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的“酒文化”

[复制链接] 0
收藏
1
回复
210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2-1-12 08:19: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特色的“酒文化”

酒本是一种以粮食、水果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或勾兑而成的神奇之物。自古以来,人们用“琼浆玉液”、“陈年佳酿”来赞美酒的品质。酒文化被视为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芳香独特。有人这样描述酒的文化之美.
如今在喝酒已成“重要工作”的某些官场,充斥其间的,是浓浓的腐败之味、乖戾之气、愚昧之态、谄谀之风。
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同志可放心;
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同志要培养;
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同志要调走;
能喝啤酒喝饮料,这样的同志不能要。


领导干部不喝酒,一个朋友也没有;
中层干部不喝酒,一点信息也没有;
基层干部不喝酒,一点希望也没有;
纪检干部不喝酒,一点线索也没有。


革命的小酒天天醉,
喝红了党风喝坏了胃,
喝得手软脚也软,
喝得记忆大减退。
喝得群众翻白眼,
喝得单位缺经费;
喝得老婆流眼泪,
晚上睡觉背靠背,
一状告到纪委会,
书记听了手一挥,
能喝不喝也不对,
我们也是天天醉!


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
公家出钱我出胃,吃喝为了本单位。
(转)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08:20:01 | 只看该作者
人民日报评官场酒文化:腐败味乖戾气愚昧态谄谀风
2012年1月11日
官场“酒文化”酿出了什么

中国人在酒文化中浸淫已久。五千年的酒文化延绵至今,伴随经济的大发展而异常繁荣。特别是在公款消费的助推下,官场上的饮酒之风可谓登峰造极,以至享誉华夏的茅台酒已经事实上跻身奢侈品行列。“酒兴”如此这般地畸长,并未使酒之文化气味愈来愈浓,反而使之与“文化”二字渐行渐远,与歪风邪气越走越近。如今在喝酒已成“重要工作”的某些官场,充斥其间的,是浓浓的腐败之味、乖戾之气、愚昧之态、谄谀之风。有民谣为证:

“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同志可放心;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同志要培养;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同志要调走;能喝啤酒喝饮料,这样的同志不能要。”

“公家出钱我出胃,吃喝为了本单位。”

“穷也罢富也罢,喝罢!兴也罢衰也罢,醉罢!”

“领导干部不喝酒,一个朋友也没有;中层干部不喝酒,一点信息也没有;基层干部不喝酒,一点希望也没有;纪检干部不喝酒,一点线索也没有。”

酒喝到这份儿上,还有何文化可言?!

当下官场,不仅几乎是无酒不成席,而且是无好酒不成席。因为是公款吃喝、公款招待,用不着掏个人腰包,所以,酒要档次高,才能显示规格高;酒要喝好甚至直到把人喝倒,才能显示热情。酒不仅被用来勾兑感情,还被用来勾兑业绩、利益、权力甚至情色。有这样一种“理论”:只要没把公款装进个人腰包,吃了喝了算不了什么,有不少人对于在官场多年“吃了个肚儿圆”颇为坦然。

酒本是一种以粮食、水果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或勾兑而成的神奇之物。自古以来,人们用“琼浆玉液”、“陈年佳酿”来赞美酒的品质。酒文化被视为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芳香独特。有人这样描述酒的文化之美:“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景色,“斗酒诗百篇”的激情,“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比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洒脱,“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气概,“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绿酒一杯歌一遍”的心情,“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红酥手,黄滕酒”的苦痛,“一醉方休”的痛快,《祝酒歌》的豪放,《酒神曲》的粗犷……酒有酒义,亦有酒谋。酒谋乃“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把酒作为一种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在酒风日盛且越来越被庸俗化、低俗化的今天,酒这种醇香清澈之物已被腐败的官场文化“发酵、蒸馏、勾兑”得面目全非:有人设高档酒宴取悦上级,有人以酒送礼谋取私利,有人用劝酒灌酒罚酒作为一种乐趣,有人把命令下属喝酒视为一种权威,有人因嗜酒醉酒而忘乎所以、不理政事、贻误工作、丑态百出,有人不想喝酒陪酒却欲罢不能、痛苦不堪,有人因终日陪酒而伤身害体、家庭不和甚至“以身殉职”,每年因公款吃喝而糟蹋的食物、浪费的钱财更是令人触目惊心……

从“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到“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中国酒文化特别是腐败官场的“酒文化”已经堕落到什么地步,是该清醒地思考一下了。酒可怡情,亦可丧志,还可亡国,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

读者聚焦

酒是公家的命是自己的

朋友小张原本是一名很优秀的高中英语教师,2009年被招聘为副乡长。从此生活轨迹发生改变,接待应酬成为每天必须的工作。由于饮酒过度,他时常感到身体不舒服。2011年国庆节后去医院检查得知,肠胃出了问题需要手术治疗。

住院期间,我曾多次看望。一次,他拉着我的手悔恨交加地说:“没想到副乡长就是个酒囊饭袋,陪吃陪喝比工作还累。政府部门官大一级压死人,为了保证主要领导不喝醉,酒桌上要硬着头皮抢着喝,替了书记替乡长,酒一个劲儿地往肚子里灌,宴席结束还要送人。一天下来筋疲力尽,肚子里除了酒精没有别的,实在受不了。”朋友的爱人抹着眼泪说:“等病好了,干脆回学校安安稳稳当老师比啥都强。”看着朋友虚弱的身体,我随声附和地说:“以后要少喝酒,保重身体最重要,毕竟酒是公家的,命是自己的。”

山东淄博市 边增进

考核验收变靠“喝”验收

每年辞旧迎新之际,许多有“名头”的“考核验收团”竞相到“一线”潇洒走一回:“年终考核”、“年度考核”、“目标考核”、“政绩考核”多如牛毛,“达标验收”、“工程验收”、“项目验收”、“评比验收”泛滥成灾。

“考核验收团”来时兴师动众,小题大做,而考核验收时却往往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仅满足于看看材料,听听汇报。被考核验收的单位或个人,为了能争取到所谓的“考核名次”、“先进称号”、“年终奖项”,则如“接天神”一样曲意恭维,百般讨好。功夫在事外,盛情接待靠“喝”验收才是实招儿。

名酒款待,小心伺候,千方百计讨取“婆婆们”的欢心,生怕哪一点照顾不周得罪了手中攥着“生杀大权”的“考核验收团”。考核验收队伍则“上午基层走一走,中午饭店撮顿酒,下午醉醺醺地走”。一些“考核验收团”不看基层的工作力度,只看基层的接待态度;不管基层的工作好坏,只管基层的盛情招待;不顾考核验收的原则标准,只顾基层招待的各项标准;不在乎考核验收的实效,只在乎基层送给的红包……“考核”似乎变成了比吃比喝、大吃大喝、贪图享受的考“喝”,“验收”则变成了摆筵设宴喝好酒、推杯换盏干美酒、暗中交易忙敬酒的“宴”收。

一项工作往往需要几个部门的考核验收才能“过关”,你方唱罢我登场。基层单位有时一天要接待五六批各路“神仙”,迎来送往,陪吃陪喝,疲于应酬,折腾得晕头转向,苦不堪言。

山东济南市 马洪利

一杯酒,十万块

前不久,我随同单位的一位局长去省城一部门跑项目,经过努力,省城领导终于答应批给我们单位一个100万元的项目。当晚,我们局长在省城一酒店宴请省城部门领导,以示感谢。

不知不觉,几瓶高档白酒下肚,每个人都醉意矇眬。这时,那位省城部门领导拿着一瓶酒来到我们局长面前,在桌上一连倒了满满十杯白酒,硬着舌头半开玩笑地对我们局长说,“这次这个项目是100万,现在桌上一共十杯酒。喝多少杯给多少钱,少喝一杯就少给十万元。”此时,我们局长已经喝到极限了,怎么能再喝掉这十杯白酒呢?我护主心切,急忙端起一杯酒准备替局长先喝,谁知被省城领导喝止。这位领导又增加了一条“规定”,这十杯酒不准任何人替喝,如果实在喝不了,也不勉强,那就“照章办事”了,那100万元的项目只能与你们无缘了。省城部门领导语气软中带硬,让人无法抗拒。

十杯酒下肚,局长一头栽在酒桌上,顿时不省人事,直接被送进了医院。

河南西峡县 文道

无奈的“陪酒族”

在一次招商引资活动中,单位安排了一桌规格相当高的酒席,领导事先给我们几个陪酒之人讲得很明确,酒席牵涉到2亿元投资项目的去留问题,只要对方高兴,项目就可尽快落地。对于我们几个位低职小的陪酒族来说,单陪吃陪喝已享殊荣,怎能担当如此重任,无奈之下,只有再豁出去,权当是为招商引资献身吧。席间,领导坐在主陪的位置上,我们几个环绕着他,对面是尊贵的各位公司董事,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涌上心头,今天又得鱼死网破一回了。领导知道自己有后盾,不停地向客人们敬酒,几位客人仰仗过人的酒量,也没有反对的意思。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酒场之战”开始了。

陪酒族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眼疾手快,只要发现领导杯中有酒,要在客人不注意时迅速将其“占为己有”。一杯两杯下肚之时,我还清醒地告诫自己,这次陪酒非同小可,千万要把持自己,万万不能当众出丑,即便是喝成胃穿孔,也要死扛着;三杯四杯入口之时,就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心跳开始加速;五杯六杯浸入喉咙之后,仿佛天地倒置,晕眩不止……一直到八杯,我似乎还听到领导和客人们爽朗的笑声,还有酒杯相撞时发出的清脆声响。

终于,替到了第十杯上,客人要催饭了,领导吩咐下去让开饭,我长出了口气,总算结束了。和领导目光交织的刹那间,看见领导露出满意的笑容,我的心里也踏实了。

送走客人,领导拍着我的肩膀说:“年轻人好样的,下次再有重要客人,你是不二人选。”听了领导的表扬,我竟然不知所措,能说是频繁应酬锻炼了我的酒量,还是无可奈何的死扛硬撑?一时间,我百感交集、一片茫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