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5-4-4 18:17 编辑
美国关税导致滞胀,全球分裂
编者按:周三,特朗普政府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实施“互惠关税”,最低基准关税为10%,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的关税。经济学家们与《中国日报》的李伟分享了他们的观点。摘录如下: 罗杰|中国日报 影响可能是滞胀
特朗普政府宣布的互惠关税比预期的更为严厉,这表明贸易政策急剧升级,可能重塑美国经济格局。如果全面实施,这些措施将把平均关税税率提高到20%至25%,比2024年的平均有效关税税率2.4%大幅提高。虽然加拿大、墨西哥和汽车、钢铁和能源等关键行业的豁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打击,但更广泛的影响仍然令人担忧。有针对性的关税上调幅度从10%到49%不等,远远超出了最初的预期,并表明了一种深思熟虑的策略,迫使贸易伙伴做出让步。
直接的经济影响可能是“滞胀”:价格上涨,增长放缓。通胀预测已上调,目前预计到年底,核心个人消费支出将从3.5%升至4.7%。与此同时,第四季度的GDP增长预测已从1.5%下调至0.6%,而平均NFP增长预测降至每月90000。成本上升和需求疲软的结合引发了经济衰退的幽灵,尽管基线情景仍然假设经济持续扩张。
对于美联储来说,这是一个复杂的困境。虽然预计政策制定者将在短期内优先考虑通胀控制,但关税冲击的前期性质以及日益增长的增长风险可能会加快货币宽松的时间表。此前,预计在2026年中期之前不会降息,但新的前景表明,将在2025年12月首次降息,随后在2026年初再降息两次。这一转变反映了关税引发的通货膨胀被证明是暂时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然而,对于这些措施是否会得到充分执行,仍有怀疑的余地。特朗普政府有宣布全面关税的历史,但在获得谈判让步后又取消了关税。目前的推出,包括交错的实施日期和对战略盟友的划分,暗示了类似的策略——利用保护主义的威胁作为杠杆,而不是固定的政策。白宫已经表示愿意降低利率,以换取贸易妥协或安全优先事项的一致性,这强化了这样一种观点,即这些关税既是一种经济战略,也是一种讨价还价的工具。
David Seif是野村证券发达市场首席经济学家;Aichi Amemiya是同一研究所的美国高级经济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