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顶:这些地方,保留了梅州人的青春记忆……

[复制链接] 0
收藏
13
回复
286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8-12-4 22:04: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8-12-4 22:07 编辑

金山顶:这些地方,保留了梅州人的青春记忆……

  “40岁以上的梅城人,小时候的记忆里都少不了这座白色的小楼。”走在梅江区金山街道办事处虹桥居委文保路上,左侧的一栋建筑总会吸引路人的目光。枝繁叶茂的大树映照下,这栋白色墙壁的两层建筑显得安静而陈旧。附近的居民告诉笔者,这栋古色古香的楼,曾经是梅城第一座县立图书馆,也是老一辈梅城人必去的休闲之地。
金山顶:这些地方,保留了梅州人的青春记忆……
金山顶上的原梅县博物馆,为歇山式两层仿古建筑

  而它所在的区域就叫做金山顶。


  金山顶曾是梅城区域内的最高点,宋朝年间填土而成,人们在为它取名时,特地用了“顶”彰显它的特点。上世纪30年代,这里开始建起了图书馆,当时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匮乏,无论大人孩子都喜欢在这里看书、玩耍。除了有图书馆外,这里还曾是梅县博物馆,里面竖有一座七贤亭,残留一段古城墙。2014年,当梅县博物馆另迁新址后,金山顶便少有人来。今年底,原金山顶梅县博物馆由梅州市政府收回,并交由梅江区政府管理。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22:09:08 | 只看该作者
金山顶:这些地方,保留了梅州人的青春记忆……
105年前的梅城北门城墙。青春百年照相馆供图
  曾是梅城制高点


    朱德在此战斗过


  初冬时节,天气渐凉。穿过铁门,走进金山顶,四周大树依旧苍翠挺拔。眼前一栋绿瓦红窗的歇山式两层仿古建筑独具风味。建筑门前的一棵柿子树上挂满了鲜红的果实,有些已从枝头掉落。四周虫鸣鸟叫声声入耳,却难觅人踪。


  “从前这里人气旺盛,小孩在这嬉闹,青年人在这看书,中老人则在这里观看馆藏宝物。这里是上世纪梅城人少有的休闲娱乐学习之地。”梅县区博物馆原馆长、副研究馆员朱迪光拿着相机,四处拍摄着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我曾在这里工作了近40年的时光。”他带着笔者一行,一边四处游逛金山顶,一边讲述它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22:10:17 | 只看该作者
    金山顶占地4600多平方米,是宋朝年间人工填埋形成的,为梅城制高点。明朝时期,当地县官将此处原有的河流当作护城河,建起了土城墙,北面城墙沿金山顶最高点而建,气势雄伟。到清朝时期,土城墙已略有破损,为了巩固墙体,当时的官员将部分城墙改造为砖墙。


  因金山顶地处较高海拔、拥有城墙,易守难攻,属于战略要冲,朱德曾率红四军在此战斗过。


  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从上海发出了要红四军进军粤东的指示。朱德、陈毅、朱云卿率领一、二、三纵队共6000多人从福建向粤东推进。在攻下松源、蕉城后,决定攻打梅城。10月25日,红四军从蕉城出发,经梅县石扇、杨文,抵达大浪口,即与侯淼率领的警卫队接触。警卫队抵抗一小时后,向南口方向溃逃,红四军轻易地攻下了梅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22:12:30 | 只看该作者
金山顶:这些地方,保留了梅州人的青春记忆……
摄于1910年,金山顶城墙在当时的梅城制高点上守护一方平安。青春百年照相馆供图

  25日下午,国民党另一军队追至梅城,因此前未做好准备,红四军决定暂时撤离梅城,留两个大队阻击敌军,掩护全军撤退。朱德、陈毅、朱云卿分别指挥三个纵队,经南门河、程江桥一带,到大沙河唇,然后涉水渡梅江,转往梅南、长沙(国民时期称为罗衣堡)。

  6天以后,31日天亮前,红四军由梅南出发,三个纵队把梅城东西北三面紧紧包围,红四军指挥部设在城外西北郊离城一里多的黄塘小山坡上。上午10时,战斗首先在城西中华路、新庙前打响。由于国民党军占据城墙、骑楼等有利地形,居高临下,依然负隅顽抗,至下午3时,红军仍未能攻入城内。朱德军长决定把攻击重点放在北门和金山顶。


  金山顶易守难攻,红军冲至北门外、观音堂、金山顶,攻打了十余次,仍未能攻克。在战斗中,三纵队60多名敢死队员利用地形攻上金山顶,但在战斗中,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攻打北门和金山顶,激战最烈的时候,步枪声、机关枪声、迫击炮声以及喊杀声震天动地惊闻数里。战斗至下午5时,红军战死290多人,仍难攻下梅城,又闻敌军援军将到,朱德下令撤离。


  “金山顶的战役双方伤亡都很严重,但也是关键一战。”朱迪光说,正是这场战役,让金山顶在当时名声大振。如今护城河已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被填埋建路了,古城墙则仍留存约4米长,斑驳的墙体被植物覆盖,显出古朴的气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22:13: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8-12-4 22:15 编辑

    建图书馆博物馆


  变文化休闲之地


  梅州自古有崇文重教的传统,“教育普及,在中国为最”,《国际百科全书》曾经这样评价客家的教育。据考证,自宋代以来,梅州地区私塾、书院遍及城乡,有“十室之邑,必有一校”之说。

金山顶:这些地方,保留了梅州人的青春记忆……

金山顶上的七贤亭遗址


    唐宋以来,由于中原战乱,不少士族举家南迁,其中一部分迁至福建、江西的山区,成为客家人的先祖。对于一直身居山区,地少人多,历史上居无定所多次搬迁的客家人来说,读书是最好的出路。明清时期,文风鼎盛,名满五岭。1935年,梅城第一家县立图书馆,便设立在金山顶上。当时的县长彭精一与军长黄任寰看到梅城读书氛围浓厚,却一直没有供市民读书的地方,就在金山顶的观音堂拆除后,参与设计建造梅江桥的工程师刘仰曾用了两年时间,将其改建成了红墙绿瓦、富丽堂皇的两层宫殿式图书馆,成为当时梅城地标式建筑。馆里以往所藏书报甚丰,“当时古籍善本为全省县级图书馆之冠。”朱迪光介绍道。


  “金山顶是著名的图书馆,我在那里阅读过许多文艺作品,例如《工农兵》(由汕头专区出版的刊物,当时梅州属于汕头专区)、《广西文艺》、《萌芽》等。”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丘峰说,他在金山顶图书馆像海绵吸水那样吸取养分,提高了文学素养。

事实上,这里是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的孩子们看书的乐园。“这里是当时唯一的图书馆,附近有金山小学、光远小学、梅州中学等教育机构,学生们放学后就会来这里看书。一些幼小的孩子则会来这里玩耍。”朱迪光说他小时候也常来这里看书,后来梅县博物馆也在这里建成后,他还到了这边工作,开始了客家文化的研究。


  到了20世纪60年代,梅县博物馆从东教场迁往此地,这里成为了更为热闹的地方,男女老少都可在这里找到休闲娱乐的方式。20世纪70年代,金山顶作为梅城制高点,供应全城的自来水厂水塔就建在金山顶上,向全城供水。80年代时,自来水厂迁至梅江河边,此座水塔便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22:16: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8-12-4 22:17 编辑

金山顶:这些地方,保留了梅州人的青春记忆……
原金山顶图书馆,是许多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的孩子们看书的乐园

    改革开放以后,梅城的区域面积和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裕,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此时的金山顶图书馆和博物馆已无法满足群众的休闲娱乐需求。


  1991年,梅州市剑英图书馆新址落成后,梅县县立图书馆搬离金山顶,原金山顶图书馆馆舍归梅县博物馆使用。据朱迪光回忆,当时博物馆内被列为国家三级以上的珍贵文物有860多件,其中有5件稀有珍品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梅县博物馆是梅州市内建馆最早,藏品最丰富的博物馆,从新时期时代到民国时代的藏品都有。”朱迪光说。


    从梅县博物馆原址右侧的小路往小山坳上走,可以看到一块立碑竖立在一棵大树下。碑上写着“七贤亭”。明朝嘉靖年间,梅州人民为褒扬忠烈刘元城、文天祥,在百花洲建起了“双忠书院”。明崇祯年间,增祀与程乡县(今梅州市)历史有关的前贤三人:张九龄、狄青、蔡蒙吉,更名为“五忠祠”,建于城东攀桂坊。清朝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当时的程乡知县又增祀韩愈、程旻二贤,改为“七贤书院”。后随着年代久远,被摧毁。为了纪念七位前贤,于1937年在金山顶建“七贤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22:18:31 | 只看该作者
    即将迎来再利用


  重温梅城旧时光


  面朝着原梅县博物馆,六根长约7米的大柱子支撑着这个大建筑。柱子之间分布着三个门和两扇窗。中间的门栏上写着“梅县知青作品展”,走进馆内,空荡的房子里可以听到笔者一行说话的回音。墙上仍贴着梅县知青作品的简介。“梅县知青作品展是这里作为梅县博物馆时,最后一次布展。”朱迪光说。


  2015年底,《梅县上山下乡知青美术、书法、摄影、文学作品展》在梅县区博物馆陈列室展出。以《岁月如此》、《共筑中国梦》为题,展出记录知青当年劳作、学习、生活的老照片、知青创作美术书法作品、创作摄影作品和文学作品与学术著作等。该展持续到2016年1月。

2016年,梅县区博物馆正式全部搬离金山顶,迁址到梅县区府东二路,老馆址暂时关闭。“这几年来,偶尔有外出的人回到家乡后,会来到金山顶重温小时候的时光,此外已经很少人过来了。”朱迪光说,他退休后,偶尔还会与友人来到此处,喝茶闲聊,回忆旧时时光。“这里承载了梅城大多数中老年人的青春记忆。”


  今天的金山顶,包围在高耸的现代化楼房中间,已经不是梅城的制高点,但也因此而显得尤为独特而珍贵。“在梅州极少有这么富丽堂皇的歇山庑殿式建筑,如今这栋楼的楼龄已有80余年了。此外金山顶也是梅州作为文化之乡的一个象征,对其在保存原貌的前提下进行修复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好在金山顶的重新使用,不久后将会实现。笔者与朱迪光来到金山顶时,只见几个施工人员正在测量、打扫。据了解,梅江区正规划在此处兴建文化娱乐场所,让它恢复往日的繁荣。


  “得知金山顶将被重新利用起来,真是极大的好消息。希望它继续承担起传播文化,特别是客家历史文化的功能。”听到金山顶即将修复利用的消息后,从小在附近长大的张文宇说,他时常怀念小时候与小伙伴坐在图书馆,一坐一整天的日子,也很想念参观、了解博物馆展品的时光。“这里是小时候我除了学校,来得最多的地方。现在娱乐方式越来越多了,看书的时间大大减少了。”


  朱迪光也对金山顶的重新利用充满期待和希望。“这里被闲置实在太可惜了,听说这里要重新利用起来,既是对古城墙、七贤亭、金山顶梅县博物馆等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物品的保护,也是对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及梅城人青春记忆的保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22:19:50 | 只看该作者
    相关


  寻味金山顶


  金山顶曾是梅城人气最旺的地方之一,因此附近也聚集了许多饮食店,有些已存在近百年之久,有些近年来名声大振,甚至成为了梅州的特色小吃之一,有些则是游客们“打卡”必去的店。现在就跟随我们一起来寻味金山顶吧。


  荣记汤圆


  地址:金山巷18号


  有不少老熟客隔段时间就会来吃上一碗,不同于常见的圆形汤圆,这里的汤圆是椭圆形的。客家汤圆的面粉配比中,糯米占了大半,所以比较黏黏韧韧。荣记汤圆就是纯正的糯米味道,建议食客们再加上一个糖蛋就更完美了。寒风刺骨的冬季,来碗热乎乎的汤圆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金山牛杂


  地址:梅江区仲元西路官井头5号(金山小学侧)


  梅城人几乎都吃过或者听说过金山牛杂。每到夜晚,这里便门庭若市。不同于加萝卜面筋的广式牛杂,这里采用的是冻干的方式制作,里面加入了客家特色食料红曲粉,牛杂呈现红色。其牛杂味道鲜香醇厚,还有充满诱惑的自然味道,且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颇高,是鲜美而不油腻的客家美食。虽然店铺仅有20余年,却也成为了客家特色小吃之一,是游客品尝客家美食必“打卡”之地。


  北极雪晖虹客家小吃店


  地址:元城路19号


  仙人粄是这里的特色,别看它们黑不溜秋,却是明亮清爽的。它是一种清凉饮料,不仅止渴,还能临时充饥。用“仙人草”熬成,在仙人粄中调入蜂蜜,再洒上香蕉露,食用时清甜爽口,沁人心脾。其实仙人粄它那特有的黑色而甘甜是在很多客家人心里的哈根达斯。而秋冬季节,它则成为了滋润人们身体和心灵的美食。此外,味酵粄、算盘子、老鼠粄、忆子粄等常见的客家传统小吃都能在这里吃到,相信你的每个味蕾将尽情绽放。


  【来源】南方日报


  【文】梅江宣


  【图(除署名外)】何森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23:47: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8-12-4 23:49 编辑

金山顶:这些地方,保留了梅州人的青春记忆……
红四军梅城战役金山顶战斗旧址
   梅州城江北金山顶:

  金山,即今梅城北门,金山办事处辖区。旧时,它是城垣所通过的最高处。据清康熙《程乡县志》和乾隆《嘉应州志》载:“金山,县署后四十丈,高三十丈,周六十丈”,“耸立城北,女墙跨其上”。故有:“县衙最高”“金山顶”之称。此山,昂首耸立,形势突兀,居高临下,鸟瞰全城。

  金山,即今梅城北门,金山办事处辖区。旧时,它是城垣所通过的最高处。据清康熙《程乡县志》和乾隆《嘉应州志》载:“金山,县署后四十丈,高三十丈,周六十丈”,“耸立城北,女墙跨其上”。故有:“县衙最高”“金山顶”之称。此山,昂首耸立,形势突兀,居高临下,鸟瞰全城。
   
  金山,即今梅城北门,金山办事处辖区。旧时,它是城垣所通过的最高处。据清康熙《程乡县志》和乾隆《嘉应州志》载:“金山,县署后四十丈,高三十丈,周六十丈”,“耸立城北,女墙跨其上”。故有:“县衙最高”“金山顶”之称。此山,昂首耸立,形势突兀,居高临下,鸟瞰全城。

  相传,金山是人工堆积而成。据史载传:清乾隆九至十一年(1744-1746)安徽天长县廪生王者辅,他精于堪舆,莅任梅州知州时,发现金山顶这个地方如果能够成山,便具有虎据龙蟠,昂首长空的气慨,可控全城。于是,王者辅便叫人加工修葺,增填泥土,使金山高出全城,以导龙势,借以吸收“灵气”,“保佑”全州百姓。于是,这个平地突兀的金山顶,便成了全城的风水点龙结穴的“龟形风水宝地”。
  
  再谈,“金山”的一段历史:1929年10月,朱德、朱云卿(梅城中华街人)、陈毅,接中共中央指示,率红四军一、二、三纵队6000多人进军粤东。10月25日,红军大队于傍晚进入梅城。因军情的变化,红军撤出梅城到丰顺上八乡山革命根据休整了一个星期,10月31日上午再次攻打梅城时,金山是主战场,敌我双方为争夺全城制高点“金山”死伤数百人。因敌军援兵已到,下午5时红军主动撒出战场返回江西根据地。
   
  1935年,梁翰昭任县长时,捐资25000元,将金山顶的观音堂拆除,改建为二层钢筋结构,红墙绿瓦的县立公共图书馆——“梅县图书馆”。它占地近3000平方米,包括东西两侧空地187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藏书近30万册。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金山顶又增加了历史文物的事业单位——“梅县博物馆”。1990年图书馆新迁馆址后,该地成为收藏历史文物、革命史料的宝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23:53: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8-12-4 23:54 编辑

    金山顶是一个紧靠城墙的小土岗,是全城唯一的制高点,这段城墙有一个缺口。占领了这个阵地,便可居高临下,威胁整个梅城,但前面有一片开阔地,接近城墙较为困难。

  红四军梅城战役金山顶战斗旧址  

  敌人也知道这一阵地的重要,敌团长郭思演亲自在这里指挥。当红军发起攻击时,敌人用密集的机枪火力封锁开阔地,阻止红军接近土岗。红军60多名突击队员在我军火力的掩护下,迅速冲上城墙缺口,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这时,郭思演带着一支人马反扑过来,登城的红军突击队员英勇地与敌人搏斗。郭思演正在指手划脚的时候,脸上被红军战士打中一枪,狼狈倒下。趁敌人一阵慌乱,红军在土岗上杀伤大量敌人。但由于红军后续部队被切断,突击队员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罗荣桓率领九支队攻打北门时,腰部负伤,由谭政等把他抬下火线。据当时报载,我军共伤亡293人。  

  与此同时,罗瑞卿所率的一个营在城东盘龙桥,打退了从西阳向梅城增援的敌人一个营,击毙了敌营长。  

  下午4时左右,敌人的援兵即将到来,红军为了保存实力,主动撤出了战斗,按照原定计划,向梅县的城北、大坪、梅西和平远撤退。第二天转入江西寻邬大田。  

  红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初创时期主力,它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它的建军之功,战功之巨,将帅之伟在中国革命史上都是罕见的。梅州地区能成为红四军辗转战斗的重要地区之一,无尚光荣。而今,虽然红四军梅城战役已过去差不多90年了,但红四军梅城战役的历史功绩仍然光辉永存,彪炳史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