影界或者因为投入于摄影之中的情感与思想远甚于其他人而赋予摄影以更高的价值,也不能将期望当作事实而无视他人的正确评价或者不恰当评价的社会现实。摄影的历史价值,依然必须从历史眼光中的摄影这一角度获得反馈和印证。事实是:无论是忠实的记录、客观的见证,还是有意无意的歪曲、基于各种利益追逐下的篡改,照片中的历史,在严肃的史学意义上,都只是历史的补充、点缀,而不能作为严格意义上的完整历史和单一事实,独立地存在。 

  的确,一帧影像在表达某一事件、历史时,可以具备无数的文字和其他任何媒介都无法具备的“眼见为实”、“一图胜千言”之功,但这样的说法,显然是站在了摄影的立场而不是严肃史学的角度。在根本上,影像之于历史的记录,是表象和可见层面的标识性的符号。因为作为历史影像的瞬间,它是一个漫长的、曲折复杂的连续过程中的一个切片;之前,有繁琐、丰富的铺垫过程,之后,又有或悲伤或欣喜,或凄凉或感人的延续。而在大众的层面上,它始终只是这一个社会、这一个时代的人们全部生存状态中的其中一个历史瞬间的反映,它可以作为整体历史的阐述中有规则、有尺度的联想、伸展的起点,或者依据,也可以通过文字辅之以历史背景的解读与阐释,以期抵达到一定的面和完整历史的广阔领域之中,令观看者获得更为完善和全面、深切的历史感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08-9-11 14:07:57 | 只看该作者
何谓历史?何谓历史性的影像? 

  在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的种种表述中,历史被不同学术流派、个人旨趣和意识形态规束下的人们赋予了各不相同的定义。历史既是人类既往的所有活动的总和,也是重大的事件、人物以及特定时代的思想观念、社会风尚的集中体现;同时,历史还可以是人类在社会进化过程中的一个个节点和事关进退、徐疾的痕迹,它是人类经验的反映,也是人们从中获得借鉴的宝藏。 

  历史性的影像,是人的记忆力的直观化延续,是对人们过往经历生疏不明或者各执一词而陷入认识迷障时的意见统一,当然也是文字描述下的历史景观中极具说服力的佐证和监督。通过对历史性影像的观看和细细的阅读,我们可以在他人、在前人付出代价而我们无须冒丝毫风险的情况下,在短时间里利用别人的经验丰富我们的人生,提高我们的生存技能和生活质量,增强我们处理问题、改造世界的能力。它在帮助观看者了解过去(一天或者一年、十年乃至百年)人类生存的境遇和意义的同时,也可以协助观看者了解自己、了解同为人类的大众以及每一个人生于当下社会中的诸多问题及前景。所以,作为历史影像的摄影师,他们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拍摄完作品然后迅速传播的那一刻――对事件发生当下的人们以及事态运行轨迹的干预,而且也体现在事件早已为人们所淡忘的久远的将来――在后人历史观以及价值观重塑过程中的影响。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9#
发表于 2008-9-11 14:35:16 | 只看该作者
虽不太懂摄影,但 [:2-1:]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08-9-11 15:23:19 | 只看该作者
..太长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