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梅州兴宁过年 客家狮舞的由来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151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4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1-5 10:5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客家地区的狮舞活动是在春节期间。此时城乡各地的公共场所都有狮舞活动。狮班的规模大小不等,以前最少都得有8个人,扮狮子2人,大头和尚1人,猴子1人,打锣鼓的4人。狮舞活动不但增添了节日的气氛,还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但是由于文化传承的丢失,现在狮舞中猴子角色已比较少人会,至少在兴宁本地的舞狮活动就没看到。所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兴宁地区传统舞狮,一般是带头一个拿一副旗帜,上面写着是哪个地方的醒狮队。在以前来说堂号很重要,比如你的醒狮队是颖川堂,那么你到有颖川堂字号的家族会比较受欢迎,老人很注重传统的!狮头、狮尾各一人,沙婆(大头和尚)一人,鼓手一人(以前看到打鼓的最神气了!)锣两人组成。偶尔还会看到有武术表演的,象“朱家教、钟家教、李家教、刁家教、岳家教、刘凤山拳派、昆仑拳派、流民拳派”等八大流派。但是现在会的人也少。以前听屋卡老人家讲还有猴子,晓飙桌飙凳。但是文化大革命破四旧以后这个传承就断了!
     梅州的客家狮舞,有独特的表演程式。狮舞开场之前,一般都有一套武术表演,包括拳术和刀、枪、棍等器械。逗狮子的,是一个戴面具的大头和尚,一手拿蒲扇,一手拿一撮树叶。有的地方还有一个带面具的猴子。狮舞除狮子表演跳跃、翻滚攀登(上八仙桌)之外,要在锣鼓伴奏下,由狮子与和尚、猴子有节奏地表演一套程式,如拜山、出山、参狮、洗狮脚、洗狮身、种假青、种真青、吃青、挖井、饮水、睡狮、扇狮、逗狮、镇狮、归山等。据传,这是来源于《西游记》的一段故事: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路过一山庄,见瘟疫流行,暴尸遍野,却苦于无救治之法。晚上,观音菩萨降临,赐给唐僧长命草一撮和蒲扇一把,告知往数十里之外山洞中,用长命草逗引沉睡的千年雄狮,用蒲扇镇狮,令雄狮绕山庄一周,病魔便除。唐僧师徒依计而行,果然奏效。狮舞中的和尚便是沙僧,猴子便是孙悟空了。因此,狮子成了镇邪、吉祥的象征,在表演之前,总要先登门入堂参拜,以驱邪魔保平安。



    在闽西,则将狮舞明确区分为文狮和武狮。黄狮、红狮为"文狮",又叫"睡地狮",性格温驯,表演搔痒、舔毛、打滚、抢球等动作。青狮为武狮,威武雄壮,表演动作跳跃、跌扑、腾翻、直立、盘桥探海、走梅花桩、蹿桌子、爬梯、走索、叠罗汉等,并多有武术、杂耍穿插其中。永定、上杭、武平狮舞接近粤东,而宁化、长汀等地则较多北派风格。
     闽粤赣边客家地区的狮子,各地不尽相同,有青狮、金狮、黄狮、红狮、阔嘴狮、高脚狮等多种。往往一县之中就有多种不同类型的狮班,例如大埔县有开口青面狮、斗牛狮、青面盖子狮、独角狮、猫头狮等5种,青狮为王中之王,均为南派狮,只一个狮头,狮身为一块画布,有单人、双人两种。此外,还有一种仔狮灯。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